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21 发布 |
- 37.5 KB |
- 2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辽宁省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www.ks5u.com 辽宁省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度上学期期中阶段测试高一政治试卷 一.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每题2分,35个小题,共计70分) 1.生产资料是生产力中物的因素,在任何社会生产中,人们总是借助于生产资料,通过自己的劳动生产出劳动产品。这里的生产资料包括( ) ①生产工具 ②劳动对象 ③劳动者 ④生产关系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生产资料。①②:生产资料,是人们从事物质资料生产所必需的一切物质条件,即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总和,①②符合题意。 ③④:生产资料是生产力中物的因素,③④错误。 故本题选A。 【点睛】生产资料,是人们从事物质资料生产所必需的一切物质条件,也称作生产手段,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认定的生产力三要素之一,定义为:劳动者进行生产时所需要使用的资源或工具。一般可包括土地、厂房、机器设备、工具、原料等等。生产资料是生产过程中的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总和,它是任何社会进行物质生产所必备的物质条件。生产资料是生产力中物的因素,在任何社会生产中,人们总是借助于生产资料,通过自己的劳动生产出劳动产品。 生产资料总是存在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形态,成为特定生产关系的物质承担者。 2.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始终高度重视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宏大的高素质劳动者大军。这是基于 ①劳动者在生产力中起主导作用 ②劳动者是生产力中物因素 ③提高人们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 ④劳动者素质的高低标志着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高低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③: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始终高度重视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宏大的高素质劳动者大军。这是基于劳动者是生产过程的主体,在生产力发展中起主导作用,重视提高劳动者素质有利于提高人们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①③符合题意。 ②:劳动者是生产力中人的因素,不是物的因素,②错误。 ④:生产工具标志着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高低,④错误。 故本题选B。 3.影片《疯狂原始人》讲述原始人咕噜一家六口在老爸Grug的庇护下生活。每天抢夺鸵鸟蛋为食,躲避野兽的追击,在山洞里过着一成不变的生活。下列对原始人咕噜一家生活的描述不可能的是 ①老爸Grug使用铁制的工具狩猎 ②一家六口在山洞里围着火堆烤抓来的野兔吃 ③一家六口共同分享采集来的野果 ④大女儿Eep把自己抢夺来的鸵鸟蛋自己吃了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④:春秋战国时期,铁器开始使用,老爸Grug使用铁制的工具狩猎不符合原始社会特征,①符合题意。原始社会,人们平均分配劳动产品。大女儿Eep把自己抢夺来的鸵鸟蛋自己吃了不符合原始社会的特征,④符合题意。 ②:原始社会中,在生产过程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平均分配劳动产品,这是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②不合题意。 ③:原始社会低下的生产力,使人们不得不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③不合题意。 故本题选B。 4.下列对原始人咕噜一家所生活的社会发展时期的社会管理表述正确的是 ①人们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集体事务,氏族长负责对外作战 ②一切大事都在议事会上由全体男子氏族成员共同讨论决定 ③氏族内部没有人压迫人的现象,大家共同劳动 ④氏族长依靠风俗习惯和自己的威望解决氏族内部问题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③④:在原始社会,按照血缘关系结成的氏族,是原始人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在氏族制度下,人们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集体事务,一切大事都议事会上有全氏族成年人共同讨论决定。在氏族制度下,氏族内部没有人压迫人的现象,③④符合题意。 ①:人们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集体事务,军事首领负责对外作战,①错误。 ②:一切大事都议事会上有全氏族成年人共同讨论决定,②错误。 故本题选D。 5.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社会的发展,先后出现了一系列的变化,排序正确的是 ①阶级出现②国家的出现③贫富分化④土地私有 A. ③④②① B. ③④①② C. ④①③② D. ④③①② 【答案】D 【解析】 【详解】④:最早归家庭所有的主要是生产工具和牲畜,后来土地也变成私有财产,这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④排第一。 ③:贫富分化的加剧使氏族成员的地位越来越不平等,漫长的原始社会逐渐解体,③排第二。 ①:随着原始社会的解体,出现了两大地位不同的阶级,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阶级就是在一定生产关系中处于不同地位的集团,①排第三。 ②: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阶级统治的工具,②排第四,正确的是④③①②。 故本题选D。 6.根据现有的考古成果判定,约公元前2900年,生活在西亚两河流域的古代苏美尔人,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奴隶制国家。恩格斯认为“在新的设防城市的周围屹立着高峻的墙壁并非无故:它们的堑壕成了氏族制度的墓穴,而它们的城楼已经高耸入文明时代了。”这说明 ①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 ②地租是奴隶主剥削奴隶的主要方式 ③奴隶主在生产过程中无偿占有奴隶创造的剩余价值 ④奴隶制国家是奴隶主阶级统治奴隶阶级的工具 A. ①③ 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④:恩格斯认为“在新的设防城市的周围屹立着高峻的墙壁并非无故:它们的堑壕成了氏族制度的墓穴,而它们的城楼已经高耸入文明时代了。”这说明奴隶制国家是奴隶主阶级统治奴隶阶级的工具,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①④符合题意。 ②: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点是: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地租是地主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②错误。 ③:资产阶级在生产过程中无偿占有无产阶级创造的剩余价值,③错误。 故本题选B。 7.《荷马史诗》描述的时代是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9世纪,此时期又被称为“英雄时代”,正处在“文明时代的门槛上”下列能说明其处在文明时代“门槛”的有 ①金属工具出现、商业繁荣、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城市出现 ②氏族制度尚不成熟,战俘是奴隶的主要来源 ③出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 ④出现私有制、文字乃至国家 A. ①④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③④: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这是历史的进步,③④符合题意。 ①:商业繁荣、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城市出现不是这个时期的文明,①不合题意。 ②:氏族制度尚不成熟,这不是处在文明时代的“门槛”,②不合题意。 故本题选D。 8.美国民族学家摩尔根在《古代社会》一书中根据“生存技术”的进步,将人类社会划分为蒙昧时代、野蛮时代、文明时代。下列属于文明时代社会有 ①原始社会②奴隶社会③封建社会④资本主义社会 A. ① B. ② C. 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②③④: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这是历史的进步。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属于文明时代社会,②③④符合题意。 ①:原始社会不属于文明时代社会,①不合题意。 故本题选D。 9.马克思认为封建制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它尽管有黑暗的面,但毕竟是比奴隶制进步的经济制度。封建制的进步性的主要表现是 ①农民阶级有了自己的基本生产资料,有了自己的生产工具 ②农民阶级有了一定的人身自由,能够比较自主地劳动 ③地主阶级凭借对土地的占有,使得农民不得不依附于地主 ④农民阶级除缴纳地租外,还能有一部分劳动成果归自己支配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②④:封建制的进步性的主要表现在:农民阶级有了一定的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能够比较自主地劳动,农民阶级除缴纳地租外,还能有一部分劳动成果归自己支配,②④符合题意。 ①:农民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①错误。 ③:地主阶级凭借对土地占有,使得农民不得不依附于地主,这是封建制的生产关系的特点,不是进步性的表现,排除③。 故本题选D。 10.在封建制国家,说法正确的是 ①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经济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②实施封建等级制度的根本目的是缓和阶级矛盾,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 ③地主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是收取实物地租、货币地租、劳役地租 ④封建国家的显著特征是君主专制、等级深严,已经普遍使用机器大生产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③:在封建社会,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封建地主阶级正是凭借对土地的占有,使农民不得不依附于地主,屈从于地主阶级的奴役。收取地租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地租包括劳役地租,实物地租和货币地租,①③符合题意。 ②:实施封建等级制度的根本目的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②错误。 ④:封建国家的显著特征是存在君主专制、等级森严,但普遍使用机器大生产是资本主义社会,④错误。 故本题选C。 11.“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只有这种农民的阶级斗争、农民的起义和农民的战争,才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毛泽东对中国古代农民战争的论述主要说明 A. 封建等级制度森严,抗租抗税是农民反抗阶级压迫的主要手段 B. 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冲击了封建制生产关系,推动了历史的进程 C. 作为小生产者的农民不可能建立一种比封建制更进步的生产关系 D. 农民起义或农民战争最终会成为地主阶级改朝换代的工具 【答案】B 【解析】 【详解】A:材料强调农民的起义和农民的战争的重要性,不是抗租抗税是农民反抗阶级压迫的主要手段,A不合题意。 B:在封建社会,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面对地主阶级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农民阶级的反抗斗争从来没有停止过,这种斗争常常由分散的、小规模的抗租抗税运动,发展成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或农民战争,B符合题意。 C:农民的阶级斗争、农民的起义和农民的战争对封建制的生产关系也有冲击,C错误。 D:农民起义或农民战争最终以失败告终,没有成为地主阶级改朝换代的工具,D错误。 故本题选B。 12.马克思指出:“把资本主义生产过程联系起来考虑,或作为再生产过程来考察,它不仅生产商品,不仅生产剩余价值,而且还生产和再生产资本主义关系本身。一方面是资本家,另一方面是雇佣工人。”这句话表明,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实质是 A. 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 B. 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 C. 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 D. 物质资料再生产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统一 【答案】D 【解析】 【详解】A: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不是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实质,A不合题意。 B: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不是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实质,B不合题意。 C:材料没有体现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C不合题意。 D:作为再生产过程来考察,它不仅生产商品,不仅生产剩余价值,而且还生产和再生产资本主义关系本身。这句话表明,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实质是物质资料再生产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D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1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是 A. 生产的绝对过剩 B. 生产相对过剩 C. 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 D. 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 【答案】B 【解析】 【详解】A:资本主义的过剩生产的相对过剩,A错误。 B: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发生以生产过剩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危机。生产过剩是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而不是与劳动人民的实际需求相比的绝对过剩,B符合题意。 C: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不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C不合题意。 D: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不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D不合题意。 故本题选B。 14.前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曾号召工人购买股票,在她”让工人变成老板“的口号下,工人开始购买并持有小部分企业的股票。这表明 A. 资产阶级的统治方式有所变化 B. 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C. 资本主义国家的所有制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 D. 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答案】A 【解析】 【详解】A:前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曾号召工人购买股票,在她“让工人变成老板”的口号下,工人开始购买并持有小部分企业的股票。这表明资产阶级的统治方式有所变化,A符合题意。 B:工人开始购买并持有小部分企业的股票没有使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关系发生根本性的变化,B不合题意。 C:资本主义国家的所有制关系没有发生根本变化,C错误。 D: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性质没有发生根本变化,D错误。 故本题选A。 15.资本主义确立以来,生产力实现了巨大飞跃。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后有一段宣传材料:这个发明使人类从此开始拥有自己更明亮的“眼睛”,而不再害怕大自然的黑暗。这“发明”指 A. 信息时代的到来 B. 理性时代的到来 C. 蒸汽时代的到来 D. 电气时代的到来 【答案】D 【解析】 【详解】A:信息时代的到来不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象征,A不合题意。 B:理性时代的到来不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象征,B不合题意。 C:18世纪出现了蒸汽机等重大发明,成就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启了人类社会现代化历程,C不合题意。 D:19世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催生了由机械化转向电气化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从此开始拥有自己更明亮的“眼睛”,而不再害怕大自然的黑暗,D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16.20世纪末期,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了严重曲折。在此情况下,应该认识到 ①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逆转的 ②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信念是不可动摇的 ③社会主义实现了从一国到多国的历史性飞跃 ④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变为现实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①②: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了严重曲折,但我们仍然要认识到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逆转的,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信念是不可动摇的,①②符合题意。 ③④:“十月革命”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变为现实,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实现了从一国到多国的历史性飞跃,③④错误。 故本题选A。 17.“北方吹来十月的风,警醒我们苦弟兄。无产阶级快起来,联合农民去进攻。”上述歌词直接体现的历史现象是 A 马克思主义传播 B. 五四爱国运动 C. 中国共产党诞生 D. 第一次国共合作 【答案】A 【解析】 【详解】A:1917年的俄国十月革命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从此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以马克思主义为精神武器,将革命推进到一个新时期,所以材料“北方吹来十月的风,惊醒我们苦弟兄”可知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A符合题意。 B:五四爱国运动爆发于1919年,没有联合农民,排除B。 C:中国共产党诞生于1921年,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但坚持城市中心论,忽视发动农民参加革命,排除C。 D:第一次国共合作始于1924年,和马克思主义传播没有直接联系,排除D。 故本题选A。 18.诗词是人们寄托情思,直抒胸臆的一种文学形式。“碧净南湖水,峥嵘烟雨楼。画船千载梦,今日御神舟。搏出新天地,赢来万象幽。黎民心有数,齐贺八旬秋。”这一诗作是为了纪念 A. 中国共产党诞生 B. 红军长征胜利 C. 抗日战争胜利 D.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答案】A 【解析】 【详解】A: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后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只游船上举行。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由“南湖”“画船”“搏出新天地”等关键词可知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A符合题意。 B:本题不是纪念红军长征胜利,B不合题意。 C:本题不是纪念抗日战争胜利,C不合题意。 D:本题不是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D不合题意。 故本题选A。 19.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的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是 A. 新中国的成立 B. 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C. 改革开放 D.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答案】B 【解析】 【详解】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A不合题意。 B: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革道路,顺利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B符合题意。 C: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确定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C不合题意。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不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D不合题意。 故本题选B。 20.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巩固国防发展生产力,我国实行了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下列有关“一五”计划的表述,合理的是 A. 受到美国苏联的大力援助 B. 成功掌握研发核武器技术 C. 人民公社化加速了其完成 D. 为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答案】D 【解析】 【详解】A:“一五”期间,在苏联的援助下,我国迅速建立起前所未有的新兴工业部门,A错误。 B:成功掌握研发核武器技术不是“一五”期间的重大成就,B不合题意。 C:人民公社化是在“一五”计划之后,C错误。 D:“一五”期间,我国建立起一大批新的钢铁,煤炭,电力,机械,有色金属,化工和军工企业,构成了我国工业布局的基本框架。“一五”计划的提前完成,为我国工业化打下了初步基础,D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21.“全家一起干,不到天黑不吃饭。”“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农业实行大包干,粮食年年都翻番。”这是80年代初期农村盛传一些民谣:这反映出 A. 土地流转有利于致富 B. 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实现共同富裕 C. 市场经济兼顾各方利益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生产力 【答案】D 【解析】 【详解】A:80年代初期农村盛传一些民谣没有体现土地流转有利于致富,A不合题意。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农民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故B项错误。 C:材料涉及的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没有涉及市场经济体制,故C项错误。 D:“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农业实行大包干,粮食年年都翻番。”这是80年代初期农村盛传一些民谣:这反映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生产力。D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22.图一到图二的变化说明新时期中国经济改革过程的特点是 ①从群众自发到政府推动 ②逐步推进、不断深化 ③由农村到城市 ④由试点到推广 A. ①③ B. ③④ C. ①②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改革率先取得突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以推行,乡镇企业迅速发展。图一到图二的变化说明新时期中国经济改革过程的特点是从群众自发到政府推动,逐步推进、不断深化,①②符合题意。 ③:本题没有体现由农村到城市,③不合题意。 ④:材料没有体现新时期中国经济改革过程由试点到推广,④不合题意。 故本题选C。 23.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党和政府就我国农村经济建设道路进行了多次探索,其1953年的农业合作化道路和1978年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两次较为突出的代表,对这两次探索理解正确的是 A. 所有制性质完全相反 B. 都属于生产力的调整 C. 后者对前者彻底否定 D. 都属于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 【答案】D 【解析】 【详解】A:1953年的农业合作化道路和1978年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所有制性质相同,A错误。 B:1953年的农业合作化道路和1978年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都属于生产关系的调整,B错误。 C:后者是对前者的辩证否定,C错误。 D:1953年的农业合作化道路和1978年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都属于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D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24.有一首歌的歌词写道:“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这里“画了一个圈”是指 A. 建立深圳等经济特区 B. 建立环渤海经济开放区 C. 开发上海浦东新区 D. 开发河北雄安新区 【答案】A 【解析】 【详解】A:根据材料信息“在中国的南海边”可以直接选出建立深圳等经济特区,A项符合题意。 B:环渤海经济开放区不是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B不合题意。 C: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是1990年,C不合题意。 D:开发河北雄安新区是2017年,D不合题意。 故本题选A。 25.1984年,邓小平指出:“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要得到发展,必须坚持对外开放。”为扩大开放,中国这一年采取的措施是 A. 设立沿海开放城市 B. 设立沿海经济开放区 C. 设立海南经济特区 D. 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答案】A 【解析】 【详解】A:根据“1984年”“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要得到发展,必须坚持对外开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4年中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设立了14个沿海开放城市,A符合题意。 B:设立沿海经济开放区是1985年,B不合题意。 C:设立海南经济特区是1988年,C不合题意。 D: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是1990年,D不合题意。 故本题选A。 26.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 A. 发展 B. 以人为本 C. 全面协调可持续 D. 统筹兼顾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故ABC项错误。本题选D项。 考点: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 点评:自从党的十七大将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科学发展观一直是高考考查的重要取向,要全面认识和解读科学发展观。 27.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回答时代之问的科学理论。下列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表述正确的是 ①把握了时代脉搏,科学的回答了时代课题 ②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深邃思考、深刻总结 ③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动力 ④是把握世界发展大势应对全球共同挑战,在中国主导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创立发展的 A. ①③ B. ①④ C. ①②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是在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深邃思考,深刻总结,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懈探索、砥砺前行中创立并不断丰富发展的,把握了时代脉搏,科学的回答了时代课题,①②符合题意。 ③: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精神动力,不是根本动力,③错误。 ④:中国主导世界经济发展说法错误,排除④。 故本题选C。 28.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金钥匙是 A. 坚持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B.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C. 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 D. 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答案】C 【解析】 【详解】A:坚持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不是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金钥匙,A不合题意。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活的灵魂,B不合题意。 C: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是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金钥匙,C符合题意。 D: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是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金钥匙,D不合题意。 故本题选C。 29.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 A. 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B. 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C.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D.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答案】D 【解析】 【详解】A: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A不合题意。 B: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不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排除B。 C: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C符合题意。 D: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D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30.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才能实现伟大梦想,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 伟大斗争 B. 伟大工程 C. 伟大事业 D. 伟大梦想 【答案】B 【解析】 【详解】A: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A不合题意。 B: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互相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B符合题意。 C: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C不合题意。 D:伟大梦想不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排除D。 故本题选B。 31.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变化和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都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A.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B. 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 C.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D.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 【答案】C 【解析】 【详解】A: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对我国的国家性质的描述,A不合题意。 B: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是社会主义民主的特征,B不合题意。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C符合题意。 D: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排除D。 故本题选C。 32.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________,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A.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B. 红色文化 C. 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D. 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答案】D 【解析】 【详解】A: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党领导人民在改革中创造的,A是不科学的。 B:红色文化只是党领导人民在革命时期创造的,B是不全面的。 C:立足当代中国实际,结合当代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C不合题意。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当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D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3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文化四位一体构成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 ③坚定不移地发展人民民主,切实保证广大人民民主权利的实现,是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 ④四者分别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根本保障、行动指南、精神力量 A. ①③ B. ①④ C. ③④ D. ①②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坚定不移地发展人民民主,切实保证广大人民民主权利的实现,是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①③符合题意。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包括毛泽东思想,②错误; ④: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文化分别是必由之路、正确理论、根本制度保障、强大精神力量,④说法错误。 故选A。 【点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文化四位一体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必由之路,理论体系是正确理论,制度是根本保障,文化是强大精神力量。四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34.下列初级阶段有关内容的内在联系表述正确的是( ) A. 基本国情——主要矛盾——根本任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B. 基本国情——根本任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主要矛盾 C.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基本国情——主要矛盾——根本任务 D. 主要矛盾——基本国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根本任务 【答案】A 【解析】 【详解】A:根据教材知识,因为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以我国的主要矛盾仍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立足基本国情,面对主要矛盾,我国制定了国家的根本任务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A传导正确。 B:根据主要矛盾,我国制定了国家的根本任务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B错误。 C:立足基本国情,面对主要矛盾,确定了根本任务,C错误。 D:确定根本任务,形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D错误。 故本题选A。 35.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为所有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 ③体现了中国制度自信,是中国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保障 ④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深邃思考,深刻总结,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懈探索、砥砺前行中创立并不断丰富发展的,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①④符合题意。 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适合中国国情的科学理论,不为所有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②错误。 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现了中国理论自信,③错误。 故本题选D。 二、非选择题 36.某学习小组拟依据下列图片资料对科学社会主义进行议题式学习。结合图片回答问题。 (1)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有哪些? (2)指出图二、图四标志的事件及其对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意义。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理论基石是什么?它们分别揭示了什么从而使马克思主义成为科学的理论?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有关知识,说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史的进步? 【答案】(1)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 (2)图二:《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图四:十月革命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 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理论基石是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分别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社会运行的特殊规律,为人类指明了实现自由和解放的道路使马克思主义成为科学的理论 (3)①判断一种社会形态代替另一种社会形态究竟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主要标准是看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否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遵循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立足我国基本国情,建立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所以是历史的进步。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学习小组依据图片资料对科学社会主义进行议题式学习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等知识的把握,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详解】(1)本题设问指向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有哪些,是教材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识记。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 (2)指出图二、图四标志的事件及其对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意义。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理论基石是什么,它们分别揭示了什么从而使马克思主义成为科学的理论。《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十月革命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理论基石是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二者分别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社会运行的特殊规律,为人类指明了实现自由和解放的道路使马克思主义成为科学的理论。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有关知识,说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史的进步。解答时首先明确考查的知识,包括判断一种社会形态代替另一种社会形态究竟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主要标准是看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否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然后分析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遵循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立足我国基本国情,建立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所以是历史的进步。 37."阅兵"这个名称是从汉代以后才有的称谓。以后各个建朝时间较长的朝代都有类似定期或不定期的阅兵仪式。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49年10月1日成立,自此,每年的10月1日成为国庆日。在国庆之日举行阅兵,是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国之大典。 2019年10月1日上午的长安大街,旌旗飘展,三军雄列;战车浩荡,飞机翱翔……14亿中国人目睹了自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受检阅人数最多的一次阅兵,这是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第15次阅兵。阅兵过程中,每一位国人感动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英姿飒爽、整齐划一的步伐,感动于科技进步、威力十足的武器装备,在声声呐喊中感受到了作为中国人的自豪与骄傲,实现中国梦已成为激荡人们心中的主旋律。 这得益于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改革是继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的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总是在历史的发展关键时期,分析形势,把握世情国情党情,高瞻远瞩做出一系列关系全局的重大战略考量,体现了把握历史规律和历史趋势的高度自觉和高度自信。在三个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要矛盾都做出了正确判断。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指出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处于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地位没有变,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 (1)实现中国梦已成为激荡人们心中的主旋律。中国梦的本质是什么? (2)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今天盛大的阅兵仪式,简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 (3)没有党的高瞻远瞩重大战略考量就没有中国人民今天的自豪和骄傲。结合中国共产党在三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对社会主要矛盾做出的三次正确判断,分析中共是如何坚守根本的政治立场的。 【答案】(1)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2)根本原因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3)①党的八大认为我国的主要矛盾不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②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认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③党十九大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④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人民的立场,三次主要矛盾的判断都围绕满足人民的需求提出的,都坚持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都强调大力发展经济是为了满足人民的需求,满足人民的利益,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人民的立场。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在国庆之日举行阅兵,是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国之大典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等知识的把握,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详解】(1)实现中国梦已成为激荡人们心中的主旋律。本题设问指向中国梦的本质是什么,是教材基础知识的理解。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2)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今天盛大的阅兵仪式,简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教材基础知识的记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3)没有党的高瞻远瞩重大战略考量就没有中国人民今天的自豪和骄傲。结合中国共产党在三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对社会主要矛盾做出的三次正确判断,分析中共是如何坚守根本的政治立场的。解答时首先明确三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分别是党的八大、党的十一届六中、党的十九大,然后回答对社会主要矛盾做出的三次正确判断,并进而分析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人民的立场,三次主要矛盾的判断都围绕满足人民的需求提出的,都坚持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都强调大力发展经济是为了满足人民的需求,满足人民的利益,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人民的立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