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21 发布 |
- 37.5 KB |
- 2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本试卷共8页,22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墨香阅读和指尖浏览,到底哪种阅读才能通向未来?到底哪种阅读才能通向未来?这个问题不仅关乎阅读方式的选择,更有着深刻的时代烙印,即阅读场景的变革。以前,人们的阅读场景比较明确,比如报纸杂志在办公室里阅读,书籍在家里的书房或者图书馆阅读,时间紧凑的上班族也可以在公共交通工具上阅读,等等。如今,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人们几乎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阅读任何内容。以往在时间和空间上对阅读的限制,已经被移动互联网的技术全都解除。 阅读场景的变化,引发了一场知识领域的大变革:传统的知识载体——书籍上的图钉被网络撬开了,知识信息漂浮了起来,成为碎片化的存在。网络放大了这些信息碎片,进而改变了人们的阅读心态。换句话说,面对海量信息,人们的信息焦虑症也更严重,时间不够用了,注意力也不够用了,读过的信息像手中的沙子一样,记不住、留不下。海量信息缺乏装订工具和装订方式,正是被很多人称为“阅读危机”的根本所在。 克服“阅读危机”,正确的方式不是在纸质书和电子阅读的选择中“有你没我”,而是要创造一种全新的知识装订方式,从而给人们提供系统性的认知。传统的阅读在这方面显然是有优势的,但电子阅读也并非无可作为,可以通过构建虚拟的阅读空间,为人们提供崭新的阅读体验。比如,微信朋友圈和微信群,就是典型的虚拟阅读空间,通过微信好友这一“装订方式”,把人群聚集起来,形成信息交互的空间,从而吸引受众的注意力。 - 22 - 在信息世界,最早承担“装订知识”使命的是搜索引擎,它让每一个词语、每一种思想,都能从驳杂的网络信息中迅速进入其坐标位。每一个信息都可以被迅速带入需求者的阅读场景中供其推敲。如今,一些付费阅读APP的成功也启示我们,网络升级了阅读场景之后,获取知识和装订知识的方式也在进化,人工装订知识大有用武之处。比如,一些阅读APP倡导“把书读薄”,通过后台加工,用更加精短的内容吸引受众关注,既让一些经典书籍获得了更多的读者,也为移动阅读增加了文化厚度。 当今时代阅读场景的变快,提示内容制造方必须以更加用心的方式装订内容,给人们提供新的阅读体验和知识服务。今天,制造信息的技术鸿沟已被网络填平,人人都可以提供有价值的个性化信息,这也是自媒体崛起的背景。先进的阅读工具非但不会破坏阅读效果,反而会大大提升“单位面积”内的阅读质量。网络时代的阅读,可以更精彩。 (2016年08月04日是《人民日报》) 1. 下列有关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墨香阅读与指尖浏览相比,墨香阅读的阅读场景比较明确 B. 墨香阅读往往受到时空的限制,人们只能在办公室,书房,图书馆或者公共交通工具上阅读。 C.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人们的阅读已经打破了时空的限制,随时随地地阅读几乎已经成为一种现实 D. 墨香阅读在时间和空间上受到的限制,已经被移动互联网的技术全部都解除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传统知识载体文化,知识信息漂浮与碎片化,这是阅读场景变化引发的一场知识领域的大变革 B. 在网络放大信息碎片的时代,之间浏览让很多人找不到合适的信息装订工具和装订方式 C. 面对海量信息。人们阅读心态的改变就是指在阅读时感觉时间不够用了 D. 要想克服“阅读危机”我们就要创造一种全新的知识装订方式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微信朋友圈就是典型的虚拟阅读空间,为人们提供了崭新的阅读体验 B. 在信息世界,最早承担“装订知识”使命的是搜索引擎,现在装订工具和装订方式越来越多 C. 一些阅读软件倡导“把书读薄”不但增强了文化的经典型,也强化了价值的厚重感 D. 今天,人人都可以通过微信,微博,博客等自媒体,提供有价值的个性化信息。 - 22 - 【答案】1. B 2. C 3. C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本内容的理解分析。本题要求找出下列有关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题中,B项,”只能”太过绝对. 点睛:这类题目题干一般是“下列关于……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是……”,答题时注意分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题干“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答题关键词“不符合”, 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题中B项,曲解文意。时间不够用了,是信息焦虑症加重的表现。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概括信息的能力。论述类文体阅读的命题主要从概念、判断、推理三个角度命题,概念注意“答非所问”“内涵、外延不准”“误划类别”“张冠李戴”;判断类注意“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曲解文意”;推理注意“强加因果”“强行推理”等错误。答题的关键是审清题干、找准区位、对读原文、寻找细微的差别。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题中C项曲解文意,阅读软件没有增加文化的经典型和厚重感。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早晨从中午开始 路遥 在我的创作生活中,几乎没有真正的早晨。我的早晨都是从中午开始的。通常情况下,我都是在凌晨两三点入睡,有时甚至延伸到四五点。 在《平凡的世界》全部写作过程中,我的早晨都是这样从中午开始的。对于我,对于这部书,这似乎也是一个象征。当生命进入正午的时候,工作却要求我像早晨的太阳一般充满青春的朝气。 在《平凡的世界》进入具体的准备工作后,首先是一个大量的读书过程。读的书大部分是长篇小说,同时也读其他杂书,政治,经济,历史和宗教等方面的著作。在这些人类已建立起的宏伟精神大厦面前,我开始试着把这些千姿百态的宏大建筑拆卸开来,努力从不同的角度体察大师们是如何巧费匠心把它们建造起来的。而且,我也敢勇气十足地对其中的某些著作“横挑鼻子竖挑眼”,去鉴赏它们的时候,也用我的审美眼光提出批判, - 22 - 在我所有阅读的长篇长卷小说中,外国作品占了绝大部分。从现代小说意义来观察中国的古典长篇小说,在成就最高的《水浒传》、《三国演义》、和《红楼梦》书中,《红楼梦》当然是峰巅,它可以和世界长篇小说史上任何大师的作品媲美。在现当代中国的长篇小说中,除过巴金的《激流三部曲》,我比较重视柳青的《创业史》。这次,我在中国的长卷作品中重点研读《红楼梦》和《创业史》。这是我第三次阅读《红楼梦》,第七次阅读《创业史》。 在这次专门的读书活动进行得差不多的情况下,我立刻按计划转入另一项“基础工程”------准备作品的背景材料。 《平凡的世界》将涉及1975年到1985年十年间中国城乡广泛的社会生活。这十年是中国社会的大转型期,其间充满了密集的重大历史事件,要掌握这十年间中国究竟发生过什么,较为可靠的方式是查阅这十年间的报纸——逐日逐月逐年地查。于是,,我找来了这十年间的《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一种省报,一种地区报和《参考消息》的全部合计本。房间里顿时堆起了一座又一座「山」。 我没明没黑开始了这件枯燥而必需的工作,一页一页翻看,并随手在笔记本上记下某年某月某日的大事和一些认为「有用」的东西。工作量太巨大,中间几乎成了一种奴隶般的机械性劳动。眼角糊著眼屎,手指头被纸张靡得露出了毛细血管,搁在纸上,如同搁在刀刃上,只好改用手的后掌(那里肉厚一些)继续翻阅。用了几个月时间,才把这件恼的人工作做完。以后证明,这件事十分重要,它给我的写作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到此时,我感动室内的工作暂时可以告一段落,应该进入另一个更大规模的「基础工程」——到实际生活中去,即所谓「深入生活」。 我提著一个装满书籍资料的大箱子开始在生活中奔波。一切方面的生活都感兴趣。乡村城填、工矿企业、学校机关、集贸市场;国营、集体、个体;上至省委书记,下至普通老百姓;只要能触及的,就竭力去触及。 在这无穷的奔波中,我也欣喜地看见,未来作品中某些人物的轮郭已经渐渐出现在生活广阔的地平线了。 最后,我决定到一个偏僻的煤矿开始第一部初稿的写作。 ······ 通过六年不间断的奔跑,现在我已真切地看到了终点的那条横线。 撞线的时刻终于来临了。在我的一生中,需要记住的许多日子都没能记住,其中也包括我的生日。但是,一九八八年五月二十五日这个日子我却一直没能忘记——我正是在这一天最后完成了《平凡的世界》的全部创作。(有删改) - 22 - 4.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对大师们的作品,路遥不仅试着拆开进行鉴赏,而且也敢于用自己的审美眼光对某些著作提出批判。 B. 逐日逐月逐年地查阅,翻看搜集到的报纸合订本并随手记下“有用”的东西,给路遥的写作带来极大的方便。 C. “一切生活我都感兴趣”表现了路遥对生活的热爱,更重要的是为小说内容,人物准备素材。 D. “一九八五年五月贰拾伍日”这个日子比自己的生日还重要,路遥是为生命而写作的人,这也是他获得矛盾文学奖的原因。 5. 在写作《平凡的世界》之前,路遥进行了哪些准备工作?请简要概括 6. 文章以“早晨从中午开始”为题目有什么含义?请结合文本简要进行探究分析。 【答案】4. D 5. (1)大量读书(2)准备作品的背景材料(大量依据)(3)深入生活 6. (1)路遥都是在凌晨两三点,甚至四五点入睡,所以他的早晨都是从中午开始的(本义)(2)尽管生命进入正午(或人到中年)在工作上却像朝阳一般充满朝气(文义)(3)为给人类创造精神食粮,做出巨大牺牲,表现了作者精神的高贵(主旨) 【解析】 4. 试题分析:这是对文本内容的综合考查。选项中B项,“周有光对拼音、文字失去兴趣”错,由原文“周有光将目光从研究拼音、文字等转移到对文化学、时代变化等问题的探索上”可知,周有光只是转变了研究方向,不能说对拼音、文字失去了兴趣。D项,曲解文意,为生命而写作,并非是获得矛盾文学奖的原因。 - 22 - 5.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信息筛选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审清题干,然后锁定区位,概括文意作答,此题是综合筛选的题目,要立足原文,从 “路遥的准备工作”角度进行概括,联系文章内容答题,找到相关答题区间,筛选关键语句,概括形成答案。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就要去粗取精。基本要点有二:一是切块法,即在锁定与答案有关信息句段的基础上,进一步缩小包围圈,将目光锁定在一段或几段中的某一“块”。可以依据写作的角度切块,也可以依据内容上的关键词切块,还可以依据语句上的连接词(关联词、序数词、插入语、介词等)切块。本题的块应该集中在中间段落中。二是抽条法,即在锁定“块”的基础上,分出“条”来抽取答案信息,然后再提炼概括。有时候与答案有关的信息并不是集中在某一“块”,而是分布在全文的各部分,这就要对全文进行整体把握,点面结合,逐一摘取,避免遗漏。瞄准目标。目标语句使指代表有用信息的语句,它不一定就是文章的段落或全篇的核心语句或精要语句。瞄准目标语句,依题干要求进行提取和整合是迅速、准确地解决问题的关键。 6. 试题分析:本题是一道标题含义探究题,答题关键 “含义” “结合文本简要进行探究分析”,答题时先从字面、文本含义解释,然后在结合文章内容从精神层面探究深层含义。字面含义:路遥都是在凌晨两三点,甚至四五点入睡,所以他的早晨都是从中午开始的;文义:尽管生命进入正午(或人到中年)在工作上却像朝阳一般充满朝气;精神层面:为给人类创造精神食粮,做出巨大牺牲,表现了作者精神的高贵,这也是文章的主旨。 - 22 - 点睛:探讨文本反映得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尤其是我们这一代人和我们这个时代的普遍价值影响,并对作者的观点态度和艺术处理方式提出自己的看法。在探讨类似问题时,一方面需要探讨文本之中蕴含的传主的人生观和人生价值,一方面要求我们联系现实生活探讨其现实意义。答题思路可概括为:观点——引据——论述——小结。观点:明白无误地表明观点。这是第一个得分点。引据:恰当引用论据,遵循“内引外联”的原则,既要充分利用原文信息,又要合理联系现实状况。论述:即归结回扣观点,简要作结。最后整合信息,分条陈述,⑴要点须全面;⑵陈述有条理。作为综合阐述题,观点明确,言之有据,言之成理,是得分的关键点。具体步骤:第一句:应写自己的观点,句式是“我认为„„”或“我赞同„„”。接下来,分析自己的理由,句式是“理由是:1……2…… 3……”,把理由分点罗列。最后,可加总结句,句式“所以或因此„„”,如果已超字数、超范围,可不写总结句。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你必须跟我走 幽兰 这是最末一班车了 夏天昼长夜短,都快六点了,太阳才不情愿地往西爬。算上那个气喘吁吁跑上车坐到我身边的女孩,正好满座。司机发动车子,满意地吆喝了一句:走着! 一个戴红色旅游帽、身材高挑而瘦削的女售票员利落地跳上车。脸上挂着矜持而优雅的微笑。身边的女孩笑吟吟地把票钱递给售票员,她伸手接过,呆望着女孩,笑容猛地凝住。 女孩脆生生地说:“阿姨,我去邢家屯,得在三里桥下车” “哦,三里桥。”女售票员诺诺地应声,却紧跟着问,“这个时间没有去邢家屯的班车了,你怎么回家呀,步行?” “那个路口有很多顺风车的,总有好心人让我搭……”女孩浓密的长睫毛自然上翘,她忽闪着大眼睛,不无得意地说。女售票员欲言又止,认真看了女孩一眼,叹口气,摇摇头。我分明看到她扭过脸的瞬间,眼里噙了泪。 女售票员却再没回头,把决然的脊背直挺挺地给了我。女孩掏出手机,表情温柔而生动,嗯哦着跟男友打起电话。 太阳变成个大红球,努力着一天最后的跳跃。公路两旁的庄稼长势喜人,绿油油、密匝匝的叶子在夕阳下闪着光。大巴车陆续丢下一个个旅人,挟着花香的晚风,飘进车窗,冲淡了越来越空的车厢里的汗渍味道。 太阳落山了,天空变成灰蓝色。女孩不时向窗外眺望,三里桥快到了。女孩低头开始整理身边的几个手提袋。 - 22 - 那桥越来越近,桥那头的路两旁是一人多高的夏玉米,一眼望不到边。桥栏边居然停着一辆黑色轿车。 女孩吐了吐舌头,偷偷笑了笑,她或许在窃喜那是一辆顺风车。 这时候,女售票员突然转过头看了女孩一眼,似乎想说什么,却张张嘴,咽了口唾沫。已经看见三里桥的红白栏杆了,她猛地一把扯下帽子,赫然露出满头白发。她几步来到司机身后,凑近他耳边,低声说着什么。司机诧异地看看她,回头瞥了一眼,又顺她的手指望向窗外,若有所思,使劲点点头。 三里桥就“嗖”的一下被汽车甩到身后。 “停车!我在三里桥下!”女孩“噌”的站起来,喊了一句。乘客们也帮着喊,怎么到站不给人家停车啊!听见没,啥工作态度……“停车,我要下车!”女孩从颠簸的车尾摇晃着,几步冲到女售票员面前。 女售票员伸出双手扶住女孩,她望着女孩,轻声说:“孩子,你别急,你自己下车,我、我不放心,天都黑了……” “关你啥事啊!我在哪儿下车是我的自由,我家人都在等我。停车,停车!”女孩咆哮起来。 “不行!今天,你必须跟我走!”女售票员脸一沉,声音提高了几度。毋庸置疑的语气突然使骚动的车厢安静下来。她长舒一口气,柔声央求女孩:“孩子,我不要你车钱。阿姨真的是为了你好,我送你去邢家屯!”车厢里有旅客恍然大悟,附和着说,是啊,闺女,晚到一时没事的……人家是好心,你就别生气了!女孩似乎也一下理解了女售票员的良苦用心,不再执拗,悄悄退回到座位上开始拨打手机。 女孩下车的时候,天已经完全黑了,她的男友早就在村口等候。 女售票员把脸紧贴在车门上,望着女孩远去的背影发呆。大眼睛、长睫毛,真的太像我女儿了,还有,庄稼地、顺风车……我的青青!十年了,妈啥时才能找到你啊……”女售票员有些语无伦次地喃喃着。 (选自《中国微型小说精选》) 7. 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A. 女孩明白了女售票员的良苦用心,才不再执拗,回到座位上,说明她是一个非常善解人意的女孩。 B. 小说中的司机非常支持女售票员的做法,协助女售票员送女孩回家 C. - 22 - 乘客先是帮着女孩喊叫,抱怨服务态度不好,后来又劝女孩不要生气,说明这些乘客都是些没用主见的人。 D. 女售票员“呆望着女孩”笑容猛地凝住“看到她扭过脸的瞬间”眼里噙了泪,为下文埋下伏笔。 E. 这篇小说温馨的故事,充满着正能量,其中也蕴含着作者对当时治安的忧虑和担心。 8. 小说在刻画女售票员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9. 文中两处划线的句子都写了太阳,试问,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用意分别是什么?请分别简要分析。 【答案】7. AC 8. (1)善良,有爱心(或关爱他人,或乐于助人)不愿自己的悲剧发生在别人身上。(2)果敢,有主见,有方法。果断的说“你必须跟我走”,并义务绕道拉送女孩。 9. (1)第一句是比拟(或拟人)第二句是比喻(2)第一句交代了夏季傍晚时间的特点,第二句推动了情节发展,烘托出热情,积极的环境(或两处都交代了时间,推动了情节的发展)(3)两处都描写烘托了温馨氛围,暗示人物的热情与爱心 【解析】 7. 试题分析:这是对文本内容的综合考查。选项中A“善解人意”的意思是很能体谅人,很能体贴人。所以,此项错误。C项“说明这些乘客都是没有主见的人”的说法错误。 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方法:①读全文,概括主要内容;②抓标题,概括主要内容;③辨文体,概括主要内容;④找线索,概括主要内容;⑤理层次,概括主要内容。 8.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小说在刻画女售票员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这是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答题关键词“性格特征”,筛选相关情节,概括形成答案。从“果断的说‘你必须跟我走’,并义务绕道拉送女孩”可以看出“果敢,有主见,有方法”;从“不愿自己的悲剧发生在别人身上”可以看出“善良,有爱心”。 - 22 - 点睛:首先,要分析人物的典型性格。典型人物的典型性如何体现呢?这就需要注意人物的共性和个性的统一,共性是指典型人物所代表的那一类人的共同性格。其次,借助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情节是小说中用以表现主题或人物性格的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我们需要从情节的发展中把握人物形象,因为情节是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在事件发展的过程中,才能显现出人物灵魂深处的东西来,离开了情节,就不知道人物怎样做事,也就无法分析人物性格特征。要了解人物性格,必须透过情节中发生的事情这种外在现象去剖析现象背后的本质。故事情节或是发展了人物性格,或是表现了人物性格。第三,分析矛盾冲突,把握人物性格特征。矛盾冲突是构成情节的基础,是展示人物性格的手段.优秀的小说,总是充分地揭示社会生活本质的矛盾和斗争,在典型的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一般说来,矛盾冲突展开得越充分,人物性格也就越鲜明。第四,借助描写方法分析人物形象。第五,借助环境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分析环境描写,探究形成人物命运和性格的社会原因)。第六,通过人物间的关系分析人物性格。第七,借助作者倾向分析人物形象(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或联系小说主题分析)。比如本题,可以抓住“我”的感受和对她的描写进行概括。 9.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修辞手法。题干“文中两处划线的句子都写了太阳,试问,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用意分别是什么?请分别简要分析”,答题关键词“两处划线的句子”“修辞手法”“ 用意”。答题时,首先点明手法,然后结合表达效果分析用意。注意分析要紧密结合文本。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许姓,家淄之北郭。业渔。每夜携酒河上,饮且渔。饮则酹酒于地,祝云:“河中溺鬼得饮。”以为常。他人渔,迄无所获,而许独满筐。 一夕方独酌,有少年来徘徊其侧。让之饮,慨与同酌。既而终夜不获一鱼,意颇失。少年起曰:“请于下流为君驱之。”遂飘然去。少间复返曰:“鱼大至矣。”果闻唼呷有声。举网而得数头皆盈尺。喜极,申谢。欲归,赠以鱼不受,曰:“屡叨佳酝,区区何足云报。如不弃,要当以为常耳。”许曰:“方共一夕,何言屡也?如肯永顾,诚所甚愿,但愧无以为情。”询其姓字,曰:“姓王,无字,相见可呼王六郎。”遂别。明日,许货鱼益利,沾酒。晚至河干少年已先在遂与欢饮饮数杯辄为许驱鱼。 - 22 - 如是半载,忽告许曰:“拜识清扬,情逾骨肉,然相别有日矣。”语甚凄楚。惊问之,欲言而止者再,乃曰:“情好如吾两人,言之或勿讶耶?今将别,无妨明告:我实鬼也。素嗜酒,沉醉溺死数年于此矣。前君之获鱼独胜于他人者,皆仆之暗驱以报酹奠耳。明日业满,当有代者,将往投生。相聚只今夕,故不能无感。”许初闻甚骇,然亲狎既久,不复恐怖。因亦欷歔,酌而言曰:“六郎饮此,勿戚也。相见遽违,良足悲恻。然业满劫脱,正宜相贺,悲乃不伦。”遂与畅饮。因问:“代者何人?”曰:“兄于河畔视之,亭午有女子渡河而溺者是也。”听村鸡既唱,洒涕而别。明日敬伺河边以觇其异。果有妇人抱婴儿来,及河而堕。儿抛岸上,扬手掷足而啼。妇沉浮者屡矣,忽淋淋攀岸以出:藉地少息,抱儿径去。当妇溺时,意良不忍,思欲奔救;转念是所以代六郎者,故止不救。及妇自出,疑其言不验。抵暮,渔旧处,少年复至,曰:“今又聚首,且不言别矣。”问其故。曰:“女子已相代矣;仆怜其抱中儿,代弟一人遂残二命,故舍之。更代不知何期。或吾两人之缘未尽耶?”许感叹曰:“此仁人之心,可以通上帝矣。”由此相聚如初。 数日又来告别,许疑其复有代者,曰:“非也。前一念恻隐,果达帝天。今授为招远县邬镇土地,来日赴任。倘不忘故交,当一往探,勿惮修阻。”许应之。 (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晚/至河干/少年已先在遂与欢饮/饮数杯/辄为许驱鱼/。 B. 晚至河干/少年已先在/遂与欢饮/饮数杯/辄为许驱鱼/。 C. 晚/至河/干少年已先/在遂与/欢饮饮数杯辄/为许驱鱼/。 D. 晚至河/干少年已先/在遂与欢饮/饮数杯辄为许驱鱼/。 11. 下列对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北郭,古代城邑外城的北部,也指城外的北郊 B. 字,古代文人一般既有名又有字。自称用名,表谦虚;称人用字,表尊敬 C. 亭午,正午,中午。文中的“鸡唱,今夕,抵暮”都用来表示时间。 D. 授,接受官职。古文中类似的词语还有“拜,擢,迁,除”等。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一天傍晚,许某与少年对饮,一条鱼页=也没捕到,少年自告奋勇到下游为许某捕鱼。 B. 许某为表达对少年的感谢,要送鱼给他,少年不要,表示以后会常来找许某。 C. 王六郎说自己是因生前饮酒过量溺水而死,第二天要投生人间,特来告别。 D. 少年见女子怀抱婴儿渡河而坠,于是产生仁爱之心,不忍女子代替自己,故相救。 13.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句读知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2)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答案】10. B 11. D 12. A 13. (1)不通晓句读,不能理解疑惑,有的向老师学习,有的却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要学习而大的方面丢弃了,我没有看出他们的明智(2)项伯于是连夜赶到刘邦军营,秘密地见了张良,把事情都告诉了他 【解析】 10. - 22 - 试题分析:给文言文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子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题中句子抓住主语“少年”,关键词“遂”“ 辄”,正确断句:晚至河干/少年已先在/遂与欢饮/饮数杯/辄为许驱鱼/。 点睛: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找虚词、察对话 、依总分 、据修辞 、对称 、反复、辨句式。断句有一个重要的方法,抓虚词看位置:①“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②“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放在句尾;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③“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放在句中。(2)对话、引文标志: 文言文的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第一次对话出现人名,以后就用“曰”而省略主语。关于利用虚词断句,这里有一个口诀,或许对同学们断句会有些帮助:“曰”后冒(:),“哉”后叹(!),“夫”“盖”大都在句前。 “于”“而”一般在句中,“矣”“耳”后面画圆圈(。)“耶”“乎”经常表疑问(?),“也”“者”作用要停顿。或句(。)或逗(,)表情形,各人位置要记牢。 11. 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在平时注意积累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尤其是在课文和课文注释中出现的有关知识,然后结合文本中该词的含义进行认证分析,来确定正误。题中D项,错误,授,授予官职。迁是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 12. 试题分析:此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和概括文本内容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解答此类题目,可将各选项内容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本题中,A项错误,“捕鱼”说法有误,应为“驱赶来”。 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比如本题,只要到文中找到原句:然后进行比较选项,即可发现错误。 13. - 22 - 试题分析:翻译文言文语句首先要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键字,辨析该句句式,然后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句式,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可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题中得分点(1)“句读知不知,惑之不解”句式;“或”“师” “小学”;(2)“夜”“驰之”“具告以事”句式。 点睛: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文言文阅读翻译四字诀:首览全文,掌握大意。词不离句,句不离词。词句难解,前后联系。跳跃句子,补出本意。人名地名,不必翻译。省略倒装,都有规律。常见虚词,因句而异。实词活用,领会语意。翻译整句,句子流利。对照原文,务求直译。字词句篇,连成一气。翻译完毕,检查仔细。 参考译文: 许某人,家住在淄川城北郊,以打渔为生。每天夜晚,他都要带酒到河边一边饮酒一边捕鱼。他喝酒时常常把酒洒在地上,祷告说:“河里溺死鬼请喝酒。”他这样做已经成习惯了。别人捕鱼一无所获,而只有他总是捕到满筐的鱼虾。 有一天晚上,他像往常一样一个人在河边喝酒。不知什么时候来了个少年,在他身边来来回回地走。许某一向乐于助人,看见少年便邀请少年过来喝酒,少年挺爽快地与他共饮起来。这个晚上没捕到一条鱼,许某感到很失望。少年站起来说:“请让我到河的下游为你赶鱼去。”说完,少年便飘然而去。没过多久,少年回来了,说:“大批的鱼来了。”许某果真听见了鱼的唧唧呷呷的声音,连忙把网拉起来,一下子捕到了好几条一尺多长的大鱼。他高兴极了,对少年表示感谢。少年要走时,他要送鱼给少年,少年不要,说:“多次喝你的酒,这点小事哪里算得了什么。你如果不嫌弃,我以后还要为你帮忙。”许某说:“我才与你饮一次酒,怎么说已喝了多次呢?你肯永远这样关照我,可我没法报答你的盛情。”许某问他叫什么,少年回答说:“姓王,见面时你就叫我王六郎好了。”两人就这样告别了。 第二天,许某卖掉鱼,多打了些酒。晚上到河边时,那少年已经先到,两人便高兴地饮起酒来。喝了几杯后,少年就替许某下河赶鱼。就这样过了半年。 - 22 - 有一天,少年忽然告诉许某说:“自从我们相识以来,彼此情谊胜过同胞骨肉,遗憾的是分别的时间快到了。”听他的话说得很凄惨,许某吃惊地问他这是为什么。他几次想说而又不肯说,最后说:“我们两人感情很好,说出来你不会害怕吧?临别前,不妨直说了吧。我是鬼,因为平时喜欢喝酒,喝醉了淹死在这河中,当鬼已好几年了。以前你捕的鱼比别人多,都是我在暗中帮助你,以此感谢你用酒祭奠我。明天我罪孽已满,将有人当我的替身,我将到别的地方投胎为人。我们相聚只有今夜了,所以不能不感到悲伤。”许某听说后开始有些害怕,但毕竟两人曾长期亲密无间,也就不再害怕,只是为他这位鬼友感到悲伤。于是斟满一杯酒递给少年说:“六郎,请满饮这杯酒,不要过分伤心。你我相识又马上要分手,虽然令人难过,但你的罪孽满了,劫难过了,这应是值得庆贺的事情,你我应该高兴才是。”于是和王六郎开怀大饮。在交谈中,许某顺便问王六郎:“你的替身是谁?”王六郎回答说:“你明天可以在河岸上看一下,中午,有个女子过河时将被淹死,那人就是我的替身。”快到天亮了,村里公鸡报晓时,两人流着眼泪告别了。第二天,许某站在河边验证这件怪事。到中午果真有个妇女抱着婴儿过河,一到河中间便落水,婴儿被丢在岸上,伸手蹬脚地啼哭着。妇人在水里挣扎,时沉时浮,后来,她浑身水淋淋地爬到岸上,坐在地上稍微喘息了一下,抱起婴儿径直朝前走了。当妇女落水时,许某很不忍心,想下河救她;但转念一想这是王六郎的替身,救了她,王六郎就无法投生,所以最终还是没有去救。当妇女自己从水里爬上岸后,许某便怀疑王六郎的话不真实。到了夜间,许某又到老地方捕鱼。少年又来了,对许某说:“今天我们又相聚了,从此以后再也不会分别了。”许某问他是什么原因。他说:“那位妇女本可以替代我,但是我可怜她怀抱中的婴儿。不忍为我一人,而害了两条性命。所以我放过了她。以后我不知道何年何月才有替身,这也许是你我的缘分还没完吧?”许某感叹地说:“你这样的善心,足可以感动天帝。”从此他们又像过去那样每夜相聚饮酒。 几天后,王六郎又来告别。许某怀疑他又有了替身。王六郎说:“不是的。上次我的恻隐之心,果真被天帝知道了。现在我被授为招远县邬镇的土地神,明天就要到任。你如不忘记旧日的情谊,可以去探望我,不要害怕路远难行。”许某答应了他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古别离【唐】韦庄 晴烟漠漠柳毵毵,不那离情酒半酣。 更把马鞭云外指,断肠春色在江南 注:毵毵:柳枝浓密下垂 不那:无奈 14. 下面对诗的内容和分析,错误的两项是() A. 诗歌首句,作者如实地写出春天的景色,并且着意点染杨柳的风姿 B. “酒半酣”三字丝毫看不出离别,写出了诗人喝酒正酣的状态。 C. 第三局用“更”“指”两字,写出作者信马挥鞭的动作,画面栩栩如生。 - 22 - D. 第四句进行想象,将要去的江南,春色怡人,尽是欢乐 E. 全诗色调鲜明,音节和谐,语言流畅华美,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15. 从全诗看,作者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是如何表现“别离”之情的? 【答案】14. BD 15. (1)运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或间接抒情与直接抒情相结合;虚实结合的手法),一二句实写眼前之景,三四句是虚写想象之景,用乐景写哀情借景抒情(2)“酒半酣”三字带出离请别宴的情景,巧妙的表现离愁(3)想象别后江南美景,用“断肠”表现情感之深,愁苦之甚。 【解析】 14. 试题分析:本题综合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题中,B项“酒半酣”三字带出离别宴饮的情景,写出送别场面;D项,写出因春色而触动的离愁。 15. 试题分析:题干是考查考生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答题时,首先点出手法,然后结合诗句“酒半酣”“断肠”,具体分析如何表现“别离”之情。 点睛:古代诗歌的艺术手法主要包括抒情方式、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三种。抒情方式分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融情入景)、托物言志、怀古伤今、即事抒怀。描写方式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有白描、烘托、渲染。写景诗常用表达技巧有虚实结合,动静结合,以乐衬哀,上下(或远近、俯仰、时空、声色、视听)结合。其他表达技巧有抑扬、对写等。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曰:“《关雎》,乐而不淫,___________”(论语·) (2)子曰:“君子周而不比,____________”(论语·为政篇) (3)___________,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荀子《劝学》) (4)______________,抱明月而长终。(苏轼《赤壁赋》) (5)间关莺语花底滑,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答案】 (1). (1)哀而不伤 (2). (2)小人比而不周 (3). (3)积善成德 (4). (4)挟飞仙以遨游 (5). (5)幽咽泉流冰下难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要求学生养成回头望的习惯,避免笔误。本题中易错字“遨”“咽”。 - 22 - 点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三、语言文字运用 17.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某武警总队党委时时处处当标杆,做表率,通过以上率下形成了上行下效的强大效应 B. 他的作文书写很不规范,经常不给句子加上适当的标点,对这种文不加点的坏习惯,老师头痛极了 C. 里约奥运会上,女排姑娘们以顽强拼搏的精神和锲而不舍的作风铸就了中国女排的新辉煌 D. 要想做大文化旅游产业,必须厘清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政府和景区各行其是,各负其责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词语成语的运用。题中,A项,上行下效:上面的人怎么做,下面的人就学着怎么干.多指不好的事; B项,文不加点:文章一气呵成,无须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D项,各行其是:按照各自认为对的去做.比喻各搞一套.多含贬义。 点睛:对于成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第二,辨析色彩。包括词语的感情色彩跟语体色彩。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成语题,第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第二、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18.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办好我们的高校,就要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 B. 傅抱石的人物画,或高人逸士,气宇轩昂;或靓女美妇,妩媚艳丽,充分展现了高贵博雅 C. 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圆满成功,坚定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国梦的信念和力量 - 22 - D. 我爸没有什么爱好,就喜欢下象棋,从小就教我下棋,现在他老了,我陪他下象棋,挺好的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题中,B项,成分残缺,“充分展现了”缺少宾语中心语,修改为“充分展现出高贵博雅的古朴气质”;C项,搭配不当,“坚定”和“力量”不搭配,将“力量”改为“决心”;D项表意不明,“从小就教我下棋”意为“爸爸从小就教我下象棋”,可改为:从我小他就教我下棋。 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本题主要考查结构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对逻辑概念方面的不协调,可以凭事理推断。注意题干的要求,究竟选择的是有语病还是无语病的一项。 19.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人人都在这个世界上生活,①,每个人眼中的世界其实是很不一样的,你的心灵状态决定了你所看到的世界的面貌。一个心灵贫乏的人,他看到的世界也必定是贫乏的,②他只关心物质和利益,他在世界上也就只能看到物质和利益;③内心世界丰富的人,④可能发现和欣赏世界的丰富的美。 A. ①虽然②可能③但是④就 B. ①虽然②所以③因此④却 C. ①但是②因为③所以④就 D. ①但是②如果③只有④才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考生正确使用关联词语的能力。考查虚词的使用,这个题目属于近几年来新课标卷都没有涉及过的考点。可能是绝大多数考生复习的盲点,大概会令人错愕。要分析句间的关系和前后关联词的搭配。题中,①处表示转折,排除A,B根据③前的分号可判断分号前后为并列关系,排除C。 - 22 - 点睛:关联词语的正确使用是靠语境判断,仔细推断出来的。关联词语在使用上存在 使用关联词语的句子往往比较复杂。同学们在使用关联词语的时候,经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因此,这里提醒同学们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要正确运用关联词语,首先必须懂得各类关联词语的作用。 同一个句子,运用不同的关联词语,作用就不同,表达的意思也就不一样。例如:“我们共同努力,竞赛取得胜利。”这个句子没有使用关联词语,可以看作是并列关系。二、要注意配对使用关联词语。有些关联词语是要求配对使用的,不可随意改换。三、关联词语的位置不能放错。例如: 1.虽然天气十分寒冷,却清洁工流下了汗。 “却”表示转折的意思并没有错,可是,一念原句就给人不通顺的感觉。如果把“却”放在“清洁工”之后,句子就通顺了。 五、不要滥用关联词。例如: 1.他自己不跟老师讲,并且要我讲。 2.我的成绩差,可是我能虚心地向老师请教,但是诚恳地向优秀同学学习,所以我有了很大的进步。 第一句应该是转折关系,不是递进关系。滥用“并且”,使语意表达不清,应把“并且”改为“却”。 第二句,滥用“但是”,应删去。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雾看似温和,里面却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细颗粒20多种。但是与雾相比,霾___________。霾中含有数百种化学颗粒物质,如果它们侵入人体呼吸道和肺叶中,就容易__________,如鼻炎,支气管炎,哮喘等。 【答案】 (1). 第一处:对人的危害更大 (2). 第二处:引起呼吸系统疾病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补写题,此类试题一般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填上与前文或后文相照应的语句即可。语句补写题(也叫语段填句题)是新课标卷最具特色、出现频率很高的一种语言表达题型。所谓“语句补写题”,就是指给出一个语段,空出两至三个句子进行补写,补写后的句子与语段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题中①处,依据“中含有数百种化学颗粒物质,如果它们侵入人体呼吸道和肺叶”填;②处,根据后文提到的“如鼻炎,支气管炎,哮喘等”可知。 点睛:“补写句子”是综合考点和能力的考查,这类题目一般要求“根据材料内容”补写句子,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料,另有字数限制。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文本。具体说,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语言要从上下文的有关材料中去提炼和概括,离开文本不可能补写正确。所补写句子与上下文关系:或引领下文,或总结上文,或与上下文衔接连贯。“词语从文本中来”“引领、总结、衔接”这两层意思一综合起来,我们发现答案已呼之欲出,而且答案几乎是唯一的。补句的命题规律:(1 - 22 - )“根据材料内容”要求补写句子应联系前后文语境。(2)空出的句子大多有特殊位置和性质,(3)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4)不能照抄材料,有字数限制。有效的答题技巧:(1)阅读全文,了解文段性质和内容,确定中心。(2)分清句间上下文的逻辑关系,确定句子的性质。(3)注意标点符号的暗示作用:含义、选词、句式。(4)结合文本,根据字数要求,概括答案。 21. 下面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框架图,请把这个框架图写出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0个字。 答: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80个字) 【答案】,答案示例一: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综合表现为人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答案示例二:以“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含有文化基础层面的人文底蕴,科学精神素养,自主发展层面的学会学习,健康生活素养,社会参与层面的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素养 ..................... - 22 -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描述和概括画面的能力。描述类,就是用文字表述其内容,做这种题目时要求全面、完整、重点突出,一般有字数要求;要注意不能遗漏任何信息,也就是要把图表中内容都要说出来,实际上是就是要用文字把图表的信息完整的描述出来,要达到百分之百。 四、写作 22. 以“眼神”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真人真事的记叙文。 【答案】眼神 茫茫人生,有几片树叶婆娑?陌陌旅途,有几多眼神凝望?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岁月流光,眼神难忘。 那是父亲坚毅的眼神。我那时正在上初中,一次发热生病,爸爸用老式的金鹿自行车带我到几十里的路外周村去看病。那时的路特别难走,特别是有一个足足走了半小时的斜斜的高坡。爸爸吃力地推着自行车。我坐在车座上,清晰地看到爸爸的汗衫已经湿得透透的了。我说:“歇歇吧。”爸爸却回头说:“不,马上就到坡顶了。”这一瞬,我看到了爸爸坚毅的眼神。那是不服输的眼神,面对艰难从不松劲的眼神。我忘不了这坚毅,这坚毅眼神一直影响着我。 那是母亲刚毅的眼神。母亲85岁了,突然在老家摔断腿了。我知道后迅速到了母亲住的医院。我紧握着母亲的手,问疼不疼。母亲却坚忍地说“不疼”。眼神里流露出刚毅的神情。我心想,能不疼吗?当医生给母亲牵引腿时,母亲竟一声不吭,汗珠布满一脸。那种坚忍,常人都难以忍受的,何况是一位老人呢?这就是母亲,从来都是在孩子面前倔强着,她是要用坚强来证明自己的刚毅。母亲一生中苦难连连——小时家庭成分不好,她忍;家里孩子多,她总是吃最差的饭菜,她忍;干家务起早贪黑,她忍。我永远忘不了母亲那刚毅的眼神。 那是老师严厉的眼神。有人说,你的语文学得真好。然而你不知道,我是被谭老师的严厉训练出来的。我忘不了我的语文老师谭增华老师,他有柔的一面,但更多的是严厉。一次我没有背诵过课文,老师竟不顾我是语文课代表,说:“站着吧。”老师的眼睛里露出严厉的目光。我于是在泪水中静静地站了一节课。当然老师体罚学生是不对的,但这次罚站,却让我终身再没有罚站。因为老师那严厉的眼神,已经深深地铭记于心了。自此,我背诵课文努力了;作业按时完成了;作文写了又改,改了又写了;抄写本一笔一划,整整抄写了几个大本子。于是我的语文成绩名列前茅了。我要感谢老师那严厉的眼神,正是那眼神里的期待与恨铁不成钢的情愫,激励了我,砥砺了我。 - 22 - 打捞岁月青涩,梳理青春晨曦。忘不了的眼神何其多矣。但是父亲那坚毅的眼神,母亲那刚毅的眼神,老师那严厉的眼神,一直在脑海里铭记,始终挥之不去,历久弥新。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篇命题作文,要求写记叙文。立意:以“眼神”为中心写成真人真事的记叙文,如果写成小小说亦可。选材:选材广泛,可以写不同人物的眼神,如父母等亲人,同学老师熟悉的人,陌生人,或所读书中的人物的眼神,动物的眼神等等亦可,重点要写出怎样的眼神,如温柔的,严厉的,执着的,暗淡的,明亮的,坚强的等等。 点睛:好的作文要注意一下几点 : 1.开头要引人。好开头有“回眸一笑百媚生”的动人效果。考场作文,应慎写开头,认真对待第一句,第一段的写作,最好先在稿纸上写出开头的段落,然后再自我感受几遍,若能让自己激动起来,那么也定能感动别人。如考生写《人生最需要掌声》的开头:“人生最需要掌声。许多人时常感叹:知音难求。何为知音,知音难道不就是人生中的鼓掌者吗?”这是一篇满分作文的开头,这是个能激动自己的开头,如同刚打开水闸门一样,使自己的写作如洪水般一泻千里。“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写好了开头,也便留给了批阅者“成功的一半”的印象。 2.内容要情真。构思内容,要做到以真情感动人。切勿内容假、大、空,切勿写自己并不了解的内容,不能感动自己当然便不会感动别人,因此在选择写作内容时,要选择自己受感动的内容,这感动自己的内容往往是自己亲身经历,亲眼目睹的,而且往往是一些琐屑的小事件,小细节;或者是自己曾阅读过的有很深印象的书刊登载,写作时可以将旧内容换新角度使用。写自己的真感,如《尴尬的一幕》。考生写一细节:走廊上,与老师擦肩而过,自己试着努力想对老师说声“老师好”,可终于没有说出来,面对老师的微笑,自己低头而匆匆逃过,感到尴尬至极。这是一个真切动人的小细节,是作者的实情流露,更是文章内容的精华细节。真情的细节内容构成文章的血肉躯体,是好作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分作文的关键,因为好细节才能打动批阅者心。 3.结构要创新。精心布局,创新结构框架,在阅卷者面前树立完美的整体形象,并产生一目了然的效果。如:反复排比式、日记体式、剧本形式、小标题式、镜头组合式、问答式、应用文体式等,都是有创新意义的结构体,且这种新框架极利于考场作文获取优分印象。如考生写《吴诚信的就症报告》,结构上以“病情”“病因”“处方”的体式布局谋篇,给阅卷者以新颖的结构感,因此这篇作文在考场中获得了满分。 - 22 - 4.书写要工整。工整、流利的书写给人的印象是:如同步入卫生清洁的场地。读一篇书写工整的作文,如见到漂亮的罗敷,使“耕者忘其耕,锄者忘其锄”。工整的书写是考场作文给评卷者的良好直观印象。并且,工整的书写也是一种礼貌的表现,书写工整,如同出门做客时整洁的穿着,是一种自重、尊人的表现。 s - 22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