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 增分专题二专题能力增分训练九 论述类文本阅读(B)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 增分专题二专题能力增分训练九 论述类文本阅读(B)

专题能力增分训练九 论述类文本阅读(B)‎ ‎               ‎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中国天眼 神秘宇宙,浩瀚星空。地外文明的壮阔和玄妙,自古以来就寄托着人类的奇妙遐想。‎ 人们观测天象,起初是用肉眼,继而借助光学望远镜……随着科技的发展,射电天文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脱颖而出。射电望远镜为射电天文学的发展起了关键的作用,比如:20世纪60年代天文学的四大发现,类星体、脉冲星、星际分子和宇宙微波背景辐射,都是用射电望远镜观测得到的。射电望远镜的每一次长足的进步都会毫无例外地为射电天文学的发展树立一个里程碑。中国天眼——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又称FAST,于2016年9月25日落成启用,它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克度镇航龙村。‎ 作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中国天眼”工程由主动反射面系统、馈源支撑系统、测量与控制系统、接收机与终端及观测基地等几大部分构成。主动反射面外形像一口巨大的锅,接收面积相当于30个标准足球场,利用了索网结构。国家天文台天眼工程技术人员介绍说,探听地球之外的音讯,天眼的能力和其大小息息相关。简单来说,眼睛越大,看得越远。尤其特殊的是,这只天眼并非“死眼”,它的索网结构可以随着天体的移动自动变化,带动索网上活动的4 450个反射面板产生变化,足以观测到更大天区的天体,同时,馈源舱也随索网一同运动,采集天体发射的无线电波。如同人类转动自己的眼珠,调整视线的指向,遥远的太空对它来说将不存在方向上的死角。‎ ‎“如果将地球生命36亿年的历史压缩为一年,那么在这一年中的最后一分钟诞生了地球文明,而在最后一秒钟人类才摆脱地球的束缚进入太空无垠的广袤。”天眼设计师南仁东的心中,总是藏着许多诗意的构想。“让美丽的夜空带我们踏过平庸。”这是他留给人世间的最后思考。‎ 从20‎ 7‎ ‎16年9月25日起,天眼方圆5千米成为“静默”区。这个庞然大物开始睁开“慧眼”,专注地捕捉来自宇宙深空的信号。借助这只巨大的“天眼”,科研人员可以窥探星际之间互动的信息,观测暗物质,测定黑洞质量,甚至搜寻可能存在的星外文明。与德国波恩100米望远镜相比,“天眼”的灵敏度提高了约10倍;与美国阿雷西博350米望远镜相比,“天眼”的综合性能也提高了约10倍。“天眼”能够接收到137亿光年以外的电磁信号。‎ 天眼可把中国空间测控能力由地球同步轨道延伸至太阳系外缘,将深空通讯数据下行速率提高了100倍。其应用价值可以是为自主导航这一前瞻性研究制作脉冲星钟;诊断识别微弱的空间讯号,为国家安全服务;提供高分辨率和高效率的地面观测;跟踪探测日冕物质抛射事件,服务于太空天气预报。‎ ‎2017年10月10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召开发布会宣布,中国天眼经过一年紧张调试,已实现指向、跟踪、漂移扫描等多种观测模式的顺利运行,并确认了多颗新发现的脉冲星。这是我国天文望远镜首次发现脉冲星。中国天眼团组利用位于贵州师范大学的早期科学中心进行数据处理,探测到数十个优质脉冲星候选体,经国际合作,并进行随后观测认证,目前已通过系统认证6颗脉冲星。其中2颗新发现的脉冲星,距离地球分别约4 100光年和约1.6万光年,另外4颗还有待测量。‎ ‎(取材于陈芳、丹长江等人的相关文章)‎ ‎1.下列关于“中国天眼”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天眼的启用是射电天文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它成为我国首次发现脉冲星的天文望远镜。‎ B.中国天眼依靠索网结构和馈源舱可随天体移动、调整视线的指向,可以看到遥远的太空的任何地方。‎ C.中国天眼能接收到137亿光年以外的电磁号,其灵敏度、综合性能和探测范围等都位居世界一流。‎ D.中国天眼启用一周年,已经探测到数十个优质脉冲星候选体,而且部分脉冲星已经得到系统认证。‎ ‎2.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20世纪60年代用光学望远镜观测到的类星体、脉冲星、星际分子和宇宙微波背景辐射,被称为天文学的四大发现。‎ B.地球文明相对于漫长的地球生命的历史是非常短暂的,而人类摆脱束缚对广袤无垠的太空进行探索,这还只是科学构想。‎ C.中国天眼方圆5千米成为“静默区”,这便于它尽可能减少无关信号的干扰,专注地捕捉来自宇宙深空的信号。‎ D.中国天眼可使我国空间测控能力得到极大的提升,它能诊断识别微弱的空间讯号,探测日冕物质抛射事件,使天气预报更加准确。‎ ‎3.中国天眼被视作中国射电望远镜的又一长足进步,请概括“进步”的具体表现。‎ 7‎ 二、(2018浙江新高考研究联盟第一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材料一 中学课程很多,你自然没有许多的时间去读课外书。但是你试抚心自问:你每天真抽不出一点钟或半点钟的功夫么?如果你每天能抽出半点钟,你每天至少可以读三四页,每月可以读一百页,到了一年也就可以读四五本书了,何况你在假期中,每天断不会只能读三四页呢?你能否在课外读书,不是你有没有时间的问题,是你有没有决心的问题。‎ 人类学问逐天进步不止,你不努力跟着跑,便落伍退后,这固不消说。尤其要紧的是养成读书的习惯,是在学问中寻出一种兴趣。你如果没有一种正常嗜好,没有一种在闲暇时可以寄托你的心神的东西,将来离开学校去做事,说不定要被恶习惯引诱。你看现在许多叉麻雀抽鸦片的官僚们、绅商们,乃至于教员们,不大半由学生出身么?你慢些都鄙视他们,临到你来,再看看你的成就罢!但是你如果在读书中寻出一种趣味,你将来抵抗引诱的能力比别人定要大些。这种兴趣你现在不能寻出,将来永不会寻出的。‎ 关于读书方法,我不能多说,只有两点须在此约略提起。第一,凡值得读的书至少须读两遍。第一遍须快读,着眼在醒豁全篇大旨与特色;第二遍须慢读,须以批评态度衡量书的内容。第二,读过一本书,须笔记纲要、精彩的地方和你自己的意见。记笔记不仅可以帮助你记忆,而且可以逼得你仔细,刺激你思考。‎ ‎(摘编自朱先潜《谈读书》)‎ 材料二 如果你的阅读目的是想变成一个更好的阅读者,你就不能摸到任何书或文章都读。如果你所读的书都在你的能力范围之内,你就没法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你必须能操纵超越你能力的书,或像我们所说的,阅读超越你头脑的书。只有那样的书能帮助你的思想增长。除非你能增长心智,否则你学不到东西。‎ 我们说过很多次,一个好的读者也是自我要求很高的读者。他在阅读时很主动,努力不懈。现在我们要谈的是另外一些观念。你想要用来练习阅读技巧,尤其是分析阅读技巧的书,一定要对你也有所要求。这些书一定要看起来是超越你的能力才行。你大可不必担心真的如此,只要你能运用我们所说的阅读技巧,没有一本书能逃开你的掌握。当然,这并不是说所有的技巧可以一下子像变魔术一样让你达到目标。无论你多么努力,总会有些书是跑在你前面的。事实上,这些书就是你要找的书,因为它们能让你变成一个更有技巧的读者。‎ 有些读者会有错误的观念,以为那些书——对读者的阅读技巧不断提出挑战的书籍——都是自己不熟悉的领域中的书。结果一般人都相信,对大多数读者来说,只有科学作品,或是哲学作品才是这种书。但是事实并非如此。我们已经说过,伟大的科学作品比一些非科学的书籍还要容易阅读,因为这些科学作者很仔细地想要跟你达成共识,帮你找出关键主旨,同时还把论述说明清楚。在文学作品中,找不到这样的帮助,所以长期来说,那些书才是要求最多、最难读的书。譬如从许多方面来说,荷马的书就比牛顿的书难读——尽管你在第一次读的时候,可能对荷马的体会较多。荷马之所以难读,是因为他所处理的主题是很难写好的东西。‎ 读一本好书,却会让你的努力有所回报。最好的书对你的回馈也最多。当然,这样的回馈分成两种:‎ 7‎ 第一,当你成功地阅读了一本难读的好书之后,你的阅读技巧必然增进了。第二,长期来说,这一点更重要——一本好书能教你了解这个世界以及你自己。你不只更懂得如何读得更好,还更懂得生命。你变得更有智慧,而不只是更有知识——像只提供讯息的书所形成的那样。你会成为一位智者,对人类生命中永恒的真理有更深刻的体认。‎ 毕竟,人间有许多问题是没有解决方案的。一些人与人之间,或人与非人世界之间的关系,谁也不能下定论,这不光在科学与哲学的领域中是如此,因为关于自然与其定律,存在与演变,谁都还没有,也永远不可能达到最终的理解,就是在一些我们熟悉的日常事物,诸如男人与女人,父母与孩子,也都如此。这事你不能想太多,也想不好。伟大的经典就是在帮助你把这些问题想得更清楚一点,因为这些书的作者都是比一般人思想更深刻的人。‎ ‎(摘编自艾德勒、范多伦《如何阅读一本书》)‎ ‎1.下列不能作为“阅读超越你头脑的书”的原因的一项是 (  )‎ A.阅读超越你头脑的书能使你增长心智。‎ B.阅读超越你头脑的书能使你分辨出哪些书有益。‎ C.阅读超越你头脑的书能把你变成一个更好的阅读者。‎ D.阅读超越你头脑的书能使你提升阅读能力。‎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如果没有养成读书的习惯,将来离开学校去做事,就要被恶习惯引诱。‎ B.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技巧,所有的书都会在你的掌握之中,都能被你读懂。‎ C.文学作品比科学作品和哲学作品难读,是因为文学作品的主题往往是很难写好的。‎ D.不光在科学与哲学领域,就是在日常生活领域,也都存在人类无法最终理解的问题。‎ ‎3.概括两则材料所指出的读书作用分别是什么。‎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材料一 近日有网友发帖,直指西安图书馆存在的诸多问题,比如阅览室上演“空城计”,培训班“抢地盘”,三年没有任命馆长,甚至利用场地进行收费培训等。‎ 全国的市级图书馆中遭遇类似尴尬的,并非西安图书馆一家。当下社会变革日新月异,获取信息的渠道多样,数字阅读、网络阅读方兴未艾,图书馆的传统职能逐渐失去吸引力,“立身之本”受到猛烈冲击;与此同时,部分图书馆或多或少存在人浮于事、功能单一、馆藏陈旧、效率低下等问题,可谓充满内忧外患。‎ 面临着困境,许多市级图书馆开始寻求突围之道。许多图书馆开始不仅在提高藏书质量、提供信息共享方面做出努力,而且在社区教育和文化塑造方面的介入也日益紧密。‎ ‎(摘编自《网络调查图书馆生存状况:陷入转型之困》)‎ 材料二 7‎ ‎(资料来源于“人民网”)‎ 材料三 社区图书馆覆盖率达90%,部分却“根本无法坐下来看书”。‎ 记者来到成都市岳府社区,一位工作人员打开了图书馆:不足10平方米,贴墙放着两排书,多半是历史、养生类等。空间逼仄,环境脏乱,根本无法坐下来看书。“图书室主要针对社区成年人,但很少有人来借书。”‎ 浙江省图书馆副馆长刘晓清认为:长久以来,社区图书馆缺乏主动宣传的意识;政府的鼓励与扶持未能形成长期的制度保障,一些社区图书馆也因此无力自我更新和完善;缺乏专业的管理人员,影响了社区图书馆的正常运行,让其流于“阅览室”的浅层职能;图书馆的服务意识有待加强,居民的阅读意识也需要提升;社区图书馆的业务还相对单一,很多社区图书馆还仅仅停留在书籍借还这一项业务上。‎ 社区图书馆是图书馆服务体系的末端神经,如果仅靠自给自足,显然无法满足社区居民的多元需求。从2003年起,杭州图书馆在馆长褚树青的推动下,一张囊括市图书馆、区县图书馆、社区图书馆的“大网”逐步建立。通过杭州图书馆的“一证通”体系,只需登录杭州图书馆的系统,就可以借到这个城市任何一个纳入体系的图书馆的书。点击“预约”,需要的书籍就会在3天内到达距离读者最近的社区图书馆。‎ ‎(摘编自《社区图书馆可别成摆设》)‎ 材料四 几年前,李岩为追求理想,在北京海淀区创办了自己的私人社区图书馆——“第二书房”。今年7月,第二书房被评为北京市“十大阅读示范社区”。‎ ‎“能支撑多久?是否可以长期做下去?”李岩一直在问自己。他的头等大事就是寻找复制模式,“只有连锁,才能活下去。”“第二书房”目前的运营方式是会员制,888元/半年。“如今已有100多位会员,这是目前书房唯一的收入。”很明显在房租达到5万元/月的橡树湾社区,会费收入不足以支付房租。除了房租,还有购书经费和员工工资在等待着李岩解决。‎ 对于私人图书馆遭遇的系列难题,中国图书馆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柯平教授认为,从政府层面,应该对私人图书馆实行宏观管理、政策支持,发放文化经营许可证并实行减免税收的政策。‎ ‎(摘编自《私人图书馆成长多烦恼》)‎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当前社会获取信息的渠道多样,数字阅读、网络阅读发展势头迅猛,这些都从根本上对图书馆形成了巨大的冲击。‎ B.材料二中,“不去图书馆的主要原因”是图书馆馆藏质量不理想,表明质量问题已成为人们去图书馆的最大阻碍。‎ 7‎ C.社区图书馆覆盖率虽高,但其中存在的藏书数量少、品种单一、空间小、环境差等问题,使人们无法坐下来看书。‎ D.通过杭州图书馆的“一证通”体系,可以借到杭州市图书馆、县区图书馆、社区图书馆和私人图书馆的各种书籍。‎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市级和社区图书馆之所以会失去对读者的吸引力,原因不仅有内在的不足和缺陷,还有当下各种社会因素的冲击。‎ B.市级图书馆存在人浮于事、功能单一、馆藏陈旧、效率低下等问题,是导致这些图书馆面临各种困难的根本原因。‎ C.很多人认为图书馆离家太远而不愿意前往,因此如果进一步提高图书馆的覆盖率,就可能使更多的人走进图书馆。‎ D.私立图书馆可以作为公立图书馆的有益补充,但其存在的资金不足等问题,使它们经营困难,很难长期维持下去。‎ ‎3.市级图书馆和社区图书馆如何互补才能突破困境?请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 参考答案 专题能力增分训练九 论述类文本阅读(B)‎ 一、1.B 解析 B项,不存在方向上的死角,并不意味着能看到任何地方。‎ ‎2.C 解析 A项,是射电望远镜实现的。B项,构想已随天眼的建成而渐成现实。D项,原文意思是,跟踪探测日冕物质抛射事件,服务于太空天气预报。‎ ‎3.①观测范围更广,观测角度更灵活;②信号捕捉更深远,探测对象更高端;③测控能力得到提升;④应用价值更高。‎ 解析 ‎ 7‎ 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本题需要根据所描述的现象进行概括。如(1)足以观测到更大天区的天体,同时,馈源舱也随索网一同运动,采集天体发射的无线电波。如同人类转动自己的眼珠,调整视线的指向,遥远的太空对它来说将不存在方向上的死角。说明中国天眼观测范围更广,观测角度更灵活。‎ 二、1.B 解析 结合材料二第一段可以看出来。‎ ‎2.D 解析 A项,见材料一第二段,“没有一种正常嗜好,没有一种在闲暇时可以寄托你的心神的东西”,不能等同于“没有养成读书习惯”;“说不定要”也不同于“就要”,选项把或然变成了必然;B项,见材料二第二段,“只要你能运用我们所说的阅读技巧,没有一本书能逃开你的掌握”,“掌握”并不等同于“读懂”;C项,见材料二第三段,“伟大的科学作品比一些非科学的书籍还要容易阅读,因为这些科学作者很仔细地想要跟你达成共识,帮你找出关键主旨,同时还把论述说明清楚。在文学作品中,找不到这样的帮助,所以长期来说,那些书才是要求最多,最难读的书”,同时该选项还存在以偏概全的问题,主题难写好是针对《荷马史诗》而不是针对所有的文学作品。‎ ‎3.材料一:读书能让人寻出某种人生趣味,提升抵抗引诱的能力。材料二:读书能提升阅读技巧,增进人们对世界与自身的了解。(针对两段材料,意思对即可)‎ 三、1.D 解析 原文中,“杭州图书馆的‘一证通’体系”“囊括市图书馆、区县图书馆、社区图书馆”,但私人图书馆不在其中。‎ ‎2.B 解析 以偏概全,原文中只是“部分图书馆或多或少存在人浮于事、功能单一、馆藏陈旧、效率低下等问题”,而且这些也不是根本原因。‎ ‎3.①市级图书馆应该通过自己的馆藏数量、藏书质量,为社区图书馆提供信息共享;②市级图书馆应主动介入社区教育和文化塑造,提升社区居民的阅读意识;③社区图书馆应通过自己的高覆盖率,解决市级图书馆与读者之间路途遥远的问题。‎ 7‎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