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21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辽宁省朝阳市柳城高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ww.ks5u.com 历史试卷 考试范围: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至三单元;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 ( 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采”甲骨文作 “采,捋取也,从木从爪”(《说文》),表示用手摘植物的籽实、根、茎、叶和果实。此字反映了我国 A.农业起源时间早 B.先民的采集生活 C.种植业出现时间较晚 D.原始社会生产效率低 2.据记载:“古者禹死,将传天下于益,启之人因相与攻益,启之人因相与攻益而立启。”这一记载表明当时 A.传统文明成果被破坏 B.氏族部落制彻底瓦解 C.禅让传统遭到破坏 D.首个封建王朝建立 3.据记载,周初分封的同姓诸侯之间有兄弟之国和同姓之国的差别。此差别主要反映了 A.政治等级严格 B.国家大小不同 C.血缘亲疏不同 D.国家权利不同 4.史载,战国时期,周天子所辖京畿地区只有一二里,他直接掌握的财务和军事资源也几乎殆尽,这反映出 A.诸侯国的增多 B.分封制的瓦解 C .郡县制的出现 D.大一统的实现 5.在原始时代,人是非劳动不能生存的,若不联合,其劳动将归于无效。到春秋战国时期,这一状况不再出现,出现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小农经济的出现 B.铁犁牛耕的发展 C.奴隶制度的崩溃 D.井田制度的瓦解 6.某一思想家认为“道”是宇宙之起源,天地之本始,万物之根蒂,造化之枢机,为我们化育出了千变万化丰富多彩的人间世界。这一思想家是 A.孔子 B.老子 C.孟子 D.庄子 7. 秦国顺应时代潮流,凭借强大的军事、经济实力,先后兼并东方六国,完成了统一大业秦的统一,在中华文明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的是 A.中华文化共同体初步形成 B.实现大一统,促进文化传播 C.统一文字,方便文化交流 D大一统的观念阻遏分裂势力 8. “天下所以尊者君也,君之所以尊者权也。”由此可知,皇帝独尊地位确立的基础是 A.民众拥戴 B.皇位世袭 C.诸侯臣服 D.君主专制 9.孔子讲“礼”,孟子重“义”,荀子也说“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先秦儒家讲求“礼”“义”的主要目的是 A.缓和诸侯纷争 B.强化中央集权 C.构建平等社会 D.规范社会秩序 10.秦始皇在位期间,共进行了八次大规模移民,共迁徙居民约106万户,达500多万人口。移民主流之一是徙平民、罪吏于边境。此举 A.推动了秦代商业的发展 B.有利于边彊地区的开发 C.有效地抑制了土地兼并 D.促进了君主专制的加强 11.由于西汉的丞相多选德业雍容者充任,又常居相府办公,帝、相之间难免发生矛盾,皇帝不便甚至不愿让丞相久居省禁。这反映出当时 A.机构布局不合理 B. 丞相文化素质低下 C.皇权加强的要求 D官员选拔机制的局限 12.2009年,在新疆塔里木盆地西北边缘的丝绸之路古道荒漠中发现了大片西汉时期的屯田(军人以军事建制垦荒种地)及官署遗址群,遗存包括民居、水渠和防御性建筑。这一发 现蕴含的重要历史信息是 A.西汉政府着力保护丝路畅通 B汉代先进生产技术传入西域 C西域与中原的交往始于西汉 D汉政府对西域实行有效管辖 13. 汉代豪强地主的田庄占有大片土地和山川林泽,他们从事农业、手工业、渔牧业,多可自给自足,田庄经济存在的根源是 A.土地兼并的盛行 B.统治者不抑兼并 C.东汉政治腐败 D.土地私有制的存在 14. 考古发现了不少西汉纸,如西汉初期的甘肃放马滩纸、西汉中期的陕西灞桥纸和甘肃悬泉纸等。《后汉书》则记载东汉蔡伦用树肤、麻头和敝布、鱼网以为纸”。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蔡伦改进造纸术不可信 B.造纸术的发明不晚于西汉 C.纸是西汉主要书写材料 D造纸术应是由西向东传播 15.据《史记》记载,西汉中期以前,江南“地广人稀”,百姓“无积聚而多贫”,而据《宋书》记载,南朝前期江南已经“地广野丰”,“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江南优越的自然环境 B.北人南迁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 C.经济重心进一步南移 D.江南的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 16.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2世纪,我国农牧分界线有向北移动的趋势,公元4世纪至公元6世纪,农牧分界线出现南移趋势。农牧分界线南移的主要原因是 A.少数民族的内迁 B少数民族的封建化 C游牧经济的发展 D适应环境,因地制宜 17. 唐朝的读书人人为了实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理想,最佳的途径应该是 A.作战立功 B.参加科举考试 C.辛勤耕作 D.经商致富 18. 在7世纪的中国,追求各种各样的外来奢侈品和奇珍异宝的风气,从宫廷传播开来,广泛地流行于城市居民中。如男子头戴豹皮帽,妇女穿波斯风格的窄袖紧身服,一些贵族甚至在城市里搭起了突厥人的帐篷。这一现象 A.得益于开明开放的政策 B.打破了传统的华夷观念 C不利于社会风气的改善 D.消除了民族之间的隔阂 19. 汉晋时期曾有忠孝先后的讨论,开始时二者的轻重还没有定论,后来孝逐渐超过了忠。但唐初对这种观点加以纠正,唐太宗特别提出忠君之义。促成这一变化的因素是 A.士族门阀势力的消失 B.科举制的进一步发展 C专制君主权威的影响 D.三教并行政策的影响 20.汉承秦制,唐袭隋规。秦、隋两个王朝,国祚短促,却分别为汉、唐盛世奠定了基础,秦与隋共同的历史贡献是 A.制定了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制度和政策 B.开辟了沟通南北经济交流的运输通道 C.修筑了规模庞大的军事战略防御工程 D.开创了思想统一服务政治统一的方法 21.中国汉字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汉字演变的过程中,下列字体产生的先后顺序是①篆书②甲骨文③隶书④楷书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①②④ D ②③①④ 22.注重发明和创新,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下列人物中,对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作出了重大贡献的是 A.张衡、毕昇 B.蔡伦、毕昇 C.蔡伦、华佗 D.张衡、华佗, 23.魏晋南北朝时期导致佛教广泛流行的社会根源是 A.统治者的大力提倡 B社会经济凋敝 C社会战乱人民痛苦 D.儒家地位衰落 24.北魏贾思勰在《齐民要术》当中提出:“顺人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则劳而无获。”它旨在强调农业生产应该 A.因时制宜,休耕轮作 B. 精耕细作,提高地力 C.顺应自然,遵循规律 D改进技术,增加产量. 25.假如中国唐朝时对高丽用兵,按政治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兵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兵部 C.门下省——尚书省——中书省——兵部 D 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兵部 26.两税法与租庸调不同,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这一政策的调整 A.从根本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B.以财产性收入作为征税依据 C.促进了租佃关系的迅速发展 D.以政府严格控制户籍为前提 27.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反映出 A.宰相职权范围扩大 B.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 C.专制皇权得到强化 C.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 28. 中国古代的官衙机构、官职名号各有渊源。根据学者钱穆的说法,元朝政府所设的“行中书省”意为“行动的中书省”。从名称解释看,“行省”是 A.皇帝的秘书机构 B.中央的派出机构 C.地方的自治机构 D.朝廷的朝贡藩属 29.宋代没有田产的客户(即佃户)不会被束缚在土地上,按宋代法律,客户退佃离开时,地主不得阻挠。这表明宋代 A.政府户籍管理松散混乱 B.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减弱 C.租佃成为主要的经营方式 D.地主对农民的封建剥削减轻 30.宋代以后反映市井生活的民间风情画兴起并发展起来。民间风情画的特点是“通俗化,面向生活,朴实、热烈,色彩鲜艳、细腻”,产生这一特点的根本原因是 A.城市工商业的发展 B.统治者的提倡 C.民间文化的发展 D.画家的性格 第II卷(非选择题)(共40分) 材料分析题 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材料二 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还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镇“奉行”而已。 ——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三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逐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逐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败。 ——朱熹《朱子语类》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三个朝代分别推行的地方管理制度。(3分) (2)根据材料二叙述,说出唐朝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的主要职责是什么?(3分) 三省六部制的实行有什么作用?(6分) (3)材料三中北宋“尽夺藩镇之权”中“兵也收了,财也收了”的具体措施指哪些?(2分) 3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铁锄 牛耕 材料二 董仲舒建议:“臣愚以为使诸侯,郡守,二千石各择其吏民之贤者,岁贡各二人。” ——《资治通鉴》 材料三 科举制包含着这样几种基本精神:一曰公开平等,二曰竞争择优,三曰量才使用,四曰内行管理。这些精神也是西方现代组织理论所强调的普遍主义与感情无涉原则。科举制为统治阶层源源不断地输送了具有很高人文素养的行政管理人才,它打破了贵族对权力的世袭垄断,限制了皇帝、宰相的权力,极大地提高了平民知识分子投身政治活动的积极性。 ——2013年12月4日人才交流网 材料四 唐初赋敛之法曰租庸调。。。。。。赋敛之司增数而莫相统摄,各随意增科,自立色目,新故相仍,不知纪极。民富者丁多,率为官为僧以免课役,而贫者丁多无所伏匿,故上户优而下户劳。至是,炎建议作两税法。 请回答: (1)材料一图片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方面有什么变化?这种变化最早始于何时?(2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西汉选拔人才的制度和选拔人才的标准分别是什么?(2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科举制创立于何时?这一制度体现了哪些原则?具有哪些积极作用?(7分) (4)根据材料四指出,赋税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1分)唐朝赋税制度的变化说明了什么?(2分) 33.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 材料二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格物须是到处求,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皆格物之谓也。若只求诸己,亦恐有见错处,不可执一。 ——《朱子语类》 材料四2014年9月24日,国家主席习近乎出席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大会。他提出,对传统文化中适合于调理社会关系和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内容,我们要结合时代条件加以继承和发扬,赋予其新的涵义。 ——摘编自2014—2015学年度《时事》第二期 (1)材料一中的三位思想家分别是谁?(3分) (2)材料二中董仲舒的主张是什么?(2分) 这一主张对儒学的地位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朱熹治学的方法。(1分) (4)根据材料四,概括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4分) 高一历史考试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B C C B B B A D D B C D D B B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A B A C A B B C C B B C B B A 二、非选择题: 31.(14分)(1)西周实行分封制,秦朝实行郡县制,元朝实行行省制。(3分) (2)唐朝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的主要职责:起草诏令、封驳审议、负责执行。(3分) 作用: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分工明确,提高行政效率;是中国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对此后历朝产生了深远影响。(6分) (3)具体措施: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禁军的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由皇帝直接控制。(2分) 32.(14分)(1)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均始于春秋战国时代。(2分) (2)制度:察举制。标准:注重品德和才能。(2分) (3)时间:隋唐时期。(1分)原则:科举制体现了公平公开、竞争择优、量才使用的原则。 (3分) 积极作用:限制了特权,建立了制度公平;提高了平民知识分子参政的积极性,扩大了统治基础;提高了官员们的文化素质;促进了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加强了中央集权。(3分) (4)租庸调制—两税法;(1分)说明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国家对农民的人身依附控制逐渐放松。(2分) 33.(12分)(1)思想家:A孟子(孟轲);B荀子(荀况);C孔子(孔丘、孔仲尼)。(3分) (2)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分) 影响:儒学地位开始上升成为正统(主流)思想。(2分) (3)方法:格物致知(1分) (4)意义:儒家思想适合于调理社会关系或有助于社会和谐稳定;鼓励人们向上向善或加强人们的道德修养。 (4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