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二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二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

开滦二中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 历史试卷 ‎ 说明:‎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第(1)页至第(12)页,第Ⅱ卷第(13)页至第(14)页。‎ ‎2、本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科目填涂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题目标号涂黑。答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监考人员将试卷答题卡和机读卡一并收回。‎ 一、单选题 ‎1.《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周襄王为了报答晋文公平息王室之乱的功劳,乃“与之阳樊、温、原攒茅之田”。晋国于是设立了温、原二县,并派赵衰和郤溱为大夫,“赵衰为原大夫,郤溱为温大夫”。这反映出春秋时期 A.周天子的权力日益衰微 B.诸侯对地方的管理日益松弛 C.血缘宗法组织趋向解体 D.郡县地方行政区划组织确立 ‎2.据统计《诗经》中有大量描写并赞美爱情的诗歌,例如《关睢》、《兼䈔》等篇。而同时代的西方,智者学派也提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的重要命题。据此可知,轴心时代东西方思想所具有的共性是 A.民本思想 B.人文关怀 C.批判现实 D.仁爱至上 ‎3.战国时期的稷下学宫,历时150多年,因建于临淄城南的稷门而得名,齐统治者广纳各地文 学游说之士,学士云集。稷下学宫的出现说明 A.齐鲁大地有重视文化的优良传统 B.“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发展 C.儒家思想居主导地位 D.齐鲁大地思想活跃、哲学家辈出 ‎4.《商君书》曰:“四境之内,丈夫女子皆有名于上,生者著,死者削。”即将百姓的名字登记于国家的户籍册上,开始出现编户齐民制度。这一制度造成的影响是 A.从地缘管理方式转向亲缘管理方式 B.从贵族控制人口转向国家控制人口 C.便利新兴地主兼并土地和隐匿人口 D.扩大士阶层与农民的身份等级差异 ‎5.秦朝在郡一级的地方,除了郡守以外,还设有郡尉和郡监两个长官。郡尉和郡监与郡守平级,可自行任命署吏,直接听命于中央。与此相似的是,在一县之内,亦分别设置县令(长)县尉、县监。由此可见,秦朝 A.地方所有署吏均由中央任命 B.中央尚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 C.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体系 D.中央军政大权均掌握在皇帝手中 ‎6.秦汉制订了一系列的行政法规,设官定责,对权力进行监督和制约,要求各级官吏严格依法执政,严格按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保证行政机器的正常运转。这反映了秦汉时期,政府 A.政治体制僵化,官员拘泥规制 B.实行建章立制,依法行政 C.倡导“德主刑辅”的治国理念 D.强调官员清廉,相互制约 ‎7.据考证,秦汉时期维持一日两餐生活,上午用餐大致在9点左右,下午用餐则在15点左右。直到汉末,曹操享用“一日三餐”都是尊荣。汉代以后,一日两餐逐渐变为三餐甚至四餐。据此可知汉代以后 A.古人健康水平呈上升趋势 B.农民普遍贫困现象愈演愈烈 C.各地区贫富分化现象减轻 D.社会大众物质生活更为丰富 ‎8.后人用“高华庄重,法度森严,笔画似方似圆,结构布置精严,上承下覆,左揖右让,局部险劲而整体端庄,无一处紊乱,无一笔松塌”来形容唐代某一书法作品。该作品最有可能的是 A.王羲之《丧乱帖》‎ B.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 C.张旭《古诗四帖》‎ D.苏轼《黄州寒食诗帖》‎ ‎9.南宋士大夫试图以“我欲仁,斯仁至矣”的伦理自觉来追求成圣成贤,当国家危难时,他们舍生取义,毁家纾难,据《宋季忠义录》,南宋末年这样的节义之士就有500多人。这一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A.儒学成为了官方学说 B.民主意识的萌发 C.三教融合的趋势显现 D.理学思想的影响 ‎10.宋代官制有官、职、差遣(临时任用)之分。“官”是一种等级待遇,表示禄位、品级的高低。“职”只是一种荣誉性质的虚衔,如“大学士”等。只有“差遣”才是实际职务,握有实权,这样承担内外事务可以不受官员的品级和资历的限制,宋代的这一做法 A.有利于防范官员的权力膨胀 B.促进了政府的科学管理 C.有效的解决了吏治腐败问题 D.明确了官员的职责分配 ‎11.清初,官员奏本经过内阁票拟才送到皇帝手中。康熙推行奏折制。凡有奏折权的官员,由皇帝发给折匣,匣上加锁,钥匙由皇帝和官员各执一把。官员具奏时,派人直接送达御前,皇帝览阅批示后,又派专人将折匣送回。奏折制的实行 A.推动了中枢权力机构调整 B.创造了一种全新奏事机制 C.大幅度减轻了皇帝的负担 D.彻底架空了内阁的票拟权 ‎12.明清时期的小说,不仅用生活中的语言讲述生活中的故事,还多附有插图,用图画说明故事情节,出现了大量“绣像小说”。这反映了当时的小说 A.意在反对封建礼教 B.具有浪漫主义风格 C.倡导人的个性解放 D.通俗易懂便于理解 ‎13.戴震(1724-1777):“尊者以理责卑,长者以理责幼,贵者以理责贱。虽失,谓之顺。卑者、幼者、贱者以理争之,虽得,谓之逆。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材科反映了 A.统治者强化思想控制 B.理学的现实作用 C.批判了清政府实施残酷的刑罚 D.现实社会的世风日下 ‎14.有学者认为,从经济近代化的角度来看,明清时期已处在“近代的前夜”。下列史实能证明这一论点的是 A.租佃制经营方式已经推广到全国 B.世界贸易中白银一半以上流入中国 C.制瓷冶铁纺织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D.苏州等地丝织行业出现“计日受值”‎ ‎15.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一书中表达了这样的观点:“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构导致英国使用武力。”费正清的上述观点 A.解释了鸦片战争的根源 B.抹杀了鸦片战争的实质 C.肯定了中国抗击英国侵略的正义性 D.从全球化的角度正确分析了鸦片战争的实质 ‎16.鸦片战争后,西方的思想文化不断涌入,形成了“西学东渐”的局面,其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中国人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发展生产力 B.先进的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对落后的封建文化的冲击 C.中国人学习西方思想文化,发展资本主义 D.中国人学习西方思想文化,抵御外国侵略 ‎17.《资政新篇》中提出“倘有百万家财者,先将家赀契式禀报入库,然后准颁一百五十万银纸,刻以精细花草,盖以国印图章,或银货相易,或纸银相易,皆准每两取息三厘。或三四富民共请立,或一人请立,均无不可也。”该措施有利于 A.保护民族工业 B.完善圣库制度 C.促进商品流通 D.打击富商巨贾 ‎18.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是把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其决定性因素是:‎ A.康有为出生在封建官僚家庭,自幼受严格教育 B.传统儒家思想是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正统思想根深蒂固 C.孔子在中国民众中享有崇高威望 D.民族资产阶级上层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19.从兴中会、同盟会创立时的“驱除鞑虏”,到民国初肇时的“五族共和”,再到国民革命时的“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可以看出孙中山的民族主义发展轨迹是 A.从反对帝国主义到民族自强自立 B.从暴力革命手段到和平主义思想 C.从主张反满兴汉到联合满族人民 D.从立足汉族本位到追求中华独立 ‎20.1912年11月,政府邀集工商各界代表来京举行全国临时工商会议,会议涉及制定经济法规;改变垄断政策,许民自由经营;裁免厘税,改良税则;提倡国货,仿制洋货,振兴本国制造业等内容。此次会议的召开 A.反映了北洋政府振兴实业的意识 B.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C.表明南京国民政府鼓励发展实业 D.促使近代“实业救国”思潮兴起 ‎21.下表为不同报刊对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新闻来源地 报道的主要内容 北京《晨报》‎ 青岛问题当以死争,被拘同学应宜营救,此罢课之第二理由也 天津《大公报》‎ 北京学界之大举动……曹汝霖宅之焚烧 日本大阪《朝日新闻》‎ 北京烧打事件,掀起排日的学生暴动 A.火烧曹汝霖宅是该事件的导火线 B.青年学生积极参加了反帝斗争 C.事件波及了全国所有大中型城市 D.各地学生都积极参加排日运动 ‎22.五四运动后,社会主义已经成为报刊中时常出现的时髦名词,没有人禁止赞扬苏俄的暴力革命,以俄为师成为立志改造中国的有识之士的共同选择。这反映出当时 A.北洋军阀政府思想控制松弛 B.知识分子救国方式达成共识 C.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日益扩大 D.社会主义成为中国主流思想 ‎23.毛泽东曾说:“红军必须经常地转移作战地区,有时向东,有时向西,有时走大路,有时走小路,有时走老路,有时走新路,而唯一的目的是为了在有利条件下求得作战的胜利。”其中所蕴含的基本原则是 A.群众路线 B.实事求是 C.独立自主 D.党的领导 ‎24.1950年中国外交部发布《外侨管理外资处理意见》,其中规定对“帝国主义及其仆从国家侨民”采取“赶、挤”政策,有步骤地令其全部撤回。这一做法体现的外交思想是 A.“一边倒”‎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另起炉灶”‎ D.“求同存异”‎ ‎25.1956年,陈云在中共“八大“上提出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应该允许私有制经济存在”的思想,“在社会主义的统一市场里,国家市场是主体,附有一定范围内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作为补充”,“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是互为补充的,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发展和现代化的手段“,这一思想 A.符合当时经济体制的走向 B.指导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 C.反思苏联经济模式的弊端 D.肯定了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成果 ‎26.针对1963年美、苏、英三国签订禁核条约,1964年中国核试验成功后,亚非国家和英、法的舆论普遍认为,联合国没有中国参加、禁核的努力没有中国的合作不可能起作用。据此可知,中国核试验的成功有助于 A.中国在联合国发挥重要作用 B.提高中国在国际舞台的地位 C.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 D.实现两大阵营间的力量均势 ‎27.1978年5月,《光明日报》刊发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起了广泛关注。该文初稿作者在听到赞誉声的同时,也因看到一些报刊批评该文“违反中央精神和反对毛泽东思想”,转而安排“后事”:“我已经有思想准备了,我准备要坐牢。”上述材料表明当时 A.社会舆论呈“百花齐放”之势 B.“两个凡是”名存实亡 C.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渐入人心 D.“左”倾束缚亟待突破 ‎28.改革开放以米,中国按照“亲、诚、惠、容”的理念,深化同周边国家的关系;对非洲提出“真,实、亲、诚”原则,形成中国与非洲国家文明互鉴的友好关系;中国同欧洲、美洲等的关系也展开新的画卷。这说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 A.贯彻结盟外交的方针 B.扩大社会主义影响力 C.注重扩大同世界其他国家利益交汇点 D.积极参与以联合因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29.在古代雅典法庭上,被告往往会聘请职业答辩家撰稿,然后携带家眷上演一场场哭戏,声泪俱下,试图激起法庭的恻隐之心。申诉之后,陪审法官经常未经正式答辩,便将圆盘投入标明为“有罪”或“无罪”的瓮中。这反映出 A.审判具有形式主义特征 B.法庭判决主要依据的是法律和事实 C.民主原则贯穿司法过程 D.法官判案具有很大的主观性 ‎30.《物种大交换开创的世界史》指出,“这是恐龙灭绝以来生命史上最重要的事件”,“数以千种的动植物物种在大陆之间往来不绝”。这种现象的出现反映出 A.哥伦布航行美洲意义非凡 B.达尔文进化学说影响巨大 C.工业革命有力促进了物种交换 D.经济全球化便利了大陆间往来 ‎31.近代以来,西方的个人经历了一个逐级的解放过程,先是从神的权威下解放,再从人的权威下解放,个人逐步从外在束缚中得到了解放。其中“从人的权威下解放”‎ A.唤醒了人性的复苏 B.否定了罗马教皇的权威 C.诠释了理性的内涵 D.揭示了宇宙运行的奥秘 ‎32.1829年工业家阿特伍德创立了“伯明翰政治同盟”,同盟明确提出,只有使工业家和贸易家的代表入选国会,才能“恰当地维护和保障工业阶级的权利和利益”。1830年3月伦敦工业资产阶级组织了“首都政治联盟”。由激进派领导的有广大工人参加的民主运动迅速发展。在此背景下,英国 A.颁布《权利法案》‎ B.确立责任内阁制 C.限制国王行政权力 D.进行了议会改革 ‎33.在俄国十月革命期间,布尔什维克党最初主张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一切土地国有化。后随着形势的发展,又调整为全部土地归国家所有并交给农民使用。这一调整旨在 A.确立苏维埃的农民土地所有制 B.争取农民阶级对革命支持 C.彻底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 D.瓦解临时政府的统治基础 ‎34.在经济危机发生以前,苏联被排斥、孤立,很难得到西方国家贷款,1929年危机发生后,英国开始实行对苏出口的信用保证制度,1930年,意大利提供国家担保对苏2亿里拉的贷款,对上述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A.大危机给苏联工业化提供了有利时机 B.是苏俄新经济政策实施的结果 C.西方国家由此摆脱了经济危机的影响 D.西方国家放弃了对苏联的敌视 ‎35.‎ ‎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时代情绪”,可以用很多学者的论文标题来表达,如《在帝国主义的机制下》《拉丁美洲开发和未开发》《欧洲如何导致非洲的不发达》。这可以折射出当时 A.不结盟运动致力于经济斗争 B.“冷战”之下国际形势的紧张 C.西方国家寻求开拓新殖民地 D.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日益加强 ‎36.1929-1933年,在胡佛担任总统期间,美国政府公共工程开支达7亿美元,是1900年以来到1929年总和2.5亿美元的近3倍;在此期间37000英里的公路在联邦政府的资助下建成、国家公园增长40%、国家森林面积扩大了250万英亩、亚利桑那州的胡佛水坝于1930年动工等。胡佛总统的这些做法 A.放弃了“自由放任”经济政策 B.在新政中得以延续和扩大 C.体现了国家全面干预经济 D.赢得了美国民众广泛认可 ‎37.1918-1919年间,在苏俄的交通枢纽、城乡结合部出现一批批贩卖粮食或其他物品的“背口袋的人”从事黑市交易,尽管政府对这些人的处置十分严厉,但始终无法杜绝。据有关资料显示,在此时期,“背口袋的人”对城市居民的粮食供应数额达58%-65%。这说明苏俄 A.农业措施没有严格执行 B.余粮征集影响民众生活 C.经济政策不符国家需要 D.自由贸易一直没有禁绝 ‎38.1956年初,美国黄金储备为219亿美元,国内法定储备基础为115亿美元黄金(不能动),可兑换的自由黄金为104亿美元,美国以外流动的美元为161亿美元;1956年底,美国自由黄金储备下降到100亿美元,国际流动美元为165亿。据此可预测 A.美国经济迅速走向衰落 B.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不保 C.美元难以充当国际货币 D.布雷顿森林体系难以持续 ‎39.进入2018年以来,美国加快推行贸易保护政策,不仅与曾经的“盟友”英法德意日等国撕破脸,中美贸易战也是硝烟四起。面对特朗普逆全球化的单边主义政策,全球贸易摩擦不断加剧,世界经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这表明 A.美、日、欧同盟面临着解体 B.逆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 C.全球贸易治理体系亟待完善 D.互利共赢原则遭到国际社会的抵制 ‎40.1957年,苏联作家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发表长篇小说《日瓦戈医生》,描写的是日瓦戈医生在俄国两次革命和两次战争期间的经历,体现了作者对这一历史过程的反思。该作品 A.歌颂了苏联工业化的巨大成就 B.揭露了沙皇专制体制的腐朽落后 C.体现了后现代主义的文学风格 D.突破了斯大林时期文学固有模式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材料分析题 ‎41.回顾英国脱欧公投始末,引发不少反思。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日不落帝国的辉煌崛起以及这一时期英国经济思想的演变过程,都是对盎格鲁——萨克逊人实用主义哲学最好的诠释。“一个国家没有永久的朋友,只有永久的利益”。这句名言,蕴含的精神实质成为日后英国外交的根本原则。英国“铁娘子”撒切尔夫人曾说过,“在我生活的岁月中,我们所有的问题都来自欧洲大陆,而所有的解决方法都来自全世界说英语的国家”。‎ ‎——徐则荣、王也《英国脱欧的原因及对中英贸易的影响》‎ 材料二 大多数脱欧派认为欧盟的政策,给予跨境犯罪和恐怖主义钻空子的机会,使之能够自由进出英国,已然威胁到英国国内社会稳定和安全。在一定意义上,英国脱欧是想通过向外界“关门”,将欧债危机、外来移民、难民安置和不断涌现的恐怖主义关在英国门外。‎ ‎——任琳《英国脱欧对全球治理及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影响》‎ 材料三 ‎ ‎ 在谈到英国退欧对于欧盟的影响时,有些学者指出考虑到英国并非欧元区的一员,英国退出欧盟在一定程度上甚至有利于欧盟成员国以更加团结的态度去专注处理当前的欧债危机和难民危机,欧盟的运作甚至可能会更加高效;同时,也有学者指出英国脱欧会给欧盟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例如欧盟发展受阻,成员国之间更加分化,甚至担心欧盟可能由此走向衰落。‎ ‎——巩潇泫、贺之杲《英国脱欧对欧盟行为体角色的影响分析》‎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二,指出英国脱欧的原因。‎ ‎(2)据材料三,概括学者们关于英国脱欧对欧盟影响的不同观点。‎ ‎(3)有学者说“英国脱欧是全球化终结的开始”。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全球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42.(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58年中国科学院成立了以钱学森为组长的领导小组,筹建人造卫星、运载火箭等研究机构。同年,他又发起创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创建了该校近代力学系并担任系主任。建系伊始,他明确近代力学系培养的人才要能够“把自然科学的理论应用到工程技术上去”。为此,他不仅设定了力学系的专业、课程和教学计划,而且编著了《火箭技术概论》和《物理力学讲义》作为专用教材。同时还聘请了严济慈、吴文俊等当时海内外顶尖专家和教授,讲授基础课和专业课,介绍最新科研成果。到大学的最后半年,指导学生参加早期研究活动,完成毕业论文及其答辩,为今后从事科研工作练兵。此外,他要求学生红专并进、团结协作,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触类旁通的钥匙,是创造力的来源。20世纪90年代中期,为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新形势,他写信给作为高新技术突击手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力学系,倡导设置新专业——材料设计。‎ ‎——据《钱学森教育思想及其探索与实践)等整理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钱学森高等教育思想的特色。‎ ‎(2)根据材科,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中后期钱学森在科教领域的重大贡献,并予以评析。‎ ‎4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根本只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人能近代化吗?能赶上西洋人吗?能利用科学和机械吗?能废除我们家族和家乡观念而组织一个近代的民族国家吗?能的话,我们民族的前途是光明的;不能的话,我们这个民族是没有前途的。因为在世界上,一切的国家能接受近代文化者必致富强,不能者必遭惨败,毫无例外。并且接受得愈早愈速就愈好。‎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1938年)‎ 根据材料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有关史实加以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参考答案 ‎1.C 2.B 3.B 4.B 5.C ‎6.B 7.D 8.B 9.D 10.A ‎11.A 12.D 13.B 14.D 15.B ‎16.B 17.C 18.D 19.D 20.A ‎21.B 22.C 23.B 24.B 25.C ‎26.B 27.D 28.C 29.D 30.A ‎31.C 32.D 33.B 34.A 35.B ‎ ‎36.B 37.B 38.D 39.C 40.D ‎41.(1)原因:英国外交的实用主义原则;欧盟的政策威胁到英国的稳定与安全(英国想通过“关税”避免国际麻烦)。6分 ‎(2)不同观点:英国脱欧会使欧盟成员国更加团结,运行更加高效;英国脱欧会使欧盟成员国之间更加分化,导致欧盟衰落。6分 ‎(3)问题:贫富分化;金融风险;环境污染;恐怖主义等。4分 对策: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加强国际合作;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任答两点4分 ‎42.(1)特色:培养高尖技术人才为教育目标;聘请顶尖专家和教授授课;注重科学理论与生产技术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强调政治与专业两者过硬的教育思想。4分 ‎(2)贡献:筹建卫星、火箭等科研机构;创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倡导设置材料设计新专业。3分 评析:适应了工业和国防现代化建设的需求;为国家培养高尖端人才奠定了基础;顺应了未来科技发展的大趋势。3分 ‎43.示例一:‎ 观点:近代中国民族意识的发展 阐释:①鸦片战争后,中国面临的民族危机开始出现,民族意识开始萌芽,魏源等人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②中日甲午战后,中国民族危机空前加深,民族意识日益觉醒,中国社会各阶层掀起救亡斗争。‎ ‎③20世纪30年代,日本法西斯不断扩大侵华,中国人民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赶走了日本侵略者,极大增强了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④120世纪40年代,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推翻了三座大山,赢得了民族独立,为实现民族复兴奠定了坚实基础。(观点符合题意,史实准确,史论结合,亦可得分 。)‎ 示例二:‎ 观点: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阐释:中国的近代化经历了一个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的渐进过程。‎ ‎①器物层面——洋务运动 ‎②制度——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③文化——新文化运动 ‎(观点符合题意,史实准确,史论结合,亦可得分 。)‎ 示例三:‎ 观点:近代中国的救亡之路 阐释:‎ ‎①洋务运动——师夷长技 ‎②戊戌变法——君主立宪 ‎③义和团运动——反帝爱国(扶清灭洋)‎ ‎④辛亥革命——民主共和 ‎⑤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社会 ‎(观点符合题意,史实准确,史论结合,亦可得分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