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21 发布 |
- 37.5 KB |
- 2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第一中学2019-2020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小题6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据《礼记·玉藻》记载和考古发现得知,簋是重要的礼器,主要用于祭祀时放置煮熟的饭食,一般与鼎相配合使用。周礼规定,天子用九鼎八簋,诸侯用七鼎六簋,卿大夫用五鼎四簋,士用三鼎二簋。这种现象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 西周社会奢侈腐败现象严重 B. 西周社会呈现等级森严的特征 C. 西周手工业中冶铜业落后 D. 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 【答案】B 【解析】 根据“天子用九鼎八簋,诸侯用七鼎六簋,卿大夫用五鼎四簋,士用三鼎二簋”说明西周是按照级别规定祭祀用品数量,充分体现了西周社会呈现等级森严的特征,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西周社会呈现等级森严的特征,而不是西周社会奢侈腐败现象严重,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西周手工业中冶铜业落后,且商周时期属于青铜时代,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而是强调西周社会呈现等级森严的特征,排除D项。 2.“夏朝设秩宗,商朝设卜、巫、史,西周设太史、太祝、太卜、太士等,他们既是神权的掌握者,又是国家的重要执政官,权位显赫。”这表明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是 A. 按照血缘亲疏分配政治权力 B. 形成内外相辅的地方政权体制 C. 国家与家族宗法制度密切结合 D. 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答案】D 【解析】 材料中“夏朝设秩宗,……他们既是神权的掌握者,又是国家的重要执政官,权位显赫。”能够说明先秦时期国家统治实行神权与王权相结合的制度,故D项正确;材料中“秩宗”是一官名,后世用为礼部的习称,并非地方官员;材料中的“卜、巫、史”等都是官民,没有体现血缘关系,也没有体现宗族,因此ABC项均错误。 点睛:商朝实行内外服制度,商王有控制内外服的权力,借神权以巩固王权。西周实行分封制度,打破了地方的血缘关系,中央权力进一步加强。商周时期都是体现了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结合的特点。 3.王国维在谈及周代某制度时说:“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于天,争乃不生。”据此可知,该制度( ) A. 加强了中央集权 B. 带有神秘色彩 C. 顺应了“天”理 D. 有利于秩序稳定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任天者定,任人者事;定之以天,争乃不生”强调的是继承是由天定的,于是都很服气,不易产生纷争,如果是人定的,就会起纷争,这反映了西周宗法制度的嫡长子继承制的精神,“天”是指决定嫡庶身份的天命,故D正确;材料是对周代某制度的评述,周代实行分封制,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排除A;“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于天,争乃不生。”反映的是嫡长子继承制,没有神秘色彩,排除B;嫡长子继承制无法体现“顺应了‘天’理”,排除C。 4.在中国古代社会,“国”和“家”对统治者而言是紧密相连的。从政治角度看,古代社会中“国”和“家”的重要联结点是 A. 禅让制 B. 察举制 C. 郡县制 D. 嫡长子继承制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材料“‘国’和‘家’对统治者而言是紧密相连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家国一体”属于宗法制和分封制的特征,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故D正确;禅让制是原始社会末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与材料无关,故A排除;察举制是汉代选官制度,故B排除;郡县制是秦朝地方制度,与材料无关,故C排除。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信息“‘国’和‘家’对统治者而言是紧密相连的”,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宗法制“家国一体”的特点入手,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5.樊树志在《国史十六讲》中指出:西周时期,庶民与士只知效忠于“家”(卿大夫),不知有“国”(诸侯),更不知“天下”(天子)。这一现象 A. 促使西周强盛 B. 促成秦朝统一 C. 强化宗法体制 D. 导致诸侯割据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更不知‘天下’(天子)。”可知,西周时期缺乏忠君(天子)观念,随着天子势力衰微,容易导致诸侯割据局面,故答案选D项。A、B、C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且不符合本题题意,排除。 【点睛】本题属于解析类历史选择题。其解题思路在于:一、提炼材料核心信息;二、根据其信息推导出结果;三、将其结果转化为相关历史学科术语加以表述。 6.一月古时本来又叫“政月”,到了秦朝为了避皇帝嬴政的讳,就把“政月”改为“正月”,“正”字的读音也为“征”了。这说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征是 A. 中央集权 B. 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C. 独断性和随意性 D. 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材料可知,仅仅是为了避皇帝嬴政的讳,就把“政月”改为“正月”,这体现了皇权至上和皇帝独尊的特点,故选D。材料没有涉及到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问题,故无法体现出中央集权的特点,排除A;材料未涉及对皇权的宗教性描述,无法体现神权与王权的结合,排除B;材料并未提及国家政事的决策方式,无法体现独断性和随意性,排除C。 7. 秦和西汉前期,丞相为“百官之长”,其主要职责是 ( ) A. 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B. 对重大军政事务做出决定 C. 处理朝廷各种日常军政事务 D. 代表皇帝监督百官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在中央设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丞相为“百官之长”,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掌管律令、图籍,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军务,故选A,BCD选项排除。 8.著名史学家夏曾佑说:“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其中对“政”解释最为准确的是( ) A. 中央集权 B. 家天下 C. 保甲制度 D. 焚书坑儒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中“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是指秦始皇创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故A正确;家天下从夏朝开始,B排除;保甲制度是北宋实行的带有军事管理性质的户籍管理制度,C排除;焚书坑儒是秦始皇巩固统治的措施之一,与“中国之政”不符,D排除。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结合所学秦朝的政治制度分析解答。 9.《汉书》记载:“秦遂并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这段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A. 分封制退出中国历史的根源 B. 封建官僚制度确立的背景 C. 汉代损益秦制的措施 D. 秦代皇帝制度的内涵 【答案】B 【解析】 材料中指出,秦朝为了避免“为诸侯所丧”,不实行分封制而实行了郡县制,有利于官僚制度的确立,故B项正确;A项是指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排除;C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 10.公元前133年,多次朝议后,汉武帝决定发兵30万征匈奴,企图诱敌深入、围而歼之。但终因汉朝官吏“具告单于”,匈奴全师而退,使汉军无功而返。据此推测,汉武帝此后采取的针对措施有可能是 A. 实施推恩令 B. 建立中朝 C. 推行察举制 D. 设置刺史 【答案】B 【解析】 据材料“朝议……汉朝官吏具告单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中央机构的丞相等官员参与朝议,他们具告单于,说明相权对皇权有所制约,故汉武帝此后采取的针对措施建立内朝,以内朝制约外朝相权,故B项正确;推恩令是解决地方的王国问题,与材料无关,故A项错误;察举制是选官制度,与材料无关,故C项错误;设置刺史是为了监督地方官员,与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故选B。 11. 汉宣帝曾称:“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后来的帝王反复重申上述观念。这主要体现了( ) A. 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 B.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 C. 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代所沿用 D. 历代帝王将汉宣帝作为治国榜样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中的关键句子就是汉宣帝的那句话。汉宣帝说能够与他一同统治天下的人只有称职的郡太守,这说明汉宣帝对待地方问题的重视。因此A选项正确。再根据后代帝王都十分重视这个问题,进一步说明地方的稳定对于国家的统治是很重要的,但不是说历代帝王对汉宣帝尊崇,只是推崇汉宣帝对地方吏治的高度重视,因此D选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地方制度是不断演变的,后代并没有沿用汉代的地方制度,因此C选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中央和地方权力关系的变化,故B项错误。 【考点定位】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地方吏治的意义 12.班固在史书中记载:司隶校尉盖宽饶“刺举无所回避”,“公卿贵戚及郡国吏使至长安,皆恐惧莫敢犯禁”。这可以佐证 A. 刺史设置有助于君主专制 B. 郡国并行危害了中央集权 C. 门下封驳避免了决策失误 D. 监察制度有利于京畿稳定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司隶校尉盖宽饶“刺举无所回避”,“公卿贵戚及郡国吏徭使至长安,皆恐惧莫敢犯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监察制度有利于京畿稳定,故D正确。材料未涉及刺史,而是司隶校尉,故A排除。材料也没有反映郡国并行危害了中央集权,故B排除。材料也无法体现门下封驳避免了决策失误,且门下省属于唐朝,故C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代监察制度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官僚机构及官员带有监察功能的相关知识,属于备考重点难点之一,要引起足够重视。题目中的司隶校尉也有监察职能;另外,刺史,汉代监察地方的官员;按察使司,明朝地方监察官员;枢密使,宋代中央掌管军事的官员。分散在教材各处,要从不同角度归纳相关知识点,同时和其他相关知识联系,如宋代通判的职能。 13.下表是两汉孝廉之中家世可考知者的分类统计,据此可知( ) 富豪 平民 贫民 官僚贵族子弟 6% 16% 9% 69 A. 官员来源更趋广泛 B. 社会阶层进一步固化 C. “农商皆本”思想初步萌发 D. 察举制进入仕途唯一途径 【答案】A 【解析】 【详解】汉代察举制下,平民子弟、贫民子弟与官僚贵族子弟和富豪子弟均有机会得以跻身孝廉,参加到统治阶级中来,可见察举制度削弱了身份制、世袭制,官员的来源更趋广泛,故A正确;由该制度下官僚贵族子弟占据了69%,B错误;材料信息没有涉及 “农商皆本”思想,排除C;材料只是两汉孝廉之中家世的情况,无法体现察举制是进入仕途唯一途径,D错误。 14.一位年轻人准备参加明经科的科举考试,他的理想是仿效魏征作一个谏议皇上匡扶天下的良相。这位年轻人理想中的任职部门应该是( ) A. 尚书省 B. 门下省 C. 枢密院 D. 中书省 【答案】B 【解析】 【详解】从材料中的“科举考试”“良相”可以看出,应该是唐朝的宰相机构,而且能够制约皇帝的权力,结合所学可知,唐朝三省六部里面的门下省可以对皇帝的政令进行审核,对皇权有一定制约,故选B;尚书省负责执行,不符合题意,排除A;宋朝枢密院掌管军事,不符合题意,排除C;中书省负责草拟政令,不符合题意,排除D。 15.十八世纪,不少启蒙思想家都推崇中国科举制度:“它所体现的许多有价值的观念具有永久的生命力”。科举制度“具有永久的生命力”的本质是 A. 以文治国 B. 公平竞争 C. 分科考试 D. 重视教育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不少启蒙思想家都推崇中国的科举制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启蒙思想家追求的是平等、理性,而科举制体现了平等的原则,故选B。科举制产生之前,封建统治者即已提倡以文治国,由此可见,以文治国不可能是科举制的本质,排除A;分科考试与重视教育不符合启蒙思想家的主要诉求,故不会是启蒙思想家推崇科举制度的主要原因,排除CD。 【点睛】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考查学生分析历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的能力,解题的关键信息是“不少启蒙思想家都推崇中国的科举制度”。 16.下图所示为古代中国某朝代中枢机构示意图。该朝代是( ) A. 秦 B. 汉 C. 明 D. 宋 【答案】D 【解析】 【详解】从材料中“中书门下”、“枢密院”、“三司”等机构,联系所学,这是北宋时期的中枢机构,故选D;秦汉时期中枢机构主要是三公九卿制,排除AB;明朝废除了丞相,排除C。 17.“胡惟庸绝不是朱元璋的真正目标,朱元璋要毁灭的是胡惟庸背后的那个庞然大物。”“那个庞然大物”是指 A. 内阁制度 B. 宰相制度 C. 宦官制度 D. 宗法制度 【答案】B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内阁制度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是皇权集中的体现,与题干意思不符,故A项错误。朱元璋认为胡惟庸作为丞相权势过大,威胁到了皇权地位,因此诛杀胡惟庸,并裁撤了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事务,下令以后不允许立丞相,从而废除了秦以来一直实行的宰相制度,故B项正确。胡惟庸官居丞相,不属于宦官集团,明太祖朱元璋严禁宦官干政,宦官权力非常小,故C项错误。宗法制是按照血统远近以区别亲疏的制度,宰相不一定存在宗法关系,故D项错误。 18.近期某热播电影有如下情节:江淮地区发生旱灾,阁臣据皇帝旨意写诏书,直接送工部和户部执行赈灾。上述场景发生的朝代是 A. 唐朝 B. 宋朝 C. 元朝 D. 明朝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从材料信息可以很容易的判断出这是明朝的政治制度,明朝废除丞相制度,皇帝直接管理六部,加强了皇权,故选D。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之下,运行原则是中书省起草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尚书省下面的六部相关机构负责执行,三省分工明确,相互牵制,A与题意不符;宋朝实行二府三司制,三省长官基本不参与政事,另设“中书门下”作为宰相办公机构。宰相只保留行政权,军政归枢密院,财政归“三司”,权力相互制衡,排除B;C项是中书省制度,丞相最高长官,与题意不符。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内阁制 19.下面文字内容节选自一则民间收藏的清代圣旨:“新法之施于民亦大利也,钦命康有为入京专心拟其新纲,力求创新以尚吾天颜,钦此。光绪二十年九月八日”。该圣旨的撰拟机构应是 A. 中书省 B. 内阁 C. 军机处 D. 吏部 【答案】C 【解析】 在清代军机处负责撰拟圣旨, 清代军机处是加强皇权的产物,直接秉承皇帝的意志,所以该圣旨的撰拟机构应是军机处而非中书省、内阁以及吏部,综上所述本题只有选C才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20.清人评价军机处:“军国大计,罔不总揽……盖隐然执政之府矣。”这样说是因为军机处 A. 是清朝最高的国家权力机关 B. 是传达皇帝决策的机构 C. 始终处于临时机构的地位 D. 实际上行使宰相的权力 【答案】B 【解析】 【详解】军机处不是最高的国家权力机关,故A排除;据“军国大计,罔不总揽……盖隐然执政之府矣”及所学可知军机处的职责是上传下达,在皇帝面前,军机处实际只是传达皇帝旨意的一个机构而已,既不能大权独揽,也没有决策权,更没有明代以前丞相那样的大权,故B正确,D排除;“始终”的表述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故C排除。 21. 钱穆先生认为,唐代“在三省体制下,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据此可知,三省体制有利于 A. 政治决策的民主化 B. 宰相参与决策 C. 决策程序简化 D. 加强中央集权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据材料“在三省体制下,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三省体制有利于宰相参与决策,故B正确。当时政治决策仍然体现君主专制,故A排除。三省体制决策程序的复杂化了,故C排除。中央集权与三省制无关,故D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三省制 22.吴晓波在其《游荡两千年》一书中评论某种制度:“造成知识阶层对国家权力的绝对依赖,……从这一制度确立之日起,作为一个独立存在的知识分子阶层在中国历史上完全的消失了。”这一制度出现在( ) A. 夏商周 B. 秦汉 C. 魏晋南北朝 D. 隋唐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造成知识阶层对国家权力的绝对依赖”可知,该制度是科举制度,在科举制下,社会底层也可以通过读书实现向高层的流动,结合所学可知,隋唐开始实行科举制,故D正确;夏商周实行世官制,依据血缘关系做官,不符合题意,排除A;秦朝皇帝依据才干任命官史,汉朝通过察举制选官,依据是品德,无法体现“知识阶层对国家权力的绝对依赖”,排除B;魏晋南北朝实行九品中正制,依据是门第高低,无法体现“知识阶层对国家权力的绝对依赖”,排除C。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造成知识阶层对国家权力的绝对依赖”,联系所学科举考试的特点分析解答。 23. 古代雅典法律规定:如果公民试图自杀,必须事先提出申请,以获得批准;未经允许的自杀被视为犯罪行为。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 A. 法律体系已达到完备的程度 B. 法律具有尊重生命价值的人文精神 C. 公民个人自由受到严格限制 D. 自杀有违崇尚自然法则的理性精神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按照常理,自杀是个人的自愿行为,不受法律的过分约束,但该规定明显是限制这一自由的行为,说明C选项正确。限制自杀的规定的初衷不是为了尊重生命而是加强对个人的管制。如果“崇尚自然法则”应该不去自杀,两者逻辑上有矛盾。所以BD选项排除掉。法律体系的完备的程度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A选项排除掉。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雅典民主政治形成的特点 24. 公元前340年,雅典一下层女子因亵渎神灵被控犯罪,按法律当处死。辩护人用动情的言辞质问:“难道你们忍心让这位阿芙罗狄特(古希腊美丽女神)的弟子香消玉殒吗?”这打动了陪审团,经投票,陪审法庭判其无罪,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 ) A. 民主原则贯穿司法过程 B. 妇女享有广泛政治权利 C. 法律注重保护平民权益 D. 司法审判缺乏严格程序 【答案】A 【解析】 考查对材料的解读能力。材料反映了经过辩护人的辩护、陪审团的投票等一系列的民主程序的运作,最终陪审法庭判其无罪,判断A项正确,排除D。B项说法错误,妇女没有公民权,被排除在民主政治之外。C项理解有误。 【考点定位】必修一·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古希腊的民主政治 25. 苏格拉底在受审时申辩说:“打一个可笑的比喻,我就像一只牛虻,整天到处叮住你们不放,唤醒你们、说服你们、指责你们……我要让你们知道,要是杀死像我这样的人,那么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将会超过对我的残害。”这段话表明苏格拉底是 A. 维护公民生存权利 B. 捍卫思想自由原则 C. 抗议雅典司法不公 D. 反对贵族专权暴政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苏格拉底思想理解。由材料的信息来看,A是错误的;他不是维护生存的权利。C D与材料无关。所以选B。 26.下列说法最能体现古代雅典的民主制度具有“轮番而治”特点的是 A. 国家各级官职向一切公民开放 B. 所有雅典公民都是公民大会成员 C. 国家公职人员的选举用抽签方式决定 D. 任何公民都有权讨论发言与投票表决 【答案】C 【解析】 【详解】国家公职人员的选举用抽签方式决定最能体现雅典民主政治“轮番而治”的特点,故选C;梭伦改革时期有财产等级制,所以国家各级官职向一切公民开放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公民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无法体现“轮番而治”特点,排除C;D体现了人民主权,而非“轮番而治”,排除D。 27.下列有关古代雅典政治制度的内容中,对政治文明发展的影响最为深远的是( ) A. 按财产多寡划分社会等级 B. 向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补贴 C. 建立民众法庭制度 D. 召开公民大会,让公民参与城邦事务 【答案】D 【解析】 【详解】注意题干当中的关键词“影响最为深远”,联系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可知,雅典给人类留下的最大遗产是他的民主制度,召开公民大会,让公民参与城邦事务,公民处理国家事务,体现了人民主权,故D正确;按财产多寡划分社会等级,不能使公民平等地享有民主权利,排除A;向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津贴,有利于激发公民参政的积极性,不是最典型的民主制度的体现,排除B;建立民众法庭制度不是最典型的民主制度的体现,排除C。 28. 西方学者阿德科克说:“(古代希腊)每个城邦向它的邻邦要求自由和自治,要求有权按照自己的意愿处理自己的事务。”由此可见,古代希腊城邦 A. 彼此间无任何联系 B. 集权与分权相结合 C. 彼此间纷争战乱不断 D. 难以形成中央集权的国家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据材料“(古代希腊)每个城邦向它的邻邦要求自由和自治,要求有权按照自己的意愿处理自己的事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古代希腊城邦独立自主,难以形成中央集权的国家,故D项正确。彼此间无任何联系,过于绝对,故A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集权与分权相结合,故B项错误。彼此间纷争战乱不断,材料未涉及,故C项错误。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特点 29.“从前实际上并无公民权利的(雅典)平民,现在在公民大会上也听得到他们的声音了,这显然是一种革命性质的变革。”材料中的“变革”来自 A. 梭伦改革 B. 公民大会权力扩大 C. 伯里克利改革 D. 陪审法庭的设立 【答案】A 【解析】 【详解】梭伦改革废除债务奴隶制,抑制了贵族的特权,最早给了雅典平民以公民权,奠定了民主政治的基础,A项符合题意,故选A;BD两项措施的作用与材料所述没有直接关系,排除;伯里克利改革没有涉及公民范围的扩大,排除C。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从前实际上并无公民权利的(雅典)平民,现在在公民大会上也听得到他们的声音了”,联系所学梭伦改革的措施和影响分析解答。 30.亚里士多德说:“一个城邦要有适当的法则,使任何人都不至于凭借他的财富或朋友,取得特殊的权力,成为邦国的隐忧。如果不能事先防范,有人已经置身于这样的地位,就得强迫他出国,以免酿成后患。”这里“适当的法则”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如果不能事先防范,有人已经置身于这样的地位,就得强迫他出国,以免酿成后患”可知,材料强调要防止个人权力比较大,危害到国家,结合所学可知,这符合克利斯提尼改革的措施陶片放逐法,故选A;陪审法庭主要是司法审判的机构,没有具体防范专制权力的作用,排除B;公民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构,没有体现出材料特征,排除C;委任首席将军,不需要出国,排除D。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40分。要求: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31.中国古代政府一直谋求解决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初期分封形势图 材料二 君主专制确立后,最高统治者希望尽量加强中央集权,而弱化地方权力;尽量简化行政层级,而不设高级政区(无法简化时,即尽量使之不享有完全权力,成为“不完善的政权形态”)。但是,……事实上中央集权往往与地方分权主次兴替,相间而存。即便在理想状态下,中央集权也不得不建立在地方适度分权的基础之上。 ——袁行霈、严文明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西周初期分封诸侯的效果。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北宋使地方成为“不完善的政权形态”的主要措施和元朝使“中央集权……建立在地方适度分权的基础之上”的措施。 (3)综上所述,你认为中国古代中央和地方关系的演变呈现怎样的特点? 【答案】(1)效果:扩大了西周的统治区域;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巩固了西周的统治;形成了“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秩序。 (2)北宋:兵权收归中央,抽调地方精兵充实中央禁军;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通判负责监督;设转运使,将赋税权收归中央。 元朝:实行行省制度。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行使权力时受中央节制。 (3)特点: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管理,逐步加强对地方官员的控制。 【解析】 【详解】(1)效果:根据所学分封制的影响,可从扩大西周的统治区域、巩固了西周的统治、形成“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秩序等角度分析总结。 (2)北宋:结合所学回答北宋加强对地方控制的措施,分别从兵权收归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通判负责监督、设转运使将赋税权收归中央等方面总结回答。 元朝:结合所学可知,元朝实行行省制度,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行使权力时受中央节制,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3)特点:综合材料和所学可知,趋势是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等。 3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希腊半岛自然条件相当地不好……决定了希腊人无从形成自然经济,必须以商立国。半岛由纵横山脉分割为许多相对独立的区域,各个适宜居住的区域就自然地发展起一套独立的经济和政治体系。……而这种经济自主、人口地域有限的小城邦,又是在古代技术条件下实行民主政治的一个必要条件。 ——刘学伟《民主制度在古希腊的诞生真的是一个奇迹》 材料二 雅典的民主政治,是古代民主政治之顶峰。它关于国家大事由公民大会讨论决定,决策采取多数决定原则,崇尚法制的精神,为近代民主政治提供了史实材料,也为现代民主政治的发展,奠定了最早的基础。 ——李琼《浅析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 材料三 柏拉图说:“这样的社会里五花八门,不管人和人有没有区别,每个人都得到同等对待,社会显然处于无政府状态。”这种极端的自由一定造成党派斗争,并最终产生极权暴政。“正如我刚才讲到,不惜一切代价地追求过度的自由最后一定导致民主的崩溃。” ——《雅典的兴衰和古希腊的反民主思想》 (1)据材料一,分析古代希腊的经济和政治特点。 (2)据材料二,说明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特征和意义。 (3)据材料三,概括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局限。并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民主政治的认识。 【答案】(1)经济特点:以工商经济为主;形成了相对独立的区域经济。政治特点:形成了小城邦政治;实行了民主政治。 (2)特征:实行公民直接参与的直接民主制;实行多数决定的原则。意义:崇尚法制的精神对后世产生积极影响;成为古代民主政治的典范;为近现代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 (3)局限:忽视了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导致了社会秩序无政府状态;过度追求自由和平等。认识:任何民主都有一定的范围,无限制的自由和民主必然会带来不利的影响,所以民主政治一定要结合国情,实行有限度的民主和自由。(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1)据材料一“希腊人无从形成自然经济,必须以商立国。半岛由纵横山脉分割为许多相对独立的区域,各个适宜居住的区域就自然地发展起一套独立的经济和政治体系”,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分析古代希腊的经济和政治特点:经济特点:以工商经济为主;形成了相对独立的区域经济。政治特点:形成了小城邦政治;实行了民主政治。 (2)据材料二“它关于国家大事由公民大会讨论决定,决策采取多数决定原则,崇尚法制的精神,为近代民主政治提供了史实材料,也为现代民主政治的发展,奠定了最早的基础”,结合所学知识即可说明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特征:实行公民直接参与的直接民主制;实行多数决定的原则。至于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即可概括:崇尚法制的精神对后世产生积极影响;成为古代民主政治的典范;为近现代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 (3)据材料三提到,不管人和人有没有区别,每个人都得到同等对待,社会显然处于无政府状态。这种极端的自由一定造成党派斗争,并最终产生极权暴政。结合所学知识即可概括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局限:忽视了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导致了社会秩序无政府状态;过度追求自由和平等。至于认识,结合所学知识即可说明:任何民主都有一定的范围,无限制的自由和民主必然会带来不利的影响,所以民主政治一定要结合国情,实行有限度的民主和自由。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古代希腊民主政治·背景 特点 影响 3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希腊全境满是千形万态的海湾。这地方普遍的特质便是划分为许多小的区域,同时各区域间的关系和联系又靠大海来沟通。我们在这个地方碰见的是山岭、狭窄的平原、小小的山谷和河流;这里并没有大江巨川,没有开阔的“平原流域”;这里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这种自然环境导致多种经济形态并存,航海交通和商业贸易发展。同时人员的频繁流动,瓦解着古希腊的血缘亲族组织。……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发展。 ——摘编自岳麓版《历史Ⅰ》 材料二直接民主制度唯有在领土狭小的城市国家(城邦)中才有可能。在这些国家中,乡居的公民进城参加公民大会可以朝出暮归,人们相互间比较熟悉,一国政务比较简单,易于在公民大会中讨论和表决。在领土广阔的国家,这些条件是全不具备的。所以,城邦制度和直接民主两者是互相依赖,互为条件的。 ——《顾准文集》 材料三中华文化主要发祥于中原地区,属于辽阔领域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格外安土重迁。生产力的发展并没有使血缘纽带遭受侵蚀,贵族首领的权力、地位不断加强,直接转化为统治阶段新贵族,形成君主集权。 ——摘编自岳麓版《历史Ⅰ》 材料四 韩非总结战国诸子的学说,创造了一套完整的中央集权的政治理论。秦始皇根据韩非的政治理论,建立起一套完整的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中央集权制的职能,主要是统治百姓,此外还有抵御外部的侵扰和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的利害冲突。……秦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经过历代封建王朝的调整与补充,成为中国封建王朝的主要政治制度。 ——人教版《历史Ⅰ教师教学用书》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认为对雅典民主制度产生影响的因素分别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历程。 (3)材料四中提到的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它与雅典民主制度对各自国家产生的积极影响。 【答案】(1)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希腊的城邦制度。(纵横的山岭和交错的河流,把希腊人分割在彼此相对孤立的山谷和海岛上;小国寡民和独立自主构成城邦的基本特征) (2)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克利斯提尼改革是使典民主政治确立起来;伯利克里改革使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3)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或中央集权制)。中国: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封建经济发展;希腊:雅典民主制度铸就了精神文化领域的辉煌成就。 【解析】 【详解】(1)根据“希腊全境满是千形万态的海湾。这地方普遍的特质便是划分为许多小的区域,同时各区域间的关系和联系又靠大海来沟通”得出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根据“直接民主制度唯有在领土狭小的城市国家(城邦)中才有可能”得出希腊的城邦制度。 (2)结合所学可知,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克利斯提尼改革是使典民主政治确立起来,伯利克里改革使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3)根据“秦始皇根据韩非的政治理论,建立起一套完整的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得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或中央集权制)。中国:根据所学可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封建经济发展;希腊:根据所学可知,雅典民主制度铸就了精神文化领域的辉煌成就。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