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22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卷·2017届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2016-12)
2016年12月 绵阳南山中学2016年秋季高2017届12月月考试题 语 文 命题人:鞠友珍 审题人:付冬梅 注意事项: 1.考生在答卷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姓名、考号,在规定的位置贴好条形码。 2.选择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3.非选择题用0. 5毫米黑色的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第Ⅰ卷 阅读题(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每小题3分,共9分) 近代以来,中华学人为自强图存,主动吸纳西学,大大丰富了中华文化,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但是也形成了一股完全否定国学、彻底抛弃国学的文化激进主义。中华文化或者被强行纳入西学框架体系,或者被解构、割裂得七零八落,失去了独立性、主体性。我们的思想史、社会史、政治史无不是在西学体系下的重新组建。中华自身的学术体系、传统文化的固有面貌已不复存在,许多价值被淹没而得不到彰显。这其中首当其冲的便是科举。 “五四”以来,科举被认为是落后挨打、人才萧条、科技落后的主因。但事实是,1300多年的科举制中,涌现出无数俊杰,不仅有白居易、刘禹锡、王安石、苏轼等伟大诗人与政治家,还有沈括、宋应星、徐光启等科学家,甚至直到晚清,林则徐、曾国藩、张之洞等人才皆从科举中来。科举制度到后期确实出现了选题过窄、禁锢思想、选拔不公平、鼓励官本位等弊端,但这并不是科举制度内生的问题,而是专制主义的必然结果。如果将整个系统设计的缺失全部归罪于分系统,至少有欠公允。有趣的是,虽然近代以来国人对科举制度口诛笔伐,必欲除之而后快,可它在西方却颇有口碑。孟德斯鸠曾说,中国古代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封建制,因为官员毕竟要通过考试,在普遍不公正的大背景下,至少提供了一个相对公正的通道。早在明朝末年,当耶稣会士意大利人利玛窦来到中国时,曾经对中国的制度发出由衷的赞叹。他在给欧洲人的信件中,详细地介绍了中国的科举制度,甚至提到了八股文。 1621年在英国出版的伯顿的《忧郁症的解剖》,在讲述中国的科举制度时,说道“他们从哲学家和博士中挑选官员,他们政治上的显贵是从德行上的显贵中提拔上来的,显贵来自事业上的成就而不是由于出身的高尚。” 葡萄牙人曾德昭的《大中国志》详细地记录了科举的全过程,并且评论道:“ 从学生头次赴考,直到最后考取博士,是这个国家的头等大事。因为学位和职位带来的名利,都取决于这些考试。”他的言说背景是针对欧洲世袭的贵族特权和教会神权的权威。在西方人看来,在中国,人的能力是决定性的,一切荣誉利益都从个人能力的平等竞争中得来。因此,西方人几乎无一例外地认为科举是最公正、最平等的选才方式。这种平等与民主正是西方中世纪所没有的。因此,一旦了解了中国的科举暨文官制度,西方思想界便激起了巨大的波澜。这种平等的“中国精神”成为西方一系列启蒙思想家,包括伏尔泰、孟德斯鸠、狄德罗、卢梭等人的理论武器,在法国以及后来的英国形成一股倾心中国文明的潮流。通过他们,中国的文官制度、科举制度深刻地影响了西方的历史进程,甚至成为英国现代文官选拔制度的蓝本。 1868年10月,晚清来华的美国人丁韪良在一篇演讲中赞扬了中国的指南针、火药、印刷术等发明后说:“如果我们采用中国测试候选者能力的办法,来选拔最优秀的人任政府公职,那必将对我们的文官政府产生积极作用,其益处将大于那些技术方面的发明。现在欧美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还是从中国学过去的。所以,中国的考试制度,就是世界中最古老最好的拔取真才的制度。” (摘编自凤凰网,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在近代,中华学人对于西学的吸纳,在丰富中华文化、促进社会进步的同时, 也形成了一股完全否定国学、彻底抛弃国学的文化激进主义。 B.1300多年的科举制中,无数人才涌现出来,这雄辩地说明,中国近代的落后 挨打、人才萧条、科技落后的主因并不是被口诛笔伐的科举制。 C.近代以来的中华文化在被强行纳入西学框架体系后,被解构、割裂,自身的学 术体系已不复存在,传统文化的许多价值在这一过程中被淹没。 D.由于整个专制体制系统设计的缺失,科举制度在后期出现了选题过窄、禁锢思 想、选拔不公平等弊端,但这并不是科举制度内生的问题。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 A.在孟德斯鸠看来,中国人要通过考试才能进入官场,尽管这并不公平,但在普 遍不公正的大背景下,科举制度提供了一个相对公正的通道。 B.意大利人利玛窦在明朝末年来到中国,他在给欧洲人的信件中,对中国的制度 发出了由衷的赞叹,并详细介绍了科举制度,并提到了八股文。 C.伯顿在著作中指出:中国的显贵来自事业上的成就而不是由于出身的高尚。可 见在当时的中国,由于科举制度,人的出身并没有任何作用。 D.曾德昭认为,与欧洲世袭的贵族特权和教会神权的权威不同,在科举时代,科 举考试是中国的头等大事,并决定了学位和职位带来的名利。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西方人看来,在中国,人的能力是决定性的,一切荣誉利益都从个人能力的 平等竞争中得来,所以,科举制度是最公正、最平等的选才方式。 B.由于平等与民主是中世纪的西方所没有的,所以中国的科举制度在西方思想界 激起了巨大的波澜,成为西方一系列启蒙思想家手中的理论武器。 C.丁韪良认为,中国的考试制度是最好的人才选拔制度,如果采用这一制度选拔 公职人员,其为文官政府带来的益处和影响将比四大发明更加深远。 D.因为科举制度的影响,在法国以及后来的英国形成了一股倾心中国文明的潮流。中国的文官制度、科举制度成为英国现代文官选拔制度的蓝本。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鲍勃·迪伦:迷人之谜 柏琳 鲍勃·迪伦是谁? 1985年,电影导演斯科特·科恩采访鲍勃·迪伦时这样描述他:桂冠诗人,身穿摩托夹克的先知,神秘的游民,衣衫褴褛的拿破仑,一个犹太人,一个基督徒,无数的矛盾集合体。完全不为人所知,像一块滚石。他曾经被分析、定级、分类,钉在十字架上,定义、剖析、调查、检验、拒绝;但是从来没有被弄明白过。 1941年5月24日,迪伦出生于美国明尼苏达州,原名罗伯特·艾伦·齐默曼。少年时他便显示出音乐天赋,10岁自学了吉他、钢琴、口琴等乐器。高中时,他就加入了一个小型摇滚乐队。 1959年,他进入明尼苏达大学。同年,他读到杰克·凯鲁亚克的《在路上》,也读到另一本“垮掉的一代”的著作《裸体午餐》。他说:“我完全爱上垮掉的一代、波希米亚、咆哮那群人、凯鲁亚克、艾伦·金斯堡、柯索、费林格提……他们对我的影响就如同猫王对我的影响一样。”也许是受到某种感召,这个少年在刚满20岁时从大学辍学,孤身一人来到纽约,即将开始一段美国民谣的传奇。去纽约之前,他给自己起了“迪伦”的艺名。 1962年,他发行处女专辑《鲍勃·迪伦》。1963年,他第二张专辑中的《答案在风中飘》成为20世纪中下叶美国民权运动和反战运动的“圣歌”。 1964年,《时代变了》发行,被认为是迪伦的“抗议专辑”。他的朋友艾伦·金斯堡在听到那首《暴雨将至》时号啕大哭,“薪火传承到了新的一代,从早期的波西米亚和垮掉的一代,到寻找光明和自我激励的这批年轻人。这些诗词简直就像《圣经》箴言一样,撼动人心。”《答案在风中飘》和《暴雨将至》等作品,使他迅速成为民权运动的音乐代言人。这些表达对核武器军备赛的担忧,以及有关贫困、种族歧视、监狱、沙文主义、战争、反思原教旨主义等内容的歌曲,迪伦只花了20个月就全部写完了。 此后,他对于加之于身的各种标签都感到厌倦,刻意要与60年代轰轰烈烈的反叛文化运动保持距离,他说:“我不想再为任何人写歌,不想成为什么代言人,我只想从我的内在出发来创作音乐。”1964年另一张专辑《鲍勃·迪伦的另一面》中,已经不见抗议歌曲的影子。 “我不是任何一代人的宴会司仪”,当人们期待迪伦能成为民权运动的旗帜时,他这样回答。他走了另一个极端——1965年的新港音乐节上,鲍勃·迪伦给民谣音乐插上了电。1965年美国迎来了抗议运动的高潮,迪伦却带上一把电吉他,给一个彷徨的时代诊断了病症:“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你孑然一身,你无家可归,你默默无闻,像一颗滚石。”这首收录在专辑《重返61号公路》里的摇滚乐,叫做《像一块滚石》,几十年后被《滚石》杂志评为500年来最佳歌曲的第一名。当时,迪伦不仅在政治上被视为脱逃的懦夫,也被视为民谣的叛徒。但对迪伦来说,这首歌不仅意味着他找到了文学和音乐间的通道,更意味着一场挣脱——从一个“抗议歌手”的躯壳逃往自己灵魂深处。此时,他的兴趣转移到了诗歌和小说上,因为这不受歌词长度限制。他呆在纽约的公寓里,埋首大堆书籍,陷入了疯狂的诗歌阅读中,读兰波也读布莱希特,喜欢艾略特,还曾为爱伦·坡的《钟》谱上吉他曲。“我就这样训练自己的思维,丢掉不好的习惯,并学着让自己沉静下来。我读了整本的拜伦的《唐璜》,从开始到结束都集中精神,同时还有柯勒律治的《忽必烈汗》。” 70年代末,当嬉皮士文化与政治风潮过去后,人们更关注他的诗歌天赋。 1996年鲍勃·迪伦正式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垮掉的一代”中最杰出的作家艾伦·金斯堡在推荐信中写道:“他的作品帮我们恢复了音乐与诗歌之间至关重要的联系。” 迪伦的文学传统是深厚的。2000年,曾被誉为“每个诗人梦寐以求的评论家”的克里斯朵夫·瑞克斯曾在迪伦演出后台问他最近读什么书,迪伦脱口而出:莎士比亚。瑞克斯后来撰写了《迪伦对原罪的先见之明》,将迪伦称为“当代美国最好的用词专家”。 80年代至今,迪伦逐渐减少了发行唱片的数量,他全身心爱上了巡回演出,重新回到了行吟歌手的传统。怀旧者鲍勃·迪伦,用巡演的方式,做回了一个吟游诗人。事实上,这才是伟大文学的源头所在——无论是西方的《荷马史诗》还是东方的《诗经》,文学最初是用来歌唱的。 歌唱者本就是诗人,而诗人鲍勃·迪伦的灵魂,也是文学的灵魂。 (选自2016年10月15日《新京报·书评周刊》,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在诺奖历史上,曾数次把奖项授予“非文学”人士,最出名的当属英国哲学家伯特兰·罗素(1950年)和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1953年),而2015年的诺奖得主阿列克谢耶维奇,严格意义上也是一个记者,并非作家。但是,把文学奖颁给一个歌手,却是头一次。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给予鲍勃·迪伦的颁奖辞是:“在伟大的美国歌曲传统中创造了新的诗歌形式。” ②鲍勃·迪伦的传记作者戴维·道尔顿称他为“最多变的灵魂”,但迪伦认为:“我确实从来都只是我自己:一个民谣音乐家,用噙着泪水的眼睛注视灰色的烟雾,写一些在朦胧光亮中漂浮的歌谣。”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二战之后,“垮掉的一代”风靡美国,这对年轻的迪伦有很深刻的影响。这种 挑战传统价值标准的思想或许催促着迪伦摆脱传统的教育模式,寻找属于自己 的传奇。 B.作为“垮掉的一代”作家群中的代表,艾伦·金斯堡在思想上与迪伦产生了高 度共鸣,非常肯定迪伦音乐的价值与意义。 C.音乐与文学对于迪伦来说,具有相通性,都意义非凡,两者的价值与魅力在他 身上得到了圆融体现。 D.摇滚乐《像一块滚石》是迪伦的代表作,它体现了歌手对自身灵魂的探索,使 迪伦迅速成为民权运动的音乐代言人。 5.作者为什么称鲍勃·迪伦是“迷人之谜”?请结合文章简要作答(4分) 6.鲍勃·迪伦几次受到诺贝尔文学奖青睐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7-9题。 一支倾听黑暗的蜡烛 朱成玉 临终时,祖母颤巍巍地示意我们点上一根儿蜡烛,说要和它一起熄灭。我不知道祖母此举有何深意,只知道那个时候经常停电,而一根蜡烛的价钱是5分硬币。 祖母望着蜡烛,眉头舒展,灵光乍现,随即又仿佛一个跋涉了许久的旅人到达了目的地,长舒一口气,卸下所有。 祖母没有活过那根蜡烛,先它一步,咽了气。祖母的脸上露出久违的微笑,酒窝像一朵莲花。她奋力伸出手去,骨瘦如柴的手,指着我们。像菩萨的手,伸到我们中间。 祖母去了,电却来了,电灯照亮所有人的忧伤,却再也照不亮祖母的前额。 父亲吹灭了蜡烛,说:“留着这根蜡烛,等出灵的时候,点着它,给你奶奶在那边照个亮儿。那边太黑了。” 那边是哪边?父亲又没去过,怎么就知道那边是黑的?年少的我满是疑惑,可是看着一张张因为悲伤而严肃异常的脸,我又不敢问太多。 父亲似乎看出我的疑惑,接着说:“你奶奶这一辈子苦啊,在晦暗的地方待得时间太长了。” 祖父和祖母结婚几年后便当了兵,然后杳无音讯,祖母一生没有再嫁,独自一人养大父亲和叔叔。因为祖父当的是国民党兵,所以“文革”的时候祖母免不了受了很多红卫兵的“声讨”。祖母忍受着尘世带给她的一切苦楚,正如她那苦命的村庄,终日沉默,一言不发。 她在村庄里扎下根去,哪都不去。她说就算临死前最后一刻,也要等着祖父,她就那么执拗地信着,祖父还活着。 那段日子,祖母常常去当铺。从最开始的手镯,到后来的银饰,甚至她最割舍不下的香炉,银制的烟袋锅,都一一典当出去,只是为了让她的孩子们不挨饿。为了孩子,她把自己的家当典当得干干净净,只剩一副嶙峋的瘦骨。 老了,本想着该享享清福,却不想又得了重疾。 祖母卧床不起,躺在床上,谁都可以推开她的门进去,看她躺在床上的狼狈样子。 “离远点,我身上臭!”她老人家总是这样对我们说。 祖母是个极其干净的人,大家闺秀,年轻时候有洁癖,她的床,别人坐过之后,她都要重新洗一遍。可是她老了,病了。她所有的器官都坏了,功能丧失,不得不由家人为她擦洗身体。每当这时候,她会像疯子一样发火,有时候会像小孩一样哭。一生的尊严和坚守,噼里啪啦全毁了。 最难熬的是夜晚。一切都停了下来,唯独疼痛,还在漫无边际地爬。 祖母在黑暗中,忍着疼痛,她的手紧紧攥着,她的嘴紧紧咬着被子,她不喊叫,她心疼她的儿孙,不想让自己的喊叫惊醒了我们。 祖母在黑暗中,被疼痛戳醒,就那么睁着眼睛,我想,她的脑海中定是一遍一遍地播放着往日时光,这岁月的皮影戏,终于要演到最后一幕。 令我们意想不到的是,祖母在黑暗里对抗疼痛的方式,竟然是给我们一颗颗地嗑着瓜子,早上醒来,她的枕头边儿上堆满了很大的一堆瓜子瓤。只有早晨这会儿,她才能睡一会儿,我们轻手轻脚,从她的枕头边搬走一座山,尽量不弄出一点儿声响来。 想起父亲说的话,祖母更多的时光都是在黑暗里,而她并没有因此消沉,照样带领我们把日子过得柳暗花明,风生水起。说白了,祖母是一个可以驾驭苦难的人,这苦难的烈马,一旦驯服,可以驮一个人奔往幸福。 在黑暗里又怎样?那就去做一支倾听黑暗的蜡烛。 这是祖母的哲学。 祖母大限将至,在那幽深的黑夜里,尚且咬牙活着,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挥霍生命? 终于知道祖母为何在临终前执意要点上一根蜡烛,她是需要这根蜡烛为她送行。她不想,临死前的最后一刻,都是黑暗的啊! 现在想想,祖母临终的眼里,一定是看到了祖父,嘴边才绽开了一朵莲花。 想起祖母的这个夜里,我把灯关上,点燃一支蜡烛。倾听黑暗的蜡烛,时而被风吹熄,时而被风吹亮。 夜里的云朵在窗玻璃上颤抖着,想借点光亮取暖,捎带着擦亮了属于思念的天空。 忽明忽暗的蜡烛,是奄奄一息的祖母,为了祖父和她的孩子们,咯尽了最后一滴血。 (摘编自2015年11月 《思维与智慧》) 7.下列对这篇小说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 )(4分) A.从祖母逝世前示意我们点上蜡烛写起,既扣住了“一支倾听黑暗的蜡烛”这一 标题,又增添了文章的悲剧色彩。 B.“这苦难的烈马,一旦驯服,可以驮一个人奔往幸福。”文章运用拟人的手法, 将“苦难”拟人化,形象地说明苦难一旦被战胜,就可以带给你幸福的道理。 C.小说以“我”把灯关上,点燃蜡烛作为结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不仅呼应祖母临终时要求点燃蜡烛,而且还引发读者思考,颇具匠心。 D.作者借祖母的故事,向我们传达了要珍惜生命的人生感悟和莫惧黑暗、追求光 明的人生哲思,这是作品的独到之处。 E.小说大量使用夸张、拟人、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不仅使主旨更突出,形象更 鲜明,而且也使小说语言呈现出哀伤舒缓的特点。 8.小说是怎样叙述祖母的故事的?请简要分析。(4分) 9.以“一支倾听黑暗的蜡烛”为题,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3题 韦贯之,名纯,避宪宗讳,遂以字行。少举进士。德宗末年,人有以贯之名荐于京兆尹李实者,实举笏示所记曰:“此其姓名也,与我同里,素闻其贤,愿识之而进于上。”说者喜,骤以其言语于贯之,曰:“子今日诣实而明日且贵矣。”贯之唯唯,数岁终不往,然是后竟不迁。 永贞中,始除监察御史。上书举季弟纁自代,时议不以为私。转右补阙,而纁代为御史。元和元年,宰相杜佑子从郁为补阙,贯之持不可,寻降为左拾遗。复奏:“拾遗、补阙虽品不同,皆是谏官。父为宰相,子为谏官,若政有得失,不可使子论父。”改为秘书丞。新罗人金忠义以机巧进,至少府监,荫其子为两馆生。贯之持其籍不与,曰:“工商之子,不当仕。”忠义以艺通权幸为请者非一贯之持之愈坚既而疏陈忠义不宜污朝籍词理恳切竟罢去之。 讨吴元济也,贯之请释镇州,专力淮西,且言:“陛下岂不知建中事乎?始于蔡急而魏应也,齐、赵同起,德宗引天下兵诛之,物力殚屈,故朱泚乘以为乱。此非它,速于扑灭也。今陛下独不能少忍,俟蔡平而诛镇邪?”时帝业已讨镇,不从。终之,蔡平,镇乃服。初,讨蔡,以宣武韩弘为都统,又诏河阳乌重胤、忠武李光颜合兵以进。贯之以为诸将四面讨贼,各速进取,今若置都统,又令二帅连营,则各持重养威,未可以岁月下也。亦不从。后四年乃克蔡,皆如贯之策云。 有张宿者,有口辩,得幸于宪宗,擢为左补阙。将使淄青,宰臣裴度欲为请章服。贯之曰:“此人得幸,何要假其恩宠耶?”其事遂寝。宿深衔之,卒为所构,诬以朋党,罢为吏部侍郎。不涉旬,出为湖南观察使。后罢为太子詹事,分司东都。穆宗立,即拜河南尹,以工部尚书召。未行,卒,年六十二,诏赠尚书右仆射,谥曰贞。 (据《旧唐书》《新唐书》,略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忠义以艺通/权幸为请者非一/贯之持之愈坚/既而疏陈忠义不宜污朝籍/词理 恳切/竟罢去之 B.忠义以艺通权幸/为请者非一/贯之持之愈坚/既而疏陈忠义不宜污朝籍/词理 恳切/竟罢去之 C.忠义以艺通/权幸为请者非一/贯之持之愈坚/既而疏陈忠义不宜污/朝籍词理 恳切/竟罢去之 D.忠义以艺通权幸/为请者非一/贯之持之愈坚/既而疏陈忠义不宜污/朝籍词理 恳切/竟罢去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避讳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语言禁忌现象。韦贯之,名纯,因避唐宪宗李纯讳, 别人只能用字称呼他,只有自己才可以用名来称呼自己。 B.谏官,中国古代官职之一,是对君主的过失直言规劝并使其改正的官吏。唐朝 的左、右拾遗与左右补阙都属于谏官。 C.工商是手工业者和商人的简称,在封建社会里为杂色之流,可追求物质享受, 不可与朝贤君子比肩而立,更不可超授官秩。 D.对已死的官员,古代皇帝可依据其生前功绩赠官、赠谥。“尚书右仆射”是皇 帝对韦贯之死后赐赠的官职,“贞”是对韦贯之死后赐赠的谥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韦贯之刚强正派,不阿权贵。有人把他推荐给京兆尹李实,李实表示愿意结识 他并把他推荐给皇上。韦贯之并没在意,几年没有去拜访李实,失去了通过李 实推荐而升迁的机会。 B.韦贯之坚持原则,不徇私情。上书推荐弟弟韦纁代替自己做监察御史,当时人 们并不认为他偏私;宰相儿子杜从郁做补阙,韦贯之却两次上奏,致使杜从郁 的官职降为左拾遗,最后只做了秘书丞。 C.韦贯之洞察力强,料事如神。讨伐吴元济的时候,韦贯之建议先放下镇州,全 力对付淮西;不赞成设置都统的同时又令二帅连营,这些德宗都没采纳。事后 证明韦贯之是正确的。 D.韦贯之为官敢言,坚守正义。皇帝宠臣张宿出使外地,宰相裴度为他请求章服, 韦贯之严词坚决反对。因此事得罪了做谏官的张宿,张宿后来“诬以朋党”报 复韦贯之。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说者喜,骤以其言语于贯之,曰:“子今日诣实而明日且贵矣。”。(5分) (2)其事遂寝。宿深衔之,卒为所构,诬以朋党,罢为吏部侍郎。(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14-15题。 苏秀道中① 【宋】曾几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 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 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注】①苏秀道中:从苏州到秀州(今浙江嘉兴)的路上。诗人时为浙西提刑。 14.下列对该诗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首联从夜感霖雨突降写起,人们盼望久己的甘霖突降,仿佛将诗人的心田也滋 润了。“润”字不仅有生理上的清凉感,而且有心理上的喜悦感,由实而虚。 B.颔联不顾房漏、床湿,见溪流岸深,旱情缓解,为民而喜,从正反两个方面写 出了诗人对久旱喜雨的兴奋之情。其中“喜”是诗眼,贯穿始终,表明情感。 C.“不愁屋漏床床湿”引用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诗句“床头屋漏无干 处”不仅自然贴切,而且所表现的精神气韵也与杜甫相同。 D.尾联用对比衬托手法,直抒胸臆,写无田尚且欣舞,况有田者乎,将喜渲染到 极致。进一步表现诗人与农民同喜悦之心。 E.这首诗语言诙谐风趣,轻巧明快,体现了诗人对农民辛勤劳作的关心。一位不 事农桑的文人士大夫能拥有这样的情怀,实在难能可贵。 15.这首诗写出秋雨怎样的特点?这些特点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张中行先生为一幅国画题联,上联是“何处少墨同多墨”,下联如从《琵琶行》中选句,应是 “ ”。 (2)《阿房宫赋》中具体描写秦人对从六国剽掠而来的珠宝不知珍惜,生活奢侈的诗句是: , (3)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运用典故表达对友人的思念,感慨世事沧桑人事全非的两句诗是: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划线的成语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现在一些大学生制作简历时,多彩色打印,铜版纸印刷,贴艺术照,不惜工本,然而那些华而不实的简历即使投到用人单位也不过是泥牛入海,起不到实际的求职作用。 ②曾几何时,工匠是一个中国老百姓日常生活须臾不可离的职业,木匠、铜匠、铁匠、石匠、篾匠等,各类手工匠人用他们精湛的技艺为传统生活图景定下底色。 ③这几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似乎放弃了纯粹的诗学考量,开始把目光从修辞转向情怀,对作家中的“少数”乃至“例外”青眼有加。 ④韩国在其境内部署“萨德”反导系统,其实是火中取栗,非但无助于维护自身安全,反而使韩国沦为美国的“棋子”,并且承受由此带来的一系列安全风险。 ⑤“在到过墨脱的人面前不要言路”,因为墨脱处处是高山、峡谷和沼泽,常发生塌方、泥石流,很多路连当地人都退避三舍。 ⑥电影《湄公河行动》凭借创新的艺术表达、精彩的视觉呈现、商业化的包装手段实现了口碑和市场的双赢,是一部不落窠臼的佳作。 A. ①③⑤ B. ②④⑤ C. ①③⑥ D. ②④⑥ 18.下列各项没有语病且表意明确的一项是( )(3分) A.按照法律规定,从事食品经营需要获得许可,但是目前一些网络食品经营者 并没有取得资质,今后需要加大在这方面的规范和管理。 B.挪威诺贝尔委员会主席菲弗10月7日宣布,把2016年诺贝尔和平奖授予哥 伦比亚总统胡安·曼努埃尔·桑托斯,以表彰他为该国历时50多年的内战所 作出的贡献。 C.作为目前热销的保健品,酵素被媒体宣传具有减肥、排毒、保健、预防心血 管问题、调节免疫等神奇功效,然而据专家的解释,喝酵素还不及喝酸奶来得 实在。 D.2016彩色跑深圳站完美收官,15000余名跑步爱好者践行了阳光运动理念。彩色跑被称为地球上最欢乐的5公里跑,是一项崇尚健康、快乐和彰显自我的跑 步活动。 19.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3分) 影评进入自媒体时代后, 。对电影投资人来说,票房是评价电影好坏的重要标准;对职业影评人来说,更看重电影的结构、叙事方法、演员演技等比较专业的内容;当然,你去问普通观众,从一万个人那里,可能收获到100个评价标准。 A.由少数传统媒体人影评的话语权正在向更为大众化的自媒体转移,变得更多元 也更个人化的评价体系 B.影评的话语权正在由少数传统媒体人向更为大众化的自媒体转移,评价体系就 变得更多元也更个人化 C.由少数传统媒体人影评的话语权正在向更为大众化的自媒体转移,评价体系就 变得更多元也更个人化 D.影评的话语权正在由少数传统媒体人向更为大众化的自媒体转移,变得更多元 也更个人化的评价体系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著作等“心”比著作等“身”更为重要。著作等“身”, ① ,具有可统计性,而著作等“心”,则是研究成果精神层面的驻扎,无法计算。“著作等身”一般是对学者从事研究工作的赞颂,确实有许多著名学者以著书立说的丰硕成果令人敬仰。但是, ② ,而学问是主宰著作的灵魂,因此,衡量一个学者的学术地位和名声, ③ 。 21. 请根据下面的示意图,对北京北海公园的位置作一个介绍,要求条理清楚,语言简洁,不超过50字。(6分) 四、作文(60分) 22.认真观察这幅下面这幅漫画,按要求作文。(60分) 要求:在认真观察漫画的基础上,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少于800字。 绵阳南山中学2016年秋季高2017届12月月考试题 语文答案 1.C. 2.D 3.C 4.D 5. “迷人”:①首先在于他的创作成就斐然-----引领了当时的音乐潮流,许多 人听了他的作品便为之倾倒迷醉; ②更在于他忠于自我,呈现独特的人格魅力——他无论是辍学出 走,还是从“抗议歌手”成为“民谣的叛徒”,又是可回归行 吟歌手的传统都体现了他对自己的内心与灵魂的忠诚。 “谜”:①在于鲍勃•迪伦拥有多重身份,虽被不断研究、剖析、定义,但从 来没有被人弄明白过; ②还在于他拥有“最多变的灵魂”,他永远在追求艺术的真谛,对加 之于身的各种标签都感到厌倦,而不断地改变自己。】 (两大部分,四个小点,一点一分,可以无分析,但必须有画波浪线部分的内容,意思对即可。) 6. ①鲍勃•迪伦拥有深厚的文学传统。(观点1分)喜好阅读,阅读训练了他的思维,也使他能沉静下来关注自身的灵魂深处,使他在创作的遣词用句时颇受启发,他被称为是“当代美国最好的用词专家”。(分析1分) ②鲍勃•迪伦回到了伟大文学的源头。(观点1分)他做回了一个吟游诗人,用巡演的方式传达自己的思想,呼应文学传播的源头,回到了行吟歌手的传统。 ③鲍勃•迪伦在伟大的美国歌曲传统中创造了新的诗歌形式(观点1分)他的创作找到了文学和音乐间的通道,恢复了音乐与诗歌之间至关重要的联系。(分析1分)】 (三大要点,每一大点的观点与分析要具备,意思对即可。) 7.B.E 8. ①在人称选择上:以“我”的视角来叙事,使事件真实可信,易引发读者情感上的共鸣; ②以“蜡烛”作为线索,贯穿全文。文章起于蜡烛,止于蜡烛,构思独特,结构完整; ③采用倒叙手法,通过回忆的形式,以“我”之口叙述祖母的经历,使叙事更加集中; ④情景描写与“我”的讲述相结合,赋予故事哀而不伤的诗意美。(此点具体答为“手法上:大量采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用形象的语言增强讲诉故事的感染力”亦可) (一点一分,共四分) 9. ①结构上:用“蜡烛”这一物象贯穿全文,构成线索,使文章结构严谨。 ②手法上:采用隐喻和象征的手法,通过蜡烛照亮黑暗,“时而被风吹熄,时而被风吹亮”等特点来隐喻和象征祖母多灾多难而又为家人奉献一生的命运,使祖母这一形象更加立体逼真; ③情感主题上:深化主题,借助蜡烛不仅充分地表达了作者对祖母的怀念、感激和敬佩之情同时又表达了作者对生命与生活的哲学思考,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2分一大点,每点分两步:观点+分析) 10.B 11.A 12.B 13. (1)说者喜,骤以其言语于贯之,曰:“子今日诣实而明日且贵矣。”。(5分) (向李实)推荐(韦贯之)的人很高兴,急忙把李实的话告诉韦贯之,并且说:“你今天到李实那里去(拜访),明天就将身份尊贵了。” (“说者”“骤” “诣”“且”“贵”各1分) (2)其事遂寝。宿深衔之,卒为所构,诬以朋党,罢为吏部侍郎。(5分) 这件事就停止不办了。张宿对此怀恨在心,(韦贯之)最终还是被张宿陷害,诬陷他结朋连党,罢免了他的官职,让他做了吏部侍郎。 (“寝”、“衔”、“构”各1分, “卒为所构”被动句式1分,“朋党”1分) 14.C.E 15. 大,及时(一点一分) ①视觉、触觉相结合:诗人半夜梦醒感到凉冷,这是触觉;看见屋漏床湿,这是视觉,通过多种感官写出了雨大的特点。 ②虚实结合:骄阳转作霖后,诗人想象雨后情形:“千家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虚实结合,突出了雨下得很及时的特点,流露了久旱喜雨的高兴之情。 (两分一大点,每点分两步:术语1分,分析1分。第二点,答成“想象”“虚写”,分析到位,亦可得2分) 16. 此时无声胜有声 鼎铛玉石 , 金块珠砾 怀旧空吟闻笛赋 , 到乡翻似烂柯人 17.C 18.D 19.B 20. ①是研究成果物质层面的度量 ②著作只是承载学问的外壳 ③绝不能以著作等不等身为标准(应该以著作等不等心为标准) 21. 示例:北海公园位于北京市故宫的西北面,东临景山公园,南濒中南海,为文津街和西什库大街从西侧和南侧环抱。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