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21 发布 |
- 37.5 KB |
- 1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半期联考试题新人教版
2019学年第一学期 学校 班级 姓名 座号 ---------密………封……装……订……线----------- . . 高三年段语文学科联考试卷 (考试时间:2016年11月17日下午) 分 值:150分 完卷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艺文之末品——民间书信 赵宪章 中国古代书信脱离公牍文性质而成为私人之间的往来,就现存文献来看,当在秦汉之后,例如司马迁的《报任安书》。史家通常将《报任安书》和《太史公自序》相提并论,因为阐发《史记》写作的动因和宗旨是它们的共同主题,对于研究司马迁的人生阅历和史学思想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二者属于完全不同的文体,导致其叙事策略和言说方式大相径庭。其中,关于“李陵之祸”的表述最为明显。前者面对知己任少卿,从个人立场出发宣泄私人真情,直抒胸臆,慷慨激昂,无所顾忌;后者从公众立场出发表达自己的修史大志,严谨得体,语气平缓,措辞讲究。 这就是“书”与“文”的不同,即民间书信和公牍文的不同:《报任安书》之所以是“民间书信”而不是“公牍文”,首先在于它是个人私情的充分倾诉,即所谓“函绵邈于尺素,吐滂沛乎寸心”;而在《太史公自序》中,对自己的身心造成重大创痛的“李陵之祸”,只能深深地掩埋在纸背文后。另外,《报任安书》和《太史公自序》均有司马迁的家世及阅历的自述,以表达自己编修《史记》的缘由和动因,但其叙事的策略和语调却大相径庭。《太史公自序》虽然名曰“自序”,实则是假借他人视角进行叙述,即采用第三人称叙事。《报任安书》就不同了,作为致友人的书信,不可能采用第三人称叙事,“第一人称”是所有书信文体无以选择的叙事视角,从而为宣泄个人感情预设了“无障碍通道”。就此而言,民间书信作为最典型的“第一人称文体”,“私语真情”是其区别于一切公牍文体之最显著的特点,是民间书信之所以被文学史所接纳的重要原因。 “私语真情”之所以是书信文体之“文学性”的主要标志之一,就在于它的个人化和情感性,即“个体情感”本身的文学属性。它不需要像宏大叙事作品那样必须借助于普遍情感的“个人化转换”,本身就是个体情感的直接显露或自由宣泄,从而为民间书信进入文学世界开具了最便捷的通行证。 包括情书、家书等一切民间私人书信具备自身特有的“安全言说” - 15 - 的文体形式,所诉说的情感往往不能外言,是私密的。这也是民间书信作为情感载体之所以动人和诱人之处,它只是在特定的、熟悉的和知己的对象间的一种对话,先验地预设了一种熟悉的、可靠的、安全的因而也是“不予告人”的语境。就此而言,现代电信、E-mail和网络对话只延续了书信的实用功能,作为“私语真情”的文体属性已经稀释或隐退。书信的言说实际上是在说“不可(与他人)言说之说”。而“说不可说之说”恰恰就是文学的言说,是文学言说的艺术特性。当然,书信的言说同文学的言说尽管都是“说不可说之说”,但是并非意味着可以将二者等而同之:前者是现实的、即时的,后者是虚构的、假想的。书信也就具备了不同于文学的文学魅力:它以现实的私密性诱发了人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以其现实的而不是虚构的真实赢得了类似于文学的动情力。 当然,书信的“艺术性”还有其他诸多方面的成因,诸如语言修辞、行文格式、笔墨书法,以及信笺、信封和邮票的艺术设计等,甚至包括整个邮政事务在内的传递活动,都包含丰富的审美因素和艺术趣味,这些因素和趣味显然游离于书信的实用价值之外,是书信的艺术性之所在。但是毫无疑问,在书信的所有艺术性因素中,“私语真情”是其最具文学诱惑力的内在成因。 (节选自《民间书信及其对话艺术》,有删改) 1.下列关于《报任安书》和《太史公自序》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报任安书》和《太史公自序》将阐发《史记》写作动因和宗旨作为它们的共同主题。 B.《报任安书》和《太史公自序》叙事策略和言说方式的差别在于“李陵之祸”的表述。 C.《报任安书》和《太史公自序》均自述家世及阅历,以交代编修《史记》的缘由和动因。 D.《报任安书》和《太史公自序》文体性质上的不同,可视为民间书信和公牍文的不同。 2.下列对“私语真情”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私语真情”是民间书信区别于一切公牍文体的最为显著的特点,也是文学史接纳民间书信的重要原因。 B.“私语真情”本身直接显露或自由宣泄个体情感,不像宏大叙事作品需要借助普遍情感的“个人化转换”。 C.“私语真情”是书信文体“文学性”的主要标志之一,原因在于书信具有个人化和情感性这一文学属性。 D.“私语真情”往往不能外言,有私密性,这种特点使得民间书信作为情感载体有了动人和诱人之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一切民间书信的言说是在特定的、熟悉的对象间的一种对话,它先验地预设了一种熟悉的、可靠的、安全的因而也是“不予告人”的语境。 B.中国古代书信在秦汉之后脱离公牍文性质而成为私人之间的往来,进入文学世界,就现存文献来看,应当发端于汉史学家司马迁的《报任安书》。 C.“说不可说之说” - 15 - 是书信的言说特点,也是文学言说的艺术特性,但两者并非可以等而同之,前者是现实的、即时的,后者是虚构的、假想的。 D.语言修辞、行文格式、笔墨书法以及信笺设计等都包含着游离于书信的实用价值之外的丰富的审美因素和艺术趣味,也是书信的艺术性因素。 二、 现代文阅读(二)(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6题。 黑 锅 李培俊 小麦家的红公鸡丢了。一大早小麦打开鸡窝,那只红公鸡率先钻出鸡窝,拍打着翅膀飞上墙头,撒过欢,落在榆树下的阴凉里,叨食着一颗颗肥大的榆钱。可到了傍晚,鸡该进窝了,那只红公鸡却没影了,不见了。小麦和王辉两口子分头走出家门,在房前、屋后、路沟里寻找,两口子在家门口重新会合时,摇着头叹了口气。 这只公鸡是两口子的宝贝,火红火红的不带一点杂色,脖颈那儿有一圈金黄的毛羽,像戴了个金色的项圈。红公鸡的叫声也很特别,纯净、清脆、嘹亮,那声咯咯咯,先高后低,中间拐个弯,然后长声扬起,尾声拖得特别长,有点女高音的味道。 红公鸡没了,丢了,夫妻俩的生活便少了许多乐趣。晚上躺在床上,两口子唉声叹气一番,惋惜一番。小麦说:“你说,咱家的公鸡咋就丢了呢?”王辉说:“可能让黄鼠狼拉走了吧。”小麦说:“不像,要是野物吃了,总得留下点鸡毛啥的。”王辉说:“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被人捉去吃了。”小麦挺身坐起,说:“瞧我这脑子,咋没想到这回事呢。”接下来,两口子把村里人过了一遍筛子。最后,两口子把焦点集中到王五身上。王五是村里有名的穷汉,因为穷,老婆跟一个收中药材的外乡人跑了,一去10年没有踪影。王五心凉了,地也不好好侍弄,收下的粮食仅仅填饱肚子。 吃鸡子要煮要炖,煮了炖了就会有香味飘出来,正好抓个现行。两口子半夜起身,偷偷踅摸到王五家附近。王五已经睡了,屋里黑洞洞的不见一星灯光,隔着破窗户,能听见王五粗重的鼻鼾,长一声短一声的。 不过,两口子还是断定,红公鸡是被王五偷了,怕露馅,今天没煮没炖。 第二天一早,小麦路过王五门口,清清嗓子,骂起阵来。小麦说:“我家红公鸡被人逮去吃了,谁吃了让他口舌长疔疮,让他拉肚子。”小麦性子绵,不惯骂人,骂声显得有气无力,只是比往常说话声音大了点而已,而且脸还红着。不大一会,王五家门口便围了不少人,小麦这种叫阵就大有深意了,有所指了,不然,咋没到别的地方骂?大家的目光紧紧盯住王五房门。王五出来了,王五问小麦:“出了啥事?咋都跑到我家来了?”小麦说:“我家红公鸡让人吃了。”王五说:“你家公鸡让人吃了,跑到我这儿骂啥?”小麦说:“不吃盐不发渴,我骂偷鸡子的贼,你吃啥热呢?”王五说:“你这是怀疑我了?”小麦说:“谁吃谁知道!”小麦又把刚才骂人的话重复了一遍,便草草收场。 下午三点多,二嫂匆匆跑到小麦家,说:“应了!应了!”小麦就问啥应了?二嫂说: - 15 - “去村卫生所拿药,正碰上王五也去看病,你猜咋了?他真拉肚子呢,人软得像根面条。” 小麦却高兴不起来,二嫂一走,小麦对王辉说:“都是你,叫我骂人家咒人家,咒得王五真拉肚子了,看这事弄得!”王辉脸上木木的,没说话。小麦说:“不就一只鸡子吗?值几个,丢了咱再养,总比人家害病强吧。”王辉说:“病都骂出来了,你说咋办?”小麦说:“拉肚子这病我有经验,光吃药不行,甜汤里打鸡蛋,最补肚子。”小麦进了厨房,搅了一大碗甜汤,磕进去两个鸡蛋,端给王辉,说:“事儿是你让惹的,你得送去。”王辉很不情愿,小麦就把脸挂起来,说:“你不去我也不逼你,今天晚上你睡沙发啊。”王辉忙说:“我去,我去。” 王五也是有个性的人,小麦骂了他,让他很没面子,窝了一肚子火,王五越想越气,中午也没做饭,吃了一碗昨天的剩饭,把肚子吃坏了。可他没有想到,王辉竟送来一碗鸡蛋甜汤。 王五下决心找回小麦家的红公鸡,以证明自己的清白。两天后,王五还真在小山一个洼地里找到了那只红公鸡,公鸡被野藤缠住脚了。王五一阵狂喜,亮起巴掌,对着红公鸡虚挥一掌,说:“我打死你个小东西,让老子挨骂背黑锅。” 王五把红公鸡送到王辉家,小麦接了,说王辉:“还不让五哥去屋里坐?”小麦还说:“今天五哥别走了,我给炒几个菜,你哥俩喝二两。”菜端上桌,瓷盆里盛着的却是那只红公鸡。王五说:“小麦,你……你……”小麦说:“你啥呢,不就一只鸡子嘛,比人的情义还要紧?” (选自《小小说选刊》,有删节) 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小说篇幅短小,但人物形象十分鲜明,这主要得益于作者采用了对比、反衬的艺术手法,还有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社会环境描写等。 B.“公鸡”是小说的线索,故事情节可以分为“丢鸡”“找鸡”“得鸡”“杀鸡”四个阶段,线索清晰,叙述井然有条。 C.王五是小说重点描述的人物之一,因为小麦家的公鸡丢失,他无端地背了偷鸡的黑锅,小说以“黑锅”为标题,表现了对他的同情和对小麦夫妇的批评。 D.小麦夫妇猜测他们家的公鸡是王五偷走的,是因为王五既穷,又不好好地侍弄土地,收的粮食只够填饱肚子。 E.写王五在一个洼地里找到了那只红公鸡,是为了说明王五做事认真,这既是情节的合理发展,又为下文写“杀鸡”作铺垫。 5、结合小说情节,简要分析小麦的性格特点。(3分) 6、简要分析“二嫂告诉小麦王五生病”这一情节在小说中的作用。(4分) 三、现代文阅读(三)(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 15 - 翻译奇人许渊冲 邓 郁 “杨振宁1957年获诺贝尔奖,王希季是70年代长征一号火箭首射成功。我是2014年才得奖,比振宁晚了五十(多)年啊!”93岁的许渊冲鹤发白眉,声如洪钟,中气十足,讲到畅快处,还会把袖口往上撸。8月22日,中国翻译协会在外文局礼堂为获得国际翻译家联盟最高荣誉“北极光奖”的他举行了盛大的授奖仪式。作为和傅雷、钱钟书同时代的资深翻译家,许渊冲已出版了120多本译作,翻译了《楚辞》、《诗经》《西厢记》《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经典,被誉为“20 世纪下半叶中国典籍翻译历史上的丰碑”。与他相伴了半个世纪的夫人照君则对我说:“许先生,是一个奇人啊。” 许渊冲是翻译界的“少数派”。多年来,翻译界强调译文要忠实原文。他的翻译却不拘泥于原作,讲求再创造。他认为翻译“要发挥译语优势”。这种“优势论”也成为了他在翻译界备受质疑和诟病的一点。陆谷孙、王佐良、许钧等翻译家都曾公开和他唱反调。 率性、张扬的个性,让他在崇尚低调的翻译圈子里“独树一帜”。不少人读许渊冲的回忆录《逝水年华》,既觉得痛快,又感叹此人毫不自谦。他重视感情,又难说谙熟“人情”。可谓是“狂作文章信手书,一章一句真性情”。 虽然在学术界备受争议,但在中国诗词的翻译成就上,许渊冲早已得到国内外公认。自1980年起,他开始致力于把唐诗、宋词、元曲译为英法韵文。已故宾州大学教授顾毓琇赞誉许译:“历代诗、词、曲译成英文,且能押韵自然,功力过人,实为有史以来第一。” 但他的成功,却是从挨批斗开始的。1958年,许渊冲被打成右派。一次在烈日下挨斗,又热又累。他忽然想起毛泽东《沁园春·雪》,就默默在心里试着将其译成英文。“说来也怪,我一译诗,什么热、累、批、斗全都没了,眼里看到的仿佛只有‘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心里想到的只是‘略输文采,稍逊风骚’。等我把词译完,批斗会也结束了。” 在回忆录中,许渊冲更是不吝笔墨地描述母校西北联大。那时候的联大可谓大师云集。闻一多讲《诗经》,刘文典讲《史通》,罗庸讲唐诗,蒲江青讲宋词,萧乾谈“创作与译诗”,卞之琳谈“写诗与译诗”……这些都奠定了许渊冲的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洋文化的根基。而他毕生追求的“从心所欲,不逾矩”的翻译准则,则来自于朱光潜和钱钟书的影响。受朱光潜的熏陶,他奠定了诗译的理论基础:不但要写景,还要传情;不仅存义,而且存音。他屡次写信向钱钟书请教诗词翻译中的问题,后者都不吝回信点拨,给了许渊冲无穷的动力。 北大畅春园的许家,一套70平米的简陋居室。其中最惹眼的陈设,莫过于满满当当的书架。那座透明的“北极光”奖杯即被搁在书架的最上层,不踮着脚,几乎意识不到它的存在。比起奖杯,许渊冲更亲近的是书桌上的绿格白底稿纸、放大镜和一台看不出年代的长城台式电脑。“翻译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事。他在我心中就像是普罗米修斯,永远进行着自己的事业。”和许渊冲相交甚笃的翻译家许钧说。 - 15 - 如今他的作息如钟表一样规律:早9点到阳台做操,早饭后翻译《莎士比亚集》,午睡后看看报纸,晚7点收看《新闻联播》,饭后接着翻译,直到深夜。有时他会半夜里坐起,打开电灯,把梦里想到的东西写下,生怕第二天忘记了。 晚年的许渊冲爱读《参考消息》,常看《海峡两岸》。早年在西南联大受到的自由民主思想熏陶,现在被包裹在一颗浓烈的爱国心里。他心里时刻怀揣着让中华文化成为世界文明主流的愿望。他引用杨振宁的话:“‘我一生最重要的成就是帮助克服了中国人觉得自己不如人的心理。’英文和法文是英美人和法国人的最强项,中国人的英法文居然可以和英法作家媲美,这也可以长自己的志气,灭他人的威风了。”许渊冲已年过九旬,但精神矍铄,正如朱自清的旧诗所云:“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 (节选自2014年第9期《人物周刊》,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许渊冲,北京大学教授,翻译家。被誉为“诗译英法唯一人”,1999年被提名为诺贝尔奖候选人。2010年,中国翻译协会授予他“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2014年8月2日荣获国际译联最高荣誉“北极光奖”,系首位获此殊荣的亚洲翻译家。 ②杨振宁、王希季都是许渊冲西南联大时期的同窗。 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许渊冲的“优势论”在翻译界备受质疑和诟病,这也使得他的翻译成就直至2014年获“北极光奖”才被认可,可谓大器晚成的代表。 B.许渊冲把“北极光”奖杯搁在书架的最上层,不踮着脚,几乎意识不到它的存在。可见,许渊冲并不在乎这个奖,更关心他的翻译事业。 C.许渊冲引用杨振宁的话“我一生最重要的成就是帮助克服了中国人觉得自己不如人的心理”,既表明了对杨振宁观点的赞同,也表现了他自己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D.许渊冲翻译成就的取得,离不开西南联大老师们的影响。他曾屡次向钱钟书当面请教翻译问题,后者更是悉心点拨,给了他无穷的动力。 E.“翻译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事。他在我心中就像是普罗米修斯,永远进行着自己的事业”。翻译家许钧的话说明他虽公开和许渊冲唱过反调,但并不影响他对许渊冲的认可。 8、与他相伴了半个世纪的夫人照君则对我说:“许先生,是一个奇人啊。”请结合材料简要概述许渊冲“奇”在何处。( 4分 ) 9、许渊冲成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他成功的原因。(5分) 四、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石奋传 万石君,名奋,姓石氏。年十五,侍高祖。高祖与语,爱其恭敬,问曰:“若何有?”对曰:“奋独有母,不幸失明。家贫。有姊,能鼓琴。”高祖曰:“若能从我乎?”曰:“ - 15 - 愿尽力。”于是高祖召其姊为美人,以奋为中涓,徙其家长安中戚里,以姊为美人故也。其官积功劳至大中大夫。无文学,恭谨无与比。及孝景即位,奋长子建、次子甲、次子乙、次子庆,皆以驯行孝谨,官皆至二千石。于是景帝曰:“石君及四子皆二千石,人臣尊宠乃集其门。”号奋为万石君。 景帝季年,万石君归老于家,以岁时为朝臣。过宫门阙必下车趋,见路马必轼焉。子孙为小吏,来归谒,必朝服见之,不名。子孙有过失,不谯让,为便坐,对案不食。然后诸子相责,因长老肉袒固谢罪,改之,乃许。上时赐食于家,必稽首俯伏而食之,如在上前。子孙遵教,亦如之。万石君家以孝谨闻乎郡国,虽齐鲁诸儒质行,皆自以为不及也。 长子建为郎中令,少子庆为内史。建事有可言,屏人恣言,极切;至廷见,如不能言者。是以上乃亲尊礼之。书奏事,事下,建读之,曰:“误书‘马’①者与尾当五,今乃四,不足一。上谴,死矣!”甚惶恐。其为谨慎,虽他皆如是。庆醉归,入外门不下车。万石君闻之,不食。庆恐,肉袒请罪,不许。举宗及兄建肉袒让曰内史贵人入闾里里中长老皆走匿而内史坐车中自如固当乃谢罢庆。庆为太仆,御出,上问车中几马,庆以策数马毕,举手曰:“六马。”庆于诸子中最为简易矣,然犹如此。为齐相,举齐国皆慕其家行,不言而齐国大治,为立石相祠。 (《汉书·石奋传》) 注:①“马”当时写作“”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举宗及兄建肉袒/让曰/内史贵人/入闾里/里中长老皆走匿/而内史坐车中自如/固当/乃谢罢庆 B.举宗及兄建肉袒让/曰/内史贵人/入闾里/里中长老皆走匿/而内史坐车中/自如固当/乃谢罢庆 C.举宗及兄建肉袒/让曰/内史贵人/入闾里/里中长老皆走匿/而内史坐车中/自如固当/乃谢罢庆 D.举宗及兄建肉袒让/曰/内史贵人/入闾里/里中长老皆走匿/而内史坐车中自如/固当/乃谢罢庆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高祖是庙号,庙号是中国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里立宣奉祀时追尊的名号,一般认为,庙号起源于商朝,有的皇帝有多个庙号。 B.汉朝郡守俸禄为两千石,故称郡守或相当于这一官职的官员称为二千石。石奋和他的四个儿子都官至二千石,故称石奋为万石君。 C.稽首,指古代汉族跪拜礼,为九拜中最隆重的一种,常为臣子拜见君父时所用,表现为,跪下并拱手至地,头也至地。 - 15 - D.《汉书》,又称《前汉书》,是东汉班固撰写的一部纪传体通史,“二十四史”之一。书中记载了西汉两百多年的历史。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万石君在教育子孙方面注重身教,面对子孙的过失,很少疾言厉色,而是以自己无声的不满或者委婉的批评来引导他们反省改正。 B.虽归老居家,万石君始终尊重朝廷的威严。回朝参加朝会,经过皇宫的门楼,他一定下车快走,看见皇帝的车驾,一定俯身表示敬意。 C.万石君出身低微,当时家中亲人也只有失明的母亲和姐姐了。但是他凭借性格的恭敬谨严,虽无才能却被高祖信任并官至大中大夫。 D.次子石庆担任太仆,为皇上出行驾车,皇上问拉车的马有几匹,他举着鞭子一匹匹地数后才报数,这是万石君恭谨家风的表现。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高祖与语,爱其恭敬,问曰:“若何有?”(5分) (2)然后诸子相责,因长老肉袒固谢罪,改之,乃许。(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甲辰八月辞故里 张煌言① 国破家亡欲何之?西子湖头有我师。 日月双悬于氏②墓,乾坤半壁岳家祠。 惭将赤手分三席,敢为丹心借一枝③。 他日素车东浙路,怒涛岂必属鸱夷④! 【注】①张煌言:是与郑成功齐名的南明抗清人物。抗清兵败被俘,慷慨就义。此诗作于被俘后。 ②于氏:于谦。 ③一枝:喻栖身之所。 ④鸱夷:皮制口袋。史书上说伍子胥死后,吴王取其尸,“盛以鸱夷革,浮之江中。”《灵异录》说子胥魂怒,驰水为钱塘江潮,“常乘素车白马,在潮头之中。” 14.下列对本诗首联作用的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本诗首联主要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 B.本诗首联点题,诗人于国破家亡之际,决意以死明志。 C.本诗首联为全诗奠定了慷慨悲壮的感情基调。 D.本诗首联中的“何之”就是“之何”意思是“到何处去”。 E.本诗首联为下文写对两位英雄的景仰及向英雄学习的意志作铺垫。 15.这首诗写了诗人自觉走向死亡时的哪些心态?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5分) - 15 - 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的《阿房宫赋》描写了秦宫内奢靡的生活场景,他写道:远处仿佛 “ ”,那是宫车驶过。 (2)屈原《离骚》中的名句“ , ” 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其中所寓含了深沉的忧患意识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几千年来一直感动并激励着中国知识分子为国为民殚精竭智。 (3)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以“ , ”两句来诠释。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是中西医完美结合的成果。但长期以来,国内外关于中西医的争论一直深陷孰优孰劣的怪圈,常常容易犯顾此失彼的错误。 ②十八大前,反腐制度的实际效果与现阶段不可同日而语,可见,该项制度作用如何,不取决于制度本身有多神奇,而是取决于巡视派出机关的反腐决心。 ③天灾人祸已然让人痛心,而随后一些不良媒体或别有用心之人制造出的骇人听闻的谣言,更是让人愤怒。 ④“阿尔法围棋”确实赢了,但这不是一个平等的比赛,因为“阿尔法围棋”肯定研究过李世石的棋谱,对李世石知己知彼。 ⑤读书要有心,有心者能在作品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修炼方法,持之以恒,学识就会由此登堂入室,必将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⑥魏则西走了,但医疗骗子并不会主动淡出江湖。如何不让下一个“魏则西”重蹈覆辙,是政府部门面临的重大课题。 A.①②④ B.②⑤⑥ C.③④⑥ D.①③⑤ 18、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现代汉语词典》说,国学就是我国传统的学术文化,包括哲学、历史学、考古学、文学、语言学等。按照这个解释, , 。并且,还可以这样理解: , 。依此类推, ,“国学”是可以包罗万象的。 ①凡是中国古已有之的、只要能够进入“学术文化”圈子的东西都可以叫做“国学” ②只要是中国的传统学术文化就可以叫做“国学” ③只有中国传统的学术文化才叫“国学” ④中国非传统的学术文化和非中国的学术文化都不叫做“国学” - 15 - ⑤医学、数学、天文学(星相学)、化学(炼丹术)都不排除在外 A.②⑤③④① B. ③①⑤②④ C. ③④②⑤① D. ②④③⑤① 1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要达到反腐的最终目标,不仅仅需要知难而上的勇气,还需要不为“杂声”所扰,“力度不减、节奏不变”,以及毫不松懈的持之以恒。 B.如何才能培养出“大国工匠”?不少职业院校的领导和教师认为,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重视职业技术教育,促进职教事业的快速发展。 C.今年5月国务院印发了《中国制造2025》,确定了中国汽车产业未来“由大转强”的突破口,将围绕以纯电驱动为中心,研发新能源汽车。 D.在“互联网+”“大数据”概念的推动下,腾讯、阿里、百度等相继进军电影领域,一批新的电影企业、电影基金成立,电影市场的蛋糕不断做大。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校园文学缺稿、缺钱、缺人、缺政策、出路何在?其实,① 。什么情怀?文学情怀,浪漫情怀,理想情怀。今天的校园文学,应该不比20世纪80年代更加缺钱缺政策;今天的青少年,创造潜质不输于他们的前辈。但是,② ?这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校园文学问题,③ 。我们看到,社会功利主义的巨大车轮正在碾压理想,碾压文学,碾压情怀。 21、下面是某中学18岁成人仪式教育活动的实施方案,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6分) 16-18周岁 48小时 集体宣誓 公民意识教育 预备期志愿者服务 师生代表发言 升国旗、唱国歌 前期教育 成人宣誓仪式 18岁成人仪式教育活动 六、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除诗歌外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今年8月19日,即将踏入大学的临沂女孩徐玉玉接到陌生电话,称有笔助学金要发放给她。因之前接到过教育部门发放助学金的通知,徐玉玉便没有怀疑,按指示将9900元学费转入对方账号。后得知被骗,她伤心欲绝,于21日晕厥离世!据了解,徐玉玉生前身体健康,并无重大疾病。其家庭贫困,全家人只靠父亲在外打工挣钱。交学费的这9900元,也是一家人省吃俭用大半年才凑出来的。此事件引起轩然大波,涉及面极广,给我们的教育警示极多。 对此,你怎么看?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写作文,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 15 -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段语文学科联考试卷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一)(9分) 1.B(3分)【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项,曲解文意,原文是“其中,关于‘李陵之祸’的表述最为明显”,而不是“差别在于‘李陵之祸’”。 2.B(3分)【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B项,偷换概念,叙述的是“书信”的特点。 3.B(3分)【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项,“应当发端于汉史学家司马迁的《报任安书》”文中无依据。 二、现代文阅读(二)(12分) 4、(5分)答B给3分,答D给2分,答E给1分;答A、C 不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项文章并无“肖像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C项,“表现了对他的同情和对小麦夫妇的批判”分析不当 E项,“是为了说明王五做事认真”不恰当。 5、(3分)① 单纯。简单推测,轻易怀疑王五是偷鸡贼。②性情温和。她“性子绵,不惯骂人”,她骂王五时羞得脸红。③心地善良。当她得知王五因挨骂得病之后,心中愧疚,还亲手做了鸡蛋甜汤,让王辉送给王五。(每点1分) 【解析】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需要注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小麦简单推测,轻易怀疑王五是偷鸡贼,这说明她是一个单纯的人;对她骂阵时的描写,显示她性情温和;当她得知王五因挨骂得病之后,心中愧疚,还亲手做了鸡蛋甜汤,显示了她的心地善良。 6、(4分)①情节方面:这个情节使故事发生了逆转,矛盾冲突走向缓和,引出小麦做汤,王辉送汤,王五寻鸡、送鸡,小麦宰鸡等一系列故事情节。②人物方面:为小麦、王辉两人思想的转变提供契机,展现了小麦性格中善良的一面。(每点2分)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某一情节在文章中的作用,往往是推动故事发展,使人物性格更加丰富,形象更加丰满。小麦做汤,王辉送汤,王五寻鸡、送鸡,小麦宰鸡等,都是因为这一情节而水到渠成的。这一情节在发展中完成了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为展示人物思想的转变,最终表现一个积极的社会主题提供了契机。 三、现代文阅读(三)(14分) 7、(5分)答C得3分,E得2分,B得1分,A、D不得分。 【解析】B“并不在乎”说法不严谨;A“直至2014年获‘北极光奖’才被认可”错,他的成就早已得到公认; D是“写信”请教。 8、(4分)①他是翻译界的“少数派”。坚持翻译“优势论”,不拘于原作,讲求再创造。 ②他在翻译圈里“独树一帜”。他个性率性、张扬,重视感情,又难谙人情。 ③ - 15 - 虽在学术界备受争议,但他在中国诗词翻译的成就得到国内外公认。他把中国历代诗词曲译成英法韵文,被誉为“诗译英法唯一人”。④他的成功,居然是从挨批斗开始的。(每点1分) 【解析】此题的考点是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答此类题方法如下:①把握要点,抓关键句子。如作者对人物的评价内容,其中暗含着观点和倾向。②尊重事实,有理有据。虽然允许个人发表见解,但不能游离于事实之外,要对作品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③拓展思维,深度分析。意思是说不能停留在表象上,应由表及里,深入拓展。 9、(5分)①有忘我的精神,对事业专注而执着。(挨批斗时,再苦再累,一译诗,眼里只有翻译。)②良好教育和大师教导,奠定他的文化根基和翻译准则。(西南联大的求学经历和受到朱光潜、钱钟书的影响。)③淡泊名利,热爱自己的翻译事业。(“北极光”奖杯束之高阁。翻译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事)④工作投入而有规律。(作息像钟表一样规律,每天坚持翻译。)⑤有强烈的爱国心和民族责任感。(关注《参考消息》和《海峡两岸》,时刻怀揣中华文化成为世界文明主流的焦虑。) (每点1分) 四、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10.A(3分)【解析】试题分析:举宗及兄建肉袒,让曰:“内史贵人,入闾里,里中长老皆走匿,而内史坐车中自如,固当!”乃谢罢庆。 做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一般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如此题注意并列的谓语和人称的转换。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11.D(3分)【解析】D《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这是一道文化常识的考核的题目,去年在大纲卷中出现,重点突出对古代文化的理解。 考点:理解常见古文常识。能力层级为理解B。 12.C(3分)【解析】C项以偏概全,万石君被高祖信任并不断得到升迁,除了自身恭敬,谨严,也与他姐姐成为高祖美人有关。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3.(10分)(1)高祖和他谈话,喜欢他的恭敬,问他说:“你还有什么人?”。(得分点:“语”、“爱”、“ 若”、“何有”宾语前置,各1分,句意1分,共5分) (2)然后儿子们互相责备,通过长辈的帮助说情,光着上身坚决地谢罪,改正错误,万石君才答应。(得分点:“因”、“长老”、“肉袒”、 “许”,各1分,句意1分,共5分) - 15 - 【解析】语境分析推断。翻译既要联系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又要联系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语境。翻译文言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学会语法分析推断。梳理主干,划分成分,落实语法功能。将句子主干梳理好,可以帮助我们理清句子成分,从而判断词性、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等现象,以达到准确翻译的目的。(2)组词造句推断词义。文言文中很多单音节实词的含义在现代汉语中由一个双音词来表示。在由单音节向双音节转换的过程中,又多以同义合并或反义合并或反义并列为构词特征。据此,我们可使用组词方式猜读难懂词义。 (3)相似语言结构推断。古汉语讲究语言的工整对仗。文言文中整句较多,骈偶常见。在相似的语言结构中,出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相近、相对的特点,据其一可推知其他。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万石君名叫奋,姓石。十五岁时,侍侯高祖。高祖和他谈话,喜欢他的恭敬,问他说:“你还有什么人?”回答说:“我只有母亲,不幸失明。家里贫穷。还有一个姐姐,擅长弹琴。”高祖说:“你能跟随我吗?”他说:“愿意尽力效劳。”于是高祖召他姐姐来封为美人,让石奋任中涓,把他家迁到长安城里的中戚里,这是因为姐姐做了美人的缘故。他做官靠积累功劳当上了大中大夫。没有文才学问,但恭敬谨严没人能比。到孝景帝即位,石奋的长子石建、二子甲某、三子乙某、四子石庆,都因为品行善良、孝敬父母、办事谨严,做官做到了二千石。于是景帝说:“石君和四个儿子都是二千石官员,作为臣子的尊贵光宠竟然集中在他一家。”称呼石奋为万石君。 孝景帝晚年,万石君回家养老,每年定期作为大臣参加朝会。经过皇宫的门楼,万石君一定下车快步走,看见皇帝的车驾,一定俯身按着车前横木表示敬意。他的子孙做小官。回家来进见他,万石君一定穿着朝服来接见,不称呼名字。子孙有错误,不谴责,因此而不坐正座,面对食案而不吃。然后儿子们互相责备,通过长辈的帮助说情,光着上身坚决地谢罪,改正错误,万石君才答应。皇上时常给他家赏赐食物,他一定跪下叩拜俯伏着吃,好像就在皇上眼前,子孙遵循他的教导,也和他一样。万石君一家凭着孝敬谨严而闻名于各郡各国,即使齐、鲁地方那些儒生的虔诚庄重的行为,都自认为比不上他。 长子石建任郎中令,小儿子石庆任内史。石建有事应该向皇帝说,避开别人,畅所欲言,说的恳切,到了朝廷上觐见就好像不会说话一样。因此连皇帝也尊重他。上书奏事,奏章经皇帝阅后发回。石建读它,说:“写错了‘马'字下面脚连尾应该五笔,如今只有四笔,少一笔。皇帝会谴责我,我活不成了。”十分害怕。他的谨慎,即使是别的小事也这样。小儿子石庆喝醉了回家,进入外门没有下车。万石君听说了,不吃饭。石庆害怕,光着上身去请罪,没有许可。全族的人和哥哥石建都去衣露体请罪,万石君责备说:“内史是显贵的人,进入乡里,乡里的长辈都走开回避,而内史坐车中很自在,正是理所当然!”于是让石庆走开。石庆任太仆,为皇帝驾车外出,皇上问驾车的马有几匹,石庆用鞭子一匹一匹地把马数完。举起手说:“六匹马”。石庆在儿子中是最简略随便的了,尚且这般谨慎。他任齐国相,全齐国的人都仰慕石庆家的好品德。不发表什么意见,齐国就感化而很太平,给石庆建立生祠。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 15 - 14、A、D(5分) 【解析】AD 都是答非所问 15、(6分)①首联,表明自己为国为民而英勇不屈、蹈死不顾的决心。②颔联、颈联,既表达对民族英雄于谦和岳飞二人的景仰之情,又为自己能为国家民族利益献身而感到自豪。③尾联,表达即使自己死了,抗清的精魂也永远不会泯灭。(每点2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5分) 16、(5分)(1)雷霆乍惊 (2)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3)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B(3分) 【解析】①顾此失彼:顾了这个,丢了那个,形容忙乱或慌张的情景,此处应用“厚此薄彼”。 ②同日而语:同一事物在不同时间比较,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放在一起谈论或看待。③骇人听闻:使人听了某事后感到很惊讶,恐惧,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此处应用“耸人听闻”。 ④知己知彼:原意是如果对敌我双方的情况都能了解透彻,打起仗来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泛指对双方情况都很了解。不能与“对”搭配,应为“了如指掌”。 ⑤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或技能从浅到深,达到很高的水平。⑥重蹈覆辙:比喻不吸取教训,再走失败的老路。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8、C (3分) 【解析】本语段阐述“国学”的定义和依此涵盖的范围。③④句先从正反方面限定“国学”的范围,③“中国传统的学术文化”与前句“我国传统的学术文化”相呼应;②句用“只要……就……”的句式紧承“这样理解”,⑤句举例说明;①句中的“凡是”紧承前句的“依此类推”并和后句的“包罗万象”相呼应。 19、D(3分) 【解析】试题分析:此类考查句子语病的题目,在分析思考时,要注意句子成分在搭配,句式杂糅等方面的错误,要仔细琢磨,推敲。A项成分残缺,“力度不减、节奏不变”后加“的定力”;B项表意不明,“不少职业院校的领导和教师”可以理解为“不少职业院校的领导和教师”,也可以理解为“职业院校的不少领导和教师”;C项句式杂糅,去掉“围绕”。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0、(5分)①现在最缺的是情怀 ②为什么校园文学缺稿缺人 ③而是一个社会理想的问题(答对一句给1分,答对两句给3分,答对三句给5分) 21、(6分)活动分为前期教育和成人宣誓仪式两部分。前期教育是对16-18周岁中学生进行公民意识教育并完成48小时预备期志愿者服务活动。完成前期教育后举行成人宣誓仪式,仪式依次安排三项活动:升国旗、唱国歌,师生代表发言,集体宣誓。(内容完整、表述准确,4分;语言表达简明连贯,2分) - 15 - 【解析】本题采用图表分析的形式,旨在考查考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尤其是图文转换能力。图表分析题要求考生能够根据图表中的有关内容来分析有关材料,辨别、提取、挖掘其中隐含的信息,进而对材料进行综合性评价。其特点在于将抽象的数据通过图形和表格转成直观的信息,以展示某种变化,进行相关比较,总结发展趋势等。解答此类题,首先应该看懂图表,总结图表中传递出来的信息,然后在此基础上对造成此种情况的原因作深入地思考。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2、(60分) 【解析】本题考查写作能力。准大学生徐玉玉因遭到电话诈骗导致死亡的事情让每个人都感到深深的痛心,也给了我们很多的警示。我们都希望通过分析原因,进而找寻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让悲剧不再重演。这件事的直接当事人是徐玉玉和诈骗分子,另外家庭、学校、社会也应对这件事情负有一部分责任。 (一)诈骗分子掌握了徐玉玉大量的真实信息,精准诈骗,是骗子能够成功的主要原因。从这一点上来讲我们应该思考,为什么我们的个人信息会泄露?社会相关部门应采取怎样的措施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由此可立意为“加强信息监管、维护信息安全”;“打击诈骗,绝不手软”;“立法监管、切实到位”等。(二)徐玉玉是一个刚刚毕业的高中生,她的生活基本完全被学习占据,如果学校、家庭和社会能注重对孩子普及相关的教育,孩子可能会有防范的意识,悲剧可能也不会发生,由此也可立意为“学校不能只重视文化课教育”;“多渠道指导学生形成安全意识”;“学会自我保护”等。(三)从徐玉玉本身来分析,虽然家庭困难,但也不应该把金钱看得超过一切,她之所以会如此心疼被骗走的钱就是把钱看得比命重要,所以也可以从价值观及提升抗压能力等方面来立意。 - 15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