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21 发布 |
- 37.5 KB |
- 1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河南省襄城高中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2017—2018学年襄城高中高二 09月份月考 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共40题,每题1.5分,共60分) 1.对于“焚书坑儒”事件,唐代司空图曾写道:“秦儒既坑,厥祀随覆。天复儒仇,儒祀而家。秦坑儒耶?儒坑秦耶? ”明朝李贽却说:“(李斯建议焚书)大是英雄之言,…… 当战国横议之后,势必至此。自是儒生千古一劫”。对上述材料的解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司空图和李贽的观点相互矛盾,故均不可信 B.司空图的生活时代更加接近于秦朝,故可信 C.历史评价具有差异性,这是正常的历史现象 D.历史的真相是多元的,对历史人物不必荀求 2.孟子曾说,君王有重大过错,他们便加以劝阻,反复劝阻了还不听从,他们便改立君王。黄宗羲认为,设立学校,不是为了养士,更不是为了科举,要使学校成为舆论、议政的场所。由此看出两者都 A.颠彼了儒家君臣关系的理念 B.具有朴素的民主色彩 C.指出了皇帝制度存在的弊病 D.认为民权绝对高于君权 3.先秦时期血亲复仇盛行,《周礼》规定为父母报仇不担刑责,只需登记。宋代没有 关于复仇的专门法律,按一般刑事案件处理,但另有补充说明,子孙复仇案由官员上报皇帝裁决。根据这一变化可以推知宋代 A.国家权力冲击儒家伦理 B.宗法观念趋于淡漠 C.法令执行更加严格 D.理学思想缓和民间矛盾 4.秦代焚书禁学和汉代独尊儒术采用的手段大相径庭,秦代重在“禁”,汉代重在“尊”, 但两者反映的本质问题是相同的,其本质是 A.文化氛围由生动活跃转为消沉 B.为不同思想留下适度发展空间 C.文化成为政治权力的附庸 D.文化内容由宽容转向专制 6.汉代董仲舒将日食等自然界的灾异现象与君主的作为联系起来,君主也常以罪己方式 来应对灾异。到了清代,出现日食时则要求官员到礼部集合,长跪至日食结束,否则被皇帝训斥。这反映出 A.“天人感应”的意图被曲解 B.皇帝推卸政治责任 C. “敬天”传统受统治者重视 D.君主专制得到强化 7.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患,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董仲舒这一主张 A.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以后思想文化再无发展 B.是文化专制的体现,充分体现当时君主专制已达到顶峰 C.不利于实用性学问的发展,使中国古代科技落后于世界 D.在当时发挥了积极作用,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 7.吴歌,又称为江南小调、俚曲。魏晋以来,人们喜欢劲歌狂舞,还在人际交往中应酬 唱和。宋代之后有所改变,逐步变为“浅吟低唱”。吴歌从“劲歌狂舞”转为“浅吟低 唱”的主要原因是 A.宋词等艺术形式兴起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理学对人性的压抑 D.人们审美观的变化 8.宋人邢昺上疏称:“臣少时业儒,观学徒能具经疏者百无一二,盖传写不给。今(雕)板 本大备,士庶家皆有之,斯乃儒者逢时之幸也。”这说明 A.藏书成为人们追求的时尚 B.儒者地位迅速提高 C.技术进步推动了文化发展 D.儒学得到广泛传播 9.1724年(雍正二年)的《圣谕广训》规定:“又如西洋教宗天主,亦属不经,因其人晓历数,故国家用之。尔等不可不知也。”此规定 A.表明清朝实行了宽松的宗教政策 B.有利于西方科技知识传入中国 C.表明清朝高度重视西方先进科技 D.有利于“东学西渐” 10.台湾学者傅乐成认为,宋文化与唐文化属于两个不同的类型.比如在诗歌上,宋诗写得深奥含蓄,将唐诗的丰腴、通脱、旷达,化作瘦劲、深刻、曲折而富于哲理.形成 宋诗这种特点的原因是 A.宋代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 B.宋代理学的影响 C.宋代商品经济的空前繁荣 D.宋代租佃契约关系的定型 11.小明是个文学爱好者,他平时收集了很多名篇佳句。下面是他收集的部分经典名句,它们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②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③枯藤老树昏 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④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A.①②④③ B.④①②③ C.④②③① D.③①②④ 12. 明代著名书法家陈献章以别具一格的草书闻名于世,经常用硬质的无锋秃笔写成,行笔桀骜狂放。在他看来,创作前通过静坐使心与宇宙相通,便可以“浑然与物同体”,是进行一切认知和创造的基础。据此可知,影响其创作的思想是 A.法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程朱理学 D.陆王心学 13.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这主要是因为() A.陆王心学回答了对终极问题的追问 B.理学思想从知识精英扩展到普通大众 C.心学主张“心即理也” “致良知” D.王阳明是理学思想的集大成者 14.狄奥尼索斯是古希腊神话中的酒神,他可以用葡萄酒的神奇魅力融洽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公元前7世纪在雅典出现了大量民众种植、采摘葡萄和酿制葡萄酒以及酒神狄奥 尼索斯形象的瓶画和神话故事。据此可以推知当时雅典 A.葡萄产业为希腊神话奠定基础 B.已经建立起和谐的社会秩序 C.人们渴望解决尖锐的社会矛盾 D.注重协调社会与神灵的关系 15.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的倡导者和19世纪末的中国维新思想宣传者的手段都很高明。 两者的“高明”之处是 A.借助传统文化外衣 B.利用宗教反对封建思想 C.组织团体宣传新思想 D.建立政党宣传政纲 16.有学者指出:“文艺复兴说到底是阿尔卑斯山以南的富庶世界,尤其是意大利的一场华丽而感性的时髦风潮,宗教改革则是贫穷而道德严谨的北欧世界的一场质朴而深刻 的思想革命。”该学者旨在强调 A.近代思想解放运动都具有地域性特征 B.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斗争对象不同 C.部分人文主义者过分追求感官享受 D.宗教改革更有利于推动现代化进程 17.英国启蒙思想家洛克倡导人类应拥有生存、自由和财产的天赋权利,但他本人却投资从事贩奴贸易的皇家非洲公司,赞同在美洲各殖民地发展奴隶贸易,认为这是符合理性的。这可以用于说明 A.英国已成为世界殖民霸主 B.理性主义逐渐成为社会共识 C.资产阶级自由权的局限性 D.种族主义植根于启蒙思想 18.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数十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则是 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下列关于以上信息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戊戌变法是第一次反思后的行动 B.第二次反思是一个漫长渐进的过程 C.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渐进变革皆是反思的成果 D.追求独立、民主富强是促进反思的原动力 19.近代中国人的观念不断更新:“师夷长技”更新了 “华夏变夷”的观念,“维新变 法”更新了 “尊王法祖”的观念,民主、民权更新了 “君权神授”的观念,理智、务实更新了偏颇和尚虚的观念;男女平等更新了男尊女卑的观念。这主要体现了 A.传统文化的渐趋衰落 B.民主宪政的艰苦探索 C.人性束缚的逐渐解放 D.独立富强的不懈追求 20.“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这反映陈独秀提倡新文化运动的根本出发点是 A.传播西方进化论与人性思想 B.打击袁世凯尊孔复古行径 C.抨击立宪道路号召暴力革命 D.批判封建思想唤醒民众觉悟 21.新文化运动与资产阶级改良派、革命派的思想相比,就其作用而言,主要“新”在 A.绝对肯定西方文化的进步性 B.深入研究并传播马克思主义 C.传播了资产阶级天赋人权思想 D.较为彻底地批判封建正统思想 22. “欧洲的知识精英大多已对基督教持怀疑态度,此情况在法国尤其突出。极富玄想天分的法国人还自然地由自然界联想到人类社会。既然自然界有一个统一的规律,那么人 类社会也决不会例外。”为此,法国思想家 A.反对智者忽视道德、追求功利的主张 B.打出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号 C.率先提出人人都可以与上帝直接对话 D.希望用理性迎来民主、科学的新时代 23.有学者认为:“宋元以后,中华文明开始呈现出复杂的二元性:一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 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二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他最可能选择的依据分别是 A.话本和小说 B.风俗画和文人画 C.汉赋和唐诗 D.元曲和傩戏 24.永乐九年(1411年)公布关于杂剧的禁令:“凡乐人搬作杂剧戏文,不许妆扮历代帝王、 后妃、忠臣、节烈、先圣、先贤、神象,违者杖一百,官民之家容扮者与同罪。其神仙、 道扮及义夫、节妇、孝子、贤孙、劝人为善者不在禁限。”这一禁令说明 A.文化专制开始影响市民生活 B.文化政策体现统治者的治国理念 C.明清时代君主专制走向反动 D.市民文化危及封建统治基础 25. “不识国民之原理,不通世界之大势,不知政治之本原……而仅摭拾泰西皮毛……遂 乃自足。”上述言论应当是 A.顽固派对洋务派的批评 B.洋务派对顽固派的批评 C.洋务派对维新派的批评 D.维新派对洋务派的批评 26.梁启超在维新变法时期提出了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的观点,指出:“政治习惯不养成,政治道德不确立,虽有冠冕世界之良宪法,犹废纸也。”由此看来,梁启超“育人才” 的目的是 A.培养实用型的科技人才 B.培养法律建设所需要的人才 C.提高民众的道德素养 D.培养民众的政治参与意识 27.1902年梁启超发表《新民说》强调现代国家的国民应具自由、自治、进步、进取思 想、权利思想、国家思想等公德;1915年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中则提倡“新青年”应具备自主、进步、进取、世界、实利、科学的思想和意识。这反映了两者都主张 A.改造国民思想 C.批判传统伦理道德 B.弘扬民主科学思想 D.建立民主政体 28.在《物种起源》发表后不久,一些学者就以达尔文理论为依据,批评现代社会庇护 “不适应环境”的成员,使他们免受自然选择。进化论的法则甚至曾经被解释为胜利属于最强者。这反映出进化论 A.其理论在社会上产生积极影响 B.被曲解和误用到了社会学领域 C.对其他科学领域的进步无意义 D.可用于解释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29.魏源在19世纪50年代写道,西方人讲礼貌、正直、有知识,根本不应该称之为“夷”。 四五十年代的许多著作把西方人称“夷”,但在七八十年代,这些著作在改版时都改作 “洋”了。这一变化反映了 A.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 B.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 C.由中国中心到西方中心的变化 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 30.达尔文的进化论对近代中国产生了巨大影响。康有为把进化论与中国的传统思想相 结合;严复翻译《天演论》时突出“优胜劣汰” “适者生存”等危机思想;陈独秀利用进化论研宄伦理道德和文学艺术。这反映了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对进化论的态度是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与时俱进,发展创新” C.“西学中源,合理利用” D.“取明深义,取便发挥” 31.1901年后中国出现一种有趣的文化现象:宣传西方政治哲学、文化学说的名著,如 卢梭的《民约论》(《社会契约论》)、赫胥黎的《天演论》,与史可法、郑成功、文天祥、岳飞的书刊同时风行。1902年4月26日,为纪念南明永历帝覆亡242周年,著名知识分子章太炎等发起大型纪念会。这表明 A.知识分子以“反清复明”为革命旗帜 B.革命者宣传民族英雄以反抗西方侵略 C.革命者把政治革命与种族革命相结合 D.革命者把西方学说与中国传统相结合 32.梁启超说:“黄宗羲……在过去二百年间,大家熟视无睹。”但近代以后,却被誉为 “中国的卢梭”,是“过去民主思想的伟大代表”。导致黄宗羲思想不同境遇的最主要原因是 A.他的思想主张脱离时代要求 B.近代兴起向西方学习的潮流 C.反君主政体成为国人的共识 D.救亡图存成为近代思想主题 33.在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始阶段,城市房屋破败,老鼠遍地,脏乱差是普遍现象,即便 如此城市人口仍然是剧增的,而且在农村人口少量下降的前提下,英国总人口剧增。据此,分析合理的是 A.城市人口增长与居民的收入有关 B.英国的人口出生率与其环境无关 C.城市人口增长源于农村人口进城 D.坡市化必然与城市环境环境相伴 34.法国学者维吉尔•比诺(Virgil Pinot)称:“当人们翻阅18世纪法国思想家、经济学家撰写的作品、游记或报刊文章时,会惊讶地发现中国的名字是如此频繁地出现,激起了那么多的赞誉之词。仅以此而论,中国似乎就比英国更受欢迎。”这主要因为 A.18世纪法国,启蒙哲人们对中国儒家文明更感兴趣 B.儒家文化提供了现实中难得见到的“自由” “平等”精神 C.启蒙思想家为了反对封建专制故意曲解儒家思想 D.当时的中国儒家思想比英国的启蒙思想更有活力 35.梁启超在辛亥革命十周年,发表《辛亥革命之意义与十年双十节之乐观》演讲,肯 定了辛亥革命的民主与进步。两年后,再以《我对双十节的感想》为题演讲,对民国的乱象大加挞伐,并将原因归于国民党乃至孙中山。这说明梁启超 A.根本上反对辛亥革命和民主共和 B.思想变化受共产党成立直接影响 C.对辛亥革命既有肯定又进行反思 D.与时俱进积极投身国民革命运动 36.钱玄同1913年在浙江就职教育司长时,身穿孔子时代的深衣玄冠到军政府报到,并发表《深衣冠服考》向全社会推广,但不几年,却宣扬“共和与孔经绝不能共存”。这说明 A.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B.儒家思想在中国影响深远 C.钱玄同对儒学态度摇摆不定 D.发展教育必先实现共和 37.为了在王权承认的“合法性”范围内偷运西学之果,康有为在变法的整个过程中不 得不始终小心翼翼地从“奉天承运”、“圣人之作”,的传统象征系统内拾取古已有之 的变化之道。…尽管康有为之变法理论似乎处处引经据典,旁征博引,无敢逾越古典圣贤所订准绳,但言行举止中却不时透露出叛逆的色彩。由此可见康有为的主要意图是 A.主张学习西方,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B.假托先贤外衣,铲除封建统治基础 C.抨击顽固势力,采用西方先进技术 D.借助儒家思想,推行资产阶级改革 38.英国人博兰雅于1874年在上海创办格致书院。格致书院的考试,“或询西学,或问时务”。特别是王韬主持书院期间,“以西学为主,而旁及时事、洋务”。材料最能体现该书院 A.中体西用的办学理念 B.经世致用的办学特色 C.西学为主的办学内容 D.培养人才的办学宗旨 39. “地心引力不再被看做是一种魔幻或神秘的力量,而成了全知全能的创造者的卓越发明,通过单一的法则,使得各种潮汐、卫星、行星和所有地球上的生命得以各安其所。” 文中的“法则”的提出者是 A、牛顿 B、爱因斯坦 C、瓦特 D、伽利略 40.法国历史学家布罗代尔说:“一种文明的历史,就是对古代材料中那些对今天仍然行之有效的东西的探索。它有待解决的问题不在于要告诉人们关于希腊文明或中世纪中 国我们所知的一切一一而是要告诉人们在西欧或现代中国以前的时代与今天仍旧相关 的东西。”在这里,布罗代尔强调的是 A.史学是当代人的历史认识 B.以探索的精神研宄历史 C.史学无需穷尽人类文明的历史 D.从文明传承的角度阐释历史 二、材料解析:(共40分,其中41题16分;42题12分;43题12分)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在历史中,儒学一直在发展与创新。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排 斥佛、道,鄙簿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经断绝。他在《原 道》中说:“吾所谓道也,非向(先前)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 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他的这一主张被宋代儒者接受并发扬。当代学者认为韩愈 开了宋代“新儒学”的先河。 ——摘编自卞孝宣等《韩愈评传》 材料二 19世纪末,康有为撰写《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二书,认为汉代以来儒 者奉为经典的《周礼》《左传》等书,是汉代学者为王莽篡汉而伪造的,影响恶劣,导 致“中国之民,遂二千年被(遭受)暴主夷狄之酷政”。他主张回归孔子所编写的《诗经》《礼记》等原典,理解真正的儒学精神。在他看来,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改革家,《春秋》便是孔子为“改制”而创作的。他甚至用西学来解释《春秋》,认为《春秋公羊传》 中的“三世,,说为:“始于据乱(世),立君主;中至升平(世),为立宪,君民共主, 终至太平(世),为民主。” ——摘编自张海鹏等编《中国近代史》 请回答(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不同之处,并概括宋代理学在哪些方面对儒学有所发展。(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韩愈、康有为关于儒学认识的共通之处。 (8分) 4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钱穆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一书中.咨结过:“故康氏之耳孔,并不以孔于之具相,乃自以为所震惊于西俗者尊之,特日西俗者所有,乳于也有之而已。”所以,在他的设计中,立孔教也好,托古改制也罢,会给政治变法带来更多的合理性依据,甚至可以赢嘴荆呆守知识分子的赞同。 材料二 “共和的观念是平等、自由、博爱。” “共和国是平等之国,人们在法律面前 一律平等。” “共和国是自由之国,自由是人民的夭赋人权。” “我设计的这件服装,有人就用我的名字来称呼它,叫‘中山装'。这里,我设计了三个扣于,这是让人们记 住,永远不妥忘记人民,就是我们的‘民族、民权、民生'一-就是三民主义。” ——选自《孙中山演讲录》 材料三 一位研究晚清乡土意识的学者说:“晚清思想文化史的进程展示了一种特殊的现象:先进思想家从西方引进,并以微弱的资产阶级经济关系和职能集团为依才毛的民 主、自由、平等的现代化观念与信息,像油浮在水面上一样濡孚在广阔的乡土文化带的上空。” (1)据材料一、二提供的历史信息,概括康有为和孙中山理论宣传的特点分别是什么(6 分) (2)你是否认同材料三的观点?请说明理由。(6分) 43.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交流是影响历史发展的重要因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 分) 材料一17世纪末到8世纪末欧洲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中国热气许多思想家将中国作为参照,探讨欧洲的诸多问题。…在官僚制度方面,他们对中国科举第度发生了浓月的兴趣,认为这种韦渡提供了这样一种保障,即政府将以个人的才能为基础,而非欧洲那样, 为世袭权力所支配,故科举制不失为一种民主和平等的制度。 材料二徐光启(1562〜1633)积极学习西方自然科学,他于1607年与利玛窦合作翻译了《几何原本》前六卷还建议开展分科研究,如果每个学科都设置相应的机构,那将形成一个相当可观,的“科学院气但徐光启开创的“格物穷理之学”没有在中国产生近现代科学。 ——据中央电视台电视片《徐光启》整理 (1)依据材料一,概述当时我国传播到欧州的文化成果及其对欧洲社会发展的影响, 欧洲国家的“中国热”反映了当时欧洲社会怎样的时代要求? (4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当时中国社会对待西方文明的态度(2分),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欧洲的先进思想在明清时期没有“生根结果”的原因,(6分) 襄城高中高二09月份月考历史参考答案 1.选C【解析】试题分析:司空图和李贽对秦朝焚书坑儒持有不同的观点,但二者分析皆有一定的道理,若说二者言论皆不可信,说法过于绝对,故A项排除;以朝代的远近来判断说法是否真实可信,这是错误的,我们应对言论本身作出判断,故B项排除;历史真相具有多元性这一说法不够准确,秦朝焚书坑儒事件确实是对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一次打击,是对古代知识分子的摧残,故D项排除;司空图和李贽生活在不同的历史朝代中,拥有不同的生活环境,二者在思考问题的角度上难免具有差异性,这也是正常的,但而者评价皆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故C项正确。 2.选B 【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孟子和黄宗羲的思想都属于对儒家思想的发展,并没有颠覆儒家君臣关系的理念,故A选项错误;材料中孟子也没有指出皇帝制度存在的弊病,故C选项错误;两者都主张制约君权,具有朴素的民主色彩,故B 选项正确,孟子和黄宗羲也没有主张民权绝对高于君权,故D选项错误。故选B。 3.选A【解析】据材料“先秦时期血亲复仇盛行……宋代没有关于复仇的专门法律,按一般刑事案件处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血亲复仇被《周礼》认可,宋代法律不认可血亲复仇,说明当时国家权力冲击儒家伦理,故A选项正确;法律不认可血亲复仇,并不能说明宗法观念趋于淡漠,故B选项错误;仅仅凭血亲复仇的问题也无法体现法令执行更加严格,故C选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理学思想的作用的问题,故D选项错误。故选A。 4.选C【解析】试题分析:秦代焚书坑儒旨在消除法家以外的各家学说,统一人民的思想以便维护自己的统治,汉代独尊儒术也是希望通过思想上的统一来巩固政治上的统一,其二者的做法都是出于政治上的需求,所以选C. 5.选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材料中介绍了日食现象发生在汉代和清代时皇帝的不同态度。汉代时,君主要以此罪己,而清代则是要大臣来承担这个责任。这种不同的态度表现出的是君主专制的加强,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A选项错误,“天人感应”的现象就是将上天与皇帝联系在一起,上天发生异常说明皇帝做错了事,因此需要罪己;B选项只反映出清朝的现象,不符合汉朝的情形;C选项没有体现出两个朝代的不同点。故选D 6.选D【解析】本题考查汉代儒学。根据所学可知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的提出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一,因此D项说法正确;A项说法错在“再无发展”,可以排除;B项说法错误,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是在军机处设立之后,可以排除;C项说法错在后半部分,中国科技落后于世界是在明清时期,可以排除。本题答案为D。 7.选C 【解析】题干强调歌曲风格由“劲歌狂舞”转变成“浅吟低唱”的转变,AD是原因之一,但非主要原因,而理学“存天理,灭人欲”则是这种风格转变的主要原因。B项商品经济的发展与风格的转变关系不大,所以排除B。故选C 8.选C【解析】根据邢昺的观点,“传写不给”限制了读书人的增多,而雕版印刷术改变了“传写不给”的现象,促进了文化教育的发展。故选C 9.答案B 【解析】从材料信息看,雍正认为,西洋教属于“不经”之教,但洋人通晓历法,因而任用,故A项不正确。任用洋人参编历法并不能说明清朝高度重视西方其他先进科技,故C项不正确。材料中的规定有利于“西学东渐”,故选B 10.选B 【解析】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出现在明清;B.宋明理学弥补先前儒学的不足,提出世界本源是天理,更加思辨化,反映在文学上,使得“宋诗写得深奥含蓄”;C.宋代商品经济的空前繁荣带来宋代文学的世俗化;D.宋代租佃契约关系的定型和宋词无关.故选B. 11.选A 12.选D【解析】由“创作前通过静坐使心与宇宙相通”结合所学知识,陆王心学强调的是内心的感受,故D正确;法家思想和道家思想在题干中无法体现,排除A、B;程朱理学强调的是事物的“理”,与材料无关,排除C。故选D 13.选B【解析】心学继承发展了儒家学说的理论性,比较系统的介绍了儒家思想的内容并解决了前人对于儒家学习理解的缺陷。使得它更加具有说服性和吸引力。自汉武帝独尊儒术,到南北朝时期因为佛道两教的冲击而让儒家失去独尊地位。经过朱熹和二程的努力,理学已经在南方颇有影响,但是北方则不然。并且在同时期,朱熹和心学大师陆九渊就在儒学的理解上出现了理学和心学的分歧。心学吸收了理学的合理部分,比较好的结合了自身学说的特点。提出追求理要“致良知”,要做到“知行合一”。“心即是理”告诉了人们追求天理是人人都能做的到的简单的一种行为。对于民众更加有吸引力。心学可以说是最完备的儒家思想,它从解释世界的本源、追求本源的方法、达到圣贤的途径都做了详细完整的说明。它对解决了人们对儒家思想学习的疑惑,坚定了人们的儒家信仰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故选B 14..选C【解析】通过材料得出,人民发展葡萄产业以及出现酒神狄奥尼索斯形象的瓶画和神话故事是因为他可以用葡萄酒的神奇魅力融洽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故C项正确。 15.选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信息,本题考查欧洲文艺复兴和中国维新变法相关内容。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信息,文艺复兴时期,进步上层知识分子打着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帜来宣传人文主义,肯定人的价值; 维新变法时期,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人士借助孔子的外衣传播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二者均借助传统文化来宣扬资产阶级思想文化。故本题正确答案选A。 其余BCD三项均不完全符合欧洲文艺复兴和中国维新变法的共同特征,排除BCD。故选A 16.选D【解析】材料强调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发生地区的不同,这也反映出两者的一些差异。材料中说“文艺复兴说到底是阿尔卑斯山以南的富庶世界,尤其是意大利的一场华丽而感性的时髦风潮”说明文艺复兴适用人群仅是富庶地区,而宗教改革则是一场比较深刻的思想革命,因此可以看出宗教改革更加有利于社会的变革,所以D选项正确。A选项错在“都”字上,材料只提及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不能代表所有的近代思想解放运动。B选项错误,材料没有强调两者的斗争对象的问题;C选项说法材料没有体现。故选D 17.选C【解析】由材料“……洛克倡导……但他本人……赞同……”可知,洛克的行为与其思想主张不一致,这说明了资产阶级自由权是有限的,所以答案选C,排除D;材料并没有涉及到理性主义,排除B;材料并没涉及到英国的世界霸主问题,排除A。 18选A【解析】鸦片战争后地主阶级抵抗派别已经开始反思,但尚未付实践。洋务运动迈出了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因此选项A错误,符合题意。故选A 19.选D【解析】近代中国人思想观念更新的过程就是向西方学习的过程,是为了寻求强国御侮之道,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故D项正确。 20.选D【解析】试题分析:“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即国民民主意识的觉醒。此题考查的是对新文化运动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新文化运动的实质是彻底批判封建正统思想,促进国民思想解放,所以此题正确选项应该是D。 21.选D【解析】试题分析: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批判封建思想文化、宣传资产阶级思想的思想文化运动,因此较为彻底地批判了封建正统思想。故选D。A项是他们的共同点,都传播了西方的民权观念;C项只符合新文化运动,具有消极性;B项是在新文化运动后期传播的思想。所以此题正确选项应该是D。 22.选D【解析】题干材料中的限制信息是“大多”“法国尤其突出”“人类社会”。A项是古希腊苏格拉底的思想,B项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主张,C项是德意志宗教改革的思想,皆不符合题干的限制性条件,故选D项。答案D 23.选B 【解析】体现商品经济发展的风俗画等是文化世俗化倾向的表现,体现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的文人画属于高雅文化倾向,由此可以判断B项符合题意。答案B 24.选B【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明朝初年官方干预杂剧演出,在这样的限制之下,明朝初年的杂剧几乎只能是正统的忠孝节义的教化戏、历史戏以及空洞无物的神仙戏,这体现了文化政策为政治服务,故B项正确;秦始皇时期即有文化专制,如“焚书坑儒”,故排除A项;C、D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答案B 25.选D【解析】根据“仅摭拾泰西皮毛”,可排除A、B两项,顽固派固守传统,因此他们不可能批评洋务派“仅摭拾泰西皮毛”,也不可能成为材料中被批评的对象。洋务派“仅摭拾泰西皮毛”,即仅仅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而不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即“不通世界之大势,不知政治之本原”,因此D项正确,C项错误。答案D 26.选D【解析】从梁启超的论述中可以看出,其主张培养的人才应具有“政治习惯”和“政治道德”,以增强民众的政治参与意识,使宪法不至于成为废纸。A、B、C三项都没有抓住“政治习惯”和“政治道德”的基本内涵。答案D 27.选A【解析】B项民主科学属于新文化运动地思想,CD两项都与材料无关。答案A 28.选B【解析】根据材料“进化论的法则甚至曾经被解释为胜利属于最强者”可以看出在社会上没有产生积极影响,故A项错误;“对其他科学领域的进步无意义”表述错误,故C 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故D项错误。所以B项正确。答案B 29.选A【解析】“夷”是对汉族以外民族的蔑称,而“洋”则体现了客观公正的评价。 由“夷”到“洋”的态度反映了中国对西方认识的加深;B项说法错误,材料反映的变化只是反映了人们对西方的认识逐渐地深入;C项材料未体现;D项说法错误,对西方认识的变化并不能说明东西方的和解。故选A项。答案A 30.选D【解析】本题考查进化论对近代中国的影响。结合题干材料可知,进化论主要影响了资产阶级维新派和资产阶级激进派的思想主张,在社会实践中他们分别将之应用于思想、道德、文学、艺术等领域的研究,D项正确。A项是地主阶级洋务派的思想,排除;康有为、陈独秀等人只是运用进化论的观点,并没有发展创新,B项错误;题干材料体现的是“西学中用”而不是“西学中源”,排除C项。答案D 31.选C【解析】据题干时间“1901年后”可知,当时西学广泛传入,宣传西学的书籍大量出版,同时反映中国古代的民族英雄的书刊盛行,从章太炎纪念南明永历帝覆亡242周年纪念大会,体现了政治革命与种族革命相结合,答案为C. 32.选D【试题解析】黄宗羲的思想在近代适合了反对君主专制、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故正确答案为D项。黄宗羲的主张反映了明末清初封建制度走向没落和宋明理学逐渐被人们抛弃的现实,A项错误。B项在题文中没有提及。结合梁启超是戊戌维新的代表人物,主张君主立宪制,可知C项错误。答案为D 33.选A【解析】结合材料,我们可知英国工业革命加速了英国城市化的进程,主要是由于工业革命工业创造了更多的财富,吸纳了更多的就业人口.B.材料体现不出英国人口出生率是降低还是下降,主要反映的是英国总人口增加.C.材料只能看出英国城市人口增加,看不出城市人口增加的来源是由于农村人口的进入还是城市自我生产的结果.D.选项表述不准确,城市化与城市环境相伴只是当时的一种情况,不能够得出一个普遍的认识,比如今天我们在城市化的过程之中强调绿色环保,说明城市化也可以有良好的环境,不一定是恶劣的环境.故选A. 34.选B【解答】本题考查儒家思想的影响,关键信息是“18世纪法国思想家”、“会惊讶地发现中国的名字是如此频繁地出现,激起了那么多的赞誉之词.”A说法片面,故排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伏尔泰认为:孔子与西方的贤者一样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信条;“他们的弟子亲如手足”等体现的即是“博爱”的本意,因而也就和“自由”与“平等”相通了.据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B正确.法国人只是将中国儒家思想进行了升华,并没有歪曲,故排除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 世纪的儒家思想经过长期发展,已经成为封建统治者统治人民的思想工具,与传统的儒家思想已经有了很大的差别,谈不上更具有活力.故排除D.故选B. 35.选C【解答】本题考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腐朽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肯定了辛亥革命的民主与进步”对民国的乱象大加挞伐,并将原因归于国民党乃至孙中山“说明梁启超对辛亥革命既有肯定又进行反思,故C正确;ABD材料未体现,排除.故选C. 36.选B【解析】从材料中得不出这一时期民族危机加深的信息,故A项错误;材料“身穿孔子时代的深衣玄冠”“共和与孔经绝不能共存”反映的是在教育和政治领域儒家思想对中国都有深远的影响,不是对儒家态度的摇摆不定,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没有涉及教育与共和的关系,故D项错误;B项正确。 37.选D【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的维新思想。材料反映了康有为维新思想白年待点,创为了在王权承认的‘合法性,范围内偷运西学之果.…不得不始终小心冀置地从……传统象征系统内拾取古已有之的变化之道,变法理论似乎……无敢逾越古典圣贤所订准绳,但言行举止中却不时透露出叛逆色彩。说明康有为在披看传统经学外衣下宣传资产阶级政治理论,反映了康有为借助儒家思想、推行资产阶级改革的意图,故选D. C项所述在材料中无体现,故排除。故选D 38.选B【解析】材料中英国人傅兰雅于1874年在上海创办格致书院。考试“或询西学,或问时务”,内容不仅“以西学为主,而旁及时事、洋务”。通过材料得出,不是以中学为主,所以A错误。D项材料中并未体现;材料中提到不仅以西学为主,所以C错误。答案为B 39.选A【解析】从题干可以得知该法则是牛顿的经典力学。 40.选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随着世界各地经济政治和文化交流的密切的发展,人们对世界上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能够站在全球的角度,及全人类的角度重新进行分析和评判。这就要求我们在评价历史事件时,不仅要站在本国家或者本民族利益的角度,更要站在推动人类文明的角度去分析。材料突出了史学对现实的借鉴功能,要做到古为今用,就要学习人类历史上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重视文明传承。答案选D项。ABC三项都是只说了史学研究的一个方面。 41.答案:(1)不同之处:孔孟思想核心是仁政、民本、教化,而汉儒强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4分) 发展:更加重视《论语》《孟子》,重视哲学化思辨化,强调伦理道德,强调个人的修养与完善。(4分) (2)回归原典、回归孔孟;否定后人的附会、杜撰之说;主张探寻儒学的精神实质; 借助儒学为现实服务。 (8分) 42. (1)特点:康有为把西学中的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相结合,披看儒教外衣宣扬维新思想;(3分)孙中山则以启蒙思想为武器,系统地阐明了三民主义纲领。(3分) (2)认同: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极力宣传西方启蒙思想家理念,但因资产阶级运动脱离群众,尤其是广大农民,所以先进的思想对广大农村影响很小。(6分) 或者不认同: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思想家的宣传活动持久、深入随看维新运动和辛亥革命的发生,先进思想观念已经传播到农村并逐渐深入人心。(6分) 43. (1)成果及影响:科举制度,成为启蒙思想家反封建的锐利武器。(2分) 时代要求:提倡理性,追求民主平等。(2分) (2)态度一一总体保守,只有少数人乐于接受。(2分)原因:中国封建专制制度;自然经济的阻碍;传统儒家思想的束缚。(6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