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21 发布 |
- 37.5 KB |
- 1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北京市石景山区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石景山区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试卷 历史 第l卷(选择题,共48分) 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父母官”一词来源于《礼记・大学》,先秦文献中“父母”是指百姓的统治者,汉代开始民间把廉洁奉公、关怀百姓的地方官称为“父母官”。以下对“父母官” 称谓认识不正确的是 A. 受中国传统民本思想影响 B. 对优秀地方官的肯定和褒誉 C. 促进了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D. 显示了官民阶层的不平等性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要求选出错误的选项。古代阶级社会里,称谓不可能消除阶级矛盾,故C符合题意;社会称“父母官”体现古代官民关系的定位是官员爱民如子,民视官为父母,可见深受中国传统民本思想影响,故A不符合题意;“父母官”是对百姓对廉洁奉公、关怀百姓、造福一方的地方官的敬称,这是对优秀地方官的肯定和褒誉,故B不符合题意;古代中国,宗法关系影响下,父母与子女存在血缘等级,故“父母官”折射了官民阶层的不平等性,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2.钱穆认为中央集权制度能维持此大一统之局面历数千年之久而不败……直到今日, 我们拥有这样一个广土众民的大国家,举世莫匹,这是中国历史之结晶品,称赞它是“中国历史上无上成绩”。以下关于中央集权制度表述正确的有 A. 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是因为当时中国周边复杂的国际环境决定的 B. 中央集权制度被公认为开启了世界文明特别是政治文明的先河 C. 不能为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更有利的政治和文化保障 D. 既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也保障了中华文明的延续 【答案】D 【解析】 【详解】中央集权制度在统一前提下,有利于民族融合和各地区经济文化交流,既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也保障了中华文明的延续,故D符合题意;中央集权制度由当时中国的封建生产关系决定,故A 不符合题意;材料的主旨并非秦始皇所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度开创了中华文明领先世界的先河,故B不符合题意;中央集权制度有利于封建专制国家的建立巩固,维护国家的统一完整,为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更有利的政治和文化保障,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 3.西汉桓宽在《盐铁论》中说“铁器兵刃,天下大用,非庶众所宜事也”。早在汉初政府就曾禁止商人向岭南地区的南越王国贩卖铁器,迫使南越王赵佗三次谢罪,南方许多农业部落,纷纷请求内附,自愿改为汉郡县。这主要表明当时汉王朝 A. 运用经济手段,提高财政收入 B. 重农抑商,加强中央集权 C. 垄断战略资源,维护王朝统治 D. 削藩置郡,巩固边疆地区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大意为:铁器兵刃是对国家有重要作用的,不应该让百姓任意经营。政府对于民间贸易的干涉,导致南越王的谢罪和周边部落的归顺,说明了汉王朝采取经济措施以维护王朝统治,故C项符合题意;材料反映了汉朝政府主张对铁器垄断经营,但其目的并不只是为了增加财政收入,故A项不符合题意;材料中禁止商人与南越王国进行铁器交易,主要是为了防止南越军事力量的壮大,进而控制南越,而非岀自重农抑商的目的,故B项不符合题意;材料并未表现汉王朝主动的对外扩张和削藩行为,是南越王主动谢罪和周边部落的主动归顺,故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4.热播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为我们展现了大唐长安城恢弘气象,涉及到了许多历史信息。以下表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A. 剧中十二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十二个小时 B. 唐朝长安城是著名陆上丝绸之路的起点 C. 城中的衣食住行受西北少数民族习俗影响 D. 长安城有严格的城市治安和市场管理制度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要求选出错误的选项。时辰是古代计时单位,古代人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等于现在的两小时,故A符合题意;通常说的陆上丝绸之路是指西汉由张骞开辟的东起长安、西到罗马的大陆通道,故B不符合题意;唐朝时期,实行兼容并包的政策,长安城中的衣食住行受西北少数民族习俗影响,故C不符合题意;唐朝时期,长安城布局严整,便于治安管理,实行严格的坊市制度,对市场管理严格,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5.科技史家李约瑟认为,中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宋代时就居世界之首,相当于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前的水平。造成后来中国错过率先工业化机遇的原因有 ①没有产权保护的法律体系 ②盛行家庭单位的生产模式 ③缺乏更广阔的海内外市场 ④皇权专制得到进一步加强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中国错过率先工业化机遇的原因,当时中国没有强大的财政支持,没有产权保护的法律体系,没有国家银行、没有统一的金融体系,故①符合题意;中国仍盛行家庭生产模式,最主要的劳动力被限制和吸引在农地上,无法提供大量自由劳动力,故②符合题意;当时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不能为本国经济发展提供广阔的国际市场,故③符合题意;明清时期,君主专制走向极端,不能为社会经济发展发展提供有利的的政治保障,故④符合题意。故选①②③④组合,故排除ABC,D符合题意。故选D。 6.有学者认为:“任何一项制度,绝不是孤立存在的。各项制度间,必然是互相配合,形成一整套。”下列选项中符合此观点的是 ①分封制与井田制 ②三省六部制与科举制 ③均田制与租调制④内阁制与宰相制度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分封制是西周奴隶社会的政治支柱之一,而井田制是西周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故①符合题意;三省六部制将相权一分为三,互相牵制,互相配合,而科举制选拔优秀人才做官,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养,使得三省六部的机构运转更加灵活,故②符合题意;均田制是按一定标准把土地分配给农民,租调制是与均田制相配套的税收制度,故③符合题意;内阁是在宰相制度废除的基础上设立的辅助皇帝的顾问咨询机构,故④不符合题意。故选①②③组合,故排除ACD,B符合题意。故选B。 7.导致下面图文材料中的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①新航路开辟及早期殖民扩张②中国丝、茶、瓷器等商品享誉国际市场 ③中国已经成为世界金融中心④明清时期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发展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表明:白银由美洲流向欧洲,有一部分从欧洲向亚洲,特别是中国。白银由美洲流向欧洲,其原因是新航路开辟及早期殖民扩张,故①符合题意。流入欧洲的白银有一部分流向亚洲,特别是中国,原因是中国明清时期农耕经济较为发达,丝、茶、瓷器等商品对外国有吸引力,使中国在整个世界经济中处于支配地位,故②符合题意。材料无法表明中国已经成为世界金融中心,故③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反映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故④不符合题意。故选组合,故排除BCD,A符合题意。故选A。 8.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说:“光绪二年,有位出使英国大臣郭嵩焘,做了一部游记(命题人注:《使西纪程》)。里头有一段,大概说,现在的夷狄和从前不同,他们也有二千年的文明。暖哟!可了不得。这部书传到北京,把满朝士大夫的公愤都激起来了,人人唾骂……闹到奉旨毁版,才算完事。”直到1891年郭嵩焘去世,该书仍未能公开发行。该书的遭遇反映了 A. 阻碍中国近代化的顽固势力强大 B. 洋务派的主张不合当时中国国情 C. 郭嵩焘过于夸大和赞美西方文明 D. 洋务派主张未得到统治者的支持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中郭嵩焘的思想以其独特和前瞻性的眼光看待中外关系,但遭到朝野的口诛笔伐,反映当时国人尚未突破传统思想的藩篱,阻碍中国近代化的顽固势力强大,故A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洋务派的观点,故B不符合题意;当时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过工业革命,工业文明显然超过传统农耕文明,故C不符合题意;当时处于洋务运动期间,洋务运动得到统治者的支持,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9.小说《子夜》描写20世纪30年代吴老太爷从乡下来到上海,坐进汽车里,像一具刚从棺材里爬出来的僵尸。南京路上,到处是光怪陆离的灯光和高耸的摩天大楼。 最让吴老太爷大受刺激的,是一位身穿高开叉旗袍的时髦少妇……这情形,不禁让 吴老太爷全身发抖。终于,吴老太爷大叫一声,昏死过去。吴老太爷的反应说明了 A. 近代上海社会风俗全盘西化 B. 近代中国对女性束缚已解除 C. 国人大多坚持中西合璧观念 D. 近代社会习俗变迁仍然艰难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反映代表传统社会的“吴老太爷”无法接受传统西方文明,说明近代社会习俗变迁仍然艰难,故D符合题意;近代中国新旧并存,所以“全盘西化”太绝对,传统道德对女性束缚依然存在,故AB不符合题意;材料反映传统社会的“吴老太爷”无法接受传统西方文明,说明近代社会习俗变迁仍然艰难,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 10.“左图右史”是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下列选项中对应正确的是 A. 在①处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B. 在②处革命党人起义成功后建立了“中华民国” C. 在③处洪秀全领导了农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D. 在④处蒋介石建立国民政府背叛了国民大革命 【答案】D 【解析】 【详解】1927年,蒋介石制造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在江苏南京建立国民政府,而④就是江苏,故D符合题意;①是湖北,而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的是南昌起义,故A不符合题意;革命党人起义成功后建立了“中华民国”的是江苏南京,而②是江西,故B 不符合题意;洪秀全领导了农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是广西,而③是广东,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 11.中央党校教授柳建辉在《正视抗日战争》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当时“华北200余县的抗日武装提出的任务是一个县一天打死一个鬼子,每月便合计能毙日军6000人……”这段记载充分说明 A. 侵华日军力量强大,抗日战争异常艰苦 B. 缺乏统一军事指挥,抗日武装散兵游勇 C. 没有根据地的支持,敌强我弱力量悬殊, D. 没有正规军配合,地方武装战斗力差 【答案】A 【解析】 【详解】由材料“抗日武装提出的任务是一个县一天打死一个鬼子”说明侵华日军力量强大,抗日战争异常艰苦,故A符合题意;当时华北敌后抗日战场是在八路军的领导下,故B不符合题意;当时八路军在华北开辟了敌后抗日根据地,故C不符合题意;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地方武装与正规军互相配合,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12.“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阅兵式上,战旗方队展示了各个时期荣誉功勋部队的战旗,其中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建立功勋的英雄连队是 A. “珍宝岛战斗功臣连” B. “大渡河连” C. “平型关大战突击连” D. “渡江功臣连” 【答案】B 【解析】 【详解】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指1927年到1937年。“大渡河连”与1935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的战斗相关,故B符合题意;“珍宝岛战斗功臣连”与1969年发生的珍宝岛战斗相关,故A不符合题意;“平型关大战突击连”与1937年9月的平型关大捷相关,故C不符合题意;“渡江功臣连”与1949年4月到6月的的渡江战役相关,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3.“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召开的唯一的一次中央全会,会议做出的各项政策规定,不仅对迎接中国革命的胜利,而且对新中国的建设有重大作用。”这次会议指的是 A. 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B. 中共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 C.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答案】B 【解析】 【详解】中共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召开于1949年3月5日,描绘了新中国的宏伟蓝图,确定了新中国的大政方针,为促进和迎接全国胜利的到来,为推动和发展新中国的各项建设事业,保证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从政治上、思想上和理论上作了充分准备,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召开的唯一的一次中央全会,会议做出的各项政策规定,不仅对迎接中国革命的胜利,而且对新中国的建设有重大作用,故B符合题意;1945年4月到6月,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此时尚处于抗日战争时期,故A不符合题意;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于1954年,此时新中国成立后,故C不符合题意;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于1949年9月,但它是中国共产党及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代表参加的会议,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4.到2022年,我国德智体美劳育人体系将进一步完善,立德树人落实机制将进一步健全。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发展历程,其中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确定是在 A. 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B.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 C. 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D.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答案】D 【解析】 【详解】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指1949年到1956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指1956年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是指1976年以来,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指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1957年2月,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这一重要论述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贯穿于社会主义教育培养目标之中,形成了新中国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教育方针,故排除ABC,D符合题意。故选D。 15.1964年中、法两国政府发表联合公报决定建立外交关系。有人对此评论“法国不管美国的公开威胁和抗议而承认人民中国,给了美国一记响亮的耳光。”此评论说明 ①中法建交是中国加强同西方国家关系的重大突破 ②两极格局下法国力图摆脱美国控制实现独立自主 ③有利于打破美国等反华势力对中国的封锁、包围 ④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内部出现分化,已经土崩瓦解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新中国成立初期,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敌视中国,而中法建交作为中国加强同西方国家关系的重大突破,有利于打破美国等反华势力对中国的封锁、包围,故①③符合题意;由材料“法国不管美国的公开威胁和抗议而承认人民中国”,可见两极格局下法国力图摆脱美国控制实现独立自主,故②符合题意;法国的做法说明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内部出现分化,但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资本主义阵营尚未土崩瓦解,故④不符合题意。故选①②③组合,排除BCD,A符合题意。故选A。 16.美国学者约瑟夫·奈认为“中国经济增长不仅让发展中国家获益巨大,中国特殊的发展模式和道路也被一些国家视为可仿效的榜样。”下列选项中对此理解有误的是 A. 中国发展模式决定了世界走向 B. 各国发展道路应适应本国国情 C. 中国倡导互惠互利与合作共赢 D. 中国综合国力尚未在世界前列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要求选出错误的选项。材料“中国特殊的发展模式和道路也被一些国家视为可仿效的榜样”,说明中国特殊的发展模式存在发展的一些共性,但不能夸大成“决定了世界走向”,故A符合题意;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国情,各国发展道路应适应本国国情,故B不符合题意;由材料“被一些国家视为可仿效的榜样”说明中国倡导互惠互利与合作共赢,故C不符合题意;中国综合国力处于世界前列,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17.现代奥运会倡导“所有国家,所有民族”都是奥林匹克大家庭的一员。但古代希腊奥运会却对运动员的身份有严格的规定:参赛选手必须为纯正的希腊人,父母必须是希腊血统,必须是自由人,必须是男子,在道德上或政治上必须无缺点,没有不良纪录等。运动员的这些规定 A. 反映了自我迷恋的小国寡民理想 B. 是为了弘扬和平竞争精神 C. 体现出极端的“爱国主义”色彩 D. 与希腊民主制度关系密切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反映是古代希腊奥运会对运动员身份限制,这些限制的内容与希腊民主政治对公民权的规定十分接近,这说明希腊的古代奥运会与民主制度关系密切,故D项符合题意;A项与材料内容无关,故A不符合题意;B项是奥运会的精神,与对运动员身份限定没有关系,故B不符合题意;材料是对运动员身份的限定,没有涉及极端的“爱国主义”的内容,C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 18.下图漫画说明古罗马 A. 整个社会法律至上 B. 法律面前公民平等 C. 罗马法律保护私有财产 D. 区别对待公民和自由民 【答案】C 【解析】 【详解】漫画反映罗马法调节经济生活的纠纷,维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故C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法律至上和法律面前公民平等的罗马法的原则,故AB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罗马法区别对待公民和自由民,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9.妥协是政治的艺术,是西方民主政治得以确立和发展的一种手段。钱乘旦、陈晓律《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中说“……这一次没有用对抗的手段,而是用融合的手段……在融合中产生出崭新的制度……在此后三百年中,英国再也没有发生过重大的社会动荡,取得了惊人的进步。”材料中的“手段”是 A. 1640年处死国王查理一世 B. 1688年光荣革命 C. 1689年颁发《权利法案》 D. 1832年议会改革 【答案】B 【解析】 【详解】光荣革命是1688 年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的推翻詹姆士二世的统治、防止天主教复辟的非暴力政变,它以不流血的方式完成,保持了政局和社会稳定,为社会变革方式提供了一种参考,故B符合题意;1640年处死国王查理一世,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暴力对待传统势力,故A不符合题意;CD发生在光荣革命之后,故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20.“德国19世纪历史的主要题目就是统一和自由,那时,德国还不是像法国和英国那样统一的民族国家。”推动德意志统一的因素有 ①工业革命的开展②启蒙思想的影响 ③强硬有力的政策④民族的认同意识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19世纪30年代起,德意志开始了工业革命,但严重的政治分裂局面不利于德意志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统一呼声强烈,故①符合题意;启蒙运动解放了思想,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故②符合题意;当时的普鲁士经济发达、军事力量强大、推行铁血政策,统一的决心坚定 ,故③符合题意;经过宗教改革的洗礼,德意志民族的认同意识强烈,④符合题意。故选①②③④组合,故排除ABC,D符合题意。故选D。 21.下表是1870-1913年美、德、英、法工业产值在世界工业生产中的比重变化表。 出现此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B.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 C. 对世界市场的激烈争夺 D. 新兴资本主义国家崛起 【答案】B 【解析】 【详解】1870年到1913年,由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利用第二次革命的成果的积极性不同,导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新的经济发展不平衡,故B符合题意;当时资本主义国家盛行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反对国家干预经济,故A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对世界的争夺,故C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反映新兴资本主义国家崛起的信息,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22.下图是有关美国“蓝鹰运动”的一幅漫画,NRA是《全国工业复兴法》的英文缩写。下列对漫画解读不正确的是 A. 有利于企业的合法规范经营 B. 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 C. 旨在维护工人经济政治权益 D. 通过国家干预调整劳资关系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要求选出错误的选项。蓝鹰运动是指1933年为保证《全国工业复兴法》的实施,美国政府发动的以“人尽其职”为宗旨的一场经济变革运动,即因凡遵守该法的企业悬挂蓝鹰标志。蓝鹰运动的目的是为企业复兴渡过经济危机创造良好的条件,故C符合题意;《全国工业复兴法》规定了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水平和工作日时数,规定工人具有集体谈判的权利,规定了资本家必须接受的最高工作时数和应付工资,故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23.过去40多年来,全世界最主要的共同趋势是经济自由化、全球化。但当今反全球化 反精英主义再次掀起高潮,这种现象说明 ①经济全球化已陷入绝境②欧美丧失了全球优势地位 ③全球化加剧了阶层分化④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 经济全球化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反全球化再掀高潮说明经济全球化面临挫折,故①不符合题意;欧美强国主导经济全球化潮流,并非丧失了全球优势地位,故②不符合题意;由材料“全球化、反精英主义再次掀起高潮”侧面佐证全球化加剧了阶层分化,故③符合题意;经济全球化虽然造成巨大的社会财富,但国际国内财富和收入分配的不平等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这是当今反全球化、反精英主义再次掀起高潮的真正原因,故④符合题意。故选③④组合,排除ABC,D符合题意。故选D。 24.“不主张用作品去再现生活,而是提倡从人的心理感受出发,表现生活对人的压抑和扭曲”。以下作品体现这一流派特点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详解】两次世界大战争给整个欧洲带来的巨大灾难,文学家和艺术家们对资本主义的价值体系和伦理体系产生严重的怀疑并滋生反叛情绪,这即是现代主义文学作品的背景。现代主义作品人物往往是变形的,故事往往是荒诞的,主题往往是绝望的,材料反映的是现代主义作品的风格。D属于现代主义风格,故D符合题意;A是浪漫主义风格,BC是现实主义风格,故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本大题为非选择题,共4题,其中第25题12分,第26题14分,第27题14分, 第28题12分。 25.宋代书院发展兴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覆灭,中国历史进入“五代十国”分裂时期,官学遭受破坏、庠序失教,中国开始出现一批私人创办的书院。书院的经费,得到官府的资助,也依靠民间自己筹集,主要靠学田供给。中国古人讲求诗礼传家,把读书看作一等一的大事,承载着文明和思想火花的最具代表性的“四大书院”应运而生。 材料二 应天书院位于河南省商丘,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张载、富弼 等曾在此讲学或求学。《宋史》记载:“宋朝兴学,始于商丘”。“天下庠序,视此兴”。 岳麓书院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山脚。朱熹曾来访,与张载论学,开书院会讲 之先河,由此形成以“朱张之学”为正宗的学术传统。 白鹿洞书院,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五老峰南麓。南宋朱熹亲自讲学,还制定了“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辫之,笃行之”等五条教规,此即有名的《白鹿洞书院揭示》,影响后世几百年,其办学的模式为后世效仿。嵩阳书院,位于河南省登封嵩山南麓。先后在此讲学的有范仲淹、司马光、程颢、程颐、杨时、范纯仁等很多名儒,此后,嵩阳书院成为宋代理学的发源地之一。 ——摘编自《中国古代四大书院》 材料三 宋代书院的产生和发展与当时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与官学、私学、科举制度及文化学术思想的演变有着密切的联系。书院颇具特色的教学和研究活动、自由争辩和讨论的学风、求真求实的问学精神等等是推动宋代学术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 ——摘编自刘玲娣《宋代书院及宋代学术文化的发展》 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书院兴盛的原因及意义。 【答案】原因:唐末五代以来社会动荡导致官学的衰落;宋代重文轻武的国策;社会普遍重视教育的风气;私人讲学的优良传统;理学的兴起与传播;科举取士规模的扩大;经济的发展,印刷业的繁荣。意义:弥补官学的不足,促进了读书风气的兴盛;推动了教育和学术的发展;其办学模式、教学理念、教育方法等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解析】 【详解】关于“原因”,由材料“唐朝覆灭……官学遭受破坏、庠序失教”,可得出唐末五代以来社会动荡导致官学的衰落;由材料“宋朝兴学”,结合所学,宋代重文轻武的国策;由材料“中国古人讲求诗礼传家,把读书看作一等一的大事”,可得出社会普遍重视教育的风气;由材料“民间自己筹集,主要靠学田供给”,可得出私人讲学的优良传统;由材料“岳麓书院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山脚。朱熹曾来访”“嵩阳书院成为宋代理学的发源地之一”,结合所学,理学的兴起与传播;结合所学, 宋代时期科举制成熟,科举取士规模的扩大;结合所学,宋代封建经济发展,印刷业的繁荣,书籍出版成本较低。关于“意义”,由材料“官学遭受破坏、庠序失教”,可得出私学的出现弥补官学的不足,促进了读书风气的兴盛;由材料“书院颇具特色的教学和研究活动”,可得出推动了教育和学术的发展;由材料“自由争辩和讨论的学风、求真求实的问学精神等”,可得出其办学模式、教学理念、教育方法等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民族主义的感召和激荡下,英、法等民族国家先后建立。到19世纪前期,民族主义在西欧、北美取得了辉煌胜利,并为传播到整个欧洲乃至世界奠定了基础。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业化、现代化的迅猛进展,欧美各国原有的民族国家内部市场已容纳不下急速膨胀的生产力。于是,这些国家利用人民的民族主义情结,狂热地宣扬本民族优越论,打着“传播文明”和为本民族“谋福利”的旗号,进行野蛮的殖民侵略和掠夺,建立起帝国主义殖民体系。 ——摘编自程人乾《论近代以来的世界民族主义》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近代西方民族主义的影响。 材料二 冯天瑜指出:“晚清一批仁人志士力主发展实业,争取利权,挽救民族危亡, 可称之为‘经济民族主义’,因不合时宜而未能取得成效,一直作为历史之流未被人们注意,然而,它不仅热忱可感,还包含若干真理的颗粒。” ——王春风《经济民族主义研究述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晚清“经济民族主义”出现的原因,并概述其重要表现。 【答案】(1)影响:促进欧美民族国家的建立;促进世界广大地区民族意识的觉醒;但极端民族主义为西方殖民侵略和掠夺提供了借口。 (2)原因:鸦片战争后,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入侵,民族危机日益加深。表现: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在洋务派倡导下出现,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起到一定抵制作用;一批具有早期维新思想的知识分子如王韬、郑观应等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甲午战后,民间出现办厂热潮,倡导设厂自救,“实业救国”; 20世纪初,发起提倡国货、收回利权运动、保路运动等。 【解析】 【详解】(1)由材料“在民族主义的感召和激荡下,英、法等民族国家先后建立”,可得出促进欧美民族国家的建立;由材料“民族主义在西欧、北美取得了辉煌胜利,并为传播到整个欧洲乃至世界奠定了基础”,可得出促进世界广大地区民族意识的觉醒;由材料“狂热地宣扬本民族优越论……进行野蛮的殖民侵略和掠夺,建立起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可得出但极端民族主义为西方殖民侵略和掠夺提供了借口。 (2)关于“原因”,由材料“晚清一批仁人志士力主发展实业,争取利权,挽救民族危亡”,结合所学,鸦片战争后,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入侵,民族危机日益加深。关于“意义”,可以从洋务派运动、早期维新思想、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和反帝爱国运动等史实说明。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德川幕府逐一地断绝了同西方世界的联系,要使日本与世隔绝、一成不变,以便使他们的统治永存。但日本还是有了某些发展,这些发展渐渐改变了这个国家的力量对比,打破了现状。日本社会正处于转变之中。它正经历着深刻的经济变化和社会变化,而这又酿成了政治上的紧张局势;这种紧张局势在海军准将佩里迫使日本打开贸易大门时达到极限。日本人中的很多人已充分认识到这个社会需要改造。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明治维新前的日本面临的深刻变化。 (2)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明治维新期间日本是如何进行社会改造的。 【答案】(1)变化:明治维新前,德川幕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但日本经济有一定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渐形成,引起了日本社会阶级结构和封建等级秩序的变化。社会各阶层对幕府强烈不满,社会动荡不安,尤其是中下级武士,迫切希望改变现状。1853 年美国军舰叩关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纷纷侵入日本,国门被打开,日本陷入半殖民地的危机。 (2)政治: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宣布四民平等。经济:殖产兴业,发展资本主义;废除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土地私有,允许买卖。文化:倡导“文明开化”。军事:实行义务兵役制,建立常备军;进行武士道教育。 【解析】 【详解】(1)关于“变化”,由材料“日本与世隔绝、一成不变,以便使他们的统治永存。但日本还是有了某些发展”,结合所学,明治维新前,德川幕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但日本经济有一定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渐形成,引起了日本社会阶级结构和封建等级秩序的变化。由材料“本社会正处于转变之中。它正经历着深刻的经济变化和社会变化,而这又酿成了政治上的紧张局势”,结合所学,社会各阶层对幕府强烈不满,社会动荡不安,尤其是中下级武士,迫切希望改变现状。由材料“海军准将佩里迫使日本打开贸易大门时达到极限。日本人中的很多人已充分认识到这个社会需要改造”,1853 年美国军舰叩关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纷纷侵入日本,国门被打开,日本陷入半殖民地的危机。 (2)结合所学,可以列举明治维新的举措,如:在政治上,废藩置县以加强中央集权等;在经济上,殖产兴业以发展资本主义;在文化上,倡导“文明开化”;在军事上,实行义务兵役制等。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港珠澳大桥被誉为圆梦桥、同心桥、自信桥、复兴桥,将促使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再进一步。但工程体量之巨大,建设条件之复杂,是以往世界同类工程都没有遇到的,其中的外海沉管隧道施工核心技术被业内人士称为“全世界最困难、最复杂的技术”,当时的中国在此领域的技术积累几乎是一片空白。 林鸣,担任岛隧工程项目总经理、总工程师。他是长跑爱好者,每天清晨5点准时开跑,风雨无阻,他说,如果跑步都不能坚持,还怎么能把世界级的超级工程坚持干下来呢?港珠澳大桥的建设面对难以承受的外方天价技术咨询费用,林鸣坚信:只有走自我研发之路,才能掌握核心技术,攻克这一世界级难题。他说:“桥 的价值在于承载,而人的价值在于担当。”这些年来,为了保证项目能顺利走到最后,林鸣将项目上每一个人都看作“走钢丝”的人,每一道程序都要做到“零质量隐患”。他说:“我只是一名普通的中国建设者,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是我建筑生涯的尖端梦想。我想,如果每个行业都能做一两个世界尖端梦,那么我们的国家就 能更好地实现中国梦。” ——摘编自《环球网》、《中国青年网》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林鸣主持港珠澳大桥工程项目的意义及面临的难题。 (2)根据材料,说明林鸣及其团队体现的时代精神。 【答案】(1)意义: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促进地区经济文化进一步发展;沟通人心,增强国家向心力;展现中国综合国力提高和科技的进步。难题:工程体量巨大,建设条件复杂,核心技术空白,国外技术咨询费用过高。 (2)热爱祖国、报效祖国;对科学的执着追求;自力更生,奋发图强;自主创新;勇于担当;严谨认真。 【解析】 【详解】(1)关于“意义”,由材料“促使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再进一步”,可得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促进地区经济文化进一步发展;由材料“圆梦桥、同心桥、自信桥、复兴桥”,可得出沟通人心,增强国家向心力;由材料“世界级的超级工程”,可得出展现中国综合国力提高和科技的进步。关于“难题”,由材料“工程体量之巨大,建设条件之复杂”,可得出工程体量巨大,建设条件复杂;由材料“当时的中国在此领域的技术积累几乎是一片空白”“难以承受的外方天价技术咨询费用”,可得出核心技术空白,国外技术咨询费用过高。 (2)由材料“我想,如果每个行业都能做一两个世界尖端梦,那么我们的国家就 能更好地实现中国梦”,可得出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由材料“如果跑步都不能坚持”,可得出对科学的执着追求;由材料“自我研发之路,才能掌握核心技术”,可得出自力更生,奋发图强,自主创新;由材料“人的价值在于担当”,可得出勇于担当;由材料“零质量隐患”,可得出严谨认真。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