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三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三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石嘴山市三中(2020—2021)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资源”这一概念,可以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理解。狭义的资源是指人类生产活动所需要的、在自然界存在的物质(材料)和动力的天然来源。广义的资源,则是指人类用来帮助从事一定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一切要素和有利条件的总和,简单地说,资源就是人类活动所必需的一切东西。从形态上看,人类资源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可以贮存、节约的资源,如资金、材料、能源等;另一类是不可贮存、节约的资源,如时间、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等。在信息社会中,正确认知注意力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为什么说注意力是一种资源呢?人类活动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它的定向性,即有意识、有计划地达到一定的目的。人类活动的定向性,要求人在活动过程中,必须使自己的意志服从这个过程的目标。人的定向活动是由提出的任何或某种活动计划来组织的,而要完成这种组织活动,一个重要的、不可缺少的心理因素就是注意力。所以,注意是人的活动的基本特征,是人的有目的活动和定向探索活动的前提,是人的活动达到既定目标的必要条件;注意力决定任务完成的效率和成果的质量,是人类活动不可缺少的一种要素,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人的心理过程的一个最基本特征是它的选择性和指向性。当我们的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于一定事物时,就是注意。注意和认识过程分不开,它是一切认识过程的开端。虽然注意不是一种独立的认识活动,但它表现在认识过程(知觉、记忆、思维等)的内部而与这些过程不可分离,在人的一切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对人的各种心理过程和操作活动均有调节作用。注意力表现了人的心理过程进行的动力特征,是人的个性品质和能力结构的重要国素。没有高度发展的往意力,就不能有效地从事各种活动,就不能从事长时间的复杂的思维活动。‎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的注意力是一种非常有限的心理资源。人的主要精力每次只能执行一种主要的任务。当大量的信息进入感觉记忆,若不加以注意,很快就会丧失。国此,注意在为进一步加工而选择感觉信息方面,是起着重要作用的。信息资源具有可替代性、可分享性,而注意力作为资源是不可替代、不可分享的。今天,人们要学会合理有效地分配并使用注意力。‎ ‎(节选自李志昌《信息资源和注意力资源的关系》,有删改)‎ ‎1. 下列表述,与本文意思不相符一项是( )‎ - 23 -‎ A. 资源包括材料、能源、时间、信息、注意力等,有狭义、广义之分,有的可以贮存、节约,有的不能贮存、节约。‎ B. 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于某一事物时就是注意,注意是认识过程的开端,对人的各种心理过程和操作活动均有调节作用。‎ C. 注意力决定任务完成效率和成果的质量,体现了人的个性品质和能力结构,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心理因素。‎ D. 在情况多变、竞争激烈、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从事各种活动,尤其从事各种思维活动,必须拥有高度发展的注意力。‎ ‎2. 下列语句的含义,不能体现“注意力”重要性的一项是( )‎ A. 右手画圆,左手画方,不能两成。‎ B.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C. 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 D.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3. 下面推断与本文观点相符的一项是( )‎ A. 注意力是一种非常有限的心理资源,不可替代,不可分享,因此可以和物质、能量等资源相提并论,等同看待。‎ B. 信息是一种重要资源,注意力也是一种重要资源。在任何时候,人的注意力都是一种稀缺资源。‎ C. 从注意力资源稀缺的角度看,在某些次要的或无关的方面,“信息闭塞”排除了一些无谓的干扰,可能也是有好处的。‎ D. 合理、有效地分配、使用注意力是成功的要素,不能合理使用注意力将会导致人一事无成。‎ ‎【答案】1. D 2. B 3. 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如本题要求选出“与本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信息,并进行比对。本题中,D项,“人们从事各种活动,尤其……,必须拥有高度发展的注意力”错误,“必须”一词过于绝对化,文章倒数第二段说的是“没有高度发展的注意力,就不能有效地从事各种活动,就不能从事长时间的复杂的思维活动”,选项忽略了“有效”一词,并非必须拥有,而是有了“高度发展的注意力”可以让人有效地从事各种活动。故选D。‎ - 23 -‎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如本题要求选出“不能体现‘注意力’重要性的一项”,然后到文中圈出有关“注意力”重要性的内容,再分析选项,看哪一项不能体现“注意力”重要性。从文中来看,“注意力”具有定向性,具有选择性和指向性。ACD三项都能体现“注意力”的重要性,如“右手画圆,左手化方,不能两成”说明注意力不能分散;“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是说明注意力具有定向性,不能分散;“用心一也”也是表明注意力的指向性。只有B项,“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是说听取多方面的意见,与注意力“定向性”不一致,不能体现“注意力”的重要性。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观点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题中,A项,“因此可以和物质、能量等资源相提并论,等同看待”错误,文章第一段只是把人类资源分为两个部分,而“注意力”和“物质、能量等能源”分属两大类,文中没有提到二者可以相提并论,选项前后内容之间强加因果。B项,“在任何时候,……”错误,“任何时候”这一说法太绝对,扩大范围。D项,“不能合理使用注意力将会导致人一事无成”错误,这一说法太绝对。文章最后只是说“人们要学会合理有效地分配并使用注意力”,但没有说不合理使用会如何。故选C。‎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 23 -‎ ‎“云教育”是指基于云计算应用的教育平台服务。集教学、管理、学习等于一体,它搭建了一个可供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教师、学生以及家长分工协作的在线平台,从而共同达成教学目标和育人任务。近年来,“云教育”受到国内外众多教育界人士关注,此次疫情的发生让“云教育”在我国得以大面积推广。有关“云教育”的诸多尝试都是一次次“破冰”之旅,正在改变着当下的教育生态。不可否认,在实践过程中,“云教育”在新技术的运用、教学内容的设计、教育质量的保证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同时,“云教育”不可能完全代替线下教育,传统课堂仍具有无可取代的重要作用。当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逐渐恢复,相信有关“云教育”的探索不会也不应停滞。如何推进线上线下教育更好地融合,“云教育”如何继续发挥应有作用、扮演好恰当角色,给大中小学各学段的教育注入新活力,助力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是下一阶段需要继续探索的课题。随着教育改革创新的不断深入,“云教育”带给我们的有关未来教育的诸多绚丽想象,有望逐步成为更加鲜活的现实。‎ ‎(摘编自杨国营《云教育拓展未来教育想象空间》‎ 材料二:‎ 教育部会同工信部开通了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能满足5000万学生同时在线学习。自2月17日开通以来,该平台已开设119门学科课程。截至3月24号,共播出小学、初中、普通高中课程1917节,浏览量累计达到了9.94 亿次,通过平台进行在线学习的学生累计超过了1.95亿人次。据统计,目前全国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惠及边远贫困地区400 多万名学生,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立,超过60%的教师和近50%的学生开通网络学习空间,逐步实现“校校用平台、班班用资源、人人用空间”。中国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说:“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中国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摘编自“中国新闻网”)‎ 材料三:‎ ‎(摘编自马璐璐、姜子涵《数说疫情下的“云生活”模式》)‎ 材料四:‎ - 23 -‎ 在线教育要稳健发展,有赖内容与技术融合创新,目前我国在线教育,盲点是定位不清晰,痛点是资源不对路,堵点是产品不赋能,具体体现:一、市场上大部分在线课堂以补习知识为主旨,以刷题为评价手段,通过过度训练、超纲挖掘、提前授课等策略,实现“提分”目标。二、在线教育最大的特点是以课程资源与学生的互动为主线,但我国没有统一建立中小学教学专业资源库,缺少体系完备且具有创新价值的在线教学资源。没有专业、 适需的资源支撑,技术再翻新也是空壳,学生们没有兴趣点击,即使强制也粘不住。这已成为在线教育不能给师生赋能的关键所在。这些都与21世纪教育理念和框架不符,影响着青少年高阶认知能力和思维发展,所以我国在线教育需要颠覆性重建。具体做法;一、建立与全球21世纪学习目标框架相配套的内容体系;二、搭建与区域发展基础及实际需求相适应的供给服务体系;三、构建教育与企业多元共建实施体制及在线教育准入机制、评级机制等。总之,要通过政策的、资本的、技术的、研究的等多措并举,加快全国在线教育整体能力有序进化。‎ ‎(摘编自吕文清《疫情催生在线教育2.0变革》)‎ ‎4. 下列对“云教育”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云教育”基于云计算应用,搭建了一个集教学、管理、学习等于一体,供教育方、受教育方等分工协作的在线平台。‎ B. “云教育”在我国已经得到了大面积的推广,正在改变着当下的教育生态,让我们对未来教育产生了许多绚丽的想象。‎ C. 春节后我国教育学习APP行业人均单日使用时长较春节增加7.5分钟,教育学习人群活跃时段的占比较平日增加一倍。‎ D. 据统计,自2月17日至3月24日,已经有近2亿人次在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在线完成了百余门学科课程的学习。‎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的基本建立,是我国在线教育的一次破冰之旅,但在线教育在定位、资源、产品等方面的不足阻碍自身发展。‎ B. 云教育所搭建的平台能助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可以共同达成教学目标和实现育人任务,但是不管在任何时代,它都不能取代线下教育。‎ C. 建立与21世纪学习目标框架相配套内容体系,提供体系完备且有创新价值的在线教学资源,这是在线教育能够给师生赋能的关键所在。‎ D. 综合以上材料可见,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中国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目前我们须多措并举,加快在线教育整体能力的有序进化。‎ ‎6.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我国“云教育”的发展趋势。‎ ‎【答案】4. D 5. B ‎ ‎6. ‎ - 23 -‎ ‎①线上线下教育的充分融合将使“云教育”成为线下教育的重要补充,助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②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重视与推动将促进“云教育”继续发展。③随着内容与技术的融合创新,“云教育”整体能力得到有序进化。‎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信息的筛选能力。‎ D项,“已经有近2亿人次在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在线完成了百余门学科课程的学习”曲解文意,由材料二第二行“自2月17日开通以来,该平台已开设119门学科课程”可知, 该平台已开设119门学科课程,而非完成了百余门学科课程的学习。‎ 故选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原文信息的筛选能力。‎ B项,“但是不管在任何时代,它都不能取代线下教育”说法绝对,由材料一“‘云教育’不可能完全代替线下教育,传统课堂仍具有无可取代的重要作用”可知,原文表述没有“不管任何时代”之意。‎ 故选B。‎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 本题,要求分析概括“云教育”的发展趋势,从以上材料中找出和“云教育”发展的相关内容,然后分点概括,由材料一“如何推进线上线下教育更好地融合,‘云教育’如何继续发挥应有作用、扮演好恰当角色,给大中小学各学段的教育注入新活力,助力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是下一阶段需要继续探索的课题”可概括出第一点,“云教育”成为线下教育的重要补充,助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由材料二“目前全国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惠及边远贫困地区400 多万名学生……逐步实现‘校用平台、班班用资源、人人用空间’”可概括出第二点,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重视与推动将促进“云教育”继续发展;由材料四“在线教育要稳健发展,有赖内容与技术融合创新,目前我国在线教育,盲点是定位不清晰,痛点是资源不对路,堵点是产品不赋能……但我国没有统一建立中小学教学专业资源库,缺少体系完备且具有创新价值的在线教学资源。没有专业、 适需的资源支撑,技术再翻新也是空壳,学生们没有兴趣点击,即使强制也粘不住”可概括出第三点,内容与技术的融合创新,使“云教育”整体能力得到完善。‎ - 23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非常 袁炳发 齐小男和郭珊珊结婚四年了。‎ 小俩口平时好得跟一个人儿似的,可是一到过春节的时候,齐小男的心里就打怵,他知道,又该到吵架的时候了。‎ 结婚四年来,齐小男一直为这棘手的家事苦恼着。‎ 齐小男的父母都是企业的普通干部,母亲是工厂的一名会计,山东人。可能是山东人的耿直与倔强,让母亲做事认死理,连父亲都惧她三分。‎ 齐小男和郭珊珊谈恋爱的时候,母亲是不太满意的,说郭珊珊人虽然长得漂亮,但看那装扮和说话神态,就觉得不是会过日子的人。听说她还是单亲家庭,是父亲有了外遇,母亲才与其离婚的。‎ 齐母顾虑的是,万一上梁不正下梁歪咋办?‎ 齐小男没管母亲的这些顾虑,在他的眼里,郭珊珊就是他的心尖尖,好宝宝。有多少人追郭珊珊,齐小男的心里是有数的。‎ 郭珊珊呢,知道齐小男的母亲没看上她,但她想,这不是重要的,有齐小男真心喜欢她就够了,反正结婚后也不和他母亲一起生活,大不了以后少见面就是。‎ 这种情况下,齐小男和郭珊珊结婚了,齐母的心里也就结了一个大疙瘩。‎ 每逢年节,婆媳的关系就更紧张。‎ 齐母认为,郭珊珊嫁过来就是齐家的人了,每年年三十儿,必须在她齐家这里过,至少也得是吃了饺子,过了十二点,才可以回自己的小家。‎ 郭珊珊认为齐母这种要求,让人难以接受,都什么年代了,还守着老皇历。谁说女孩嫁了人就是男人家的了?宪法规定了吗?自己妈一个人从小把她带大不容易,结了婚,难道就不要妈妈了吗?现在都是独生子,谁的妈年三十也都需要陪伴,凭什么每年春节都必须在你家过!‎ 就这样,齐小男夹在两个女人之间,左也不是右也不是。这一夹,就夹了四年,每年一到年关这时候,齐小男就绞尽脑汁心里盘算着如何闯关。‎ 二十八那天,母亲给齐小男打电话,让他和郭珊珊三十早点回家。齐小男哼哈答应着,合计着晚上该怎么和郭珊珊说。‎ - 23 -‎ 谁知晚上一到家,郭珊珊先开了口:“齐小男,这个春节你妈那儿我们不能去了。”‎ 齐小男一听就来气了,问:“珊珊,你什么意思啊?”‎ ‎“齐小男,我可不是跟你吵架。是这样,我们医院通知了,现在武汉的疫情很严重,随时都可能传到冰城来,让我们随时做好抗击疫情的准备。”‎ ‎“有那么严重吗?”‎ 郭珊珊没再搭理齐小男,拿起手机找院里的通知。‎ 郭珊珊是冰城第三医院呼吸科的护士长,她自然知道疫情一旦传到本市,对这个城市将意味着什么!‎ 想到这里,郭珊珊说:“齐小男,你明天给你妈打电话,告诉她,多储备一些吃的,这个春节恐怕不能太平。”‎ 果然,事情如郭珊珊预想的那样,二十九那天,冰城发现十例输入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例,一时间,整个冰城如临大敌。‎ 市三院紧急开会,布置增加发热门诊和疫情值班。郭珊珊当时很犹豫,本来想过了年要小宝宝的,如果参加疫情值班,意味着有被传染的可能,可是一想到自己是护士长,脸便唰地一下红了。‎ 郭珊珊毅然报名参加疫情防控第一线。‎ 那晚她到家的时候,已经十一点了。进屋后,把口罩装进塑料袋,扎紧,扔进垃圾桶,又去卫生间洗手,正听见齐小男在打电话,听声音和口气对方是她婆婆。‎ 郭珊珊一股无名火就冲了上来,她想,一定是婆婆又在给齐小男吹风,让他们回家过春节。‎ 郭珊珊洗干净手后,走到齐小男身旁,想要抢他手里的电话,看见齐小男的眼睛里闪着泪光时,她的手停在半空中。‎ 齐小男看着郭珊珊,按下了电话的免提键,婆婆的声音回荡在房间里:……我今天看了一天的电视新闻,疫情可能随时都会在我们冰城蔓延,形势严峻。珊珊在医院,那可是抗疫的前线,你不能拖她后腿。这种时候,我们的家事不算个事了,大是大非面前,妈拎得清。没有国哪有家,妈这个道理还是懂的。在这场疫情里,人人都不是旁观者。这些天,你辛苦下,把车消毒好,一定要天天开车接送珊珊,自己的媳妇儿自己疼,春节你们都不要来了,这个春节,你的重中之重,就是照顾好珊珊!‎ 此时的郭珊珊已经泪流满面。‎ ‎(摘自《小说月刊》,有删改)‎ - 23 -‎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前半部分主要写了齐母对郭珊珊心存偏见以及家庭内部的矛盾,后半部分写了齐母对郭珊珊的体贴关怀及家庭的温暖。‎ B. 郭珊珊报名参加疫情防控后,很晚才回到家里,碰巧看到丈夫和婆婆打电话,这种巧合的手法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也多次出现过。‎ C. 齐母和郭珊珊就“在哪儿过年”产生了争论,而郭珊珊在争论中占上风,这暗示了一些传统观念在今天日趋衰微。‎ D. 小说善于以小见大,文中的主要人物及事件都是平凡的,但在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这一大时代背景下,却折射出深刻宏大的社会意义。‎ ‎8. “武汉本来就是一座很英雄的城市,中国本来就是一个很英雄的国家。”请谈谈本文是如何塑造这样的“英雄时代”的。‎ ‎9. 本文标题有多重意蕴,请结合文本分析探究。‎ ‎【答案】7. C 8. (1)言行描写:从郭珊珊看到医院通知后的言行描写可看出,她早已对疫情有了自己的判断,并报名参加了疫情防控第一线。(2)心理描写:院里开会时,她虽有顾虑,但想到自己是护士长还是冲在了最前面。(3)侧面衬托:结尾齐母语言的描写衬托了郭珊珊医者仁心的崇高精神。 ‎ ‎9. (1)每年家庭的非常时期:平时家庭和睦,一到年三十就因为在哪儿过年吵架,关系紧张。(2)今年家庭的非常时期:今年却不同寻常,齐母不但不吵了、不逼迫孩子们回家过年,反而让儿子照顾好珊珊。(3)国家的艰难时期:抗击疫情的战斗异常艰难,在这场人民战争里,人人都不是旁观者,要互相理解、支持。舍小家顾大家,方能共克时艰。‎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能力。‎ C项,“郭珊珊在争论中占上风,这暗示了一些传统观念在今天日趋衰微”错。原文说“每逢年节,婆媳的关系就更紧张”“就这样,齐小男夹在两个女人之间,左也不是右也不是。这一夹,就夹了四年,每年一到年关这时候,齐小男就绞尽脑汁心里盘算着如何闯关”,谁占了上风,并没有涉及,且“暗示了一些传统观念在今天日趋衰微”也夸大其词,文中只是说郭珊珊认为齐母这种要求是老皇历,并没有关涉传统观念。‎ 故选C。‎ ‎【8题详解】‎ - 23 -‎ 本题考查理解文本内容、赏析塑造人物形象手法的能力。本题,题干要求谈谈本文是如何塑造这样的“英雄时代”,作答本题,要明确答题方向,明确本文塑造的英雄即是“郭珊珊”,本题实质上就是考查如何塑造人物形象的。‎ 结合“郭珊珊没再搭理齐小男,拿起手机找院里的通知”“郭珊珊当时很犹豫,本来想过了年要小宝宝的,如果参加疫情值班,意味着有被传染的可能,可是一想到自己是护士长,脸便唰地一下红了”“郭珊珊毅然报名参加疫情防控第一线”分析可知,本文通过行动和语言描写,塑造了郭珊珊在疫情之后的抉择:报名参加了疫情防控第一线。‎ 结合“市三院紧急开会,布置增加发热门诊和疫情值班。郭珊珊当时很犹豫”分析可知,本文通过心理描写,写出了郭珊珊的顾虑,但想到自己是护士长还是冲在了最前面。‎ 结合“珊珊在医院,那可是抗疫的前线,你不能拖她后腿……春节你们都不要来了,这个春节,你的重中之重,就是照顾好珊珊”分析可知,本文结尾齐母语言的描写从侧面衬托了郭珊珊医者仁心的崇高精神。‎ ‎【9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标题含义的能力。‎ 结合“齐小男和郭珊珊结婚四年了。小俩口平时好得跟一个人儿似的,可是一到过春节的时候,齐小男的心里就打怵,他知道,又该到吵架的时候了。结婚四年来,齐小男一直为这棘手的家事苦恼着”分析可知,年三十是个非常时期,因为一到这天,就是婆媳矛盾爆发的时候。‎ 结合“这个春节你妈那儿我们不能去了”“现在武汉的疫情很严重,随时都可能传到冰城来,让我们随时做好抗击疫情的准备”“珊珊在医院,那可是抗疫的前线,你不能拖她后腿。这种时候,我们的家事不算个事了,……自己的媳妇儿自己疼,春节你们都不要来了,这个春节,你的重中之重,就是照顾好珊珊”分析可知,今年情况非常,齐母不但不吵了、不逼迫孩子们回家过年,反而让儿子照顾好珊珊。‎ 结合“现在武汉的疫情很严重,随时都可能传到冰城来,让我们随时做好抗击疫情的准备”“没有国哪有家,妈这个道理还是懂的。在这场疫情里,人人都不是旁观者”分析可知,今年的“非常”还表现在是国家的艰难时期。‎ 二、古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裴楷字叔则,弱冠知名,尤精《老 - 23 -‎ ‎》《易>,少与王戎齐名。钟会荐之于文帝,辟相国掾。贾充改定律令,以楷为定科郎。事毕,诏楷于御前执读,平议当否。武帝为抚军,妙选僚采,以楷为参军事。石崇以功臣子有才气,与楷志趣各异,不与之交。长水校尉孙季舒尝与崇酣燕,慢傲过度,崇欲表免之。楷闻之,谓崇曰:“足下饮人狂药,责人正礼,不亦乖乎!”崇乃止。‎ 楷性宽厚,与物无忤。不持俭素,每游荣贵,辄取其珍玩。虽车马器服,宿昔之间,便以施诸穷乏。尝营别宅,其从兄衍见而悦之,即以宅与衍。梁、赵二王,国之近属,贵重当时,楷岁请二国租钱百万,以散亲族。人或讥之楷曰损有余以补不足天之道也安于毁誉其行己任率皆此类也 楷子瓒娶杨骏女,然楷素轻骏,与之不平。骏既执政,乃转为卫尉。及骏诛,楷以婚亲收付廷尉,将加法。是日事仓卒,诛戮纵横,众人为之震恐。楷容色不变,举动自若,索纸笔与亲故书。赖侍中傅祗救护得免,犹坐去官。太保卫瓘、太宰亮称楷贞正不阿附,宜蒙爵土,乃封临海侯。代楚王玮为北军中候。玮怨瓘、亮斥己任楷,楷闻之,不敢拜,转为尚书。楷长子舆先娶亮女,女适卫瓘子,楷虑内难未已,求出外镇,垂当发而玮果矫诏诛亮、瓘。玮以楷前夺己中侯,又与亮、瓘婚亲,密遣讨楷。楷素知玮有望于己,闻有变,单车入城.匿于妻父王浑家,故得免难。‎ 楷有渴利疾,不乐处势。王浑为楷请曰:“楷受先帝拔擢之恩,复蒙陛下宠遏,诚竭节之秋也。然楷性不竞于物,安于淡退,有识有以见其心也。楷今委顿,臣深忧之。光禄勋缺,以为可用。”不听。及疾笃,诏遣黄门郎王衍省疾。卒,时年五十五,谥曰元。‎ ‎(选自《晋书·裴楷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人或讥之/楷曰/损有余以补/不足天之道也/安于毁誉/其行己任/率皆此类也/‎ B. 人或讥之/楷曰/损有余以补不足/天之道也/安于毁誉/其行己任率/皆此类也/‎ C. 人或讥之/楷曰/损有余以补不足/天之道也/安于毁誉/其行己任/率皆此类也/‎ D. 人或讥之/楷曰/损有余以补/不足天之道也/安于毁誉/其行己任率/皆此类也/‎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老》,指《老子》,又称《道德经》,后被纳入科举考试的经书范围中。‎ B. 武帝,皇帝的谥号,帝王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给予的一种称号。‎ C. 婚亲,有婚姻关系的亲戚。文中指裴楷与杨骏两家儿女结为婚姻的亲戚关系。‎ D. 矫诏,假托或假传皇帝布告臣民文书,或者篡改皇帝布告臣民的诏令。‎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3 -‎ A. 裴楷年少有名,屡获任用。裴楷年少时有名声,经钟会推荐,被征辟为相同掾,以定科郎身份参与朝廷律令的修改;武帝精选属下,任裴楷为参军事。‎ B. 裴楷性格宽厚,轻财仗义。裴楷为人宽厚,与人无仇;堂兄裴衍喜欢他的别院,他就慷慨相送,还把每年索要来的几自万租钱,散发给自己家中的穷亲戚。‎ C. 裴楷遭遇动乱,仓皇逃命。裴楷在两位姻亲的推荐下代替楚王司马玮担任北军中侯,楚王司马玮发动叛乱,秘密派人去讨伐裴楷,裴楷藏匿在岳父家,才得以免于灾难。‎ D. 裴楷不附姻亲,从容应变。裴楷一向看不起姻亲杨骏,杨骏执政后,裴楷就转任卫尉,后来杨骏被杀,裴楷也被捕交付廷尉,然而他神色不变,举动自如。‎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楷闻之,谓崇曰:“足下饮人狂药,责人正礼,不亦乖乎!”‎ ‎(2)楷受先帝拔擢之恩,复蒙陛下宠遇,诚竭节之秋也。‎ ‎【答案】10. B 11. A 12. C ‎ ‎13. (1)裴楷听说了,对石崇说:“您请人喝下烈酒,又要求别人遵守正礼,这不有些矛盾吗?”‎ ‎(2)裴楷受到先代皇帝提拔的恩典,又受到陛下的宠幸知遇,确实是竭尽忠诚的时候。‎ ‎【解析】‎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断句题还可以抓住一定不能断开的地方,用排除法做题。比如本题,“损有余以补不足/天之道也”的意思是损有余补不足,这是天道。其中“天之道也”是判断句。所以应在“足”和“天”之间停顿,这样就排除A、D项。“皆此类也”的意思是都是这类情况。“皆”是谓语,“此类”作宾语。所以应在“皆此类也”前停顿。排除C项。故选B。‎ ‎【11题详解】‎ - 23 -‎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平常的学习中,考生在平时学习中应多多识记积累相关的知识,应有意识的进行分类识记,比如科考类、官职升迁贬谪类、官职名称类等等。A项,“后被纳入科举考试的经书之一”错误。科举考试以“四书”“五经”为主,其中《道德经》不在“四书”“五经”之列。故选A。‎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C项,“裴楷在两位姻亲的推荐下代替楚王司马玮担任北军中侯”与原文不符。原文说“楷闻之,不敢拜,转为尚书”。故选C。‎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注意特殊句式和虚词,把握语境推断。第一句关键点:“闻”:“听说”;“足下”:“您”;“责”:“要求”;“乖”:“矛盾”;“不亦……乎”:“不也……吗”。第二句关键点:“拔擢”:“提拔”;“宠遇”:“宠幸知遇”;“诚”:“确实”;“秋”:“时刻,时候”。‎ ‎【点睛】解答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要点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还有细节方面容易出题,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特别是细节处,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参考译文:‎ 裴楷字叔则,二十岁就出了名,尤其精通《老子》《易经》,年少时与王戎有同样的名声。钟会把他推荐给文帝,任相国掾。贾充修改律令,任用裴楷为定科郎。事情完毕,诏令裴楷任御前执读,评论奏章是否妥当。武帝任抚军时,精选属下,任裴楷为参军事。石崇由于是功臣后代又有才气,与裴楷志趣不同,不跟裴楷交往。长水校尉孙季舒曾经与石崇畅饮,傲慢过度,石崇想上表罢免他。裴楷听说了,对石崇说:“您请人喝下烈酒,又要求别人遵守正礼,这不有些矛盾吗?”石崇于是作罢。‎ - 23 -‎ 裴楷生性宽厚,与人无仇。不主张朴素,每逢去荣华富贵的地方游玩,就拿走别人的珍宝古玩。即便是车马器具服饰,短时间内,就送给穷困的人。曾经经营了一处别墅,他的堂兄裴衍见到后喜欢,裴楷就把房子送给了裴衍。梁、赵两位王,是国君的近亲,在当时地位显赫,裴楷每年请两封国租钱百万,散给亲族。有人讥讽裴楷,裴楷说:“损有余补不足,这是天道。”不在乎别人的诋毁,做自己想做的事,都是这类情况。‎ 裴楷的儿子裴瓒娶了杨骏的女儿,然而裴楷一向看不起杨骏,与他关系不好。杨骏执政后,裴楷转任卫尉。等到杨骏被杀后,裴楷因为姻亲被捕交付廷尉,将要被加以刑罚。那天事发仓猝,杀人遍地,大家为此惊恐。裴楷神色不变,举动自如,索要纸笔给亲友写信。幸而侍中傅祗救护得以免于一死,还是坐罪被罢官。太保卫瓘、太宰司马亮称赞裴楷忠贞正直不阿谀奉承,应受到封地,于是被封为临海侯。代替楚王司马玮任北军中侯。司马玮怨恨卫瓘、司马亮排斥自己而任用裴楷,裴楷听说后,不敢接受任命,转任尚书。裴楷的长子裴舆先娶了司马亮的女儿,女儿嫁了卫瓘的儿子,裴楷考虑到内乱没有平息,请求出京任职,正要出发而司马玮果然假藉诏书名义诛杀司马亮、卫瓘。司马玮因为裴楷先前夺取自己中侯职位,又跟司马亮、卫瓘是姻亲,秘密派人去讨伐裴楷。裴楷平素就知道司马玮对自己有怨恨,听说有了变故,一人乘车入城,藏匿在岳父王浑家,因而得以免于灾难。裴楷有渴望权利的毛病,不满意所处的官位。王浑为裴楷请求说:“裴楷受到先代皇帝提拔的恩典,又受到陛下的宠幸知遇,确实是竭尽忠诚的时侯。但是裴楷生性不善竞争,安心于淡泊退隐,有见识的人可以看到他的心迹。裴楷如今不振作,我深为担忧。光禄勋缺员,我认为可以任用。”不被采纳。等到病重,下诏派遣黄门郎王衍探视。去世,时年五十五岁,谧号元。‎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西江月·题溧阳三塔寺 张孝祥 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 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寒光亭下水连天,飞起沙鸥一片。‎ ‎【注】①三塔湖,在溧阳县西七十里,傍三塔湖而建,寒光亭也在湖边。这首词大约是绍兴三十二年(1162)春,张孝祥自健康还宣城途径溧阳时所作三年前,张孝祥在临安兼权中书舍人,后为汪彻所劾罢。‎ ‎14.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句中的“湖边春色”为后面写“杨柳”“东风”“乘船游湖”做铺垫。‎ - 23 -‎ B. 三四句写“东风”“杨柳”,注情于物,创造出一个物我合一的艺术境界。‎ C. 五六句表达了词人看惯世事,彻底解脱,置身湖光之中的悠然心境。‎ D. “又”字既有对时光流逝、对历经坎坷的感慨,又能体现再次来此的欣喜。‎ ‎15. 本词的结尾两句意境旷远,余音绕梁,请赏析其精妙之处。‎ ‎【答案】14. C 15. ①动静结合,水天一色为静景,沙鸥自由翱翔为动景。一静一动,描绘出一幅充满了蓬勃生气的画面。②以景结情,结尾两句用水天一色、沙鸥飞起的和谐之景,表达词人对于世路尘俗的鄙弃憎恶,对于返归自然恬适愉快的喜爱之情。‎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 C项,“彻底解脱”不当,“此心到处悠然”,不仅是在说自己的心境无论到哪儿总是悠闲安适,更包含着自己这颗备受折磨、无力回天的心,只能随遇而安,自寻解脱的意思。‎ 故选C。‎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诗句中关键语句的能力。本题,题干要求赏析结尾两句精妙之处。答题时需要通晓全诗大意,理解相关的语句,分析其含义及表达效果。‎ 结合题干“意境旷远”以及最后两句“寒光亭下水如天,飞起沙鸥一片”可知,这两句是描绘画面,描写景象,所以考生可以从描写的角度来赏析这两句;这两句主要写了寒光亭下的“水”和“沙鸥”,“水”“如天”,寒光亭下的湖水一碧万顷,犹如辽阔无际的蓝天,这是静态的画面,而“飞起沙鸥一片”写的是“沙鸥”,在这明丽如画的水天之间,一群沙鸥展翅飞起,自由翱翔,这是动态的画面,这一静一动、点面交映的画面,充满了蓬勃的生气。‎ 接着思考诗歌结尾的艺术。诗歌结尾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卒章显志、直抒胸臆,一种是以景结情、借景抒情。经过前面对最后两句内容的分析可知,这首词的最后两句是写景,这自然是以景结情,在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之中陶醉着词人的心胸,尤其是沙鸥飞起的镜头,不仅使整个画面灵动起来,更寄寓着“鸥鸟忘机”与鸥同盟的深意,流露出唾弃世路和同盟鸥鸟表露出投身自然的悠然心境,这末尾两句,纯粹写景,以景结情,语淡意远,余味不尽,词人对于世路尘俗的鄙弃憎恶,对于返归自然的恬适愉快,尽在言外,成为全词意境旷远、余音绕梁的结笔。‎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 名篇名句默写。‎ - 23 -‎ ‎(1)《关雎》中的男主人公为了表达对心中姑娘的爱意、让她开心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陶渊明《饮酒(其五)》中表现心情闲适、心志高远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与《送柴侍御》里“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琴瑟友之 (2). 钟鼓乐之 (3). 问君何能尔 (4). 心远地自偏 (5). 海内存知己 (6). 天涯若比邻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的能力。‎ 易错的字有:琴,瑟,偏,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与传统文化密切相关的历史小说是网络文学中最为成熟也最受欢迎的类型之一,这与我国绵延久远的重史精神和说史传统是分不开的。中华民族漫长的发展史是网络文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宝库,卷轶浩繁的史学著作更为网络作家提供了_____的“宝典”,(  )除了在历史背景中创造读者喜闻乐见的故事情节之外,借助文学想象返回_____的历史现场,通过审美化、形象化和充满网络特性的书写为民族精神画像,体悟影响历史前进的多重动力,并从激荡人心的历史事件中探寻人物的精神世界和理想情怀,_______激发读者的身份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这是网络文学在新时代的新使命。在历史类型创作中,应当处理好历史的现实性与文学的可能性之间的关系,作家应当尊重已经发生过的历史现实,不歪曲和身改历史,不向读者______错误的历史知识,不丑化、污化戏说曾经为历史发展作出贡献、构建民族心灵史和精神史有重大作用的历史。网络小说应该在历史的空白处施展想象力,以此探索历史发展更多的可能性,而不能通过反道德反伦理、反人性反理性和反情感反逻辑的荒谬故事去验证历史的“不可能性”‎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厚重   风流云散    因而     传递 B. 厚重   风起云涌    从而     传递 C. 沉重   风起云涌    因而     传达 D. 沉重   风流云散    从而     传达 - 23 -‎ ‎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网络作家们也从流传至今的传统文化遗产中寻找到了充足的素材。‎ B. 网络作家们也从留传至今的传统文化遗产中寻找到了充足的素材。‎ C. 流传至今的传统文化遗产也为网络写作准备了充足的素材 D. 留传至今的传统文化遗产也为网络写作准备了充足的素材.‎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不戏说、丑化和污化曾经为历史发展作出贡献、对建构民族心灵史和精神史有着重大作用的历史人物。‎ B. 不丑化、污化和戏说曾经为历史发展作出贡献、建构民族心灵史和精神史有着重大作用的历史。‎ C. 不戏说、污化和丑化曾经为历史发展作出贡献、建构民族心灵史和精神史有着重大作用的历史人物。‎ D. 不污化、戏说和丑化曾经为历史发展作出贡献、对建构民族心灵史和精神史有着重大作用的历史。‎ ‎【答案】17. B 18. C 19. A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词语)的能力。考查形式有判断成语(词语)使用的正误和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成语等。掌握常见的成语错误类型:望文生义、重复、褒贬不当、用错对象、矛盾。成语(词语)使用的正误需要正确理解词语的意义,辨明感情色彩,弄清使用对象以及使用的特殊要求,避免因成语造成病句等;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成语(词语)填空需要仔细分析语境,理解成语(词语)的意义,同时还要辨明意义相近的词语的细微差别。解答此题要注意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一般错误的类型不会一样,所以可以用排除法确定成语的错误类型,错误选项,同时,注意多义成语的积累记忆。‎ 第一组,厚重:丰富而贵重。沉重:沉静庄重。由“宝典”可知应选“厚重”。‎ 第二组,风流云散:指原常相聚的人飘零离散。风起云涌:形容雄浑磅礴之势;也比喻事物迅速发展,声势浩大。修饰“历史现场”,填入“风起云涌”。‎ 第三组,因而,前后有明显的因果关系;从而,表示结果或进一步的行动。根据语境“激发读者的身份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填入“从而”。‎ - 23 -‎ 第四组,传递,递过去,辗转递送;传达,传告,使知道。根据语境“错误的历史知识”,填入“传递”。‎ 故选B。‎ ‎【18题详解】‎ 此题考查衔接句子的能力。首先认真阅读文段,了解大意;然后可以根据空句的位置来判断,还可以根据上下文语境的提示来分析衔接的内容。要求选择语意连贯,逻辑严密的句子。‎ 根据括号前句子“卷轶浩繁的史学著作更为网络作家提供了……”,按句式一致的原则,括号内应该是“传统文化”开头,排除AB;‎ ‎“留传”“流传”都有传至后世之意,但“留传”多用于有主观意愿,排除D。‎ 故选C。‎ ‎【19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此题考查辨析病句能力。要了解病句的类型,并能对句子做语法分析。‎ 原句“不丑化污化戏说曾经为历史发展作出贡献构建民族心灵史和精神史有重大作用的历史”中,“不丑化污化戏说”语序不当,改为“戏说、丑化和污化”,因为“戏说、丑化和污化”三个词语有语意上的递进关系;“为历史发展作出贡献、对建构民族心灵史和精神史有着重大作用”,搭配不当,不是历史,而应是“历史人物”;成分残缺,“有”字前面的状语需要有介词“对”。‎ 故选A。‎ ‎【点睛】病句题历来是高考热点,复习中首先要熟悉高考常考的六种病句类型——搭配不当、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积累经验,辨析时可采用紧缩主干法,先审主干再审枝叶。‎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6个字。‎ 比利时科学家的研究团队借助实验数据与力学模型,对变色龙舌垫处分泌的黏液的黏性进行了分析,发现变色龙舌头上黏液的黏合性能足以在没有其他因素的情况下起效。根据黏性的测量数据,研究者建立了一个模型用以描述________。研究者发现,这种机制能够很好_________。他们总结说,由于变色龙_________,以及其舌头与猎物之间有较大的接触面积,足以让其捕食猎物。‎ - 23 -‎ ‎【答案】 (1). 变色龙舌头用高黏性捕获猎物的机制 (2). 解释不同品种变色龙的捕食能力 (3). 唾液的高黏性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既考查句子的连贯性,又考查学生对文段的总结概括能力,及文段的推断能力。这段文字是介绍变色龙舌垫处分泌的黏液的黏性。‎ 第一处,前面介绍“变色龙舌垫处分泌的黏液的黏性”,后面说“这种机制”可以“捕食猎物”,由此可知,横线上的内容应该是说变色龙舌头用高黏性捕获猎物的机制;‎ 第二处,根据后面“他们总结说”“由于……以及其舌头与猎物之间有较大的接触面积,足以让其捕食猎物”可知,后面是从前面得出的结论,故横线处应是说“变色龙舌头用高黏性捕获猎物的机制”可以解释不同种类变色龙的捕食能力;‎ 第三处,由“由于……”和“以及……”可知,前面是分析变色龙捕食猎物的原因,再结合前面的捕食机制可知,横线处应是说变色龙唾液的高黏性。‎ ‎21.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70字。‎ 我国第一艘国产航空母舰于2019年12月17日下午在海南三亚某军港交付海军。根据《海军舰艇命名规定》,巡洋舰和两栖攻击舰及以上级别舰艇以行政省和直辖市名命名,综合考虑各省、直辖市申请意愿等各方面因素,我国第二艘航母亦是我国第一艘国产航母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山东舰”。另外,根据舰艇命名惯例,为保持航母舷号衔接有序、整齐统一,山东舰舷号在辽宁舰基础上顺延为“17”。山东舰立足国内自主设计建造,重点解决了航母总体设计、船体建造、主动力装备国产化研制等问题,提高了综合作战效能和综合保障水平。‎ ‎【答案】我国第一艘国产航空母舰命名为山东舰,舷号为“17”,于2019年12月17日下午在三亚交付海军,它入列提高了我海军综合作战效能和综合保障水平。‎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段压缩。‎ 本题属于新闻报道,根据新闻报道的内容,找出报道对象以及特征,新闻事件以及影响等关键信息,加以概括即可。根据材料可知,报道的对象为“我国第一艘国产航空母舰”,主要事件为第一句话“我国第一艘国产航空母舰于2019年12月17日下午在海南三亚某军港交付海军”。中间部分关键信息为“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山东舰’,……‎ - 23 -‎ ‎ 顺延为‘17’”。最后一句指明影响“提高了综合作战效能和综合保障水平”。据此总结出答案“我国第一艘国产航空母舰命名为山东舰,舷号为“17”,于2019年12月17日下午在三亚交付海军,它的入列提高了我海军综合作战效能和综合保障水平。”具体作答时要注意字数限制。‎ ‎【点睛】压缩语段题的主要方法有:一是查找法,即在原文中寻找能表述主要信息的关键语句,如议论文中表述论点的语句,说明文中的中心句,记叙文中的过渡句,新闻中的导语均属关键语句。二是删减法,就是保留材料中主要信息,删除次要信息。三是连缀法,即将符合题干要求的信息筛选整合,连缀成最终答案。‎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日,广东佛山南海警方接到一位母亲报警称,7岁女儿在商场偷了东西。一开始无论女孩妈妈和店员怎么问,小女孩就是不肯承认。妈妈于是想到了报警,给女儿一个教训。在民警劝说教育下,小女孩终于承认,看到小玩具很漂亮,但也知道自己家里条件不好,不好意思向妈妈开口要钱,一时没忍住就偷拿了几个。事后,女孩妈妈按商品原价进行了赔偿,警察也对小女孩进行了批评教育,告诉她下次不能再这么做了。8月4日《金陵晚报》‎ 针对上述材料,你有着怎样的观点与看法?‎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联系生活实际,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从“亲妈报警”反思家庭教育 近日,一条“7岁女童商场偷拿玩具亲妈报警”的新闻上了微博热搜。事情缘起是广东佛山南海警方接到一位母亲报警称,7岁女儿在商场偷了东西。一开始无论女孩妈妈和店员怎么问,小女孩就是不肯承认。妈妈于是想到了报警,给女儿一个教训。‎ 对于这位妈妈的做法,网友分成了针锋相对的两派。有不少人支持,认为这个孩子如果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小时偷针,长大偷金”,会不知不觉地养成坏习惯,妈妈报警让警察叔叔来进行教育,是让其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在女童幼小的心灵里树立规则、法律的边界,帮助其改掉“不经允许便私拿别人东西”的不良行为,这比以往奉行的“直接打一顿”要有效得多。事实证明,女孩在警察的批评教育下承认了错误,女孩妈妈也按商品原价进行了赔偿,“让孩子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支持的网友称赞这位母亲是个负责任、懂道理的妈妈。‎ - 23 -‎ 但也有人觉得,这位妈妈这样做伤害了孩子,没顾及孩子的自尊心。因为女孩妈妈是借鉴其他家长的做法报警的,有人便认为这种家长“一言不合就报警”是一种不好的现象,既说明父母教育的无能,也浪费本就紧张的警力,更重要的是,会在小孩子心理留下阴影,对父母、警察产生恐惧、抵触情绪,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 平心而论,这两种观点都各有各的道理。现代心理学告诉我们,7岁儿童尚没有清晰的所有权的概念,喜欢以自我为中心,往往把自己的东西和别人有而自己喜欢的东西,都理所当然地视为己有,希望得到自己没有的东西。这个女孩就是面对五花八门的玩具甚是喜欢,但她也知道自己家里条件不好,不好意思向妈妈开口要钱,一时没忍住就偷偷拿走了几个。她并不认为这是“偷窃”,因此面对妈妈的教育,女儿矢口否认,最后还委屈地哭了起来。‎ 可以说,小孩子控制不住自己偷拿东西,是一种并不鲜见的行为,而如何教育孩子,帮助孩子认识并纠正不良做法,就非常考验家长的家庭教育能力与责任心,这也是这个小新闻引发强烈关注的原因。在笔者看来,尽管有人不认可这位母亲报警的做法,但她看到女儿真心承认错误,便连连向民警道谢,告诉女儿如果喜欢这些玩具,可以与妈妈商量购买,但绝对不能偷窃,还照价赔偿了玩具,并且对自己忙于工作,疏忽了孩子进行了自我检讨,这种自省、反思的言行值得肯定。‎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言行举止无时无刻不对孩子产生深远影响。如何教育好孩子是门学问,需要家长不断学习和实践。但家庭教育没有一定之规,每位家长都要根据自己孩子的个性特点采取多种方法,予以潜移默化的教育。帮孩子建立所有权观念,培养孩子的自制力,让孩子学会换位思考,懂得遵守规则,需要父母加强和孩子沟通,切忌不问缘由地打骂,给孩子贴负面标签。通过“女童偷拿玩具亲妈报警”这一个案,发现各自的不足与缺憾并及时改正,寻找更科学、更有效的家庭教育方法,呵护孩子健康长大,应该是这则新闻的最大价值所在。‎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文的能力。审题是高考写作的第一步,也是决定作文成败的关键,是考生写作的重中之重。虽然高考写作时间很有限,但“磨刀不误砍柴工”,必须舍得花5分钟来审清题意。不同类型的作文在审题上有不同的侧重点。立意力求新颖、高远而深刻。没有统帅的军队是乌合之众,而没有主题的文章则是无根之木。立意是否正确直接关系到作文的成败,立意是否新颖、高远、深刻是拉开作文档次的关键。要使立意深刻高远并非要宏大叙事,而是要能以小见大,见微知著,要能用看似不起眼的生活小事,甚至是一个动作、一句话、一次微笑、一个眼神等来揭示重大的思想意义,反映震撼人心的主题,来反映考生正确而高尚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让“作文”与“做人”相统一,才能提高作文的思想格调与社会价值,才能用笔下的文章启发人、感染人。‎ ‎【审题】‎ - 23 -‎ 本则材料属于新闻热点类的事件,整个事件的核心问题是发表你对“孩子妈妈报警这一教育方式的看法”,这种可以开放讨论式的作文中,你可以选择赞同,也可以选择反对,但必须要亮明自己的观点,不能含混不清,模棱两可。‎ 如果小女孩妈妈的角度分析,就需要去委婉的探讨教育方式的问题,可以支持这种坚持原则,绝不姑息放纵孩子的严厉教育方式,也可以持反对态度,写明这种吓唬式教育的危害,提出你认为更为合理的方法。‎ 如果从孩子的角度分析,就应该是让孩子去体谅理解妈妈的良苦用心,或是从心理上去安慰孩子,以免留下阴影。‎ 当然还可以从其他的角度分析,比如从警察的角度,提出你认为这种场合下的秉公执法应该是充满温情的,或是从相关的商场和店员的角度,阐述面对孩子的这种错误应该以什么样的方法来处理等等,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立意】慎用恐吓教育和羞辱教育。‎ 给孩子有温度的教育。‎ 切莫放纵孩子的“小错”。‎ ‎“母爱”也要有原则。‎ ‎【素材】1.教育孩子,应该是潜移默化中进行的,润物细无声,从父母自己的言传身教中让孩子模仿,是一件长期的工作,而非把教育孩子做人寄托在他人身上,更不是可以妄图采用一些临时刚猛的手段来让孩子能够有很好的改变。‎ ‎2.小孩子般对警察叔叔都有一种敬畏之心的,所以通过这样的方式也达到了效果,同时也让小孩子相信今后不会再有这样的行为,所以可以说是一种智慧的教育方式。现在还是小事,在事情还小,习惯还未养成的时候,把这个坏习惯纠正过来,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这才是一个母亲对孩子正确的教育。‎ ‎3.孩子不同,处理方法也应不同。如果是我,会保全孩子的颜面,回家后把问题讲透,只要孩子有自尊心,任何教育方式都可以达到目的,如果简单粗暴让外人介入,看起来当时问题解决了,也留下了后遗症。孩子知道自己家庭条件不好而没有向妈妈要,这个贴心敏感的孩子一定要好好保护她的自尊心,不能轻易叫警察。‎ ‎4.这个妈妈很坚持原则,她让孩子知道什么是社会的规则,懂道理、明是非,尽到了当家长的职责。而且孩子在过程中没有受到伤害。大部分家长见孩子执拗顽固就觉得先依着她算了,赔钱了事,事后再教育。其实已经失去了最佳的教育时机,而这个妈妈能硬刚到底,凸显可贵。‎ ‎5.‎ - 23 -‎ 孩子是懵懂的,他们心智还没有成熟,难免会在成长的道路上犯了错。孩子犯错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父母的“护犊子”,不愿意让孩子承担“该承担的惩罚”。小错不去纠正,今后就可能走上歧途,到了想纠正的时候,或许就“为时已晚”了。多少“犯了小错”的孩子因为没有被纠正,而变成了“犯了大错”的大人?‎ ‎6.警察的威慑力和说服力要强过家长的说教,小孩子做错事情如果警察出马很有意义,常言道:“小时偷针,长大偷金”并不无道理,从小纠正孩子的差错,培养孩子正确的观念与行为不是一件小事,不能因为孩子小就含糊、不重视。小女孩妈妈很理智,想通过报警的方式给女儿一个教训,虽然欠缺考虑,但是能够给孩子适当的教育,这种责任心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也要考虑到,报警的“教训”未免过重,毕竟孩子7岁的年龄,心理成熟度并不能与成年人相比,甚至有的孩子不知道自己“偷盗”“撒谎”的行为是错误的,他们对是非的概念还未完全理解,如果因此挫伤了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产生自卑或者叛逆心理便得不偿失了。其实,在孩子犯错误的时候,父母的态度与立场很重要,不管是大错小错,父母都应该做孩子的表率,积极承认错误而不是一味的替孩子遮掩甚至黑白颠倒。并且,作为父母在孩子的教育上应该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任何一方都不应该缺席孩子的教育,在孩子犯了错误也应理智讲道理,而不能非打即骂。‎ ‎【结构】例文开篇引用材料,然后举出网友对妈妈报警举报七岁女儿偷东西的事件的两种看法:一种是支持妈妈的做法;一种是反对妈妈的做法。作者并没有针对其中的某种观点做出评论,而是从心理学的角度对这两种观点做了剖析,认为都有道理。最后,从家庭教育的角度出发,提出:寻找更科学、更有效的家庭教育方法,呵护孩子健康长大。‎ ‎【点睛】材料作文区别于过去的话题的作文的一个关键就是多角度立意,一般材料作文中都有“明确立意”“选准角度”的说法,言下之意就是可以多角度立意,这样就给考生打开思维的空间。因此材料作文要注意多元立意的原则。但绝不意味着可以任意的立意,还有“不要脱离材料的范围”的限制,因此注意才多元中寻求最佳,如是两个对立的方面注意辩证的谈二者之间的关系,不要只强调其中的一面。此题注意选准角度进行立意。‎ ‎ ‎ - 23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