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卷·2018届湖南省郴州市湘南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卷·2018届湖南省郴州市湘南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 (解析版)

‎2016-2017学年湖南省郴州市湘南中学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 ‎ ‎ 一、选择题(30×2=60分)‎ ‎1.下列各项中,可视为物质进入内环境的实例的是(  )‎ A.精子进入输卵管腔 B.牛奶被饮入胃中 C.氧气进入血液中的红细胞 D.胰岛素被注射到皮下组织中 ‎2.正常情况下,当人体局部组织活动增加时,代谢产物增加,此时组织中的(  )‎ A.组织液增加,淋巴增加 B.组织液减少,淋巴增加 C.组织液增加,淋巴减少 D.组织液减少,淋巴减少 ‎3.下列物质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 A.钙离子 B.呼吸酶 C.葡萄糖 D.血浆蛋白 ‎4.当人体进行深呼吸时,血液中的pH与平静呼吸时相比,暂时会(  )‎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趋于酸性 ‎5.小明因患重感冒而出现高烧,在一昼夜中体温持续维持在39℃左右,则小明在这一昼夜中的产热量与散热量的关系是(  )‎ A.基本相等 B.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C.散热量大于产热量 D.不能确定 ‎6.毛细血管壁由单层上皮细胞组成.这层细胞所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  )‎ A.血浆和淋巴 B.血液和组织液 C.组织液和淋巴 D.血浆和组织液 ‎7.人体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下列现象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的是(  )‎ A.寒冷时出现寒颤 B.从平原到高原,有的人出现肺水肿症状 C.接受抗原刺激后,B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 D.饮水不足时,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 ‎8.“天冷尿多”这反映的实质是(  )‎ A.冷天刺激尿液形成 B.排水和水分摄入要平衡 C.热天肾脏功能受影响 D.冷天膀胱存尿量减少 ‎9.T细胞具有短期保护(效应T细胞)和长期保护(记忆T细胞)的分工:短期保护的T细胞带有“战士”的蛋白分子标记;长期保护的T细胞则有“记忆细胞”的蛋白分子标记.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受抗原刺激后可以产生效应T细胞 B.T细胞分化产生的效应T细胞能与侵入细胞内的抗原结合,将其杀死 C.记忆T细胞再次受到相同抗原刺激后,能够迅速产生大量的抗体 D.记忆T细胞能够呈递抗原并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 ‎10.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的主要细胞是(  )‎ A.红细胞 B.吞噬细胞 C.淋巴细胞 D.血小板 ‎11.在人体中,都是由某些细胞合成与释放,并影响其他细胞生理功能的一组物质是(  )‎ A.信使RNA、抗体 B.激素、递质 C.淀粉酶、解旋酶 D.肝糖原、丙酮酸 ‎12.关于哺乳动物下丘脑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下丘脑具有内分泌功能 B.调节产热和散热,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 C.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变化,调节动物体水盐平衡 D.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13.下列关于细胞免疫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进行细胞免疫时,抗原也需经吞噬细胞的摄取和处理 B.细胞免疫主要消灭侵入人体细胞内部的抗原 C.效应T细胞不可直接杀灭抗原 D.记忆T细胞接受同一种抗原再次刺激时,会迅速增殖分化成效应T细胞 ‎14.给病人输氧时,必须同时输入一定量的二氧化碳,以刺激病人的正常呼吸,这种调节方式属于(  )‎ A.神经调节 B.激素调节 C.体液调节 D.气体调节 ‎15.人们常采用注射垂体制备物的方法,促使鱼类排卵,这是由于垂体内含有(  )‎ A.促性腺激素 B.促甲状腺激素 C.生长素 D.性激素 ‎16.在制备抗蛇毒毒素血清时,需将减毒的蛇毒注入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这一免疫反应和所用的蛇毒分别是(  )‎ A.非特异性免疫,抗原 B.特异性免疫,抗体 C.非特异性免疫,抗体 D.特异性免疫,抗原 ‎17.有关神经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脊髓、脑干属于中枢神经系统 B.位于大脑皮层的呼吸中枢是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 C.神经系统调节机体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D.高级神经中枢和低级神经中枢对躯体运动都有调节作用 ‎18.下列有关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人脑的高级功能专指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功能 B.下丘脑与调节体温、水盐平衡和生物节律等功能有关 C.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中枢如呼吸中枢等在脑干 D.小脑和脊髓内有调节躯体运动等生命活动的低级中枢 ‎19.在下列关于机体水和无机盐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血浆渗透压降低时,引起口渴 B.血浆渗透压降低时,抗利尿激素增加 C.机体失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D.机体失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20.下列两种激素属于拮抗作用的是(  )‎ A.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 B.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 C.雌激素和孕激素 D.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 ‎21.胃酸能杀死病原微生物,在生物学上叫做(  )‎ A.非特异性免疫 B.体液免疫 C.细胞免疫 D.特异性免疫 ‎22.用燕麦胚芽鞘做向光性实验发现植物生长素产生的部位、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向光弯曲的部位分别是(  )‎ A.胚芽鞘类端、尖端下面一段、向光弯一侧 B.胚芽鞘、胚芽鞘的尖端、尖端下面的一段 C.胚芽鞘尖端、胚牙鞘、尖端下面的一段 D.胚芽鞘尖端、胚芽鞘尖端、尖端下面的一段 ‎23.如图表示用云母片(不透水性)插入掩埋胚芽鞘的尖端的不同部位,从右边用光照射,胚芽鞘的生长状况将是(  )‎ A.甲和乙都向右弯曲 B.甲和乙都向左弯曲 C.甲向左弯曲、乙向右弯曲 D.甲向左弯曲、乙不弯曲 ‎24.下列不能解除植物顶端优势的措施是(  )‎ A.去掉顶芽 B.在去掉顶芽的断口处放一块含有生长素的羊毛脂 C.在去掉顶芽的断口处放一块含有细胞分裂素的羊毛脂 D.在去掉顶芽的断口处放上琼脂小块 ‎25.用生长素类似物除水稻田中杂草,其原理与下列实验相似的一项是(  )‎ A.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培育无子番茄 B.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促进扦插枝条生根 C.除去发育着的种子,子房发育停止 D.植物的顶端优势现象 ‎26.绿色植物倒伏后,它的茎秆能部分恢复直立状态,引起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受重力影响,向地性 B.受重力影响,背地性 C.受水的影响,向水性 D.受光的影响,向光性 ‎27.移栽作物时剪去主根和部分叶片的作用分别是(  )‎ A.减少养分和减少水分的散失 B.抑制向地性和向光性 C.解除主根尖端产生的生长素对侧根生长素的抑制作用和减少蒸腾作用 D.减少机械刺激作用和减少蒸腾作用 ‎28.对果树进行压条时,需要把压条的树皮环割一圈,环割后剥圈以下的侧芽会迅速发育成侧枝,这是因为(  )‎ A.顶芽不再会产生生长素 B.剥圈以下的侧芽部位生长素浓度升高 C.剥圈以下的侧芽部位生长素浓度降低 D.剥圈以上的侧芽生长素浓度降低 ‎29.生长素类似物2.4﹣D等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较广泛,但不可用于(  )‎ A.培育无籽果实 B.解除顶端优势 C.促进扦插枝条生根 D.做除草剂 ‎30.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辣椒的未受粉花蕾,得到的无籽辣椒,其细胞中的染色体数(  )‎ A.与卵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相同 B.与极核中的染色体数相同 C.与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相同 D.比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增加一倍 ‎ ‎ 二、非选择题(40分)‎ ‎31.如图为人体某组织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中毛细血管壁生活的内环境是  (写名称).氧进入细胞的方式是  .‎ ‎(2)日常生活中,如果饮水过少或吃的食物偏咸,会导致内环境的渗透压  ,但机体能通过  调节方式,使内环境的渗透压保持相对稳定.‎ ‎32.血糖平衡对机体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如图是血糖调控模式图,据图回答 当机体处于低血糖状态时,如果机体通过途径①→②→③使血糖水平恢复正常,其主要机理是:  分泌增多,促进了  分解成葡萄糖,使血糖水平升高.‎ ‎(2)如果机体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可能的原因是胰岛  细胞受损,导致体内  分泌减少.‎ ‎33.如图表示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反应,请据图回答:‎ 促进茎生长的生长素最适浓度是  mol/L,此浓度对根的生长的效应是  .‎ ‎(2)A点所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茎、芽、根生长的效应依次是  .‎ ‎(3)B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茎生长的效应是  .‎ ‎(4)从图中分析,根、芽、茎对生长素浓度的敏感性有差异,三者敏感程度依次增强是  .‎ ‎34.如图甲示反射弧模式图,图乙是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分析回答:‎ 甲图中f、e、c、b和a分别表示的结构依次是  ,它们共同组成反射弧.‎ ‎(2)神经纤维在未受到刺激时,细胞膜的内外电位表现为  .当神经纤维的某处受刺激产生兴奋时,表现为  ,因而与邻近未兴奋部位间形成了局部电流,使兴奋依次向前传导.‎ ‎(3)乙图是甲图中d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此结构叫突触,它包括  三部分.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方向只能是单方向的,即只能从乙图结构中的  传导到  .‎ ‎35.探究鼠的渗透调节功能.甲和乙两种鼠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从甲、乙中选择等量的鼠用于实验,现选择的鼠的重量和年龄都相似,将它们置于相同的环境条件下饲养,喂以等量的食物,但不喂水.实验结果如下:‎ 物种A 物种B 代谢得到的水分 ‎81‎ ‎80‎ 体内散失的水分 ‎90‎ ‎168‎ 粪便含水量 ‎2‎ ‎20‎ 动物体内水的存在形式有  两种,其中  对内环境的稳定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原因是  .‎ ‎(2)两种鼠生活在干燥环境中的是  .其判断理由是  .‎ ‎(3)指出鼠得到水分的一种代谢方式:  .‎ ‎(4)推测哪种鼠的肾小管更长?  .‎ ‎(5)若实验持续进行,请预测甲、乙两种鼠中哪种鼠先死亡?为什么?  .‎ ‎36.某校生物兴趣小组选择了“海洋动物和淡水动物对环境的适应性”的课题研究,欲探索一下海洋动物和淡水动物血浆渗透压的高低.现利用离心分离的两类动物的血浆各50mL进行下列实验,以完成研究任务.请完成下列问题:‎ 你的设计依据什么原理?  .‎ ‎(2)实验的步骤:‎ ‎①先将淡水动物的血浆倒入烧杯中 ‎ ‎②用半透膜封住长颈漏斗的口,用细线将半透膜扎紧. ‎ ‎③将海洋动物的血浆倒人漏斗中,将漏斗浸入到烧杯中.,让两者液面在同一个高度上. ‎ ‎④使漏斗管中的液面与烧杯中的液面平齐,一段时间后观察漏斗管中液面的变化.‎ ‎(3)结果预测和结论:‎ ‎①  .‎ ‎②  .‎ ‎③  .‎ ‎(4)最可能的实验结果和结论是  ,原因是  .‎ ‎ ‎ ‎2016-2017学年湖南省郴州市湘南中学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 ‎ 一、选择题(30×2=60分)‎ ‎1.下列各项中,可视为物质进入内环境的实例的是(  )‎ A.精子进入输卵管腔 B.牛奶被饮入胃中 C.氧气进入血液中的红细胞 D.胰岛素被注射到皮下组织中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淋巴等细胞外液组成.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需要注意的是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等都是直接与外界相通的,不属于内环镜.据此答题.‎ ‎【解答】解:A、输卵管直接与外界相通,不属于内环境,A错误;‎ B、胃直接与外界相通,不属于内环境,B错误;‎ C、细胞内为细胞内液,不属于内环境,C错误;‎ D、肌肉注射主要是进入组织液,属于内环境,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组成,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组成,明确内环境就是细胞外液,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等都是直接与外界相通,不属于内环镜,并根据题干要求,选出正确的答案,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 ‎ ‎2.正常情况下,当人体局部组织活动增加时,代谢产物增加,此时组织中的(  )‎ A.组织液增加,淋巴增加 B.组织液减少,淋巴增加 C.组织液增加,淋巴减少 D.组织液减少,淋巴减少 ‎【考点】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分析】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这一过程可用反应式表示如下: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因此当人体局部组织活动增加、代谢产物也增加时,就使组织液渗透压增大,表现出组织液生成增多.由于淋巴是组织液渗透到毛细淋巴管内形成的,且单向汇入血液循环,所以随组织液增加的同时,淋巴液的生成也增加.‎ ‎【解答】解:人体局部组织活动增加时,代谢产物增加使组织液渗透压增大,组织液可渗透进入淋巴使淋巴增加.‎ 故选:A.‎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知道代谢产物、组织液、淋巴液的关系.‎ ‎ ‎ ‎3.下列物质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 A.钙离子 B.呼吸酶 C.葡萄糖 D.血浆蛋白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凡是存在于血浆、组织液或者是淋巴中的物质都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只存在于细胞内的物质不是内环境的成分.‎ ‎【解答】解;A、钙离子可以存在于血浆、组织液或淋巴中,是内环境的成分,A错误;‎ B、呼吸酶只存在于细胞内,不是内环境的成分,B正确;‎ C、葡萄糖可以存在于血浆、组织液或者淋巴中,属于内环境的成分,C错误;‎ D、血浆蛋白存在于血浆中,属于内环境的成分,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成分的判断,对于内环境概念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 ‎ ‎ ‎4.当人体进行深呼吸时,血液中的pH与平静呼吸时相比,暂时会(  )‎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趋于酸性 ‎【考点】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分析】内环境是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内环境中血糖含量、温度、pH等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由于血浆中含有缓冲物质H2CO3/NaHCO3,可起到缓冲作用,所以血液的pH通常在7.35~7.45之间,变化范围很小.‎ ‎【解答】解:当人体进行深呼吸时,能将体内的二氧化碳更多地排出体外,所以血液中的pH与平静呼吸时相比,暂时会增大.‎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 ‎5.小明因患重感冒而出现高烧,在一昼夜中体温持续维持在39℃左右,则小明在这一昼夜中的产热量与散热量的关系是(  )‎ A.基本相等 B.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C.散热量大于产热量 D.不能确定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产热和散热动态平衡的结果,要对这种平衡加以分析,产的热多,散的热多;产的热少,散的热少.‎ ‎【解答】解:A、产热量等于散热量,则体温一直维持在39.5℃,A正确;‎ B、产热量大于散热量,则体温上升,不能一直维持在39.5℃,B错误;‎ C、散热量大于产热量,则体温下降,不能一直维持在39.5℃,C错误;‎ D、由于产热量和散热量处于动态平衡,体温才能维持相对稳定,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体温调节的机理,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中档题,产热多于散热则体温持续升高,产热少于散热则体温持续降低.‎ ‎ ‎ ‎6.毛细血管壁由单层上皮细胞组成.这层细胞所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  )‎ A.血浆和淋巴 B.血液和组织液 C.组织液和淋巴 D.血浆和组织液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血浆和组织液之间可以通过毛细血管壁相互渗透,组织液还可以穿过毛细淋巴管壁形成淋巴,淋巴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浆,不同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不同,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解答】解:A、毛细血管的管壁是由单层细胞构成的,在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是血管内的血浆和外面的组织液,A错误;‎ B、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B错误;‎ C、淋巴是淋巴细胞的内环境,C错误;‎ D、毛细血管的管壁是由单层细胞构成的,在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是血管内的血浆和外面的组织液,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内环境的组成,血浆、组织液、淋巴之间的动态关系,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分析题图获取信息是解题的突破口,对于内环境概念和作用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 ‎ ‎ ‎7.人体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下列现象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的是(  )‎ A.寒冷时出现寒颤 B.从平原到高原,有的人出现肺水肿症状 C.接受抗原刺激后,B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 D.饮水不足时,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 ‎【考点】稳态的生理意义.‎ ‎【分析】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的各器官,系统的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常见的稳态失调:①血糖平衡失调﹣﹣低血糖、糖尿病等;②pH失调﹣﹣酸中毒、碱中毒;③渗透压失调(如呕吐等)﹣﹣细胞形态、功能异常;④体温失调﹣﹣发热、中暑等.‎ ‎【解答】解:A、寒颤是竖毛肌收缩增加机体的产热量,维持体温得相对稳定,而并非失调,故A错误;‎ B、出现水肿,正常的调节已失去效果,需要外来药物的干扰才能回复稳态,故B正确;‎ C、B淋巴细胞增至分化,产生效应B细胞,进而产生抗体消灭抗原,属于体液免疫,故C错误;‎ C、抗利尿激素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使得尿量减少,维持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平衡,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机体内水、血糖、体温及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 ‎ ‎ ‎8.“天冷尿多”这反映的实质是(  )‎ A.冷天刺激尿液形成 B.排水和水分摄入要平衡 C.热天肾脏功能受影响 D.冷天膀胱存尿量减少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人在天冷时,通过汗液蒸发排出的水分明显减少,而人体内水分要保持平衡,即排水和水分摄入要平衡,所以汗液蒸发排出的水分减少了,通过尿液排出的水分就会增加,所以表现为“天冷尿多”,‎ ‎【解答】解:A、天冷时,刺激皮肤里的冷觉感受器受到刺激,汗腺分泌减少,故A错误;‎ B、人体内水分要保持平衡,即排水和水分摄入要平衡,汗腺分泌减少,则其他途径排出量增加,故B正确;‎ C、热天汗腺分泌增加,则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尿量减少,故C错误;‎ D、冷天汗腺分泌减少,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则尿量增加,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要求学生识记内环境稳态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水平衡调节的理解,水分的来源是饮食和物质代谢,排出的主要途径是泌尿系统、皮肤、肺和大肠.‎ ‎ ‎ ‎9.T细胞具有短期保护(效应T细胞)和长期保护(记忆T细胞)的分工:短期保护的T细胞带有“战士”的蛋白分子标记;长期保护的T细胞则有“记忆细胞”的蛋白分子标记.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受抗原刺激后可以产生效应T细胞 B.T细胞分化产生的效应T细胞能与侵入细胞内的抗原结合,将其杀死 C.记忆T细胞再次受到相同抗原刺激后,能够迅速产生大量的抗体 D.记忆T细胞能够呈递抗原并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使靶细胞裂解死亡,抗原暴露后与抗体结合.记忆T细胞再次受到相同抗原刺激后,能够迅速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记忆T细胞不能呈递抗原,也不能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 ‎【解答】解:A、T细胞来源于造血干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熟,受抗原刺激后可以产生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故A正确;‎ B、效应T细胞通过与靶细胞密切接触,激活靶细胞中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裂解死亡,故B错误;‎ C、记忆T细胞再次受到相同抗原刺激后,能迅速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分泌抗体的是效应B细胞,故C错误;‎ D、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T细胞比普通的T细胞更快地作出反应,即很快分裂产生新的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T细胞、效应T细胞和记忆T细胞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细胞免疫的过程.‎ ‎ ‎ ‎10.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的主要细胞是(  )‎ A.红细胞 B.吞噬细胞 C.淋巴细胞 D.血小板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器官:脾脏、胸腺、骨髓、扁桃体等;‎ ‎(2)免疫细胞: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T、B);‎ ‎(3)免疫活性物质:抗体、细胞因子和补体等.‎ ‎【解答】解:A、红细胞是一种血细胞,不属于免疫细胞,A错误;‎ B、吞噬细胞属于免疫细胞,但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主要作用的不是吞噬细胞,B错误;‎ C、淋巴细胞是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主要作用的细胞,C正确;‎ D、血小板是一种血细胞,不属于免疫细胞,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免疫系统的组成,明确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主要作用的细胞是淋巴细胞,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 ‎ ‎11.在人体中,都是由某些细胞合成与释放,并影响其他细胞生理功能的一组物质是(  )‎ A.信使RNA、抗体 B.激素、递质 C.淀粉酶、解旋酶 D.肝糖原、丙酮酸 ‎【考点】动物激素的调节;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提干要求由细胞合成、释放的物质,所提供选项中信使RNA、肝糖元、丙酮酸不释放到细胞外,不符合题意;淀粉酶是专一分解淀粉的,解旋酶用于解开DNA的双螺旋,两者都不会影响其他细胞的生理功能.‎ ‎【解答】解:A、信使RNA是由细胞产生,作用于本细胞中的翻译过程;抗体是浆细胞分泌,与抗原特异性结合,A错误;‎ B、激素由内分泌腺或内分泌腺细胞合成,作用于靶细胞或靶器官;神经递质由突触的前一个神经元合成分泌并释放,作用于突触的后一个神经元,B正确;‎ C、淀粉酶属于分泌蛋白,其合成后分泌到消化道中起作用,而不是对其他细胞起作用;解旋酶在细胞中合成并在合成它的细胞中起作用,C错误;‎ D、肝糖原和丙酮酸都由细胞合成,但都存在于细胞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人体内相关物质的生理功能,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的物质的合成、分泌和作用等,比较综合.‎ ‎ ‎ ‎12.关于哺乳动物下丘脑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下丘脑具有内分泌功能 B.调节产热和散热,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 C.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变化,调节动物体水盐平衡 D.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下丘脑是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能够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细胞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细胞分泌甲状腺激素.‎ ‎【解答】解:A、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能够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A正确;‎ B、下丘脑内有维持体温相对恒定的体温调节中枢,能够调节产热和散热,B正确;‎ C、下丘脑内有渗透压感受器,下丘脑控制排水是通过抗利尿激素的分泌来完成的,从而调节体内水盐平衡,C正确;‎ D、促甲状腺激素能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但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的腺体是垂体,而不是下丘脑,D错误.‎ 故选:D.‎ ‎【点评】下丘脑是调节内脏活动和内分泌活动的较高级神经中枢,它能把内脏活动和其它生理活动联系起来,调节体温、营养摄取、水平衡、内分泌、情绪反应等重要生理过程.‎ ‎ ‎ ‎13.下列关于细胞免疫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进行细胞免疫时,抗原也需经吞噬细胞的摄取和处理 B.细胞免疫主要消灭侵入人体细胞内部的抗原 C.效应T细胞不可直接杀灭抗原 D.记忆T细胞接受同一种抗原再次刺激时,会迅速增殖分化成效应T细胞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 ‎【解答】解:A、进行细胞免疫时,抗原也需经吞噬细胞的摄取和处理,A正确;‎ B、细胞免疫只能将靶细胞裂解死亡并释放抗原,但不能消灭抗原,B错误;‎ C、效应T细胞可将靶细胞裂解死亡,但不可直接杀灭抗原,C正确;‎ D、记忆T细胞接受同一种抗原再次刺激时,会迅速增殖分化成效应T细胞,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 ‎ ‎14.给病人输氧时,必须同时输入一定量的二氧化碳,以刺激病人的正常呼吸,这种调节方式属于(  )‎ A.神经调节 B.激素调节 C.体液调节 D.气体调节 ‎【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1、体液调节是指激素等化学物质,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 ‎2、激素调节是指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的调节.激素调节属于体液调节.‎ ‎【解答】解:二氧化碳调节人体呼吸作用时,需要通过体液运输,因此其调节方式为体液调节.‎ 故选:C.‎ ‎【点评】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体液调节的相关知识,只要考生识记体液调节的概念,明确二氧化碳对人体进行调节时需要通过体液运输,再结合题干要求选出正确的答案,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 ‎ ‎15.人们常采用注射垂体制备物的方法,促使鱼类排卵,这是由于垂体内含有(  )‎ A.促性腺激素 B.促甲状腺激素 C.生长素 D.性激素 ‎【考点】动物激素的应用.‎ ‎【分析】垂体分泌的激素及功能:‎ 垂体 促甲状腺激素 肽和蛋白质类 促进甲状腺的发育,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促性腺激素 促进性腺的发育,调节性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生长激素 促进生长(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骨的生长)‎ ‎【解答】解:A、促性腺激素由垂体分泌,能促使鱼类排卵,A正确;‎ B、促甲状腺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能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但不能促进鱼类排卵,B错误;‎ C、生长素是植物激素,对动物不起作用,C错误;‎ D、性激素是由性腺分泌的,不是由垂体分泌的,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动物激素的功能及应用,要求考生识记动物体内主要激素的功能及分泌腺,再扣住题干两个信息“垂体”和“促使鱼类排卵”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和应用层次的考查.‎ ‎ ‎ ‎16.在制备抗蛇毒毒素血清时,需将减毒的蛇毒注入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这一免疫反应和所用的蛇毒分别是(  )‎ A.非特异性免疫,抗原 B.特异性免疫,抗体 C.非特异性免疫,抗体 D.特异性免疫,抗原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当病原体或异物侵入机体时,免疫系统发生一系列反应,产生一种抵抗该异物的特殊蛋白质﹣﹣抗体,而引起免疫反应产生抗体的物质称为抗原.‎ 免疫可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人或动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一种天然防御功能,它包括机体的第一道防线(由皮肤、黏膜组成)和第二道防线(由机体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白细胞等吞噬细胞组成).而特异性免疫则是机体内的最后一道防线,它是指后天生活中受到外来病原体等物质刺激时,产生抵抗该物质的抗体,从而获得防御功能.‎ ‎【解答】解:题中已明确交代,将减毒的蛇毒液注入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蛇毒就是抗原;‎ 蛇毒对于家兔是过去从没有接触过的外源性物质,其产生的抗体只对蛇毒起作用,对其他病原体无效,可见这种免疫类型只对特定病原体起作用,因此这种免疫反应属于特异性免疫. ‎ 故选:D.‎ ‎【点评】本题着重考查免疫的基本概念,免疫作为一个重要的知识考点,近年在各种类型的高考试题中都紧密结合与人体健康有关的知识而设问.‎ ‎ ‎ ‎17.有关神经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脊髓、脑干属于中枢神经系统 B.位于大脑皮层的呼吸中枢是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 C.神经系统调节机体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D.高级神经中枢和低级神经中枢对躯体运动都有调节作用 ‎【考点】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脑的高级功能.‎ ‎【分析】解答本题应掌握: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低级中枢,主要负责躯体运动,还可以完成一些简单的反射活动,脑干也是进行反射的低级中枢神经系统,主要负责呼吸和心跳,大脑皮层是神经调节的高级中枢,低级中枢的调节受高级中枢的调控,神经系统调节机体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解答】解:A、中枢神经系统是神经组织最集中的部位.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脑有大脑,小脑,脑干等,所以脊髓、脑干属于中枢神经系统,故A正确;‎ B、大脑皮层没有呼吸中枢,呼吸中枢位于脑干,它们都是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故B错误;‎ C、反射是实现机能调节的基本方式,神经系统调节人体各项生理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故C正确;‎ D、高级神经中枢和低级神经中枢对躯体运动都有调节作用,低级中枢的调节受高级中枢的调控,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神经系统的组成,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 ‎ ‎ ‎18.下列有关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人脑的高级功能专指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功能 B.下丘脑与调节体温、水盐平衡和生物节律等功能有关 C.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中枢如呼吸中枢等在脑干 D.小脑和脊髓内有调节躯体运动等生命活动的低级中枢 ‎【考点】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 ‎【分析】中枢神经系统功包括脑和脊髓,脑包括大脑、小脑、脑干和下丘脑,人脑的高级功能是指对外部世界的感知、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及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功能;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水盐平衡调节中枢,还与生物节律等功能有关;脑干中有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中枢,如呼吸中枢等;小脑有维持躯体平衡的中枢;脊髓中有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 ‎【解答】解:A、人脑的高级功能是指对外部世界的感知、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及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功能,A错误;‎ B、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水盐平衡调节中枢,还与生物节律等功能有关,B正确;‎ C、脑干中有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中枢,如呼吸中枢,C正确;‎ D、小脑和脊髓内有调节躯体运动等生命活动的低级中枢,D正确.‎ 故选:A.‎ ‎【点评】对于中枢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的记忆是本题考查的重点.‎ ‎ ‎ ‎19.在下列关于机体水和无机盐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血浆渗透压降低时,引起口渴 B.血浆渗透压降低时,抗利尿激素增加 C.机体失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D.机体失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人体的水平衡调节过程:‎ 当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 ‎(2)体内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减少→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 ‎【解答】解:A、血浆渗透压升高时,引起口渴,A错误;‎ B、血浆渗透压降低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B错误;‎ C、机体失水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C错误;‎ D、机体失水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人体水盐调节的具体过程,要求考生识记水盐调节的具体过程,掌握抗利尿激素的生理功能,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 ‎ ‎20.下列两种激素属于拮抗作用的是(  )‎ A.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 B.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 C.雌激素和孕激素 D.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 ‎【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1、胰高血糖素可以升血糖,由胰岛A细胞分泌.作用机理:可促进肝糖元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2、胰岛素可以降血糖,由胰岛B细胞分泌.作用机理:①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并在组织细胞内氧化分解、合成糖元、转变成脂肪酸等非糖物质.②抑制肝糖元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3、生长激素,促进蛋白质合成,促进生长.‎ ‎4、甲状腺激素,促进代谢活动;促进生长发育(包括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5、雌性激素促进女性性器官的发育、卵细胞的发育和排卵,激发并维持第二性征.‎ ‎6、孕激素:促进女性附性器官成熟及第二性征出现,并维持正常性欲及生殖功能的激素.‎ ‎7、促甲状腺激素控制并甲状腺发育和调控其分泌相应的激素的活动 ‎【解答】解:A、胰高血糖素升血糖,胰岛素是降血糖,两者对于血糖调节起着拮抗作用,A正确;‎ B、生长激素促进个体生长发育,甲状腺激素促进代谢活动、促进生长发育,两者是协同作用,B错误;‎ C、雌性激素促进女性性器官的发育、卵细胞的发育和排卵,激发并维持第二性征.孕激素促进女性附性器官成熟及第二性征出现,并维持正常性欲及生殖功能的激素.两者具有协同作用,C错误;‎ D、促甲状腺激素控制并甲状腺发育和调控其分泌相应的激素的活动,不是拮抗作用,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激素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 ‎ ‎21.胃酸能杀死病原微生物,在生物学上叫做(  )‎ A.非特异性免疫 B.体液免疫 C.细胞免疫 D.特异性免疫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人体的三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构成的,他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的作用. ‎ 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溶菌酶和吞噬细胞.‎ 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扁桃体、淋巴结、胸腺、骨髓、和脾脏等)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吞噬细胞等)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 其中第一道和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而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 ‎【解答】解:A、胃酸能杀死病原微生物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A正确;‎ B、体液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B错误;‎ C、细胞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C错误;‎ D、胃酸能杀死病原微生物属于非特异性免疫,而不是特异性免疫,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功能,尤其是防卫功能,明确胃酸能杀死病原微生物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再根据题干要求选出正确的答案.‎ ‎ ‎ ‎22.用燕麦胚芽鞘做向光性实验发现植物生长素产生的部位、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向光弯曲的部位分别是(  )‎ A.胚芽鞘类端、尖端下面一段、向光弯一侧 B.胚芽鞘、胚芽鞘的尖端、尖端下面的一段 C.胚芽鞘尖端、胚牙鞘、尖端下面的一段 D.胚芽鞘尖端、胚芽鞘尖端、尖端下面的一段 ‎【考点】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 ‎【分析】根据达尔文的燕麦胚芽鞘做向光性实验可知:植物生长素产生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向光弯曲的部位在尖端尖端下面的一段.一句话记忆:感尖,弯尖下.‎ ‎【解答】解:根据试题的分析:就胚芽鞘而言植物生长素产生的部位、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向光弯曲的部位分别是:胚芽鞘尖端、胚芽鞘尖端、尖端下面的一段.‎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达尔文的燕麦胚芽鞘做向光性实验,意在考察学生对于课本经典实验的理解和运用,难度不大.‎ ‎ ‎ ‎23.如图表示用云母片(不透水性)插入掩埋胚芽鞘的尖端的不同部位,从右边用光照射,胚芽鞘的生长状况将是(  )‎ A.甲和乙都向右弯曲 B.甲和乙都向左弯曲 C.甲向左弯曲、乙向右弯曲 D.甲向左弯曲、乙不弯曲 ‎【考点】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 ‎【分析】析图:甲:单侧光照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向光侧少,背光侧多,但是背光侧不能向下运输,向光侧的生长素运输到尖端以下,引起尖端下部的生长,甲向左弯曲生长;乙:单侧光照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向光侧少,背光侧多,背光侧生长快,向光侧生长慢,乙向右弯曲生长.‎ ‎【解答】解:单侧光照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向光侧少,背光侧多,但是甲的背光侧不能向下运输,向光侧的生长素运输到尖端以下,引起尖端下部的生长,故甲弯向生长慢的一侧,即向左弯曲;乙云母片插入的位置不影响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乙向右弯曲生长.‎ 故选:C.‎ ‎【点评】云母片能够阻挡生长素的运输,做这类题目,要注意单侧光的方向,要注意使用的是云母片还是琼脂块,琼脂块不影响生长素的运输.‎ ‎ ‎ ‎24.下列不能解除植物顶端优势的措施是(  )‎ A.去掉顶芽 B.在去掉顶芽的断口处放一块含有生长素的羊毛脂 C.在去掉顶芽的断口处放一块含有细胞分裂素的羊毛脂 D.在去掉顶芽的断口处放上琼脂小块 ‎【考点】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 ‎【分析】顶端优势是指植物顶芽优先生长,侧芽受抑制的现象.顶端优势产生的原因是顶芽产生生长素向下运输,大量积累在侧芽,使侧芽生长受抑制.打顶和摘心能使侧芽生长素降低,解除顶端优势.‎ ‎【解答】解:A、顶端优势的产生是因为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积累在侧芽,导致侧芽的生长素浓度过高,抑制侧芽生长,因此去掉顶芽可以解除,A正确;‎ B、去掉顶芽放含有生长素的羊毛脂,和没有去除顶芽的效果是一样的,不能解除顶端优势,B错误;‎ C、去掉顶芽放含细胞分裂素可以解除顶端优势,C正确;‎ D、去掉顶芽,只放琼脂小块,可以解除顶端优势,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知识点单一,考查顶端优势现象,要求考生识记顶端优势的概念,掌握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能合理解释顶端优势产生的原因,再对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 ‎ ‎ ‎25.用生长素类似物除水稻田中杂草,其原理与下列实验相似的一项是(  )‎ A.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培育无子番茄 B.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促进扦插枝条生根 C.除去发育着的种子,子房发育停止 D.植物的顶端优势现象 ‎【考点】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 ‎【分析】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主要表现为: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可以疏花蔬果,也可以防止落花落果;既能促进生根,也能抑制生根.‎ 能够体现生长素两重性的实例有:顶端优势、根的向地性、根的背光性等.‎ 生长素类似物除水稻田中杂草利用了高浓度的生长素能抑制生长的原理.‎ ‎【解答】解:A、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培育无子番茄利用了生长素能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的原理,A错误;‎ B、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促进扦插枝条生根利用了生长素能促进枝条生根的原理,B错误;‎ C、除去发育着的种子,子房发育停止也说明生长素能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的原理,C错误;‎ D、生长素类似物除水稻田中杂草利用了高浓度的生长素能抑制生长的原理,顶端优势现象侧芽处也为抑制作用,均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生长素生理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生长素两重性的识记和理解,难度适中.生长素的两重性与生长素的浓度、植物器官的种类以及细胞的年龄等有关;考生应能够识记体现两重性的相关实例.‎ ‎ ‎ ‎26.绿色植物倒伏后,它的茎秆能部分恢复直立状态,引起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受重力影响,向地性 B.受重力影响,背地性 C.受水的影响,向水性 D.受光的影响,向光性 ‎【考点】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 ‎【分析】重力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使近地侧生长素浓度较高,远地侧生长素浓度较低.由于根对生长素的敏感性强,远地侧较低的生长素促进了该侧细胞的生长,近地侧较高的生长素抑制了该侧细胞的生长,从而使根表现出向地性;而茎对生长素的敏感性较弱,远地侧较低的生长素使该侧细胞生长较慢,近地侧较高的生长素使细胞生长较快,从而表现出茎的背地性.‎ ‎【解答】解:植物茎在地球表面上生长的方向性,是由地球的重力引起的.地球的引力使得生长素在植物茎的近地侧分布相对多一些,在背地侧分布相对少一些.由于茎对生长素最适浓度的要求较高,近地侧多一些促进了近地侧细胞的伸长,使近地侧细胞伸长得快一些,从而使茎背地生长.‎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但在太空失重的条件下,生长素在根和茎中的分布已失去重力的影响,所以根和茎的生长不再表现出向地生长和背地生长的特性.‎ ‎ ‎ ‎27.移栽作物时剪去主根和部分叶片的作用分别是(  )‎ A.减少养分和减少水分的散失 B.抑制向地性和向光性 C.解除主根尖端产生的生长素对侧根生长素的抑制作用和减少蒸腾作用 D.减少机械刺激作用和减少蒸腾作用 ‎【考点】水和无机盐的作用的综合.‎ ‎【分析】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发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植物的蒸腾作用主要在叶片进行,叶柄和幼嫩的茎也能少量的进行.据此解答 ‎【解答】解:主根尖端产生的生长素对侧根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剪去主根可解除主根尖端产生的生长素对侧根生长素的抑制作用;‎ 植物体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水的水分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了,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是叶片;刚刚移栽的植物,幼根和根毛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根的吸水能力很弱,去掉部分枝叶,可以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有利于移栽植物的成活.‎ 故选:C.‎ ‎【点评】对移栽植物进行遮荫、去掉部分枝叶,选择阴天或傍晚时移栽,带土移栽,这些措施都是为了减少水分的散失,利用移栽植物的成活.‎ ‎ ‎ ‎28.对果树进行压条时,需要把压条的树皮环割一圈,环割后剥圈以下的侧芽会迅速发育成侧枝,这是因为(  )‎ A.顶芽不再会产生生长素 B.剥圈以下的侧芽部位生长素浓度升高 C.剥圈以下的侧芽部位生长素浓度降低 D.剥圈以上的侧芽生长素浓度降低 ‎【考点】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 ‎【分析】生长素的运输是极性运输,即从形态学上端向下端运输;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在较低浓度范围内生长素促进生长,在高浓度范围内生长素抑制生长;植物的顶端优势就是植物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特点的重要体现.‎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对果树进行压条时,需要把压条树皮环割一圈,环割后,顶端产生的生长素不能向下端运输,侧芽部位生长素浓度降低,顶端优势解除,因此剥圈以下的侧芽会迅速发育成侧枝.‎ ‎【解答】解:A、剥圈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不变,A错误;‎ B、剥圈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不会运输到剥圈下侧芽部位,侧芽生长素浓度降低,B错误;‎ C、剥圈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不会运输到剥圈下侧芽部位,侧芽生长素浓度降低,C正确;‎ D、剥圈以上的侧芽生长素浓度仍在升高,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利用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和生长素极性运输的解释生产生活中的现象是本题的关键.‎ ‎ ‎ ‎29.生长素类似物2.4﹣D等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较广泛,但不可用于(  )‎ A.培育无籽果实 B.解除顶端优势 C.促进扦插枝条生根 D.做除草剂 ‎【考点】生长素类似物在农业生产实践中的作用.‎ ‎【分析】生长素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促进果实发育,获得无子果实;防止果实、叶片脱落.‎ 生长素的作用与浓度、器官种类和植物种类不同而不同.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体现在根的向地性、顶端优势;(2)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根比芽敏感,芽比茎敏感;(3)不同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双子叶植物比单子叶植物对生长素更敏感.‎ 顶端优势现象是顶芽优先生长,侧芽由于顶芽运输来的生长素积累,浓度过高,导致侧芽生长受抑制的现象.‎ ‎【解答】解:A、生长素类似物2,4﹣D等生理作用与生长素相同,能促进果实发育,获得无籽果实,A正确;‎ B、顶端优势是顶芽生长素浓度低促进生长,侧芽生长素浓度高抑制了生长,所以生长素类似物2,4﹣D不能解除顶端优势,顶端优势的简单方法是摘除顶芽即可,B错误;‎ C、生长素类似物2,4﹣D能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C正确;‎ D、生长素类似物2,4﹣D具有双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从而作为除草剂,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生长素类似物在农业生产实践中的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 ‎ ‎30.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辣椒的未受粉花蕾,得到的无籽辣椒,其细胞中的染色体数(  )‎ A.与卵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相同 B.与极核中的染色体数相同 C.与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相同 D.比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增加一倍 ‎【考点】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 ‎【分析】生长素生理作用:促进生长、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促进果实的发育.果实是由子房经有丝分裂发育而成的,所以果实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子房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相等.‎ ‎【解答】解:A、卵细胞是减数分裂后产生的,其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只有体细胞的一半,A错误;‎ B、极核也是减数分裂后产生的,其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只有体细胞的一半,B错误;‎ C、果实是由子房经有丝分裂发育而成的,所以果实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子房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相等,C正确;‎ D、有丝分裂的前后代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保持不变,所以果实细胞与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一样,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生长素生理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 ‎ 二、非选择题(40分)‎ ‎31.如图为人体某组织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中毛细血管壁生活的内环境是 血浆和组织液 (写名称).氧进入细胞的方式是 自由扩散 .‎ ‎(2)日常生活中,如果饮水过少或吃的食物偏咸,会导致内环境的渗透压 升高 ,但机体能通过 神经和体液调节 调节方式,使内环境的渗透压保持相对稳定.‎ ‎【考点】内环境的理化特性;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分析题图:A为组织细胞,B为组织液,C是血浆,D是淋巴,其中组织液、血浆和淋巴构成人体细胞生存的内环境.‎ ‎【解答】解:毛细血管壁外是组织液,内是血浆,因此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氧进入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 ‎(2)饮水过少或吃的食物偏咸会导致内环境的渗透压升高;水平衡的调节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 故答案为:‎ 血浆和组织液 自由扩散 ‎(2)升高 神经和体液调节 ‎【点评】本题结合模式图,考查内环境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组成;理解和掌握内环境的理化特性,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 ‎ ‎32.血糖平衡对机体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如图是血糖调控模式图,据图回答 当机体处于低血糖状态时,如果机体通过途径①→②→③使血糖水平恢复正常,其主要机理是: 胰高血糖素 分泌增多,促进了 肝糖原 分解成葡萄糖,使血糖水平升高.‎ ‎(2)如果机体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可能的原因是胰岛 B 细胞受损,导致体内 胰岛素 分泌减少.‎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是血糖调控模式图,其中①表示血糖浓度低时,胰腺中的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增多;②表示胰高血糖素促进肝脏中的肝糖原分解,补充血糖;③血糖浓度升高,到达正常血糖状态.‎ ‎【解答】解:当机体处于低血糖状态时,如果机体通过途径①→②→③使血糖水平恢复正常,其主要机理是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增多,促进了肝糖元分解成葡萄糖,使血糖水平升高.‎ ‎(2)胰岛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因此机体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的原因可能是胰岛B细胞受损,导致体内胰岛素分泌减少.‎ 故答案为:‎ 胰高血糖素 肝糖原 ‎ ‎(2)B 胰岛素 ‎【点评】本题结合血糖调控模式图,考查人体血糖调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人体血糖调节的具体过程,掌握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细胞、具体作用及相互关系;识记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能结合图中信息答题.‎ ‎ ‎ ‎33.如图表示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反应,请据图回答:‎ 促进茎生长的生长素最适浓度是 10﹣4 mol/L,此浓度对根的生长的效应是 抑制 .‎ ‎(2)A点所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茎、芽、根生长的效应依次是 抑制、促进、促进 .‎ ‎(3)B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茎生长的效应是 无影响 .‎ ‎(4)从图中分析,根、芽、茎对生长素浓度的敏感性有差异,三者敏感程度依次增强是 茎、芽、根 .‎ ‎【考点】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植物根、芽和茎生长的影响,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根最敏感、芽其次、最后是茎.生长素促进根、芽、茎生长的最适宜浓度分别是10﹣10mol/L、10﹣8mol/L、10﹣4mol/L.图中曲线表明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解答】解:由图可知,促进植物根、茎的最适宜浓度依次为10﹣10mol/L、10﹣4mol/L,10﹣4mol/L对根来讲是抑制作用.‎ ‎(2)根据图形分析可知,A点所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茎、芽、根生长的效应依次是抑制、促进、促进.‎ ‎(3)B点位于X轴上,对茎的生长效应应为无影响即既不促进生长,也不抑制生长.‎ ‎(4)最适宜的生长素浓度越小,说明其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越大,因此,根、芽、茎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为根>芽>茎.‎ 故答案为:‎ ‎10﹣4  抑制 ‎ ‎(2)抑制、促进、促进 ‎(3)无影响 ‎(4)茎、芽、根 ‎【点评】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生长素作用及作用的两重性,重点考查考生分析曲线图,提取信息,并结合所学的有关生长素的知识答题,同时能根据曲线图理解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特别是曲线下降阶段,千万不要误认为曲线下降就代表抑制作用.‎ ‎ ‎ ‎34.如图甲示反射弧模式图,图乙是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分析回答:‎ 甲图中f、e、c、b和a分别表示的结构依次是 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它们共同组成反射弧.‎ ‎(2)神经纤维在未受到刺激时,细胞膜的内外电位表现为 外正内负 .当神经纤维的某处受刺激产生兴奋时,表现为 外负内正 ,因而与邻近未兴奋部位间形成了局部电流,使兴奋依次向前传导.‎ ‎(3)乙图是甲图中d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此结构叫突触,它包括 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 三部分.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方向只能是单方向的,即只能从乙图结构中的 轴突 传导到 细胞体或树突 .‎ ‎【考点】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突触的结构;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分析】据图分析:图甲中,a表示效应器,b表示传出神经,c表示神经中枢,d表示突触,e表示传入神经,f表示感受器.图乙中,A表示突触小体,B表示突触后膜.‎ 人体神经调节的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构成,兴奋在反射弧上单向传递,兴奋在突触处产生电信号到化学信号再到电信号的转变.‎ ‎【解答】解:甲图中f、e、c、b和a分别表示的结构依次是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它们共同组成反射弧.‎ ‎(2)神经纤维在未受到刺激时,细胞膜的内外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当神经纤维的某处受刺激产生兴奋时,表现为外负内正,因而与邻近未兴奋部位间形成了局部电流,使兴奋依次向前传导.‎ ‎(3)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部分.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方向只能是单方向的,即只能从乙图结构中的轴突传导到细胞体或树突.‎ 故答案为:‎ 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2)外正内负 外负内正 ‎(3)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 轴突 细胞体或树突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反射弧和突触的结构,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 ‎ ‎35.探究鼠的渗透调节功能.甲和乙两种鼠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从甲、乙中选择等量的鼠用于实验,现选择的鼠的重量和年龄都相似,将它们置于相同的环境条件下饲养,喂以等量的食物,但不喂水.实验结果如下:‎ 物种A 物种B 代谢得到的水分 ‎81‎ ‎80‎ 体内散失的水分 ‎90‎ ‎168‎ 粪便含水量 ‎2‎ ‎20‎ 动物体内水的存在形式有 自由水和结合水 两种,其中 自由水 对内环境的稳定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原因是 因为自由水是细胞内的良好溶剂,是运输养料和代谢废物的载体 .‎ ‎(2)两种鼠生活在干燥环境中的是 物种甲 .其判断理由是 因为甲和乙相比,在相同环境下,甲蒸发失水和粪便失水都较少 .‎ ‎(3)指出鼠得到水分的一种代谢方式: 体内氧化分解有机物得到水 .‎ ‎(4)推测哪种鼠的肾小管更长? 物种甲 .‎ ‎(5)若实验持续进行,请预测甲、乙两种鼠中哪种鼠先死亡?为什么? 物种乙;在不喂水的缺水条件下,乙由于失水较多,细胞先脱水死亡. .‎ ‎【考点】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作用;细胞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现象及其原因.‎ ‎【分析】1.水的存在形式与器官形态的关系:心肌和血液总的含水量差不多,但心肌呈固态,血液呈液态,原因是二者自由水和结合水的比例不同.‎ ‎2.水的存在形式与代谢的关系:若细胞内自由水比例升高,则代谢旺盛,反之代谢缓慢.‎ ‎3.水的存在形式与抗寒性的关系:秋冬季节,蒸腾作用减弱,吸水减少,结合水相对含量升高,因结合水不易结冰和蒸腾,从而使植物抗寒性加强.‎ ‎4.水的存在形式与温度的关系:在活细胞内,受温度的影响,自由水和结合水可相互转化,即升高温度时,自由水增多,反之,结合水增多.‎ ‎【解答】解:动物体内水的存在形式有自由水和结合水两种,由于自由水是细胞内的良好溶剂,是运输养料和代谢废物的载体,故中自由水对内环境的稳定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由于甲和乙相比,在相同环境下,甲蒸发失水和粪便失水都较少,故两种鼠生活在干燥环境中的是物种甲.‎ ‎(3)鼠得到水分的一种代谢方式:如体内氧化分解有机物得到水或脱水缩合形成水.‎ ‎(4)由于物种甲失水更少,故推测甲鼠的肾小管更长,适于重吸收水.‎ ‎(5)在不喂水的缺水条件下,乙由于失水较多,细胞先脱水死亡.‎ 故答案为:‎ 自由水和结合水 自由水 因为自由水是细胞内的良好溶剂,是运输养料和代谢废物的载体 ‎(2)物种甲. 因为甲和乙相比,在相同环境下,甲蒸发失水和粪便失水都较少 ‎(3)体内氧化分解有机物得到水.‎ ‎(4)物种甲.‎ ‎(5)物种乙;在不喂水的缺水条件下,乙由于失水较多,细胞先脱水死亡.‎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细胞内水的存在形式,以及自由水和结合水的作用,熟记自由水和结合水的作用是解题的关键.‎ ‎ ‎ ‎36.某校生物兴趣小组选择了“海洋动物和淡水动物对环境的适应性”的课题研究,欲探索一下海洋动物和淡水动物血浆渗透压的高低.现利用离心分离的两类动物的血浆各50mL进行下列实验,以完成研究任务.请完成下列问题:‎ 你的设计依据什么原理? 在半透膜两侧存在浓度差时,会发生渗透作用 .‎ ‎(2)实验的步骤:‎ ‎①先将淡水动物的血浆倒入烧杯中 ‎ ‎②用半透膜封住长颈漏斗的口,用细线将半透膜扎紧. ‎ ‎③将海洋动物的血浆倒人漏斗中,将漏斗浸入到烧杯中.,让两者液面在同一个高度上. ‎ ‎④使漏斗管中的液面与烧杯中的液面平齐,一段时间后观察漏斗管中液面的变化.‎ ‎(3)结果预测和结论:‎ ‎① 液面上升,说明海洋动物的血浆渗透压高于淡水动物 .‎ ‎② 液面不变,说明海洋动物血浆的渗透压与淡水动物相等 .‎ ‎③ 液面下降,说明海洋动物的血浆渗透压低于淡水动物 .‎ ‎(4)最可能的实验结果和结论是 漏斗管中液面上升,海洋动物的血浆渗透压高于淡水动物 ,原因是 海水浓度高于淡水,海洋动物长期适应环境,故血浆渗透压高 .‎ ‎【考点】细胞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现象及其原因.‎ ‎【分析】渗透作用:水分子通过半透膜,从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扩散;条件:半透膜和半透膜两侧溶液存在浓度差,水分子总是向浓度大的一方扩散的快.表现为:最终液面高的一侧浓度大.‎ ‎【解答】解:分析题意可知,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索一下海洋动物和淡水动物血浆渗透压的高低”,因此实验的设计需要依据渗透作用的原理.‎ ‎(2)结果可能有三种情况:‎ 若漏斗内的液面高于烧杯液面,则海洋动物的血浆渗透压高于淡水动物血浆渗透压;‎ 若漏斗内的液面低于烧杯液面,则海洋动物的血浆渗透压低于淡水动物血浆渗透压;‎ 若漏斗内的液面和烧杯液面齐平,则海洋动物的血浆渗透压等于淡水动物血浆渗透压.‎ ‎(5)由于海洋动物生活在海水中,海水的渗透压比较高,因此根据生物的适应性可以推测,最可能的实验结果和结论是漏斗管中液面上升.‎ 故答案为:‎ 在半透膜两侧存在浓度差时,会发生渗透作用 ‎(3)①液面上升,说明海洋动物的血浆渗透压高于淡水动物.‎ ‎②液面不变,说明海洋动物血浆的渗透压与淡水动物相等.‎ ‎③液面下降,说明海洋动物的血浆渗透压低于淡水动物.‎ ‎(4)漏斗管中液面上升,海洋动物的血浆渗透压高于淡水动物 海水浓度高于淡水,海洋动物长期适应环境,故血浆渗透压高.‎ ‎【点评】本题考查渗透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同时要求考生能够掌握渗透作用的原理.‎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