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22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湖南省益阳市箴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11月) 理科数学试题
2017-2018学年湖南省益阳市箴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11月)理科数学试卷 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12×5′) 1.点A(3,-2,4)关于点(0,1,-3)的对称点的坐标是( ) A. (-3,4,-10) B. (-3,2,-4) C. D. (6,-5,11) 2.已知x>0,y>0,若恒成立,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 ) A.m≥4或m≤-2 B.m≥2或m≤-4 C.-2<m<4 D.-4<m<2 3.已知双曲线的中心为原点,点是双曲线的一个焦点,点到渐近线的距离为1,则的方程为( ) A. B. C. D. 4.设则“”是“且”的 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 充分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5.已知焦点在轴上,中心在的椭圆上一点到两焦点的距离之和为6,若该椭圆的离心率为,则椭圆的方程是( ) A. B. C. D. 6.已知双曲线的一条渐近线与圆相交于A,B两点,且|AB|=4,则此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 A. 5 B. C. D. 7.抛物线的焦点为F,过焦点F且倾斜角为的直线与抛物线相交于A,B 两点,若|AB|=8,则抛物线的方程为( ) A. B. C. D. 8.设A为圆(x-1)2+y2=1上的动点,PA是圆的切线且|PA|=1,则P点的轨迹方程是( ) A. (x-1)2+y2=4 B. (x-1)2+y2=2 C. y2=2x D. y2=-2x 9.命题, ,命题,使得,则下列命题中为真命题的是( ). A. B. C. D. 10.已知条件,条件,则是成立的( ) 充分不必要条件 必要不充分条件 充要条件 既非充分也非必要条件 11.已知椭圆的一条弦所在的直线方程是,弦的中点坐标是,则椭圆的离心率是( ) A. B. C. D. 12.已知为直角坐标系的坐标原点,双曲线 上有一点(),点在轴上的射影恰好是双曲线的右焦点,过点作双曲线两条渐近线的平行线,与两条渐近线的交点分别为, ,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1,则双曲线的标准方程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4×5′) 13.已知为抛物线上一点, 为抛物线焦点,过点作准线的垂线,垂足为.若,点的横坐标为,则___________. 14.已知点, 分别为双曲线的焦点和虚轴端点,若线段的中点在双曲线上,则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___________. 15.设P为有公共焦点的椭圆与双曲线的一个交点,且,椭圆 的离心率为,双曲线的离心率为,若,则______________. 16.已知、是双曲线(, )的左右焦点,以为直径的圆与双曲线的一条渐近线交于点,与双曲线交于点,且、均在第一象限,当直线时,双曲线的离心率为,若函数,则__________. 三.解答题:(8+12+12+12+12+14)写出步骤与过程 17.(本小题8′)已知命题p:x∈A,且A={x|a﹣1<x<a+1},命题q:x∈B,且B={x|x2﹣4x+3≥0} (Ⅰ)若A∩B=∅,A∪B=R,求实数a的值; (Ⅱ)若p是q的充分条件,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18.(本小题12′)已知函数: ⑴解不等式; ⑵若对任意的,求m的取值范围. 19.(本小题12′)已知椭圆上每一点的横坐标构成集合,双曲线实轴上任一点的横坐标构成集合.命题,命题. (Ⅰ)若命题是命题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Ⅱ)当时,若命题为假命题,命题为真命题,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20.(本小题12′)在四棱锥中,底面是直角梯形,AB//CD, , ,平面平面. (Ⅰ)求证: 平面. (Ⅱ)求平面和平面所成二面角(小于)的大小. (Ⅲ)在棱上是否存在点使得CM//平面?若存在,求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1.(本小题12′)椭圆C: 的长轴是短轴的两倍,点在椭圆上.不过原点的直线l与椭圆相交于A、B两点,设直线OA、l、OB的斜率分别为、、,且、、恰好构成等比数列,记△的面积为S. (1)求椭圆C的方程. (2)试判断是否为定值?若是,求出这个值;若不是,请说明理由? (3)求S的范围. 22.(本小题14′)已知椭圆其左,右焦点分别为,离心率为点又点在线段的中垂线上。 (1)求椭圆的方程; (2)设椭圆的左右顶点分别为,点在直线上(点不在 轴上),直线与椭圆交于点直线与椭圆交于线段的中点为,证明: 。 参考答案 1.A 2.D 3.A 4.B 5.B 6.C 7.D 8.B 9.C 10.B 11.C 12.A 13. 14. 15. 16. 17.(Ⅰ)2(Ⅱ)(﹣∞,0]∪[4,+∞). 18.(1) ①时,不等式的解为R; ②或时,或 ;(2) . 19.(Ⅰ) ;(Ⅱ) . 20.(Ⅰ)见解析(Ⅱ)(Ⅲ)为的中点, 21. 22.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