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21 发布 |
- 37.5 KB |
- 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四川省树德中学高二下学期4月阶段性测试 语文(Word版)
2018-2019学年四川省树德中学高二下学期4月阶段性测试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阅读题,共65分)一、现代文阅读(23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古典戏曲艺术的基本特点 歌剧只重歌唱,舞剧只有舞蹈,唯有中国古典戏曲综合了歌、舞、文学、绘画等很多艺术种类,是最综合的艺术。但是这里要强调的是,各个艺术种类在戏剧艺术中并不是拼凑起来的,这些不同的艺术种类,都是根据“戏剧”的原则综合起来的。而所谓“戏剧”的原则,就是通过矛盾冲突表现人物和故事情节。因此,这些被综合的艺术种类,固然是遵守各自的规律,还要遵守“戏剧”的规律,于是各种艺术种类到了古典戏曲中,都起了一定的性质上的变化。同时,由于戏曲综合了各种艺术种类,所以戏曲作为戏剧也产生了性质上的特点。这样在戏剧的基本原则之下,各因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才形成了中国古典戏曲艺术的特点。 作为表演艺术来说,戏曲艺术主要综合了音乐和舞蹈。音乐和舞蹈是比较单纯的艺术。舞蹈是用人的身体动作来表现思想、感情、情绪,音乐是用声音表现思想、感情、情绪。二者都要在自然的形式下表现一种意义(或“意蕴”)。作为艺术形式来说,它们都是“表意”的。这里所谓“表意”的“意”,同时包括了“理智”和“情感”两个方面,在艺术中这两者是密不可分的。而这两种因素在艺术中的结合又不是机械的,在总的“表意”的特点下,我们又可以把艺术分为“再现的”和“表现的”,前者侧重表达一种理智的思想,后者侧重于表现一种情感。以此来说明绘画、戏剧与音乐、舞蹈的关系,也的确有它方便的地方。结合到我们现在所讨论的问题,中国戏曲融戏剧、音乐、舞蹈于一体,“表情”的因素竟占三分之二,这样,中国戏曲在艺术上的特点也就容易看清了。 话剧是没有歌舞的,这自是常识,但由这种明显的区别带来的艺术特征上的不同,就常常为人所忽视。这就是说,戏曲与话剧虽同属于“戏剧艺术”,而戏曲偏重于表现,话剧则偏重于再现,前者侧重写意,后者偏重于写实。 戏曲与话剧一样,同是“戏剧”,是以动作和对话来展现剧情,原则上来说,是把人生的实际的、具体的过程表演出来。据此,“戏剧”当然是现实生活的“模仿”,是人生的“镜子”,因而是一种“再现艺术”。这是基本的,中国戏曲既然是一种戏剧,自然也不例外。然而,中国戏曲艺术又是戏剧、音乐、舞蹈三者的融合。所以它既不同于话剧,也不同于西方的歌剧和舞剧。中国戏曲的特点是音乐性的对话与舞蹈性的动作。在戏曲中,音乐和舞蹈首先要为戏剧服务,音乐要为人物对话服务,舞蹈则离不开戏剧动作的要求。但是,既然音乐和舞蹈是戏曲的有机的组成部分,那么它们对“戏曲”也有种种制约作用。戏曲中的动作和对话就不单纯是对生活动作、对话的模仿,而都被“表现化”了。中国戏曲这种音乐性的对话和舞蹈性的动作使它作为一种戏剧形式有了自己独特的艺术价值,能够立于世界戏剧之林,虽经冲击而巍然屹立。 (选自叶秀山《古中国的歌》,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古典戏曲综合了歌、舞、文学、绘画等很多艺术种类,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艺术;其他艺术种类都不是综合性的艺术。 B.由于综合了多种艺术种类,作为一种戏剧的中国古典戏曲也就具备了不同于歌剧、舞剧、话剧等其他戏剧种类的特点。 C.音乐和舞蹈的艺术表现手段各不相同,但它们的共同特点是“表意”,这决定了中国戏曲中“表情” 的因素高达三分之二。 D.“理智”和“情感”在艺术中紧密结合,而“再现的”艺术侧重表达理智的思想,“表现的”艺术侧重表现一种情感。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通过矛盾冲突表现人物故事情节是戏剧的原则,各种艺术种类在戏曲中根据戏剧的原则综合在一起,各因素相互制约又互相影响。 B.由于音乐、舞蹈偏重于表达情感,主要综合了这二者的中国古典戏曲艺术更偏重于表现,这与偏重于再现的话剧明显不同。 C.戏剧是用动作和对话把人生的实际的、具体的过程表演出来,是一种再现的艺术。作为戏剧的一种,中国戏曲也具有这个特征。 D.戏曲中的动作和对话不单纯是对生活动作、对话的模仿,都是被“表现化”了的,所以,戏曲对音乐和舞蹈有制约作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歌、舞、文学、绘画这些被综合的艺术种类在戏曲中必须遵守戏剧的规律,因而都发生了一定的性质上的变化。 B. 话剧偏重于写实,侧重于表达思想,但话剧并不完全排斥表达情感;戏曲偏重于写意,侧重于表达情感,同样也可以表达思想。 C.话剧没有歌舞,中国戏曲融戏剧、音乐、舞蹈于一体,人们应该重视这种明显的区别带来的艺术本质上的不同。 D.对话具有音乐性,动作具有舞蹈性,这是中国戏曲区别于其他种类戏剧的主要特征,也使中国戏曲艺术具有了独特的艺术价值。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智斗(选段) (胡传魁、刁德一、刁小三上。四个伪军从坡上走过。)胡传魁 嘿,阿庆嫂! 阿庆嫂 (回身迎上)听说您当了司令啦,恭喜呀! 胡传魁 你好哇? 阿庆嫂 好啊,好啊,哪阵风把您给吹回来了? 胡传魁 买卖兴隆,混得不错吧? 阿庆嫂 托您的福,还算混得下去。 胡传魁 哈哈哈…… 阿庆嫂 胡司令,您这边请坐。 胡传魁 好好好,我给你介绍介绍,这是我的参谋长,姓刁,是本镇财主刁老太爷的公子,刁德一。 (刁德一上下打量阿庆嫂。) 阿庆嫂 (发觉刁德一是很阴险狡猾的敌人,就虚与周旋地)参谋长,我借贵方一块宝地,落脚谋生,参谋长树大根深,往后还求您多照应。 胡传魁 是啊,你还真得多照应着点。 刁德一 好说好说。阿庆嫂 参谋长,您坐! 胡传魁 阿庆嫂,我上回大难不死,才有了今天,我可得好好地谢谢你呀! 阿庆嫂 那是您本身的造化。哟,您瞧我,净顾了说话了,让您二位这么干坐着,我去泡茶去,您坐,您坐!(进屋) 刁德一 司令!这么熟识,是什么人哪? 胡传魁 你问的是她?(唱)想当初老子的队伍才开张,拢共才有十几个人、七八条枪。遇皇军追得我晕头转向,多亏了阿庆嫂,她叫我水缸里面把身藏。她那里提壶续水,面不改色,无事一样。 (阿庆嫂提壶拿杯,细心地听着,发现敌人看见了自己,就若无其事地从屋里走出。) 胡传魁 (接唱)骗走了东洋兵,我才躲过了大难一场。(转向阿庆嫂)似这样救命之恩终身不忘,俺胡某讲义气终当报偿。 阿庆嫂 (有意在敌人面前掩饰自己)胡司令,这么点小事,您别净挂在嘴边上。那我也是急中生智,事过之后, 您猜怎么着,我呀,还真有点后怕呀! (阿庆嫂一面倒茶,一面观察。) 阿庆嫂 参谋长,您吃茶!(忽然想起)哟,香烟忘了,我去拿烟去。(进屋) 刁德一 (看着阿庆嫂背影)司令!我是本地人,怎么没有见过这位老板娘啊? 胡传魁 人家夫妻“八·一三”以后才来这儿开茶馆,那时候你还在日本留学,你怎么会认识她哪?! 刁德一 欧!这个女人真不简单哪! 胡传魁 怎么,你对她还有什么怀疑吗? 刁德一 不不不!司令的恩人嘛! 胡传魁 你这个人哪! 刁德一 嘿嘿嘿…… (阿庆嫂取香烟、火柴,提铜壶从屋内走出。)阿庆嫂 参谋长,烟不好,请抽一支呀! (刁德一接过阿庆嫂送上的烟。阿庆嫂欲为点烟,刁德一谢绝,自己用打火机,点着。)阿庆嫂 胡司令,抽一支! (胡传魁接烟。阿庆嫂给胡点烟。)刁德一 (望着阿庆嫂背影,唱)这个女人不寻常! 阿庆嫂 (接唱)刁德一有什么鬼心肠? 胡传魁 (唱)这小刁一点面子也不讲! 阿庆嫂 (接唱)这草包倒是一堵挡风的墙。 刁德一 (略一想,打开烟盒请阿庆嫂抽烟)抽烟! (阿庆嫂摇手拒绝。) 胡传魁 人家不会,你干什么! 刁德一 (接唱)她态度不卑又不亢。 阿庆嫂 (唱)他神情不阴又不阳。 胡传魁 (唱)刁德一搞的什么鬼花样? 阿庆嫂 (唱)他们到底是姓蒋还是姓汪? 刁德一 (唱)我待要旁敲侧击将她访。 阿庆嫂 (接唱)我必须察言观色把他防。 (阿庆嫂欲进屋。刁德一从她的身后叫住。) 刁德一 阿庆嫂!(唱)适才听得司令讲,阿庆嫂真是不寻常。我佩服你沉着机灵有胆量,竟敢在鬼子面前耍花枪。若无有抗日救国的好思想,焉能够舍己救人不慌张! 阿庆嫂 (接唱)参谋长休要谬夸奖,舍己救人不敢当……开茶馆,盼兴旺,江湖义气第一桩。司令常来又常往, 我有心背靠大树好乘凉。也是司令洪福广,方能遇难又呈祥。 刁德一 (接唱)新四军久在沙家浜,这棵大树有阴凉,你与他们常来往,想必是安排照应更周详! 阿庆嫂 (接唱)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来的都是客,全凭嘴一张。相逢开口笑, 过后不思量。人一走,茶就凉…… (阿庆嫂泼去刁德一杯中残茶,刁德一一惊。)阿庆嫂 (接唱)有什么周详不周详! 胡传魁 哈哈哈…… 刁德一 嘿嘿嘿……阿庆嫂真不愧是个开茶馆的,说出话来滴水不漏。佩服!佩服! 注 (选自现代京剧《沙家浜》第四场,有删改) 京剧《沙家浜》讲的是1939年秋,在沙家浜秘密疗伤的新四军战士,面对日伪勾结、下乡“扫荡”的险恶环境,在地方党组织和群众的支持帮助下,坚持抗日的故事。阿庆嫂是春来茶馆的老板娘,中共地下工作者;刁德一是与日寇勾结的“忠义救国军”参谋长;胡传魁是其司令。 4.下列对节选部分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胡传魁和阿庆嫂再相逢后,阿庆嫂只寒暄了一句就问胡传魁“哪阵风把您给吹回来了”,意在询问胡传魁此次回到沙家浜的真实目的。 B.“我借贵方一块宝地”点明阿庆嫂是个外乡人,“参谋长树大根深”是阿庆嫂向刁德一表明自己知道他在本地是很有势力的。 C.刁德一的应答“好说好说”既显示了他对阿庆嫂的热情,意思是“我会照应的”,同时也在观察阿庆嫂。 D.胡传魁是个草根出身的司令,说话带有很重的江湖气。阿庆嫂讲话也很得体,把自己的恩惠轻轻带过,而且还特意半开玩笑地说“后怕”。 5.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文中画线的两处舞台说明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5分) (1)刁德一上下打量阿庆嫂。(2分) (2)阿庆嫂泼去刁德一杯中残茶。(3分) 6.剧本为什么把本场戏命名为《智斗》?请结合文意,谈谈你的理解。(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42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 题。 唐文若,字立夫,眉山人。登进士第,分教潼川府。给事中勾涛荐自代,诏赴行在所...,高宗特旨通判洋州。洋西乡县产茶。使者韩球将增赋以市宠,园户避苛敛转徙,饥馑相藉,文若力争之,赋迄不增。再通判遂宁府。会大水,民多漂死,文若至城上,发库钱募游者,振活甚众。又力请于朝,除田租二万一千顷,筑长堤以捍水势,自是无水患。秦桧死,上访蜀士于魏良臣,以文若对。二十六年,以光禄丞召,改.秘书郎,为《文思箴》以献。自桧主和,朝论讳言兵,故文若以此风焉。迁起居郎。将命以掌制时有为宣和执政请恩为司谏凌哲所弹文若喜其直作《禾黍诗》以美之侍御史周方崇以为讥己劾文若狂诞出知邵州。上屡为近臣言唐文若无罪,可改近郡。知饶州,兴学宫。余干尝有剧盗,巡尉不能制,文若遣牙兵捕而戮之。加直敷文阁,移知温州。三十一年,召为宗正少卿。金人犯边,文若求对,首建大臣节制江上之议。时诸将北出,捷书日闻,上下有狃志,独文若忧之,图上元嘉北伐故事。上谕文若以创业所历艰苦及敌情反覆甚悉,文若对曰:“愿陛下深察大势,趋策之长而避其短,无循前代轨辙,则大善。” 未几,诸军退守,金主自将,淮南尽没。诏百官廷议,文若画三策,一请上亲征,二乞遣大臣劳军,三乞起张浚。工部侍郎许尹是其言,众递列奏上之,不报。文若寻面对,上问曰:“今计安出, 卿熟张浚否?”曰:“浚守道笃学,天下属望,今四十年,天不死浚岭海,正为今日。”上矍然曰:“援浚者多,非卿无以发此。”数日,缓亲征之期,起浚知平江府,盖上以浚虽忠悫,喜功,将士多不附。文若复言浚本以孤忠得众,寻改浚镇建康府,将以为江、淮宣抚使,中沮之而止。乘舆幸江表..,以起居郎兼给事中,直学士院,同群司居守。驾还,迁中书舍人。孝宗..嗣位,张浚以右府都督江、淮军事,文若时以疾请外,除敷文阁待制,知汉州,寻改都督府参赞军事。除知鼎州,改江州。乾道元年卒,年六十。追赠左通奉大夫。 (节选自《宋史•唐文若传》)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将命以掌制/时有为宣和执政/请恩/为司谏凌哲所弹/文若喜其直/作《禾黍诗》以美之/侍御史周方崇以为讥己/劾文若狂诞/出知邵州 B.将命以掌制/时有为宣和执政请恩/为司谏凌哲所弹/文若喜/其直作《禾黍诗》以美之/侍御史周方崇以为讥己/劾文若狂诞/出知邵州 C. 将命以掌制/时有为宣和执政请恩/为司谏凌哲所弹/文若喜其直/作《禾黍诗》以美之/侍御史周方崇以为讥己/劾文若狂诞/出知邵州 D.将命以掌制/时有为宣和执政/请恩/为司谏凌哲所弹/文若喜/其直作《禾黍诗》以美之/侍御史周方崇以为讥己/劾文若狂诞/出知邵州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行在所,省称“行在”。指天子所在的地方,有时专指天子外出巡狩或巡行所到的地方。 B. 改,指官职调动,古代表示官职调动的常用词语有“调”“徙”“改”“转”“行”“迁”“放”等。 C. 江表,多指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因从中原角度看,其地在长江之外,故称“江表”。 D. 孝宗,是庙号。 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钦宗。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唐文若执政为民。任地方官时,他为百姓争取免除茶税田租,并积极修筑长堤以防水患。 B.唐文若进谏有方。朝中讳言用兵之时,他为文讽读;上下盲目乐观之时,他画图警示。 C.唐文若富有谋略。金人来犯,他建议由大臣节制江上;淮南沦陷,他又谋划出三条计策。 D.唐文若坚持举贤。他请求皇上重用张浚,但皇上只是起用,他又不失时机地力挺张浚。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会大水,民多漂死,文若至城上,发库钱募游者,振活甚众。 (2) 数日,缓亲征之期,起浚知平江府,盖上以浚虽忠悫,喜功,将士多不附。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5 分)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下列11-12题。 [南吕] [一枝花]·春日送别 刘庭信 丝丝杨柳风,点点梨花雨。雨随花瓣落,风趁柳条疏。春事成虚,无奈春归去。春归何太速?试问东君:谁肯与莺花做主? 11.这首元曲中,“南吕”是_________,“一枝花”是_________,“春日送别”是 。(3分) 12.对这首元曲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此曲言辞俊丽,通篇运用整句,使这幅春图的形象更鲜明,色调更和谐。 B.结尾两个问句连用,有力地表现了主人公送别时的伤怀之情。 C.“东君”是司春之神,“莺花”是莺啼花落之意,泛指春天景物,这里指代所送别的人。 D.“雨随花瓣落,风趁柳条疏”,意思是雨随着花瓣的飘落而倾洒,风趁着柳条的稀疏而劲吹。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13-14题。 念奴娇•登石头城①次东坡韵(元)萨都剌 石头城上,望天低吴楚,眼空无物。指点六朝形胜地,惟有青山如壁。蔽日旌旗,连云樯橹,白骨纷如雪。一江南北,消磨多少豪杰。 寂寞避暑离宫②,东风辇路,芳草年年发。落日无人松径里,鬼火高低明灭。歌舞尊前,繁华镜里,暗换青青发。伤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注】①石头城:即金陵城,昔为六朝都城。②离宫:皇帝在京城以外的宫室。 13.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诗人由眼前的“望”起笔,登上高高的石头城,看到昔日六朝胜地的空旷和“无物”。一个“无物” 蕴含了多少鲜为人知的悲惨的过去!让人抚今追昔。 B. 诗人目睹“六朝形胜地”所感发的是“惟有青山如壁”,表现了诗人对石头城壮美山川的喜爱之情。 C.“落日无人松径里,鬼火高低明灭”渲染行宫内院人事皆非的空冷、阴森气氛。 D. 这首词采用宋代苏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全部韵脚,工笔描写世事的变迁,抒发人生之感慨,作品思路开阔,自然天成。 14. 这首词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都抒发了对光阴虚掷的感伤。简要分析这首词与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所抒发的情感的不同之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每空1分,共8分) 15.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 在苏轼的《定风波》中,“ ”运用双关手法,道出了作者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 (2) 《望海潮》中写百姓生活愉悦美好,与《桃花源记》中“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一句是 。 (3) 柳永《雨霖铃》中,化用江淹《别赋》中“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的一句是: 。(4)古人爱用花比喻人之美貌,如“人面桃花相映红”,而李清照在《醉花阴》中却说“ ”,这样的比喻恰当地反映了当时的作者孤独、愁闷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情感。 (5)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诗人眺望远处的山岭,然后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所见景物的语句是:_____ ,__________ _。 (6) 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本希望能够 “封狼居胥”,但由于行事草率,最终却“ ”。 (7) 在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写周瑜在谈笑间大败曹军的句子是 。 第II卷(表达题,共35分)三、语言运用文字(15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6-19题。 宋人的“意”如何呢?大概看来它几乎是晋人之韵的重现。苏轼一生屡遭磨难而不改旷达之性,一直以佛老思想为其儒家思想之外的另一精神支柱。对于书法,苏轼主张“书初无意佳乃佳尔”,黄庭坚不吝以“天然自工”来赞美。以其作品《黄州寒食帖》来说,写得________,一气呵成。其中字体大小的变换、力度轻重的控制与节奏的缓急等,都是________,毫无做作之态。然而即使这样________的作品,其韵味也与《兰亭集序》不大一样。首先是强烈的个性。全篇几乎都用外露的侧锋笔法,而字的大小、力度和行笔的节奏也起伏剧烈;如《前赤壁赋》,其字形多欹侧,笔法既继承王羲之等前人笔意,又自由不拘,( ),尽显其书法个性,即“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兰亭集序》则多以中锋行笔,优雅从容,在笔法与结构等要素的和谐中透出淡淡的韵味。其次是浓烈的情感抒发。这不仅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而且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而《兰亭集序》则不仅全篇内容显得_________,只在篇末一点淡淡的忧伤,而且在书写的过程中,也以轻松的方式保持着字形和章法各方面的流畅,不令其产生突兀的阻滞。因此,前者表现出较为浓郁的“意”,后者则显得“无为而治”。 16.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天衣无缝 信手拈来 相得益彰 泰然自若 B. 行云流水 信马由缰 相得益彰 悠然自得 C. 行云流水 信手拈来 浑然天成 悠然自得 D. 天衣无缝 信马由缰 浑然天成 泰然自若 17.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进而通篇作品既颇具跌宕摇曳之姿,又端整沉着 B. 进而通篇作品既端整沉着,又颇具跌宕摇曳之姿 C. 因此通篇作品既颇具跌宕摇曳之姿,又端整沉着 D. 因此通篇作品既端整沉着,又颇具跌宕摇曳之姿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不仅诗的笔法的变换,而且在内容中鲜明可感,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 B. 这不仅在诗的笔法的变换,而且在内容中鲜明可感,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 C. 不仅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而且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 D. 这不仅在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而且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 19.请仿照示例,在“苏轼”“辛弃疾”“李清照”中任选两位作为写作对象,再写两个句子,使其构成一组排比句。(6分) 示例:柳永,你泼墨的瞬间,委婉含蓄,隐约听到红牙板叮当,歌“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 。 四、作文(2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林清玄对窗子和镜子有过精彩的比喻:“一个人面对外面的世界时,需要的是窗子;一个人面对自我时,需要的是镜子。” 要求:根据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一个不少于300字的议论片段。 高2017级高二下期4月阶段性测试语文试题答案 1.A (A项“其他艺术种类都不是综合性的艺术”说法过于绝对,第一段说“唯有中国古典戏曲综合了歌、舞、文学、绘画等很多艺术种类,是最综合的艺术”,没有否定其他不是综合性的艺术。) 2.D (D项因果关系不正确,原文表述是“既然音乐和舞蹈是戏曲的有机的组成部分,那么它们对‘戏曲’也有种种制约作用。戏曲中的动作和对话就不单纯是对生活动作、对话的模仿,而都被‘表现化’ 了”。) 3.C (C项“人们应该重视这种明显的区别带来的艺术本质上的不同”与原文表述不同,原文为“这种明显的区别带来的艺术特征上的不同”。) 4.C (C项,刁德一的应答“好说好说”仅仅是寒暄应付,他对阿庆嫂自始至终是持怀疑态度的。) 5. (1)“上下打量”这个细节表现出刁德一对阿庆嫂的怀疑,表现了他的阴险、多疑。 (2)泼茶的动作是阿庆嫂对对手的有力回击,体现她对刁德一的不满,表现了她的机智果敢。 6.这是一场尖锐而激烈的敌我矛盾冲突。刁德一设置圈套,步步紧逼;企图找寻对手言谈中的漏洞;阿庆嫂则巧用与胡传魁的关系,察言观色,反击对手,保护自己。 7.C 8.B(行,指代理或兼任官职。) 9.A(唐文若在任洋州通判时,是为百姓力争不增加赋税,并非是争取免税。) 10.(10 分)(1)适逢大水,百姓很多都被淹死,唐文若到城墙上,拿出府库中的钱招募善游水的人,救活的人很多。(“会”、“发”、“振”各 1 分,大意 2分,共 5 分) (2)过了几天,皇帝延缓亲征的日期,起用张浚为平江府知府,因为皇上认为张浚虽然忠实,但好大喜功,将士很多都不亲附于他。(“起”、“忠悫”、“附”各 1 分,大意 2分,共 5 分)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唐文若,字立夫,眉山人。考取进士第,分教潼川府。给事中勾涛举荐他代替自己,(皇帝)下诏令让他赶赴行在所,高宗颁特旨让唐文若任洋州通判。洋州西乡县出产茶叶。使者韩球将要增加赋税来博取恩宠,种茶园户为逃避滥征赋税而辗转迁移,灾荒饥饿相逼,唐文若极力争论此事,赋税最后没有增加。再次通判遂宁府。适逢大水,百姓很多都被淹死,唐文若到城墙上,拿出府库中的钱招募善游水的人,救活的人很多。又极力向朝廷请求,免除两万一千顷地的田租,修筑长堤以阻拦水势,从此没有过水灾。秦桧死后,皇上向魏良臣访求蜀地的贤士,魏良臣以唐文若来回答皇上。二十六年,用光禄丞之职征召他,改任为秘书郎,(唐文若)做《文思箴》进献。自从秦桧主张讲和,朝廷里很多人都避讳谈论用兵,所以唐文若用这篇《文思箴》讽谏。迁为起居郎。将要任命他起草制书,当时有替宣和时执政官请求恩典的,被司谏凌哲弹劾,唐文若喜欢他的直率,作《禾黍诗》来赞美他。(但)侍御史周方崇认为这是在讥刺自己,于是弹劾唐文若狂妄放诞,之后(唐文若)被调出京城任邵州知州。皇帝多次向近臣说唐文若没有罪过,可以改任更近的州郡。担任饶州知州,兴建学宫。余干曾经有厉害的强盗,巡尉官都不能制伏,唐文若派遣亲兵抓来杀掉他。加官入值敷文阁,调任温州知州。三十一年,召还任宗正少卿。金人侵犯边疆,唐文若请求觐见奏对,首先提出派大臣节制统率长江防务的建议。当时诸将北上出兵,每天都听得到捷报,朝廷上下都有骄傲的表现,只有唐文若很担忧此事,于是画图奏上南朝时的宋文帝元嘉时北伐的旧事。皇上对唐文若传谕说自己对于创业时所经历的艰难困苦以及敌人情况变化非常了解。唐文若回答说:“希望陛下仔细审察天下大势,发扬长处而回避短处,不要重蹈前人的轨迹车辙,就太好了。”不久,各路部队退守,金主亲自统率大军,淮南土地全部失去。下诏百官上朝商议,唐文若筹划了三种方案:一是请皇帝亲自征讨;二是请派大臣慰劳军队;三是请起用张浚。工部侍郎许尹赞同唐文若的计策,于是大家列名上奏他的意见,但(皇帝)没有回复。唐文若旋即觐见,皇上问道:“如今计策怎样决定?你熟悉张浚吗?”唐文若说:“张浚坚守正道笃信儒学,天下人寄予期望,现已四十年,老天爷不让张浚死在岭海,正是为了今天。”皇上猛然省悟说:“举荐张浚的人很多,不是你还不能启发这个道理(不是你还不能让我做出这个决定)。”过了几天,皇帝延缓亲征的日期,起用张浚为平江府知府,因为皇上认为张浚虽然忠实,但好大喜功,将士很多都不亲附于他。唐文若又进言说张浚本来就靠忠贞自持得到众人信任,不久改命张浚镇守建康府,将要任命他为江、淮宣抚使时,因为宫中有人阻止而作罢。皇上到江南,唐文若以起居郎兼给事中,入值学士院,同各部门留守京都。车驾回朝,迁为中书舍人。孝宗继位,张浚以右府都督江、淮军事,文若当时因病请求补外,授任敷文阁待制,任汉州知州,不久改任都督府参赞军事。授任鼎州知州,改任江州。乾道元年去世,享年六十岁。追赠左通奉大夫。 11.宫调;曲牌 ;题目 12.B(A 错,前四句是两个对仗工整的整句,后几句是错落参差的散句;C 错,“莺花”这里指代抒情主人公;D错,与前两句相关,“丝丝风”不可能“劲吹”,“点点雨”也不可能倾洒) 13. B(B项,“对石头城壮美山川的喜爱之情”错,应是表现对连年不断地战火摧残了山川的壮美,摧毁了往日的繁华的感慨。) 14.不同点: 萨都剌词有对战争残酷的心痛,对世事变迁的感慨;而苏词在对英雄人物的怀念中抒发自己功业未成,壮志难酬的感慨。(每点3分,情感2分,分析1分。) 15.(1)也无风雨也无晴(2)嬉嬉钓叟莲娃(3)多情自古伤离别(4)人比黄花瘦(5)献愁供恨 玉簪螺髻(6) 赢得仓皇北顾 (7)樯橹灰飞烟灭 16. C (行云流水:形容诗文、书画、歌唱等自然流畅。天衣无缝: 形容事物(多指诗文、话语等)严密,没有一点破绽。信手拈来:随手拿来。多形容写文章时词汇或材料丰富,不费思索,就能写出来。信马由缰:骑着马不拉缰绳,任其自由行动,比喻漫无目的地闲逛或随意走动。浑然天成:形容诗文结构严密自然,用词运典毫无斧凿痕迹。相得益彰:指互相帮助,互相补充,更能显出各自的好处。悠然自得:形容自由清闲、心情舒畅。泰然自若:形容在紧急情况下沉着镇定、不慌不乱。) 17. D (从逻辑关系上看,应是因果关系。而“进而 ”表递进;“因此”才表因果。从上下文逻辑意脉贯通上看,先言“端整沉着”,后表“颇具跌宕摇曳之姿”。) 18. D (将病句放入文段中,本身降低了辨析、修改的难度,但方法是不变的。此句必须有主语“这” 与上文衔接,排除AC;同时,“鲜明可感的内容”是“浓烈的情感抒发”的直接表现, 排除AB。) 19.苏轼,你挥笔的刹那,慷慨激昂,隐约听到铜琵琶铿锵,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3分) 李清照,你运笔的当儿,冷清凄惨,隐约听到红藕私语,叹“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3分)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