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22 发布 |
- 37.5 KB |
- 1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卷·2018届西藏林芝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2017-12)
林芝一中 2018 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考试 语文试卷 [来源:学+科+网]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 I 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 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 I 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 1~3 题。 以前我们的文化是以大为特征、以大来标榜的。我们创造了大城市、大工厂、大烟囱、 大流水线、大广场、大厦……可是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忍受大污染、大拥堵等等。可以 说,对于“大”的迷恋在很大程度上是现代问题的症结所在。与此同时,信息社会的来临 却让我们发现了“微”的魅力和“小”的美好。首先是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把我们带入 了微交往、微传播和信息微循环时代,为微文化插上了飞速发展的翅膀。随着这种技术向 社会文化和日常生活的其他领域的渗透,我们逐渐体会到,“微”和“小”其实是一种更亲 切、随和、灵活、更个性化和人性化的生活样态和文化风格。可以说,我们已经进入了一 个名副其实的“微时代”。 在这样一个时代,“ 微”已成为时代文化关键词。微博、微信、微电影、微小说、微媒 体、微广告、微支付、微信用、微管理、微投资、微生活……所有这些以动态化、碎片化、 零散化、即时化、去中心化为特征的新兴的传播方式、文化形态乃至经济活动形态、日常 生活形态,已经在潜移默化间深刻影响了我们的时代。 站在这个从现代性到后现代性的历史性转型的高度看,“微文化”透露出转型的信息。 “微”不仅是一种传播技术和传播方式,也是一种文化理想和审美理想,更标志着我们这 个时代的转型。在微时代,权利更加分散,微技术使得真正的“草根”更加便捷地参与社 会。微时代的经济更加尊重每一个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它提供的服务更加体贴入微。“微 时代的文化”众声喧哗,张扬个性,它是一种平民文化、草根文化,重要特征之一就是由 于低门槛和便捷性所带来的信息生产和传播的自主性。此外,它还打破了传统广播、电视 等信息单向流动的特点,打破了信息的传播者和接受者的界限,实现了信息的充分交流、 互动和对话,建构了一个新型的公共空间。微文化也是一种充满青春朝气的生动活泼的文 化。在这个科技日新月异,生活方式、交往方式、生产和传播方式日新月异的时代,微文 化已经成为青年的天堂,青年成为微文化的主力军。 当然,微时代并不是一个新的乌托邦,微文化也绝非完美无缺。微技术在方便信息发 布的同时,也制造出大量的信息垃圾、瞬间信息,并使谣言的传播更加容易。它在扩大信 息交流、拒绝信息自上而下灌输的同时,也造成了人际交往的部落化、江湖化和小圈子化, 使得大规模的社会整合、大规模的社会共识的达成变得更加困难。最后,被消费主义裹挟 的微生活可能使我们过度迷恋私人生活中的“小物件”“小玩意”,从而丧失了现代公民所 应该具备的责任、理想、视野和胸怀。 所有由“微”带来的这一切,都为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以及政府管理部门提供了新的 机遇,也使他们面临新的挑战。只有充分认识微时代微文化的特征,充分肯定它们的积极 意义,同时充分警惕其消极后果,我们的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才能更加有效,我们的社会 科学和人文科学研究才能与时俱进。 (摘编自陶东风《微文化需大关注》) 1.下列关于原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前我们的文化以大为特征,该特征导致了许多现代问题的出现,而信息社会向我 们展示了“微”的魅力和“小”的美好。 B.“微时代”出现了一些新兴的传播方式、文 化形态、经济活动形态和日常生活形态, 它们具有动态化、去中心化等诸多特征。 C.“微”是一种传播技术和方式,也是一种文化理想和审美理想,让文化透露出这个时 代从现代性到后现代性的历史性转型的信息。 D.微文化带来机遇,也带来挑战。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以及政府管理部门需正确面对, 既要肯定其积极意义,又要警惕其消极后果。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微文化发展更为迅猛,同时深入影响社会文化和日常生活, 让人们逐渐体会到“微”和“小”的优点。 B.微文化张扬个性,它是一种平民文化、草根文化。真正的“草根”借助微技术更加 便捷地参与社会,是微时代权利更加分散的表现。 C.微文化重要特征之一是信息生产和传播的自主性,特征之二是实现了信息的充分交 流、互动和对话,建构了一个新型的公共空间。 D.微文化可以扩大信息的交流,拒绝信息自上而下灌输,但同时也有负面效应,它使 我们达成大规模的社会整合和社会共识变得更加困难。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微信作为一种新兴的传播方式,可以让人们体验到其所代表的更亲切、随和、灵活、 更个性化和人性化的生活样态和文化风格。 B.青年能成为微文化的主力军,是因为微时代科技日新月异,生活方式、交往方式、 生产和传播方式日新月异,青年人能更快地接受和适应。 C.人际交往小圈子化,大规模的社会共识难以达成,公民丧失了应具备的责任和胸怀, 这些都是微时代产生的“不完美”。 D.如果想让我们的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更加有效,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研究与时俱进, 就要充分认识微时代微文化的特征,认清其优劣。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秋 夜 于德北 那年深秋,佳卫突然打电话给我。 他说:“我们去郊外旅行吧。” 对于他的提议我当然高兴,可也颇为犹豫,因为深秋这个季节实在不适合去郊外旅行。 在北方,这个季节早晚已经有霜了。 但佳卫坚持。[来源:学。科。网 Z。X。X。K] 我说:“这回怎么有时间了?” 电话那端,他只是笑,没有回答。 我们所说的郊外叫土门岭,是个半丘陵地区。我们认识住在那里的一位农民诗人,我 们特别想吃他家的豆饭,烀土豆,炸辣椒酱,萝卜大葱白菜心儿。我们给农民诗人打电话, 说我们要去。他当然高兴极了,早早地站在村口接我们。 那一天,我,佳卫,农民诗人——他叫老李,我们都是兴奋的。 在这样一个以赚钱为荣的社会里,三个早已告别了蔷薇花一样的青春岁月的典型意义 上的中年人,还能围着热炕头,围着小饭桌,热情奔放地背诵阿赫玛托娃、普希金,背诵 叶芝、雪莱、泰戈尔,实在是不容易了。 让我奇怪又高兴的是,那一天,佳卫喝了不少酒。 在我的印象里,他是从来不喝酒的。 就这样,天不知不觉地黑了。 正在酒兴上的老李突然说:“我们去点篝火吧!” “好啊!好啊!”我欣然同意。 篝火就架在老李家的地里。 庄稼已经收回仓了,秸秆还没有拉走,一捆一捆地横在田垄上,月光清清地洒下来, 大地一片银白。我们把干透的秸秆支在壕坝上,欢呼着,跳跃着,孩子似的把它们点燃。 篝火燃起来了,把我们的脸映得又红又亮。 “我们接着背诗吧。”佳卫说。[来源:学§科§网 Z§X§X§K] 受到篝火的感染,我们诗兴大发。 我先来。 我背诵的是英国诗人魏尔伦的《三年以后》。 接着是老李。 他背诵的是美国诗人惠特曼的《在路易斯安娜我看见一株活着的橡树正在生长》。 接着是佳卫。 他背诵的是俄国诗人普希金的《致大海》。 “再见吧,大海!你壮观的美色,将永远不会被我遗忘;我将久久地、久久地听着, 你黄昏时分的轰响。心里充满了你,我将要把,你的山岩,你的港湾,你的光和影,你的 流花的喋喋,带到森林,带到寂静的荒原。” 在抖动的火光中,我看见佳卫的脸上滑过一串晶莹的泪花。 他喃喃地说:“我是那么恨火,可现在我突然发现,我又那么爱它!” 补记: 佳卫离开我们已经很多年了,他是一位诗人,发表过很多美丽的诗章。除了诗人的桂 冠,他还是我们这个城市一个区的消防中队的中队长。我所说的那年秋夜,他已经复员了, 离开了他热爱的工作。我永远忘不了他,忘不了那年秋夜他脸上的泪水——因为,就在事 隔不久的一场救火战斗中,他牺牲了。他已经复员了,完全可以远离火场,可他像一只美 丽的飞蛾一样,最终融化在让他恨、让他爱的烈火中。 他不是飞蛾,而是凤凰,我相信,他涅槃了! 老李还在土门岭种地,前不久,他来电话,对我说:“又秋收了,要是佳卫活着就好了, 我们又可以去点篝火了。” 听了他的话,我哭了。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佳卫突然打电话给我,要我一起去郊外旅行,我颇为犹豫;但在佳卫的坚持下,我 只好勉强同意。 B.喝酒、点篝火、背诵诗歌的情节在小说中占了很重份量,具有重要作用,凸显出生 活和人生可以产生诗歌的深意。 C.小说大量使用一句一段的结构形式,这是因为小说内容主要是背诵诗,而诗是分行 的,二者一致。 D.文末的“补记”在小说主体之外补充叙述,解答了主体部分的悬疑,使佳卫的性格 完整丰满。 5.请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5 分) 他不是飞蛾,而是凤凰,我相信,他涅槃了! 6.如何评价小说中的佳卫这一人物形象,他在当今社会有何现实意义?请结合小说内容及 生活实际进行简要分析。(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材料一:丁酉新春,旨在“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 会”风靡全国,“圈粉”无数。在“一笑二闹三跳四唱”的娱乐节目时代,“中国诗词大会” 以优雅的方式脱颖而出。 人们关注“中国诗词大会”,是因为内心对于精神雨露的渴求,而传统文化正是精神雨 露的源头活水。诗词大都比较凝练,朗朗上口。阅读诗词,人们享受着语言美感带来的欢 愉,同时也能感知诗词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这大大拓展了人们的生活视野。阅读诗词, 体悟诗词作者的心境,跟他们进行心灵对话,有助于提升人们对生活的感知能力,学习像 诗词作者一样去感受和思考生活。 人们关注“中国诗词大会”,还因为如今人们的生活节奏较快,每天八小时上班,满负 荷运转,单调乏味的生活让人感觉压抑,而读诗可以暂时疏解内心的阴郁。“中国诗词大会” 以引人入胜的形式吸引人们亲近诗词,从诗词之美中获取生活的诗意。 生活需要诗意,但诗意并不自然而然地存在。一个人只有徜徉于诗词、发现诗意,才 能在与诗词相会的过程中提升文化素养,让心灵空间更饱满。生活不只是柴米油盐,还有 诗和远方。 (摘编自“中国新闻出版广电网”,记者李兆清) 材料二:近日,中青在线记者专访了诗词大会的主创团队。央视科教频道总监阚兆江 说:“诗词是情感的抒发,节目集中展现了中华诗词文化的魅力,引发了广大观众的文化认 同和情感共鸣,也坚定了国人的文化自信。‘百人团’成员最小的 7 岁,武亦妹 16 岁,陈 更 20 多岁,看到他们那么年轻,就觉得中华文化后继有人。” 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是无数次被用来形容诗词大会选手的一句话。“中国诗词大会”总 导演颜芳回忆,第二季总冠军、上海复旦附中的学生武亦妹,无论是在地方选拔还是在现 场比赛 中,都特别淡定。“她得冠军的那一刻,我们想把摄像机推上去给个表情特写,结果 发现没必要,她脸上特别平静。” 也许,传统诗词已经离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些遥远,而诗词大会正在拉近这个距离。 阚兆江透露,其实诗词大会的题库内容 85%以上来自中小学课本,所以对观众而言有一 种“熟悉的陌生感”。 “我们不是文人雅士的沙龙,得让人看得懂,从大家熟悉的诗词名篇切入,可以拉近 和观众的距离。”阚兆江说,“每一道 题不仅是题目,还是话题的开启,让诗词和古今生活 有一种联系。我们不是要做一场考试,而是想通过诗词陶冶人们的情操,滋养人们的心灵。” 所以,诗词大会的题目都颇“接地气”。比如,把“减肥”与“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 死”联系,把“化妆”与“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联系,“求田问舍,怕应羞 见,刘郎才气”对应的则是“购房”——都是当下年轻人关心的话题。 诗词对这些年轻人来说,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颜芳说:“其实诗词的功能至今没有 失去,写诗就跟发朋友圈一样,都是情感的表达,很有趣,也很时尚。” 诗词大会落幕,而青年一代的诗意生活方兴未艾。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记者蒋肖斌) 材料三:诗词综艺火爆,最近令朋友圈和各种群话风突变,忽如一夜春风来,答题对 诗、玩“飞花令”蔚然成风。众声喧哗之下,舆论也出现了反弹,如“从诗词大会生出学 霸情结是一种不堪”“诗词大会说白了还是一场电视秀”等。 16 岁的上海女生武亦妹获胜,成了风靡网络的古典风少女偶像,与新媒体喧嚣传播形 成对照的是,女孩淡定拒绝了媒体采访。江苏省盐城中学语文老师刘百生告诉记者,“会背 古诗的孩子成了古代才女的代名词,成了令人羡慕的‘别人家的孩子’。但热潮总是令人警 惕,这不代表咱们的诗词教育很成功,反而说明国民整体古诗词修养很缺。爱好古诗词在 当下还是颇为小众。” 在节目中,九宫格、干扰项、抢答等定输赢的方式,也让教育界人士嗅出了“应试” 味道。也有选手靠“蒙”答对题目,在一些老师看来,这就是当下应试教育最厉害的地方, 以答题技巧制胜,这个节目俨然一场标准化考试。 “应试思维”是始终令教育界人士矛盾的纠结点。“应试思维”模式导致古诗词多被视 为“语言材料”,学生们只是机械记忆与练习,记知识点多过传播文化,背离其作为“文学” 和“文化”的本质。 近年来,被誉为“综艺清流”的“百家讲坛”、汉字听写大会、成语大会等文化盛会风 靡一时,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淡漠似乎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人们追捧这些文化盛会的原因, 在于人们对中国文化中最精致的文字有一种膜拜的心理,即使如今浸淫于网络语汇,仍心 向往之。这也是现在的家长在孩子三四岁时就令其背古诗的原因。可惜,孩子的精神生活 最终仍被奥数和考级等占据,缺失了“诗和远方”。借古诗词学霸爆红的契机,教育界人士 期待能在全社会的努力下,改善古诗词教育的整体氛围,以减少孩子的背书之苦,让孩子 带着热爱,去惬意感受和品味古诗词之美。 当喧嚣的现代社会与传统文化有了一次次美丽的“邂逅”,中华文化基因逐渐苏醒,这 危机中的微曦,则弥足珍贵。 (摘编自《扬子晚报》,记者张楠) 7.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三则材料关注的都是“中国诗词大会”在丁酉新春爆红的现象,都充分肯定了这档 综艺节目所带来的积极的社会影响。 B.材料一侧重阐述“中国诗词大会”风靡全国的原因,材料二从主创者的角度侧重阐 述举办“中国诗词大会”的意义和初衷。 C.材料二和材料三都选取了“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总冠军武亦妹的例子,旨在说明 “腹有诗书气自华”的道理。 D.三则材料都关注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问题,但对传统文化的发展前景并不都 抱以乐观的态度。 8.下列对上述材料的分析概括,较为合理的两项是(5 分) A.三则材料来源不尽相同,有报纸,有新闻网站,但都及时捕捉到了社会热点,体现 了新闻讲求时效性的特点。 B.三则材料都谈到了“中国诗词大会”的影响,相比较而言,第一、第三则材料的观 点更能代表观众们对“中国诗词大会”的普遍看法。 C.对于同一综艺现象的报道,三家媒体的受众不同,报道的侧重点也不一样,比如《中 国青年报》就突出强调了青年一代与诗词的关系。 D.三则材料除了具有新闻客观性的特点之外,还具有一定的文学色彩,如三则材料最 后一段的抒情性语言,增强了新闻的感染力。 E.三则材料都不注重对新闻事实的详细报道,而重在阐述对诗词综艺节目火爆现象的 看法,以引发人们的思考。 9.“中国诗词大会”这一综艺节目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请综合以上三则材料进行概括。(4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13 题。 杜杞,字伟长。父镐,荫补..将作监主簿,知建阳县。强敏有才。闽俗,老而生子辄不 举。杞使五保相察,犯者得重罪。累迁尚书虞部员外郎、知横州。时安化蛮寇边,杀知宜 州王世宁,出兵讨之。杞言:“岭南诸郡无城郭甲兵之备牧守非才横为邕、钦、廉三郡咽喉 地势险阻可屯兵为援邕管内制广源外控交阯愿择文臣识权变练达岭外事者,以为牧守,使 经制边事。”改通判真州,徙知解州。盗起京西,掠商、邓、均、房,焚光化军,署.其旧职, 兼京西转运、按察使。居数月 ,贼平。 会广西区希范诱白崖山蛮蒙赶反,有众数千,袭破环州、带溪普义镇宁砦,岭外骚然。 擢刑部员外郎、直集贤院、广南西路转运按察安抚使。行次真州,先遣急递以书谕蛮,听 其自新。次宜州,蛮无至者。杞得州校,出狱囚,脱其械,使入洞说贼,不听。乃勒兵攻 破白崖、黄坭、九居山砦及五峒,焚毁积聚,斩首百余级,复环州。贼散走,希范走荔波 洞,杞遣使诱之,赶来降。杞谓将佐曰:“贼以穷蹙降我,威不足制则恩不能怀,故数叛, 不如尽杀之。”乃击牛马,为曼陀罗酒,大会环州,伏兵发,诛七十余人。后三日,又得希 范,醢之以遗诸蛮,因老病而释者,才百余人。御史梅挚劾杞杀降失信,诏戒谕之,为两 浙转运使。明年,徙河北,拜天章阁待制、环庆路经略右.安抚使、知庆州。杞上言:“杀降 者臣也,得罪不敢辞。将吏劳未录,臣未敢受命。”因为行赏。蕃酋率众千余内附,夏.人以 兵索酋而劫边户,掠马牛,有诏责杞。杞言:“彼违誓举兵,酋不可与。”因移檄夏人,不 偿所掠,则酋不可得,既而兵亦罢去。 杞性强记,博览书传,通阴阳数术之学,自言吾年四十六死矣。一日据厕,见希范与 赶在前诉冤,叱曰:“尔狂僭叛命,法当诛,尚敢诉邪!”未几卒。 (选自《宋 史·列传第五十九》,有删节) 10.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岭南诸郡/无城郭甲兵之备/牧守非才横/为邕、钦、廉三郡咽喉/地势险阻/可 屯兵为援邕管/内制广源/外控交阯/ B.岭南诸郡无城郭/甲兵之备/牧守非才/横为邕、钦、廉三郡/咽喉地势/险阻可 屯兵/为援邕管/内制广源/外控交阯/ C.岭南诸郡/无城郭甲兵之备/牧守非才/横为邕、钦、廉三郡咽喉/地势险阻/可 屯兵为援/邕管内制广源/外控交阯/ D.岭南诸郡无城郭/甲兵之备/牧守非才/横为邕、钦、廉三郡/咽喉地势险阻/可 屯兵为援/邕管内制广源/外控交阯/ 11.下列对原文加点词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荫补,也称奏荫、补荫、恩荫等,指封建时代子孙因祖先有功而取得做官的权利。 B.“署”表示暂代官职,在文言文中表示代理官职的词还有假、摄、权等。 C.古代人尊崇右,右尊左卑。官位前加“右”比加“左”的地位高。 D.夏,宋朝的藩属党项首领李元昊脱宋自立,自称皇帝,建国号“大夏”,史称“西夏”。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杜杞聪敏有才,长于地方治理。担任建阳知县时,针对当地的不良风俗,他让五户 相保互相监视,并规定若再发生便处以重罪。 B.杜杞足智多谋,战功赫赫。他先后镇压多地叛乱,善于与西夏周旋。围剿区希范、 蒙赶时,先劝降,后进攻,最终迫使区希范、蒙赶投降并将其杀害。 C.杜杞性格倔强,敢于坚持原则。蕃人首领率众降宋,夏派兵索要那位首领,乘机抢 劫边民,朝廷下诏责备杜杞。杜杞坚持原则,不交回抢走的财物,则得不到酋长。 D.杜杞博闻强识,通晓阴阳术数。他能算出自己四十六岁就死。一天上厕所时,见被 他残杀的区希范和蒙赶在面前诉说冤枉,就严词斥责,不久去世。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行次真州,先遣急递以书谕蛮,听其自新。 (2)贼以穷蹙降我,威不足制则恩不能怀,故数叛,不如尽杀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的古代诗歌,完成 14--15 题。 虎丘①题壁 陈恭尹② 虎迹苍茫霸业沉,古时山色尚阴阴。 半楼月影千家笛,万里天涯一夜砧。 南国干戈征士泪,西风刀剪美人心。 市中亦有吹篪客③,乞食吴门秋又深。 【注】①虎丘,苏州名胜,相传内有春秋时吴王阖闾墓。②陈恭尹,清代诗人。其父 陈邦彦为明末岭南抗清主力,后兵败殉国,陈恭尹只身逃脱。③吹篪(chi 二声)客,指伍 子胥。春秋时,伍子胥父兄为楚平王所杀,他逃往吴国,吹篪乞食,后为吴国重臣,借吴 兵力,雪耻家仇。 14.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题壁诗是诗人在墙壁上题写的诗歌,苏轼《题西林壁》、谭嗣同《狱中题壁》都是 题壁诗。 B.起句写吴王霸业成空的史实,“古时山色”四字暗含着江山未改、人事已非的深沉 感慨。 C.颔联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像苏州城这样的繁华之地,已是月楼笛声的声色之 境,怎不叫人感慨。 D.颔联拓展空间,由虎丘而至整个江南,千家笛声与万里砧声相合,虚实相生,意境 阔大。 E.颈联以“征士泪”对“美人心”,将士出生入死,闺中美人却不知亡国之恨,犹自 做着女红。 15.“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是杜甫诗《蜀相》的尾联,请和《虎丘题壁》的 尾联进行比较,说说这两首诗的尾联所表现的思想感情及表现手法。(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横线部分。 (1)《雁门太守行》中运用典故写守将曾受皇帝厚遇,临危时誓死相报,英勇赴战的诗句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一种品质叫无私,有一种情感叫无悔,把它化作李商隐《无题》中的诗句,那便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人言雨必愁,但《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元外》“_____________”,把雨写得细腻而 又滋润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应用(20 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 分)[来源:学科网 ZXXK] ①辽宁抚顺遭遇特大暴雨袭击,受灾严重;全省人民毁家纾难....,积极为灾区捐款捐物, 浓浓乡情给灾区人民带来无限温暖和抚慰。 ②他本来只想拍一部短片,回来发现题材太过庞大,于是改弦更张....,拍了一部长片。 ③东巴文字与中原汉字源头之一的甲骨文可谓各有千秋....,尽管我们无法证明其同源, 但却关系密切。 ④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遭遇罕见干旱,洛杉矶市独树一帜....,往水库里投放了近 1 亿个塑 料球,以期高效节水,这种塑料球能有效阻止湖水蒸发。 ⑤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大学演讲时说,中哈两国是唇齿相依....的友好邻邦,两 国人民要坚持世代友好,做和谐和睦的好邻居。 ⑥真实的情感最能在简朴的生活中流露出来。因为锦衣玉食....,味浓,人心易贪恋而忘 情;箪食豆羹,味淡,人心不生执着反易流露。 A.①②⑤ B.②⑤⑥ C.③④⑥ D.②③⑤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 A.记者来到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这里正在展出“英雄史诗,不朽丰碑——纪念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 80 周年主题展”,向人们诉说着那一段红色记忆,吟唱着一 首首可歌可泣的英雄乐曲。 B.古镇的形成不仅具有其独特的历史功能,如商贸、交通、边防等,而且其大量的传 统建筑也与当地的地形地貌相融合,构成了古镇别具一格的景观。 C.基于量子信息技术推动科学和社会取得革命性进步的巨大前景这一依据,专家认为, “量子技术在 21 世纪的重要性可与 20 世纪的曼哈顿计划相比,可能像曼哈顿计划 造出原子弹那样改变世界的格局”。 D.本次研讨会共收到中国、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专家学者的文章 83 篇,内容涉及“汉语言文学及汉语国际教育研究”“中国文化教育研究”“中国及海 外华人的社会”等。 19.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 分) 围棋作为反映和体现人们心灵自由的智力博弃活动,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认为不符 合传统伦理观念。后来,人们逐步认识到这种观念是不对的。从东汉中后期到魏晋时期, 人们逐渐开始从生命意义上来认识围棋的价值,__________。围棋的地位最终得以确立, 登入了“国艺”的殿堂。 A.围棋成为自觉的艺术追求和精神宣寄的工具,人们把它纳入士族名士必备的艺技 B.把围棋作为自觉的艺术追求和精神宣寄的工具,并把它纳入士族名士必备的艺技 C.把围棋纳入士族名士必备的艺技,并把它作为自觉的艺术追求和精神宣寄的工具 D.把围棋纳入士族名士必备的艺技,围棋成为自觉的艺术追求和精神宣寄的工具 20.根据所给材料的内容,在下面画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 辑严密,语句通顺。不得照抄材料,每句不超过 15 个字。(6 分) 地震是人类遭遇的在时间和空间上交发性最强,损失最严重的自然灾害,地震预测、 预报一直备受关注。地震预报是政府以减少公民生命财产损失为目标,向社会公众提供信 息的责任行为。因此, ① 。在各省市,发布地震预报的权限是省政府,在北京,发 布地震预报的权限是国务院。如果把地震看成地球上物质和能量运动的过程, ② , 既然有规律,就应该能够被认识,但是对这种规律的认识,要经过若干阶段,目前还不能 从整体上预测、预报地震。因此,可以这样问答:人类何时能够预测、预报地震? ③ 。 21.赠言是给别人留下的美好祝愿或真诚的希望,它可以增强信心、增进友谊。高三的同 学们,在这即将毕业离别之际,你最想把赠言送给谁?请你给在你心中留下过深刻印 象的某一位同学和某一位老师分别拟写一条赠言,感情真挚,语言流畅,内容积极向 上,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每条不超过 30 个字(5 分)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 分) 最近,央视又推出力作《朗读者》,董卿为制作人和主持人,播出后获得广大观众的好 评,随即“文化飨宴”“综艺清流”“唤醒文学”等堪称殊荣的标签出现。然而,也有人对 此不看好,说“碎片化朗读”“名人光环”等,挽救不了国人甚少读书和不爱阅读的事实…… 作为中学生的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要求:标题自拟,观点明确,结构完整,书面整洁。 林芝一中 2018 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参考答案 1.A 【解析】曲解文意。原文是“对于‘大’的迷恋导致了现代问题的出现”,并非“大” 这一特征导致的;不是“信息社会向我们展示了‘微’的魅力和‘小’的美好”,而是我们 发现了其美好。 2.D【解析】偷换概念。D 项表述内容主语应该是“微技术”,而非“微文化”。 3.C【解析】原文“被消费主义裹挟的微生活可能……,从而丧失了现代公民所应该具备 的 责任、理想、视野和胸怀。”这里将或然变为必然。 4.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A 项“勉强同意”与情 节内容和人物性格不符。B 项“产生”不对,是“需要”。C 机械联系,牵强附会 5.①佳卫在业已复员的情况下依然参加了一场灭 火战斗,而且在这场战斗中壮烈牺牲,精 神非常感人。飞蛾只是本能地趋光扑火,死去没有价值;②而佳卫是自觉自愿且“多此一 举”地去救火,直至牺牲,意义重大,就好比浴火凤凰,涅槃重生,精神永存。③此句表 达了作者对佳卫这个为国为民无畏献身的英雄的深情赞美。 6.佳卫在工作、生活、交往中都是可亲可敬之人,英勇牺牲,感人至深,是当代社会需要 的中坚力量和正能量。①作为消防中队长,佳卫忠于职守,勇于牺牲。忙于工作,总是没 有时间去郊外旅行; 职业性地恨火;复员了,仍然习惯性地投入救火战斗,以至英勇牺牲。 ②生活中的佳卫,热爱诗歌,富有浪漫情怀。复员后去了郊外土门岭,与好友一起吃农家 饭,喝酒,点篝火,背诵外国名诗,激动得热泪盈眶。③与人交往中,佳卫纯净朴质,淡 泊。在以赚钱为荣的社会里,丝毫不为所动;结交同样朴质的农民诗人老李;发表过很多 美丽的诗章,醉心于美。 7.B【解析】A 项“都充分肯定了……积极的社会影响”说法绝对,材料三的看法有所保留。 C 项材料三选取武亦姝的例子并不是为了“说明‘腹有诗书气自华’的道理”,而是为了引 发人们对诗词教育乃至如何传承传统文化的理性思考。D 项“并不都抱以乐观的态度”理解 有误,三则材料“对传统文化的发展前景”都抱以乐观的态度。 8.AD【解析】B 项“第一、第三则材料的观点更能代表观众们对 ‘中国诗词大会’的普遍 看法”理解有误,第三则材料是部分教育界人士的观点,不一定能代表观众们的普遍看法。 C 项 “三家媒体的受众不同”理解不准确,三家媒体的受众有交叉。E 项“三则材料……重 在阐述对诗词综艺节目火爆现象的看法”理解有误,材料二是从主创者的角度侧重阐述举 办“中国诗词大会”的意义和初衷。 9.①“中国诗词大会”带领人们重温经典诗词,从而提升了人们的生活品位,让人们在原 本单调乏味的生活中发现了诗意和远方; ②“中国诗词大会”所选择的诗歌都很接地气,从而拉近了传统诗词与现实生活的距离, 吸引人们爱上古诗词,有助于推动古诗词的普及; ③“中国诗词大会”这一综艺节目的爆红,引发人们对诗词教育乃至如何传承传统文化 的理性思考; ④“中国诗词大会”集中展现了中华诗词文化的魅力,引发了人们的文化认同和情感共鸣, 催生了国人的文化自豪感。(答出一点给 2 分,答出两点给 3 分,答出三点给 4 分, 10.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断句。注意“岭南诸郡”“横”“邕”,“内”“外”对应,结 合句意断句。句意:岭南各州,没有城郭甲兵的防备,长官也没有才干。横州是邕、钦、 廉三州咽喉,地势险阻,可驻兵以为后援。邕管对内控制广源,对外控制交阯。11.C【解 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古代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 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C 项,关于左、右尊卑和左、右官位的高低的表述绝对 化。 12.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B 项“最终让区希范、蒙赶投降并将它们杀 害”错,蒙赶是被诱降的,但区希范是被抓获的。 13.(1)行旅驻扎在真州,先派人紧急递送信件告诉蛮人,允许其改过自新。(次,驻扎 1 分;急递:紧急递送 1 分;谕:告诉 1 分;听:允许、准许 1 分,意思对即可;句意 1 分。) (2)贼人因走投无路来投降我们,如果威力不能制服敌人,那么恩惠也不能使之降顺(使 他们被感化),所以屡次反叛,不如全部杀掉他们。(穷蹙:窘迫、困厄,意思对即可 1 分; 制:制服 1 分;不能怀:不能使之降顺或者使他们被感化,1 分;句意 2 分。) 【参考译文】 杜杞字伟长。父亲杜镐,杜杞靠父恩荫补任将作监主簿,任建阳知县。聪敏有才能。 闽地风俗,老年生子就不抚养。杜杞让五户相保互相监视,有再发生类似情况者处重罪。 多次升职为尚书虞部员外郎、横州知州。当时安化蛮人侵犯边境,杀掉宜州知州王世宁, 朝廷派兵讨伐。杜杞上奏:“岭南各州,没有城郭甲兵的防备,长官也没有才干。横州是邕、 钦、廉三州咽喉,地势险阻,可驻兵以为后援。邕管对内控制广源,对外控制交阯。希望 挑选机智权变而又熟悉岭外事务的文臣,担任长官,负责边境事务。”改任通判真州,调任 解州知州。京西出现强盗,抢掠商、邓、均、房等地,焚烧光化军,朝廷任命他为京西转 运、按察使。任职数月,盗贼被平定。 杜杞记忆力强,博览群书,通晓阴阳数术,自己说自己四十六岁就死了。一天在厕所,见 区希范和蒙赶在面前诉说冤枉,就斥责道:“你们狂妄僭越,背叛王命,依法当杀,还敢诉 冤!”不久去世。 14.CE【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这首诗的分析和鉴赏。C 项本诗颔联“半楼月影千家笛,万 里天涯一夜砧”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E 项分析诗歌的形象特征注意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明确形象的属性,是“闺中女子”还是“戍边战士”是“落魄书生”还是“漂泊江湖 的游子”等,然后分析人物的情绪是“壮志难酬”还是“寂寞无聊”等,还要分析人物的 具体的行动、生活的环境等,一般为“在什么环境下的,做什么事情的内心充满什么情绪 的什么形象。如此题应是闺中女子思念征夫的形象。 15. ①陈诗以伍子胥自比,采用用典的表现手法,侧重写自己身负国难家仇,含蓄表达反 清复明的大志。 杜诗则更多对诸葛亮的敬仰,及对事业未竟的痛惜,和包括自己在内无数志士的爱国深情。 ②陈诗“秋又深”以景结情,使人想 见瑟瑟秋风、森森寒气,诗人于时局艰难之时,又觉 前途迷茫 。 ③杜诗“泪满襟”直抒胸臆,表达了古今英雄包括诗人自己壮志未酬的悲慨。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横线部分。 (1)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3)天街小雨润如酥 17.B【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①毁家纾难:捐献全部家产,帮助国家缓解危难。词义过大,不合语境。 ②改弦更张: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做法。 ③各有千秋:各有各的存在的价值。比喻各人有各人的长处,各人有各人的特色。此处应 该用“异曲同工”。 ④独树一帜:指自成一家。此处应该用“独辟蹊径”,独创一种新风格或新方法。 ⑤唇齿相依:形容关系非常密切。 ⑥锦衣玉食:形容豪华奢侈的生活。 18.D【解析】A 项,主语缺失。可将“这里正在展出‘英雄史诗,不朽丰碑一一纪念中国工 农红军长征胜利 8 0 周年主题展’”改为“正在这里展出的‘英雄史诗,不朽十碑一一纪念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 80 周年主题展’”。 B 项语序不当,“不仅”应提到句首。 C 项项句式杂糅。可将“这一依据”删去。 19.B【解析】B 项“把围棋作为自觉的艺术追求和精神宣寄的工具”是“人们从生命意义 上认识和体会围棋的价值”的进一步阐释,语意上紧承线前句,并且主语与划线句前一句 的主语“人们”保持一致 A 项话题主体变成“围棋”,与上文衔接不紧密。 C 项和 D 项“把围棋纳入士族名士必备的艺技”语意上未能紧承前句。 20.①地震预报是有发布权限的(或“地震预报的主体只能是权威的政府部门”) ②那么地震就应该遵循物质和能量的运动规律(或“而物质和能量运动的过程是有规律 的”) ③这一天虽然还遥远,但非无期(或“应该是在将来的某一天,但现在还无法做到”)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语言运用的综合考核的题目,答题时注意文段的中心和上下 文之间的联系,①前面是因此,由此看出是一个表结果的总结句,后面有分别解释了省市 和北京的“权限”,因此此处填写的应是强调“地震预报的权限”的句子;②后面是“既然 有规律”可知此处强调的应该是“地震的规律”;③前面的句子强调有规律,但目前不能整 体预测,后面的总结句应进一步强调“地震的可预测性但目前不能整体预测”。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21. (1)赠一张照片给你,赠一片静穆的风景给你,这风景属于所有的季节,不枯不黄,永远也不 会退色。 (2)青春像一只银铃,系在我们的心坎上,只有不停奔跑,它才会发出悦耳的声响. 22.【写作提示】 正向立意: (1)《朗读者》以大众表达自我的想法为基础,同时又为大众尤其是草根群众提供了一个 表现自我的平台,也促使他们更积极地寻找优秀的文章和作品。 (2)与许多低俗娱乐相比,《朗读者》带有浓厚的文化氛围,称之为清流算不得殊荣。 (3)《朗读者》把握了方向,为扭转社会风气做出贡献。 (4)因为人们都愿意展现自己更优秀的一面,所以许多高品质的文章和故事被挖掘,形成 了一种具有价值的筛选和淘洗。 (5)即使是碎片化阅读,也是有目的的碎片化。在碎片中,展示的虽是冰山一角,但糅合 了朗读者的经历与情感,经典的诠释,以及积极的引领。[来源:学科网 ZXXK] (6)浮躁的人性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逐渐曝光,人们容易在生 活中迷失自己,而文学阅 读实际上就是一种灵魂的共鸣,心灵的呼应。《朗读者》不同于八卦新闻的低俗娱乐,不同 于时事热点的理性纪实,它在认真地向观众讲述文学,修整人们内心的纹路。 反向立意: (1)《朗读者》的热捧却暗含着文化的隐忧。因为它恰恰说明了当下中国民众对文化享用 的渴求与实际文化资源的供给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对称性。 (2)为追求收视率的“名人效应 ”,也许是更注重其中的表演效果和商业效益。 (3)《朗读者》的碎片化阅读,充其量还是一种“快餐阅读”,很难通过几期节目来实现大 众阅读兴趣的助推。 (4)《朗读者》形成的文化冲击只是抵达了浅层。国人“读书少”“缺乏阅读”的现状并非 一朝一夕能改变的,需要文化意识的觉醒。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