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21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文(A)卷·2019届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阶段考试(2017
天水一中2016级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阶段考试试题 历 史(文科A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注:请从下列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并准确填涂在答题卡上。) 1. 孔子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把讨论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中心位置,而老子重视 天人关系,认为“道”是凌驾于天人之上的天地万物的本原,并提出“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两人不同的天人观 A.是不同时代背景的反映 B.孰优孰劣十分明显 C.折射出两种不同的人生追求 D.是继承与背离传统文化的结果 2. 汉代有一典型案例:父亲和别人因口角发生斗殴,对方用刀刺父亲,儿子持棍相救,结果误伤了父亲。依据汉律,子伤其父,应论死罪。但最终判决认为,“父子至亲”,儿子出于孝心持棍救助,应当无罪免刑。这一判决反映了汉代 A.儒家伦理道德影响司法 B.司法审判标准极度混乱 C.儒学成为唯一司法依据 D.孝治天下儒家独尊观念 3. 钱穆说:“宋朝的时代,在太平景况下,一天一天的严重,而一种自觉的精神,亦终于在士大夫社会渐渐萌茁,……促进了在朝的变法运动。”下列思想主张最符合这种“自觉的精神”是 A.治世不一道,变国不法古 B.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C.宇宙便是吾心, 吾心即是真理 D.圣人不责人之必能,是以人人皆可以为圣 4. 自秦汉至明清,各家思想皆视“道”为现象背后的本真,将“得道”当作终极的追求目标。宋儒主张“道”乃天地间最高的力量,是人们必须遵从的真理。明清时期的少数思想家不满宋儒脱离人生的“道”论,强调“道”寓于人的生活之中:“百姓日用即道”。这表明明清时期的少数思想家 A.反对盲目相信孔子 B.强调人的个性自由 C.肯定人的正当私欲 D.倡导经世致用学问 5. 下图为2016年4月21日在雅典举行的里约热内卢奥运会圣火采集仪式。圣火起源于古希腊神话传说,相传普罗米修斯瞒着宙斯偷取火种带到人间。他怀有一种坚定的信念,相信自己能够创造并拯救人,至少能够毁灭奥林匹斯众神。这—希腊神话传说 A.注重人的价值和作用 B.契合了基督教原罪说 C.成为古希腊史的佐证 D.体现了现代奥运宗旨 6. 教皇尼古拉五世时期(1447~1455年),佩脱罗翻译波利比乌斯(古罗马历史学家)的作品,得到了五百金币奖励;盖利诺翻译斯特拉博(希腊历史、地理学家)的《地理》一书,得到了一千五百佛罗林;费勒福翻译《荷马史诗》,尼古拉五世在银行里给他存入了一万佛罗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教皇收买学者阻挠人文主义的传播 B.教皇迎合文艺复兴的历史潮流 C.人文主义思想为欧洲社会普遍接受 D.罗马教会成为文艺复兴的中心 7. 罗素在《西方哲学史》说道:“我们总得承认他作为一个社会力量有极重要的地位。这种重要地位主要来自他的打动感情及打动当时所谓的“善感性”的力量。他是浪漫主义运动之父,是从人的情感来推断人类范围以外的事实这派思想体系的创始者,还是那种与传统君主专制相反的伪民主独裁的政治哲学的发明人。” 材料中的“他”主张 A.君主立宪制 B.人生而自由 C.启蒙运动核心是理性 D.三权分立 8. 中国古代天文学认为天是一个有意志和情感的、至高无上的存在者,以某种神秘的方式与地上的人事发生关联,于是了解天象、破解天意成了统治者的政治需要。这一倾向导致古代天文学的发展 A.缺失探究天体运行规律的科学精神 B.专注于对“天时”“农时”的关注 C.崇拜上天忽视自然而极具神秘色彩 D.为专制政治服务与生产实际相脱离 9. 古代中国科技著作往往以“经”命名,如医药学的《黄帝内经》《难经》《本草经》,数学的《算经十书》,还有天文经、星经、茶经、水经等,在编写方式上也往往模拟经学的注解方式。这反映了古代科技发展 A.具有儒学化特征 B.追求人与自然和谐 C.为封建统治服务 D.受益于儒学的推动 10. 许仙与白蛇的故事,最早见于唐人小说《白蛇记》。经宋话本的发展,到明末时,不仅内容与唐宋传奇有本质的差异(由神怪故事变为反对封建礼教、追求婚恋自由的故事),而且主人公身份也由仕宦子弟,一变而为“生药铺主管”了。这种变化可以反映出 A.封建制度日益衰落 B.社会风气渐趋败坏 C.市民价值观念变化 D.社会主流思想改变 11. 唐人史邕曾这样描述一书法家的作品风格:“风雨惊兮魍魉走,山岳动兮龙蛇斗。千尺松枝如蠹朽,欲折不折挂岩口。”下列与其风格相似的作品是 12. 如果学者斯塔夫里阿诺斯真的能够栖身月球观看17世纪晚期人类历史演进的剧目,那么他在1687年能看到的精彩一幕是 A.克隆普顿发明了“骡机” B.英荷两国之间爆发第一次战争 C.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 D.牛顿撰写《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13. 16世纪至17世纪中叶中西科技成就简表 时间 欧洲 时间 中国 16世纪 哥白尼太阳中心说 明中期 李时珍《本草纲目》 17世纪 伽利略天文望远镜、哈维血液循环学说、波义耳近代化学、笛卡尔解析几何、牛顿力学体系 明后期 清 徐光启《农政全书》 徐霞客《徐霞客游记》 宋应星《天工开物》 据材料可知 A.中国科技落后于西方 B.东西方社会发展趋势不同 C.“东学西渐”历程开启 D.宗教信仰影响科技的发展 14. “地圆学说”在西学东渐的进程中传入中国,遭到了保守学者的怀疑。针对“地圆学说”,清朝士大夫杨光先在《不得已》一书中“质问”汤若望:“若四大部州,万国之山河大地,是一个大圆球……球上国土之人之脚心与球下国土之人脚心相对……竟不思在下之国土人之倒悬……有识者以推理之,不觉喷饭满案矣!夫人顶天立地,未闻有横立倒立之人也……世可以见大地之非圆也。”下列科技成果能解决杨光先疑问的是 A.进化论 B.经典力学理论 C.相对论 D.现代信息技术理论 15.科学家胡克在听了某著作的提纲后说:“亲爱的先生,我真为您高兴,不过我也暗暗地为您捏一把汗啊。如果您不是生在维多利亚女王的英国,而是生在16世纪的西班牙,那您可能就会被当做异教徒而被处以火刑了!”据此推断“这位先生和他的著作”是 A.马克思和《共产党宣言》 B.达尔文和《生物进化论》 C.莎士比亚和《哈姆雷特》 D.牛顿和《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16. 蒸汽机刚出现时工艺水平很差,制造和维修存在很大问题,到处找不到合格的机械师,就连瓦特也不是每次都能修好机器。因此到1830年,1/3的棉纺织厂还以水为动力,直到机械出现,这一状况才有所缓解。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瓦特蒸汽机的效率较低 B.科技理论发展较为滞后 C.工人阶级对机器的抵制 D.科学研究缺乏社会认同 17.1880年,美国建立了第一个发电站,90年代末,美国已有2700座发电站,发电量已达到248亿千瓦时,而英国同期只有45亿千瓦时。各项电器发明广泛应用于美国的工业、交通和公共事业部门。材料说明美国 A.基本实现了电气化 B.取代英国世界第一的地位 C.成为工业革命中心 D.生产集中推动生产力发展 18. 格·普·阿波斯托尔在《当代资本主义》一书中说:“国家在和平时期对经济进行干预的第一次大尝试,是罗斯福在美国搞的所谓新政,结果以失败告终。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才在科技革命的环境下,产生了那些微观经济以及特别是宏观经济的变化,促使能够保证进行资本主义再生产的某些机制得以建立起来。”材料旨在说明 A.罗斯福新政是一次对经济进行干预的失败尝试 B.科技革命是推动干预经济机制建立的真正动力 C.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三次科技革命迅速发展 D.科技革命促使资本主义国家宏观经济发生巨大变化 19.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中国应创设新式海军,发展工业与航运,倡导海洋风气,转移国民观念,只有掌握海权才能在“西人以动力横绝五洲”之际以实现“制夷”的目标。对魏源的思想理解正确的是 A.从海洋文明发展的视角审视民族危机 B.将发展资本主义与抵制侵略有机结合 C.实现了从“师技”到“师道”的转变 D.成功扭转了中国重陆轻海的传统观念 20. 纵观近代前期先进人士的有关言论,少数人对“中体西用”这一文化原则整体上的正确性有过疑虑,但从未有人对其所含的民族性提出过怀疑。对“民族性”的解读,正确的是 A.抬高中学地位,贬低西学价值 B.明确反帝爱国,倡导中学主导 C.突出实用效率,批判祟洋虚无 D.提倡抵御侵略,维护中华文明 21. 近代某思想家曾说:“ 余闻东西之人,盛称泰西者,莫不曰其国大政事、大征伐皆举国会议,询谋佥而后行。其荐贤授能,拜爵叙官,皆以公选。其君臣上下,无疾苦不达之隐,无壅遏不宜之情。”下列思想与之吻合的是 A.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 B.革命派的“民主共和”思想 C.维新派的“君主立宪”思想 D.激进派的“民主科学”思想 22. 陈旭麓认为,在中西文化经历了70多年撞击和交汇之后,出现于中国20世纪第二十年里的这一阵波潮,其潮头已越出了启蒙的本义。这个过程从探索辛亥革命失败的一面开始,最终成为近代第二次民族反思。这一“波潮” A.表明先进分子学习西方深入到制度层面 B.唤起了人们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民族觉悟 C.是对几千年来传统心态的第一次挑战 D.成为国共合作和国民大革命时期的旗帜 23. 有学者认为:1840年以来中国对西方的反应依次经历了“技术的反应”、“制度的反应”、“观念的反应”和“组织的反应”四个阶段,按此观点,下列组合对应正确的是 A.发昌机器厂——农工商总局——《新青年》——中国共产党建立 B.京师同文馆——轮船招商局——《新学伪经考》——同盟会成立 C.刘立川起义——总理衙门——《钦定宪法大纲》——国民党一大召开 D.大生纱厂——京张铁路局——《新民主主义论》——一届人大召开 24. 孙中山1895年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作为兴中会誓词,1903年把“创立民国”作为中华革命军团体誓词,1905年将其思想体系概括为三民主义,后来又在西方三权分立学说基础上提出“五权分立”学说:“考选制和纠察制本是我中国固有的两大制度……我期望……复活这些优良制度”。这表明,孙中山在探索现代化道路的过程中 A.旨在彻底推翻清朝专制统治 B.追求建立同于美国的政治体制 C.愈加崇尚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D.日益重视本国国情和传统文化 25. 2016年11月11日,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毛泽东同志把三民主义纲领、统一战线政策、艰苦奋斗精神并称为孙中山先生‘留给我们的最中心最本质最伟大的遗产’,是‘对于中华民族最伟大的贡献’。”材料中的三民主义纲领 A.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开展 B.代表工农的根本利益 C.符合社会主义革命特点 D.指导推翻清政府统治 26. 毛泽东主席在一次会议上讲道:“可爱的先生们,你们讲对了,我们正是这样。中国人民在几十年中积累起来的一切经验,都叫我们实行人民民主专政,或曰人民民主独裁,总之是一样,就是剥夺反动派的发言权,只让人民有发言权。”以上内容体现在下列哪一著作中 27. 1992年,邓小平南巡时发表一系列谈话。他说:“总之,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这一论断 A.明确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 B.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C.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D.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进入新的阶段 28. “10月16日下午3点,在一道炫目的光芒闪过之后,随着一声巨响,新疆罗布泊升起了中国自己的蘑菇云。无独有偶,这一天,不相信中国人的赫鲁晓夫被苏共中央宣布下台。”材料中的现代中国科技成果 A.打破了美苏等国家的核垄断 B.表明中国拥有了完整的核工业体系 C.使中国开始跨入原子能时代 D.标志着中国进入国际卫星发射市场 29. 样板戏是文革时期被树立为“革命样板戏”的二十几个舞台艺术作品的俗称,最具代表性的是八部“样板戏”:京剧《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沙家浜》《海港》《奇袭白虎团》,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交响音乐《沙家浜》。著名作家巴金在晚年所著的《随想录》中曾这样叙说,他一听到样板戏就心惊肉跳,成为一种典型的记忆创伤:巴金对样板戏感到“心惊肉跳”的主要原因是 A.文革中样板戏创作呈现出虚假的繁荣 B.样板戏使文艺创作万马齐喑 C.样板戏打上了“文革”阶级斗争的烙印 D.样板戏歪曲了历史和红色经典 30. 下表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向苏联派遣留学生的情况表 阶段 时间 人数 第一阶段 1950—1953年 1708名 第二阶段 1954—1956年 5853名 第三阶段 1957—1958年 1654名 第四阶段 1959—1965年 很少 表格信息反映了 A.文化交流受国家关系影响 B.教育受制于两极格局 C.苏联支持新中国经济建设 D.中国实行“一边倒”政策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31题20分,第32题20分,共40分) 31. (20分) 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先进人物往往既能关注中国传统文化,又能正确看待和处理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个康有为冀图创立自己的中国式的思想体系,把孔学推到国教的位置上,而自己则成为创立新孔教的马丁·路德。戊戌年春出版的《孔子改制考》、《春秋董氏学》和再版的《新学伪经考》(1891年初版)就是这一活动的代表作。 ——袁伟时《慈禧、康有为的两面性及其启示》 材料二 近代中国最伟大作家鲁迅那样的一些抱怨最深的人完全拒绝它(传统文化),……鲁迅和其他一些人一针见血地指出,所有这一切的原因不在于外国的侵略、占领和特权,而存在于中国传统的腐朽之中,这个传统曾经一度光荣且成就辉煌,但现在已经可悲地无能而道德沦丧。 ——罗兹·墨菲《亚洲史》 材料三 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决不能生吞活剥地毫无批判地吸收。……中国的长期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应如何理解材料一中康有为“成为创立新孔教的马丁·路德”?(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鲁迅的传统观及其持此观点的原因。持此观点,他在20世纪初进行了怎样的实践?(8分) (3)材料三中,毛泽东对外来文化持怎样的观点?运用这一观点,他在20世纪20年代创造性地提出了什么新的革命理论?(4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如何正确认识中国传统文化?(4分) 32. (20分)在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他第一次把农民置于马克思主义革命计划的中心;他把帝国主义当做他所处时代的世界政治的关键,这甚至超过了列宁。这些就是他学说中的孪生支柱。 ——[美]罗斯·特里尔《毛泽东传》 材料二 社会主义就是要发展生产力……资本主义发展几百年了,我们干社会主义才多长时间!何况我们自己还耽误了二十年。……如果从建国起,用一百年时间把我国建设成中等水平的发达国家,那就很了不起!从现在(1992年)起到下世纪中叶,将是很要紧的时期,我们要埋头苦干。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材料三 邓小平的功绩是,他提出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采用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说法。“邓小平理论”正是按他所希望的样子完成的:它们为支持继续扩大市场的实用主义政策提供了意识形态的合法性。 ——[美]傅高义《邓小平时代》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作者认为毛泽东学说中的支柱是什么?你如何评价这一观点?(6分) (2)据材料二,指出邓小平提出的“我们要埋头苦干”的内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邓小平这一谈话的影响。(8分)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三中“提供了意识形态的合法性”的理解。(2分) (4)综合上述材料,你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4分) 天水一中2016级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阶段考试试题 历史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注:请从下列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A B C A B B A A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D B B B B A B A D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C B A D A D D A C A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31题20分,第32题20分,共40分) 31. (1)理解:维新运动作为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运动,(2分)康有为希望通过创立孔教,把儒家思想由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改造为资产阶级变法的理论基础。(或:改造儒家思想为资产阶级变法服务。)(2分) (2)传统观:绝对否定传统。(2分) 原因:封建思想腐朽、传统道德沦丧(中国传统的腐朽)。(2分) 实践:鲁迅发起新文化运动,写出《狂人日记》等小说,把反封建内容与白话文形式有机结合,成为新文学的典范。(4分) (3)观点:应该批判地吸收外来文化;(2分) 理论:“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2分) (4)认识:剔除封建糟粕;吸收民主精华;(2分)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培养民族精神。(2分)(或“取其精华,去之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32. (1)支柱: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中心(或主力);帝国主义是当时世界政治的关键。(4分) 评价:这一观点符合当时的中国国情,符合毛泽东学说的基本观点。(2分) (2)内涵:社会主义要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把我国建设成发达国家。(4分) 影响:推动思想解放;深化改革开放。(4分) (3)理解:邓小平理论中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分) (4)认识: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相结合;注重继承与发展(4分)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