- 2021-06-22 发布 |
- 37.5 KB |
- 2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山东省临沂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高一阶段性教学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 2020.07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老子》中贯穿始终的是“道”的思想。他要求人们用“道”指导自己的日常行为。首先是老子的辩证法。老子说“深知什么是雄强,却安于守着雌柔的地位,这样就像甘愿做天下的溪涧一样,永恒的德性就能够得以延续保存,回复到婴儿般单纯的状态。”“知道什么是荣耀,却能够安守卑贱的地位,(不强求以违反天性)这样就回到自然本初的素朴纯真状态。”老子是不赞同“急躁”“炫耀”这些强求的行为的,认为它们违反天道。他说“踮起脚跟想要站得高,反而站立不住;自逞已见的反而得不到彰明;自以为是的反而得不到显昭;自我夸耀的建立不起功勋。”同样的,他认为做事不可太圆满,就像月圆则亏、水满则溢、盛极则衰。老子认为不争不抢,韬光养晦不仅不会处于弱势,反而能立于不败之地。人应该不自夸、不自以为是,这样才能长久,才能明辨是非。老子提出“收敛”的思想,他意在希望我们做事要把握一种尺度,凡事都有一个度,违反或者超过限度,就一定会受到“道”的惩罚。 《老子》中另一个重要的修身思想是“无欲无私”。与我们平时所说的“无欲无私”不同的是,老子从顺应自然天道的角度提出了这一主张。顺应自然,没有过多的偏执和欲望才能过得快乐。老子在这方面的观点对于我们现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有着深刻的启示。他主张不可过分的沉浸于各种物质的声色的享乐之中,过多的欲望反而让人受害。人有时要懂得满足,懂得乐于现状,品味和珍视平凡生活的乐趣。就像老子所说,知道什么时候该满足了的人,永远是满足的,这样就能拥抱在平凡的生活中所有的真正的快乐。现实中,人们往往追求难以得到的东西,甚至越得不到的就越觉得珍贵。但是这样往往忽视了我们一直拥有但实际弥足珍贵的东西。老子告诫我们,做一个“无欲”的人能够拥有更多的快乐。圣人不存有占有之心,而是尽力照顾别人,给予别人,他自己反而更为充足,更为丰富。“过分的欲望往往得不偿失。在儒家极力主张追求仕途经济、齐家治国的时候,道家代表人物老子提出的这些观点无疑和他们做了调和。我们不能说哪个更积极哪个更消极,它们都有值得我们借鉴的东西。不可太狂热偏执,也不可太消极处世。 冯友兰先生认为,人类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是天地境界。而《老子》就以“天道”来指导人们遵循“人道”。《老子》中蕴含着丰富的修身智慧,即使在今天仍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在几千年后的今天,我们仍然学习老子,不是为了把书中的信条作为行事的准则,而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感染古人些微智慧的光芒。重读《老子》,能让我们更好的反省自我,取得属于自己的收获。 (摘编自王培星《浅谈<老子>中的修身智慧》) 材料二: 对和谐状态的追求是中华文化的另一特色,这同样与西方文化形成鲜明的对比。西方文化注重对立与斗争,而中华文化更注重协调与统一。中华传统文化对和谐的追求总的来说包括两个层面的含义:既追求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又追求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前者主要体现在“天人合一”的命题之中,讲求天与人之间、天的运行规则与人的行为规范之间、主观精神世界与客观世界之间的契合与沟通。而后者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则是在“中庸”理念的指导下,以“礼”为规范性要求,以“万物并育而不相害”(《礼记•中庸》)的理想和谐境界为追求目标。 中华传统文化强调效法天地之德,提倡人们学习上天健动不已的精神,即便遭遇困苦挫折,也要不屈不挠;学习大地厚重广阔的胸怀,孜孜于修身立德,这样才能承载万物。正如《周易》中所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在理想人格塑造方面,中华传统文化既倡导自强不息,又注重厚德载物。明清之际的大学问家王夫之指出,“不懈于动”是社会的基本运行准则和个人的基本行动准则。颜元也说“一身动则一身强,一家动则一家强,一国动则一国强,天下动则天下强”(《颜习斋先生言行录》卷下),明确指出刚健进取是成就个人、强大家国的重要方式,反对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惰怠状态。值得注意的是,刚健进取并不是提倡盲动,也不是提倡行为上走极端,不偏不倚、中正之道仍然是刚健行为的基本原则。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君子以仁道精神在个人生命与社会有机体中的现实呈现为己任,持之以恒,终身以之。 中华传统文化强调道德人格的建构与完善,特别是儒家文化以崇德为精要。儒家对理想人格的所谓“内圣”设定,即以广义的仁爱精神为内容,具体的道德规范有很多,包括仁、义、礼、智、信、恭、宽、敏、惠、孝、悌等。这些道德规范成为为人处事的重要准则、人格评判的主要依据、政权兴衰的关键因素。中华传统文化虽然也有人性本恶或者人性不善不恶的论点,但对人性善的坚持一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儒家要求人们通过“忠恕之道”“克己复礼”等方式追求道德人格的完善。中国传统社会的价值观也主要体现在道德人本主义观念之中,这种思想认为,人的价值建立在道德境界的提升以及和谐的社会家庭关系之中。儒家认为社会家庭关系的基本方面可概括为“五伦”,指的是君臣关系、父子关系、兄弟关系、朋友关系、夫妻关系,《礼记•礼运》中说,“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慈、孝、良、悌、义、仁、忠等构成五伦关系的道德准则,是做人的根本。 (摘编自 高奇《中华传统文化的精气神》)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老子认为做事不可太圆满,就像月圆则亏、水满则溢、盛极则衰。所以做事不能太用心,差不多就行了。 B. 老子告诫我们一个“无欲”的人能够拥有更多的快乐。所以我们要学习圣人不存占有之心,放弃任何追求。 C. 中华传统文化对和谐的追求总的来说包括“天人合一”思想和受“中庸”“礼”影响的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D. 中国传统社会的价值观主要体现在道德人本主义观念之中,对人性善的坚持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不二之选。 2.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儒家主张追求仕途经济、齐家治国,道家提出的观点无疑和儒家做了调和,使它们有了一致性,都值得我们借鉴。 B. 我们今天学习老子,感染古人些微智慧的光芒,能让我们更好的反省自我,取得属于自己的收获,指导我们的人生。 C. 中华传统文化强调效法天地之德,既学习上天健动不已的精神,又学习大地厚重广阔的胸怀,修身立德,承载万物。 D. 中华传统文化强调道德人格的建构与完善,特别是儒家文化以崇德为精要,以广义的仁爱精神为理想人格的内容。 3. 下列说法中,不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第三个分论点的一项是( ) A. 曾国藩主张“公尔忘私,国尔忘家”。 B. 唐太宗说:“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 C. 魏征进《谏太宗十思疏》。 D. 苏洵曰:“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4. 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5. 《老子》中贯穿始终的”道”对我们的日常行为可以有哪些指导?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 C 2. A 3. D 4. ①论证语言平实准确;②采用并列式的论证结构,三个分论点并列;③论证中综合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如例证法、引证法、对比法等。 5. ①顺其自然,避免急躁;②谦虚低调,不自夸,不炫耀;③知足常乐,珍惜平凡生活;④注意“收敛”,做事要把握尺度。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信息的筛选和整合能力。解答此类题型时首先应迅速浏览,划记关键词;其次找到对应位置比对原文,最后做出判断。比对时注意选项与原文是同义转述还是改变了原文。同时要熟悉设误的类型,如偷换概念、混淆未然已然、混淆或然必然、无中生有,强加因果,肯定否定不当、强加因果,曲解原文等。 A项,“做事不能太用心”是错误的。由原文“老子认为不争不抢,韬光养晦不仅不会处于弱势,反而能立于不败之地。人应该不自夸、不自以为是,这样才能长久,才能明辨是非”可知,做人做事应该不自夸、不自以为是。 B项,“放弃任何追求”是错误的。由原文“圣人不存有占有之心,而是尽力照顾别人,给予别人,他自己反而更为充足,更为丰富”可知,我们要学习圣人不存占有之心,尽力照顾别人,给予别人。 D项,“不二之选”是错误的。由原文“但对人性善的坚持一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可知,对人性善的坚持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相关内容的表述,解答此类题型时要明确具体的考核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 A项,“使它们有了一致性”是错误的。由原文“在儒家极力主张追求仕途经济、齐家治国的时候,道家代表人物老子提出的这些观点无疑和他们做了调和。我们不能说哪个更积极哪个更消极,它们都有值得我们借鉴的东西”可知,只是将二者做了调和,二者并不是一致的。 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D项,材料二第三个分论点为:中华传统文化强调道德人格的建构与完善,特别是儒家文化以崇德为精要。选项与“道德人格的建构与完善”无关。 故选D。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议论文论证过程的把握能力。解答此类题型我们可以从论证的语言、论证方法、论证的结构等角度作答。 原文“西方文化注重对立与斗争,而中华文化更注重协调与统一”“ 中华传统文化既倡导自强不息,又注重厚德载物”中“更”“又”字的运用,使得论证更严密,语言更平时准确。材料二从三个角度进行了,第一个角度为:对和谐状态的追求是中华文化的另一特色;第二个角度为:中华传统文化强调效法天地之德,提倡人们学习上天健动不已的精神;第三个角度为:中华传统文化强调道德人格的建构与完善,特别是儒家文化以崇德为精要。所以从论证结构上来说采用了并列式的论证结构,三个分论点并列。材料二引用了《周易》、《礼记•礼运》等语句,所以采用了引证法。在论证对和谐状态的追求是中华文化的另一特色时,将中华文化和西方文化进行对比,所以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从论证方法的角度来看,材料二在论证中综合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进行个性化阅读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回归,在理解文章的内容结合生活实际提出自己的看法。 老子是不赞同“急躁”“炫耀”这些强求的行为的,认为它们违反天道,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顺其自然,避免急躁。老子认为不争不抢,韬光养晦不仅不会处于弱势,反而能立于不败之地。人应该不自夸、不自以为是,这样才能长久,才能明辨是非。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谦虚低调,不自夸,不炫耀。老子提出“收敛”的思想,他意在希望我们做事要把握一种尺度,凡事都有一个度,违反或者超过限度,就一定会受到“道”的惩罚,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注意“收敛”,做事要把握尺度。老子主张不可过分的沉浸于各种物质的声色的享乐之中,过多的欲望反而让人受害。人有时要懂得满足,懂得乐于现状,品味和珍视平凡生活的乐趣。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知足常乐,珍惜平凡生活。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看戏 侯发山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时间发生在1951年的秋天。故事的主人公是我的老乡,所以我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绝对没有添油加醋的成分。 听说郑州有唱大戏的,三个孩子嚷嚷着要去看戏。小玉不到7岁,小香5岁,嘉康3岁。看着这三个不谙世事的孩子,老张愁死了,甚至后悔把他们从西安的幼儿所接回来。老张重重叹了口气,无奈地说:“孩子们,咱这里到郑州七八十里,远着呢,咋去?”嘉康扬着脸,天真地说:“姥爷,咱坐妈妈的汽车去。”小玉嘟囔道:“咱妈把汽车卖了。”说到这里,小玉的小嘴撅得能栓头驴。小香歪着小脑袋想了想,说:“姥爷,咱坐火车去。”那时,巩县有到郑州的火车,基本上都是货车,老百姓去外地,没钱坐客车,都是扒火车。铁路就从家门口过,每次路过的火车的车厢上,全都坐满了人,好像车厢是个磁铁,把他们牢牢地吸在上面。有一次,小玉问姥爷:“姥爷,火车跑来跑去,都去哪里啊?”老张说:“往东到郑州,往西到洛阳。”“姥爷,哪里是东啊?”“日头出来的地方就是东,落山的地方就是西。”现在听说小香要扒火车出门,老张说:“就你们小屁孩?甭想。”忽然,小香“哇”地一声哭了。老张忙拉过小香:“小香,好好的哭啥呢?不看戏就不看戏呗?有委屈?”小香止住哭泣,说:“姥爷,我,我想回家。”老张没好气地说:“你妈把房子都卖了,哪还有家?”闺女真憨,好不容易在西安买了一套房子,却把房子卖了。小香不知道姥爷为什么生气了,哼唧道:“姥爷,我,我想妈妈。”小香这一说不当紧,嘉康的嘴一咧:“姥爷,我也想妈。”说罢,咧着小嘴哭起来。几乎是同时,小香和小玉也哭起来。一时间,老张束手无策。说实话,他也想闺女。可是,闺女在哪里,他也不知道。不过,道听途说了不少消息,今天这个说在新乡,明天那个说在广州,还有的说在武汉。你说说,一个女娃,三十岁不到,出去疯啥呢?就你中,就你能?!看着三个孩子一个个哭得跟没娘孩子似的,老张眼角的泪也止不住流起来。老张这么一哭,三个孩子倒吸溜着鼻子,不哭了。小玉到底年龄大一些,说:“姥爷,俺不想妈了,俺也不去郑州看戏了。”小香说:“姥爷,您不哭,俺不坐火车了。”说罢,小香哭得更厉害了。 第二天早上,老张一觉醒来,忽然发现三个孩子不见了!他回过神来,才明白他们离家出走了。老张急忙起来寻找,先是在村里,后来到县城那时候,没有交通工具,没有通讯工具,可以想象寻人的艰难。老张用脚步丈量着巩县的每一寸土地,见人就打听,遇到水井就趴在井口看半天。就在老张在巩县疯一般找三个孩子的时候,他们已经到了郑州的街头。头天晚上老张扯起呼噜后,三个孩子就溜出了家门。他们不敢扒火车,害怕迷路,顺着铁路走。小香说:“姐,到郑州能找到妈妈吗?”小玉说:“只要有唱戏的,找不到,也能打听到。”天黑漆漆的,路边的秋虫此起彼伏,还有不知名的夜鸟,冷不丁地怪叫一声,小香带着哭腔说道:“姐,我害怕。”嘉康“哇”地声哭起来。小玉也害怕,但谁让她是姐姐呢,她说:“不怕,小香,咱唱吧。”“中。”小香哽咽道。嘉康记不住词,跟着两个姐姐也哼起来:“刘大哥讲话理太偏,谁说女子不如男,男子打仗到边关,女子纺织在家园。”妈妈在家的时候,三个孩子经常听她唱这一段。这一走,就是一个晚上。他们的鞋子已经全都磨烂了,脚趾头都从里面露出来。脸上花花搭搭的,是汗水、泪水和尘土的混合物。小玉背着嘉康,小香搀扶着小玉,一步一趔趄。好心人还是多,以为他们是叫花子,有的给块馍,有的给碗水。在路人的指点下,他们来到了演出的地方。幸好,小孩子是免票的。他们挤过人群,站在观众席的最前边。台上演出的是豫剧《花木兰》:“为从军比古人我好说好讲,为从军设妙计女扮男装,为从军与爹爹俺比剑较量,胆量好,武艺强,喜坏了高堂,他二老因此上才把心来放”三个孩子看傻了,高兴得跟着现场观众一起拍巴掌。掌声未息,演唱花木兰的演员快步走下台,上前抱住了三个孩子,一下子泪眼婆娑——那是他们的妈妈,常香玉。 后来的新闻是这样报道的:1951年8月,常香玉把房子和汽车都卖了,把孩子送到托儿所,然后带领剧社人员从西安出发,先后在开封、郑州、新乡、武汉、广州、长沙6个城市进行了半年的巡回义演,演出170多场,义演捐款达到15.2亿元旧币(相当于现在的4000多万元人民币)。常香玉和香玉剧社终于实现了为志愿军捐献一架飞机的愿望,飞机被命名为“常香玉剧社号”。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驾驶着“常香玉剧社号”战斗机在朝鲜上空穿云破雾同美军搏击,打击侵略者。 (选自《小说月刊》2019年第4期,有删改) 6. 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以“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开头,交代“我”和主人公的关系等,反复强调故事的真实性,是为了更好地突出主题。 B. “老百姓去外地,没钱坐客车,都是扒火车”这个细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同时也委婉批评了他们觉悟低、爱占小便宜。 C. 小说中小玉问姥爷火车去哪里的这一情节,看似闲笔,实际不闲,是为后文写三个孩子沿着铁路去郑州找妈妈作了铺垫和伏笔。 D. 三个孩子找妈妈的途中为了壮胆唱的“刘大哥讲话理太偏”几句,含蓄地暗示了他们的妈妈是谁,这样揭示谜底时才不感到突兀。 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设计了一明一暗两条线索,明线是三个孩子找妈妈,暗线是常香玉带领剧团四处义演募捐,完成捐献飞机愿望,支援抗美援朝。 B. 小说以白话口语为主,又夹杂方言,这样的语言带有地域特色,充满生活气息。祖孙之间的对话,既符合人物的身份,又凸显了浓浓祖孙情。 C. 小说中唯一的一段景物描写”天黑漆漆的…冷不丁地怪叫一声”,渲染了阴森恐怖的气氛,有力地辅助了人物性格的塑造。 D. 小说结尾一段是补叙,补充交代常香玉卖车卖房,自己在外奔波的原因,丰富了常香玉的形象,增添了故事的真实性。 8. 老张对女儿的情感有哪些?请简要分析。 9. 小说的主要人物是三个孩子还是常香玉?请简要表述理由。 【答案】6. B 7. C 8. ①对常香玉出去巡演和卖房的不理解和埋怨。②有对闺女卖了房子没地方住的担心和心疼。③长时间不见女儿、不知道女儿在哪里的想念和牵挂。 9. 小说的主要人物是常香玉。小说的主题爱国主义精神、担当奉献精神主要是通过常香玉来体现。三个孩子虽然用了较多篇幅来写,但主要是来陪衬突出常香玉,是次要人物。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小说的思想内容,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B项,“委婉批评了他们觉悟低、爱占小便宜”是错误的。这一细节描写说明当时百姓生活困难。 故选B。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理解和鉴赏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小说的艺术特色,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C项,“有力地辅助了人物性格的塑造”是错误的。这一处环境描写渲染了阴森恐怖的气氛,有力烘托了孩子们路上的艰难。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情感的把握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注意审题,如本题“老张对女儿的情感有哪些?请简要分析”,然后找到人物相关的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的描写,从而进行概括分析。 由原文“老张没好气地说:‘你妈把房子都卖了,哪还有家?’闺女真憨,好不容易在西安买了一套房子,却把房子卖了”可知,通过对老张的神态、语言和心理描写可以看出老张对常香玉出去巡演和卖房的不理解和埋怨,同时也有对闺女卖了房子没地方住的担心和心疼。由原文“。说实话,他也想闺女。可是,闺女在哪里,他也不知道。不过,道听途说了不少消息,今天这个说在新乡,明天那个说在广州,还有的说在武汉。你说说,一个女娃,三十岁不到,出去疯啥呢?就你中,就你能?!看着三个孩子一个个哭得跟没娘孩子似的,老张眼角的泪也止不住流起来”可知,老张长时间不见女儿、不知道女儿在哪里的想念和牵挂。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并进行个性化解读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注意审题,如本题“小说的主要人物是三个孩子还是常香玉?请简要表述理由”,然后表明观点,再结合小说的情节、人物、主旨阐明理由。 小说的主人公应该是常香玉。因为小说的主旨是要表现爱国注意精神,担当奉献的精神。而这一精神通过常香玉为了给志愿者捐献一架飞机而卖掉房子汽车,把孩子送到托儿所进行了半年的巡回义演表现出来的,而文章对于孩子运用了大篇幅来描写,通过孩子们对妈妈的想念,以及走了一夜的路来到郑州的艰难,是为了衬托常香玉的无私,所以孩子们是次要人物,主要为了衬托常香玉这个主要人物。在答题时,也可认为主要人物是孩子们,只要言之成理就可酌情给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安石少好读书,一过目终身不忘。其属文动笔如飞,初若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神宗在颍邸,(韩)维为记室,每讲说见称,辄曰:“此非维之说,维之友王安石之说也。”及为太子庶子。又荐自代。帝由是想见其人,甫即位,命知江宁府。数月,召为翰林学士兼侍讲。熙宁元年四月,始造朝。入对,帝问为治所先,对曰:“择术为先。”帝曰:“唐太宗何如?”曰:“陛下当法尧舜何以太宗为哉尧舜之道至简而不烦至要而不迂至易而不难但末世学者不能通知以为高不可及尔”帝曰:“卿可谓责难于君,朕自视眇躬,恐无以副卿此意。可悉意辅朕,庶同济此道。”七年春,天下久旱,饥民流离,帝忧形于色,对朝嗟叹,欲尽罢法度之不善者。安石曰:“水旱常数,尧、汤所不免,此不足招圣虑,但当修人事以应之。”帝曰:“此岂细事,朕所以恐惧者,正为人事之未修尔。自近臣以至后族,无不言其害。两宫泣下,忧京师乱起,以为天旱,更失人心。”安石曰:“近臣不知为谁,若两宫有言,乃向经、曹佾所为尔。”冯京曰:“臣亦闻之。”安石曰:“士大夫不逞者以京为归,故京独闻其言,臣未之闻也。”监安上门郑侠上疏,绘所见流民扶老携幼困苦之状,为图以献,曰:“旱由安石所致。去安石,天必雨。”侠又坐窜岭南。朱熹尝论安石“以文章节行高一世,而尤以道德经济为已任,被遇神宗,致位宰相 ,世方仰其有为,庶几复见二帝三王之盛,而安石乃汲汲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凶邪,排摈忠直,流毒四海,至于崇宁宣和之际,而祸乱极矣。”此天下之公言也。昔神宗欲命相,问韩琦曰:“安石如何?”对曰:“安石为翰林学士则有余,处辅弼之地则不可。”神宗不听,遂相安石。呜呼,此虽宋氏之不幸,亦安石之不幸也。 (节选自《宋史•王安石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陛下当法尧舜何/以太宗为哉/尧舜之道至/简而不烦至/要而不迁至/易而不难/但末世学者不能通知/以为高不可及尔/ B. 陛下当法尧舜/何以太宗为哉/尧舜之道/至简而不烦/至要而不迁/至易而不难/但末世学者不能通知/以为高不可及尔/ C. 陛下当法尧舜/何以太宗为哉/尧舜之道至/简而不烦至/要而不迁至/易而不难/但末世学者不能通/知以为高不可及尔/ D. 陛下当法尧舜何/以太宗为哉/尧舜之道/至简而不烦/至要而不迁/至易而不难/但末世学者不能通/知以为高不可及尔/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翰林学士是皇帝的文学侍从官,唐时常能升为宰相,北宋翰林学士承唐制,仍掌制诰,明清两代从进士中选拔。 B. 熙宁是宋神宗的一个年号,年号是皇帝在宗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自汉武帝开始,历代帝王都用年号纪年。 C. 岭南指五岭以南地区,大体就是今广东、广西一带,五岭由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五座山组成。 D. 宰相是中国古代对于辅佐君主并掌握国家最高行政权力的官员的一种通称或俗称,并非是指具体的官名。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安石博闻强识,文采不俗。他小时候读书过目不忘,写文章时下笔如飞,看过的人无不叹服他的文章精妙。 B. 王安石见解超凡,受到赏识。每当韩维谈话得到神宗称赞时,他就说是王安石说的,神宗因此很想见到王安石。 C. 王安石果敢刚毅,消除危机。京城安上门监门官郑侠上奏要求罢免王安石,结果郑侠就被判罪并流放到了岭南。 D. 王安石擅长文章,执政不佳。朱熹评论王安石文章节操品行高出世人,为政却导致了崇宁宣和之际的极大祸乱。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为太子庶子。又荐自代。帝由是想见其人,甫即位,命知江宁府。 (2)水旱常数,尧、汤所不免,此不足招圣虑,但当修人事以应之。 14. 宋神宗任命王安石为宰相前问过韩琦,韩琦回答说:“处辅弼之地则不可。”请根据选文内容,简要说明韩琦的高明之处。 【答案】10. B 11. B 12. C 13. (1)当(韩维)升任太子庶子时,又推荐王安石代替自己任记室之职。神宗因此很想见到王安石,刚一即位当皇帝,就委任他为江宁府知府。 (2)水灾旱灾,是上天运行的常数,就是尧、汤也无法避免。这不足以招致圣上忧虑,只要做好变法中的各种事情来对付这种情况就可以了。 14. ①不听取别人的意见改进自己的执政;②任用人员多有不当;③执政出现了崇宁宣和之际的祸乱。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 本题中“法”为动词效法的意思,“法”的宾语为“尧舜”,所以要在“舜”后断开,排除A、D;“之”为结构助词,中心语为“道”,所以在“道”后断开,排除C。整句话的翻译为:陛下应当效法尧、舜,何必要效法唐太宗呢?尧、舜之道,极其简明而不烦杂,扼要而不迂阔,容易而不繁难。但是后世学者不能晓,才以为高不可及。 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B项,“年号是皇帝在宗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是错误的,年号是帝王即位后为纪年颁布的名号。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 C项,“王安石果敢刚毅,消除危机”是错误的,王安石不肯听从反对党意见,并没有消除危机。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第一句的得分点为:“荐”,推荐;“自代”,为宾语前置句,代替自己;“甫”,刚刚。第二句的得分点为:“数”,常数;“免”,避免;“修人事”,做好各种事情。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在理解文章意思的基础上,在文中找到重要的语句,然后对重要语句中的关键信息进行概括总结。 由原文“七年春,天下久旱,饥民流离,帝忧形于色,对朝嗟叹,欲尽罢法度之不善者。安石曰:‘水旱常数,尧、汤所不免,此不足招圣虑,但当修人事以应之。’”可知,当天下大旱时,王安石并没有听取别人的意见改进自己的执政,而是认为水灾旱灾,是上天运行的常数,就是尧、汤也无法避免。这不足以招致圣上忧虑,只要做好变法中的各种事情来对付这种情况就可以了。由原文 “安石乃汲汲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凶邪,排摈忠直,流毒四海,至于崇宁宣和之际,而祸乱极矣”可知,王安石执政,用人不当,并且在他执政期间出现了崇宁宣和之际的祸乱。 【点睛】理解文章的内容,是做文言文题的基础。要读懂原文,注意重要字词的翻译、理解。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文言现象。同时要结合上下文的语境。另外,像比较生僻的文章,翻译起来比较拗口,我们可以借助下面的题干去理解文章内容,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由点及面,慢慢读懂文言文段。 参考译文: 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王安石小时候喜欢读书,而且一次过目不就终身不忘。他写文章时下笔如飞,初看似不经意,完成后,看过的人无不叹服他的文章精妙。神宗在颍王府时,韩维任记室,每当他的谈话得到神宗称赞时,就说:“这不是我的说法,是我朋友王安石说的。”当他升任太子庶子时,又推荐王安石代替自己任记室之职。神宗因此很想见到王安石,刚一即位当皇帝,就委任他为江宁府知府。几个月后,召入朝廷任翰林学士兼侍讲。熙宁元年四月,王安石才到朝廷。他进宫答对神宗询问时,神宗问治理国家应当首先做什么事,他回答说:“首先要选择推行的政策。”神宗问道:“唐太宗怎么样?”他答道:“陛下应当效法尧、舜,何必要效法唐太宗呢?尧、舜之道,极其简明而不烦杂,扼要而不迂阔,容易而不繁难。但是后世学者不能晓,才以为高不可及。“神宗说:“你这可说是以难为之事要求我了,我自顾微末之身,恐怕无法与你的这番好意相称。你可以尽心尽意地辅助我,希望共同成就这一目标。”熙宁七年春天,天下已经干旱很久了,饥饿的百姓流离失所,神宗忧形于色,在朝廷上嗟叹不已,想废除所有不好的法令。王安石说:“水灾旱灾,是上天运行的常数,就是尧、汤也无法避免。这不足以招致圣上忧虑,只要做好变法中的各种事情来对付这种情况就可以了。”神宗回答说:“这哪里是小事呢,我之所以恐惧,正是因为没有处理好变法中的事情啊!从士大夫到后宫,没有不议论它的危害性的。两位太后向我哭诉,担心京城发生混乱,认为干旱虽可怕,更怕失去民心。”王安石回答说:“说这个话的大臣不知道是谁,如果说两位太后说这些话,那是向经、曾佾进的谗言。”冯京说:“臣也听说了。”王安石说:“士大夫不满的意见,都集合到冯京处,所以冯京才听到这些议论,臣就没有听说。”京城安上门监门官郑侠将自己的奏疏,以及画着他所见的灾民扶老携幼、困苦挣扎惨状的长卷,向神宗上呈。郑侠在奏折里说:“大旱是因为王安石(变法)引起的,罢免了王安石,天上就会下雨了。”于是郑侠被判罪流放到岭南。朱熹曾经评论王安石“以文章节操品行高出世人,而且尤其以品德修养经世济民为已任,被神宗所知遇,位至宰相,朝廷期望能仰仗他有所作为,或许可以在出现二帝三王时期的兴盛。而王安石却急切地以财利兵革为首要事务,推举任用凶险邪恶的人,排挤贬斥忠诚正直的人,毒害流传到四海,以至于崇宁、宣和时期,祸乱达到极点。”此天下之公言也。以前宋神宗想任命宰相,问韩琦说:“王安石当宰相如何?”韩琦回答说:“王安石当輸林学士是游刃有余的,但让他处于辅佐天子的位置上却不行。”神宗没有听韩琦的话,于是任命王安石为宰相。唉,这虽然是宋王朝的不幸,也是王安石的不幸。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① 周邦彦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人静乌鸢自乐,小桥外、新绿溅溅②。凭阑久,黄芦苦竹,拟泛九江船。 年年,如社燕③,飘流瀚海,来寄修椽。且莫思身外,长近尊前④。憔悴江南倦客,不堪听、急管繁弦。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 【注】①此词乃作者被外放任溧水县令期间在无想山消夏时所作。②溅溅:流水声。③社燕:即燕子,春社时飞来,秋社时飞走。④尊,通“樽”,酒杯。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开篇三句写景,形容词作动词,鲜活生动,体物细微,无伤春之愁,有赏夏之喜。 B. 下阕抒写凭栏所想,感叹自己的身世,抒发复杂的情感,用语蕴藉,余味悠长。 C. 这首词化用许多唐人的诗句,结合眼前的实景,抒写了陶醉于美景的愉悦心情。 D. 这首词中圆、烟、溅、船、椽、前、弦、眠等押韵,朗朗上口,增添了作品的抒情色彩。 16. “黄芦苦竹,拟泛九江船”怎样含蓄地表达了词人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案】15. C 16. 运用典故,让人联想到了白居易当年贬谪到九江的情景,表达了词人和白居易一样宦途失意的愁苦寂寞的心情。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C项,“陶醉于美景的愉悦心情”错,应该是感叹身世飘零,抒发长年漂泊的苦闷心境。 故选C。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思想内容和情感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从诗歌的标题、作者、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关键词、注释等入手。 “黄芦苦竹”出自白居易《琵琶行》中“黄芦苦竹绕宅生”一句,《琵琶行》是白居易被贬为九江郡司马时所写,而该句中“九江船”也可看出出自《琵琶行》,所以该句运用典故,表达了词人和白居易一样宦途失意的愁苦寂寞的心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中用对比的手法来说明竭诚待人和轻视他人而带来不同结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登岳阳楼》中“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意境阔大,景色宏伟奇丽。 (3)杜牧《阿房宫赋》中总结了秦亡的原因后向当朝统治者敲响警钟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竭诚则吴越为一体 (2). 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3). 吴楚东南坼 (4). 乾坤日夜浮 (5).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6).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出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竭”“坼”“乾坤”“鉴”,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们可以把人的生活分为三个部分:肉体生活,不外乎饮食男女;社会生活,包括在社会上做事以及与他人的交往;灵魂生活,即心灵对生命意义的沉思和体验。必须承认,前两个部分对于幸福并不是( )的。如果不能维持正常的肉体生活,饥寒交迫,幸福未免是奢谈。 在社会生活的领域内,做事成功带来的成就感,爱情和友谊的经历,更能使人发现人生的意义,从而转化为幸福的体验。不过,亚里士多德认为,对于幸福来说,灵魂生活具有头等重要性,因为其余的生活都要依赖外部条件,而它是自足的。同时,它又是人身上最接近神的部分,从沉思中获得的快乐几乎相当于神的快乐。这思想从一个哲学家口中说出,我们很可能会怀疑是否带有职业( )。但我们至少应该承认,既然一切美好的经历必须转化为内心的体验才称为幸福,那么,_______,它决定了一个人感受幸福的能力高低。 对于内心世界不同的人来说,相同的经历具有完全不同的意义,因而事实上他们也就并不拥有相同的经历了。另一方面,一个习惯于沉思的智者,由于他透彻地思考了人生的意义和限度,便与自己的身外遭遇保持了一段距离,尘世祸福沉浮就比较不易扰乱他的心境。而他从沉思和智慧中获得的快乐,也的确是任何外在的变故不能剥夺的。天有( ),你不能说一种( )的哲人胸怀对于幸福是不重要的。 18. 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无关紧要 偏见 不测风云 宽阔 B. 无比重要 偏见 难以预料 宽阔 C. 无关紧要 多虑 不测风云 宽大 D. 无比重要 多虑 难以预料 宽大 19. 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重要的的确是内心体验的敏感和丰富 B. 重要的的确是内心体验的敏感和丰富与否 C. 内心体验的敏感和丰富的确就是重要的 D. 内心体验的敏感和丰富与否的确就是重要的 20. 能替换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且表达效果最好的一项是( ) A. 便与自己身外遭遇保持了一段距离,尘世祸福沉浮就比较不易扰乱他的心。 B. 便与社会生活保持了一段距离,尘世祸福沉浮就比较不易扰乱他的心。 C. 便与自己的身外遭遇保持了一段距离,他的心境也就比较不易受尘世祸福沉浮扰乱。 D. 便与社会生活保持了一段距离,他的心境也就比较不易受尘世祸福沉浮扰乱。 【答案】18. A 19. D 20. C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词语的考查是命题的一个常项。主要侧重同义词语的选择、词语使用正误等两种方式。考查重点是测试那些常见但又容易用错的词语。答题时首先明确词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无关紧要:不重要,不会影响大局。无比重要:非常重要。后文说到“如果不能维持正常的肉体生活,饥寒交迫,幸福未免是奢谈”,所以,前两个部分对于幸福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选用无关紧要。偏见:片面的见解。多虑:想太多的意思。从词性上来说偏见是名词,而多虑是动词,这里面需要一个名词,所以选偏见。不测风云:不可预测的变幻动荡的局势,为名词。难以预料:很难预先想到,为动词或形容词。这里面做“有”的宾语,需要一个名词,所以选用不测风云。宽阔:宽广,形容事业开阔或胸怀开阔。宽大:形容面积或容积大。这里面指哲人的胸怀,所以选用宽阔。 故选A。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联系上下文语境补充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要从两个角度推导:一是据上下文逻辑的发展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内容,做到内容上扣得紧;二是由与上下文相关词语、句式的照应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句式及形式上的衔接语,做到形式上接得上。 对应后文“它决定了一个人感受幸福的能力高低”,应该是“内心体验的敏感和丰富与否”,所以排除A、C;后文中的“它”指代的应该是“内心体验的敏感和丰富与否”,而不是“重要的”,排除B。 故选D。 【20题详解】 本题考核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是否存在结构、逻辑等问题,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 本题中“身外遭遇”和“社会生活”是不同的,“社会生活”包括很多方面,“身外遭遇”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所以不能用“社会生活”代替“身外遭遇”,排除B和D;“心”和“心境”也是不同的,“心境”是一种情绪状态,所以不能由“心”代替“心境”。排除A。C项后半句由原文的主动句变成了被动句,意思保持了不变。 故选C。 21. 下面文段有五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①书籍是精神世界的入口。②或许不一定阅读指向外在成功,但一定会带来内在丰盈。③通过阅读,使人们能获得知识、锻炼思维、开阔眼界,还能润泽心灵、涵养品格、塑造精神。④每个人在阅读中,都能遇见更好的世界,遇到更好的自己。⑤阅读让精神世界闪光,书香使城市更有魅力。⑥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⑦个体既需要自觉,也需要城市管理者努力:⑧塑造更多阅读空间,让城市氤氲书香,⑨从而丰富全民阅读的土壤。 【答案】②“或许不一定”与“阅读”互换位置;③删掉“通过“或者“使”;⑦“个体”与“既需要”互换位置;⑧“塑造”改为“打造”或“开设”;⑨“丰富”改为“涵养”或“肥沃”。 【解析】 【详解】本题考核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准确流畅的能力。答题时应先浏览云端,分析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是否存在结构、逻辑等问题,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 ②句中,“或许不一定”应该修饰的是动词“指向”,所以“或许不一定”与“阅读”互换位置;③句中,动词“使”缺少主语,所以删掉“通过“或者“使”;⑦句中,主语应该为“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并且“需要”的宾语有两个,一是需要个体自觉,二是需要城市管理者努力,所以“个体”与“既需要”互换位置;⑧句中,“塑造”和“空间”搭配不当,所以将“塑造”改为“打造”或“开设”;⑨句中,“丰富”与“土壤”搭配不当,所以将“丰富”改为“涵养”或“肥沃”。 22.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5个字。 2020年6月23日9时4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北斗系统第五十五颗导航卫星,暨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至此,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比原计划提前半年全面完成。此次发射的卫星属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经过一系列在轨测试入网后,我国将进行北斗全系统联调联试,在确保系统运行稳定可靠、性能指标优异基础上,择机面向用户提供全天时、全天候、高精度全球定位导航授时服务,以及星基增强、短报文通信、精密单点定位等特色服务。 【答案】我国成功发射北斗系统第五十五颗导航卫星,星座部署全面完成。将提供全天时、全天候、高精度全球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及其他特色服务。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有效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需要先将文段划分层次,然后抓住有效信息进行分析概括,同时回答此类题型需注意字数要求。 语段第一句话的意思是:我国成功发射北斗系统第五十五颗导航卫星。第二句话的意思是: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全面完成。第三句话的意思是:择机面向用户提供全天时、全天候、高精度全球定位导航授时服务,以及特色服务。概括时保留关键信息,注意字数要求。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如果你仅仅是为了生存,去找一份工作就好了 如果你想通过工作来成就梦想和伟大 那就要为每一件细小的的事情,注入所有的热情和创造力 你的人生不是任何人书写好的既定剧本 而是一场出乎意料的传奇 这个世界就是你的事业 而你就是这个世界的未来 请结合材料内容,在学生、教师、家长中任选一种身份,写一篇“畅想未来”座谈会的发言稿,阐述你的观点与思考。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参考范文: 让热情和创造力与芳华时代共振 尊敬的老师和家长们: 大家好,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让热情和创造力与芳华时代共振》。有人说,如果你仅仅是为了生存,去找一份工作就好,但如果你想通过工作来成就梦想和伟大,那就要为每一件细小的事情,注入所有的热情和创造力。 热情和创造力就像一粒埋在泥土中的种子,它会带着梦想破土而出,最终长成参天大树,傲立于天地之际。时代潮流浩浩汤汤,作为青年一点的我们,要让热情和创造力伴随一生。常言道:“人可以老而益壮,也可以未老先衰,关键不在岁数,而在于创造力的大小。”在培养热情和创造力的同时,我们更应让热情和创造力与芳华时代共振! 人生漫漫,唯有对事物热情和创造力才能为国家进步贡献力量。君不见港珠澳大桥总设计师为把一桥架三地,将天堑变通途而白了头发;君不见天上那颗最耀眼的南仁东星,曾耗费多年为中国创作出独一无二的甜言。除此之外,敦煌女儿樊锦诗、水稻之父袁隆平,为地球照“CT”的黄大年……凭着敢叫日月换新天的热情,不断创造性的工作,取得了令国人骄傲、令世人赞叹的伟大成就。因此,作为青年的我们,更应在每一件细小的事情上,注入所有的热情和创造力,为祖国美好未来添砖加瓦! 2019年,90高龄的徐怀中凭借《牵风记》获得茅盾文学奖。《牵风记》是徐怀中对壁耗费5年完成的作品,5年的光阴倾注的是徐老满腔的热情和不断地创造。可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年轻人,年纪轻轻就过起了“佛系生活”, 处处不坚持,事事随大流,最终淹没于人潮,迷失掉自我。时代在进步,而热情和创造性地生活始终不能舍弃!让热情和创造性地生活与芳华时代共振! 青年是时代的晴雨表。我们的人生才刚刚开始,未来的路该如何走去,又该如何走得漂亮由我们决定。时代的火炬已传至我们手中,国家的未来由我们共同筑力。青年一代有热情和创造力,国家就有希望。虽然我们如今尚且做不了巨大贡献,但我们可以用手中紧握的笔书写美的青春。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我们要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为每一件细小的事情,注入所有的热情和创造力,让热情和创造力贯彻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也许每个人的人生不同,但我坚信,在热情和创造力的助力下,我们的人生将更精彩! 【解析】 【详解】审题: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本题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材料中说到如果仅仅是为了生存,去找一份工作就好,但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尤其是新时代的青年不仅仅是为了生活,还要通过工作来成就梦想和伟大,这时候就需要我们为每一件细小的的事情,注入所有的热情和创造力,只有这样,“你我”才是这个世界的未来,在写作过程中要联系整个时代来写,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在生活中为每一件细小的事情,倾注所有的热情和活力。作文任务:在学生、教师、家长中任选一种身份,写一篇“畅想未来”座谈会的发言稿,阐述你的观点与思考。要全面理解材料,谈看法,写感悟,写出自己真实的感受。 参考立意: 1、用热情和创造力实现梦想 2、做新时代富有激情和创造力的青年 3、于工作中倾注激情和创造力,才是这个世界的未来 素材积累: 1、“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打磨文字,是文学工作者匠心所在。《牵风记》的作者徐怀中获得2019年茅盾文学奖,在这部作品的背后,是一颗匠心,一个对文字抱有敬畏之心的老人的执着与“痴迷”。人生路,千万条,唯一相同是人人都可以用热情和创造力走出自己的“匠心之路”。不仅仅是徐怀中,还有三十年专注研究核潜艇的黄旭华,扎根大漠四十年的林俊德,这些奋战在祖国高精领域,为祖国创造“太阳与惊雷”的科学家们也是匠心之人,也是我们新一代青年应该学习的榜样。他们几十年如一日,没有热情颂歌,只是用他们的热情和创造力去打造的美好明天,筑牢祖国发展前进的根基。 2、袁隆平前辈一生躬耕于田畎,尽心尽力地研究杂交水稻的技术,即使早已超过退休年龄,仍然一丝不苟地钻研着,为全世界人民谋福利。他挽着裤管,一排排地走在水稻中;他顶着烈日炎炎,俯身在稻田中做着辛苦的工作;他精研杂交技术,数十载春秋如一日,任劳任怨。正是有了他在水稻研究工作中的热情和创造力,高产水稻才能遍布五湖四海,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作为青年一代的我们,应当学习袁隆平院士的品格,为每一件细小的的事情,注入所有的热情和创造力,为自身完善提供一大条件。 3、在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在时代发展的大潮流下,唯有弄潮儿能勇立潮头,唯有为每一件细小的事情,注入所有的热情和创造力者能乘势而上,“5G”时代的到来,是华为企业一次华丽转身,他的到来,他的背后是一场热情和创造力的碰撞。这场碰撞,让华为的“5G”技术不断向前。这也在告诉我们要富有激情和创造力,不能三心二意,而是要一心一意,朝朝暮暮朝着一个方向前进,从而走出属于自己的世界之路。 周国平曾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朝圣路,每个人孤独地路便组成了人类这一时代的精神家园。”中国青年同发力,携手走好梦想之路,打磨好新时代的强国之路。 层次分析: 第一层:由材料引出观点:我们应让热情和创造力与芳华时代共振! 第二层:举港珠澳大桥总设计师、南仁东、敦煌女儿樊锦诗、水稻之父袁隆平、为地球照“CT”的黄大年的事例来论证人生漫漫,唯有对事物的热情和创造力才能为国家进步贡献力量。 第三层:运用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将徐怀中和“佛系青年”进行对比,来论证时代在进步,而热情和创造性地生活始终不能舍弃。 第四层: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为每一件细小的事情,注入所有的热情和创造力,让热情和创造力贯彻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第五层:总结全文,提出号召。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