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22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中历史高考模拟测试备考试题2280
高中历史高考模拟测试备考试题 2019.10 1,20 世纪 90年代以来, 我国许多中低收入的职工以成本价买到了合适的 住房,这主要得益于 A.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发展 B .政府改善职工的工资待遇 C.政府启动的 “安居工程 ” D .赈济弱势群体成为新风尚 2, 读 “全国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抽样统计曲线图 ”,从图上看出,全国农 民家庭人均纯收(抽样份数: 18529户)人从 l978 年到 1982年呈现上升 趋势,出现这种趋势的主要原因是 ①农村逐步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②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 社会化发展③走农业合作化道路④实行政企分开的政策 A.①② B.②③④ B.①②③ D.①③④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78年以后,北京城镇居民食品消费的一个重要转变,是彻底 抛弃了 “胡乱吃饱 ”的传统做法,开始从 “粗放型 ”向 “营养型 ”转化,有意 识地注意食品的营养结构。就粮食消费来看,仅占食品全部支出的 9.18%,其中副食品支出到 1991年占全部食品支出的 57.17%。1978年平 均每人每天消费 1斤还要多,而到 1991年平均每人每天消费粮食不足半 斤。 中国医学科学院卫生研究所根据我国人民的体质、膳食习惯,提出一个 规范化的营养标准:每个成人每天平均摄入食物热量 2400千卡,蛋白质 72克,脂肪 73克。即使由国际标准来看, “1984年北京城市居民每天每 人摄入的热量为 2680大卡,蛋白质 80克,两项都超过了国际标准。 ” 水果历来是属于温饱之外的奢侈品, 但是这一时期已逐渐成为北京城镇 居民食品消费的重要内容。 1991年平均每人消费鲜瓜果 58.80 公斤,其 中西瓜就将近 40公斤。 ――摘自《改革开放以后北京城镇居民食品消费生活的变化》 材料二: 20世纪 90年代以后北京城镇居民的食品消费开始由吃好向膳食 合理化转变,居民在食品支出方面,更趋向营养、新鲜、方便、快捷。 越来越讲究,比如北京人喜欢吃米,而米的种类却在不断变化, 1978年 以前,北京人吃的米以籼米为主, 20世纪 80年代粳米受到普遍欢迎,进 入90年代以后,开始选择泰国香米⋯⋯可是,有人觉得香米虽香,却没 有国产好大米有嚼头。有一种中泰 “混血儿 ”的配方金福米出现在北京的 粮食市场上,很快就被许多北京家庭接受了。 “没过几年,北京人吃的 米又变化了,北京人认盘锦大米、唐山大米⋯⋯这种米晶莹透明,所含 矿物物质极丰富,吃着有清香味。 ” 这几年,北京人每年人均购买的鲜菜超过 190公斤⋯⋯鲜菜、肉、蛋、 禽、水产品、 鲜瓜果等副食品的比重已超过 80%,鲜瓜果人均消费量 1991 年达67.19 公斤。 1978-1998年,北京居民家庭人均食品支出从 163.95 元增加到 2053.82 元,平均每年递增 13.5%。 ――摘自《改革开放以后北京城镇居民食品消费生活的变化》 材料三: “坚持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就要“使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 没 有贫穷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特点不是贫穷。 ” ――摘自《邓小平文选》第 3卷 116页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和材料二所反映的 1978-1991和 1992-1998两个阶段 北京城市居民食品消费变化的各自显著特点。 (2) 北京市居民人均食品支出年增长幅度与我国同时期国民生产总 值年平均增长幅度比,哪一个增长幅度大?说明什么问题? (3) 材料三说明什么问题?指出材料三和材料一、二之间的联系。 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人民已经基本解决了过去几千年没有解决的温饱问题,而 且党和政府非常关注人民生活质量。 1987年又发动了 “菜篮子工程 ”,使 丰富的蔬菜、 肉蛋、海鲜摆上了百姓的餐桌。 粗粮和绿色食品受到欢迎, 人们改善了自己的膳食结构,注重讲营养。在节假日人们更多地走出了 厨房,去餐馆搞家庭聚餐和朋友聚会。 材料二、在新中国改革开放前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都穿着千篇一律的 灰色中山装或蓝色解放装,被形容为 “蓝(灰)色的海洋 ”,当时人们买 衣服要凭布票。伴随人民思想的解放,中国人民的着装,已经从灰蓝单 调的服装走向五彩缤纷,不仅服装的颜色在变,而且服装的样式、服装 的品牌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男装以西服和茄克衫为主, 女装式样更多, 牛仔服是青少年喜爱的款式,最为流行。 材料三、 1950年5月1日,我国正式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其 原则为: “废除包办强迫、男尊女卑、漠视子女利益的封建主义婚姻制 度。实行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权利平等、保护妇女和子女合 法利益的新民主主义婚姻制度。 ”“禁止重婚、纳妾。禁止童养媳。禁止 干涉寡妇婚姻自由。禁止任何人借婚姻关系问题索取财物 ”。从而构建 了新民主主义婚姻制度的范式,也为婚姻制度改革提供了法律依据。这 是解放妇女、移风易俗的一项重大举措,导致几千年来中国社会家庭生 活的重大变革。 从以上材料可知, 新中国在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是怎样的变的?说明 了什么? 5,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则情意不 亲,邦交不结矣。且今物质修明,尤尚机器,辫发长重,行动则摇,误 缠机器,可以立死。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 机器不相容也。且兵争之世,执戈跨马,辫尤不便,其势不能不去之。 欧美百数十年前,人皆辫发也,至数十年,机器日新,兵事日精,乃尽 剪之,今既举国皆兵,断发之俗.万国同风矣。且垂辫既易污衣,而蓄 发尤增多垢,衣污则观瞻不关,沐难则卫生非宜,梳刮则费时甚多,若 在外国,为外人指笑,儿童牵弄,既缘国弱,天遭戏侮,斥为豚尾,去 之无损,留之反劳。 -- 康有为《请断发易服改元折》 材料二我们为剪辫的最后目的,应该大家联合起来,等到全体的中国人 都可剪辫子时, 才把辫剪掉。 若是一个一个地把发辫剪下, 是不相宜的。 这种愚蠢的风俗,是满洲人强迫我们做成的,必须等全体的中国人决心 把它去掉,或者至少要有一个大多数,使全世界都知道才行。并且这种 发辫不过是中国所受许多耻辱中的一种, 我们应该立刻地把许多耻辱去 掉的。 -- 选自《孙中山年谱长册》 (上册 ) 请回答: (1) 请概括材料一中康有为主张 “断发 ”的理由。 (2) 孙中山为什么主张 “剪辫 ”?其主张 “剪辫”的方式是什么 ? (3) 试分析康有为与孙中山主张的共同点。 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城市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耐用消费品拥有量》 品名 单位 1980年 1981年 1982年 1983年 1984年 自行车 辆 126.7 135.9 146.6 159.9 162.6 洗衣机 台 0 6.3 16.0 29.0 40.0 电冰箱 台 0 0.2 0.6 1.6 3.2 彩色电视 机 台 0.6 1.1 2.5 5.4 -- 摘自《当代中国经 济》 材料二: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年底余额 ( 亿元 ) 》 年份 1952 1957 1965 1978 1980 1985 余额 8.6 35 65 211 400 1623 -- 摘自《当代中国经 济》 读后请回答: (1)从材料一中看, 1980年~ 1984年我国城乡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发 生了哪些变化? (2)从材料二中看, 1985年与 1952年相比,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年 底余额增长了多少倍?其中增长最快的是哪些年份? (3)这些变化意味着什么?这二十年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是什么? 7, 阅读下列材料: 窑洞,是中国北方黄土高原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民居,蕴含着北方民族穴 居的历史遗风。延安窑洞最大的优点是坚固耐久,冬暖夏凉,且大门大 窗,宽敞明亮。⋯⋯窑洞门窗的做工与装饰极富审美情趣,折射出主人 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 窑洞,它凝结了极为丰富的中国传统建筑内涵,但其使用功能差、通风 不畅、采光不足,难以满足现代人的生活需求。据介绍,在北方 40万平 方公里的土地上,仍有 4000多万人居住在传统窑洞中。国家自然科学基 金委员会 1996年将该项目正式列入 “九五 ”期间的重大研究项目。几年 来, 课题组与日本研究人员合作, 提出了黄土高原小流域绿色居住模式, 设计出了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和具有良好居住环境的新型窑居建筑, 为 我国绿色住宅建筑体系的研究提供了优秀范例。 读后请回答: (1)从材料中归纳,延安窑洞有什么突出的特点? (2)延安被称为 “革命圣地 ”,从延安窑洞曾走出许多革命的领袖人物。 1941~1942年间,延安及周围抗日根据地为巩固根据地和争取抗战胜 利,实施了哪些政策和措施?结果如何? (3)窑洞,作为北方黄土高原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民居,其建筑、文化 底蕴深厚,你能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为窑洞、窑洞文化的发展提出几点 建议吗? 8, 新式交通工具轮船开始进入中国应该发生 A. 洋务运动后 B. 鸦片战争后 C.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 D. 辛亥革 命后 9, 标志着打破列强垄断中国江海运输业的是 A. 上海轮船招商局的成立 B. 福州船政局的成立 C.江南制造总局的建立 D. 发昌机器厂成立 10, 标志着中国铁路诞生的是 A. 京汉铁路的修建 B. 沪宁铁路的修建 C.唐山到胥各庄铁路的修建 D. 东省铁路的修建 11, 你哥哥今年考入铁路系统高等学院,他大学生活的第一个暑假就向 你介绍新中国关于铁路事业发展的历史,你认为他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新中国成立初期后,大力改造沿海干道 B. 八五、九五期间,国家相应减少了铁路资金投入 C.20世纪末,中国铁路营运总里程居世界第一 D.机车、铁路技术改造成为发展铁路事业的重要内容 12, 世界上第一条商业性磁浮列车于 2003年开通于 A. 广州 B. 上海 C. 天津 D. 北京 13, 中国以汽车代步的历史最早开始于 A.19世纪 70年代 B.19 世纪末 C.20 世纪初 D.20 世纪 30 年代 14, 中国的火车经历了从蒸汽机车 - 内燃机车 - 电力机车 - 磁悬浮列车的 进步,这说明了 ①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 ②我国对外开放的程度不断加 深 ③我国科学技术不断发展 ④西方对我国经济侵略加深 A.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③ 15,20 世纪 90年代以后,中国轮船运输业趋于萎缩,主要原因在于 A.中国水上交通业技术落后 B .港口建设严重滞后 C.铁路、公路和民航业快速发展 D .旅游业快速发展 16, 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形成于 A.戊戌变法中 B .辛亥革命前夕 C.“一战”期间 D .国民政府统治前期 17, 改革开放前,我国交通工具中乘坐有种种条件限制的是 A.轿车 B .轮船 C .飞机 D .火车 18, 哪一条铁路的修建,加强了香港特别行政区与首都的联系: A、京汉铁路 B 、京广铁路 C 、京九铁路 D 、京 沪铁路 19, 就目前的情况看,下列哪种交通运输已呈现萎缩状态 20,20 世纪 50、60年代,相继修建了什么铁路,加强了与西北西南地区 的联系 A、兰新铁路、鹰夏铁路 B 、宝成铁路、兰新铁路 C、宝成铁路、成昆铁路 D 、兰新铁路、成昆铁路 试题答案 1, C 2, A 3, (1)第一阶段:开始从 “粗放型 ”向 “营养型 ”转化,由 “主食 ”型向 “副 食”型转化。第二阶段:讲究营养、新鲜、方便、多样化。 (或第一阶段, 从吃得饱向吃得好转化,第二阶段由吃得好向吃得科学、合理转变。 ) (2)同一时期,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约 9%,显然,北京市人均 食品支出年增长幅度超过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幅度。 说明人民生活 的改善十分迅速、显著,也说明人民群众从经济增长中得到了较充分的 实惠。 (3)说明邓小平把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视为社会的本质内容和基本 任务。这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邓小平建 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 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持续高速发 展的基本原因,社会主义建设的高速发展,为人民生活的迅速改善奠定 了物质基础。 4, 1 、从吃、穿、社会风俗方面都有变化。 2、吃:由吃不饱到吃的好,质量提高了,方式也有变化。 穿:由穿不暖到穿的暖到穿的漂亮,形式多变。 风俗:婚姻由包办,女子没有自由到婚姻自由,男女平等。 3、新中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群众的利益得到保障 和维护。只有在共产党领导下,人民才过上幸福的生活。 5, (1) 不利于中外友好交往;无法从事祝器化生产;不利于行军作战; 欧美各国均随机器工生的开展和战争的需要剪发而富强; 既不美观又不 卫生;有损民族尊严和国家形象。 (2) 是推翻满清统治的民主革命的雷要和象征· 也是摆脱中华民族耻辱, 振兴中华的爱国主义雷要和表现; 全体或大多数同时剪辫而非一个一个 建来,具有强烈的与旧制度、旧社会决裂的革命色彩。 (3) 都把剪辫这一陋俗置于强国富民,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振兴 中华的政治高度来认识.而菲泛泛地移风易俗。 6, (1)1980年-1984年我国家庭耐用消费品有了显著增加。 (2)1985 年比1952年增长近 189倍。其中增长最快的是 1978年、1980年和 1985年。 (3)意味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原因是 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 中全会和会议制定的改革开放政策,为农民指明了致富的道路,提高了 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7, (1)最大的优点是坚固耐久,冬暖夏凉,大门大窗,宽敞明亮。 (2) 政治上: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实行 “三三制 ”原则;经济上,实行地主减 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开展大生产运动;思想上,开展整 风运动;军事上开展反扫荡斗争。巩固了抗日根据地政权,为抗日战争 的胜利保存了革命的力量和抗日的后方。 (3)略。 8, B 9, A 10, C 11, D 12, B 13, C 14, C 15, C 16, B 17, C 18, C 19, D 20, B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