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21 发布 |
- 37.5 KB |
- 2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卷·2018届西藏拉萨中学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解析版)
拉萨中学高三年级(2018 届)第四次月考汉语文试卷 (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 (共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 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瓦楞(léng) 狡黠(jié) 挫(cuō)折 强聒不舍(guō) B. 谀(yú)词 枘(ruì)凿 亵渎(dú) 心无旁骛(wù) C. 留滞(zhì) 田圃(pú) 佝偻(lǒu) 书声琅琅(lǎng) D. 恣睢(suī) 正(zhèng)月 蜷缩(juán) 锲而不舍(qiè)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汉字的读音。考生应 借助汉字的字形、字意以及造字法来辨析读音。多数的汉字是形声字,既包括形旁,也包括 声旁。A 项,“狡黠”的“黠”应读“xiá”,意思是“聪明而狡猾”;“挫折”的“挫”应 读“cuò”,意思是“不顺利,失败”。C 项,“田圃”的“圃”应读“pǔ”,意思是“种植菜 蔬、花草、瓜果的园子”;“佝偻”的“偻”应读“lóu”,意思是“脊背向前弯曲”;“书声 琅琅”的“琅琅”应读“láng”,形容响亮的读书声。D 项,“正月”的“正”应读 “zhēng”,农历一年的第一个月;“蜷缩”的“蜷”应读“quán”,意思是“缩成一团”。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撕杀 腼腆 段章取义 恪尽职守 B. 仓皇 明片 一代天娇 重蹈覆辙 C. 通辑 欧打 声名狼籍 歇斯底里 D. 喝彩 暴乱 郑重其事 鸿鹄之志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这是考查汉字的字形, 考生应借助汉字的意思以及用法来辨析。A 项,“撕杀”的“撕”应为“厮”,“厮杀”意 思是“指对打、对杀或死力相拼”,“厮”是副词,意思是“互相”;“撕”,用手使东西裂 开或离开附着的地方。“段章取义”的“段”应为“断”,“断章取义”的意思是“指不顾 全篇文章或谈话的内容,孤立地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的意思,指引用与原意不符”,“断” 意思是“截断”。B 项,“明片”的“明”应为“名”,“名片”意思是“中国古代称名刺, 是标示姓名及其所属组织、公司单位和联系方法的纸片”;“一代天娇”的“娇”应为“骄”, “天骄”指“天之骄子”,称北方匈奴单于为天之骄子,后来称某些北方强盛的民族或其君 主。C 项,“通辑”的“辑”应为“缉”,“缉”意思是“搜捕,捉拿”;“辑”意思是“把 收集材料进行加工、整理”。“欧打”的“欧”应为“殴”,“殴”的意思是“打人”。“声 名狼籍”的“籍”应为“藉”,“狼藉”,杂乱不堪,名声败坏到了极点。 3. 下列词语的感情色彩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慈祥 巍然 欣欣向荣 滴水穿石 B. 悠扬 肤浅 鼠目寸光 斩钉截铁 C. 结局 肆虐 刚愎自用 笨鸟先飞 D. 慷慨 武断 家徒四壁 蔚为大观 【答案】A 4. 下列词语全能构成反义词的一项是 A. 蓬勃—萧条 抨击—攻击 赔罪—请罪 鹏程万里—穷途末路 B. 恭维—巴结 清廉—腐败 剔除—保留 丰功伟绩—弥天大罪 C. 殷勤—怠慢 隐晦—明显 淤积—疏通 饮水思源—过河拆桥 D. 斟酌—推敲 振奋—萎靡 征兆—先兆 饮鸩止渴—抱薪救火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词语全能构成反义词的一项”,这是考查反义词的 辨析。反义词就是两个意思相反的词,包括:绝对反义词和相对反义词。C 项,每组都能构 成反义词。A 项,“抨击”意思是“以文章评论来攻击”,与“攻击”意思相近;“赔罪” 意思是“得罪了人,向人道歉”,“请罪”意思“指主动承认过错并请求处罚”,不是反义词。 B 项,“恭维”指出于讨好对方的目的而去称赞、颂扬,“巴结”,奉承讨好,不是反义词。D 项,“斟酌”,反复考虑以后决定取舍,“推敲”,比喻写作时逐字逐句思考的过程,用来比 喻做文章或做事时,反复琢磨,反复斟酌,二者意思相近;“征兆”,预感到的或即将出现 的迹象,“先兆”,事情发生前所显示出来的迹象,二者意思相近;“饮鸩止渴”,比喻用错 误的办法来解决眼前的困难而不顾严重后果,“抱薪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祸, 结果使灾祸反而扩大,二者意思相近。 5. 下列词语加点部分的解释完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凄楚:痛苦 姗姗来迟:形容走路缓慢从容的样子 B. 遴选:谨慎选择 两全其美:保全,使完整不缺 C. 鉴别:仔细地看 屡试不爽:差错 D. 矜持:自夸自大 一文不名:出名的,有名声的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词语加点部分的解释完全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考 查词语的意思。D 项,“矜持”的“矜”有如下几个意思:怜悯,怜惜;自尊,自大,自夸; 庄重,拘谨。用在“矜持”中,应理解为“庄重,拘谨”。“一文不名”意思是“指一个钱 都没有,形容非常贫困”,“名”意思是“占有”。 6.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他望着八百里沂蒙起伏的群山,文思泉涌,一首《沂蒙颂》一气呵成。 B. 有自知之明的人,犯了错误也不可怕,他会从中吸取教训。 C. 得到朋友的鼓励与支持,她勇敢地走向赛场,成为当天最耀眼的一颗明星,真是相得益 彰啊。 D. 他出身于书画世家,自幼便随研究敦煌艺术的父亲出入莫高窟,耳濡目染,最终选择了 用线条和色彩演绎人生。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成语意思和用法的辨析。首先把握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 辨析正误。C 项,“相得益彰”,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 示出来。文中是说“她”在朋友的鼓励与支持下勇敢地走向赛场,成为当天最耀眼的一颗明 星,不合语境。A 项,“一气呵成”,形容文章结构紧凑,文气连贯。也比喻做一件事情安 排紧凑,迅速不间断地完成。句中形容他创作《沂蒙颂》,使用正确。B 项,“自知之明”, 了解自己的情况,能正确认识自己的长处与短处。句中使用正确。D 项,“耳濡目染”,形 容听得多了,见得多了,自然而然受到影响。句中说他受到父亲的影响,使用正确。对于词 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第 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 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 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 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 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7.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著名翻译家、作家杨绛先生的散文《老王》是广大文学爱好者倍受欢迎的。 B. 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的主题是“和谐之旅”,它向世界表达了中国人民对内致力于构建和 谐社会,对外努力建设和平繁荣的美好世界。 C. 通过观看中央电视台《艺术人生》节目,我了解到“大衣哥”朱之文是一个朴实平易的 人。 D. 我们班“学霸”扎西虽然学习很好,但是经常热情地帮助学习困难的同学。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 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 分。A 项,“是广大文学爱好者倍受欢迎的”结构混乱,可以把“倍受”放在“是”的后面。 B 项,“表达了中国人民对内致力于构建和谐社会,对外努力建设和平繁荣的美好世界”成 分残缺,“表达了”后面缺少宾语的中心词,可以在“美好世界”后添加“的决心”或“的 心愿”。D 项,关联词语使用不当,“虽然……但是”表示转折关系,但“扎西学习很好” 与“经常热情地帮助学习困难的同学”两者之间并不存在转折关系,可以换成“不但……而 且”。 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 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比如 B 项,压缩后可以发现,“它表达了……”后面没有宾 语中心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 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 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 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 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比如 D 项,句中 出现关联词语,要考虑如下问题:搭配当不当、句间关系当不当、语序当不当,“我们班‘学 霸’扎西学习很好”与“经常热情地帮助学习困难的同学”两者之间明显不存在转折关系, 而是存在递进关系。 8.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例句中的“暖”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暖心交警为车祸受伤者撑伞,感动了国人。 A. “天气寒冷,带个热水袋暖一暖手吧。”妈妈对正要出门的我说。 B. 龙须塘社区举行包粽子比赛,为“情系端午”活动暖场。 C. 重庆 90 后暖男手绘漫画,教父亲使用银行查询系统。 D. 今年三月,汽车市场回暖明显,呈良好的发展态势。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例句中的‘暖’含义相同的一 项”,这是考查词语的意思。首先要理解“暖”的本义,意思是“温和,不冷”“使温和”; 然后分析例句中“暖”的意思,“暖心交警为车祸受伤者撑伞,感动了国人,此处的“暖” 是使人感到温暖;C 项,“重庆 90 后暖男手绘漫画,教父亲使用银行查询系统”,此处的“暖” 也是使人感到温暖,这两个“暖”都是情感上的体验。A 项,“带个热水袋暖一暖手吧”, 此处的“暖”意思是使手暖和,是身体的感受;B 项,“为‘情系端午’活动暖场”,此处 的“暖”是指活跃现场的气氛;D 项,“汽车市场回暖明显”,此处的“暖”是指汽车销售 开始回升。 9. 根据语境选词填空,最恰当的一项是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 族就有希望。中国梦( )历史的、现实的,( )未来的;( )我们这一代的,( ) 青年一代的。 A. 是 更是 是 也是 B. 是 也是 是 更是 C. 是 是 也是 更是 D. 是 更是 也是 更是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要求“根据语境选词填空”,这是考查词语的辨析。考生应根据句 间的关系来辨析。这段文字是阐述青年对于一个国家的价值,第一处说“中国梦”是“历史 的、现实的”,第二处说“中国梦”是“未来的”,这两者之间是并列关系,“是……也 是……”是表示并列关系,故排除 AD 两项;第三处说“中国梦”属于“我们这一代”,第四 处说“中国梦”属于“青年一代”,“青年一代”在“我们这一代”的基础上更进了一步, 故第四处应使用表示递进关系的词语“更是”。 10.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月光极其_______,溪面浮着一层薄薄的白雾,这时节对溪若有人唱歌,隔溪应和,实 在太美丽了。 (2)国庆期间,凡购物满 100 元者,本店将________价值 30 元的礼品券一张。 (3)曹操四言诗的雄浑,陶渊明田园诗的恬淡,自然受人称誉;而张旭草书的奇伟飞动, 颜真卿楷书的厚重雄伟,也同样令人_______不已。 A. 温和 赠送 赞扬 B. 温和 惠赠 赞叹 C. 柔和 赠送 赞叹 D. 柔和 惠赠 赞扬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这 是考查近义词语的辨析。“温和”,(气候)不冷不热,(性情、态度、言语等)不严厉;“柔 和”,柔软,温和。第一处是形容“月光”,应使用“柔和”。“赠送”,用馈赠送礼的方式为 某人提供某些东西;“惠赠”,敬辞,指对方赠与(财物)。第二处是说店铺要送东西给顾客, 且是从“店铺”的角度来说,故应使用“赠送”。“赞扬”,表示对一个人进行称赞,表扬, 称扬;“赞叹”,称赞,叹赏。第三处是说“张旭草书”和“颜真卿楷书”令人叹赏,应使 用“赞叹”。 点睛:解答近义词的方法如下:(1)语素分析:“留同析异”,分析出不同的语素进行组词 再作区别。比如,“温和”和“柔和”,不同的语素是“温”和“柔”,“温”意思是“暖, 不冷”,强调温度、气温;“柔”,意思是“软”,侧重感觉。(2)语境分析:对词语的运用, 一定要在上下文中找到相应的信息,重点是使用场合上的搭配。比如“赠送”和“惠赠”, 后者是敬辞,应是指对方赠予的财物。(3)语素都不相同的词语,重点从用法方面考虑。 11.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感情色彩没有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A. 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孩子们是多么善于观 察这一点呵。 B.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 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C. 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得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 就送我上车。 D.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 蔽?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感情色彩没有发生变化的一 项”,这是考查词语的感情色彩。首先要辨别加点字本身的感情色彩,再结合语境辨析在句 子中的情感色彩。D 项,“荫蔽”,遮蔽,隐蔽。句中主要强调母亲对子女的保护,情感色 彩没有发生变化。A 项,“狡猾”本指“诡诈不可信,狡诈刁钻”,这是贬义词;句中形容“儿 童”,后面说孩子从老师的动作中察觉到“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这表现出儿 童的“机灵”,属于贬词褒用。B 项,“卖弄”,指恃恩弄权,夸耀、显露本事,是贬义词; 句中的“卖弄”使用拟人手法,表现了鸟儿春天时的愉悦,也表现出春天的生机勃勃,属于 贬词褒用。C 项,“聪明”,本是褒义词;句中是褒义贬用,表达了对当时自己未能理解父 爱的自责和追悔。 12. 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媒体报道:“我国空气净化器性能测评结果宣称的‘去除甲醛功能’基本无效”。 B. 建筑的美感是朦胧的,但又可以是明确的;建筑的美感是抽象的,但又可以是具体的。 C. 市政府对西溪湿地综合保护二期工程设计方案提出了:“生态化、差异化、功能化”的 要求。 D. 大运河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宣告中国大运河已正式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标点符 号的运用。考生在学习过程中要了解常用标点符号的用法。A 项,句末的句号应放在引号内, 因为此处引语被当做完整独立的话语来用,故句末标点应放在引号里面。C 项,“提出了” 后面的冒号应去掉。提示性动词指向引文之后的词语,这个动词之后是不能使用冒号的。D 项,“世界文化遗产”应添加双引号,表示特定称谓,并起到强调作用。 13. 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手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那又浓又翠的绿色,简直是一幅青绿山水画。 ②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③远寺的钟声突然惊醒了海的酣梦,它恼怒似的激起波浪的兴奋。 ④风带着雨腥,像在寻找什么似的,东一头西一头地乱撞。 A. 夸张 比喻 拟人 拟人 B. 比喻 夸张 比喻 拟人 C. 比喻 拟人 拟人 比喻 D. 比喻 夸张 拟人 拟人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所用修辞手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修辞手 法。考生应了解常考的修辞种类以及各种修辞的特点。①“那又浓又翠的绿色,简直是一幅 青绿山水画”,本体是“绿色”,喻体是“青绿山水画”,比喻词是“简直是”,这是比喻中的 暗喻。②“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白发三千丈”作了奇妙的夸张,似乎不近情理, 一个人七尺身躯,而有三千丈的头发,根本不可能。读到下句“缘愁似个长”才豁然明白, 因为愁思像这样长。“缘”,因为;“个长”,这么长。白发因愁而生,因愁而长。这三千丈 的白发,是内心愁绪的象征。诗中有形的白发被无形的愁绪所替换,于是这三千丈的白发很 自然地被理解为艺术的夸张。③“远寺的钟声突然惊醒了海的酣梦,它恼怒似的激起波浪的 兴奋”,这句话是写大海,却用到“惊醒”“酣梦”“恼怒”“兴奋”这些形容人的词语, 使用了拟人的修辞。④“风带着雨腥,像在寻找什么似的,东一头西一头地乱撞”,这句话 是写“风”“雨”,却用到“寻找”这一形容人的动作的词语,使用了拟人的修辞。 14. 下列各项中的改句与原句相比,意思发生了明显变化的一项是 A. 原句:自古以来,多少人把松树作为崇高品质的象征。改句:自古以来,松树被多少人 作为崇高品质的象征。 B. 原句:日本福岛核电站已经很久没有给我们带来好消息了。改句:日本福岛核电站给我 们带来的一直是坏消息。 C. 原句:听到这个消息,大家都欢欣鼓舞。改句:听到这个消息,大家无不欢欣鼓舞。 D. 原句:他们肩上挑的不仅仅是粮食。改句:难道他们肩上挑的仅仅是粮食吗?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各项中的改句与原句相比,意思发生了明显变化的 一项”,这是考查句式的变化。A 项,是把“把”字句变成“被”字句,意思没有发生变化, 都说明自古以来松鼠被很多人作为崇高品质的象征。C 项,改句用“无不”替换了原句中的 “都”,“无不”的意思是“没有不;全是”,与“都”是意思一样。D 项,原句是一个陈述 句,改句是一个反问句,而反问句是用疑问的句式,来表达肯定的观点,反问句表面看来是 疑问的形式,但实际上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答案就在问句之中。“难道他们肩上挑的仅仅 是粮食吗”意思就是“他们肩上挑的不仅仅是粮食”,与原句意思一致。B 项,原句是说“没 有给我们带来好消息”,可能是“坏消息”,也可能是不好不坏的消息,而改句是“一直是坏 消息”,两句的意思不一致。 15. 填入下列横线的句子,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西藏高原上的树,常抱成团地生长,有的依傍着,有的缠绕着,很少见到独自兀立的 树。 , , , 。它们是无数次风雪雷雨后的幸存者! ①如果不是阵阵袭来的高原反应,还以为身在南方 ②有的体无完肤,伤口摞着伤口,却摇曳着一片新绿 ③从贡嘎机场到拉萨,路边绿树成行 ④但稍加注意就会发现,那些树干奋力地伸向天空 A. ①④②③ B. ③①④② C. ③②①④ D. ①③②④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属于语句的排序题。从题干来看,这是属于有语境的排序题,从语 境来看,这段文字属于描写性的文字,描写的对象是西藏高原上的树,从横线后面的句子来 看,“它们是无数次风雪雷雨后的幸存者”,可见前面应有“风雪雷雨”的痕迹,只有第② 句提到,“有的体无完肤,伤口摞着伤口”,故应放在最后;“有的”指的是第④句中那些 奋力伸向天空的树干,故④应放在第三空;④“但稍加注意就会发现”,“但”表示转折, 这是针对①中“还以为身在南方”而言,故①放在第二空;③“路边绿树成行”紧承前面所 说“常抱成团地生长,有的依傍着,有的缠绕着,很少见到独自兀立的树”,故应放在第一 处。 16. 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A. 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其特点是形散神聚、 意境深邃、语言优美凝练等。按表达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散文。 B. 莎士比亚,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戏剧家、诗人,他的“四大悲剧”包括《哈姆雷特》 《奥赛罗》《李尔王》《威尼斯商人》。 C. 唐宋八大家包括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欧阳修、范 仲淹。 D. 寒食:清明前一或前两天为寒食节。从这一天起禁火三日,寒食节过后重新起火叫新火, 习俗有乞新火,踏青,划龙舟,插柳等。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文学常 识和文化常识的识记情况。平常的学习中,考生应有意识的进行分类识记,比如科考类、官 职升迁贬谪类、官职名称类等等。B 项,莎士比亚“四大悲剧”包括《哈姆雷特》、《奥赛 罗》、《李尔王》、《麦克白》。《威尼斯商人》 是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创作的戏剧,是一部具 有讽刺性的喜剧。C 项,“唐宋八大家”包括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 欧阳修、曾巩。“范仲淹”不在其中。D 项,寒食节,在夏历冬至后 105 日,清明节前一二 日。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 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划龙舟”属于端午的习俗。 二、阅读题 (一)古文阅读。(每题 3 分,共 6 分)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后面各题。 人有馈一木者,家僮曰:“留以为梁。”余曰:“木小不堪也。”僮曰:“留以为栋。” 余曰:“木大不宜也。”僮笑曰:“木一也,忽病其大,又病其小。”余曰:“小子听之, 物各有宜用也,岂惟木哉?” 17. 选出对文中加点解释正确的一项( ) (1)留以为梁 ⑵岂惟木哉 A. 为:以为; 惟:只, 只是 B. 为:是 惟:思考,想 C. 为:作为,做成 惟:只,只是 D. 为:作为,做成 惟:思考,想 18. 对画线句意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木料只有一根,(你)忽而痛恨它大,忽而又痛恨它小。 B. 木料只有一根,(你)忽而嫌弃它大,忽而又嫌弃它小。 C. 木料是同一根,(你)忽而嫌弃它大,忽而又嫌弃它小。 D. 木料是同一根,(你)忽而痛恨它大,忽而又痛恨它小。 【答案】17. C 18. C 【解析】 17.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和用法,题干要求选出“对文中加点解释正确的一 项”,这是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和用法,考生应结合词语在句中的位置,借助语法知识进行 辨析,联系课内所学进行解释。“留以为梁”,从语境来看,句中说有人送来一根木料,童 子说可以留下来做成房梁,“为”是动词,意思是“做成”,“以为”应为“以之为”,“把 它作为(做成)”。“岂惟木哉”,语境是“物各有宜用也”,物品各有它的用处,岂只是木 料这样?此处的“惟”应解释为“只,只是”。 点睛: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 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 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 回顾法、成语迁移法。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结合语境,理解 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 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比如本题中, “留以为梁”,“以为”属于古今异义,在古文中常见的用法是“以之为”,把……当 作……,把……制成……,由此可以推测“为”的意思。 18.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对画线句意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这是考查文言文的翻译 能力。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 然后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木一也,忽病其大, 又病其小”,这句话的关键点如下:“木一也”是判断句,AB 两项没有把判断句翻译出来, 错误;“病”是动词,可以联系前面“我”对它的评价“木小不堪也”“木大不宜也”,可 以推测出“病”应理解为“嫌弃”,解释为“痛恨”于理不合,故排除 D 项。 参考译文: 有人送来一根木料,家僮说:“留下可以做成房梁。”我说:“木料太小,不能做房 梁。”家僮说:“可以做栋。”我说:“木料太大,不适宜做栋。”家僮笑着说:“木料是 同一根,(你)忽而嫌弃它大,忽而又嫌弃它小。”我说:“小子,你听我说,物品各有它 的用处。岂只是木料呢!”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各题。 两岸故宫的拥抱 ①20 世纪 30 年代,为躲避日本侵略者的战火,故宫博物院的大批文物迁移到南方,颠 沛流离十多年。1949 年,其中一部分文物被国民党政权转运到台湾,成立了故宫博物院。 今年 2 月中旬,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周功鑫一行来北京故宫博物院访问,商谈交流合作事项, 一时成为海内外关注的热门话题。 ②两个故宫博物院的交流,之所以引起如此巨大反响,是因为它的重要的意义可从三个 层面来认识。 ③首先,从两个博物院来说,加强交流合作是双方事业发展的需要。两个博物院同根同 源。从文物藏品讲,台北故宫 92%是清宫旧藏,北京故宫 85%是清宫旧藏,两院有着很强的互 补性。再从院史上看,都是 1925 年成立的故宫博物院的延续,继承着长期形成的故宫精神。 这次两院所达成的合作意向,包括最大优惠相互提供影像资料用于科研、出版,建立学术人 员互访的长期机制,通过互联网实现资源共享等以及条件成熟时合作举办展览、合开研讨会 等,都是从两院的实际出发的,这些对故宫学研究也会有深入的推进。 ④其次,两个故宫博物院的交流与合作,是两岸同胞的幸事。国宝长久分隔,故宫的完 整性受到影响,又由于长期以来两岸的对立,人们难以全面了解故宫的珍藏。两个故宫的交 流与合作,可以向两岸同胞共同展示故宫的全貌,使人们充分认识中华文明的光辉灿烂、一 脉相承、源远流长。这是因为,故宫及其文物藏品,已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象征。此次 故宫对故宫的交流,是海峡两岸民众以故宫为起点去拥抱共同的文化。这也证明了中国文化 悠久的历史。它对于增进同胞情感有着重要的作用。 ⑤再次,两个故宫博物院的交流与合作,对于在世界上弘扬中华文明亦有积极意义。作 为世界文化遗产,故宫及其藏品的价值不仅属于中国人民,也属于世界人民。世界各地越来 越多的人们,不断地从伟大的紫禁.城中,从两院珍贵丰富的藏品中,受到历史的启迪,汲 取创造新生活的智慧和力量。现在两岸故宫的携手合作, 可使世界人民更深入、更全 面地认识中华文明的丰富博大, 这种交流、合作体现了中华文化中那种刚健、坚韧、 包容、和合等精神内涵,彰显中华文化的旺盛生命力。 ⑥两岸同胞对两个故宫的交流给予了厚望。我们期待着。 19. “两岸故宫的拥抱”运用的修辞方法是:(______________) 该标题表达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第⑤段画线处填入的一组关联词语比较恰当的是:_________________。 21. ③~⑤段运用了( )的论证结构。 A. 对照 B. 层进 C. 并列 D. 总分 【答案】19. (1). 拟人 (2). 交流与合作 20. 不仅 而且 21. B 【解析】 19.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两岸故宫的拥抱’运用的修辞方法是什么”“该标题表达的 意思”,这是针对文章的标题设题,前者问技巧,后者问含义。“两岸故宫的拥抱”,标题的 对象是“故宫”,而“拥抱”是人的动作,用人的动作情态来写物,这是拟人的修辞;从文 中来看,两岸故宫指的是背景的故宫博物院和台湾的故宫博物院,“拥抱”指的是两岸博物 院的交流与合作。考生可以借助如下句子理解标题的含义,如第一段“商谈交流合作事项, 一时成为海内外关注的热门话题”,第二段“两个故宫博物院的交流”,第三段“首先,从两 个博物院来说,加强交流合作是双方事业发展的需要”,第四段“其次,两个故宫博物院的 交流与合作,是两岸同胞的幸事”,第五段“再次,两个故宫博物院的交流与合作,对于在 世界上弘扬中华文明亦有积极意义”。 20.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第⑤段画线处填入的一组关联词语”,这是考查关联词语的运 用。“现在两岸故宫的携手合作,……可使世界人民更深入、更全面地认识中华文明的丰富 博大,……这种交流、合作体现了中华文化中那种刚健、坚韧、包容、和合等精神内涵,彰 显中华文化的旺盛生命力”,这段话是评价“两岸故宫携手合作”的意义,“可使世界人民 更深入、更全面地认识中华文明的丰富博大”和“这种交流、合作体现了中华文化中那种刚 健、坚韧、包容、和合等精神内涵,彰显中华文化的旺盛生命力”呈现出递进的关系,故此 处应使用表递进的关联词语。解答关联词语,首先要准确掌握各类关联词语的作用。同一个 句子,运用不同的关联词语,作用就不同,表达的意思也就不一样。然后准确把握关联词语 的固定搭配,有些关联词语是要求配对使用的,不可随意改换。同时要特别要注意的是关联 词语的位置不能放错。 21.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③~⑤段运用了什么论证结构”,这是针对论述类文本的论证 思路设题。考生首先要了解论证结构包括哪几类,主要有对照、层进、并列以及总分;然后 分析这三段所写的内容,第二段说“两个故宫博物院的交流,之所以引起如此巨大反响,是 因为它的重要的意义可从三个层面来认识”,可见第二段与三、四、五这三段之间应是总分 关系,再来看三、四、五三段,这三段的段首句都是中心句,“首先,从两个博物院来说, 加强交流合作是双方事业发展的需要”“其次,两个故宫博物院的交流与合作,是两岸同胞 的幸事”“再次,两个故宫博物院的交流与合作,对于在世界上弘扬中华文明亦有积极意 义”,从“事业发展的需要”到“弘扬中华文明”,显而易见这三者之间呈现出递进的关系, 故应属于层进式结构。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思念一块月饼 张金春 ①“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唐代诗仙李白这首诗是我 非常喜欢的,他深刻地揭示了游子的心理感受,仿佛撕下了我心口的一块伤疤,在隐隐作痛。 ②古人说:“明月千里寄相思。”月光如子弹般洒落,伤的却都是心灵。每到这个季节, 思绪总是湿漉漉的。自打十八岁打起背包出来当兵闯世界,平均两年回家一趟的频率,怎能 解我焦渴的思念之苦?父爱母爱只能写在信笺里,流淌在无线电波里,滚烫在父母盼望的目 光里。 ③在我老家扬州,中秋节这一天有祭拜月亮、祈求团圆的古老习俗。临近中秋,母亲就 要张罗着买藕段、莲子、月饼、江米条、馓子、花生还有鸡蛋、斗香等,最好吃的就是镇上 老师傅自制的月饼,月饼巴掌大小,厚厚的,甜甜的馅被一层层的皮包裹着,放在毛毡纸上, 沁着一片片油渍,那香甜的滋味像痒痒挠,将我的馋虫勾起来,恨不得一把抢在手中,放入 口中。 ④吃月饼的甜蜜回忆仿佛过日子一般,美好的一切总是会经历一番过程,一番铺垫,方 才品味到幸福的滋味和内涵。每次母亲都将祭过月亮的月饼分给每人一块,并嘱咐我们兄弟 俩,要细细吃,吃完就没了。所以,我每次将月饼切成四等份,每天吃一小块,其余的用纸 包好藏在床头被窝里,有时睡醒了还拿出来看看。 ⑤记忆最深的是三十五年前,那时我九岁,我的月饼吃完了,放学回来,趁着母亲做饭 的功夫,到处翻找母亲藏好的月饼,终于在一只木箱子里看到了。我迅速地盖上这个天大的 秘密,悄悄盘算如何既不被发现又能满足那牵肠挂肚的欲望。晚上放学回家,父母上工还没 回来, 我迫不及待地打开箱子,诱人的月饼还躺在那儿,并深情地望着我,我下意识地咽 了一口口水,肚肠子也配合地发出两声咕咕叫声。我冲动地把月饼拥入怀中,后觉不妥,小 心翼翼取出来,掰开五分之一左右,然后包裹好放回原处。那时我想,要是母亲责问起来, 就说是猫或者老鼠偷吃了。想到这儿,我为自己的小聪明窃喜。 ⑥大约过了两天,母亲让我到她房间里去,说要给我变个戏法。她缓慢地从箱子里拿出 那块月饼,在我眼前一晃,欣喜地问:这是什么?我脸火辣辣的,低着头,没敢抬头望。母 亲打开纸包,盯着我看了看说:吃吧,本来就是留给你的!我的头埋得更低了。母亲什么也 没问什么也没说,只是捡起散落在纸上的月饼屑子一粒粒放进嘴里。我掰开一半,说:妈, 你也吃。母亲说:我不爱吃沙甜的,还是皮好吃,又脆又酥。 ⑦这块月饼我咀嚼了三十五年,慢慢体味到母亲那无私的宽容的爱,现在当我的女儿面 对一堆奇形怪状、五花八门的月饼,挑三拣四,甚至吃了一小半扔在一边时,我会拿过来, 一粒一粒瓣开来,放到嘴里,让它一点一点地融化在岁月的记忆里。 ⑧又是一年秋风送爽时,又是一个花好月圆夜。对着如玉如银的朗朗明月,又想起那块 圆圆的月饼,月光如水,流逝我不尽的思念;月光如织,维系我永久的牵挂。 (选自《中国文化报》) 22.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信笺(__________) 祈求(__________) 掰开(___________) 23. 从文中找出与解释相对应的词语。 (1)形容非常挂念,很不放心。(__________________) (2)暗自高兴。(________________) 24. 文章围绕“月饼”主要写了哪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25. 请赏析第⑤段中划线的句子。 我迫不及待地打开箱子,诱人的月饼还躺在那儿,并深情地望着我。 26. 文中刻画了一位怎样的母亲?请结合相关内容概括。 27. 一块让作者思念至深的香甜月饼,一个让朱自清泪流数次的肥胖背影,都让我们感受 到父母深深的关爱。请比较本文作者和《背影》中的朱自清在文中所表达的情感的异同。 【答案】22. (1). jiān (2). qí (3). bāi 23. (1). 牵肠挂肚 (2). 窃喜 24. ①吃月饼②偷月饼③思念月饼. 25.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用“躺”、“望”写出了“我”看见月饼还在的欣喜之情和“我” 极想偷吃月饼的心理 26. 文中刻画了一们关爱孩子、有教育智慧、无私、宽容的母亲.相关内容:母亲分月饼给 孩子,不责怪“我”偷吃月饼,捡月饼屑子,说自己不爱吃沙甜月饼等情节 27. 相同点:两文作者都抒发了对父母的思念、牵挂和感激之情.不同点: 《背影》一文中 作者还抒发了对父亲的愧疚之情 【解析】 22.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给加点字注音,这是考查汉字的读音。考生可以结合语境、字形、 字义以及造字法来辨析。“信笺”的“笺”是形声字,“竹”是形旁,代表其意思,“戋” 是声旁,读 jiān,“笺”的声母、韵母以及声调都与之一致;“祈求”的“祈”意思是“向 神求福,请求”,“祈”也是形声字,“斤”是声旁,但声母、韵母以及声调都发生变化。“掰 开”的“掰”读 bāi,意思是“用手把东西分开或折断”。 23.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从文中找出与解释相对应的词语”,这是考查对词语意思的把握。 先看所给的意思,“形容非常挂念,很不放心”“暗自高兴”,然后再到文中找出与之意思 相关的词语,第五段“悄悄盘算如何既不被发现又能满足那牵肠挂肚的欲望”,其中“牵肠 挂肚”的意思是“形容十分惦念,放心不下”,第五段中“那时我想,要是母亲责问起来, 就说是猫或者老鼠偷吃了。想到这儿,我为自己的小聪明窃喜”,“窃”意思是“偷偷的, 暗中”,这两个词语符合要求。 24.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文章围绕‘月饼’主要写了哪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 括”,这是考查学生概括情节的能力。从题干来看,要求概括的事情一定要与“月饼”有关。 首先要把握概括的模式,一般采取“何人做何事”的模式;然后明确文章的叙述角度,文中 是以“我”为视角,故可以从“我”的角度进行概括。第四段写“我”吃月饼,第五段写“我” 偷月饼,第七、八段写“我”思念月饼。 25.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请赏析第⑤段中划线的句子”,这是考查学生鉴赏品味语言的能 力。首先应回顾鉴赏的角度,然后找到画线句,明确句子描写的对象。“我迫不及待地打开 箱子,诱人的月饼还躺在那儿,并深情地望着我”,第一句描写的对象是“我”,“迫不及 待”“打开”是动作描写,写出“我”对月饼的渴盼;第二三句是从“月饼”的角度来写, “躺”“深情”“望着”,这些词语都是形容人,此处用来形容“月饼”,这是运用了拟人的 修辞,其中流露出我看见月饼时的欣喜之情。 点睛:鉴赏表达特色题,须从三方面建立起模式:构建起关于表达特色(表达技巧、艺术表 现)的知识网络系统模式。如常见的描写技巧、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每一方向下的任何一 种手法技巧的辨认及表达效果,都应在头脑中建立并储存起来。把握思维模式,从五个角度 切入思考。①修辞手法(优先) ;②表现手法(次之) ;③表达方式(其次) ;④ 文章 章法;⑤语言表达(④⑤两个角度考查时,一般有明确的提示) 。思考分析时的两个结合。 ① 解答任何表达特色题必须与文章的中心相结合。没有纯客观的艺术技巧,任何艺术技巧都是 为文章中心服务的。②解答表达特色题应该和语言相结合。比如本题,划线句是写“我”偷 月饼,作者运用“迫不及待”来体现心情之迫切;用“躺”“深情”“望”等词语赋予“月 饼”以人的情态,借以表达看见月饼还在时的惊喜之情。 26.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文中刻画了一位怎样的母亲”,这是考查人物形象。考生应找 出描写母亲的内容,如第六段“吃吧,本来就是留给你的”“我不爱吃沙甜的,还是皮好吃, 又脆又酥”,这些语言描写体现出母亲对孩子的关爱;明知道孩子偷吃了月饼,却“母亲什 么也没问什么也没说”,这表现出母亲的宽容;还可以圈出作者或他人的评价性语言,如第 七段“这块月饼我咀嚼了三十五年,慢慢体味到母亲那无私的宽容的爱”。 点睛:解答人物形象题,首先要了解塑造形象的技巧,一般有两种,一是直接描写,即抓住 人物的言行举止进行描写,借以体现人物的特点;二是借助环境和他人进行侧面衬托,或者 借助他人或作者之口进行评价。从具体的做法来看,首先要从小说中圈出关于这个人物言行 的相关语句,本文中,主要写了母亲把祭过月亮的月饼分给孩子,没有责怪“我”偷吃月饼, 自己吃月饼屑等,在这些事件中,考生可以抓母亲的具体表现,如语言、动作来分析体会她 对儿女的爱、宽容;还可以抓住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该人物的评价的语 句,再进行概括。 三、作文(60 分) 28. 阅读下面材料,写一篇作文。 一声春雷把蛰居沉睡的生命唤醒,就像父亲的棒喝,让顽劣的孩童懂得了奋进;一缕春风把 充满希望的种子撒落,就像母亲的爱抚,让无助的心灵洒满了阳光。于是,潺潺的溪水边开 满了姹紫嫣红的花朵,不毛的石缝间丛生了倔强挺立的生命。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切身 体验,以“那一刻,我被 唤醒”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根据自己所写的内容,将题目补充完整;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 600 字;文中 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答案】我被大榕树唤醒 重返自然,就是找寻迷失的自我,拾回一颗遗落的心。 自然的语言是无声的,却是从内心深处迸发出的生命力量。且听它慢慢地诉说,轻轻地 呼唤。就像是年轻的母亲拍着怀里熟睡的生命,轻声唤道:“宝贝,醒醒吧,你看这世界多 美好。” 我见过婺源象征美好姻缘的大榕树,它是天上月老的化身;我见过桂林馥郁芬芳的桂花 树,它是清逸俊秀的仙子;我见过西北大漠笔直的胡杨,它是威武不屈的战士,却独独不曾 见过这样一棵槐树,更像是一位历尽沧桑的老者,屹立千年而不倒,见证了多少岁月的传奇。 它扎根在古镇的角落里,穿过一座香火弥漫的祠堂,眼前的一切都陷在朦胧飘渺中,踏 入一片僻静,便得以一睹它的真容,不由发出一声惊叹。浅褐色的泥土高高隆起,遒劲有力 的根系暴露在泥土表面,深棕色的树干有几人合抱那样粗,树干粗糙而结实,古朴中又带有 辛酸。仰起头,繁多的枝丫伸向不同的方向,青翠的叶覆满了枝头,形成一片浓阴。一米阳 光从密密匝匝的树缝间射进,像是被滤过似的,更加柔和、更加温暖,一直照进心里。 高大、茂盛并不是我所爱之处,我更爱它的残缺。树的中央有一个大窟隆,是雷劈和虫 蛀的结果,使得整个树干都是中空的,所有的养分仅靠树皮上零星的导管,输送向树的各个 部位,就是这样一棵树,却一直延续着一份生命、一抹绿意。我站在树下,显得格外渺小, 在树强大的力量下,我又显得那样虚无。 我很是不解,很是困惑,中空的树干就如同挖去它的心脏,掳去它的生命,它却依旧如 此枝繁叶茂。可知掏空了它的心却没有盗走它的魂,被剥夺了生命却没有放弃争取生命的信 念,我无法想象它经历了多少浩劫,却目睹到经历浩劫之后的它依旧是这样郁郁葱葱。 那一刻,我被唤醒。就像是经历一个轮回后的顿悟,我曾经因为失去而放弃,因为迷惘 而迷失,却从没有想过像眼前的这棵树一样越挫越勇,屡败屡战。 那一刻,阳光洒下,落在地上像是一地的碎钻,将铺在地上的落叶映得熠熠生辉。这或 许是自然的馈赠,也或许是神灵的嘉奖,我被唤醒,是因为老树那种对生命的执著,不言弃。 树是静止的生命,我静静地伫立,听着它娓娓地诉说,讲述着一个很老很老的故事。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则材料加半命题作文。首先分析材料,材料很有诗意,根据 引导语的理解,“春雷”“春风”是一种比喻,或比喻在知识与做人道理上豁然开朗的那一 刻顿悟的快乐,或比喻一段生活一段感情经历后那种无法言表的快慰和幸福感;“潺潺的溪 水边开满了姹紫嫣红的花朵,不毛的石缝间丛生了倔强挺立的生命”是“春雷”“春风”的 影响。再分析半命题,“那一刻,我……”,“那”是远指,说明应写过去发生的,“一刻” 表明是在一个特定场景下,或在一个瞬间,不能写成“一天”“一次”,“我”是主体,不 能写他人;“唤醒”,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词义是:叫醒;使醒悟。考生要在前面添加“什 么人(或什么事)”唤醒自己。“那一刻”是一个细节,是一个特写镜头,是一副画,是一 个动人的场面,是“真善美”的凝聚,是“假恶丑”带给人的震撼。从一个小的角度出发, 重点写一个细节,一个情节,然后把它写深、写透,要注意捕捉那些闪光的细节,写出真切 的体会和感受,只有这样才能“四两拨千斤”。文章要抓住情感转变的特定情境和故事发展 的特定阶段(高潮),或进行场面的描写,或做好气氛的渲染,记叙独特的心灵一颤。 点睛:写好半命题作文,关键在于补题。补题要充分调动生活积累,考虑自我写作的特长, 以内容“熟”为考虑的重点,以立意“新”为前提,以“题目小”为上策,闪亮登场,抢人 眼球。从内容上看,写作时有两点需要注意。第一点,在“那一刻”前,应有故事的铺垫, 为“那一刻”蓄势,这个地方,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那一刻”之前的叙述并不指向 “那一刻”, “那一刻”来得突然,交待不清。第二点,应有对所选词语详细描述,写出自 己的心理感受,千万不能在“那一刻”,直接写出自己的感受就草草收场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