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鹿泉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9月月考语文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河北省鹿泉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9月月考语文试题

河北省鹿泉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9月月考语文试题 一、论述类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文化自信不仅在于自己的决心有多大,声音有多高,历史有多久,还在于人家是否信服,有没有“他信”。在当今时代,面对大发展大变革的世界格局,面对各种思想文化更加频繁的交流、交融、交锋,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就能够更好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 ‎②近些年来,西方学术界逐渐认识到,人类中心主义是导致包括生态危机在内的全球性危机的罪魁祸首。人类中心主义以人的利益为认识、实践的出发点和归宿,认为自然的价值在于其对人类的有用性,而没有给予自然足够的人文关怀。生态思想家帕斯莫尔认为,基督教鼓励人们把自己当作自然的绝对主人,对人来说所有的存在物都是为他安排的。这正是当今西方文化的死穴。人类文明今天已走到由量变到质变的临界点,克服人类中心主义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当务之急。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指出:避免人类自杀之路,在这一点上现在各民族中具有最充分准备的,是两千年来培育了独特思维方法的中华民族。什么是“独特思维方法”?就是以“中”为度、以“和”为贵。《中庸》有云:“中者,天下之大本也;和者,天下之达道也。”“中”“和”二字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所在。‎ ‎③在如何摆正人与自然关系方面,中华文化积累了丰富的中道智慧,是克服人类中心主义的一剂良方。中华文化一方面注重人在天地之间的地位与作用,强调“惟人,万物之灵”;另一方面注重天地本身的价值,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认为人必须遵从自然规律。中华文明之所以能成为数千年未曾中断的文明,根源正在于“顶天立地”、中正通达,正在于我们将“与天地参”而不是将征服自然、改造天地、满足欲望作为人类的使命,正在于我们摆正了人在天地之间的位置。‎ ‎④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我们都把“和”视作天下之大道,希望万国安宁、和谐共处。当今中国倡导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在追求自身利益时兼顾他方利益,在寻求自身发展时促进共同发展。“一带一路”建设就是以“和”为贵的最好例子。俄罗斯《导报》这样评价:“对中国来说,‘一带一路’与其说是路,更像是中国最重要的哲学范畴——‘道’。”何为“道”?英国思想家罗素曾说:“中国人摸索出的生活方式已沿袭数千年,若能够被全世界采纳,地球上肯定会比现在有更多的欢乐祥和。”他所说的“生活方式”,其实质正是中国人所说的“道”,生生不已、和而不同的“道”。“一带一路”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大合唱,大家一起发展才是真发展,可持续发展才是好发展。‎ ‎(摘编自叶小文《“文化自信”与“文化他信”》)‎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历史发展的各个时代,只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就能更好地在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 B. 人类中心主义利用自然,让自然为人类服务,强调利益至上,却从不关怀自然。‎ C. 弊端重重的人类中心主义亟须克服自身认识的偏见,而中华民族的中道智慧是一个可取的办法。‎ D. 中华文化认为应遵从自然规律和人们的欲望,这和西方文化对人与天地的关系的认识是不同的。‎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第二段对比论证了中西方在对待人与自然关系上的做法,然后指出只有“中和”思想,才能挽救人类文明。‎ B. 文章第三段既承接上文阐释了中华民族的“中道智慧”的内涵,又引出下文写运用“中道智慧”的现实意义。‎ C. 文章第四段先指出中华文化崇尚“和”,再用“一带一路”建设的例子来证明其“和”对中国及世界的作用。‎ D. 文章着重论述了人类中心主义弊端和中华文化中的“中道智慧”,指出后者可为克服前者的弊端提供有益的借鉴。‎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类文明现在面临发生质变的可能,克服人类中心主义、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已经是刻不容缓了。‎ B. 中华文明数千年来未曾中断,主要是因为坚守中正通达的思想和中庸之道,摆正了人在天地间的位置。‎ C. “一带一路”是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宏大设想的可行做法,必将推动沿线国家的可持续发展的进程。‎ D. 罗素所说的“生活方式”特指中国人所说的“道”,如果得到全世界采纳,人类社会将更加欢乐、祥和。‎ ‎【答案】1. C 2. A 3. B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关于原文内容理解和分析。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A项,“各个时代”错,文中说的是“在当今时代”;B项,曲解文意,文中是说“没有给予自然足够的人文关怀”;D项,无中生有,应该是“遵从自然规律”,未提及应遵从“人们的欲望”。‎ ‎【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A项,结合文本内容“人类文明今天已走到由量变到质变的临界点,克服人类中心主义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当务之急”分析可知,“只有‘中和思想才能挽救人类文明’”说法绝对,文中没有这个意思。‎ ‎【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B项,结合文本第三节内容“中华文明之所以能成为数千年未曾中断的文明,根源正在于‘顶天立地’、中正通达,正在于我们将‘与天地参’而不是将征服自然、改造天地、满足欲望作为人类的使命,正在于我们摆正了人在天地之间的位置”分析,混淆概念,“坚守……中庸之道”错误。‎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材料一:‎ 为期4天的2017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高铁分会‎9月6日在银川开幕。博览会以“务实、创新、联动、共赢”为主题,在工商业、铁路、科技合作上亮点纷呈,推动一批境内外合作项目相继落地,中阿互利合作领域越来越广。‎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作为近年来“大国重器”的“代表作”之一,此次为期3天的中国高铁技术成就专题展无疑是2017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上最丰硕的成果。1000余平方米的超大展位,“中国铁路成就“及“铁路国际合作展”两个自带光环的“星级展位”向世界展示着中国高铁在工程建设、装备制造、运营管理等方面的最新创新成果及国际交流合作的成绩单。‎ ‎(选自“湖北日报网”,《技术是中国高铁走向世界的“最强通行证”》)‎ 材料二:‎ ‎3月9日‎,从中车唐山公司获悉,该公司研制的我国首列时速350公里长编组“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已经开始型式试验。这列编号为CR400BF-A-3024的动车组,正在位于北京东郊的铁科院环形试验线上开展试验工作,这是我国16辆长编组“复兴号”首次亮相。目前是世界上同等运行速度下,最长编组的列车。‎ 为适应中国高速铁路运营环境和条件,满足更为复杂多样、长距离、长时间、连续高速运行等需求,完善中国标准动车组平台系列化产品。在中国铁路总公司组织下,中车唐山公司在8辆编组“复兴号”基础上,研制了16辆编组CR400BF-A型“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总长度超过‎415米,列车采用8动8拖配置,总定员1193人,成为新时代中国高铁走向世界的“大国重器”。‎ ‎(选自“澎湃新闻”,《骄傲!中国高铁走向世界的“大国重器”!》)‎ 材料三:‎ ‎2月13日公布的2018春运大数据报告显示,在春运的相关内容中,火车票、火车站、购票时间表、高铁是被浏览最多的内容关键词,而京沪高铁、京广高铁和沪昆高铁则是最受关注的三条春运线路。据中铁总的统计显示,到2017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2.7万公里,其中高铁2.5万公里,占世界高铁总量的66.3%。伴随着高铁的建设发展,2018年春运动车组预计旅客发送量将达到21289万人次,占旅客总发送量的54.9%,但平均在途时间缩短至327分钟,平均运程524.5公里,较往年均有大幅度提升。随着中国高铁干线网络逐渐成型,高铁越来越被春运期间的旅客重视,客流逐步增加,一等座和二等座之和占比达到43%,合计接近春运期间火车票的一半;曾经占据绝对优势的普通硬座目前仅有24%,甚至比硬卧还要低。中国铁路总公司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与过去相比,新时代的春运不仅要满足“走得了”,更要满足“走得好”。‎ ‎(摘编自“中国新闻网”,《高铁唱主角旅客平均在途时间缩短》‎ 材料四:‎ 除火车外出行方式用户比例 ‎(选自“中国新闻网”,《浏览器抢票大数据分析:90后成主力军,高铁回家成主流》)‎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以“务实、创新、联动、共赢”为主题的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高铁分会,将促进中阿互利合作。‎ B. 春运期间,乘火车的旅客大多选择高铁,普通硬座失去了曾经的绝对优势地位,占比比硬卧还要低些。‎ C. 高铁是春运的相关内容中被浏览最多的关键词,京沪、京广和沪昆高铁则是最受关注的三条春运线路。‎ D. 人们回家过年的方式越来越多,互联网拼车是除火车之外最受人们欢迎的出行方式,占的比例最高。‎ ‎5. 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中国高铁的迅速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案】4. C 5. ①高铁作为“大国重器”加强了与世界的交流合作。②先进的高铁技术向世界显示了强大的国家实力。③高铁让旅客出行更加舒适,缩短了出行的时间。④高铁为旅客出行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应迅速浏览,划记关键词;其次找到对应位置比对原文,最后做出判断。比对时注意选项与原文是同义转述还是改变了原文。同时要熟悉设误的类型,如偷换概念、混淆未然已然、混淆或然必然、无中生有,强加因果,肯定否定不当、强加因果,曲解原文等。‎ C项,“高铁是春运的相关内容中被浏览最多的关键词”缩小了范围表述绝对,原文是说“火车票、火车站、购票时间表、高铁是被浏览最多的内容关键词”,而不只是“高铁”,故C错误。‎ 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问的是“概括说明中国高铁的迅速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然后到材料中圈出产生影响的文字,注意对国家与个人的影响。由材料二“在中国铁路总公司组织下,中车唐山公司在8辆编组“复兴号”基础上,研制了16辆编组CR400BF-A 型“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成为新时代中国高铁走向世界的‘大国重器’。”可知高铁作为“大国重器”加强了与世界的交流合作。由材料一“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作为近年来‘大国重器’的‘代表作’之一,此次为期3天的中国高铁技术成就专题展无疑是2017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上最丰硕的成果。”可知先进的高铁技术向世界显示了强大的国家实力。由材料三“2018年春运动车组预计旅客发送量将达到21289万人次,占旅客总发送量的54.9%,但平均在途时间缩短至327分钟,平均运程524.5公里,较往年均有大幅度提升。”、“中国铁路总公司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与过去相比,新时代的春运不仅要满足‘走得了’,更要满足‘走得好’。”可知高铁让旅客出行更加舒适,缩短了出行的时间。由材料四“《浏览器抢票大数据分析:90后成主力军,高铁回家成主流》”可知高铁为旅客出行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后生可畏 刘斌立 我第一次去鉴睿律师楼,就注意到了前台旁边多了一张不怎么和谐的小桌子。一个大男孩模样的小伙子,睡眼惺忪地在那儿捧着厚厚的《刑法》,有一页没一页地翻着。‎ 我问了问律师楼的合伙人李信,他一脸嬉笑地回答:“这孩子他爸是我们律师楼的大客户,也是老朋友了。他想让他儿子考律师,非得要我们把这孩子安排在这里打杂,一边让他看书备考。其实我们啥事儿也没给他安排,让他自己在那儿天天待着呢。”‎ ‎“哦,这孩子看着还挺老实的。”我随口应和道。‎ ‎“老实?您可别小瞧这小子。听他爸说,他一心要当摇滚乐手,跟着一个不靠谱的摇滚乐队干了两年的鼓手。”老李边说边摇着头。‎ 后来我再去律师楼的时候,都会下意识地看看这个叫常远的“摇滚”男孩。他经常应景似地挺时尚,一会儿夹克上带钉,一会儿头发颜色又变了。‎ 那年律考后没几天,我去律师楼办事,发现常远的那张桌子没了,人也没了踪影。问到老李,没想到老李苦笑着说:“那小子跑了,据说和一个摇滚乐队跑到青海茫崖矿区那边,在矿区的一个小镇上的酒吧里演出呢。他爹差点没气得背过去,已经发誓不管他了。”‎ 我又惊讶又好笑,随着老李附和道:“现在的年轻人啊。”‎ 一年后的一天,我突然接到鉴睿律师楼李信律师的微信。‎ ‎“还记得那个玩摇滚的男孩儿吧——从我这儿跑了的那个,又回来了,这次据说是自己主动回来的。今天来求的我,要继续准备考律师,还在我这儿坐着打杂看书,我也是服了!”后面老李加了几个微信的笑脸图标。‎ ‎“您就当浪子回头吧,兴许真考上了,您也是积德了。”我回复了微信,也不忘调侃地加了几个坏笑的表情。‎ 那以后,因为工作的关系,我离开了那座城市,也与律师楼和老李少了很多的交集。至于记忆里的玩摇滚还要考律师的常远,就遗忘得更远了。‎ 青海茫崖的矿难,突然成了整个国家的头条新闻。部分矿务局领导受贿私自外包矿坑,私人小矿主违规野蛮开采,导致了一次灭顶的矿难。在矿难中死去的矿工遗孀,因为没有基本的合同和安全保险凭据,无法获得赔偿,更无人愿意替她们去争取权利。‎ 就当矿难的悲哀正在褪去的时候,媒体上一个很不起眼的报道终于被我看到了。‎ 一个名叫常远的律师,带领着自己的小团队义务承揽下了所有死难矿工家属的索赔事务。这条很短的信息,却因为这个陌生又熟悉的名字而让我震惊!‎ 当我致电李信律师的时候,他立刻给了我确认的答复。‎ ‎“没错儿,这个常远就是他。我也很佩服这小子。”老李在电话那边肯定道。‎ ‎“您觉得他接这个案子是为了出名吗?”我问道。‎ ‎“还真不是。你记得他曾经在青海一个矿区的酒吧演出过一段时间吧。”老李继续说道。‎ ‎“那地方就在茫崖。听常远爸说,常远在那儿生活过一段时间,很了解矿工们的生活状况。他自己后来跑回来要继续考律师时就跟他爸说,以后要帮请不起律师的穷人打官司。”‎ 我在电话那头听老李说完这些,沉默了许久。‎ 最后,我发自内心地说了一句:“后生可畏啊!”‎ 我听到电话那头老李很肯定地重复了这句话。‎ ‎(选自《小说选刊》2016年第6期,有删改)‎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常远他爸让他到律师事务所来见习,是想让他当一名律师,可他却想当一个摇滚乐手,可见他个性张扬,父子关系紧张。‎ B. 听到常远“跑了”的消息,“我”感到又惊讶又好笑,并附和道:“现在的年轻人啊。”由此看出“我”对常远这类年轻人的做法不以为然而又无可奈何。‎ C. 小说通过“我”和李信的四个阶段的对话,先抑后扬,刻画出常远这一新时代的青年形象,他有闯劲,有社会责任感,对弱者有悲悯情怀。‎ D. 常远在青海茫崖矿区那边一个小镇上的酒吧里演出期间,接触到了中国底层的民众,了解到了中国最基层的现实。这次经历使他逐渐地成熟起来。‎ ‎7. 联系小说内容分析,常远的哪些品质让“我”和老李觉得“后生可畏”?‎ ‎8. 小说是如何刻画常远这个人物的?试加以分析。‎ ‎【答案】6. A 7. ①个性鲜明,有主见。父亲让他当律师,而他却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当一名摇滚乐手。②有社会责任感,勇于担当。他到青海茫崖矿区的小镇酒吧里演出,了解到矿工生活状况后,就决定回来考律师,为请不起律师的穷人打官司。③不计名利,有奉献精神。矿难发生,他带领律师团队,义务为所有死难矿工的家属打官司。 ‎ ‎8. (1)直接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2)对比手法:①外貌表现与内在精神追求的对比。②“我”和老李对常远前后态度的对比。‎ ‎【解析】‎ ‎【6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A项,结合文本内容分析可知,他个性鲜明,有主见.父亲让他当律师,而他却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当一名摇滚乐手。“父子关系紧张”属无中生有。故选A。‎ 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文中字词句段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主旨的探究,还涉及到了对文章结构、手法的把握。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1)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2)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抓住关键段把握全文情感主旨。(3)吟咏精读主体段落,抓住表现形式鉴赏评价语言与情旨。(4)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抓住关键词句揣摩挖掘作者情感内蕴。(5)对照选项一一排除得出答案。考生可以按照上述方法逐一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人物行为及事件来分析。常远的哪些品质让“我”和老李觉得“后生可畏”,结合文本内容分析。当父亲让常远当律师,他却选择当一名摇滚乐手,表现他为人有主见;他在出逃当摇滚乐手时,了解了矿工的悲惨遭遇后,又决定放弃自己的爱好考律师,表现他是一个勇于担当,有爱心的人;当发生矿难,无人愿替死难矿工打官司,他愿意免费去做,表现了他不让名利得失,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这些都是我和老陈这些老一辈人所不具有的,所敬佩的。‎ ‎【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正面描写,主要是指对人物的肖像、心理、语言、行动以及对正面描写一般包括动静描写,虚实描写,色彩渲染描写,观察角度变化描写 ,点面结合描写五种描写方法;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方面进行的直接描写。侧面描写,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直接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①“一个大男孩模样的小伙子,睡眼惺忪地在那儿捧着厚厚的《刑法》,有一页没一页地翻着”这句话运用神态与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看书备考的常远心不在焉;②小说通过“我”和老李的四个阶段的对话从侧面描写了常远这个有个性、敢于担当、有奉献精神的人物形象。对比手法:①外貌表现与内在精神追求的对比。外貌表现朋克、叛逆、感情用事与内在有主见、有社会责任感、有奉献精神形成鲜明对比,刻画出常远这一新时代的青年形象。②“我”和老李对常远前后态度的对比。“我”和老李先是认为常远是一个不务正业,反叛,不愿作律师的青年,后来面对不仅当上了律师,还自愿免费为穷苦人打官司的常远,让我惊讶,感叹、佩服,对比鲜明,突出了常远的形象。‎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9.《滕王阁序》多处用典,表意精练含蓄,根据文意,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两处用典,赞美了滕王阁所在地的物华人杰。其中,“龙光”“徐孺”还是词语的减缩。‎ B. 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作者用班超投笔从戎典故暗示自己想要从军。其中,“投笔”是词语的减缩。‎ C. 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谢家之宝树”、“孟氏之芳邻”两个典故说明自己并没有谢玄那样的才华,因此也找不到孟母寻找的好邻居。‎ D. 他日趋庭,叨陪鲤对。典出《论语·季氏》,王勃在这里是说自己过些时候要到父亲那里聆听教诲。‎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这里考查对典故的理解。解答本题考生需要掌握典故的相关知识,注意教材内容的积累,同时要注意作者运用典故的用意是什么,是正向使用还是反向使用。‎ C项,典故“谢家之宝树”、“孟氏之芳邻”两个典故说明自己并没有谢玄那样的才华,却能在今天的宴会上结识各位名士,故C错误。‎ 故选C。‎ ‎10.与“复驾言兮焉求”不属于同一文言句式的一项是(  )‎ A. 乐夫天命复奚疑 B. 奉晨昏于万里 C. 彼且奚适也 D. 之二虫又何知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以及固定搭配。其中倒装句又有: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考生要熟悉每种句式的类型以及标志性的词。状语后置要注意“于、乎、以”三个介词组成的短语后置的情况;被动句注意“见、于、为、所、被、见……于、为……所”这些标志词以及语义被动句;宾语前置句要注意下列情况: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通过“之”“唯……是”将宾语提前。例句“复驾言兮焉求”是宾语前置句,应为“复驾言兮求焉”,翻译:我还驾车出去追求什么呢?‎ A项,为宾语前置句,应为“乐夫天命复疑兮”,乐安天命,还有什么可疑虑的呢?,与例句相同,故A排除;‎ B项,为状语后置句,应为“于万里奉晨昏”,翻译:到万里以外去朝夕侍奉父母;与例句不同,故B符合答案要求;‎ C项,为宾语前置句,应为“彼且适奚也”,翻译:它将飞往什么地方呢?与例句相同,故C排除;‎ D项,为宾语前置句,应为“之二虫又知何”,翻译:这两只小动物又知道什么呢?与例句相同,故D排除。‎ 故选B。‎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父早亡,母何更行,见养祖母。治《春秋左传》,博览五经。事祖母以孝闻,其侍疾则泣涕侧息,日夜不解带,膳饮汤药,必过目尝口。本郡礼命,不应。州辟从事,尚书郎,大将军主簿,太子洗马 ‎。奉使聘吴。吴主问蜀马多少,对曰:“官用有馀,民间自足。”吴主与群臣泛论道义,谓“宁为人弟”。宓曰:“愿为人兄。”吴主曰:“何以为兄?”密曰:“为兄供养之日长。”吴主及群臣称之。‎ 大同后,征西将军邓艾闻其名,请为主簿,及书招,欲与相见,皆不往。以祖母年老,心在色养,拒州郡之命,独讲学,立旌授生。武帝立太子,征为洗马。诏书累下,郡县相逼。于是密上疏曰:“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此处省去内容为《陈情表》)武帝览之,曰:“密不空有名也!”嘉其诚款,赐奴婢二人。下郡县供其祖母奉膳。‎ 及祖母卒,服终,徙尚书郎,为河内温令。敷德陈教,政化严明。太傅钜平侯羊公薨,无子,帝令宗子为世子嗣之,不时赴丧。密遣户曹赍移推毂遣之。中山诸王每过温县必责求供给吏民患之密至中山王过县征刍茭薪蒸。密笺引“高祖过沛,宾礼老幼,桑梓之供,一无烦费。伏惟明王孝思惟则,动识先戒,本国望风,式歌且舞,诛求烦碎,所未闻命。”后诸王过,不敢烦温县。盗贼发河内余县,不敢近温,追贼者不敢经界。陇西王司马子舒深敬友之,而贵势之家惮其公直。密去官,为州大中正。性方亮,不曲意势位者,失荀、张指,左迁汉中太守。诸王多以为冤。一年,去官。年六十四卒。‎ ‎(节选自《华阳国志•后贤志》)‎ ‎1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 中山诸王每过温县必责/求供给/吏民患之/密至中山/王过县/征刍茭薪蒸。‎ B. 中山诸王每过温县必责/求供给/吏民患之/密至/中山王过县/征刍茭薪蒸。‎ C. 中山诸王每过温县/必责求供给/吏民患之/密至/中山王过县/征刍茭薪蒸。‎ D. 中山诸王每过温县/必责求供给/吏民患之/密至中山/王过县/征刍茭薪蒸。‎ ‎1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 《礼记•曲礼》上说:“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笄而字”,就是说不管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字。一般人尤其是同辈和属下只许称尊长的字而不能直呼其名。‎ B. “洗马”即太子洗马。秦始置,汉时亦作“先马”。秦汉时为太子的侍从官,出行时为前导,故名。为太子管理车马,并教太子政事、文理的官。‎ C. “表”古代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我国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统称为“书”,到了汉代,这类文字分成章、奏、表、议四小类。‎ D. “高祖”是刘邦的庙号。庙号始于西汉,止于清朝,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一般开国的皇帝称祖,后继者称宗。‎ ‎1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 A. 李密是西晋文学家,其父早亡,母亲改嫁,全赖祖母刘氏养育成人,他对祖母也十分孝顺,为了尽孝,祖母在世时,他曾多次拒绝,不曾出仕。‎ B. 征西将军邓艾聘请李密为主簿,想与他相见,可他没有前往;晋武帝十分赞赏李宓的诚挚,曾下令郡县拨给他赡养祖母的衣食用度。‎ C. 李密出使吴国时,吴国国君与群臣议论道义,大家都说愿意做人弟弟,可他却说愿意做人兄长,因为做兄长比做弟弟供养父母的时间要长。‎ D. 李密性格直爽诚信,不会委屈己意而奉承别人,因行事不合荀勖、张华的旨意,曾被贬为汉中太守。‎ ‎1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以祖母年老,心在色养,拒州郡之命,独讲学,立旌授生。‎ ‎②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答案】11. C 12. B 13. A ‎ ‎14. ①他因为考虑到祖母年纪大了,就一心想着和颜悦色地奉养老人,所以拒绝了州郡的任命,只是在家里讲学,挂牌教授学生。‎ ‎②臣下因命运不好,小时候就遭遇到了不幸,刚出生六个月,我慈爱的父亲就不幸离我而去世了。过了四年,母亲改嫁。‎ ‎【解析】‎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的断句能力。解答本题考生可分六步走:读文段,通文意;标名(代)词,定主宾;看虚词,找位置;明语法,辨句式;依据修辞;对话、引文定句读。本题为选择题,可以找准切入点。句子翻译为:中山诸王每过温县,必苛求供给,当地人民以此为患。李密到任后,中山诸王进过境仍苛求如故。“责求”为动词,作谓语,不可断开;“中山王”为名词,不可断开。‎ A项,“责求”为动词,作谓语,不可断开,故A错误;‎ B项,“责求”为动词,作谓语,不可断开,故B错误;‎ D项,“中山王”为名词,不可断开,故D错误。‎ 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文化常识。一般试题难度不大,解答本题需要考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如姓名及称谓、官职及科举、宗法及礼俗、天文及历法、地理、刑法、民俗及节日、文史典故等。可用分类串记法,联想记忆法等进行识记。‎ B项,“为太子管理车马”错误,是官职名称,与车马管理无关,故B错误,‎ 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本题要求考生在理解文言文的基础上,能够对文言文内容进行分析和归纳,考生需熟悉常见的陷阱如曲解文意、无中生有、错位嫁接、以偏概全等。‎ A项,“不曾出仕”错,“州辟从事,尚书郎,大将军主簿,太子洗马。奉使聘吴”说明他曾经出仕,故A错误。‎ 故选A。‎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解答本题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按照翻译六字诀:换、调、补、刪、留、变的方法做到字字落实。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1)中“色养”:和颜悦色地奉养老人;“独”:只;“立旌”:挂牌;(2)中“险衅”:命运不好;“见背”:死的委婉说法;“夺”:改变。‎ 参考译文:‎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今四川彭山)人,别名虔。幼年丧父,母何氏改嫁。这时李密只有几岁,他性情淳厚,非常思恋母亲,以至生了病。祖母刘氏亲自抚养他。李密侍奉祖母以孝顺和恭敬闻名当时。祖母刘氏一有病,他就哭泣,侍候祖母,夜里未曾脱衣。祖母饭菜、汤药,他总要尝过之后才让祖母用。李密有时间就去学习,忘记了疲劳。他师事谯周,谯周的门人把他比作子游和子夏。(意思是说他博览五经,精通《春秋左氏传》,以文学见长)。‎ 本郡的召命,全都不去应职。州里授予从事之职,尚书郎、大将军主簿,太子洗马的职位。他年轻时在蜀汉做郎官,奉使命出使吴国,吴郡主问蜀军马有多少,回答:官家用有余,民家自用很足。吴君主跟群臣谈及道义,大家都说愿意做人弟弟,可他却说愿意做人兄长,因为做兄长比做弟弟供养父母的时间要长。吴君主与群臣称赞他(孝)。‎ 魏灭蜀后,征西将军邓艾闻听他的名声,请求担任主簿,等到用书信招他,想跟他见面,也不前往。他因为考虑到祖母年纪大了,就一心想着和颜悦色地奉养老人,所以拒绝了州郡的任命,只是在家里讲学,挂牌教授学生。武帝登基,下诏任命太子冼马。他因为祖母年迈,没有人侍奉赡养,就没有接受官职。他上书武帝说:“臣下因命运不好,小时候就遭遇到了不幸,刚出生六个月,我慈爱的父亲就不幸离我而去世了。过了四年,舅舅又逼迫母亲改了嫁。我的奶奶刘氏,怜悯我从小丧父又多病消瘦,便亲自抚养我。臣下小时候经常有病,九岁时还不会走路,孤独无靠,一直到成家立业。既没有叔叔伯伯,也没有哥哥弟弟,门庭衰微福气浅薄, 皇帝看了李密的表章说:“李密出名,一点也不假啊。”赞扬其诚心侍奉,赏赐二个奴婢,下令郡县发给他赡养祖母的费用。‎ 后来,李密的祖母去世了。等到李密的丧期结束后,皇帝又征召李密担任尚书郎,担任河内温县令。推广以德教导,政治教化严明。在任温县(今河南温县)县令时,政令严明,政绩显著,刚正见称。太傅钜平侯羊公去世,无子,皇帝令宗子为世子继承他,不时赴丧。宓派遣部下拿着钱财,帮忙等伺候应对。中山诸王每过温县,必苛求供给,当地人民以此为患。李密到任后,中山诸王进过境仍苛求如故。李密引书中记载谈到:汉高祖过沛,对家乡老幼以宾礼相待,不苛求烦扰。希望明王表达孝思也要遵守先王法则,做事谨戒。本国也要学习效法,(赴丧)且歌且舞,要求烦碎,从来没有听说过。后来诸王过境不敢烦扰温县。河内郡其余几县盗贼骚扰,却不敢逼近温县,追击盗贼的人也不敢路过温县境内。陇西(地名)王司马(官职名)的儿子王舒非常敬重他,与他交好,因此权贵有势力的大家族都忌惮他的公正秉直。.宓离开温县令官职,做州大中正。性情方正耿直,不曲意奉迎权贵,不合荀、张的旨意,降职调任汉中太守。诸王多认为他很冤屈。过了一年,辞职。年六十四死。‎ ‎(二)诗歌阅读 秋日别王长史 王勃 别路馀千里,深恩重百年。正悲西候日,更动北梁①篇。‎ 野色笼寒雾,山光敛暮烟。终知难再奉,怀德自潸然。‎ 注:①北梁。语自《楚辞•九怀》:“绝北梁兮永辞。”后用以指送别的地方。‎ ‎15. 下列对本诗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首联描绘了开阔辽远时空,以“千里”和“百年”从空间和时间两个角度抒发了自己的感情。‎ B. 古代以秋日配西方,所以称秋日为西候。北梁,北边的桥。颔联用两个典故,点出时令和地点,含蓄而新颖。‎ C. 全诗主要运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以寒雾、暮烟衬托离愁别绪,渲染了悲伤、沉郁的氛围,情感真挚动人。‎ D. 奉,侍奉;潸然,流泪的样子。诗人知道自己与王长史今后很难再相见,不禁泪流满面,悲从中来。‎ ‎16. 诗歌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15. C 16. ①对王长史知遇之恩的感激。②与王长史离别时的不舍。③对今后不能再侍奉王长史的遗憾与伤感。‎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综合考查了诗歌的内容、表达技巧、思想情感、语言。解答本题注意每个选项一个考点,注意结合诗句分析。主要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语言主要是风格不正确,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C项,借景抒情只在颈联能够体现,不足以说明是主要的表现手法,结合全文看主要是直抒胸臆,故C错误,‎ 故选C。‎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分析概括作者的情感。解答诗歌情感的答题方法如下:①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②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③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④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⑤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同时还要注意诗文前面的小序和诗文后面的注解。“别路馀千里,深恩重百年”,分别之后,诗人前方的路途千里迢迢,对王长史恩情百年难忘。表达了对王长史知遇之恩的感激。用“千里”、“百年”强调路途之远和时间之长,表明诗人对朋友的感激之情和依依惜别之情。 “正悲西候日,更动北梁篇”,在西候之日诗人悲伤不已,因为与王长史分别,心中的悲伤让诗人想起《楚辞》中那令人神伤的文辞。这里表达了与王长史离别时的不舍。“终知难再奉,怀德自潸然”,诗人始终知道他与王长史今后很难在一起,心中感念 长史对自己的恩德,不禁泪流满面。想到相见渺茫,诗人心中的悲伤又加重了许多。表达了对今后不能再侍奉王长史的遗憾与伤感对王长史知遇之恩的感激。‎ ‎(三)名句默写(8分)‎ ‎17.(1)宋荣子看淡了世间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归去来兮辞》中作者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表明居室虽然很简陋,但是自己很满足。‎ ‎(3)作者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述了滕王阁所在地人烟富盛,富庶祥和的场面。‎ ‎(4)《归去来兮辞》中作者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赞美了大自然万物恰逢繁荣滋长而得到精神满足。‎ ‎【答案】 (1).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2).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3). 倚南窗以寄傲 (4). 审容膝之易安 (5). 闾阎扑地 (6). 钟鸣鼎食之家 (7). 木欣欣以向荣 (8). 泉涓涓而始流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解答本题要求考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并能运用,考生要注重平时的积累,注意难写的字、易混的字还有通假字,注意不要错漏添虚词、颠倒词序。注意从题干中寻找提示性的信息。另外,书写必须工整仔细。注意容易写错的字:“闾阎”、“鼎”、“涓涓”。‎ 四、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汉语和汉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和组成部分,它们的继承代表了中华文化的  ; 它们的发展代表了中华文化的   , 阿拉伯数字融入中文书写系统的过程就体现了中华文化的这一特点。‎ 阿拉伯数字在中文书写系统中的扩展一方面是由于文字自身的发展规律,它书写简便,与汉字的区别性好,( ),因而在获得中文书写系统的接受后迅速在各个领域扩展使用。另一方面,其扩展也得益于社会发展和国家语言文字标准的引导,特别是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及政策法规对其推广起到了  的作用。‎ 总体来说,阿拉伯数字在中文书写系统中的应用是一个逐渐扩大范围的过程,发展到今天,已经很好地融入了中文书写系统,跟汉字数字形式大体上形成了分工互补、   的格局。 ‎ 从其扩展过程的反复和逐步稳定中说明,书写系统自身的发展规律和国家的规范引导都起着重要作用。‎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其扩展过程的反复和逐步稳定中说明 书写系统自身的发展规律和国家的规范引导都起着重要作用。‎ B. 从其扩展过程的反复和逐步稳定中可以看出 书写系统自身的发展规律和国家的规范引导都起着重要作用。‎ C. 其扩展过程的反复和逐步稳定可以看出 书写系统自身的发展规律及国家的规范引导都起着重要作用。‎ D. 其逐步稳定和扩展过程的反复说明 书写系统自身的发展规律及其国家的规范引导都起着重要作用。‎ ‎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人们可以用它简便地表示计量、编号等 B. 在表示计量、编号等方面具有极大的便利性 C. 阿拉伯数字便于表示计量、编号等 D. 用阿拉伯数字表示计量、编号等特别简便 ‎20. 依次填入文章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一脉相传 兼容并包 举足轻重 各司其职 B. 一脉相通 兼容并包 举重若轻 按部就班 C. 一脉相传 兼收并蓄 举足轻重 按部就班 D. 一脉相通 兼收并蓄 举重若轻 各司其职 ‎【答案】18. B 19. B 20. A ‎【解析】‎ ‎【1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将病句放入文段中,本身降低了辨析、修改的难度,但方法是不变的。首先应判定选项中句子的成分,看有无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然后关注上下文,确定句子的陈述对象是否与上下文保持一致,从而选出最佳选项。A项,“说明”的主语不能是“中”;C项,“看出”的主语不能是“反复”和“稳定”;D项,前句语序不当,后句“及其”使用不当。故选B。‎ ‎【1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还要要注意句子的前后成分和句式特点。括号前的陈述对象是“阿拉伯数字”,从前后主语一致的角度看,可以排除A、D;C项,主语是“阿拉伯数字”,从简洁的角度看,可以排除C。故选B。‎ ‎【20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辨析近义成语的能力。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段,把握语境含意,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一脉相传:指某种思想、行为或学说之间有继承关系。一脉相通:指事物之间相互关联犹如一条脉络贯穿下来可以互通。根据文意应选择“一脉相传”。兼容并包:把有关的各个方面全都容纳包括进来,有包容、不排斥异类之意。兼收并蓄:把各种内容性质不同的东西都吸收保留下来。根据文意应选择“兼容并包”。举足轻重:所处地位重要对整个局势有极大影响。举重若轻:能够轻松地胜任繁重的工作或处理困难的问题。根据文意应选择“举足轻重”。各司其职:各自负责掌握自己的职责。按部就班:做事按照一定的步骤顺序进行。也指按老规矩办事,缺乏创新精神。根据文意应选择“各司其职”。故选A。‎ ‎21.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有人说,人生就像一碗粥,需要慢火“熬”。也有人说,人生是一碗药,需要文火“炖”。①________,它都是一种经历,用漫长的时间去经历,这就是“熬”。在“熬”的过程中,②________:咸味的眼泪,甜味的幸福,酸味的记忆,苦味的失败……但是,“熬”过后你就会发现你拥有人生中最为珍贵的历程。世上最好的羹汤,都是“熬”出来的。就像茶是泡出来的,豆腐是磨出来的,功夫是练出来的一样,③________。“熬”,是人生最深的滋味。‎ ‎【答案】 (1). ①无论把人生比喻成什么 (2). ②每个人都要尝遍各种各样的味道 (3). ③人生也是“熬”出来的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根据文意填空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如第①空注意前文“人生是”,第②空注意后面的“咸味、甜味、苦味”,第③空注意后文“是人生最深的滋味”。‎ 六、写作(60分)‎ ‎22.根据要求写作。‎ 有两只老虎,一只在笼子里,一只在野地里。笼子里的老虎三餐无忧。野地的老虎自由自在,他们互相羡慕对方的自由或安逸,最后互换位置,但不久两只老虎都死了。一只因饥饿而死,一只因忧郁而死。从笼子里出来的老虎获得了自由,却没有获得捕食的本领;走进笼子的老虎获得了安逸,却没有获得在狭小空间生活的心境。‎ 许多时候人们往往对自己的幸福看不到,而感觉到别人的幸福很耀眼。想不到别人的幸福也许对自己不适合,更想不到别人的幸福也许正是自己的坟墓。‎ 请以“认识幸福”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思维,请守住幸福 时间是一只神奇的手,推动着岁月的轮回更替。我们驾一叶扁舟于人生的江渚之上,寻觅传说中的幸福。‎ 厚厚的史册中,从未缺少幸福记录:刘邦是幸福的,因为他胜利了;武则天是幸福的,因为她执政了;杨国忠是幸福的,因为他有权了。然而,项羽是痛苦的,因为他惨败了;唐中宗是痛苦的,因为他被废了;杜甫是痛苦的,因为他失望了。于是,时间追问历史:“幸福何在?”我迎着时间在现代的荒原上呐喊:“幸福在自己心中!”‎ 世间万象,无所不有。幸福,只有用心体会的人才能拥有。每件事的前面都有一扇双面镜,从这面看,很好看;另一面看,丑死了。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机会,你选哪一面?幸福其实在于自己的把握。对着丑的一面,你万般痛苦,忘记了镜子可以翻过来,于是,幸福与你只是一镜之隔,却遥不可及。而有些人注定是幸福的,因为他们看到丑陋时会翻看镜子的另一面,于是,幸福就属于他们了。‎ 贝多芬就是一位会看镜子的人。当有人问他是否为失聪而痛苦时,他说:“不,我很幸福!因为我仅仅失去了六分之一!除了耳,我还有眼、鼻、嘴、手、脚。”还有六分之五,这就是贝多芬从镜子另一面看到的幸福。  有时候,不幸只是“塞翁失马”,要看到“焉知非福”的另一面。‎ 追求幸福,就要有点阿Q精神。鲁迅笔下的阿Q,是一个被辛辣讽刺的对象。然而,从另一个角度看,容易满足、善于自我开解的阿Q 也是幸福的。面对死亡,是恐惧不已,还是坦然笑迎?尼克松知晓自己患了癌症以后,竟微笑着这样诠释死亡:“酒吧打烊时我就离开!”这简直就是一个“阿Q”,一个美国版“阿Q”。在余留的生命中,他依然很幸福。‎ 幸福,似乎很难定义。其实,幸福就是一种思维方式。选择了正确的思维方式,你就选择了幸福快乐。‎ 历史的千年余辉摇落了那些花季雨季,我们不妨把或深或浅的记忆放进日记,把或多或少的往事交给岁月,选择一种正确的思维方式,不再因外界的风声鹤唳而瑟瑟发抖,不再因世间的荣辱得失而锱铢必较,不再因生命的倏忽飘逝而惆怅莫名——人生因此快乐、因此幸福!‎ ‎【解析】‎ ‎【详解】(一)审题:本题为材料式话题作文。一般情况下,材料式话题作文的要求只规定话题范围,而不限定作文的主旨。考生在题目、选材、文体、立意、想象空间上有极大的自由性和自主性。审题时要看话题中涉及的材料,材料、引言都具有导向性,话题的限制范围、注意事项都很关键,按照注意事项去做就抓住了话题作文的立意。这则材料,其故事结局是两只老虎都死掉了,这显然是通过安排一个“悲惨结局”批评了盲目“羡慕”的恶行,出题人意图很明显:在对幸福的认识、追求中要学会正视自己,珍惜所有,适合的才是幸福的,追求幸福不能盲目——这应该是这篇作文写“幸福”的一个认识上的原则。因追求生活方式和生活的处境不同,对幸福的理解也各有千秋,写此类话题一定要立足自己的现实,用你自己的独特的思维去发现理解生活中的幸福,即写出你心中对“幸福”的认识过程。因为这个话题同样也是一个动宾短语,所以重点仍然是动词——“认识”,所以写作这个题目的重心应该是“怎样认识幸福”,认识的过程是一个怎样的过程,而不是一味地谈什么叫“幸福”。如果是这样就未能理解好这个动宾短语而偏题离题了。然而我们还是要先理解什么是“幸福”,然后才能够谈怎样理解!可以写记叙文,记一件事,在事中感受幸福;可以写散文,写生活中平凡的幸福:是出门时妈妈的一声叮咛,是失败时老师期待的目光,是离家千万里亲人亲切的问候,是领奖台的热泪,是晚归时家中柔和的灯光,是饥饿时爸爸温好的牛奶….还可以写经历过的人生幸福:儿童时,棒棒糖的甜,风筝的艳,花儿的香,母亲的被窝是幸福;少年时,七彩的幻想,知己交心,欢歌笑语是幸福;青年时,雨中漫步,摇曳的生日烛光,劳累后的小憩是幸福……所有这一切都应该是真实的情感流露。‎ ‎(二)立意:1、幸福家庭。2、五彩幸福。3、幸福在哪里。4、创造幸福。5、幸福的回声。6、幸福是点点滴滴的感动。7、心中的幸福满满的。8、幸福在我身边。9、珍惜幸福。10、这就是幸福。11、我奋斗,我幸福。‎ ‎(三)素材:‎ ‎1、真正的幸福源于辛勤的劳动和创造,人们在为人类创造幸福中,才能使自己获得幸福。真正的幸福决不是追求个人的享乐。人找到生活的意义才是幸福。它是与人类劳动,创造,奉献,甚至牺牲联系在一起的。让我们正确对待幸福,勇敢地去创造幸福!‎ ‎2、人找到生活的意义才是幸福。--[俄]邦达列夫《人生舞台》‎ ‎3、人的真正幸福寓于科学与劳动之中。--[前苏联]高尔基《排演》‎ ‎4、如果有一天,我能够对我们的公共利益有所贡献,我会认为自己是最幸福的人。--[俄]果戈理 ‎5、我学到了寻求幸福的方法:限制自己的欲望,而不是设法满足他们。--[英]弥尔顿 ‎6、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但愿你首先学会吃得起苦。--[俄]屠格涅夫 ‎7、幸福,就在于创造新的生活,就在于为改造和重新教育那个已经成了国家主人的、社会主义时代的伟大的智慧的人而奋斗。--[前苏联]奥斯特洛夫斯基《奥斯特洛夫两卷集》‎ ‎8、在我们这个世界上,最使幸福可望不可即的,莫过于刻意追求幸福。美国作家威廉?杜朗曾经叙述过他如何寻找幸福。他先从知识里寻找幸福,得到的只是幻灭;从旅行找,得到的只是疲倦;从财富里找,得到的只是争斗和忧愁;从写作中找,得到的只是劳累。然而有一天,他从车站出来,看到一辆小汽车里坐着一位年轻妇女,怀里抱着一个熟睡的婴儿。一位中年男子从火车上下来,径直走到汽车旁边。他吻了一下妻子,又轻轻地吻了一下婴儿——生怕把他惊醒。然后,这一家人就开车离去了。这时杜朗才惊奇地发现什么是真正的幸福。他高兴地松了一口气,从此懂得:生活的每一正常活动都带有某种幸福。‎ ‎9、林觉民在起义前就做好了牺牲的充分准备,在攻打总督署的前三天夜里,他给父亲和妻子分别写了一封诀别信。给父亲的信这样写道:"儿死矣,惟累大人吃苦,弟妹缺衣食耳,然大有补于全国同胞。"给妻子的信中这样写道:"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够?......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林觉民怀着对爱妻深深的眷恋,写下了这封信。从中,我们看到了一个革命者的高尚情怀,牺牲个人的幸福换来天下人的幸福,这才是最大的幸福。‎ ‎(四)写作思路:这是一篇发挥充分的联想,组织丰富的材料,论证生动严密的作文。作文围绕着“幸福取决于正确的思维方式”的核心论点,分为两层主体内容:辩证的看待事物就能获得幸福和易于满足、善于自我开解就能获得幸福。两层主体内容互不雷同。第一层主体内容运用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第二层主体内容运用一般的分析论证方法。作文开篇就设立了“寻找幸福”的探求目标,然后列举刘邦、武则天、杨国忠和项羽、唐中宗、杜甫等人的例子,以反思“胜者王,败者寇”的幸福观引出“幸福在自己心中”的求证。接下来,作者深入一笔,以“双面镜”为喻,形象的阐述了“幸福取决于自己怎么看”的道理,将“幸福快乐”与“思维方式”的关联揭示出来。再通过两种不同选择的对比,鲜明的展示了“思维方式决定着幸福感受”。为了进一步证明,作文举贝多芬“由不幸中体会幸福”的事例为证。然后,文章进一步深入,以对“阿Q精神”的积极理解来具体解说什么样的思维方式能使人获得快乐幸福,并以尼克松乐观面对死亡的事例加强论证。文章举证丰富,论证得法,表现了作者较为丰厚的学识积累和比较深刻的认识。‎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