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22 发布 |
- 37.5 KB |
- 1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西省上饶市横峰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初考试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4小题,每题2分,共48分。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据《礼记·礼运》记载,在“天下为公,选贤与能”的“大同”社会之后,社会进入“小康”之世,其基本特点是“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这表明“小康”之世 A.具有浓厚血缘色彩 B.是历史倒退的体现 C.开始出现分封制 D.阶级矛盾变尖锐 2.从整个科举考试史的角度看,唐代的科举制尚处于早期和探索阶段。多数的录取并不完全倚重考卷,还要看平时的文字高下,考生的声名、影响、家世、地位等等;有时甚至完全不看考卷,未曾开考,名次已定。据此可知唐代的科举制度 A.考生的名望决定结果 B.未得到平民的认可 C.主要受制于士族门阀 D.继承了前代的遗风 3.北宋建立以后,在中央设立三司使;在地方设置诸路转运使,统一财政征收,令各州、县征收的金帛送往京师,不准占留,由三司统一管理。这说明宋代 A.皇帝集中掌握军事权 B.削弱了地方的财政权 C.开创了三省六部制度 D.导致地方掌握财政权 4.从1840年开始,为打开中国大门,列强屡屡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下列表格中甲、乙两者之间存在紧密关联的是 甲 乙 A 鸦片战争 广州、上海等通商口岸开放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革命开始成为中国时代主流 C 甲午中日战争 中国领土主权开始遭到破坏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列强闯入北京并火烧圆明园 5.孙中山曾说:“当初次之失败也,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诅咒谩骂之声不绝于耳,……。惟庚子(1900年)失败之后,则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息,恨其事之不成矣。前后相较,差若天渊”。造成民众态度发生这样变化的外部因素,主要是 A.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B.改良道路受挫 C.清政府沦为列强的工具 D.洋务运动失败 6.某同学在总结“中国共产党光辉历程”这一专题内容时,自制了多张学习卡片,下图为其中一张,请指出有几处错误 ◇中共“一大”,制订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遵义会议,从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地位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 ◇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 A.l处 B.2处 C.3处 D.4处 7.节日文化是人类精神生活、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节日文化丰富多彩,有的是岁时农事节日,有的是宗教节日,有的是祭祀节日,有的是纪念节日,有的是庆贺节日,有的兼有各种目的。最近西藏人民代表大会一致通过,从今年3月28日起,每年3月28日定为“西藏百万农奴解放日”。该节日将具有 A.纪念目的 B.庆贺目的 C.兼有纪念庆贺目的 D.祭祀目的 8.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下列有关新中国法制建设成就的表述,正确的是 A.《共同纲领》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B.1954年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C.1982年宪法确立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 D.1999年宪法修正案的通过标志着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完全形成 9.恩格斯说:“梭伦揭开了一系列所谓政治革命”,“随着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旧的血缘亲属团体也就日益遭到排斥;氏族制度遭到了新的失败”。恩格斯在这里高度肯定的是梭伦改革A.颁布“解负令”,保障下层平民掌握土地 B.废除债务奴隶制,以法律保障平民人身自由 C.按照财产多少划分社会等级,打破贵族政治特权 D.创立四百人议事会和公民法庭,扩大公民权 10.18世纪末,英国首相曾说:“商业、工业的交换始终会找到与自己相适应的状态,它们只会被人为的措施所搞乱,这些措施一旦干扰它们的自然活动,就会阻止它们发挥良好作用。”符合这种精神的是 A.制定经济发展计划 B.较大幅度削减关税 C.加强政府行政监管 D.立法规范经济行为 11.1933年,罗斯福总统签署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法案,实施对该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全面发展计划。其“代表现代政府中一种真正新颖而富于想象力的设计。……它将不受那些不相干的国家界限的禁制,而且将是独立经营的、政府所有的公司”。这种经营方式 A.体现计划与市场调节手段的结合 B.改变了田纳西河流域的国有性质 C.表明国家对经济干预的全面强化 D.缓和了田纳西河流域的社会矛盾 12.1947年,法美两国针对马歇尔计划产生了不同的理解。美国试图用马歇尔计划调解法德矛盾,法国将其视为继续压制德国的手段。但在美英等国的压力下,法国被迫放弃对德强硬政策。这反映了 A.法德已经实现了初步和解 B.法国力图摆脱美国的控制 C.意识形态影响马歇尔计划 D.两极格局蕴含着一定危机 13.最早动摇井田制,标志土地国有制开始瓦解的措施是 ( ) A.“相地而衰征” B.“废沟洫” C.“尽地力” D.“为田开阡陌封疆” 14.预示着分封制下封国采邑制废除的是 ( ) A.设立县制 B.废除井田制 C.实行按军功授爵 D.推行什伍连坐制 15.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中大大加快了各民族人民融合进程的是( ) A.推行均田制 B.实行三长制 C.整顿吏治 D.实行汉制和移风易俗 16.北宋中期形成积贫积弱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 A.宋加强中央集权所致 B.北方民族的南侵 C.对四夏、辽的战争耗费和赔款 D.财政人不敷出 17.北宋中期,很多废弃的水利工程得以修复,大量的荒地辟成良田。与这一现象有关的是 A.推行青苗法 B.实行募役法 C.颁行农田水利法 D.推行免役法 18.下列改革中含有土地所有制变革的是 ( ) A.商鞅变法 B.管仲改革 C.王安石变法 D.张居正改革 19.彼得一世改革之所以不属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是因为它 ( ) A.只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B.没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彻底 C.仅仅促进了资本主义手工工场的发展 D.没有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障碍 20.在俄国历史上,对外战争与国内的改革往往有一定的联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对外战争的失败是俄国在国内实行改革的根本原因 B.对外战争失败后,俄国国内改革受到外来势力的干预 C.克里木战争的失败促使俄国社会发出要求变革的呼声 D.日俄战争的失败再次动摇了沙皇政府的根基,促使沙皇政府实行地方自治改革 21.维新思想发展过程中明显体现出中西思想结合的是( ) A.严复 B.郑观应 C.康有为 D.王韬 22.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对人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圉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一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梁启超这段话的根本意图是 A.证明中国进行社会政治变革的必要性 B.寻找甲午中日战争日胜中败的原因 C.批评洋务运动未能使中国富强 D.比较中日近代化道路的异同 23.日本的君主立宪制同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在形式上是相同的,但在实质上有极大差异。下列有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前者君主权力至高无上,后者君主权力受宪法 制约 B.前者天皇凌驾于议会之上,后者议会权力超过 国王 C.前者是封建政治体制,后者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D.前者内阁大臣对天皇负责,后者内阁大臣对议会负责 24.下列关于明治维新时期政府提倡“文明开化”,大力吸收西方的思想文化的说法,错误是: A.在政府开放的政策下,进步知识分子掀起传播启蒙思想的热潮 B.在这一时期,新闻出版事业获得很大发展 C.日本彻底抛弃传统文化,全盘西化 D.这一时期日本人的衣食住行各方面发生了深刻变化 二、材料解析题(25题25分,26题12分,27题15分,共52分): 25.(25分)在人类跨入新世纪之初,中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时,一项重大而深远的战略举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在神州大地稳步推进。建设新农村,对中国农民而言是一种福音,对中国农村来说是重大变革,对中国农业则是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材料一: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夫妻双双把家还。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黄梅戏《天仙配》插曲 材料二:1958年10月28日,山东范县县委书记作报告:“人人进入新乐园,吃喝穿用不要钱;鸡鸭鱼肉味道鲜,顿顿可吃四个盘;天天可以吃水果,各样衣服穿不完;人人都说天堂好,天堂不如新乐园。” 材料三: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全是自己的。 (1) 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农民在政治、经济上的理想是什么?(4分) (2) 材料二中农民向往的“新乐园”在当时是指什么?简要分析它出现的原因。(8分) (3) 材料三反映了我国怎样的一种经济体制?对我国农村经济建设产生了什么影响?(6分) (4)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否完全否定建国初期的社会主义改造?为什么?(7分) 26.(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实现近代化(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世界各国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向近代化迈进的过程中,中国和西方各走了一条不同的道路。 根据材料反映的“中国近代化特点”这个中心,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所拟论题进行论证。(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合理。) 27.(15分)风俗习惯的演进和变化,往往反映了社会的演变和发展。在古今社会的改革中,往往涉及社会风俗的变革。 根据相关知识和有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北魏孝文改革中,是怎样着手进行风俗改革的?你如何评价这一改革?(9分) (2)日本的明治维新,又是如何进行社会风俗变革的?如何评价其变革?(6分) 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初考试历史试卷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A D B A C C C B C B A D A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A D A C A D C C A C C 25.【答案】 (1)政治上摆脱压迫奴役,经济上男耕女织、自给自足。(4分) (2)新乐园:人民公社。(2分)原因:社会主义总路线指出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推动,“左”倾错误迅速发展。(6分) (3)经济体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分)影响: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4分) (4)不是。(2分)社会主义改造在本质上是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并不是要取消公有制,而是要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础上,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因素。(5分) 【解析】(1)根据“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得出政治上摆脱压迫奴役,根据“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得出经济上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2)新乐园:根据“1958年”可知是人民公社。原因:结合所学可知,1958年社会主义总路线提出后“左”倾错误迅速发展。 (3)经济体制:根据“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得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影响:结合所学可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4)不是。结合所学,可从社会主义改造在本质上是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没有取消公有制,只是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因素等角度分析回答。 26.【答案】示例: 论题:中国近代化发展畸形。 论证:西方近代化:首先从思想层面变革开始,经过资产阶级政治革命和经济工业革命,迅速实现了工业化。 中国近代化: 经济:受西方列强侵略而被动开始的,随着民族危机加深和对西学认识的深化,地主阶级开明派领导了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但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近代中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制,民族工业缺少资本积累,技术和思想等准备不足,发展艰难; 政治:戊戌变法、辛亥革命虽对封建制度进行变革,但没能使中国走上独立自主、民主化道路;思想:虽出现中体西用、民主科学等新思想,却没能引发彻底的思想文化变革。 小结: 因此,中国虽顺应历史潮流而开始了近代化进程,但由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现状,使中国近代化发展畸形,难以实现。 27.【答案】 (1)措施:改鲜卑服为汉服;改鲜卑姓为汉姓;提倡鲜卑与汉族通婚;以汉语为正音;废除鲜卑旧制。(5分) 评价:这些改革措施,革除了鲜卑族陋习,适应了统治需要;加快了鲜卑族的发展.有利于民族融合。(4分) (2)措施:明治维新,大力推进、吸取西方的思想文化和风俗习惯,在衣食住行方面学习西方。(2分) 评价:这些做法改造了日本愚昧落后的社会习俗,促进了日本的文明开化,配合了政治、经济各方面的改革;但是,日本在推行西化的同时,却保持着本民族的传统,如和服、茶道等民族习俗。(4分) 【解析】风俗习惯是指各国各民族在加史发展中形成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也是本民族心理、志趣、信仰等的反映。风俗习惯有两面性,其变化是社会改革的主要组成部分。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的汉化改革、俄国彼得一世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中的西化,都是有倡导新风俗、革除陈规陋习的积极作用。但是,要正确对待现实生活中追求时尚的问题,要把移风易俗和盲目追求时尚区别开来。 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初考试历史试卷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A D B A C C C B C B A D A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A D A C A D C C A C C 1.【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其基本特点是“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可知,具有浓厚血缘色彩。故答案为A项;小康取代大同是生产力发展的体现,是历史的进步。排除B项;开始出现分封制是在西周,时间不符,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阶级矛盾的信息,排除D项。 【点睛】其备考启示:其一,发现。即找出材料中关键的字词句段;其二,转化。浓缩关键的字词句段,转化历史学科术语。 2.【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还要看平时的文字高下,考生的声名、影响、家世、地位等等”可以看出,唐代的科举制还受到先前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的影响,故D项正确。科举制主要是按学生考试成绩决定其结果,故A、C项错误。B项材料没有反映,故排除。 3.【答案】B【解析】由材料“统一财政征收,令各州、县征收的金帛送往京师,不准占留,由三司统一管理”,这说明宋代中央控制了地方的财政权,故排除D,B符合题意;材料无关军事权,故A不符合题意;北宋开创二府三司制,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B。 4.【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可知,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中英《南京条约》,开放广州、上海等通商口岸,故A正确;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把封建社会,革命开始成为中国时代主流,B错误;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中英《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中国领土主权开始遭到破坏,C错误;第二次鸦片战争,列强闯入北京并火烧圆明园,D错误。 5.【答案】C【解析】前者是在甲午战争失败之后,当时维新变法思潮居于主流,因此革命派发动的武装起义遭到社会舆论的抨击。后者则是在义和团运动失败后,当时清政府勾结列强绞杀了义和团运动,已经完全沦为列强侵华的工具,民众已经认清了清政府的反动本质,因此革命派发动的武装斗争得到社会舆论的同情。故本题答案选C项;A项与题干时间不符;B项在1900年前;D项与题干时间不符。 6.【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可知,中共“二大”,制订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基本确立,因此卡片中有三处错误,C正确;A、B和D项错误。故选C。 7.【答案】C【解析】1951年,西藏的和平解放,它是中国现代史和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也是西藏地方历史上一个划时代的转折点,西藏民族从此摆脱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和羁绊,故“西藏百万农奴解放日” 兼有纪念庆贺目的,故排除AB,C符合题意;西藏的和平解放后,改变“政教合一”的西藏落后面貌,西藏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故该节日不具有祭祀目的,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8.【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对“新中国法制建设成就” 表述正确的是B项;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五四宪法》,A项错误;党的十五大确立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C项错误;“1999年宪法修正案的通过标志着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D项错误。 9.【答案】C【解析】解题的时候要注意题干中对这项改革措施的评价“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旧的血缘亲属日益遭到排斥”、“氏族制度遭到新的失败”。这说明这项改革措施使有产阶级权力增加,传统的氏族贵族权力受到遏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这应该是梭伦改革中“按照财产划分社会等级,并分配政治权力”的措施导致的,C符合史实和题意;ABD虽然均属于梭伦改革的措施,但不符合题意,排除。 点睛:本题考查梭伦改革,恢复公民大会作为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大大提高了广大公民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削弱了贵族长老会议的权力。在早期的雅典城邦,广大平民和新兴的工商业奴隶主与贵族的矛盾尖锐,梭伦进行了改革,废除了债务奴隶制,确立了财产等级制度,改革国家权力机构,鼓励发展工商业.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为雅典城邦的繁荣开辟了道路。 10.【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较大幅度地消减关税,符合让工商业自己发挥作用,找到与自己适应的状态,不去人为影响它们发展的自由主义原则,B项正确;制定经济发展计划、加强政府行政监管和立法规范经济行为等,都不符合自由主义精神,ACD三项错误。 11.【答案】A【解析】根据“它将不受那些不相干的国家界限的禁制,而且将是独立经营的、政府所有的公司”可知,该企业的经营体现了市场调节与计划调节相结合,故选A;根据“独立经营的、政府所有的公司”可知,田纳西河流域是国有性质,排除B;材料无法体现“全面强化”,排除C;D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 12.【答案】D【解析】法美两国针对马歇尔计划产生了不同的理解,但在美英等国的压力下,法国被迫放弃对德强硬政策,说明资本主义阵营内的矛盾,两极格局下蕴含着一定危机,故选D;根据“压制德国的手段。但在美英等国的压力下,法国被迫放弃对德强硬政策”可知,法德并未实现和解,排除A;B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材料无法体现意识形态影响,排除C。 13. A. 14. A.15. D.16. A.17. C.18. A.19.D.20. C.21.C.22. A. 23. C.24. C. 25.【答案】 (1)政治上摆脱压迫奴役,经济上男耕女织、自给自足。(4分) (2)新乐园:人民公社。(2分)原因:社会主义总路线指出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推动,“左”倾错误迅速发展。(6分) (3)经济体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分)影响: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4分) (4)不是。(2分)社会主义改造在本质上是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并不是要取消公有制,而是要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础上,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因素。(5分) 【解析】(1)根据“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得出政治上摆脱压迫奴役,根据“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得出经济上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2)新乐园:根据“1958年”可知是人民公社。原因:结合所学可知,1958年社会主义总路线提出后“左”倾错误迅速发展。 (3)经济体制:根据“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得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影响:结合所学可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4)不是。结合所学,可从社会主义改造在本质上是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没有取消公有制,只是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因素等角度分析回答。 26.【答案】示例: 论题:中国近代化发展畸形。 论证:西方近代化:首先从思想层面变革开始,经过资产阶级政治革命和经济工业革命,迅速实现了工业化。 中国近代化:经济:受西方列强侵略而被动开始的,随着民族危机加深和对西学认识的深化,地主阶级开明派领导了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但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近代中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制,民族工业缺少资本积累,技术和思想等准备不足,发展艰难; 政治:戊戌变法、辛亥革命虽对封建制度进行变革,但没能使中国走上独立自主、民主化道路;思想:虽出现中体西用、民主科学等新思想,却没能引发彻底的思想文化变革。 小结: 因此,中国虽顺应历史潮流而开始了近代化进程,但由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现状,使中国近代化发展畸形,难以实现。 27.【答案】 (1)措施:改鲜卑服为汉服;改鲜卑姓为汉姓;提倡鲜卑与汉族通婚;以汉语为正音;废除鲜卑旧制。(5分) 评价:这些改革措施,革除了鲜卑族陋习,适应了统治需要;加快了鲜卑族的发展.有利于民族融合。(4分) (2)措施:明治维新,大力推进、吸取西方的思想文化和风俗习惯,在衣食住行方面学习西方。(2分) 评价:这些做法改造了日本愚昧落后的社会习俗,促进了日本的文明开化,配合了政治、经济各方面的改革;但是,日本在推行西化的同时,却保持着本民族的传统,如和服、茶道等民族习俗。(4分) 【解析】风俗习惯是指各国各民族在加史发展中形成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也是本民族心理、志趣、信仰等的反映。风俗习惯有两面性,其变化是社会改革的主要组成部分。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的汉化改革、俄国彼得一世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中的西化,都是有倡导新风俗、革除陈规陋习的积极作用。但是,要正确对待现实生活中追求时尚的问题,要把移风易俗和盲目追求时尚区别开来。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