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海南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物理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海南省海南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物理试题

www.ks5u.com 第Ⅰ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六小题,每小题3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竖直悬挂的轻弹簧下端系一小球,小球在竖直方向上运动。若不计阻力,则()‎ A.小球向上运动,小球的合力总是小于重力;‎ B.小球向上运动,弹簧的弹力方向总是向上;‎ C.小球向下运动,小球的重力总保持不变;‎ D.小球向下运动,弹簧的弹力总保持不变。‎ ‎【答案】C ‎【解析】 ‎ 考点:弹簧的弹力、重力、二力的合成。‎ ‎【名师点睛】胡克定律 ‎(1)内容:弹簧发生弹性形变时,弹力的大小F跟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x成正比.‎ ‎(2)表达式:F=kx.‎ ‎①k是弹簧的劲度系数,单位为N/m;k的大小由弹簧自身性质决定.‎ ‎②x是弹簧长度的变化量,不是弹簧形变以后的长度.‎ ‎2.如图,轻弹簧下端固定在空箱底部,上端与木块连接,空箱放置于水平地面,若外力将木块压下一段距离,保持静止,撤去外力后,木块运动时空箱始终未离开地面,木块到箱底的距离周期性变化,不计阻力,则木块运动过程()‎ A.木块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或者匀减速直线运动 B.箱底对地面的压力大小是周期性变化的 C.木块到箱底的距离最大时,空箱对地面的压力最大 D.空箱对地面的压力,与木块到箱底的距离无关 ‎【答案】B ‎【解析】 错。‎ 考点:牛顿第二定律、弹簧的弹力。 【名师点睛】略。‎ ‎3.如图,长为l的细线悬挂一小球,小球的质量为m,使小球在竖直平面内运动,细线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θ,则()‎ A.θ最大时,细线对小球的拉力小于mg B.只要θ≠0,细线对球的拉力都小于mg C.θ=0,细线对球的拉力等于mg D.θ=0,细线对球的拉力小于mg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在最高点处时,小球受重力、绳的拉力,沿绳方向受力平衡,故此时绳的拉力,A对;当在最低点时,由牛顿第二定律知:,故此时拉力大于mg,CD错。由上分析知由最高点的小于重力,到最低点的比重力大,可知在向最低点运动过程中,细绳拉力已大于重力,B错。‎ 考点: 圆周运动、牛顿第二定律。 ‎ ‎【名师点睛】略。‎ ‎4. 2016年10月17日7点30分“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并在离地面393km的圆周上与天宫二号交会对接,航天员景海鹏、陈冬执行任务在轨飞行30天。与“神舟十号”比较,“神舟十一号”运行轨道半径大了50km。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从地面加速升空时航天员总处于失重状态;‎ B.“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做匀速圆周运动时航天员的合力为零;‎ C.仅根据题中数据可比较“神舟十号”和“神舟十一号”飞船做圆周运动加速度大小关系;‎ D.仅根据题中数据可分别求出“神舟十号”和“神舟十一号”飞船做圆周运动的合力大小。‎ ‎【答案】C ‎【解析】 ‎ 考点: 万有引力与航天。 【名师点睛】利用万有引力定律解决天体运动的一般思路 ‎(1)一个模型 天体(包括卫星)的运动可简化为质点的匀速圆周运动模型.‎ ‎(2)两组公式G=m=mω2r=mr=ma,mg=(g为星体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 ‎5.以下v—t图描述几个质点运动情况,哪个v—t图对应的质点经过运动时间T后,离出发点的距离最小?‎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在速度时间图像中,图像所包围的面积即为位移。由ABCD四选项可知,B的位移为零,故此题选B。‎ 考点: 速度时间图像。 【名师点睛】v-t图象 ‎(1)图线斜率的物理意义 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大小表示物体的加速度大小,斜率的正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 ‎(2)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的意义 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相应时间内的物体的位移.若该面积在时间轴的上方,表示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方向为正方向;若该面积在时间轴的下方,表示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方向为负方向.‎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紫外线照射某种金属,有光电效应现象,则用红光照射也一定有光电效应现象;‎ B.X射线既有粒子性,也有波动性,它的波动性比粒子性更加明显;‎ C.光波、德布罗意波都是概率波,在真空中传播速度相等;‎ D.物体在高温时辐射可见光,在任何温度下都会辐射红外线。‎ ‎【答案】D ‎【解析】 ‎ 考点:光电效应、概率波、黑体辐射。 【名师点睛】光电效应规律 ‎(1)每种金属都有一个极限频率.‎ ‎(2)光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只随入射光的频率增大而增大.‎ ‎(3)光照射到金属表面时,光电子的发射几乎是瞬时的.‎ ‎(4)光电流的强度与入射光的强度成正比.‎ 二、多项选择: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7.如图,轻弹簧两端分别固定质量均为m的两物体,放置于光滑水平桌面,作用于两物体上的水平外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同时撤去两个外力后,以下判断可能正确的是()‎ A.同一时刻两物体受到的合力大小相等 B.同一时刻两物体受到的合力方向相同 C.同一时刻两物体的速度方向相反 D.同一时刻两物体的加速度方向相反 ‎【答案】ACD ‎【解析】 ‎ 考点: 牛顿运动定律。 【名师点睛】牛顿第二定律的“五”性 矢量性:a与F方向相同;‎ 瞬时性:a与F对应同一时刻;‎ 因果性:F是产生a的原因;‎ 同一性:a、F、m对应同一个物体、统一使用SI制;‎ 独立性:每一个力都可以产生各自的加速度。‎ ‎8.如图,足够长的光滑水平面上放置木板B,木板上表面粗糙,且粗糙程度处处相同,木板与平台等高。木块A以水平速度从平台上向木板B运动,木板A在木板B上相对运动时()‎ A.木块A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木板B一直静止;‎ B.木块A做减速运动时,木板B做加速运动;‎ C.木块A与木板B之间的摩擦力逐渐减小;‎ D.木块A与木板B之间的摩擦力一直不变。‎ ‎【答案】BD ‎【解析】 试题分析:A滑上B后,A水平方向受向左的摩擦力,B受向右的摩擦力,故A做减速运动、B做加速运动,故A错、B对;由滑动摩擦力知,滑动摩擦力一直不变,C错、D对。‎ 考点: 牛顿第二定律、滑动摩擦力。 【名师点睛】摩擦力大小的计算技巧 分析计算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时,应先分清是滑动摩擦力还是静摩擦力.‎ ‎(1)若是滑动摩擦力,则根据公式Ff=μFN或力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进行分析计算,切记压力FN一般情况下不等于重力.‎ ‎(2)若是静摩擦力,则只能根据力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进行分析计算,切记不能用公式Ff=μFN计算静摩擦力.‎ ‎9.如图,氢气球A的下方用细线悬挂一铁球B,铁球的质量大。它们静止在离地2m的空中,若烧断细线后,铁球下落过程,不计空气阻力,气球的浮力不变,则()‎ A.同一时刻,气球A与铁球B的速度大小相等;‎ B.同一时刻,气球A与铁球B的加速度大小相等;‎ C.铁球B的动量增加,机械能不变;‎ D.气球A的合力方向向上,合力大小等于铁球的重力大小。‎ ‎【答案】CD ‎【解析】 ‎ 考点: 牛顿第二定律、机械能守恒。 【名师点睛】判断机械能是否守恒的方法 ‎(1)利用机械能的定义判断:分析动能与势能的和是否变化.如:匀速下落的物体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减少,物体的机械能必减少.‎ ‎(2)用做功判断:若物体或系统只有重力(或弹簧的弹力)做功,或有其他力做功,但其他力做功的代数和为零,机械能守恒.‎ ‎(3)用能量转化来判断:若系统中只有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而无机械能与其他形式的能的转化,则系统的机械能守恒.‎ ‎(4)对一些绳子突然绷紧、物体间非弹性碰撞等问题机械能一般不守恒,除非题中有特别说明或暗示.‎ ‎10.两物体a、b自t=0时开始同时在相邻两直线道路上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不计道路宽度。其运动规律如图(a)、(b)所示。t=4s时两物体相遇。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两物体a、b初始位置的距离为0‎ B.两物体a、b初始位置的距离为20m C.4s~6s的时间内,a物体的位移为0‎ D.4s~6s的时间内,b物体的位移为0‎ ‎【答案】BC ‎【解析】 ‎ 考点: 速度时间图像、位移时间图像。 【名师点睛】x-t图象 ‎(1)概念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用纵轴表示位移x,横轴表示时间t,画出的图象就是位移-时间图象.‎ ‎(2)基本特征 x-t图象反映了物体运动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 ‎①匀速直线运动的x-t图象是一条倾斜直线.‎ ‎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x-t图象是一条曲线.‎ ‎(3)图线斜率的物理意义 图线斜率的大小表示物体的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 第Ⅱ卷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第11~15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16/1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三、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第11题6分、第12题10分,共16分。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中指定的答题处,不要求写出演算过程。‎ ‎11.研究光电效应的规律实验的原理图如图(a)所示,按图(a)所示的电路将图(b)中实物连线。‎ ‎【答案】见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 实物图连线。‎ 考点: 实验操作。‎ ‎12.在“探究物体外力一定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的关系”实验中,实验装置的示意图如图a所示,细线的一端系在小车上,细线跨过滑轮,另一端系一小砂桶,实验时,保持的质量不变,改变的质量。‎ 实验时得到一条纸带,如图b所示,取A为测量原点xA=0.0cm,B、D、F各点的测量坐标分别为xB=4.1cm,xD=12.9cm,xF=22.5cm.C、E点坐标漏测量。已知打点计时器每0.02s 打一个点,则打点计时器记录E点时小车的速度vE=m/s,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分析多次实验的数据发现,小车的质量M越大,加速度a越小,似乎成反比关系,为了验证猜想是否正确,某同学建立坐标轴系,描点作图验证,如图c所示。可见他是取建立横坐标的。‎ ‎【答案】砂桶、小车、2.4、5.0、‎ ‎【解析】 ‎ 考点: 探究物体外力一定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四、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第13题10分,第14、15题各12分。把解答写在答题卡中指定的答题处,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演算步骤。‎ ‎13.一质子以的速度与静止的未知质量的原子核碰撞,碰撞后质子以的速度反弹,原子核以的速度运动。求:‎ ‎(1)原子核的质量与质子质量的比;‎ ‎(2)碰撞前、后质子与原子核动能之和的比。‎ ‎【答案】(1)4 (2)1‎ ‎【解析】 ‎ 考点: 动量守恒定律。 【名师点睛】动量守恒定律的“五性”‎ 条件性 首先判断系统是否满足守恒条件 相对性 公式中v1、v2、v1′、v2′必须相对于同一个惯性系 同时性 公式中v1、v2是在相互作用前同一时刻速度,v1′、v2′是相互作用后同一时刻的速度 矢量性 应先选取正方向,凡是与选取的正方向一致的动量为正值,相反为负值 普适性 不仅适用低速宏观系统,也适用于高速微观系统 ‎14.将一铁球以初速度v竖直上抛,忽略空气阻力,铁球到达的最高点为A。再从同一处将一塑料球以相同初速度v向上抛出,到达最高点B后下落,由于空气阻力不能忽略,塑料球落回抛出点的速度大小为kv,(k<1).设塑料球在上升和下落过程受到的空气阻力大小不变,重力加速度为g,求:‎ ‎(1)塑料球上升过程与下落过程加速度大小的比;‎ ‎(2)AB两点的距离。‎ ‎【答案】(1)(2)‎ ‎【解析】 ‎ 得:‎ 求出 得:‎ 考点: 牛顿第二定律。 15.一质量为M的物体P静止与粗糙水平地面,其截面如图所示。图中ab为粗糙的水平面,长度为L1,bc为一光滑斜面,斜面倾角为θ,斜面和水平面通过与ab和bc均相切的长度可忽略的光滑圆弧连接。现有一质量为m的木块以一定的水平初速度从a点向左运动,在斜面上上升最大高度后下滑,返回后恰好停在a点,此过程中物体P运动状态始终不变。已知水平地面与物体P之间动摩擦因数为μ1,物体P的水平面ab与木块之间动摩擦因数为μ2,重力加速度为g。求:‎ ‎(1)木块在ab段运动时,物体P受到地面的摩擦力f;‎ ‎(2)木块在斜面上运动的加速度a;‎ ‎(3)木块在ab水平面上运动的总时间。‎ ‎【答案】见解析。‎ ‎【解析】 ‎ 考点: 牛顿第二定律的综合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 选择题:请考生从第16、17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第16题计分。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涂黑。计算题请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演算步骤。‎ ‎〖选修3—3〗(12分)‎ ‎16.(1)(4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相距很远的两分子在分子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相互接近,分子势能先增加后减小;‎ B.气体的温度不变,压强增大,则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一定不变,某个分子的动能可能改变;‎ C ‎.对于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如果体积不变,压强减小,那么它的内能一定减小,气体对外做功;‎ D.压强很大的气体,其分子之间的引力、斥力依然同时存在,且总变现为引力;‎ E.相对湿度是表示空气中水蒸气离饱和状态远近的物理量;绝对湿度相同,温度低时相对湿度大。‎ ‎【答案】BDE ‎【解析】 ‎ 考点: 分子势能、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湿度。 【名师点睛】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 ‎(1)分子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分子力是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的合力.‎ ‎(3)r0为分子间引力和斥力大小相等时的距离,其数量级为10-10 m.‎ ‎(4)如图所示,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但总是斥力变化得较快.‎ ‎①r=r0时,F引=F斥,分子力F=0;‎ ‎②rr0时,F引和F斥都随距离的增大而减小,但F斥比F引减小得更快,分子力F表现为引力;‎ ‎④r>10r0(10-9 m)时,F引、F斥迅速减弱,几乎为零,分子力F≈0.‎ ‎(2)(8分)如图,气缸竖直固定在电梯内,一质量为m、面积为s的活塞将一定量的气体封闭在气缸内,当电梯做加速度大小为a的匀加速下降时活塞与气缸底相距L。现让电梯匀加速上升,加速度大小也为a,稳定时发现活塞相对于气缸移动了距离d。不计气缸和活塞间的摩擦,整个过程温度保持不变。求大气压强p0.‎ ‎【答案】‎ ‎【解析】 ‎ 考点: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名师点睛】略。‎ ‎17.〖选修3—4〗(12分)‎ ‎(1)(4分)如图,S1、S2是两个相干波源,频率f=136HZ,波在介子中传播的速度为v=340m/s,他们之间的相互位置和尺寸如图所示。‎ ‎①相干波源的波长为m;‎ ‎②线段AB(含A、B两点)上存在个振动加强点。‎ ‎【答案】①2.5②9‎ ‎【解析】 试题分析:①由频率f=136HZ,波在介子中传播的速度为v=340m/s,可知:;‎ ‎②波源到A点的距离差为:故A点为振动的加强点,两波源到AB中点的波程差为零,可知由A到AB中点由4个加强点,中点为加强点,由对称性知中点到B间由4个加强点,故AB(包括AB两点)有9个加强点。‎ 考点:波的干涉。 【名师点睛】波的干涉 ‎(1)产生稳定干涉现象的条件:频率相同;振动方向相同;有固定的相位差.‎ ‎(2)干涉区域内某点是振动最强点还是振动最弱点的充要条件:‎ ‎①最强:该点到两个波源的路程之差是波长的整数倍,即δ=nλ.‎ ‎②最弱:该点到两个波源的路程之差是半波长的奇数倍,即δ=(2n+1). ‎ ‎(2)(8分)如图所示一光线一45°的入射角射到玻璃三棱镜侧面AB上,折射光线与AB面的夹角为600。若三棱镜的令一侧面AC上折射光线恰好消失。求:‎ ‎①玻璃的折射率n;‎ ‎②临界角C;‎ ‎③三棱镜的顶角∠A。‎ ‎【答案】①1.414 ②45°③75°‎ ‎【解析】 ‎ 考点: 光的折射。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