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21 发布 |
- 37.5 KB |
- 1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上海市金山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合格考)(解析版)
金山中学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地理学科 期末合格考试卷 一、选择题(共80分,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2019年春节贺岁影片《流浪地球》火爆荧屏,该片叙述由于太阳直径增大将吞没地球,导致地球被迫流浪逃离太阳系的科幻故事。地球在流浪的过程中依次经过的天体运行轨道是 A. 水星、金星、火星、木星 B. 金星、木星、火星、天王星 C. 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 D. 木星、土星、海王星、天王星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太阳系的特点。 【详解】本题考查太阳系的构成,太阳系8大行星,由内向外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根据材料地球流浪逃离太阳系依次经过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故选C。 2.火星探测项目是我国继载人航天工程、嫦娥工程之后又一个重大空间探索项目,我国火星探测器预计在2020年上天。火星探测器一旦进入火星轨道,便脱离了 A. 地月系 B. 太阳系 C. 银河系 D. 总星系 【答案】A 【解析】 火星探测项目是我国继载人航天工程、嫦娥工程之后又一个重大空间探索项目,我国火星探测器预计在2020年上天。火星探测器一旦进入火星轨道,便与火星组成火卫系统,脱离了地月系,和地月系同一等级,A对。仍属于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B、C、D错。 点睛:卫星与所绕转的行星组成行星系统,地球、月球组成地月系,火星探测器一旦进入火星轨道,便与火星组成火卫系统,火卫系统和地月系同一等级,所以火星探测器脱离了地月系。 3.太阳大气某层有时会出现一些突然增大.增亮的斑块,该太阳活动是( ) A. 黑子 B. 耀斑 C. 日珥 D. 太阳风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组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涉及到的知识点主要是太阳活动的具体表现,需要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 【详解】太阳大气某层有时会出现一些突然增大、增亮的斑块,该太阳活动是耀斑;B正确,其余选项错误。 4.2020年6月21日,我国将迎来日环食天象。这一天对应的月相是 A. 新月 B. 上弦月 C. 下弦月 D. 满月 【答案】A 【解析】 日环食出现时,是由于地球、太阳和月亮三者处于同一条直线上,月亮运行至太阳和地球的中间,月亮的盘面积尚不足以将整个太阳给阻挡住,但是却能遮盖住大部分的太阳阴影,从而会出现日环食现象,此时因为地球是不透光的球体,所以太阳照射到月球的一面背对着太阳,此时多为农历初一、初二,对应的月相为新月,故答案选A。 5.某乘客于北京时间12点由上海乘飞机飞往旧金山(西8区),于当地时间8点到达。飞机的飞行时间是 A. 4时 B. 12时 C. 16时 D. 20时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当飞机到达旧金山时当地时间为8点,可计算此时北京时间为8点+两地时区差(8+8)=24时,则飞机飞行的时间为24-12=12时,所以该题选B。 6.太阳直射点从地球的北半球移向南半球之日,是北半球的 A. 春分日 B. 夏至日 C. 秋分日 D. 冬至日 【答案】C 【解析】 【详解】春分(3月21日前后) ,太阳直射点在赤道(0°),此后北移;夏至(6月22日前后) ,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23°26′N)上,此后南移;秋分(9月23日前后) ,太阳直射点在赤道(0°),此后继续南移;冬至(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23°26′S)上,在此之后向北移动。综上可知,太阳直射点从地球的北半球移向南半球之日,是北半球的秋分日,C项正确,A、B、D项错误。故选C。 【点睛】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太阳直射点每时都在向西移动,每小时移过15度经度。在地理题的计算中可粗略取每天移动0.25度纬度。 春分 ,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后北移,直至6月22日(即夏至)到北回归线。 夏至 ,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后南移,直至9月23日(即秋分)到赤道。 秋分 ,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后继续南移,直至12月22日(即冬至)到南回归线。 冬至 ,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此后北移,又在3月21日(即春分)回到赤道。 7.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于2018年11月5~10日在上海举行。这一期间,以下各城市白昼最长的是 A. 北京 B. 沈阳 C. 上海 D. 海口 【答案】D 【解析】 【详解】11月5~10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逐渐靠近南回归线,越往南,昼越长,南极点附近出现极昼现象。选项中海口最靠南,昼最长,D项正确。 8.矿物颗粒细小、颜色较深、分布广泛的玄武岩属于 A. 沉积岩 B. 变质岩 C. 侵入岩 D. 喷出岩 【答案】D 【解析】 矿物颗粒细小、颜色较深、分布广泛的玄武岩是火山喷发,岩浆喷出地表,冷凝形成的,属于喷出岩,D对。沉积岩是外力沉积作用形成,A错。变质岩是变质作用形成,B错。侵入岩是岩浆侵入地壳上部,冷却凝固形成,没有喷出地表,C错。 9.导致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原始平坦表面被沟谷切割而形成塬、梁、峁等地形的主导外力作用是 A. 流水的侵蚀作用 B. 流水的堆积作用 C. 风力的侵蚀作用 D. 风力的堆积作用 【答案】A 【解析】 【详解】黄土高原位于半湿润地区,全年降水较丰富,外力作用以流水作用为主,故C、D项错误;黄土高原植被覆盖率低,夏季降水丰富且多暴雨,地表流水侵蚀作用强,形成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故A项正确,B项错误。故选A。 10.从形状特征看,等高线地形图上指向高处的等高线突出部分是 A. 洼地 B. 山峰 C. 山谷 D. 山脊 【答案】C 【解析】 等高线地形图上指向低处的等高线凸出部分比周围高且狭长,因此为山脊。D正确。A、B、C错误。 11.下列地表形态中,主要由堆积作用形成的是 A. 石林 B. 曲流凹岸 C. 三角洲 D. 峡谷 【答案】C 【解析】 【详解】石林属于喀斯特地貌的一种,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故A项错误;曲流凹岸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曲流凸岸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故B项错误;河口三角洲是河流携带泥沙在入海口处沉积形成的,故C项正确;峡谷分布在河流的上游,受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故D项错误。故选C。 12.冷锋影响下,能形成 A. 梅雨 B. 伏旱 C. 秋高气爽 D. 大风暴雨 【答案】D 【解析】 【详解】A、梅雨是由准静止锋造成的,故不符合题意; B、伏旱是由高气压(或反气旋)造成的,故不符合题意; C、秋高气爽的天气是由高气压造成的,故不符合题意; D、冷锋带来的降雨一般强度较大,会伴随大风。所以大风暴雨是由冷锋造成的,故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冷锋是指冷气团势力强大,推动着锋面向暖气团一侧移动所形成的锋面,冷锋过境时多带来大风、降温、雨雪天气,冷锋过境后,冷气团控制该地区,气温下降,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13.亚欧大陆上亚洲低压强盛时期,上海地区的盛行风向是 A. 西南风 B. 东南风 C. 西北风 D. 东北风 【答案】B 【解析】 【详解】亚欧大陆上亚洲低压强盛时期,是北半球的夏季,上海地区的盛行风向是东南风,选B。西北风是冬季盛行的;西南风和东北风是南亚季风,可排除。 14.当我国各地白昼时间最短时,下列四幅图所示气压带、风带分布正确的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能利用纬度变化判断南北半球,结合纬度位置判断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并结合题干信息即可回答。注意风向,可画图分析更直观。 【详解】当我国各地白昼时间最短,即为冬至日,全球气压带风带南移;a图越往北纬度越高,判断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则图示30°附近的副热带高压带向北移,A错误;b图越往北纬度越低,判断位于南半球中纬度,则30°附近的副热带高压带向南移,而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左偏,中纬西风为西北风,风向错误,B错误;c图位于南半球低纬度,图示赤道低压带完全位于赤道以南地区,说明全球气压带风向南移,且南半球的低纬信风带为东南信风带,C正确;d图赤道低压带位于赤道两侧,故判断为春分日或秋分日,D错误。 【点睛】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及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15.全球气温升高导致今后100年内地球环境的潜在后果,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山地0℃等温线高度将上移 B. 全球将普遍变得干旱 C. 森林带将向两极推移 D. 海平面将上升 【答案】B 【解析】 全球气温升高,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D正确;气温升高,森林带将向两极高纬度推移,C正确;山地0℃等温线高度也将上移,A正确;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降水增多,热带地区降水增多,而亚热带地区降水减少,B错误。故选B。 16.非洲大陆上,由赤道低压带和东北信风带交替控制,形成气候类型是 A. 热带雨林气候 B. 热带稀树草原气候 C. 热带季风气候 D. 热带沙漠气候 【答案】B 【解析】 在南北纬10°-20°之间,常年受赤道低压带和东北信风带交替控制,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时吗,形成湿季;受信风控制时,形成干季,终年高温,形成热带草原气候,故答案选B项。 17.引起大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是 A. 高空和地面之间气温的差异 B. 高低空之间气压差的存在 C. 同一水平面上存在气压差异 D. 高低纬度之间的水分差异 【答案】C 【解析】 【详解】高低纬度之间的热量差异是形成大气运动的原因,故A项错误;大气的水平运动即风,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C项正确,B、D项错误。故选C。 【点睛】风的三种作用力概念、影响 作用力 概念 对风速、风向的影响 风向的画法 水平气压梯度力 促使大气由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的力 大气产生水平运动的原动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既影响风向(风向垂直于等压线并指向低压),又影响风速(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速越大) 垂直于等压线 地转偏向力 促使水平运动物体 的方向发生偏离的力 只影响风向(使风向逐渐偏离气压梯度力方向,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不影响风速(风力) 高空风向与 等压线平行 摩擦力 地面与空气之间,以及运动状况不同的空气层之间相互作用而产生的阻力 既影响风速(降低风速),又影响风向。摩擦力越大,风速越小;反之,风速越大。 近地面风向 与等压线斜交 18.不同地区的河流,从各种河水补给中得到的水量不同。因积雪融水而形成春汛的是 A. 闽江 B. 塔里木河 C. 松花江 D. 长江 【答案】C 【解析】 【分析】 考察河流的补给方式。 【详解】闽江位于南方地区,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塔里木河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是内流区,主要靠高山冰雪融水补给,时间为夏季。松花江位于我国东北地区春季气温回升,积雪融化,形成春汛,夏季降水较多,形成夏汛,一年有两个汛期。长江位于我国南方地区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选C。ABD错误。 【点睛】河流的补给方式:1、雨水补给: 它是河流最重要的补给类型,一般多在夏季和秋季补给河流,个别地区也发生在冬季。雨水 补给具有不连续性和集中性的特点,往往造成河川径流年内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 2、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主要发生在春季,具有连续性和时间性的特点,比雨水补给河流的水量变化来得平缓。 3、冰雪融水补给: 主要指在流域内的高山地区,永久积雪或冰川的融水补给。这类补给也发生在干旱、半干旱 的山区和部分较温润的山区。 冰雪融水补给最显著的特点是单位面积出水率高, 并有明显的 日变化和年变化的特点。这类补给的河流水量的年变化幅度比雨水补给的河流小。 4、湖泊沼泽补给: 山地地区的湖泊,常成为河流源头。河流中、下游地区的湖泊,能汇集湖区许多来水,增加 河流流量,较大湖泊对河流水量起调节作用。沼泽水补给,对河流水量的调节作用不明显, 补给的水量也较小。 5、地下水补给: 它是河流水量可靠、经常的来源。 19.我国水资源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都比较明显。能缓解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而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 跨流域调水 B. 修建水库 C. 人工降雨 D. 海水淡化 【答案】B 【解析】 【分析】 考查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 【详解】能够缓解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的主要措施是修剪水库在降水较多的时候,可以拦闸蓄水。在水少的时候可以开闸放水,可以调节径流的时间分配不均。正确答案选B。跨流域调水解决的是空间分布不均,人工降雨改变的是水循环的降雨环节海水淡化是解决水资源短缺,ACD错误。 【点睛】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修建水坝、塘坝。对水循环中的地表径流两个环节产生影响,影响流量、流速、落差、局部侵蚀基准面、局部水资源量,进而影响沉积、侵蚀等地质作用和局部气象气候。跨流域调水。对水循环中的地表径流产生影响,影响径流量、流速、区域水资源量,进而影响沉积、侵蚀等地质作用和局部气象气候。砍伐森林。对水循环中的下渗环节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地下水径流、地表水径流、局部水资源量。 20.有关下图洋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南半球暖流 B. 南半球寒流 C. 北半球暖流 D. 北半球寒流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图中等温线的分布,水温自南向北降低,即为北半球,洋流自南向北流,则为北半球暖流,故选C。 21.北大西洋暖流的形成主要受 A. 陆地轮廓和岛屿的影响 B. 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C. 大西洋两岸海水温度、密度变化的影响 D. 盛行西风的影响 【答案】D 【解析】 考查洋流成因。 盛行风是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北大西洋暖流是典型的风海流,受盛行西风的吹拂作用形成。故选D。 22.厄尔尼诺现象出现时,与南美洲秘鲁沿海出现的现象一致的是 A. 表层水温异常偏低 B. 东南信风较常年增强 C. 秘鲁涌升流减弱 D. 沿岸降水减少出现干旱 【答案】C 【解析】 “厄尔尼诺现象”指南美洲西海岸(秘鲁和厄瓜多尔附近)向西延伸,经赤道东太平洋至日期变更线附近的海面温度异常增高的现象。正常年份,此区域东南信风盛行。可是每隔数年,东南信风减弱,导致赤道东太平洋海面水温升高,出现厄尔尼诺现象。厄尔尼诺年,秘鲁沿岸由于东南信风减弱,使得上升流减弱,B错误、C正确;冷水上泛减少,表层水温升高,上升气流加强,降水增多,多会出现洪涝灾害,A、D错误;故答案选C项。 点睛:厄尔尼诺现象: (一)厄尔尼诺现象:正常情况下,热带太平洋区域的季风洋流是从美洲走向亚洲,使太平洋表面保持温暖,给印尼周围带来热带降雨。但这种模式每2~7年被打乱一次,使风向和洋流发生逆转,太平洋表层的热流就转而向东走向美洲,随之便带走了热带降雨,使地球出现大面积干旱,这就是“厄尔尼诺现象”。 (二)厄尔尼诺现象产生原因:研究发现,厄尔尼诺事件的发生与地球自转速度变化有关,自50年代以来,地球自转速度破坏了过去10年尺度的平均加速度分布,一反常态呈4~5年的波动变化,一些较强的厄尔尼诺年平均发生在地球自转速度发生重大转折年里,特别是自转变慢的年份。地转速率短期变化与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变化呈反相关,即地转速率短期加速时,赤道东太平洋海温降低;反之,地转速率短期减慢时,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升高。这表明,地球自转减慢可能是形成厄尔尼诺现象的主要原因。 (三)厄尔尼诺现象危害:最为确定的危害是,厄尔尼诺事件导致全球降水量比正常年份明显增多。这导致太平洋中东部及南美太平洋沿岸国家洪涝灾害频繁,同时印度、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一带则严重干旱,世界多种农作物将受影响。对于中国来说,厄尔尼诺易导致暖冬,南方易出现暴雨洪涝,北方易出现高温干旱,东北易出现冷夏。比起单纯的气温变化,极端天气更容易引发危险。 23.21世纪是海洋世纪,海洋专属经济区的开发受到广泛的重视。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沿海国家拥有的海洋专属经济区范围是( ) A. 从领海基线向外12海里 B. 从领海基线向外200海里 C. 从领海区边界线向外200海里 D. 联合国规定的若干海域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课本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属于最简单的试题,记住课本内容即可解答。 【详解】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沿海国家拥有的海洋专属经济区范围是从领海基线向外到200海里。 故选:B 【点睛】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沿海国家拥有的海洋专属经济区范围是从领海基线向外到200海里,包括毗连区,这一区域内沿海国对其自然资源享有主权权利和其他管辖权,而其他国家享有航行、飞越自由等;从专属经济区外侧的基线以外为公海。 24.下列人口迁移现象中,属于生态移民的是 A. 哈尔滨老人冬季远赴澳大利亚避寒 B. 农村青壮年进城当环卫工人 C. 上海退休工人迁居广西巴马长寿村 D. 长江源居民迁出水源地 【答案】D 【解析】 【详解】哈尔滨老人冬季远赴澳大利亚避寒属于旅游活动,不是移民,A错误;农村青壮年进城当环卫工人是由城乡经济差距大导致的人口流动,不是生态移民,B错误;上海退休工人迁居广西巴马长寿村是追求较高的环境质量,不是为了缓解上海是环境压力,不属于生态移民,C错误;长江源居民迁出水源地,可以减小对河流源头的破坏,利于涵养水源,属于生态移民,D正确。故选D。 25.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6年底人口数据,我国65周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0.8%.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我国正式进入老龄化阶段 ②我国已进入严重老龄化阶段 ③教育、医疗、就业压力增大 ④赡养费用上升,财政压力大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由材料分析可知,我国65周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0.8%,说明我国已进入严重老龄化阶段,老龄人口比重增加,会导致劳动力不足,赡养费用上升,财政压力大,因此②④正确,故答案选D。 点睛:人口老龄化现象的影响: 社会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问题,不仅是老年人自身的问题,它牵涉到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诸多方面,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1、社会负担加重; 2、社会文化福利事业的发展与人口老龄化不适应; 3、家庭养老功能减弱; 4、老年人对医疗保健、生活服务的需求突出。 26.影响一个地区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 A. 自然资源与环境 B. 科学技术水平 C. 人均资源消费水平状况 D. 地区开放程度 【答案】A 【解析】 考查影响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资源影响一个地区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故选A。 27.土地利用效益随着距市中心远近而变化。从市中心向郊区,土地利用效益下降幅度最大的是 A. 商业用地 B. 居住用地 C. 工业用地 D. 农业用地 【答案】A 【解析】 考查各功能区付租能力随距市中心远近的变化规律。 各类土地利用效益随距离的变化,其中从市中心向郊区,商业的付租能力下降最快,住宅次之,工业最慢。故土地利用效益下降幅度最大的是商业用地。故选A。 28.截至2018年12月,上海地铁运营里程达705千米。上海地铁建设的主要目的是 ①缓解城市交通堵塞问题 ②加强市区与郊区的联系 ③减轻上海市的水体污染 ④促进轨道沿线经济发展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城市交通。 【详解】地铁建设可减少私家车的使用,可减轻大气污染,与水体污染没有关系,③错误,①②④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全面获取信息进行概括即可,难度一般。 29.上海中心城区的年降水量一般高于郊区,其原因可能是由于中心城区( ) A. 建筑密集,上升气流强 B. 绿化面积不断扩大 C. 空气质量不断改善 D. 大气中固体尘埃含量低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城市热岛效应。 【详解】据城市由于人口众多、工业发达、汽车尾气、建筑密集等原因,温度偏高,大气上升运动较强,水汽易凝集成云致雨,A正确.绿化面积不断扩大,热岛效应降低,对流减弱,降水减少,B错误。空气质量不断改善,大气中固体尘埃含量降低,凝结核减少,降水减少,CD错误。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全面获取信息进行概括即可,难度一般。 30.近年来,“塑料大棚”和“订单农业”兴起,其主要的影响因素分别是 A. 技术、劳动力 B. 气候、资金 C. 技术、市场 D. 资金、劳动力 【答案】C 【解析】 【详解】“塑料大棚”生长的是反季节蔬菜,所以影响因素是技术;市场决定了农业生产类型和规模,“订单农业”主要的影响因素是市场,C项正确。故选C。 【点睛】农业的区位因素 (1)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气候:热量、光照、降水影响极大 地形:影响农业的类型(平原与山区不同)、影响农作物的分布(农作物随海拔有所不同)。土壤: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土壤适宜生长不同作物,东南丘陵的红壤适宜种茶树等。 市场: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交能运输:园艺业、乳畜业产品容易变质,要求有方便的交通运输条件 政策:国家政策和政府干预手段影响。 (2)自然因素的利用改造 扩大某种农作物的区位范围改造不适宜的自然因素,使之适于发展农业。改造要根据当地的经济技术条件,并充分考虑投入和产出比。 (3)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 市场需求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最为突出。交通运输条件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 31.除了富有盛名的葡萄酒,法国奶制品的出口也占世界首位,其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 A. 地中海型农业 B. 高度发达的商品化混合农业 C. 牧场畜牧业 D. 旱作农业 【答案】B 【解析】 种植业和畜牧业同时经济,可判断为混合农业。故选B。 32.近年上海郊区的青浦、松江、奉贤等地出现许多草莓采摘园,主要影响因素是 A. 劳动力 B. 市场 C. 热量 D. 土壤 【答案】B 【解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随着城市人们对休闲娱乐的需求增加,近年上海郊区的青浦、松江、奉贤等地出现许多草莓采摘园,因此主要影响因素为市场,故答案选B项。 33.加拿大纽芬兰岛有上百个渔产品加工企业,其产品主要销往欧、美、日等世界各地。纽芬兰渔产品加工企业属于 A. 劳动力主导型 B. 市场主导型 C. 原料主导型 D. 技术主导型 【答案】C 【解析】 考查工业类型。 加拿大纽芬兰岛附近有拉布拉多寒流和墨西哥湾暖流交汇,形成纽芬兰渔场,水产品丰富,依赖当地丰富的渔业产品,发展了渔产品加工企业,为原料主导型工业,故选C。 34.北美工业区与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区相比,其区位条件的最大不同在于 A. 交通便利 B. 原燃料丰富 C. 市场广大 D. 技术先进 【答案】B 【解析】 【详解】A.北美工业区与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区交通都很便利,A错误; B.北美工业区原料、燃料丰富,但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区资源贫乏,B正确; C.北美工业区与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区市场条件都较好,C错误; D.北美工业区与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区技术都比较先进,D错误。 故选B。 35.2019年1月,美国某著名纯电动汽车公司上海超级工厂在上海临港产业区正式开工建设,该公司选择落户临港产业区的主要原因是 A. 生产用水充足 B. 产业集聚较高 C. 劳动力充足 D. 土地价格较低 【答案】D 【解析】 【详解】生产用水对电动车企业影响较小,A项错误;上海临港产业区的产业集聚不高,B项错误;劳动力数量对该企业的布局影响较小,C项错误;据材料可知,该企业是纯电动汽车公司,建设工厂需要占地面积大,土地价格影响企业的成本,上海临港产业区土地面积较大,土地价格较低,成本低,D项正确。故选D。 【点睛】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上述各因素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在不断变化。 1.由于工业所用原料范围越来越广,可替代原料越来越多,加上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原料地对工业区位的影响逐渐减弱,与此同时,市场对工厂区位的影响在逐渐加强。 2.工业原料的运入、产品的运出,都需要交通运输,因此,沿海沿江港口、铁路枢纽、高速公路沿线地区,对工业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3.信息通信网络的通达性作为工业区位因素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 4.在工业生产机械化、自动化不断解放体力劳动同时,工业对劳动力技能的需求逐渐增加,因此,劳动力素质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力在逐渐增强。对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来说,本地劳动力素质往往成为吸引外资,尤其是吸引技术现金的大型跨国公司到该地投资办厂的重要因素之一。 36.产业结构升级的结果必然发生产业结构的转移。一般来说,产业转移的基本特点是 ①产业向低成本地区转移 ②转出产业以第三产业为主 ③增加转入地的就业压力 ④发达地区向后发展地区转移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产业转移。 【详解】产业转移的目的是追求最佳区位,获取最大的利润。我国产业转移的基本特点是产业向低成本地区转移,发达地区向后发展地区转移,从而降低生产成本,获取较大利润。①④正确。转出产业以第二产业为主,增加就业机会,减轻转入地的就业压力,②③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全面获取信息进行概括即可,难度一般。 37.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峰会2018年11月30日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举行以下属于阿根廷特有的文化现象是 A. 原始的图腾崇拜 B. 斗牛 C. 探戈 D. 芭蕾 【答案】C 【解析】 【详解】原始的图腾崇拜是北美印第安人的文化现象,A项错误;斗牛是印度南部狂欢节日活动,B项错误;探戈是阿根廷特有的文化现象,C项正确;芭蕾是欧洲古典舞蹈,D项错误。故选C。 38.下列地域与地域文化组合,正确的是 A. 黄土高原——马头琴 B. 华北平原——饮食多杂粮 C. 内蒙古——摆龙门阵 D. 四川——吊脚楼 【答案】D 【解析】 黄土高原的地域文化有民歌信天游,马头琴是蒙古族文化,A、C错。华北平原主要作物是小麦,属于细粮,饮食多细粮,B错。四川的地域文化有吊脚楼,D对。 39.我国获得了希腊比雷埃夫斯港的经营权,具有重要的战略与经济意义。右图为该地的气温降水量图,据此判断该地的气候类型是 A. 地中海气候 B. 温带海洋性气候 C. 温带季风气候 D. 温带大陆性气候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 【详解】据图可知,最低气温在0℃以上,应为亚热带气候,降水冬季多,夏季小,可判断为地中海气候,A正确。 【点睛】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以记忆为主,难度较小。 40.沿海地区分布的多条贝壳堤坝,标示了海岸线位置的变化。能用来监测海岸线进退变化的信息技术是 A. 遥感技术 B. 全球定位系统 C. 地理信息系统 D. 雷达系统 【答案】A 【解析】 遥感技术是用来获取信息的手段,主要是对环境灾害进行检测,A正确;全球定位系统主要是定位、导航,地理信息系统主要是对地理信息进行分析、存储、管理等;雷达系统主要是导航。故选A。 二、综合分析题(共20分) 41.自然灾害影响着人类生产和生活,有时会咸胁生命安全。 材料一:2017年中国发生5级以上地震19次,最大地震为8月8日四川九寨沟7.0级地。 材料二:2017全球发生7级以上地震8次,最大地震为9月7日墨西哥近海沿岸8.2级地震 材料三:2017年7级以上地震分布图 材料四:2017年影响我国的6个台风的登陆点及影响地区图 (1)阅读材料二和三,2017年全球7级以上地震主要分布在 地震带和 地震带。四川九寨沟地震是由于该地位于 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比较 。 (2)阅读材料四,2017年我国受台风影响的主要地区为 影响我国的台风多源于 ,发生的主要季节为 季节。 (3)地震属于地质灾害,台风属于气象气候灾害,请选择其中的一种自然灾害,提出防灾减灾的措施。 【答案】(1)环太平洋 地中海-喜马拉雅 亚欧 活跃 (2)东部沿海地区 菲律宾以东的洋面 夏秋 (3)防灾减灾的措施:地震:加强地震监测,及时准确预报地震;观察地震前兆;设计提高防震能力的建筑;预防为主的社会防灾体制;震后救灾,防止次生灾害蔓延;恢复重建;心理疏导,平息恐慌。台风:监测台风并预报预警;加固堤防;船只进港避风;疏散居民等。(任答三点) 【解析】 【分析】 本题以自然灾害相关信息为背景,考查世界的主要地震带分布,考查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的防灾减灾措施,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详解】(1)世界上有两个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据图可知,2017年全球7级以上地震主要分布在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四川九寨沟地震是由于该地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比较活跃。 (2)据材料四可知,2017年我国受台风影响的主要地区分布在西南地区和南方沿海地区,影响我国的台风多源于菲律宾以东的洋面;台风多发的季节主要是夏秋季节。 (3)考查自然灾害的类型及其防治措施。地震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地震的防灾减灾的措施主要有震前的设防和震后的重建。震前应该:加强地震监测,及时准确预报地震;观察地震前兆;设计提高防震能力的建筑;预防为主的社会防灾体制。震后应该:震后救灾,防止次生灾害蔓延;恢复重建;心理疏导,平息恐慌。台风的防灾减灾的措施:及时收听、收看或上网查阅台风预警信息,了解政府的防台风行动对策;关紧门窗,紧固易被风吹动的搭建物;从危旧房屋中转移至安全处;处于可能受淹的低洼地区的人要及时转移;检查电路、炉火、煤气等设施是否安全;露天集体活动或室内大型集会应及时取消,并做好人员疏散工作 42.上海将在横沙岛以东的海上通过人工促淤的方式进行填海造陆,后续将通过规划建设进一步强化上海航运与贸易中心的地位。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1)横沙岛地处长江ロ,入海口流速 (快或慢), 作用旺盛,水浅,有利于填海造陆。该地区填海造陆为上海城市发展提供了宝贵的 资源:有利于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强化上海国际 中心、贸易中心的地位。 (2)从人文地理角度,概述该区域开发的区位优势条件。 (3)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是国际公认世界级六大城市群之一,从城市群形成条件角度分析形成原因。 【答案】(1)慢 堆积 土地 航运 (2)该地控江踞海,可开发面积大,地价低,航运发达,科技力量雄厚,劳动力素质高,市场广阔,服务业发达。(任答三点) (3)优越的地理位置和适宜的自然条件:长三角沿江临海,地处亚热带湿润地区,平坦肥沃的冲积平原。社会经济发达,人口密集。 交通通讯发达,对外联系便捷。(任答三点) 【解析】 【分析】 本题以上海市横沙岛为背景,考查区域开发的区位条件,考查城市形成的条件,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详解】(1)河流在入海口处,由于流速减缓,携带泥沙会逐渐沉积,形成三角洲,所以横沙岛地处长江ロ,入海口流速减缓,沉积作用旺盛,水浅,有利于填海造陆。该地区填海造陆为上海城市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土地资源;土地面积广阔,有利于该地第三产业的发展,强化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贸易中心的地位。 (2)考查区域开发的区位优势条件。结合该地的人文特征进行分析,主要从土地价格、交通、科技、劳动力和市场等方面分析。该地沿长江且临海,可以开发利用的土地面积较大,土地价格较低;临海,航运发达;大学及科研院所较多,科技力量雄厚,劳动力素质较高;国际国内市场广阔,经济发达程度高,服务业发达。 (3)考查城市形成的条件。城市形成条件主要自然和人文两个角度分析。从自然方面来讲,该地位于河流的入海口处,沿长江且临海,有利于对外联系,位置优越;位于亚热带湿润地区,气候条件有利于生活;地形平坦肥沃,有利于农业的发展。社会经济方面,经济发达,人口数量多;水路交通便利,对外联系方便。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