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22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
1 2019 学年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高一语文 (考试时间:150 分钟 试卷满分:150 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写在试题卷、草稿 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 (24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中国古代笑话于先秦时期就出现了,例如《孟子》中的“揠苗助长”、《韩非子》中的 “守株待兔”等,这些寓言故事就是早期的笑话雏形,两者没有明显的界限,在幽默、讽刺 方面是一致的。魏晋时期笑话确立并不断发展成为独立的文学样式,《笑林》作为第一部笑 话专集出现,增强了笑话作为一种文学体裁的独立性。笑话在明清时期空前繁荣,专集不断 涌现,代表作有明代冯梦龙的《广笑府》和清代的《笑林广记》。 在《笑林》出现之前,中国先秦时期的幽默文学作品,其创作意图大抵是为了达到说理 辩难的目的,并非单纯是为引人发笑的纯幽默,带有一定的功利性质,与当时的思想文化和 政治有密不可分的联系。《笑林》的出现,改变了这种传统,在笑话的表现手法上,有自己 的艺术特色,某种程度上体现“为幽默而幽默”的观念。 笑话中的幽默,就是用简单的情节,巧妙引出出人意料的结果。《笑林》以搞笑故事为 主,往往在简单的篇幅中不忘情节的巧妙设置和形象的精心雕琢,表现出高超的引人发笑的 叙事技艺。不少故事在铺垫中巧打埋伏,让人进入一个典型的环境中,之后突然揭开一个人 们难以预料到的结果,使读者或者听众经历由最初的期待紧张到结尾的醒悟释然这样一个快 速的心理变化过程,从而引爆笑声,而这个转折就是传统笑话中的“笑点”。笑点能不能让 读者感到好笑是笑话能否成功的关键。 笑话能够达到“欢声满座”、“揭瓦哄堂”的艺术效果,其奥妙之一还在于精妙的修辞。 古代笑话在修辞方面的成就很高,它注意词语的锤炼、句式的选择,很注重运用多种修辞。 从语言语境的角度来研究笑话中的幽默语言,能够帮助理解古代笑话的幽默,而艺术夸张是 古代笑话中比较重要的修辞,在幽默理论中也有重要的地位。 2 从美学观念看,笑话是属于喜剧的范畴,幽默讽刺是其瞩目的美学特征,因而其中的夸 张手法必定与幽默结为一体。笑话就常常通过夸张的手法突出事物的矛盾,不仅把隐晦的东 西显现出来,而且像放大镜一样把微小的东西放大开来。在描写人或事物的时候也有利用非 合情合理的极度夸张,违反生活逻辑、违背生活真实来达到“可笑”的目的,例如建议鲁人 截竿入城的老父、一叶障目取物的楚人,等等。这种言过其实的夸张修辞使语言更具幽默性, 也给人深刻的启示意义。 (摘编自宋扬《论魏晋笑话的文体成熟》)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笑话的雏形是寓言故事,“揠苗助长”“守株待兔”等既是寓言故事也是笑话,两者在 幽默、讽刺方面是一致的。 B.中国古代笑话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确立并发展于魏晋时期,明清时期空前繁荣, 笑话专集不断涌现。 C.《笑林》是我国第一部笑话专集,它的出现,改变了先秦时期幽默文学作品有针对性的 这种实用主义传统。 D.中国古代笑话有着高超的引人发笑的叙事技巧,往往在简单的篇幅中有巧妙的情节设置 和精心雕琢的形象。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中国先秦时期幽默文学作品中的“幽默”,具有一定的功利性质,与当时的思想文化和 政治紧密联系,并非单纯为了娱乐。 B.《笑林》中多是搞笑故事,故事讲述者常常巧设埋伏,使阅读者进人一个特定的情境, 这就为故事揭开出乎意料的结局作了铺垫。 C.中国古代笑话中的“笑点”,就是故事的结果使读者或听众的心理由期待紧张到醒悟释 然的快速变化过程中,引爆笑声的转折点。 D.中国古代笑话在描写人或事物的时候,往往把微小的东西放大开来,违反生活的逻辑, 违背生活真实从而达到引人发笑的目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笑林》中的幽默,既表现在用简单的情节,巧妙引出出人意料的结果,还表现在精妙 的修辞,使笑话中的语言充满了幽默。 B.从喜剧的美学特征来说,夸张手法必定与幽默结为一体,作为喜剧的笑话通过夸张的手 法突出事物的矛盾也就成了主要表现形式。 C.笑话中的幽默,不仅仅只是为了达到使人发笑的目的,它在戏谑讽刺中还有深刻的启示 意义,如“一叶障目”“长竿人城”。 D.《笑林》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笑话专集,其影响是深远的,古代笑话中修辞手法的 精妙运用,对现代幽默理论的研究有积极意义。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15 分) 3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布鞋院士”李小文,一蓑烟雨任平生 因为一张光脚穿布鞋作报告的照片,著名遥感学家、地理学家、中科院院士、北师大教 授李小文被推到聚光灯下。“布鞋院士”、“扫地僧”的称呼在网络上迅速流传开。2015 年 1 月 10 日下午,噩耗传来,这名莫测高深的“扫地僧”李小文院士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 享年 68 岁。 貌不惊人,神功盖世。这是很多人认为李小文像《天龙八部》里扫地僧的理由。 在北师大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教授谢云看来,李小文是国内遥感界泰斗级的专家。但 第一次见面让谢云很意外。当时,为了让学院在遥感领域进一步发展,领导邀请了在中科院 遥感所的李小文,“那时他才 53 岁,已经有那么多成果了,在我们眼里那就是偶像。” 一天,谢云下楼时,发现迎面上楼的男子穿着白衬衫黑裤子,手里拎着上世纪 80 年代 流行的半圆形黑包,脚上是一双布鞋,“特别土,我还想这人来我们这儿有什么事,别人告 诉我才知道,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李小文。” 偶像的这身装扮,让谢云很意外。他后来听同事讲,李小文第一次到学院报到,就因为 这身装束,被门卫挡在了外面,以为他是来推销的农民。 李小文在中科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做所长,白天在研究所上班,晚上回北师大做课题。地 遥学院晚上 11 点关门,李小文经常忙到很晚,每次回来都要叫值班室帮忙开门。李小文去 找系主任,“咱不是要办成国际一流大学吗?你在美国时,看哪个国际一流大学晚上 11 点钟 就把门锁了?”后来院里把钥匙分给了李小文一把,再也不影响他忙到半夜了。 李小文说:“我做课题的原则就是能够交差。”但身边师生都知道他对科研有多严谨审 慎。学生胡容海说老师的“能交差”,指的可是把项目申请时下的承诺全部完成。他审阅学 生的报告,勘误是逐字逐句的。学生的小组汇报做完,他说,“公式是不是再好好推一推”, 抠出每一个符号的疏漏。李小文的研究论文被广泛引用,波士顿大学地理系主任 Strahler 教授曾评价,李小文是遥感基础研究领域最顶尖的两三位科学家之一。 李小文的快乐来自学生。有人曾问李小文喜欢带什么样的学生,李小文的观点是“有教 无类”,“只要愿意跟我念书的,我都愿意带。” 他经常用古诗词解释复杂的遥感理论。谈到遥感的优势,李小文引用苏东坡《题西林壁》 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讲到自己 的成名作“遥感几何光学模型”,他说其实就是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一诗中的“草 色遥看近却无”,春草直生,远看绿色浓郁,但站到近处看,绿色就没有那么浓密了。 4 李小文喜欢和学生打赌,学生们也知道,老师和自己打赌另有用意。有一次,一名学生 在实验观测中发现,太阳可以从东北方向升起、西北方向落下。李小文起初认为这有悖于人 们的常识,为了给学生一个发现真理的机会,他就和这个学生打睹。师生俩分头查阅资料, 仔细论证。最终,学生赢了老师。他曾在博客里提到“老师合格的标准”:让学生做自己的 “掘墓人”。 李小文在中国科学院做讲座的一张照片走红网络,照片里,蓄着胡须的李小文穿着黑色 外套,没穿袜子的脚上蹬着一双布鞋,不经意地跷着二郎腿,低头念着发言稿。山村老人形 象与院士身份形成的强烈反差,让很多人惊叹,“一派仙风道骨,完全就是古龙笔下的侠 士”。“李小文”作为关键词,迅速排在了搜索引擎的第一位;他在科学网开设的博客,点击 量迅速超过了 400 万次。媒体蜂拥而至,有时,他会在电话里赔笑,“理解一下,理解一 下”;有时,他会用商量的语气说:“再等等,等这波热点过去吧。”他希望赶紧出个新闻, 为自己那张被热炒的照片降降温。 一名博友说,李小文有文人的风骨,而这种风骨,就是现在学术界缺少的真性情,是学 者本分的回归和做学问应有的那种心态。 (摘编自《新京报》2015 年 4 月 29 日) 相关链接 ①李小文,遥感、地理学家,1985 年获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地理学博士学位,2001 年当选 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所长。 (摘自中国科学院学部与院士网) ②汶川地震后第二天,李小文在自己的博客上“道歉”,说大家都关注汶川的灾情,“但到现 在我们还出不了一幅图”。看见时任总理温家宝去灾区,在飞机上工作的照片里看的还是地 图,而不是遥感出的现势图,李小文说,“我们搞遥感的,真是恨不得打个地洞钻下去,就 算地震殉国算了。” (摘自杨三喜《微观中国:再无“扫地僧”》) 4.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 分)( )( ) 5. A.用“扫地僧”来称呼李小文,兼有“貌不惊人”“神功盖世”两方面的考虑,文 章围绕这个形象展开却又不止于此,还介绍了李小文身上的真性情。 B.文章写的是李小文院士,却先写谢云教授的印象,目的是以谢云的意外反衬李小文的形 象,使其更显与众不同,引起读者注意。 C.学生的小组汇报做完,李小文说“公式是不是再好好推一推”,是因为他发现公式还有较 5 大问题,又不想直接说出来影响学生的积极性。 D.李小文去找系主任,希望不要在晚上 11 点就把地遥学院的大门锁了,既是不想麻烦值班 室人员,自己出入方便以更好工作,更是希望形成学术研究之风。 E.山村老人形象与院士身份形成的强烈反差让李小文的照片在网络上迅速走红,原本不问 世事的学者被广泛关注,连他自己也始料未及。 5. 作为老师,李小文的教学思想和方法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材料概括分析。(5 分) 6. 文中说“李小文有文人的风骨”,这种风骨在文中有哪些体现?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44 分) (一)文言文阅读(28 分) 阅读下面三段文言文,完成 7-12 题。(9 分) (一)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 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 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 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节选自《左传》) (二)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 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 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 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 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王, 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节选自 《战国策》) (三) 6 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离。秦、晋连兵而伐郑,郑将亡矣,烛之武出说秦穆 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烛之武一言使秦穆背晋亲 郑,弃强援、附弱国;弃旧恩、召新怨;弃成功、犯危难。非利害深中秦穆之心,讵能若是 乎? (选自吕祖谦《东莱‹左传›博议》,有删改) 7、下列对文段(三)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烛之武出∕说秦穆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 速也∕ B.烛之武出说秦穆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 也∕ C.烛之武出说秦穆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 也∕ D.烛之武出∕说秦穆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 速也∕ 8、下列对(一)(二)文段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执事: 指办事的官吏。不直接称对方,而称执事,表示尊敬对方,可译为“您”。 B.《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主要记载了战国前期二百多年间各国政 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 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 C.陛下:陛下的“陛”指帝王宫殿的台阶。“陛下”原来指的是站在台阶下的侍者。臣子向 天子进言时,不能直呼天子,必须先呼台下的侍者而告之。后来“陛下”就成为臣子与帝王 面对面应对时的敬称。 D.蛮夷:古代泛指华夏民族以外的其他民族,包括南蛮和东夷。多数情况下,蛮夷戎狄统称 蛮夷或四夷。这里指边远地区。 9、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烛之武和荆轲都是令人尊敬的爱国者的形象,烛之武是一个才华横溢、深明大义的爱国志 士,荆轲是一个英勇无畏的悲剧英雄。 B.烛之武很懂得攻心战术,从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这样很容易说服对方。 C.《烛之武退秦师》中的秦伯是一个善于决策、善谋利益的君王形象;《荆轲刺秦王》中的 秦王,是一个色厉内荏、外强中干的暴君形象。 D.烛之武之所以能成功,因为他虑事周全,又具有辩才;荆轲刺秦王所以失败,是虑事不周 7 和因秦武阳“色变振恐”而给荆轲带来的内心慌乱。 课外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荆轲者,卫人也。其先乃齐人,徒于卫,卫人谓之庆卿。而之燕,燕人谓之荆卿。 荆卿好读书击剑,以术说卫元君,卫元君不用。其后秦伐魏,置东郡,徙卫元君之支属 于野王。 荆轲尝游过榆次,与盖聂论剑,盖聂怒而目之。荆轲出,人或言复召荆卿。盖聂曰: “曩者吾与论剑有不称者,吾目之;试往,是宜去,不敢留。”使使往之主人,荆卿则已驾 而去榆次矣。使者还报,盖聂曰:“固去也,吾曩者目摄之!” 荆轲游于邯郸,鲁勾践与荆轲博,争道①,鲁句践怒而叱之,荆轲嘿②而逃去,遂不复 会。 荆轲既至燕,爱燕之狗屠及善击筑者高渐离。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 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荆轲虽游于酒人乎,然 其为人沉深好书;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其之燕,燕之处士田光先生亦善待之, 知其非庸人也。 居顷之,会燕太子丹质秦亡归燕。太子曰:“愿因先生得结交于荆卿,可乎?”田光曰: “敬诺。”即起,趋出。太子送至门,戒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 勿泄也!”田光俯而笑曰:“诺。”偻行见荆卿,曰:“光与子相善,燕国莫不知。今太子 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也,幸而教之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光窃不自 外,言足下于太子也,愿足下过太子于宫。”荆轲曰:“谨奉教。”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注:①争道:争夺博局上的格道。②嘿:同“默”。 10.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A.与盖聂论剑,盖聂怒而目之 目:瞪视 B.而之燕,燕人谓之荆卿 之:到、往 C.荆卿则已驾而去榆次矣 去:前往 D.愿足下过太子于宫 过:拜访 11.文中划线句子“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断 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8 B.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C.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D.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1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这篇传记一开始先用几段文字交代荆轲的身世籍贯,从文中可知,荆卿是燕国人对他的 称呼。 B.荆轲与盖聂论剑,盖聂对他怒目而视;与鲁勾践玩博戏,鲁勾践发怒呵斥,都反衬了他 的隐忍。 C.荆轲与屠狗者、高渐离的交往,特别是酒后在街上狂歌哭笑,表现了荆轲想报仇而不得 的苦恼。 D.燕国隐士田光知道荆轲不是一个平庸之人,当太子丹想通过田光结识荆轲时,田光就推 荐了他。 13.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曩者吾与论剑有不称者,吾目之;试往,是宜去,不敢留。 (2)光与子相善,燕国莫不知。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也。 (二)古代诗词阅读(10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4~15 题。 寒 菊 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注:郑思肖是宋末诗人、画家,元军南侵时,曾向朝廷献抵御之策。 14、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4 分) A、诗歌的首句中,诗人拿菊花与百花对比,突出其“独立”的特性。 B、诗歌运用拟人手法,借菊花的独立疏篱,抱香不凋,抒写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情怀。 C、“抱”字十分传神,把寒菊在北风中的顽强和坚贞表现的淋漓尽致。 D、此诗写景抒情,表现了诗人的人生遭际和理想追求,是一首有特定生活内涵的菊花诗。 E、本诗语言质朴,意蕴丰富,彰显了诗歌的特色。 15、这首诗塑造了怎样的“寒菊”形象?诗人借寒菊表达了什么情怀?(6 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6 分) 9 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在《沁园春•长沙》中,毛泽东深切回忆与同学们到湘冮中游泳,不畏艰险一幕的诗句 是: , 。 (2)徐志摩在《再别康桥》第一节中,用人们习惯性的动作,对康桥说“再见”的两句诗是: , 。 (3)《荆轲刺秦王》中荆轲在慷慨悲歌之后,描写送行之人表现的句子是 “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2 分 ) 17.下列各句中,加横线成语使用不正确的是( ) (2 分) A、第 31 个教师节的晚上,我们学校举行了庆祝会,在载歌载舞中,大家尽享天伦之乐。 B、“古来磨灭知几人,此老至今元不死。”那些曾经指点江山的国际政治人物不会被历史所 遗忘,他们的一举一动依然吸引着世界的目光。 C、时势造就英雄,每个纷乱的历史时代总会产生一批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 D、图穷匕见,这个一向以友好邻邦来标榜的霸权主义者,终于撕去了“友谊”的面纱,赤 裸裸地进行军事交涉了。[] 18.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是( ) (2 分) A、山东省在全国率先打破高考户籍限制,从 2014 年起,凡在山东省高中阶段有完整学习经 历的无户籍考生均可在山东省就地报名参加高考。 B、诗人在赞美大堰河无私养育她的乳儿的同时,还通过讲述大堰河的不幸遭遇,对给大堰 河带来无尽不幸的黑暗社会的愤慨。 C、鲁迅先生的孙子周令飞先生远道而来,为现场的观众朗诵了鲁迅先生在厦大执教期间写 下的著名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庆祝厦门大学建校 89 年。 D、在非常困难的条件下,夏衍尽自己最大努力,搜集素材,完成了《包身工》这部划时代 的作品。 19.下面一首《沁园春》上阕打乱了顺序,排列顺序正确的一组是( ) (2 分) ① 蹭蹬归来,闭门独坐,赢得穷吟诗句清。 ② 费十年灯火,读书读史,四方奔走,求利求 名。 ③ 夫诗者,皆吾侬平日,愁叹之声。 ④ 一曲狂歌,有百余言,说尽一生。 A.②④①③ B.③①②④ C.④②①③ D.②③①④ 20..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①这是一条经典的旅游路线,既能让你饱览大自然巧夺天工般的美景,又能让你领略多姿多 10 彩的异域风情。 ②近年来农民收入稳步增长,生活条件大大改善,对商场里琳琅满目的高档电器也不再望尘 莫及了。 ③他在学习上坚持博学审问,对待工作更是兢兢业业,经过长时间的努力,终于取得了突出 的成就。 ④由于过于相信自己的能力和判断,不肯认真研究调查,他对于群众的意见总是充耳不闻, 所以常常受到大家的批评。 ⑤有的同学过去对语文学习不重视,到了高中才发现既要补欠账,又要学新知识,被弄得左 支右绌,狼狈得很。 ⑥央视《中国诗词大会》这个温文尔雅的节目走红,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节目中一举夺冠的 小姑娘更是成为谈论的焦点。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④⑤⑥ 2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2 分) A.根据本报和部分出版机构联合开展的调查显示,儿童的阅读启蒙集中在 1~2 岁之间,并 且阅读时长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的。 B.为了培养学生关心他人的美德,我们学校决定组织开展义工服务活动,三个月内要求每 名学生完成 20 个小时的义工服务。 C.在互联网时代,各领域发展都需要速度更快、成本更低的信息网络,网络提速降费能够 推动“互联网+”快速发展和企业广泛收益。 D.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正确的选择是,充分利用一切机遇,合作应对一切 挑战,引导好经济全球化走向。 22、下列各句中加线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①武汉一名小学生在参观鄂州市博物馆时,发现该馆保存的编钟中,钮钟和甬钟文字介 绍弄错了,存在指鹿为马的嫌疑。 ②小张花言巧语的真正用意,总有图穷匕见之日,大家都在拭目以待。 ③环球广域传媒集团专业电影放映团队在坦桑尼亚巴萨巴节登堂入室,为坦桑人民献上 了中国电影视听盛宴。 ④到各地游览时,对环境切记要秋毫无犯,好让大家都能欣赏美景。。 ⑤在讨论会上,他的一番话却暗有所指,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⑥末代港督彭定康再次对香港政府耳提面命,妄称英国对香港仍有义务,企图干预香港 特区政府施政的每个环节。 A.①②⑤ B.③④⑥ C.②④⑤ D.①③⑥ 11 2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2 分) A. 我国发射了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圆满完成了 4 个月的在轨测试任务, 正式交付用户单位使用。 B.目前,为确保“二十四节气”的代际传承,在文化部等多部门的努力下将联合推出《二 十四节气五年保护计划》。 C.微信和支付宝今年不再鼓动红包大战是一个好消息,因为这能让人们在春节期间少一 分浮躁与功利,多一分平淡与从容。 D. 电影《七月与安生》中的两个女主人公七月与安生尽管天各一方,但纯真美好的友情 无时无刻不萦绕在两人的心中。 24.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2 分) A.一位大汉,挑着铺盖,连声说道“借光,借光,让一让”,从人丛中挤了过去。 B.最近几届法国总统一上台首次参加欧盟峰会都会斗胆提出建议,但往往无功而返。 C.张玉华送给我一本他写的大作,并在扉页写道:“李明辉敬存——张玉华惠赠”。 D.毕业十年后才回到故乡,大家一致约定,我们这些高足明天去拜访当年的班主任。 2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 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6 分) 火焰温度不同, ① ,温度越高波长越短,温度越低波长越长。当燃烧的温度 达到上百万摄氏度时,可以发出波长短到肉眼已经看不见的光,也就是 X 射线。 ② ,可见光的能量只有几个电子伏特,而 X 射线的能量可以达到几十万电子伏特。通过捕捉 X 射线,科学家得以对宇宙中的高温等极端物理环境进行研究。比如黑洞会发出强烈的 X 射 线, ③ 。1970 年发射的第一个 X 射线天文卫星的观测证实了黑洞的存在。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曾仕强教授在《中国人,你为什么爱生气》中说:中国人现在很爱生气!拥挤的公交车 上,车水马龙的公路上,我们听惯了谩骂,看多了追尾司机吵架,甚至大打出手……中国人 的情绪似乎一触即发,一点就着。 作家龙应台在《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中说:在电视新闻中,有人微笑着说,你把 检验不合格的厂商都揭露了,叫这些生意人怎么吃饭?我觉得愤怒。在一个法治上轨道的社 会里,人是有权利生气的。否则,我们的下一代,就要成为沉默的牺牲者,受害人! 中国人很赞赏德国哲学家康德的观点:“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 人的一生都要同“情绪”打交道。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12 要求: (1)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记叙文或议论文,诗歌除外),自拟题目。 (2)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一语文第二次月考答案 1、D 偷换概念,原文是“《笑林》以搞笑故事为主,往往在简单的篇幅中不忘情节的巧妙 设置和形象的精心雕琢,表现出高超的引人发笑的叙事技艺。” 2、D原文是“笑话就常常通过夸张的手法突出事物的矛盾,不仅把隐晦的东西显现出来,而 且像放大镜一样把微小的东西放大开来。在描写人或事物的时候也有利用非合情合理的极度 夸张,违反生活逻辑、违背生活真实来达到“可笑”的目的,” 3、A原文是“往往在简单的篇幅中不忘情节的巧妙设置和形象的精心雕琢” 4.AD(A给 3 分,D 给 2 分,C给 1 分) 5.①只要愿意跟他求学的,无论贫富贵贱,他都愿意带,体现“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② 教学中打通文理,用苏轼、韩愈等人的诗词解释复杂的遥感理论.③他以“打赌”的方式鼓 励学生查阅资料,仔细论证,发现真理,培养学生的质疑和创新能力.(每点 2 分,共 6 分.) 6.①不重外在,衣着简朴:白衬衫黑裤子,拎着上世纪 80 年代流行的半圆形黑包,脚上是 一双布鞋.②严谨审慎,谦虚低调:把项目申请时许下的承诺全部完成,却谦称“做课题的 原则就是能够交差”.③心系苍生,勇担责任:汶川地震后,为自己没有及时制出遥感图而 道歉,“恨不得打个地洞钻下去”.④淡泊名利,回避炒作:照片走红网络后,媒体蜂拥而至, 李小文婉言谢绝采访,希望降降温.(每点 2 分,四点共 7 分.每点中概括 1 分,分析 1 分, 意思对言之成理即可.) 7、C 8、B(“战国前期”错,应是“东周前期”) 9、D(“因秦武阳“色变振恐”而给荆轲带来的内心慌乱”文中没有体现。) 10.C 去:离开 11.A 本题要注意人名做主语的“高渐离”“荆轲”;文言虚词“也”。[] 12.C C项,“表现了荆轲想报仇而不得的苦恼”应为“表现了荆轲不被世人理解的苦恼。” 所以选C。 17、(1)刚才我和他谈论剑术,他谈的有不甚得当的地方,我用眼瞪了他;去找找看吧,我 用眼瞪他,他应该走了,不敢再留在这里了。“曩者”“称””“目”“是” (2)我和您彼此要好,燕国没有谁不知道,如今太子听说我盛壮之年时的情景,却不知道 我的身体已力不从心了。“善”“莫”“壮盛”“逮”。 参考译文: 荆轲是卫国人,他的祖先是齐国人,后来迁移到卫国,卫国人称呼他庆卿。到燕国后, 燕国人称呼他荆卿。 荆卿喜爱读书、击剑,凭借着剑术游说卫元君,卫元君没有任用他。此后秦国攻打魏国, 设置了东郡,把卫元君的旁支亲属迁移到野王。 荆轲漫游曾路经榆次,与盖聂谈论剑术,盖聂对他怒目而视。荆轲出去以后,有人劝盖聂 再把荆轲叫回来。盖聂说:“刚才我和他谈论剑术,他谈的有不甚得当的地方,我用眼瞪了 他;去找找看吧,我用眼瞪他,他应该走了,不敢再留在这里了。”派人到荆轲住处询问房 东,荆轲已乘车离开榆次了。派去的人回来报告,盖聂说:“本来就该走了,刚才我用眼睛 瞪他,他害怕了。” 荆轲漫游邯郸,鲁句践跟荆轲士博戏,争执博局的路数,鲁句践发怒呵斥他,荆轲却默无 声息地逃走了,于是不再见面。 荆轲到燕国以后,喜欢上一个以宰狗为业的人和擅长击筑的高渐离。荆轲特别好饮酒,天 天和那个宰狗的屠夫及高渐离在燕市上喝酒,喝得似醉非醉以后,高渐离击筑,荆轲就和着 拍节在街市上唱歌,相互娱乐,不一会儿又相互哭泣,身旁像没有人的样子。荆轲虽说混在 酒徒中,可以他的为人却深沉稳重,喜欢读书;他游历过的诸侯各国,都是与当地贤士豪杰 德高望众的人相结交。他到燕国后,燕国隐士田光先生也友好地对待他,知道他不是平庸的 13 人。 过了不久,适逢在秦国作人质的燕太子丹逃回燕国。太子说:“希望能通过先生和荆卿结 交,可以吗?”田光说:“遵命。”于是即刻起身,急忙出去了。太子送到门口,告诫说: “我所讲的,先生所说的,是国家的大事,希望先生不要泄露!”田光俯下身去笑着说: “是。”田光弯腰驼背地走着去见荆卿,说:“我和您彼此要好,燕国没有谁不知道,如今 太子听说我盛壮之年时的情景,却不知道我的身体已力不从心了,我荣幸地听他教诲说: ‘燕国、秦国誓不两立,希望先生留意。’我私下和您不见外,已经把您推荐给太子,希望 您前往宫中拜访太子。”荆轲说:“谨领教。 14、BD、B项,“壮志难酬”不当,根据诗歌内容应该是“忠于大宋的情怀”。D项,根据诗意, 应是“托物言志” 15、①塑造了傲立不群(孤傲高洁),坚贞不屈的菊花形象。从“不并百花”“独立疏篱”中 可看出不随时俗、孤高傲世。从“枝头抱香死,北风不落” 中突出其在肃杀的北风中,枯 守枝头,抱香而死的不屈坚贞。 ②抒发了不愿随从于世俗权贵、独守清高的人生追求和坚持气节、不仕元朝的爱国情操 以及忠君报国、宁死不屈的可贵精神。 16.(1)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2)我轻轻的挥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3)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17.A 18.B 谓语动词残缺 19.C 20. A【解析】试题分析:①“巧夺天工”指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形容技艺十分巧妙。 使用错误,不能用来形容大自然山水。②“望尘莫及”指望见前面骑马的人走过扬起的尘土 而不能赶上。比喻远远落在后面。使用错误。③“博学审问”指要广博地学习,要详细地求 教。④“充耳不闻”指塞住耳朵不听。形容有意不听别人的意见。⑤“左支右绌”原指弯弓 射箭的姿势,左手支持,右手屈曲。指力量不足,应付了这方面,那方面又出了问题。⑥ “温文尔雅”形容人态度温和,举动斯文。现有时也指缺乏斗争性,做事不大胆泼辣,没有 闯劲。使用错误。故选A。 21.D A句式杂糅B语序不当 C搭配不当 应为“企业广泛受益”。 22、D 23、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 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题中A项,句式杂糅,把“发射了”改 为“发射的”; B项,成分残缺,介词滥用导致主语残缺;D项,语序不当,“七月与安生” 应放在关联词“尽管”之后。 24.A[] 25.①发出的光波长不同②光的波长越短,能量越高③通过捕捉X射线可以推断黑洞的存在 (每处 2 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6、【立意解析】 综合三则材料,我们可以看到矛盾的辩证关系——对立统一。一个反对生气,一个又主 张生气,一个更主张没必要生气。第一则材料是说(一些)中国人胡乱生气,芝麻大点事都 要吵个你死我活,毫无忍让,毫不宽容,睚眦必报。第二则材料是第一则材料的延伸与拓展, 很多中国人遭遇不公平时,总是胆小怕事,忍气吞声,明哲保身;沉默啊沉默,不在沉默中 爆发,而在沉默中麻木;失去了血性,失去了骨气。而第三则材料又推进一步,从哲学高度 解读“生气是拿别人做错的事来惩罚自己”,既没意思,又没意义。 其实,情绪本身并无好坏之分;有情绪,非但不是坏事,而且是人性;关键看我们如何管理自 己的情绪。管理情绪的最高境界是“恰到好处”,“自由自在”。 据此,我们可作如下立意: ①中国人,要敢于生气,要敢于反抗(正)。众所周知,当今一些中国人面对社会不公平 14 不合理的现象,表现为自私、懦弱与不敢抗争。如面对“萨德”事情,钓鱼岛事情,“表叔” 事件,“小悦悦”事件,黑心食物等,中国人要敢于生气,敢于反抗。 ②中国人,不要随便生气(反)。即在个人情绪控制方面,不要为了一点小事就生气, 影响自己与他人的和睦相处,影响和谐社会的建设。[] ③中国人,能不生气就不生气;该生气时,不能不生气(折中)。“别人的错误”要看是 不是触犯了我们的底线,“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当然,在社会这个 矛盾体里,还要看属于什么矛盾,同志内部矛盾,小事小非问题,忍一事,和一世;敌我矛 盾,大是大非的原则性问题,恐怕就不能怕“惩罚”了自己而纵容其“错误”了。 参考题目:①《中国人,要学会生气》 ②《中国人,要敢于生气,要敢于反抗》 ③《生 气,表明了我们态度与愤慨》 ④《生气,是强者的表现》 ⑤《中国人,该生气时要生气》 ⑥《生气,是拿别人做错的事来惩罚自己?》 ⑦《忍声吞气,并非弱者》 ⑧《宽容与生气》 (3)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