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宁夏青铜峡市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宁夏青铜峡市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2018-2019学年宁夏青铜峡市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出于《论语·为政》,原文是“人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 ,小车无軏 ,其何以行之哉?”古代用牛力的车叫大车,用马力的车叫小车。两者都要把牲口套在车辕前面的横木上。车子没有它们,自然无法套住牲口,也就不能行走。孔子认为,一个人如果没有信德,就好比大车小车没有车辕前面的横木一样,如何能立身处世呢?孔子用这个比喻说明了信德的重要。‎ 从字形构造上看,“信”字左边是“人”字,右边为“言”字,“人言为信”表明“信”依赖于人的言语来表达。所以关于信的论述有“一诺千金”“言必信,行必果”等,由言语真实、守信进而建立起信誉、信赖、信任、信心等含义。‎ 信德是维系人与人关系的基本准则,人一失信,必然害及他人,危及社会。孔子说:“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这说明“忠信”是立人之本,是人生路上的“通行证”。信德也是朋友交往的基本道德规范。《论语·学而》说:“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友情是建立在言而有信的基础之上的,推心置腹才能够成为真正的朋友。孟子提出“五伦”说,将“朋友有信”与“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一起,作为处理人际关系的五种基本道德规范。汉儒把“信”列入“五常”之中,成为中国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在汉武帝的第一次策问中,董仲舒就指出:“夫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饰也。”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不仅直接决定着生民百姓的命运,也决定着国家政治的兴衰。‎ 信德不仅是个人道德,更是政治道德,不仅是一个人立世之本、立业之根,更是一个国家生死存亡的基础。一个国家、政府如果缺乏信用、丧失公信力,则权威不立,必将祸及国家天下。所以,个人要讲信,社团要讲信,为政者更要讲信。《左传·僖公二十五年》说:“信,国之宝也。”《论语·颜渊篇》载子贡问孔子如何从政,孔子回答说:“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又问:“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孔子的选择是先去食后去兵,因为“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孔子在足食、足兵、民信三者中,宁肯去兵、去食,也要坚持保留民信。因为他认为如果老百姓丧失了对为政者的信任,国家政治的根本就没有了。‎ ‎《吕氏春秋·贵信》说得很好:“君臣不信,则百姓诽谤,社稷不宁;处官不信,则少不畏长,贵贱相轻;赏罚不信,则民易犯法,不可使令;交友不信,则离散郁怨,不能相亲。”可见信德对一个社会是如此重要。王安石在《商鞅》一诗中所言:“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也说:“夫信者,人之大宝也。国保于民,民保于信。善为国者,不欺其民;善为家者,不欺其亲。”信德是人的法宝,因为国家靠人民来保卫,人民靠信誉来保护。可见,“信”在齐家治国中是何等重要。 ‎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减)‎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这句话来源于《论语·为政》,孔子认为信德在人的为人处世中有重要作用。‎ B. “大车无輗 小车无軏 ,其何以行之哉?”是孔子在《论语·为政》用的一个比喻,目的为了说明了信德的重要。‎ C. “一诺千金”“言必信,行必果”这些关于“信”的论述,是从“信”依赖于人的言语来表达的角度作出的。‎ D. 信德是维系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根本原则,如果人一旦失信,其结果会害及他人,危及社会。‎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信德是朋友交往的基本道德规范,孔子就把“朋友有信”作为处理人际关系的五种基本道德规范之一。‎ B. 《论语·学而》中有“与朋友交,言而有信”的观点,说明友情是建立在言而有信的基础之上的,交朋友要推心置腹。‎ C. 在汉代,儒家就把“信”列入“五常”之中,使之成为中国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D. 信德不仅是个人道德,更是政治道德,因此一个国家、政府如果缺乏信用、丧失公信力,则会祸及国家天下。‎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信”字从字形构造上看,依赖于人言语的表达,表言语的真实,进而建立了信誉、信赖、信任、信心等含义。‎ B. 孔子在足食、足兵、民信三者中,选择去兵、去食而保留民信,这是基于他认识到,如果老百姓丧失了对为政者的信任,国家政治的根本就没有了。‎ C. 信德在个人的立身处世、朋友的交往、国家的政治中,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每个人必须重视它的作用。‎ D. 人民保卫着国家,信誉保护着人民,可见信德对一个社会的重要性,所以只要重视“信”,就能齐家治国平天下。‎ ‎【答案】1. D 2. A 3. D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D项偷换概念,原文(第三段)是“信德是维系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 ‎ 选项为“根本原则”,程度在加重。‎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题详解】‎ 试题分析:A项张冠李戴,“把‘朋友有信’作为处理人际关系的五种基本道德规范之一”是孟子。‎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题详解】‎ 试题分析:D曲解原文意思,说法过于肯定,原文只在说明“信“在治国中很重要。‎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花市 贾大山 街上还很安静的时候,花市上就摆满了一片花草。真是花团锦簇,千丽百俏,半条街飘满了清淡的花香。‎ ‎“老大爷,你买了这盆三叶梅吧,这花便宜,好活,你看它开得多么鲜艳!”‎ 花市东头,一个卖花的乡下姑娘在和一个看花的乡下老头谈生意。这个姑娘集集来卖花,经常赶集的人都认识她,但不知道她叫什么名字。姑娘不过二十一二岁,生得细眉细眼,爱笑,薄薄的嘴唇很会谈生意。‎ 那老头蹲在她的花摊前面,摇摇头,对那盆开满粉红色零星小花的三叶梅表示不感兴趣。‎ ‎“那一盆多少钱?”老头抬起下巴朝花车儿上一指,打断她的话。‎ 那是一盆令箭荷花。在今天的花市上,这是独一份儿。葱翠的令箭似的叶状枝上,四朵花竞相开放,那花朵大,花瓣儿层层叠叠,光洁鲜亮,一层紫红,一层桃红,一层粉红,花丝弯曲嫩黄,阳光一照,整个花朵就像薄薄的彩色玻璃做的一样。姑娘说:‎ ‎“老大爷,那是令箭荷花。”‎ ‎“我要的就是令箭荷花!”‎ ‎“它贵。”‎ ‎“有价儿没有?”‎ 姑娘听他口气很大,把他仔细打量了一遍。老头瘦瘦的,大约60多岁,白布褂子,紫花裤子,敞着怀,露着黑黑的结实的胸脯,不像是养种花草的人。姑娘问:‎ ‎“老大爷,你是哪村的?”‎ ‎“严村的。”‎ ‎“哪村?”‎ ‎“严村,城北的严村。”‎ ‎“晓得晓得。”一个看花的小伙子打趣说,“严村,好地方啊,那里的人们身上不缺‘胡萝卜素’……”‎ 看花的人们一齐笑了,姑娘笑得弯下腰去。严村是个苦地方,多少年来,那里的人们每年分的口粮只能吃七八个月,不足部分,就用胡萝卜接济。‎ 在人们的笑声中,老头红了脸,好像受了莫大羞辱。他一横眉,冲着姑娘说:‎ ‎“多少钱,有价儿没有?”‎ ‎“15。”姑娘止住笑说。‎ ‎“多少?”人们睁大眼睛。‎ ‎“15。”姑娘重复道。‎ ‎“不买不买,太贵太贵。”‎ ‎“你给多少?”姑娘赶了一句。‎ ‎“10块,多一分钱也不买。”老头坚定地说。‎ ‎“不卖,你留着自己欣赏吧!”老头白了姑娘一眼。此时,集上热闹起来,花市上也站满了人。那些买花的,看花的,大半是头上戴草帽或扎手巾的乡下人。原来乡下人除了吃饭穿衣,他们的生活中也是需要一点花香的。‎ 一个眉目清秀的干部打扮的年轻人挤上来说:‎ ‎“老头,你晓得这是什么花?”‎ ‎“令箭荷花!”‎ ‎“原产哪里?”‎ ‎“原产……原产姑娘家里!”‎ 年轻干部哈哈大笑。笑罢,用扇子照老头的肩上拍了两拍,说:“墨西哥。——让给我吧,老头。”‎ ‎“不行,我要买。”‎ ‎“唉,你买它做什么!”‎ ‎“你买它做什么?”‎ ‎“我看。”‎ ‎“我也看!”‎ 人们群里爆发了一片笑声。年轻干部用扇子挡着嘴,对老头嘀咕了几句什么。老头立刻冷着脸说:‎ ‎“不行不行,明天也是我的生日,我也爱花!”‎ ‎“你这个人真难说话!这么贵,你吃它喝它?”‎ ‎“咦,我不吃它喝它,你那个上级吃它喝它?”‎ 人们听得明白,就又笑起来了。年轻干部不知出于一种什么心理,陡地变了脸色说:‎ ‎“你是哪个村的?”‎ ‎“严村的。”‎ ‎“你们村的支书是谁?”‎ 这一回,人们没有笑。他们望着年轻干部的脸色,纷纷说:‎ ‎“老头,让给他吧,与人方便自己方便。”‎ 老头听人劝说,心里好像活动了一点。他望着那盆令箭荷花,用手捻着胡子,又咂起嘴唇儿。年轻干部冷冷一笑,乘势说:‎ ‎ “就是嘛,你们乡下人,还缺花看吗?高粱花、棒子花、打破碗碗花,野花野草遍地都是。姑娘,我出13块钱买了!”‎ 说着,把钱送到姑娘脸前。‎ 姑娘不接他的钱,手拿着小花手绢,依然那么扇着,冷冷地盯着他。他还想说什么,那老头一跳脚,从怀里掏出一把崭新的票子,扯着嗓子嚷道:‎ ‎“你要那么说,我出14块钱!”‎ ‎“你这个人真是自不量力!”姑娘好像生了很大的气,瞪了老头一眼说,“看在你来得早,凭着你那票子新鲜,依你,10块钱搬走吧!记住,原产墨西哥,免得叫人再拿扇子拍你!”‎ 年轻干部气得脸色发白,用扇子指着姑娘的脸,一时不知说什么好:‎ ‎“你你……”‎ ‎“我叫蒋小玉,南关的,我们支书叫蒋大河,还问我们治保主任是谁吗?”‎ 人们明白姑娘的心思,一齐仰着脖子大笑起来。在笑声中,人们都去摸自己的钱包,都想买姑娘一盆花,姑娘就忙起来了。她笑微微地站在百花丛中,也像一枝花,像一枝挺秀淡雅的兰花吧。‎ ‎4.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文中“花市”只是故事发生的场景环境,从“事件”这一角度命题,题目可理解为“花市的故事”“花市的风波”“花市的趣闻”等。‎ B. 小说总共描写了两组矛盾,一是卖花姑娘和老头讨价还价的矛盾;二是年轻干部和老农、卖花姑娘间的矛盾:年轻干部蔑视农民与老农与买花姑娘保持自尊的矛盾。‎ C. 年轻干部人在农村却蔑视农民,对上级却竭力奉承讨好。达不到目的时,公然以权势威胁农民,讥讽农民,人格低下。‎ D. 小说采取以小见大的写法,以一个过去常以胡萝卜为粮的贫困村的老头欲花10元买一盆令箭荷花的事例,反讽人们生活稍有改变,就开始追求精神享受。‎ ‎5. 小说中的卖花姑娘蒋小玉是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6. 卖花姑娘最后以10元钱的价格将令箭荷花卖给了老头,仅仅是为了打抱不平吗?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4. D 5. ①精明能干,干脆利落——生意做得好,不拖泥带水;②开朗活泼,纯洁善良——爱笑,为老头打抱不平;③落落大方,正直无畏——冷待年轻干部,坦然告知姓名等。 ‎ ‎6. 不是。①通过老头和年轻干部的对话,卖花姑娘知道年轻干部买花只是为了巴结讨好上级,而老头是真正喜欢花,想满足一下自己的精神需求;②年轻干部瞧不起农民,卖花姑娘自己也是农民,捍卫老头的尊严,其实也是捍卫自己的尊严;③社会在进步,农民的腰杆也挺直了,卖花姑娘有底气这么做;④花姑娘这么做,也是她爽直、有正义感的性格使然。‎ ‎【解析】‎ ‎【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分析与概括能力。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D项,“反讽”说法不对,这个事例反映了农民也需要多姿多彩的精神生活,追求美的权利人人平等,不分身份高低贵贱。故选D。‎ ‎【5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例如,“姑娘不过二十一二岁,生得细眉细眼,爱笑,薄薄的嘴唇很会谈生意。”“在笑声中,人们都去摸自己的钱包,都想买姑娘一盆花,姑娘就忙起来了。”她生意做得好,体现了她精明能干,干脆利落的做事风格。“姑娘好像生了很大的气,瞪了老头一眼说,‘看在你来得早,凭着你那票子新鲜,依你,10块钱搬走吧!记住,原产墨西哥,免得叫人再拿扇子拍你!’”这一处就表现了姑娘为老头打抱不平、纯洁善良的性格。“姑娘不接他的钱,手拿着小花手绢,依然那么扇着,冷冷地盯着他。”“我叫蒋小玉,南关的,我们支书叫蒋大河,还问我们治保主任是谁吗?”她冷待年轻干部,坦然告知姓名,表现了她具有正直无畏的品质。回答本题时,要先用形容词概括出卖花姑娘蒋小玉的形象特点,然后结合情节分析。‎ ‎【6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此题是一道探究题,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观点,然后从写作意图和人物精神的角度分析。卖花姑娘最后以10元钱的价格将令箭荷花卖给了老头,自然不只是为了打抱不平。然后结合着文章具体内容,把年轻干部和老头的人物形象进行对比,然后再从卖花姑娘的身份与性格的角度来分析原因。“咦,我不吃它喝它,你那个上级吃它喝它?”通过老头和年轻干部的对话,卖花姑娘知道年轻干部买花只是为了巴结讨好上级。“就是嘛,你们乡下人,还缺花看吗?高粱花、棒子花、打破碗碗花,野花野草遍地都是。姑娘,我出13块钱买了!”年轻干部瞧不起农民,卖花姑娘自己也是农民,她这么做,是她爽直、有正义感的性格使然;捍卫老头的尊严,其实也是捍卫自己的尊严。‎ ‎【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选择题,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的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我国约三分之一的人存在严重的睡眠问题。令人忧心的是,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社会压力的增加,这一比例还在日益升高。‎ 长期睡眠紊乱不仅会降低生活质量,影响个人的工作生活,还会引发诸如心血管病、代谢性疾病、癌症、抑郁症之类的躯体和精神疾病,甚至危及生命。专家们呼吁,睡眠障碍性疾病是多种慢病的主要源头之一,对于慢病管理的重点在于“防”。这不仅要引导公众有预防意识,而且需要呼吁患者积极治疗。‎ 我国的睡眠研究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北京协和医院于20世纪80年代创立国内第一家睡眠呼吸障碍诊疗中心。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辐射全国多地区的睡眠障碍临床研究的协同网络,为睡眠研究的开展提供平台和支持。‎ 睡眠研究虽有了长足进步,但还没有形成体系的研究模式,尚不能很好地把握国际研究热点和睡眠医学领域的研究难点。就公众的医疗需求来说,睡眠医学发展亟待提速。人才是关键。政府和医院应制定相关政策并加大经费投入,以促进相关机构及专业人才队伍的建立和发展。‎ 我国学者还要培养自主创新能力,注重开发具有独立自主产权的新药物及其他治疗水段。创建新型诊疗方式更显重要,如远程医疗技术(借助互联网、实时视频传输等途径对睡眠障碍患者诊疗的方式),但其治疗效果、依从性和花费等,仍需要进一步探讨。‎ ‎(选自《世界睡眠日:三分之一的中国人存在严重睡眠问题》 ‎ 材料二 关于“睡眠亚健康”的调查结果 本报告由《小康》杂志社联合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共同调研完成,共发放20000份调查问卷。 ‎ 材料三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2人进行了一项调查。受访者中,00后占0.6%,90后占17.0%,80后占54.5%,70后占20.3%,60后占1.4%。‎ 数据表明,83.1%的受访者每天睡眠时间在6-8小时之间,其中6小时、7小时和8小时的分别占22.7%、37.1%和23.3%。还有3.3%的受访者每天睡眠时间为9小时或更多,4.8%的受访者睡眠时间不足6小时。调查中,睡眠浅(45.8%)、早晨醒来过早(28.5%)和难以入睡(28.1%)是最困扰受访者的三种睡眠问题。‎ 造成睡眠质量不佳的原因有很多。调查中,49.2%的受访者将原因归结为工作学习压力大,43.7%的受访者是因为作息时间不规律。其他原因还有:生活中遭遇了不愉快的事(37.4%)、平时缺乏运动锻炼(32.4%)、年龄增长(25.4%)、周围环境太吵闹(23.1%)、睡前暴饮暴食(13.8%)和高血压等疾病带来的影响(5.3%)。‎ 长期睡眠不佳会对人们的生活带来许多影响。本次调查中,47.8%的受访者表示自己会在白天犯困。45.5%的受访者会因睡眠不佳而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其他影响还包括:思维迟钝(46.0%)、心情较差且暴躁易怒(39.9%)、创意灵感匮乏(31.9%)、免疫力降低(30.6%)和工作学习效率降低(25.0%)等。‎ 要改善睡眠质量,53.3%的受访者认为要保证睡眠时间,44.5%的受访者建议平时加强身体锻炼,43.3%的受访者建议按时入睡,42.3%的受访者建议保持好心情。其他建议还有:睡前洗个热水澡(38.7%),更换更舒适的床上用品(30.0%),睡前不再考虑工作学习的事(27.2%)和适当服用安眠药物助眠(3.4%)等。‎ ‎(选自‎2017年3月20日“新华网”刊文)‎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国的睡眠研究进步很快,已初步形成了辐射全国的睡眠障碍临床研究的协同网络。‎ B. 调查显示,睡眠问题主要是“入睡困难”“睡眠较浅”和“醒得早”这三种情况。‎ C. 我国约三分之一的人存在严重睡眠问题,近五成受访者将原因归于工作学习压力大。‎ D. 大多数受访者的睡眠时间适中,只是少数人的睡眠时间过短,特别是80后的青年。‎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介绍了睡眠问题造成的危害、我国睡眠研究的现状及今后发展的方向,材料二主要调查的则是睡眠亚健康情况。‎ B. 材料三展示了有关睡眠问题的调查统计局,包括调查对象、睡眠时间和睡眠不佳的原因、影响以及预防办法。‎ C. 睡眠障碍会导致思维迟钝、灵感匮乏、效率降低,且易暴易怒,免疫力下降等,是多种慢性病的源头。‎ D. 受访者大多存在睡眠亚健康状况,半数以上表现为起床后疲倦困顿,而自我感觉良好者占12.1%。‎ ‎9. 睡眠质量已成为衡量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请给睡眠不佳者提一些改善睡眠质量的好建议(医药治疗除外)。‎ ‎【答案】7. D 8. C ‎ ‎9. ①生活要有规律,保证睡眠时间;②加强身体锻炼;③保持好的心境;④睡前不再考虑困扰自己的事情;⑤睡前洗个热水澡或听听轻音乐以放松助眠;⑥使用舒适的床上用品。‎ ‎【解析】‎ ‎【7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题中D项,“少数人的睡眠时间过短,特别是80后的青年”推断错误,材料三说受访者中80后占54.5%,又说“4.8%的受访者睡眠时间不足6小时”,两者结合起来并不一定得出80后睡眠时间过短的结论。‎ ‎【8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题中C项,“睡眠障碍……是多种慢性疾病的源头”错,根据材料一第二段的介绍可知,“睡眠障碍性疾病是多种慢性病的主要源头之一”。‎ ‎【9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答题时要结合文中的内容概括要点,然后整合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建议,重点注意专家、学者的观点。要求给睡眠不佳者提一些改善睡眠质量的好建议,有效阅读范围在材料三的最后一段,注意根据文中的句子“要保证睡眠时间”“平时加强身体锻炼”“按时入睡”“保持好心情”“洗个热水澡”“更换更舒适的床上用品”“睡前不再考虑工作学习的事”整理作答。‎ 点睛:新闻调查提建议、谈看法的题目一般是对文章的内容的概括,不是针对此现象信马由缰,海阔天空,甚至提出和文章内容不相关或相悖的观点,而是对文中相关的专家的观点的概括和总结。同时注意介绍的一些成功的案例会存在的问题,成功的地方坚持,存在的问题要避免。‎ 二、古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赤壁赋 苏轼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10.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举酒属客 属:劝人饮酒 B. 白露横江 白露:白茫茫的水汽 C.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下:攻占 D. 不知东方之既白 白:白色 ‎11.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既望”是“既”与“望”两个词的组合,“望”即“望日”,农历十五日,“既望”是过了望日,也就是农历十六日。‎ B. “斗牛”是古代星宿的名称,在中国古代天文学中,星空分为二十八星宿,在北方七宿中,有“斗宿”“牛宿”,文中“斗牛之间”谓天空。‎ C. “美人”是个多义词,“望美人兮天一方”中的“美人方”中的“美人指作者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D. “蜉蝣”是一种小飞虫,夏秋之交生在水边,生存期很短,古人说它朝生暮死,文中用来比喻人生短促。‎ ‎12. 对第三段文字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 这段文字用主客问答的方式来写。主客问答是赋的传统写作手法,一般说来,作者往往借客人的话从反面引出自己的思想感情。‎ B. “客人”因见月出东山的景象,并看到这里的地理形势,从而联想到曹操的诗句和业绩,生出积极入世的念头。‎ C. “客人”又联想到主客双方的现实处境,深感个人在天地间的渺小和生命的短暂,思想颇为消沉。‎ D. 这段文字将情、景、理有机结合,实质上是苏轼贬谪生活中苦闷心绪的流露,但从全文来看,苏轼并没有沉浸在这种苦闷之中。‎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答案】10. D 11. B 12. B ‎ ‎13. (1)不一会儿,月亮从东面的山上升起来,在斗宿和牛宿之间徘徊。‎ ‎(2)何况我和你在江边捕鱼砍柴,与鱼虾结伴,和麋鹿做朋友,驾着一只小船,举起用葫芦做成的酒器互相对饮。‎ ‎【解析】‎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将词语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分析。D项“不知东方之既白”,在原文中的意思是“不知不觉东方已经露出白色的曙光”,所以“白”,形容词用作动词,意为“露出白色的曙光”。故选D项。‎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回答此类题目,必须熟记文学常识的主要内容,区分文学常识的概念,仔细察看题干中的修饰限制成分。解答此类题目,还可以结合该词语所在的语段及具体语境分析。B项,“文中‘斗牛之间’谓天空”错误,应该是“‘斗宿’和‘牛宿’之间”。故选B项。‎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概括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考生应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然后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从历年高考出题规律来看,这类题目常涉及人物行为举止、人物主张、人物情感、人物思想道德、人物性格、人物志向、人物才智、选文的综合性八类信息的筛选。解答的方法是,在原文中找准区间,把准对象,切忌张冠李戴,忌断章取义,无中生有。B项,没有“生出积极入世的念头”,应是感叹生命的短暂,羡慕江水的长流不息。故选B项。‎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应注意:首先要回到句子所在的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第一句关键词:“少焉”,不一会儿;“出”,升起来;“徘徊”,(明月)停留;“于”,介词,在;“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两个状语后置句。第二句关键词:“渔樵”,捕鱼砍柴;“渔樵于江渚之上”,状语后置句;“侣”,以……为伴侣、与……结伴;“友”,以……为朋友、和……做朋友;“而”,连词,表并列关系;“属”,劝酒、敬酒。‎ ‎【点睛】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和客人荡着船儿,在赤壁下游玩。清风缓缓吹来,水面波浪不兴。举起酒杯,劝客人同饮,朗颂《月出》诗,吟唱“窈窕”一章。一会儿,月亮从东边山上升起,徘徊在斗宿、牛宿之间。白濛濛的雾气笼罩江面,水光一片,与天相连。任凭水船儿自由漂流,浮动在那茫茫无边的江面上。江在旷远啊,船儿象凌空驾风而行,不知道将停留到什么地方;飘飘然,又象脱离尘世,无牵无挂,变成飞升仙果的神仙。‎ 这时候,喝着酒儿,心里十分快乐,便敲着船舷唱起歌来。唱道:“桂木做的棹啊兰木做的桨,拍击着澄明的水波啊,在月光浮动的江面逆流而上。我的情思啊悠远茫茫,瞻望心中的美人啊,在天边遥远的地方。”客人中有会吹洞箫的,随着歌声吹箫伴奏,箫声呜咽,象含怨,象怀恋,象抽泣,象低诉。吹完后,余音悠长,象细长的丝缕延绵不断。这声音,能使深渊里潜藏的蛟龙起舞,使孤独小船上的寡妇悲泣。‎ 我有些忧伤,理好衣襟端正地坐着,问那客人说:“为什么奏出这样悲凉的声音呢?”客人回答说:“‘月光明亮星星稀少,一只只乌鸦向南飞翔’,这不是曹孟德的诗句吗?向西望是夏口,向东望是武昌,这儿山水环绕,草木茂盛苍翠,不就是曹操被周瑜打败的地方吗?当他占取荆州,攻下江陵,顺江东下的时候,战船连接千里,旌旗遮蔽天空,临江饮酒,横握着长矛吟诗,本是一时的豪杰,如今在哪里呢?何况我和你在江中的小洲上捕鱼打柴,以鱼虾为伴侣,以麋鹿为朋友;驾着一只小船,举杯互相劝酒;寄托蜉蝣一般短暂生命在天地之间,渺小得象大海里的一粒小米。哀叹我们生命的短促,羡慕长江的无穷无尽。愿与神仙相伴而遨游,同明月一道永世长存。知道这种愿望是不能突然实现的,只好把这种无可奈何的心情寄托于曲调之中,在悲凉的秋风中吹奏出来。”‎ 我对客人说:“你也知道那水和月的道理吗?水象这样不断流去,但它实际上不曾流去;月亮时圆缺,但它终于没有消损和增长。原来,要是从那变化的方面去看它,那么天地间的万事万物,连一眨眼的时间都不曾保持过原状;从容不那不变的方面去看它,那么事物和我们本身都没有穷尽,我们又羡慕什么呢?再说那天地之间,万物各有主宰者,如果不是我应有的东西,虽说是一丝一毫也不拿取。只有江上的清风,与山间的明月,耳朵听它,听到的便是声音,眼睛看它,看到的便是色彩,得到它没有人禁止,享用它没有竭尽,这是大自然的无穷宝藏,是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的。”‎ 客人高兴地笑了,洗净酒杯重新斟酒。菜肴果品都已吃完,杯子盘子杂乱一片。大家互相枕着靠着睡在船上,不知不觉东方已经露出白色的曙光。‎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灞上①秋居 ‎ 马 戴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 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②。‎ ‎(注)①灞上:地名,位于长安东郊,为作者寓居之地。②致身:献身于国君。‎ ‎14. 下列对诗歌内容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歌的首联描写了秋风秋雨傍晚时分才停下来,在暮霭沉沉的天际,雁群自北向南急急飞过的画面,渲染了和谐静谧、恬静优美的氛围。‎ B. 颔联中“独”字最能抒发诗人孤苦无依的情感。在他乡落叶时节,孤独的诗人独自处在寒意包围之中,面对的只有一盏孤灯,倍感凄凉。‎ C. 颈联中“空园白露滴”运用以动衬静的手法,“孤壁野僧邻”则是运用烘托,以只有“野僧”这样一个邻居,衬托作者孤身一人的情景。‎ D. 此诗写情,重在真情实感,不作无病呻吟,具有相当强的艺术感染力。‎ ‎15. 结合全诗,分析诗歌表达的情感。‎ ‎【答案】14. A 15. ‎ ‎(1)首联写秋风秋雨初定,雁群频飞,渲染秋意,寄寓乡思;(2)颔联借他乡叶落,寒夜孤灯,烘托诗人的孤单凄楚,颈联写小园空寂,寒夜滴露,与僧为邻,更突出孤单寂寞的心境;(3)在前文景物层层渲染的基础上,尾联直抒胸臆,表达怀才不遇、进身渺茫的失落和忧愤。‎ ‎【解析】‎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诗人的思想情感的能力。首先要读懂诗句的内容和思想情感。A选,“和谐静谧、恬静优美”的意境说法错误。首联写景渲染了凄清、阴冷、孤独的意境。故选A。‎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的考点是分析诗歌选材的特点和诗人的思想情感。读懂全诗,根据具体诗句分析。首联,描写了秋风秋雨傍晚时分才停下来,在暮霭沉沉的天际,雁群自北向南急急飞过的画面,渲染了凄清、阴冷、孤独的氛围。颔联,诗人触景生情,羁留异地见落叶而思故乡;“寒”“独”二字相互映衬,写尽客居他乡凄凉、孤独的心情。颈联中“空园白露滴,”运用以动衬静的手法,突出夜阑人静,只有露珠滴落在枯叶上的声响的静寂,“孤壁野僧邻”则是运用烘托,以只有“野僧”这样一个邻居,衬托作者的孤身一人的情景。营造出孤寂、凄清的氛围,抒发了作者独处空园,与野僧为伴的孤苦无依。在前三联景物层层渲染的基础上,尾联直抒胸臆,表达怀才不遇、进身渺茫的失落和忧愤。写景朴实无华,写情真切感人。‎ 回答本题时,第一步先分析诗歌每一联的内容;第二步抓住诗中意象营造的意境特点;第三步结合诗句的相关内容概括诗人的情感。‎ ‎【点睛】解答诗歌情感的答题方法如下:①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②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③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④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⑤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分析景物的色彩倾向,一般来说景物的色调和作者内心的情感是相辅相承的,暖色调和积极向上有关,冷色调和哀愁有关。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同时还要注意诗文后面的注解。⑦关注体现情感的重要词语。古代诗人特别注重关键词,并以此作为情感表达、意境营造的核心。如“残、缺、断、愁”等词语常与诗人内心的寂寞和孤寂有关。‎ 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卫风•氓》中以桑叶之润泽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另一说,用桑叶茂盛比喻男子情感旺盛之时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归园田居(其一)》中用比喻的手法表明自己厌恶官场、向往自由世界对偶句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3)《短歌行》中用“朝露”来做比喻,抒发对人生短暂的感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庄子》中说死生是人的一件大事,每个人寿命的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归结于消亡。正如王羲之《兰亭集序》中所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桑之未落 (2). 其叶沃若 (3). 羁鸟恋旧林 (4). 池鱼思故渊 (5). 譬如朝露 (6). 去日苦多 (7). 况修短随化 (8). 终期于尽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考查默写常见古诗文名篇名句的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如同音字、形似字、通假字、难写字等字的写法。如“未”“沃若”“羁”“恋”“渊”“譬”“修”“尽”“期”,理解字义去记忆。‎ ‎【点睛】考查常见的名篇名句默写常常分为三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和记忆同时考查。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另外,较长的句子不能掉字。‎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以高铁为镜,我们砥砺苦练内功的自主创新品格。十几年前,高铁技术还掌握在少数几个发达国家手中。中国冲破技术封锁,弯道超车, ,靠的就是自主创新。从车辆到线路,从制动到通信信号,没有技术,就从国外引进消化吸收;( )。一步一个台阶,中国高铁企业苦练内功、 ,实现了国人高铁产业腾飞的梦想。以高铁为镜,我们涵养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 ,中国制造面临过这样的尴尬:号称是世界工厂、制造大国,老百姓却 ,去国外抢购保温杯、电饭煲、马桶盖等普通日用品。中国铁路凤凰涅盘的过程,为中国制造突围提供了有益借鉴。如今,中国高铁的检验标准精确到了0.01毫米以内;为了突破碰撞安全防护系统关键,我们做了18种概念模型,历经近百次仿真计算和试验验证,仅仿真计算生成的结果数据就高达‎5000G。解码中国高铁成功的深层次密码,以优取胜的品质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最重要的关键词。‎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后来居上 厚积薄发 毋庸讳言 舍近求远 B. 后发先至 养精蓄锐 毋庸讳言 舍本逐末 C. 后发先至 养精蓄锐 毋庸置疑 舍近求远 D. 后来居上 厚积薄发 毋庸置疑 舍本逐末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狠下决心奋力攻关外国不愿提供的核心技术 B. 狠下决心奋力攻关,如果外国不愿提供核心技术 C. 外国不愿提供核心技术,就狠下决心奋力攻关。‎ D. 外国提供了核心技术,就狠下决心奋力攻关。‎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如今,中国高铁的检验标准精确到了0.01毫米;为了突破碰撞安全防护系统关键技术,我们做了18种概念模型。‎ B. 如今,中国高铁的检验标准精确到了约0.01毫米左右;为了突破碰撞安全防护系统关键技术,我们做了18种概念模型。‎ C. 如今,中国高铁的检验标准准确到了约0.01毫米左右;为了突破碰撞安全防护系统,我们做了18种概念模型。‎ D. 如今,中国高铁的检验标准准确到了0.01毫米;为了突破碰撞安全防护系统,我们做了18种概念模型。‎ ‎【答案】17. A 18. D 19. B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后发先至”指的是后出手但是先碰到对方;“后来居上”指后来的超过先前的;根据语境应是“后来居上”。“养精蓄锐”指养好精神准备战斗,侧重于休养;“厚积薄发”是指准备充分而获得大的成功,侧重在“发”字上;根据语境应是“厚积薄发”。“毋庸讳言”是指用不着隐讳,可以直说的内容;“毋庸置疑”指完全不需要怀疑,侧重指事情的确定性;根据语境应是“毋庸讳言”。“舍本逐末”指放弃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节的、次要的;“舍近求远”指放着近的去求远的;文中说放弃国内的而去抢购国外的,所以用“舍近求远”。故答案选A。‎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考生要注意结合语段的上下文进行理解,注意所给语句的差别。这样就能很好的判断语句填空。本题要注意,此处宜与上句“没有技术,就从国外引进消化吸收”句式相似,另外,以“外国”开头照应上句的“国外”,排除A、B;D项与上下文文意不符,所以选C。‎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选项B,搭配不当,检验标准应该是“精确”到某程度;选项C,不合逻辑,“约”与“左右”矛盾;选项D,搭配不当,“突破……系统”。所以选A。‎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辨析并修改病句类试题,考生要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多积累病句的典型例句,然后结合病句病因的辨析不同类型病句的特点。常见的病句类型例如,成分残缺或赘余:是常见的病句类型,主要有主语残缺,谓语残缺,中心语残缺,介词残缺,较典型的是介宾短语淹没主语造成主语残缺,修饰语过长淹没中心词造成中心语残缺,结构较复杂造成介词残缺,成分赘余典型的是前后的语意重复,答题是注意划分句子成分,找到残缺的对象。表意不明:是常见的病句类型,主要有指代不明,划分不明,省略不明和词义内涵不明。句子中出现指代性词语,看指代是否明确;查看句子中的修饰成分,看是否能同时修饰后面的两个词语。结构混乱:是常见的病句类型,有句式杂糅、暗换主语和中途易辙等几种,句式杂糅表现为把表示同一个意思的两种说法糅合到一起,中途易辙主要表现在前面的句子没有表述完整,后面又出现的新的陈述对象。‎ ‎20.将下面的短语组成两副对联,每一副对联的上联已经给出,请将下联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 回首时 凭一腔热血 平凡世界 苦辣酸甜忧乐喜 会心处 ‎ 潇洒人生 放电发光 之乎者也矣焉哉 做功出力 处三尺讲台 给语文老师:上联:平凡世界,回首时,苦辣酸甜忧乐喜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给物理老师:上联:处三尺讲台 做功出力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给语文老师:下联潇洒人生,会心处,之乎者也矣焉哉 给物理老师:下联凭一腔热血放电发光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对联知识的把握和运用能力。该题属于老题新考,变化一下形式,也是为了降低难度。考生只要具备简单的对联知识就能做好。对联讲究句式相同,词性相同,意义相对或相反,上下句不能重复或词义不能重复。结构上要构成对仗关系,音韵上应讲究仄起平收。答题时结合对联的特点及考题的题干要求,选取和“语文”“物理”内容相关的词语组合,且与上联项对仗,符合对联要求即可。‎ ‎21.下列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前段时间,山西一游客因为川菜“鱼香肉丝”中没有鱼而拒绝付款一事传遍了网络。其实,正如“老婆饼”中没有老婆,“蚂蚁上树”中没有蚂蚁一样,中国菜的菜名与内容毫无关系。正因为如此,进了中餐馆,看菜名点菜是吃不到你想吃的东西的。所以研究中国菜名字起源,自然也没有任何价值。‎ ‎①中国菜的菜名与内容大多数还是有关系的。‎ ‎②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②看菜名点菜大多还是能吃到你想吃的东西的 (2). ③研究中国菜名字起源还是有价值的 ‎【解析】‎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这是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考生应先浏览选段,圈出表述过于绝对的语句,然后模仿例句的句式进行改写。如“正因为如此,进了中餐馆,看菜名点菜是吃不到你想吃的东西的”,“……是吃不到……”说的过于绝对,在中餐馆,大多数的菜和菜名是一致的,“看菜名点菜”大多是能吃到想迟的东西;如“所以研究中国菜名字起源,自然也没有任何价值”,“……自然也没有……”过于绝对,这一结论不正确,研究中国菜名字的起源是有价值的。‎ 四、写作 ‎22.请以“从那以后,我变得______”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内容充实,书写规范,不少于800字,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从那以后,我变得懂得感恩 乡村的六月可真美丽啊,荷叶上的露水在蓝天的照映下显得格外耀眼,显得格外耀眼,像一颗剔透的珍珠。小路上泥土的气息夹杂着还算温暖的晨风迎面拂来,吹乱了我的头发。‎ 在外婆的建议下,我准备去小山上放松了。‎ 一边走一边哼着轻快的歌曲,蹦跳着,欢呼着,透过一片竹林,突然望见一个与我年纪相仿的女孩背着一个腿受伤的三十多岁的中年人。我心里感到奇怪,就凑近去看他们。‎ 早上来踏青的人比较多,不一会儿他们就被人群包裹起来,只见那个男人脸红到了耳根,在女孩背上挣扎着闹着说:“算了吧,还是让我自己走吧,我又不是不会走,不就是受了点小伤吗,不要紧。”边说边想从女孩身上挣脱下来,女孩却死死抓住他不放。‎ 女孩的头发凌乱了,手却紧紧抱住不放,仿佛使出全身的力气似的,女孩的手青筋暴露,发着颤,在男人一度要求下,终于小心翼翼地放下男人,大口喘着气,轻轻走过去,要去扶他,但男人却尴尬地说:“没,没事,我能自己走的,不信,不信你看。”‎ 说着,男人勾起受伤的腿,一只脚站立着,刚踉踉跄跄地走几步,突然要跌到,说时迟那时快,女孩三步并作两步,飞奔过去,一把抓住男人的手,使劲一拉,男人才缓过神,又被女孩一拉,一蹲,一抱,一起地背上去,女孩皱着眉头,轻轻叹息一声。‎ 六月的天孩子的脸,说变就变了,刚才还是阳光明媚,现在却雷声大作,乌云密布了。天沉了下来,围观的人看看阴沉的天,又看看他们,一个个摇摇头,无奈的走了。‎ 一滴雨水落到我的头上,我赶紧带上帽子,女孩依然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在雨中,我似乎听见一阵歌声,又见女孩把外套脱下来,抱在男人受伤的地方,自己却只有一件单薄的衣裳,男人脸上有一些晶莹的东西,不知是雨水还是泪水……‎ ‎"闺女啊,你怎么就不爱打扮呢,别人家女孩子都戴发夹,穿名牌,你呀!"只听那男人叫道.女孩莞尔一笑,什么也没说,只把男人抱的更紧了……我心潮澎湃,莫名的愧疚起来,脑海里浮现出那个自私任性的不顾及父母感受的我,那个我行我素年少轻狂的我,那个总是抱怨生活无趣不知感恩为何物的我……‎ 不知何时,太阳洒下一束暖色的阳光,温暖的照亮我的心扉,也照在女孩额头上,她额头上渗出一滴水,在太阳的照耀下,像一颗剔透的珍珠.‎ 不,她不是不曾戴过发夹,只有那颗珍珠……‎ ‎【解析】‎ ‎【详解】命题方式:命题作文 审题要点:写作要求是:以“从那以后,我变得______”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具体过程: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首先要补全题目,而补出的内容就是写作重点。比如,补上“阳光”,那么“阳光”就是关键词,还有“那以后”“我”也是关键词语。作文时,要抓住材料关键词。“从那以后”是要交代“我”变化之前的“我”是怎样的一个人,“我”是这篇文章的叙事角度,采用的是第一人称,能够更真实地写出自己的变化的心理过程。“变得”是说“我”的变化,而且是从“那以后”变化的,所以“那”件事的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到底是一件什么样的事情能够让“我”变了?“那”件事是怎样触动了“我”并引起“我”怎样的变化呢?“变化”后的“我”有时怎样的精神面貌呢?这些都是本次作文需要交代清楚的。‎ ‎【立意】补全题目时,补上是“坚强”,可以写你怎样受到挫折,重点写你的心理变化和变化后你的做法。补上是“开朗”,写别人怎样关心你,让你的心灵感受到阳光,重点写变化后你的心理活动。补上是“成熟”,写刚开始的不成熟和给你带来的教训,突出从幼稚到成熟的变化。“理智”,写你是怎样经历这件事的,写开始的冲动,最后让你明白了理智。补上是“豁达”,可以写这件事带给你的心理变化,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宽容的乐趣之类的。可以补上词语,如“阳光”、“信仰”、“谦逊”、“自信”、“宽容”,“拒绝”,等等。还可以补上短语“更有爱心”、“理解父母”、“尊重让人”、“爱读书”……‎ ‎【素材】/1、从那以后,我真的喜欢上了读书,因为书给我带来了无穷的乐趣。当读到安徒生的童话集——《卖火柴的小女孩》时,我曾为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命运做过祈祷;当我看到《狼牙山五壮士》时,我为狼牙山五壮士的悲壮流过眼泪;当我读到《三国演义》时,我为诸葛亮的雄才大略钦佩不已。我深深地陶醉在书的海洋中,‎ ‎2、“读书能医愚,读书能治穷,读书能疗病,读书能砺志,读书能致远,读书能练达,读书能聪慧,读书能知道怎样交友,怎样识人,怎样说话,怎样做事,怎样活着才身心健康,读书能明白什么样地人生称得上完美无憾。”是啊!读书得好处无穷无尽。‎ ‎3、这个冬天,我发现我的心不再寒冷,因为有这样执着的人,因为有如此伟大的人,因为他,我变得执着;从那以后,我变得执着……‎ ‎4、从那以后,我变得勇敢。万事都有勇气去尝试,便有了成功的豪情。‎ ‎5、陶潜“不为五斗米折腰”,拒绝为官,隐居山林,最终成就一代名士的风范:苏轼拒绝富贵,独上高楼,让我们看到他被雨打湿的脊背,被风吹刮的身躯,同时我们也看到了他“也无风雨也无晴”“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洒脱与才情……是拒绝使得他们千古流芳。‎ 拒绝,是为了更好的选择。拒绝低劣,就为高贵留下了空间;拒绝丑陋,就为美丽准备了机会。拒绝,还是为了更有价值的收获。拒绝城市的喧嚣,你就收获了乡村的宁静与闲适; 拒绝忧伤的阴霾,你就收获了跳跃着的阳光与活力。拒绝是一种高质量的思考,是一种智慧的选择,是一种积极主动的生活态度,是一种美丽高贵的生活姿态。年轻的我们更要学会拒绝。学会拒绝吧,拒绝之后,蓦然回首,你会发现,生命因拒绝而更加美丽!‎ ‎【结构】1、先交代自己以前是一个怎样的人;2、用“今天的我已经不是以前我了”这句话转入对以前自己的叙写;3、再详写最能体现人物思想变化的“那”件事;4、紧扣事情点明题旨,用议论或抒情的方式揭示自己经过“那以后”的变化。要出事件的波澜是可以借鉴以下方法:悬念法、抑扬法、巧合法、误会法、对比法、突转法、层层推进,卒章显志等。‎ ‎【点睛】记叙文写作的四大要求:一、讲一个完整的故事。记叙文的本质特点是故事性,记叙文是用来讲故事的。好的的记叙文正如好的电视剧,情节精彩,故事性强,悬念重重,能引人入胜。有了故事性,才有了记叙文的本质。故事精彩,记叙文才能吸引人,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抓住了故事性的记叙文,即便文笔一般,文章也差不到哪里去。二、塑一个鲜活的人物。写记叙文离不开写人。写人千万不能写成纸人,站立不起来,鲜活不起来。写人要把人物写鲜活起来,要写得有血有肉,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三、作一番生动的描写。记叙文中的描写,包括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场面描写等等。四、抒一段动人的情感抒情,简单地说,就是用真挚的语言来抒发内心的情感。在记叙的过程中,恰到好处地对所记叙的人和事抒发感情,可以让平白的叙事锦上添花,引起读者的共鸣。抒情的文字有时渗透在文章的字里行间,作者凭借所描述的人、事、景、物来传情达意,即间接抒情,常见的间接抒情方法有叙事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三种。抒情文字有时在叙述和描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也就是直抒胸臆。‎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