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重庆市九龙坡区高二上学期教育质量全面监测语文试题 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重庆市九龙坡区高二上学期教育质量全面监测语文试题 Word版

‎[机密]2019年 ‎ ‎1月25日前 ‎ 2018-2019学年九龙坡区教育质量全面监测(中学)‎ ‎ 高二(上)语文试题 ‎(试卷共8页,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满分为1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请考生务必把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随着生态环境矛盾越来越突出,生态乡愁被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生态乡愁发生在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期,表现为在生态文明实践中迸发了一系列价值冲突的问题,人们开始怀念问题出现之前的和谐的自然状态。‎ 冲突出现的原因我们可以概括为两类:一是传统伦理与现代伦理产生冲突,二是本土伦理与外来伦理的冲突。 ‎ 首先,在人与自然关系上,传统伦理与现代伦理产生冲突。传统伦理蕴涵着丰富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化资源。《周易》则是反映人与自然关系的发轫之作,比如“天人合一”的体系。现代伦理是指传统社会向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现代社会过渡中所形成的价值理论,它把人的主体性提到一个空前的高度,强调在与自然相处中人的能动性、创造性、自主性,强调个人的价值、权利、尊严。它突出表现的是人是万物的尺度,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一切以人的利益为重心。利益成为衡量人与自然关系的标准,它强调生态道德原则的价值必须以其客观效果看是增进还是减少人的利益为衡量标准。 ‎ 其次,在人与自然关系上,本土伦理与外来伦理产生冲突。本土伦理植根于中华文明五千年的沃土之中,是中华民族在道德领域历代沿袭下来的具有深厚价值底蕴的道德规范体系与价值观念,它的核心观点为:以天道自然为逻辑起点,以此为基础,并结合人生的主动性,使传统的“道德决定论”由静态的单一结构,发展成为一个动态变异系统,从而使对天道自然的理解循着“天地经纬、人生时运”之线而展开,并由此直契天人秩序之美,最终达到一种对天人和合的体认和觉解。外来伦理即西方伦理,它自古希腊发轫以降,遵循着理性的经纬之线逐渐展开,随着近代主客二分的形成,它以个体的主动性、创造性为前进的动力,注重个人的价值、尊严和权利,最终达到对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终极关怀的体贴。在生态文明进程中,本土伦理与外来伦理的碰撞突出表现在身份认同上。本土伦理一直强调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人道本于天道,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人与自然是一体的,人是小我,自然是大我,人的身份就是大自然中的一员。外来伦理强调人是万物的尺度,大自然的存在与否以人的存在为前提。这就会使人这一道德主体在进行人与自然关系上的道德选择时无法辨清其本来面目,造成身份认同的焦虑与危机,无法为生命找到安放尊严的情境。‎ ‎ (选自《生态乡愁:一个现代性的伦理问题》,有删减)‎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明实践中迸发出一系列价值冲突的问题,是因为人们开始怀念和谐的自然状态。‎ B. 传统伦理与现代伦理产生冲突的关键在于后者将利益与人的主体地位凌驾于自然之上。‎ C.传统伦理的局限在于不重视人的能动性、创造性、自主性,忽视个人价值、权利、尊严。‎ D.“天地经纬、人生时运”体现了以天道自然为基础的观点,与外来伦理相互对立,格格不入。‎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采用总分结构形式,‎ 阐释了传统伦理与现代伦理、本土伦理与外来伦理的冲突,论述清晰、层次分明。‎ B.文章运用引用、对比等论证方法使读者清楚了解到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生态文明实践中迸发价值冲突的原因。‎ C.文章第一段概括指出生态乡愁发生的背景、表现及其根源,引出下文对冲突原因的层层递进的论述。‎ D.文章第二段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指出冲突出现的原因主要是价值理念上的各种矛盾冲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周易》中出现“天人合一”的思想体系,可见在当时伦理观念中人们已十分重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B.对物质利益的过分关注与追求,把利益作为衡量人与自然关系的标准,必然导致不和谐的自然状态。‎ C.如果杜绝西方外来伦理,就不会造成身份认同的焦虑与危机,就可以为生命找到安放尊严的地方。‎ D.本土伦理认为如果始终遵循人是小我,自然是大我,人的身份就是大自然的一员,就不会出现自然环境遭破坏的现象。‎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文 友 阿成 鹤岗的梧桐也有我的文友。‎ 黑龙江境内的业余作者,彼此都是有联系的。看到谁成功地发表作品了,或者征文得了三等奖、优秀奖、提名奖了,就通通信,在血泪般的成绩面前,发泄一下,无比自豪一下。省内的大作家,我们也扯不上。人家裤兜子里的家伙都是玉的,我们怎么能比?‎ 但是,我们不服他们!‎ 我们这些业余作者之间经常走动。我们有我们的世界。另外,大家都在省内,走动起来很方便,车票也不太贵,吃住也不敢挑剔。彼此见了面,就是一个聊啊。‎ 通宵达旦地聊!‎ 我先是在鹤岗下的火车。从哈尔滨到鹤岗的那趟火车,有一个乘警是我的小学同学,这样,不仅车票钱省了,还白吃了一顿他们的“工作餐”。‎ 下了火车后,我再转长途汽车去梧桐。都说好了,我的那个文友在车站等我。‎ 我下了长途车,便和文友像外国人那样拥抱起来,互相叭叭地拍了背。这种样子当地人是看不惯的。‎ 在附近的一家小饭铺吃饭的时候,文友无奈地跟我说,住他家里是不行了,他的那个娘儿们,又从娘家整来一大堆的亲戚,大人小孩的,人五人六的,连老爹的寿材上都睡了人了。唉,怎么创作呢。‎ 我吃了一惊说,那我住哪儿?当天返回去可没车了,咋也得明天早晨走哇。‎ 他说,放心吧,安排妥了,在一家老房子里。事先我都收拾好了,搭了两个板铺。还说得过去。大夏天儿的,还用被褥么?‎ 我说,不用不用,能聊天就行。我能让住几天?‎ 他说,两天。‎ 我说,两天够了。就是想跟你聊啊,都想疯了。‎ 事后,我们又弄了点酒、烟和吃食,出了小饭铺,就去了那个老房子。‎ 那个老房子虽然破,但比预想的还要好。我们住进了其中的一个屋子里。屋子里的两个板铺也行,平平的,阔极了。于是我们边吃边聊。‎ 我们都有很多很多的构思。比如爱情啊,打猎啊,土匪啊,七大姑八大姨,爹妈兄弟呀,还有机关改革,美好的理想,自杀,疯子,流浪汉等等。但是,好像编起来挺困难。目前就是咱们兄弟嘴小,等以后吧……奴隶要翻身哪。不远的将来,也有咱们不断接受采访,不断上电视的那一天!‎ 我们仰面躺在板铺上聊天的时候,文友说,你也别瞧不起咱们睡觉的这个地方。‎ 我说,我没瞧不起。我又不是托尔斯泰,我刚才讲的话,也不过是展望未来。‎ 文友说,这个地方,日伪时期是梧桐伪警察分驻所。赵尚志被俘之后,就死在这里。‎ 真的?‎ 文友说,赵尚志可是抗联队伍里的一个大人物啊,他担任过东北游击队哈东支队司令,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军长,北满抗日联军总司令,还有一些衔我记不住了。日本鬼子想抓他想得眼珠子都红了。后来,他们和梧桐警察分驻所共同下了一个套,把赵尚志抓住了。‎ 什么套儿?‎ 文友说,挺复杂的。我简单说,就是派了一个假装收山货的特务上山,取得赵尚志的信任后,勾他一同去袭击梧桐警察分驻所,就是现在咱俩住的这个地方中埋伏了,是不是?肯定的。‎ 对。并且那个特务还冲着赵尚志的腹部干了一枪。我到现在还能背下来当时伪三江省警务厅给满洲国治安部的报告呢。是一个日本人写的。‎ 我说,你背背我听听。‎ 他开始背:“赵尚志受伤后,仅活八小时。当警察审讯时,他对中国人警察说:‘你们也是中国人吗?你们出卖祖国,犯下了罪行,还不觉得可耻吗?我一个人死去,这没有什么。但要知道,抗联是杀不完的。我就要死了,还有什么可问?’他痛骂审讯官,狠狠地瞪着警察,而对他受重伤所造成的痛苦,却未发一声呻吟。其最后的表现,真不愧一个大匪首的尊严。”‎ 文友问,咋样?写得挺客观吧?‎ 我说,写得好!‎ 后来,我提议,用酒祭奠一下赵尚志。于是,我们翻身下床,把碗斟满了酒,将酒一圈一圈儿洒在地上,并说了些佩服的话。‎ 第二天一早,我就走了。坐长途车离开梧桐的时候,车又路过了那座老房子。看着它离我们车越来越远了,在灰尘里变得迷蒙起来,心中不禁一阵凄凉。‎ ‎(有删改)‎ ‎4. 下列对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我吃了一惊说,那我住哪儿?”,这里既有“我”对文友所说的他的家事感到吃惊,又有怕自己没有住处的担心。‎ B. 文中的老房子是人物活动的重要场所,“我”与文友之间的对话在老房子中展开,它勾连着历史与现在,是抗日英雄事迹的历史见证者。‎ C. 通过对话,文章再现了赵尚志为国牺牲的光辉形象,这与“我”所处时代芸芸众生的碌碌无为形成对比,使作品具有批判意识。‎ D. “我”被赵尚志的人生感动,因而斟满酒祭奠他;面对少人问津、略显破败的老房子,“我”又不免倍感寒心和凄凉。‎ ‎5. 作为业余作者,作品中的“我”和文友具有哪些特征?请结合作品简要概括。(6分)‎ ‎6. 作者在记叙中插入有关赵尚志的故事,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7-9题 材料一:   日前,文化部在其官网首页发布《各地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情况评估报告》。‎ ‎  评估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8月31日 ‎,全国有24个省(区、市)颁布了非遗的地方性法规共72部。其中,17个省(区、市)的省级法规是在《非遗法》实施后制定的。但是,从全国范围看,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完善,北京市、天津市、内蒙古自治区、吉林省、海南省、四川省、青海省7省(区、市)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性法规尚未出台,立法工作亟待推进。   评估报告显示,2013年至2017年底,全国各省级财政累计投入163731万元,有10省(市)累计投入5000万元以上。尽管五年来,各省财政投入逐年增加,但是依然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各省普遍存在保护经费不足的问题。   截至2017年,文化部命名了四批共1986名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老龄化问题较为突出,在世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中超过70周岁的已达50%以上,开展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迫在眉睫。有些传承人在抢救性记录过程中,就已经离开人世:一些传承人年事已高,无法完全展现技艺。部分艺术院团改制后,面临着经营压力,有的传承人待遇因此受到影响,出现了无人肯学、后继乏人的状况。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8年2月15日第9版)‎ 材料二:‎ 为进一步增强人们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国邮政定于‎2016年6月11日发行《文化遗产日》纪念邮票1套2枚,两枚邮票采取连印形式,分别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标志和中国文化遗产标志为中心,从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和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中国项目,用线描的表现形式环绕展示在周围,以宣纸的纹理和残破的边框形式作为背景,整体风格古朴、简洁,主题明确。非物质文化遗产表现项目为:昆曲、珠算、剪纸、端午节、古琴;文化遗产表现项目为:长城、福建土楼、敦煌莫高窟、北京故宫、秦始皇陵兵马俑。‎ ‎ (选自大众网,有删改) ‎ 材料三 非遗+资本,为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拓宽空间。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为现代化产业发展提供丰富的资源基础,而现代文化产业发展则可以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拓展更大空间。非遗+资本,是一个想象空间巨大的领域。中国具有数量巨大的非遗项目与代表性传承人,这是国人的生产生活关系密切的巨大的资源宝库。在现代文化产业不断寻求新的支撑发展的资源背景下,这座资源宝库越发引人瞩目。非遗在诞生之初几乎都与生产生活有着密切联系,时代的变化,需要创新性转化。“‘非遗’作为优秀传统文化,未来对中国人的文化生活会越来越重要,但需要对它进行新的设计,使其与当代人的需求形成关联,这也是现代文化产业与非遗在资源价值上的契合点。”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魏鹏举表示。‎ ‎ (摘编自《中国文化报》)‎ 材料四 非遗的传承,年轻人是关键,只有让年轻人了解、接受和喜欢,非遗才能经受时间的考验。因此,非遗如何吸引年轻人,让年轻人了解并爱上非遗,应当成为当下工作的重点。主流媒体应加大非遗传播力度,借助网络、电视,推出以非遗为主题的节目。鼓励非遗走进校园,相关院校开始邀请非遗传承人走进校园,在大学生群体中培养高层次的非遗人才,让非遗和科技相结合,迸发出新的活力。‎ ‎ (摘编自《光明日报》) ‎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3分)‎ A.《非遗法》实施后,多省颁布了地方性法规,财政投入逐年增加,这是可喜的现象。‎ B. “物质性”的文化遗产指的是自然景观,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 C. 从材料二可知,设立“文化遗产日”、发行纪念邮票也是保护非遗的措施,它可以强化民众对非遗的价值和保护非遗的意义的认知。‎ D. 国家重视非遗的保护和传承,如正视传承人老龄化问题,部分高校开始邀请非遗传承人进校宣讲。‎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材料一提出了立法工作有待推进、保护经费不足、非遗面临失传等问题,旨在呼吁大家引起重视,注意创新,与时俱进。‎ B. 材料三提出了“非遗+资本”的发展方向和思路,期望逐渐过渡到文化产业发展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互相促进,彼此提供动力和支持的局面。‎ C. 年轻人是否参与是“非遗”传承成功与否的根本。让年轻人参与,“非遗”才能有持久的生命力。所以吸引年轻人了解并爱上非遗,成为了当下工作的重点。‎ D. 四则材料来源不同,有报纸,有网站,但遣词造句都很规范,语言朴实,都指出了非遗传承和保护中的问题。‎ ‎9.如何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请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毋将隆字君房,东海兰陵人也。成帝末隆奏封事言古者选诸侯入为公卿以褒功德宜征定陶王使在国邸①以镇万方其后上竟立定陶王为太子,隆迁冀州牧、颍川太守。哀帝即位,以高第入为京兆尹,迁执金吾。‎ 时侍中董贤方贵,上使中黄门发武库兵,前后十辈②,送董贤及上乳母王阿舍。隆奏言:“武库兵器,天下公用,国家武备,缮治造作,皆度大司农钱。大司农钱自乘舆不以给共养,共养劳赐,一出少府③。盖不以本藏给末用,不以民力共浮费,别公私,示正路也。古者诸侯方伯得专征伐,乃赐斧钺。汉家边吏,职在距寇,亦赐武库兵,皆任其事然后蒙之。《春秋》之谊,家不藏甲,所以抑臣威,损私力也。今贤乃便僻弄臣,而以天下公用给其私门,挈国威器共其家备。民力分于弄臣,武兵设于微妾,建立非宜,以广骄僭,非所以示四方也。臣请收还武库。”上不说。‎ 顷之,傅太后使谒者买诸官婢,贱取之,复取执金吾官婢八人。隆奏言贾贱,请更平直。上于是制诏丞相、御史大夫:“隆位九卿,既无以匡朝廷之不逮,而反奏请与永信宫④争贵贱之贾,程奏显言,众莫不闻。举措不由谊理,争求之名自此始,无以示百僚,伤化失俗。”以隆前有安国之言,左迁为沛郡都尉,迁南郡太守。‎ 王莽少时,慕与隆交,隆不甚附。哀帝崩,莽秉政,使大司徒孔光奏隆前为冀州牧治冯太后狱冤陷无辜,不宜处位在中土。本中谒者令史立、侍御史丁玄自典考之,但与隆连名奏事。史立时为中太朴,丁玄泰山太守,及尚书令赵昌谮郑崇者为河内太守,皆免官。‎ ‎ (选自《汉书》,有删改)‎ ‎【注】①国邸:汉代诸侯王为朝觐而在京城设立的住所。②十辈:十批次。③少府:官名。掌山海池泽收入和皇家手工业制造。④永信宫:代指傅太后。‎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成帝末/隆奏封事/言古者选诸侯/入为公卿/以褒功德/宜征定陶王/使在国邸以镇万方/‎ B.成帝末隆奏/封事言/古者选诸侯/入为公卿以褒功德/宜征定陶王/使在国邸/以镇万方/‎ C.成帝末/隆奏封事言/古者选诸侯入为公卿/以褒功德/宜征定陶王/使在国邸/以镇万方/‎ D.成帝末隆奏/封事言/古者/选诸侯入为公卿/以褒功德/宜征定陶王使在国邸/以镇万方/‎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冀州,古九州之一。九州是对古代中国的区域划分,除了冀州,九州还包括扬州、荆州、豫州、青州、兖州等。‎ B. 京兆尹,中国古代官职名,汉代时是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之一,其职位相当于郡太守,但可参与朝议。‎ C. 丞相,官职名,古代辅佐君主治理国家的最高行政官员,多由一人担任,也可由两人或多人共同担任。‎ D. 崩,古代用以称帝王或王后的死,古代等级森严,对不同人的死有不同的称法,如称诸侯的死为“卒”,称士的死为“不禄”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总结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毋将隆有政治远见。他曾向皇上奏请希望征召定陶王入京,后来定陶王被立为太子,而他也因此被任命为京兆尹,后又升任执金吾。‎ B. 毋将隆注重原则。皇上派人取出武库中的兵器送给董贤及自己的乳母王阿,毋将隆坚决反对,认为这是不分公私、不合义理的行为。‎ C. 毋将隆敢于直言。傅太后低价购买官婢,毋将隆认为价钱太低,上奏请求改为公平的价格,皇上没有听从,并将他降职为沛郡都尉。‎ D.毋将隆为人正直。王莽年轻时想与毋将隆结交,而毋将隆不趋附于他,因而得罪了王莽,以致在王莽执政时遭受打击陷害。‎ ‎1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民力分于弄臣,武兵设于微妾,建立非宜,以广骄僭,非所以示四方也。(5分)‎ ‎(2)举措不由谊理,争求之名自此始,无以示百僚,伤化失俗。(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4-15题 观雨 陈与义 山客龙钟不解耕,开轩危坐看阴晴。‎ 前江后岭通云气,万壑千林送雨声。‎ 海压竹枝低复举,风吹山角晦还明。‎ 不嫌屋漏无干处,正要群龙洗甲兵。‎ ‎【注】陈与义:北宋南宋之交的爱国诗人。此诗写于汴京失陷后诗人流寓湖、湘时。当时南宋抗金形势严峻,时好时坏。‎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诗歌首联点明了诗人此时的身份、心境以及神态行为。‎ B. 颔联写景,景象壮阔,气势雄浑;江壑林岭,风起云涌,雨声阵阵。诗人既写出了夏季云雨的固有特征,也表现了他此刻浩茫深沉的思绪。‎ C. 尾联用典,出句化用了杜甫“床头屋漏无干处”的诗句,对句也是杜甫“安得壮士挽天河,尽洗甲兵长不用”诗句的化用,各有其妙,意趣相同。‎ D. 全诗运用了双关、对仗等辞格,使得气韵雄沉,含义丰富,深化了诗歌的内涵,极具审美意义。‎ ‎15.诗人的情感在诗歌中有所变化,请结合诗句赏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明月”与“东风”是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李煜《虞美人》一词中也用到了这两个意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逍遥游》中庄子指出宋荣子能够将世人的“誉”和“非”置之度外,就已经达到了一种“ , ”的境界,但他仍然未达到逍遥游的真正境界。 ‎ ‎(3)《归去来兮辞》中用比喻表现作者出仕本属无心,对官场仕途十分厌倦的两句“ , 。” ‎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7-19题 苔痕的意象为中国诗人所钟爱,那湿漉漉的苔痕最不起眼,但却无处不在:在古地边,在石罅旁,在茵茵的绿草深处,在森森的古树上,在诗人的心中 地蔓延,周邦彦《花犯》词“今年对花最匆匆,相逢似有恨,依依愁悴。吟望久,青苔上,旋看飞坠。”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青苔标志着静寂,那永恒的静寂,只有 的地方才有青苔,青苔显示出永恒的宁静,显示出野趣、古朴和稚拙。青苔的出现,在宁静中向人昭示 的消息,诗人们借此执拗地诉说着变化中的不变,世事变化只是表象,( )。在中国古代艺术中,存在着把玩青苔的心理。他们经过对青苔的咀嚼,表达对人生 的思考。把玩青苔,就如同中国诗人喜欢把玩残花的心态一样。诗人顽强的“赏”表现了那股生命推向衰朽的力量的奋力抗争,发展了人与实践的极度紧张之关系。‎ ‎1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永恒才是真实的绵延 B.绵延的永恒才是真实 C.永恒的才是绵延的真实 D.绵延的真实才是永恒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无边无际 人迹罕至 亘古不变 雪泥鸿爪 B.不着边际 荒无人烟 颠扑不破 痛定思痛 C.无边无际 人迹罕至 颠扑不破 痛定思痛 D.不着边际 荒无人烟 亘古不变 雪泥鸿爪 ‎19.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诗人顽强的“赏”表现了那股将生命推向衰朽的力量的奋力抗争,发展了人与实践的极度紧张之关系。‎ B.诗人顽强的“赏”表现了那股将生命推向衰朽的力量的奋力抗争,展现了人与实践的极度紧张之关系。‎ C.诗人顽强的“赏”表现了与那股将生命推向衰朽的力量的奋力抗争,展现了人与实践的极度紧张之关系。‎ D.诗人顽强的“赏”表现了与那股将生命推向衰朽的力量的奋力抗争,发展了人与实践的极度紧张之关系。‎ ‎20.下面是一家快递公司搬迁新址通告初稿的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合书面语体的要求,请找出并作出修改。(5分)‎ 因业务大了,原有地方狭小,咱们公司自即日起搬迁到凤凰路72号。新址位于县二中东侧‎500米处,欢迎新老客户上门。询问电话:8321560。‎ 修改:①将“__ __”改为“______”②将“__ __”改为“_____”‎ ‎ ③将“__ __”改为“______”④将“___ _”改为“_____”‎ ‎ ⑤将“__ __”改为“______”‎ ‎21.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6分)‎ 示例:“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发现了糊涂,取名中庸。‎ 材料:‎ 取名无为 取名逍遥 取名忘我 如来发现了糊涂 老子发现了糊涂 庄子发现了糊涂 ‎①“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 ‎②“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 ‎ ‎③“此果不材之木也以至于此其大也。” ‎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乡下人在城里人眼睛里是“愚”的。乡下人在马路上听见背后汽车连续地按喇叭,慌了手脚,东避也不是,西躲又不是,司机拉着闸车,在玻璃窗里,探出半个头,向着那土老头儿,啐了一口:“笨蛋!”——如果这是愚,真冤枉了他们。我曾带了学生下乡,田里长着包谷,有一位小姐,冒充内行,说:“今年麦子长得这么高。”旁边的乡下朋友,虽则没有啐她一口,但是微微一笑,也不妨译作“笨蛋”。‎ ‎ (费孝通《乡土中国》)‎ 上面一段文字,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请你给那位司机或者小姐写一封信,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018-2019学年九龙坡区教育质量全面监测(中学)‎ ‎ 高二(上)语文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1.B( A项,因果倒置,应该是由于文明实践中迸发出一系列价值冲突的问题,人们开始怀念和谐的自然状态。C项,“传统伦理的局限在于不重视人的能动性、创造性、自主性,忽视个人价值、权利、尊严”说法无中生有,文中并无依据。D项,文章并没有说“‘天地经纬、人生时运’的本土理论与外来伦理相互对立,格格不入”。故选B。)‎ ‎2.C(“层层递进的论述”错,文章中是并列关系。)‎ ‎3.C(“如果……就”说法绝对,杜绝西方外来伦理,也许还有别的因素导致其身份认同的焦虑与危机等问题。)‎ ‎4.C(文章没有把民众和英雄进行对比,并没有体现出“批判意识”。文章通过对话表达了对历史的缅怀和对赵尚志的赞颂、崇敬之情,故选C项)   ‎ ‎5.(6分)①坚定执着。虽然生存处境窘迫,创作艰难,发表作品不易,却始终热爱写作,信念坚定。②热情真诚。彼此之间真诚以待,交流频繁,志同道合,能够促膝长谈。③对未来充满希望。虽名不见经传,但骨子里存在文人的傲气,对省内大作家不服气,对未来取得成就充满希望。④有爱国主义情怀。怀有对民族英雄的崇敬之情。(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可)‎ ‎6.(6分)①插入有关抗日英雄赵尚志的故事,使原本平淡的情节产生波澜,将读者带入抗战岁月,缅怀历史,丰富了文章内容。②插入部分集中塑造了一位大义凛然,甘愿为民族国家牺牲自我的英雄形象,表现了“我”对赵尚志的崇敬之情。③这一故事凸显了赵尚志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与“我”和文友秉持的对创作、对未来的态度相照应,有利于强化文章主旨。(从情节结构、情感、主旨等角度作答)(每点2分)‎ ‎7.B (“物质性”的文化遗产不仅指的是自然景观,长城、莫高窟等就不是自然景观。)‎ ‎8.B (A项,材料一提出立法工作有待推进、保护经费不足、非遗面临失传等问题,目的并不是呼吁大家注意创新、与时俱进。C项,文中说的是“应当成为当下工作重点”。D项,四则材料并没有都指出非遗传承中的问题。)‎ ‎9.(6分)①政府推进立法工作,增加保护经费;②积极开展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③非遗+资本,为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拓宽空间;④通过网络、电视宣传,非遗进校园等手段吸引年轻人参与非遗的传承。(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二、古诗文阅读(34分)‎ ‎10.C ‎11.D(称诸侯的死为“卒”错,古代称诸侯的死为“薨”。)‎ ‎12.A(“毋将隆因此被任命为京兆尹,后又升任执金吾”是在哀帝即位后,而“他曾向皇上奏请希望征召定陶王入京,后来定陶王被立为太子”则发生在成帝末年。)‎ ‎13.(10分)(1)百姓的财力分给弄臣,武器设在地位卑贱的女子家,建立的制度不符国体,以致纵容滋长骄横越礼的行为,这是不可以用来昭示天下的。(“微妾”“宜”“广”“骄僭”各1分,句意1分)‎ ‎(2)他的行为举止不从义理出发,沽名钓誉的风气由此开始,没有什么可用来昭示百官,伤风败俗。(“举措”“谊理”“无以”各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毋将隆字君房,是东海兰陵人。成帝末年,毋将隆递上密封的奏章说:“古代选拔诸侯王进入朝廷担任公卿,用来褒扬他们的功德,应该征召定陶王,让他住在驻京公馆内,用来安定四方。”那以后皇上最终立定陶王为太子,毋将隆升迁为冀州牧、颍川太守。哀帝即位,毋将隆因为政绩考核优异进入京城担任京兆尹,升迁为执金吾。‎ 当时,侍中董贤正受到宠幸,皇上派遣中黄门拿出武库的兵器,前后十批,赠送给董贤和皇上的乳母王阿家里。毋将隆上奏说:“‎ 武库中的兵器,是天下公用的,是国家的武器装备,其修理整治和制造,费用都出自大司农。大司农的钱,即便是皇上的车马器物也不能用它来供给,皇上的供养和犒劳赏赐,都出自少府。这是因为不把作国家根本之用的钱财用于不重要的方面,不把百姓的财力用于浮华的花费,从而区别公私,表明正路。古代诸侯方伯可以独立掌握征讨的大权,君王才赏赐斧钺等兵器;汉家镇守边疆的官吏,职责在于抵御敌人,也赏赐武库的兵器,都是任职后才接受兵器的。《春秋》之义,私家不许收藏铠甲,这是用来抑制大臣威仪、减损私人力量的方法啊。如今董贤是阿谀奉承的近臣,皇上您却把天下公用的东西分给他们私人,拿表示国家威严的器物供给他们私家备用。百姓的财力分给弄臣,武器设在地位卑贱的女子家,建立的制度不符国体,以致纵容滋长骄横越礼的行为,这是不可以用来昭示天下的。我请求您收回武器归还武库。”皇上不高兴。‎ 不久,傅太后派遣谒者买官用奴婢,低价买取,又取来执金吾的八个官用奴婢。毋将隆上奏说价格太低,请另外按照公平的价格买。皇上于是下诏书给丞相、御史大夫:“毋将隆位列九卿,没有办法匡正国家的不足,反而上奏请和永信宫争执买卖价钱的高低,并且公开奏言,明白说出,众人没有不知道的。他的行为举止不从义理出发,沽名钓誉的风气由此开始,没有什么可用来昭示百官,伤风败俗。”因为毋将隆以前有安国之言,所以贬官为沛郡都尉,后又担任南郡太守。‎ 王莽年轻时,敬慕毋将隆,和他交往,但毋将隆不太依附于他。哀帝驾崩,王莽掌权,指使大司徒孔光上奏说毋将隆以前担任冀州牧审理冯太后案件时,冤枉诬陷无辜之人,不适宜在全国的中心地区担任官职。其实本来是中谒者令史立、侍御史丁玄亲自考查审问那个案子的,他们仅仅曾经跟毋将隆联名上书论事。这时史立担任中太仆,丁玄担任泰山太守,还有尚书令赵昌,他曾诬陷过郑崇,这时担任河内太守,他们都被免了官。‎ ‎14 C‎.(意趣不同。本诗写我个人的屋子漏雨又何妨,只要能借助这大雨洗刷兵器,有助于抗金。而杜甫“床头屋漏无干处”是写大风破屋,大雨接踵而至的狼狈。“尽洗甲兵长不用”是希望得到强壮有力之士挽下银河,把甲胄、兵器全部清洗,永不再用。)‎ ‎15.(6分)①前两联诗人的情感是沉重的:诗人寓居山中,国家危难,欲杀敌报国而不得,眼前暴雨象征气势汹汹的侵略者,诗人眼见飘摇时局,心情沉重。②后两联诗人心情由哀转扬,慷慨高亢:诗人欣喜地看到暴雨下还有劲竹挺立,又联想到“洗甲兵”的典故,不禁心情激昂慷慨。‎ ‎16.(6分)(1)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2)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 ‎(3)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B(根据上一句“世事变化只是表象”分析,下一句相对格式应该是“……才是真实”,据此排除A项、D项;根据整个句子的表达意图,排除C项。故选B。)‎ ‎18.A(无边无际:形容范围极为广阔。不着边际:意思是挨不上边,形容言论空泛,不切实际,离题太远。“不着边际”含有贬义,用在这里感情色彩有误。人迹罕至:人的足迹很少到达。指荒凉偏僻的地方。荒无人烟:形容地方偏僻荒凉,见不到人家。“荒无人烟”语意太重,用在这里不合适。亘古不变:从古至今永远也不会改变。引申义为空间和时间上延续不断。颠扑不破:无论怎样摔打都破不了。比喻言论、学说等牢固可靠,永远不会被驳倒推翻。“颠扑不破”不能修饰“消息”。雪泥鸿爪:意思是融化着雪水的泥土,大雁在雪泥上踏过留下的爪印,比喻往事遗留的痕迹。痛定思痛:悲痛的心情平静之后,再回想当时所遭受的痛苦。指吸取教训,警惕未来。“痛定思痛”与语境不符。故选A )‎ ‎19.C(本句语病有两处,第一处是成分残缺,缺少介词“与”,在“那股将生命”前加介词“与”,排除A项、B项。第二处搭配不当,结合“关系”分析,将“发展”改为“展现”。故选C。)‎ ‎20.(5分)“大了” 改为“扩大” “地方”改为“场地” “咱们公司”改为“本公司” “上门”改为 “惠顾” “询问” 改为“垂询”‎ ‎21.(6分)“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老子发现了糊涂,取名无为。‎ ‎“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如来发现了糊涂,取名忘我。‎ ‎“此果不材之木也以至于此其大也。”庄子发现了糊涂,取名逍遥。‎ 四、写作(60分)‎ ‎22. 作文 按照2018年重庆市高考阅卷标准,“先定等,后给分”。‎ 一类作文:56-60分 二类作文:49-55分 三类作文:43-48分 四类作文:36-42分 五类作文:0-35分 评分细则:‎ ‎1.以审题立意为主,先给一个基本等级;基准等级是三类作文,这类作文立意过关,无严重问题,无明显亮点,泛泛之作;‎ ‎2.立意准确,无问题,有一个亮点为二类文。‎ ‎3.能找到两个亮点(立意、语言、结构、逻辑等方面)的为一类文,如有三个亮点则可打满分。‎ ‎4.立意沾边或立意准确但内容形式上有重大问题的为四类文。‎ ‎5.偏题或不成文的为五类文。‎ ‎6.400字以上以正常评判标准给分,每缺50个字扣1分;200-400字,15-25分;200字以下,0-15分;只有题目,则只给2分;原封不动抄写300字以上视为抄袭作文,10分以下给分。‎ 评分参考:这是一道材料作文,可以从不同角度去审题立意。‎ ‎1.不是书信体,酌情归等。‎ ‎2.如果是给司机写信,审题范围:为人处世,不可偏执。“智”和“愚”是相对的,和个人擅长领域有关,应该辩证地看待问题。如果给“小姐”写信,则重点放在“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方面。如果单纯谈到城乡差别之类,属于审题有误,因为这则材料只是罗列一些现象,其中包含一些道理。虽然出自《乡土中国》,但不是让学生去探究传统社会的结构等问题。‎ ‎ 3.希望学生能够体现出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综合运用辩证观点和归谬法等。‎ 高二语文试题答案补充 ‎ ‎ ‎4. C(文章没有把民众和英雄进行对比,并没有体现出“批判意识”。文章通过对话表达了对历史的缅怀和对赵尚志的赞颂、崇敬之情,故选C项) ‎ ‎5. ①坚定执着。虽然生存处境窘迫,创作艰难,发表作品不易,却始终热爱写作,信念坚定。②热情真诚。彼此之间真诚以待,交流频繁,志同道合,能够促膝长谈。③对未来充满希望。虽名不见经传,但骨子里存在文人的傲气,对省内大作家不服气,对未来取得成就充满希望。④有爱国主义情怀。怀有对民族英雄的崇敬之情。‎ 试题分析:从人物身份来看,“我”和文友只是业余作者,但对自己的成绩很自豪,对省内大作家的态度是“扯不上”,由此可概括出他们虽没有名气但有傲气,对未来有希望。从“我”和文友彼此间的关系来看,得奖了大家会互相祝贺,“经常走动”,“通宵达旦地聊”,可见彼此真诚相待志同道合。从生存状况来看,“血泪般的成绩”表明创作艰难,彼此畅快聊天坚持写作,又表明他们不失生活乐趣。从人物情怀来看,“我”和文友都对赵尚志等民族英雄充满崇拜之情,铭记民族历史,表明他们拥有朴素的爱国主义情怀。‎ ‎6. ①插入有关抗日英雄赵尚志的故事,使原本平淡的情节产生波澜,将读者带入抗战岁月,缅怀历史,丰富了文章内容。②插入部分集中塑造了一位大义凛然,甘愿为民族国家牺牲自我的英雄形象,表现了“我”对赵尚志的崇敬之情。③这一故事凸显了赵尚志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与“我”和文友秉持的对创作、对未来的态度相照应,有利于强化文章主旨。‎ 试题分析:从内容来看,插入的故事写了赵尚志被捕及牺牲的经过,并借“伪三江省警务厅给满洲国治安部的报告”中相关内容表现了赵尚志对革命的坚定信念和为国牺牲精神,表达出“我”和文友对赵尚志的崇敬之情。这段内容是回忆历史,在写现代事件的作品中加入对历史的回忆,有表达对历史的缅怀之意,可以丰富文章内容。从结构上看,这样的安排会使情节产生波澜,避免行文的单调平淡,并与上文相照应。‎ ‎ ‎ ‎ ‎ ‎ ‎ 文言文补充“‎ ‎【注】①国邸:汉代诸侯王为朝觐而在京城设立的住所。②十辈:十批次。③少府:官名。掌山海池泽收入和皇家手工业制造。④永信宫:代指傅太后。‎ ‎ ‎ ‎ ‎ ‎16.(1)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2)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 ‎(3)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