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21 发布 |
- 37.5 KB |
- 1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浙江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2018-2019学年浙江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说 明:本试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注意事项:1.选择题答案填涂在机读卡上(必须对应题号),其余答案填写在答题卷相应位置上。考试结束后,将机读卡、答题卷一并交回。 第Ⅰ卷(3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30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遒劲jìn 召唤zhào 涮羊肉shuàn 愀然不悦qiǎo B.颠簸bǒ 眼睑jiǎn 捋虎须luō 涎皮赖脸xián C.翘楚qiáo 倔强jué 什刹海shén 力能扛鼎gānɡ D.吮吸yǔn 瓜蔓wàn 剥花生bāo 果实累累léi 2.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极富美感的乳白色弧线机身,饱满的流线形机头,机尾喷涂了翠绿色……红色幕布缓缓打开,C919在拖车的牵引下,缓缓推出。 B.现金报销,首先填制支出凭单,凭正式发票,由总经理签字,由出纳办理报销手续。现金支出后,发票要加盖“现金付讫”戳记。 C.青瓦台相关人士谈到此次会谈气氛时表示:“朴槿惠总统和李克强总理义气相投,很谈得来。用英语表达就是‘Chemistry’,两人很默契!” D.隋玉玮、田素萍和韩虔主编的这本《浮想联篇记单词》的创新式双重联想记忆法将篇章阅读与四级核心词汇串联起来;又将四级核心词汇与四级一般词汇串联起来。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香格里拉的秋天是一个色彩斑驳的季节,这里有遍地火红的狼毒花、金色的草海、碧海蓝天。 B.曾几何时,莲已经成为中国传统和文化的象征了,“连”中蕴含了有关儒、佛、道“三位一体”的美妙比喻。 C.封建君臣都重视身后名,很在乎自己能够流芳百世还是声名狼藉。 D.小刘虽然很年轻,却早已熟习汽车修理技术了。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基准地价平均水平约为同区域公开出让地块成交价格的75%左右,市场成交价格与基准地价差异明显。 B.今日的四川大学以江河奔涌之势不断推陈出新,极大地推动了边缘学科、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形成了一批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学科群。 C.苏泊尔总裁表示,选择《舌尖2》进行赞助的原因是,苏泊尔一直遵循创立之初的承诺,要在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中留下自己的印记。 D.“地图书”之所以重要,最关键的是它能给读者一个全景概貌。一本合格的“地图书”不是只讲一个小角落,而是告诉你这个领域的边界范围。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传统烹饪在手艺上无比神秘繁复,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这种心口相传,延续了家的味道 ②寻找那些消失了的和即将消失的美味 ③它的传承往往以家族或师徒的形式承载 ④《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第2集《心传》,引领我们再次面向民间 ⑤也传承了千百年中国人饮食文化的基因 A. ③①⑤④② B. ④①③⑤② C.③①②④⑤ D.①③②④⑤ 6.下列各组加点字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望西山,始指异之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B.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C.苟非吾之所有 一丝不苟 D.举酒属客 举匏尊以相属 7. 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 A.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以其无礼于晋 B. 凌万顷之茫然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C. 不阙秦,将焉取之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D. 夜缒而出 顺流而东 8.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活用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 A.舞幽壑之潜蛟 望西山,始指异之 B.惑而不从师 穷山之高而止 C.卧而梦 顺流而东 D.入深林,穷回溪 小学而大遗 9.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词义都不相同的项( ) A. 古之学者必有师 凌万顷之茫然 B.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C. 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D.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 学不可以已 10.下列各项中,文言句式不属于同一类的一项是( ) A. 客有吹洞箫者 蚓无爪牙之利 B.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夫晋,何厌之有 C.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不拘于时,学于余 D.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第Ⅱ卷(60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25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9分) 让建筑拥有生命 ⑴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建筑业将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它们不再仅仅是一幢幢由无数钢筋和水泥堆砌起来的框架结构,科学家们正在努力赋予它们生命,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生命建筑。 ⑵生命建筑概念是1994年底来自15个国家的科学家在美国讨论时提出的。而在此之前,已有不少科学家在努力研究试验,并取得了令人振奋的结果。如:美国的彼得•弗尔教授把光纤直接埋在建筑材料中作为建筑物的“神经”,通过感知光信号的相对变化特征,来反映建筑物变形和振动的情况;美国南加州大学的罗杰斯研究小组,则在建筑物的合成梁中埋植记忆合金(SMA)纤维,由电热控制的SMA纤维能像人的肌肉纤维一样产生形状和张力变化,从而根据建筑物受到的振动改变梁的刚性和自动振动频率,减少振幅,使框架结构的寿命延长。 ⑶此外,生命建筑还应具有“大脑”,有自动调节和控制功能,让建筑物内的无数光纤维传感器驱动执行器有条不紊地工作。为此,科学家们为它们设置了一种计算机程序,这个程序模仿一个真实的神经细胞,它能在突发的建筑事故中,具有判断能力,并由神经网络作相应处理;同时,生命建筑还设置了自动适应系统,以便在必要时自动接换各自的传感器,达到防御灾害的目的。 ⑷由于地震和风灾会造成建筑物大幅度震动,导致崩塌摧毁,因此生命建筑有极好的自我保护功能。日本开发成功的智能化主动质量阻尼技术就有显著作用。当地震发生时,生命建筑中的驱动器和控制系统会迅速改变建筑物内的阻尼物的质量,从而改变阻尼物的振动频率,以此来抵消建筑物的震动。美国则研究在地震发生时如何让生命建筑之间能自动伸出自己的驱动阻尼器,并连在一起,就像人在摇晃的船甲板上手拉手一样不易跌倒。至于生命建筑的自我修复,美国科学家已找到了好办法,它的执行元件是充有异丁烯酸中酯粘结剂和硝酸钙抗蚀剂的水管。当生命建筑有裂缝时水管断裂,管内物质流出时形成自愈的混凝土结构。 ⑸让建筑拥有生命。不久的将来,生命建筑将可能在公路、桥梁上首先实现,从而造福人类社会。 11.根据文意,对“生命建筑”理解最全面、最准确的一项是 ( ) A.能感知建筑物变形和振动从而做出判断反应,调节建筑物的刚性和自动振动频率,减少振幅,使框架结构的寿命延长。 B.具有“大脑”及自动调节和控制功能,在突发建筑事故中能做出判断和相应处理,防御灾害。 C.能以生物界的方式感知建筑物的状态和外部的环境,并能及时做出判断的反应,一旦灾害发生,能及时进行自我保护和修复。 D.具有极好的自我保护功能,一旦灾害发生能进行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从而将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12.文中第3段对建筑物具有“大脑”的说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为更有效地防御灾害,光纤维传感器驱使执行器在必要时能自动接换各自的传感器,计算机程序还为生命建筑设置了自动适应系统。 B.在突发建筑事故中,计算机程序便通过神经网络进行自动调节和控制。 C.科学家在建筑物内埋植了由无数光纤维组成的传感器来驱动执行器。 D.科学家为这些传感器和执行器设置了一种计算机程序,这种程序具有判断能力。 13.对文中有关信息的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美国的彼得•弗尔教授的研究,主要是为让建筑物具有“ 感知”“ 反应”功能,使之能及时“感知”并“反应”建筑物的状况。 B.在建筑物的合成梁中埋植由电热控制的记忆合金纤维,最终目的是让建筑物具有感知、判断、反应的功能。 C.“智能化主动质量阻尼技术”是一种让建筑本身具有自我保护功能的技术。 D.在建筑物中埋植充有异丁烯酸中酯粘结剂和硝酸钙抗蚀剂的水管,主要是为了让建筑物具有自我修复功能。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16分) 风把手艺刮进了天堂 葛水平 ①谁把打铁声摁在了文明的喧嚣深处? ②此时的雨覆盖了这个山村的各个部位。那个叫铁匠铺的地方,蛛网上粘着许多小虫子,我能想象出当年铺子里的热闹,所有的人都是顶着雨声到来的。铁匠铺永远都是一个动词,动在雨声的浸淫之下,它的持续时间是那么久。红钢从烈火中钳制到铁砧上,锤起锤落,叮当磅礴,小锤点击,大锤紧跟。铁匠对于铁是一场浩劫般的惊扰。 ③铁匠铺的热闹为什么总是在雨天里?因为雨胶住了农人的鞋。当然,更多的热闹是在冬季。真正的冬天开始了,北风呜呜吹过,一路卷起干枯的树叶和草根。农人看在眼里的活计都拾掇完了,那么收拾好残缺的农具,沿着蜿蜒曲折的路走进铁匠铺。一个长长的冬季,锄头、镢头、铁钎、镰刀,对于敏锐听觉的农人,大锤小锤的声音都是奢望,都是天籁,都是比时间要重要得多的来年春暖河开。轧钢淬火,好铁匠的声名是一把镢头能刨几亩地,钢水好能出活。铁匠是农耕文明的先驱,也是土地本身的选择。 ④铁匠的另一生活是给马蹄钉蹄铁。牵马人站在铁匠铺门前,铁匠揽住马腿,削平蹄底的老皮。只见那铁匠把一排铁钉含在口中,肩膀顶紧马后胸,抱紧弯曲朝上的马腿,把蹄铁合紧马蹄,钉子穿入蹄铁的孔眼,那一片唾沫湿,随蹄铁直接钉入马蹄深处。铁匠此时有可能抬头看一下远处,廓外斜依的青山,风姿万千的杨柳,时光无时不在,无处不存,目无所视,手有所触,寸寸光阴,都只在盈手之间。那双手,就那么优雅而琐碎地生动着。 ⑤那是一个打铁的镇子,每年的农历九月十三,一年一度的庙会开始,铁匠们聚集在集市上,搭起炉灶,燃起炭火,拉起风箱,将烧红的铁块放在砧子上,抡起铁锤,甩开臂膀,叮叮当当,各自施展本身的绝艺,吸引四外八省的商人前来交易。空气里弥漫着烧红的铁锈味,这气味又随着热风,浸入一切开放的空间。热浪一阵紧似一阵,像潮汐,奔来涌去。镇子上因为交易铁货,所有的木门、木窗户都钉了密麻麻的铁钉。嘎吱作响的铁门用劲推开时,门头上挂着南瓜大一个铁铃铛,如现代人的门铃。人勤的时候,铁铃铛像一树花,开得肆无忌惮,随风微颤,这家的热闹仿佛要挥霍尽铁匠最后的元气。 ⑥铁门上的“铺首”给岁月古拙沧桑之感。铺首上兽首衔环,作为龙的九子之一,其 “形似螺蛳,性好闭,故立于门上”,包含在形式里的内容,即以螺之闭来强调门之闭。“守御”慎闭塞,闭藏周密。铺首将一种精神,在朱漆的、黑漆的门扇上展示了几千年,它透露着属于“中华门文化”精髓的东西,由铁匠铺锻打出形。 ⑦铺首造型之精美,以庙宇皇宫大门所饰用者为华贵。铺首在朱漆宫门上,同金色门钉相互映衬,显示出皇家建筑的帝王气派。汉代司马相如《长门赋》“挤玉户以撼金铺兮,声噌吰而似钟音”,描写了叩响门环时玉户金铺的视觉效果和金属碰撞的听觉效果。皇家流落到民间的东西少,尤其是金子做的,如果不是含了足量的铜,那响声能否出得来还是两说。我喜欢民间的铁铺首,轻叩门环的响在夜静的时候是压得住黑暗的,可以使走向村子的东西远远停住,也可以让它们悄无声息地融进墙影尘土里不再出现。在民间,更多的是铁匠铺里的手艺,也只有铺首可以抬高铁匠的文化素养。 ⑧我在夜空下看到过最壮丽的铁花,化开的铁水由匠人拍打进夜空,那是堪与秋日丰收无垠的繁华相媲美的一种壮观,一种极为阔大的气象,看的人和被看的人嘴都咧开很大,铁花承载了他们的笑脸,如此夺目。 ⑨我把铁匠铺子想得过于富有了,只想用文字的方式去理解他们,但毕竟是一个远去了的把文明活在骨子里的年代。如今的村子里再没有铁匠铺子里打铁的声音,没有了铁匠铺子,似乎整个村子里都没有了声音。铁铺首全锈烂了,铁钉子换成了膨胀螺栓,五毛一斤的旧门板买了用去烧木炭。当下,我们丧失了许多滚滚红尘中大汗淋漓的辉煌,恰恰可能是有关生命最高秘密的隐喻和福音。我不能知。在衰败中,唯一不想放弃的是想入非非。若干年后,我不知道,我还有没有能力拥有这个成语。 14.简要赏析第一段在文中的意义和作用。(4分) 15.第⑨段中,作者说“我把铁匠铺子想得过于富有了”,结合全文,说说“富有”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 16.赏析文中的画线句子。(4分) (1)铁匠铺永远都是一个动词。(2分) (2)时光无时不在,无处不存,目无所视,手有所触,寸寸光阴,都只在盈手之间。(2分) 17.结合文本,谈谈文章以“风把手艺刮进了天堂”作标题有什么好处。(4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5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8—21题。(16分) ⑴先生姓朱,讳筠,字竹君,顺天大兴人。九岁入都,十三岁通《五经》,有文名。先生少英异,至性过人,与弟文正公珪,俱擅文名,为钜公契赏。及丁父忧,服阕,不肯出仕。会文正公入觐,上询及先生,乃不敢引疾。 ⑵先生以为经学本于文字训诂,刊布许氏《说文》于安徽以教士。复奏请采录《永乐大典》逸书,上览奏,异之,乃命开四库全书馆,御制诗以纪其事。又以《十三经》文字传写讹舛。奏请仿汉熹平、唐开成故事,择儒臣校正。于是四海好学能文者,俱慕从先生游。而戴征君震、王观察念孙诸人,深于经术训诂之学,未遇时皆在先生幕府,卒以撰述名于时,盖自先生发之。 ⑶先生刚肠疾恶,俗流不敢至其门,寒畯有一善,誉之如不容口。其督学安徽,旌表婺源故士江永、汪绂等,祠其主于乡贤,以劝朴学之士。在福建,与弟珪相代,一时传为盛事,而闽士攀辕走送者,数百里不绝。 ⑷先生穷年考古,兼好金石文字,谓可证佐经史。为文仿迁、固,尤长于叙事。书法参通六书,有隋以前体格。藏书万卷,坐客常满,谈辨倾倒一世。所至名山川,搜奇揽胜,都人士传诵吟咏,至今不辍。 (节选自孙星衍《朱先生筠行状》) ⑸先生为人坦无城府,内友于兄弟,而外好交游。称述人善,惟恐不至;即有过辄掩覆之。后进之士多因以得名。室中自晨至夕未尝无客,与客饮酒谈笑穷日夜,而博学强识不衰,时于其间属文。其文才气奇绝,于义理、事物、情态无不包,所欲言者无不尽。尤喜小学。为学政时,遇诸生贤者,亲若同辈,劝人为学先识字,语意殷勤,去而人爱思之。所欲著书皆未就,有诗文集合若干卷。 (节选自姚鼐《朱竹君先生别传》) 1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复奏请采录《永乐大典》逸书 逸:散失 B.奏请仿汉熹平、唐开成故事 故事:先例 C.未遇时皆在先生幕府 遇:得志 D.劝人为学先识字,语意殷勤 殷勤:周到 1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乃不敢引疾 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B.制御诗以纪其事 醉则更相枕以卧 C.四海好学能文者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D.去而人爱思之 觉而起,起而归 2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朱筠才智过人,淡泊功名。他年少时即通晓《五经》,以善写文章著名,深得赏识;志趣超脱,不汲汲于仕途。 B.朱筠倾心学问,推进学术。他倡导整理文化典籍并身体力行;重视文字训诂之学,对当时学人产生深远影响。 C.朱筠兴趣广泛,豪爽好客。他爱好金石书法、藏书考古,喜游名山大川;家中坐客常满,饮酒论学终日不辍。 D.朱筠致力文教,奖掖后进。他督学地方,尊崇先贤,引领学风;对寒门才俊极口称善,待门下学子亲若同辈。 21.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⑴未遇时皆在先生幕府,卒以撰述名于时(3分) ⑵称述人善,惟恐不至;即有过辄掩覆之。(4分) (二)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22—23题。(7分) 青玉案 被檄①出郊题陈氏山居 张 榘② 西风乱叶溪桥树,秋在黄花羞涩处。满袖尘埃推不去。马蹄浓露,鸡声淡月,寂历荒村路。 身名都被儒冠误,十载重来漫如许。且尽清樽公莫舞。六朝旧事,一江流水,万感天涯暮。 【注】①檄:古代官府用以征召或声讨的文书。②张榘(jǔ),南宋人,做过句容县县令和江东制置使参议,均处于地位低下的职位。 22.前人评论“上阕‘推’一词用得妙”,请简要分析妙在何处。(4分) 23.请简要分析“六朝旧事,一江流水”中所运用的手法。(3分) (三)古诗文名句默写(12分)。 3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 (1)故木受绳则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 (荀子《劝学》) (2)彼童子之师, , 。 (韩愈《师说》) (3)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 。 (苏轼《赤壁赋》) (4) ,诵明月之诗, 。 (苏轼《赤壁赋》) (5)驾一叶之扁舟, , ,渺沧海之一粟。 (苏轼《赤壁赋》) (6)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7)千古江山, ,孙仲谋处。(辛弃疾《永遇乐》) (8)羽扇纶巾,谈笑间、 。(《苏轼《念奴娇》》) 四.作文(60分) 3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材料:近期,“佛系”一词走红,许多90后青年自称“佛系青年”。他们的特征是:看淡一切,有也可,无也可;没有放弃生活,却也不执著于输赢;低欲望,不再将拼搏作为人生唯一的意义。 作为一位即将踏上人生新征程的青年,你对此有怎样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论述文;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浙师大附中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语文答案 一、1.B (A. 遒劲jìng C. 什刹海 shí D. 吮吸shǔn) 2. B (A项“流线形”应为“流线型”,C项“义气相投”应为“意气相投”,D项“浮想联篇”应为“浮想联翩”。) 3.D (A.这里强调色彩多,应该用 “斑斓”。 B. 根据语境可以判断,“莲”在很久以前就具有某种象征意味了,与“曾几何时”意思不合。C.声名狼藉=坏≠流传 ,此处应该用“遗臭万年”。) 4.D (A.成分赘余, “约”“左右”去掉其一。 B.成分残缺,“推动”后缺中心语。 C.“遵循”“承诺”搭配不当。) 5.A ③①⑤讲的是传承,④②举例 6.D ( 属:致意,引申为劝酒 A始:副词,才/曾经 B梦:动词,做梦/名词,梦境 C苟:如果/马虎) 7.D (而:表修饰 A于:介词,在/介词,对 B之;定语后置的标志/取独 C焉:哪里/兼词) 8.C (名作动,做梦/向东进发 A侣:以……为侣 意动用法 异:形作意动,以……为异B惑:名作动,遇到疑难问题 高:形作名 山顶 D穷:形作动,走尽 大:形作名,大的方面) 9.A(学者:求学的人 茫然:浩荡渺远的样子 B众人:一般人 C累积:层层堆叠 D 然后:这样以后) 10.D(被动句/状后 A定后 B宾前 C被动) 二、(一)11.C (“生命建筑”这个概念,应包括五要点:感知、判断、反应、自我保护(调节与控制)和自我修复功能;A 项谈自我保护功能;B 项缺少自我修复功能;D 项谈自我修复功能。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12.A (A 项错误,不是光纤维传感器而是执行器。) 13.B (B项“最终目的是让建筑物具有感知、判断、反应的功能”,分析表述错误。最终目的是让建筑物的框架结构具有延长寿命的功能。) (三)14.①运用拟人(或设问)手法(1分),形象地说明了打铁这种农耕文明的表现形式的消失,引人深省(1分)。 ②开篇对铁匠手艺消失发出疑问与慨叹(1分),领起下文;与结尾相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1分,只要答出“领起下文”即可得1分)。 15.①铁匠能修补好残缺的农具,其锻造的声音代表了农人的奢望。②铁匠技艺优雅而生动。 ③用手艺展示传统文明的精髓。④制造的铁花给人享受和慰藉。(每点1分) 16.(1)运用了比喻手法,将铁匠铺比作动词,形象地表达了铁匠铺的繁忙和铁匠对于农人的重要。(2)运用了整句,句式整齐,节奏和谐,充分表现了铁匠的技艺娴熟优雅。(手法、效果各1分) 17.①题目具有象征意义,“风”象征着时代的变迁,“天堂”表现出农耕文明的衰落,含义隽永,耐人寻味。②题目是一种形象的表达,与文章内容呼应,能引起读者强烈的兴趣。③暗示了作者对农耕文明的赞美与留恋。(每点2分,答其它内容,只要合理可酌情赋分) 三、(一)18.D 殷勤,在此处指情意恳切深厚。 19.A A副词,才;B来/连词表修饰;C的人/的地方;D表转折,却/表顺承 20.D 应为“遇教官诸生贤者(遇到那些贤能的教官和诸生)”亲若同辈 [解析]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待门下学子亲若同辈”错误,原文中是“遇诸生贤者,亲若同辈”,意思是“遇到官学中那些贤良的人向他请教,他像对待同辈一样亲近(他们)”。而且“亲若同辈”必须有一个前提,对方必须是“贤良的人”。 21.⑴没有得志时都在朱先生的身边,最终因为著书立说闻名于世。 ⑵(他/朱先生)称赞别人的好处,唯恐有说不到的地方;别人若有过错,就总是掩饰它。 (二)22.①运用夸张手法,(1分)凸显“尘埃”之多,(1分)形象写出词人风尘仆仆之状。(1分) ②也写出词人因“被檄出郊”而内心郁闷之重。(1分) 23.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把 “六朝旧事”比作 “流水”,(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六朝旧事”像“一江流水”一样一去不复返,(1分)告诫南宋统治者不要重蹈六朝覆辙。(1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⑴朱竹君先生,名筠,大兴人,字美叔,又字竹君,顺天府大兴人。九岁进入京都学习,十三岁时通晓《五经》,有显赫的文名。朱先生年少时疏朗、俊伟、奇特,天赋卓绝的品性超过别人,和他的弟弟石君珪一样,都以会写文章而出名,受到钜公赏识。等到父亲去世,服完丧后,他不肯出来做官。适逢文正公朱珪入朝觐见,皇上询问到朱先生,才不敢托病辞官。 ⑵ 先生认为经学应以文字训诂为基础,(便)在在安徽刊印发布许慎的《说文解字》来教育读书人。他又奏请皇帝采录《永乐大典》散失的书籍,皇帝看了奏章,认为很奇异,于是命令开设四库全书馆,亲自写诗来记载这件事。因为《十三经》中的文字抄写中错误、遗漏的很多,他奏请皇帝仿照汉熙平、唐开成的旧例,选择博学的大臣来校正。于是全国的许多喜欢学习、擅长写文的人,都仰慕先生,跟从他游学各地。而戴征君震、王观察念孙等人,在经术训诂之学方面造诣很深,没有得志时都在朱先生的身边,最终因为著书立说闻名于世,大概来自朱先生的指导了。 ⑶朱先生性格刚直,嫉恶如仇。庸俗的人不敢到他家去,寒酸的人都说他好,赞誉他不绝口。他督学安徽期间,奖励表彰婺源的原来的读书人江永、汪绂等,在乡里的贤能人之间推崇他们的美名,又帮助那些淳朴的读书人。在福建,他与弟弟朱珪官职相继。一时成为美谈,(离开时),送别他的福建读书人,数百里不绝。 ⑷朱先生终年考古,又爱好金石文字,说这可证佐经史。写文章模仿司马迁、班固,特别长于叙事。书法通晓六书,有隋朝以前的风范。他家中藏书万卷,坐客常满,谈辨倾倒一世。他到各地名山大川游玩,搜揽奇异的风景胜,都城的人传诵吟咏,至今没有停止。 (节选自孙星衍《朱先生筠行状》) ⑸朱先生为人坦率真诚,在家与兄弟友善,而在外喜好结交朋友。他称赞别人的好处,唯恐有说不到的地方;别人若有过错,就总是掩饰它。后进之士大多因他的称许而得名。先生家中从早到晚不曾断过宾客,他与宾客饮酒谈笑日夜不断,而先生博闻强记(的能力)不曾衰退。他还时常在这期间写文章。他的文章才思新奇气势豪放,在义理、事物、情态方面无所不包,想要说的意思都能透彻地表达出来。当学政时,遇到官学中那些贤良的人向他请教,他像对待同辈一样亲近(他们),劝别人为学要先从识字开始,语意诚恳,先生离开之后人们都爱戴思念他。他想要写的书最终没有写成,留有诗文集若干卷。 (节选自姚鼐《朱竹君先生别传》)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