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永昌四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甘肃省永昌四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高二年级 历史(必修Ⅲ)‎ 第I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春秋后期,自由讲学蓬勃兴起。在齐国,国君还筑有宏大的稷下学宫,容纳数千人,专供各派学者到此“不治而议论”。当时的自由讲学 ‎ A.均主张社会转型                  B.得到了各诸侯国的支持 C.否定了传统观念                  D.推动了文化教育的发展 ‎ ‎2.在诸子百家中,他们主张“法不阿贵……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这学派是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3.孟子说:“父子有亲, 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一思想的进步之处在于 A.阐发以柔克刚的方法论            B.促进天人关系的体系形成 C.希望利用道德改造自然            D.将人际关系的规范义理化 ‎4.汉武帝即位次年,采纳丞相卫绾建议,对所举贤良中治法家、纵横家言者,一律罢去。随即又任命好儒术的窦婴为丞相,田蚧为太尉。汉武帝的做法 A.放弃了法家的治国理念            B.确立了儒学独尊的局面 C.回归了周朝的典章制度            D.提升了儒学的政治地位 ‎5.董仲舒认为天有独立的意志,它不仅能以“美祥”来为帝王歌功颂德,还能以“妖带”、“灾害"、“怪异”等来“谴告”“惊惧”人事。此思想 A.强化了尊卑等级关系                B.强调“天”为君主服务 C.有利于遏制君主暴政                D.旨在神化封建皇权专制 ‎6.“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当时史实的结论是,当时 ‎ A.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                B.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C.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                D.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 ‎ ‎7.古代中国“四大发明”以及农业医学、地理和化学等领域的发现,基本上呈现的是重技术工艺、轻科学理论的特点,缺乏抽象思考及逻辑观念。这一看法实际揭示了 A.古代中国科技成果丰硕            B.中国传统科技未能转型的原因 C.四大发明科技影响力低            D.医学、地理、化学等人才缺乏 ‎8.它是中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奠定了中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并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这里的“它”指的是 A.《诗经》        B.《离骚》         C.《西游记》    D.《水浒传》‎ ‎9.文人画又称士大夫画,具有表征社会身份的功能。宋代文人画的主要收藏者不仅有官僚士大夫,而且有相当数量的富民。这种情况反映了宋代 A.绘画艺术逐渐走向通俗化        B.富民已经跻身士大夫阶层 C.文人士大夫阶层发展壮大        D.经济发展促使社会阶层变化 ‎10.他认为“知识即美德”。他是人类思想文化史上最有名望,最有声誉的人物之一。马克思赞誉他为“哲学的创造者”,后人也称他是“智慧、泰然与明净的化身”。他是 A.泰勒斯          B.苏格拉底       C.高尔基          D.达尔文 ‎11.在中世纪,理想的人应该是自卑、消极、无所作为的,人在世界上的意义不足称道;文艺复兴发现了人和人的伟大,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创造力,提出人要获得解放个性,应该自由。这种变化实际上是提倡 A.极端的个人主义                        B.以人为中心的理念 C.主权在民的思想                        D.反对专制王权和神权 ‎12.拉伯雷在《巨人传》冲描写了三代巨人“非凡的欲望”,该书在受到人们喜爱的同时,也遭到教会和贵族的仇视。《巨人传》遭到教会仇视主要是因为其 A.反对新兴事物          B.揭示人性善恶 ‎ C.再现社会现实             D.宣扬人文主义 ‎13.《意大利文学史》:“人是一个伟大的奇迹,他可以利用自然力,可以丈量大地与天空……没有任何东西可以限制他的活动……他奋力成为和上帝同样的荣耀者。”材料体现的思潮是 A.自由主义       B.人文主义        C.理性主义       D.形式主义 ‎14.卢梭和伏尔泰是同时代的人,两个人的思想争论激烈,甚至互相谩骂为敌,但伏尔泰的伟大在于,他虽然对卢梭的作品深恶痛绝,却又愤怒地谴责要把卢梭作品烧毁的瑞士政府。这一现象主要表明伏尔泰 A.与卢梭思想存在根本性分歧    B.坚守言论自由的民主意识 C.不赞同卢梭改造社会的方案    D.谴责瑞士政府以避免革命 ‎15.有一位思想家认为:启蒙运动的核心就是人应该自己独立思考,理性判断……‎ 人就是人,而不是达到任何目的的工具。这位思想家是 A.伏尔泰          B.卢梭               C.孟德斯鸠      D.康德 ‎16.他们(行政官或者国王)仅仅是主权者(人民)的官吏,是以主权者的名义在行使着主权者所托付给他们的权力,而且只要主权者高兴,他们就可以限制、改变和收回这种权力。”该启蒙思想家主张 ‎ A.天赋人权说      B.分权制衡说      C.社会契约论      D.三权分立说 ‎ ‎17.19世纪末,“天演”“物竞”“天择”等词汇在中国流传并成为仁人志士的口头禅。与这些词汇直接相关的科学成就是 A.经典力学      B.进化论           C.量子论          D.相对论 ‎18.对下列四个事件之间的关系表述最准确、最全面的一项是 ‎ ‎①资本主义萌芽 ②文艺复兴运动 ③新航路的开辟 ④宗教改革运 ‎ A. B. C. D. ‎ ‎19.18~19世纪之交,是欧洲古典主义音乐向浪漫主义音乐过渡的时期。为这两大乐派架起桥梁的音乐家是 A.贝多芬          B.莫奈               C.毕加索          D.雨果 ‎20.五四运动后,出现了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国情的争论,有人反对走如俄国式的道路,认为救中国只有一条路,就是 “增加富力”,发展实业;还有人主张“采用劳农主义的直接行动,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这场争论 ‎ A.确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B.使思想界认清了欧美的社会制度 C.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D.消除了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方式上的分歧 ‎ ‎21.下列表格中的言论客观反映了当时不同政治派别的思想倾向,其共同诉求是 ‎ ‎1865年 李鸿章说:“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 ‎1894年 郑观应说:“西人以商为战,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 ‎1903年 章太炎说:“公理之末明,即以革命明之; 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 ‎1913年 梁启超说:“共和政治,非国民继续的觉悟努力,万万不会维持。”‎ A.实现中国工业化               B.实行民主政治 C.推动中国近代化               D.启蒙与救亡并重 ‎ ‎22.近代中国经历着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有人把中国前期近代化的各种方案比喻成“自我疗愈”“温和进补”“猛药重治”“开颅洗脑”,对应以上四种疗法的思潮是 A.开眼看世界——中体西用——三民主义——民主科学 B.中体西用——维新思想——民主科学——马克思主义 C.维新思想——三民主义——民主科学——马克思主义 D.中体西用——维新思想——三民主义——民主科学 ‎23.洋务派在维护清王朝君主专制的前提下,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巩固封建统治,其思想可概括为 A.工商皆本      B.中体西用       C.扶清灭洋      D.经世致用 ‎24.陈独秀认为,“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究其原因在于没有启发“多数国民之自觉”。他把启蒙视为“救国之要道”,发起了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维新变法运动                            D.新文化运动 ‎25.孙中山说:“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利,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利,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利,故要社会革命。”其中“社会革命”是指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人文主义 ‎26.1918年5月《新青年》上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它对旧礼教旧道德进行了无情的鞭挞,指出隐藏在封建仁义道德后面的全是“吃人”二字,宣告“将来容不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可见此时期文学革命的一个特点是 ‎ A.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 B.提倡写小说 C.把反封建内容与白话文形式结合起来 D.使用标点符号 ‎ ‎27.孙中山说:“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又名共产主义,即是儒家的大同主义。”这表明孙中山的民生主义 A.是解决中国问题的核心            B.融合了东西文化 C.是传统文化智慧的结晶            D.发展了共产主义 ‎28.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人民的生活方式、社会交往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党中央提出让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为此,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 A.“双百”方针                              B.“863 计划”‎ C.“星火计划”                              D.“科教兴国”‎ ‎29.对于教育,邓小平同志曾语重心长地告诫:我们要千方百计,在别的方法忍耐一些,甚至于辆牲一点速度,也要把教育问题解决好。这主要是因为 A.发展教育比实行改革开放更重要 B.教育对国家发展具有基础性作用 C.改革开放冲击了教育的正常发展 D.发展教育是国家既定的优先战略 ‎30.“从根本上解决了经济体制改革中姓‘资’、姓‘社’的长期争论的问题,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告诉人们要从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来建设社会主义”的是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三大 C.南方谈话                                    D.中共十四大 第II卷 二、材料题(本题共3小题,共40分。)‎ ‎32.(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6世纪时人们都相信,存在着一千年的精神黑暗。相继而来的将不会是新生,而是真理的重新恢复。 ——拉伯雷《巨人传》‎ 材料二 “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 ——18世纪欧洲 ‎ 材料三 ……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制,其中各种权力既调节又配合,又相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 ——孟德斯鸠 材料四 ……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人民应当推翻暴君,重建符合人民利益的契约,国家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 ——卢梭《社会契约论》‎ 请回答: ‎ ‎(1)材料一中“一千年的精神黑暗”是指什么?材料二中这个“现实的黑暗” 又是指什么? 什么是“理性的阳光”? (6分)‎ ‎(2)以材料三中提出的“原则”为基础,孟德斯鸠提出了什么学说?其历史影响是什么?(4分)‎ ‎(3)根据材料四可以看出卢梭主张有哪些(4分)‎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窃尝深维欧洲富强之本,不尽在于船坚炮利、垒固兵强,而在于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我国家欲恢扩宏图,勤求远略,仿行西法以筹自强,而不急于此四者,徒惟坚船利炮之是务,是舍本而图末也。 ‎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年6月)‎ 材料二 我们为志士的,总要择地球上最文明的政治法律来救我们中国,最优等的人格来待我们四万万同胞。 ——孙中山《在东京中 国留学生欢迎大会 上的演说》(1905年8月13日)‎ 材料三 持中国近代之文明以比欧美,在物质方面不逮固甚远,其在心性方面,虽不如彼者亦多,而能与彼颉颃者正不少,即胜彼者亦间有之。彼于中国文明一概抹杀者,殆未之思耳。且中国之心性理想无非古人所模铸,欲图进步改良,亦须从远祖之心性理想,究其源流,考其利病,始知补偏救弊之方。 ——《建国方略。孙文学说》(1917---1919年)‎ 材料四 欧美的物质文明,我们可以完全仿效,可以盲从,搬进中国来也可以行得通。如果不管中国自己的风土人情是怎么样,便像学外国机器一样,把外国管理社会的政治硬搬进来,那便是大错。‎ ‎——孙中山《三民主义 .民权主义》 (1924年4月20日)‎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孙中山所认为的“欧洲富强之本”是什么。(4分)‎ ‎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在后来的实践中是如何用“地球上最文明的政治法律来救我们中国”的。(6分)‎ ‎(3)材料三中孙中山是如何看待中西近代文明的?依据材料四,概括孙中山对西方文明的态度。(4分)‎ ‎3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和标志,影响巨大而深远。‎ 材料一 奇铜器作为文字的载体有一个很大的局限就是西积太小, 无法刻写太多的文字,而且铸造工艺也比较复杂……严格地说,轻便而实用的竹筒、木牍才是中国文献史上真正意义上的“书籍”……帛成本较高,产量有限,这就使得帛书的使用范围不能像筒册那样广泛,只有朝廷和贵族之家才有条件使用。 ——王恩全 《论中国汉字的载体演变及其文化功能》‎ 材料二 纸张的轻薄柔初、价廉易得使其成为汉字书写和传播最理想的载体....借助于纸张的普及,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汉字的各种书体:篆隶草行楷已发展完备……《唐宋时期)纸张的运用也推动了印刷术蓬勃兴起。为达到便于阅读的视觉效果,印刷的字体刻意追求方正规范、整齐划一。‎ ‎——陈虹《器物载体与汉字书写的美学风貌》‎ 材料三 汉字的传播及汉字系文字的形成和发展,是中国、东亚地区乃至全世界最为重要的历史文化现象之一。历史上,在以我国为中心的东亚地区,随着汉字的广泛传播和深刻影响,先后形成了包括西夏文、契丹文、女真文、日文、越南嘀字等在内的十多种汉宇系民族文字,构成了一个多姿多彩的文字家族和文化宝库。这些文字的形成和发展,是汉文化和各民族文化密切交流的成果,也是汉宇符号多、语言迨用性强的体现。 ——摘编自王锋 《追导汉字传播和发展的历史足迹》‎ ‎1.据材料一:分析简牍在文字载体中一度取得优势地位 的原因。(4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技进步对汉字发展的作用。(4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字对中国、东亚和世界文化的影响。(4分)‎ ‎ ‎ 高二年级 历史(必修Ⅲ)‎ ‎1.【答案】D ‎ ‎2.【答案】C ‎ ‎3.【答案】D ‎ ‎4.【答案】D ‎ ‎5.【答案】C ‎ ‎6.【答案】A ‎ ‎7.【答案】B ‎ ‎8.【答案】A ‎ ‎9.【答案】D ‎ ‎10.【答案】B ‎ ‎11.【答案】B ‎ ‎12.【答案】D ‎ ‎13.【答案】B ‎ ‎14.【答案】B ‎ ‎15.【答案】D ‎ ‎16.【答案】C ‎ ‎17.【答案】B ‎ ‎18.【答案】D ‎ ‎19.【答案】A ‎ ‎20.【答案】C ‎ ‎21.【答案】C ‎ ‎22.【答案】D ‎ ‎23.【答案】B ‎ ‎24.【答案】D ‎ ‎25.【答案】C ‎ ‎26.【答案】C ‎ ‎27.【答案】B ‎ ‎28.【答案】A ‎29.【答案】B ‎30.【答案】C ‎ ‎31题 ‎(1)宗教神学体系;(2分)封建特权和宗教特权;(2分)启蒙思想。(2分)‎ ‎(2)三权分立学说;(2分)成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2分)‎ ‎(3)社会契约 人民主权 (4分)‎ ‎32题.‎ ‎(1)[答案]“欧洲富强之本”:人能尽其才 ,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 ‎(2)[答案]领导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共和政体);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答案] 主张:中国近代物质 文明不如西方,但在心性方面,中国文明有一定优势。‎ 态度:西方物质文明可以效仿,但政治文明不可以照搬。‎ ‎33题 ‎1.原因面积较大写字较多;制作工艺简单;轻便实用;成本低;产量高。‎ ‎2.作用:造纸术和印刷术促进汉字的传播;造纸术的发展促进纸的普及,催生多种书体;印刷术的发展使字体变得规范。‎ ‎3.影响:推动了中华民族文化的交融和发展;促进了东亚地区文化的交流;丰富了人类文化体系。‎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