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20 发布 |
- 37.5 KB |
- 2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四川省射洪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射洪中学2019年下期高2018级第一学月考试政治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2分) 1.电影《红海行动》中的“勇者无畏,强者无敌”“别怕我们是中国海军,我们带你们回家”等台词,既让观众感受到了中国军人的铮铮铁骨,又充分彰显了中华民族的自信。这体现了() ①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②人们的文化素养不断提升 ③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 ④人们创造文化又享用文化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强调,《红海行动》中的一些台词,既让观众感受到了中国军人的铮铮铁骨,又充分彰显了中华民族的自信,这体现了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人们创造文化又享用文化,故①④正确;材料没体现人们的文化素养不断提升,也没体现文化对人的思维方式的影响,故②③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文化塑造人生的理解: ①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也是塑造健全人格的过程。 ②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优秀文化作品对人有哪些影响?)优秀文化作品,总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的倍增,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而由此产生的精神力量,往往历久不衰,激励人们不断创造美化幸福的生活。 ③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优秀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在唐诗里,我们可遇见忧思中的李白,登上凤凰台一抒惆怅;在宋词里,我们可跟随辛弃疾的步伐,感受沙场秋点兵;在元曲里,我们可在关汉卿的锐利目光下,观察世间百态。由此可见 ①文化具有丰富人们精神生活的功能 ②文化能对人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③文化是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 ④文艺作品中蕴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文艺作品中蕴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让人感同身受、亲临其境,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①④项符合题意;材料不体现文化是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对人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②③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B。 【点睛】如何理解文化塑造人生? (1)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培养健全人格) (2)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深受震撼,力量倍增) (3)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相互结合、相互促进) 3.2019年春节期间,北京多家博物馆举办新春民俗文物展,营造欢乐祥和的节日气氛;吉林110家博物馆举办159项己亥猪年文化题材展览,开展各项活动1337场次;成都武侯祠博物馆7天接待观众83万人次,同比增长超过30%……“博物馆里过大年”成为老百姓欢度新春的重要选择。这表明 ①博物馆是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精神载体和创新平台 ②博物馆通过创意来挖掘展示其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③博物馆的开放要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 ④博物馆活动要将优秀传统文化和美好生活时代相融相通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②④:春节期间,三地的博物馆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烘托了节日气氛,受到老百姓欢迎,博物馆通过创意来挖掘展示其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博物馆活动要将优秀传统文化和美好生活时代相融合,②④符合题意。 ①:博物馆是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物质载体,①表述错误。 ③:博物馆开放要坚持社会效益放首位原则,材料也未体现博物馆产生经济效益,③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4.“双11快乐!买买买,卖卖卖!”美国纽约的一家鞋店,早早挂上了这样一幅中文标语;撒哈拉沙漠以西400公里的加那利群岛,“双11”也已成为当地居民期盼的购物节日。其实,“双11”早已超越简单的买卖关系,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活力的一个缩影。材料表明 ①融合统一是当今世界文化发展的趋势 ②文化没有国界之分,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 ③经济决定文化,文化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④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相互影响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双11”购物节走出国门传播到世界各地,说明世界文化交流借鉴是文化发展的趋势, “统一是当今世界文化发展的趋势”表述错误,排除①;②说法正确,符合题意;材料未明确经济决定文化,③不符合题意;“双11”购物节走向世界,既带动我国商品销往世界各地,同时又带动我国的文化走向世界,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相互影响,④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全面理解文化的作用 (1)文化由经济、政治决定,又反作用于政治、经济,与一定的政治、经济相适应的文化会促进其发展,反之,会阻碍其发展。 (2)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在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中能转化为物质力量,对个人、民族及国家历史都会产生深刻的影响。 ①对国家而言,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5.目前,我国是入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最多的国家,但一些依靠口授和行为传承的“非遗”仍不断消失。“非遗”传承困难,从根本上说是因为 A. 非遗项目的传承人及其传播途径严重缺乏 B. 现代社会的娱乐内容和方式多样化的冲击 C. 现代社会对非遗内容和技艺的需求日益萎缩 D. 非遗项目赖以生存的社会实践基础发生变化 【答案】D 【解析】 【详解】“非遗”传承困难,从根本上说是因为非遗项目赖以生存的社会实践基础发生了变化,难于适应社会生活的变迁,D项符合题意;ABC项均属于“非遗”传承困难的原因,但都不是根本原因,只有在社会实践基础上产生的文化,其背后经济基础的变化才是根本原因;正确选项为D。 【点睛】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它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以名录方式确立,有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6.歌唱家李谷一始终将自己的艺术实践与改革开放进程紧紧相连,用歌声见证改革开放的豪迈壮举,用作品抒发祖国的豪情、民族的豪迈、人民的心声。演唱歌曲近800首《乡恋》被誉为“改革开放后第一首流行歌曲”,《难忘今宵》给千万个中国家庭送去欢乐和祝福,《我和我的祖国》倾诉了对祖国的真情挚爱。这说明 ①文化发展与社会发展是亦步亦趋的 ②社会变化必然推动文化的发展 ③一定的文化反映一定的社会发展进程 ④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享用文化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歌唱家李谷一始终将自己的艺术实践与改革开放进程紧紧相连,用歌声见证改革开放的豪迈壮举,用作品抒发祖国的豪情、民族的豪迈、人民的心声。这说明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文化是对经济政治的反映,③④适合题意;经济决定文化,但文化发展与社会发展不是亦步亦趋的,文化有自身的传承性与相对稳定性,①错误;社会变化能够推动文化的发展,②错误;故本题答案选D。 7.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众多动听的歌曲通过浙江卫视的《中国好声音》走进了千家万户,陶冶了人们的性情。这表明() ①大众传媒已经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③大众传媒具有传递沟通、创造的功能 ④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众多动听的歌曲通过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走进了千家万户,陶冶了人们的性情,表明了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②④项符合题意;大众传媒已经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而非途径,①项说法错误;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没有创造文化的功能,③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B。 【点睛】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影响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人们总要在一定的文化氛围中生活,文化氛围是看不见、摸不着,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人们从事文化活动,或得到思想的启示、精神的享受,或产生思想的困惑、精神的失落,许多是发生于潜移默化的过程之中的。(文化影响即使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发生,也不都是消极被动、无目的地接受的,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感悟文化熏陶的过程。) 8.某校开展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活动、以“仁者爱人”为重点的社会关爱教育活动、以“正心笃志,崇德弘毅”为重点的人格修养教育活动,并通过实践活动,让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滋养青少年成长的充足养分和精神食粮,该校的这一做法是基于 ①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 ②传统文化具体内涵能够因时而变 ③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 ④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某校通过开展这一系列实践活动,让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滋养青少年成长的充足养分和精神食粮,该校的这一做法是基于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民族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①③项符合题意;该校的这一做法是基于文化的作用,②④项均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B。 【点睛】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不同的文化环境、不同的知识素养、不同的价值观念,都会影响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以及认识的深度和广度,影响人们 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的选择,影响不同思维方式的形成。思维方式是人们在认识和实践的过程中,在一定知识、观念、情感和习惯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体现各种文化影响的思维方式,具有相对稳定性,反过来又影响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思维方式与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关系) 9.文明交通是文明城市的重要表征。为提高市民文明交通素质,改善通行秩序,减少交通事故,云南省昭通市深入开展“我参与,我遵守”活动,鼓励市民积极参与,共创文明交通环境。该市的做法是基于 ①文明礼仪是文化素养的核心,对人的综合素质产生深远影响 ②人民群众是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主体,是文明风尚的践行者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④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只能通过接受文化知识教育形成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强调了云南省昭通市开展“我参与,我遵守”活动,鼓励市民积极参与,共创文明交通环境。该市的做法是基于人民群众是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主体,是文明风尚的践行者,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②③符合题意;①说法错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④说法错误,文化素养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所以本题选B。 10.研究表明,同样一篇文章,从网络上阅读和从书本上阅读都能充实人的精神世界,但给人的感受不同。纸质阅读更多指向深度思考,数字阅读更侧重于资讯与知识的获取。这说明 ①不同传媒在文化传播中作用不同 ②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活动 ④文化影响人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 A. ①② B. ①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纸质阅读更多指向深度思考,数字阅读更侧重于资讯与知识的获取,说明不同传媒在文化传播中作用不同,①正确且符合题意;从网络上阅读和从书本上阅读给人的感受不同,表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活动,③正确且符合题意;文化有优秀和落后之分,只有优秀文化才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②错误;④正确但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 11.“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圈子是中国社会结构中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同学圈、老乡圈、影视圈……每个圈都有特定的文化环境,并形成了自己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圈子文化” ①源于实践,又促进文化 ②既有独特性,又有局限性 ③由人创造,又影响着人 ④既有民族性,又有世界性 A. ②③ B. ②④ C. ①③ D. ①④ 【答案】A 【解析】 人们在实践中创造文化,也在实践中享用和发展文化。材料中每个圈都有特定的文化环境,并形成了自己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每一个圈子都不相同,具有独特性,选A。①不选,因为圈子文化源于实践,影响实践;④与材料无关。 【考点定位】文化对人的影响 【高考警示】在理解文化对人的影响的两个特点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文化影响即使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发生的,也不都是消极被动、无目的地接受的,而往往是人们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2)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指向性不同。潜移默化主要指向文化对人影响的无形性,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影响;深远持久主要指向文化对人影响的长期性,人们所受到的影响一时难以抹去。(3)潜移默化一般强调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无形的、非强制的,而不是有形的或强制的;深远持久强调的是文化对人影响的长远性,但这种影响不是固定不变,而是相对稳定。 12.小岗首创“大包干”后,在一段时间里发展却滞后了。“一夜越过温饱线,20年没过富裕坎”。如今,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小岗人再度开启改革新局面。“国家5A旅游景区、全国研学旅游示范基地、国内知名特色小镇、皖北乡村旅游典范”,这是小岗村在新时代的“乡村振兴”蓝图。这说明 ( ) 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实践中转化为物质力量促进社会发展 ②在综合国力竞争中,文化是维护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 ③优秀文化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们深受震撼、力量倍增 ④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作用的知识。文化有优有劣,只有先进的、健康的文化能够促进社会发展,①说法错误;材料不体现文化是维护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②不合题意;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小岗人再度开启改革新局面,说明优秀文化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们深受震撼、力量倍增,说明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③④符合题意。本题选D。 13.2019年1月26日晚,拉脱维亚首都里加大基尔德音乐厅,中国二胡、扬琴、琵琶、笙箫等民族乐器合奏的拉脱维亚名曲《道加瓦河》引来观众的热烈掌声和欢呼喝彩。这是甘肃省歌舞剧院民乐团演出的中国西北民族风情交响音乐会“陇上行”上的一幕。这表明 ①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源泉 ②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③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成就其博大精深 ④永葆文化生命力需要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用中国民族乐器合奏的拉脱维亚名曲《道加瓦河》引来观众的热烈掌声和欢呼喝彩,表明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永葆文化生命力需要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②④项符合题意;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而不是源泉,①项说法错误;材料反映了中外文化交流,不体现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③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D。 【点睛】文化为什么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1)由于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的差异,所以,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2)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所以,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3)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文化是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统一,文化的世界性和民族性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它们反映了世界文化的统一性与差异性的辩证关系。 14.热播电影《我不是药神》以出色的题材,探讨了种种现实中的矛盾与困境:病人的生存困境,药贩子的道德困境,警察的法律困境等等。影片中蕴藏的温暖与希望,细腻的现实主义笔触,让人感受到人性的力量。这表明 ①艺术创作都来自艺术家的亲身经历 ②题材创新是实现艺术创新的根本途径 ③源于现实生活的艺术更具生命力和感染力 ④优秀艺术作品体现着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艺术创作可来自艺术家的亲身经历,艺术家也可以通过学习书本知识等间接经验进行艺术创作,①说法错误;立足社会实践是实现艺术创新的根本途径,②说法错误;《我不是药神》探讨了种种现实中的矛盾与困境,“蕴藏的温暖与希望,细腻的现实主义笔触,让人感受到人性的力量”,表明源于现实生活的艺术更具生命力和感染力,优秀艺术作品体现着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③④符合题意。本题选B。 15.经党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自2018年起每年秋分日被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中国农民丰收节”通过开展喜闻乐见的活动,展示乡村振兴新面貌,激发广大农民投身乡村振兴的热情。党中央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是基于( ) ①民族节日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②文化能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③使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是我国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文化活动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党中央设立 “中国农民丰收节”是基于文化的特点和作用,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文化活动,文化能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和人的成长产生重要影响,②④项符合题意;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①项说法错误;我国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是思想道德建设,③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B。 【点睛】感受文化影响: 1、文化对人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是什么? (1)文化影响着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2)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3、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有哪些?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 4、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是什么?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在长期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是各种文化因素交互影响的结果。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启发:我们应主动向上的学习优秀文化,参加健康的文化活动,远离避免错误的思想和错误的知识对我们的影响。 5、如何理解文化塑造人生? (1)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培养健全人格) (2)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深受震撼,力量倍增) (3)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相互结合、相互促进) 启示:个人:要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要主动地、自觉地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 16.人民日报评论:“金庸的武使作品,以故事、人物滋养着读者的心灵,抒写世道人心,浸润着厚重的历史与文化,承载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这告诉我们 ①文学作品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②传统文化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③文学作品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④大众文化要以滋养人的心灵为已任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告诉我们,文学作品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大众文化要以滋养人的心灵为已任,向社会传播正义,③④项符合题意;优秀文学作品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落后腐朽的文学作品则会污染人的心灵,①项说法错误;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②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D。 【点睛】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影响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人们总要在一定的文化氛围中生活,文化氛围是看不见、摸不着,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人们从事文化活动,或得到思想的启示、精神的享受,或产生思想的困惑、精神的失落,许多是发生于潜移默化的过程之中的。(文化影响即使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发生,也不都是消极被动、无目的地接受的,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感悟文化熏陶的过程。) 17.某公司近年来开发的花鼓、鸽子花、百苗图、民间故事刺绣六大系列220个品种的苗绣产品出口到了美国、日本、马来西亚、沙特阿拉伯等67个国家,一年产值3000多万元,带动中国苗绣文化走向世界,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由此可见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②商业贸易拓展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③各民族文化具有共性 ④商业贸易促进了文化的融合和创新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某公司开发的220个品种的苗绣产品出口到世界67个国家,一年产值3000多万元,带动中国苗绣文化走向世界,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说明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商业贸易拓展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力,①②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其他国家的文化,也就没有涉及不同民族的文化,③不符合题意;材料反映了中华文化通过商业贸易传播到其他国家,并未涉及中华文化的融合和创新,④不符合题意。故选A。 18.惟以心相交,方成其久远。2019年3月“感知中国,意在巴黎”中国美术精品展在巴黎举办。展览聚焦中法艺术百年交流的历史,展示了刻载着历史印记和洋溢着新时代艺术创新精神的中国留法名家作品,中法人们在欣赏佳品的同时,也拉近了彼此的心。本次展览 ①让更多法国民众感受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激荡与交融 ②通过讲述中国艺术故事,推动中国艺术的共享与传播 ③创新了文化交流的途径,推动了新时代中法艺术合作 ④使中法文化交流在中国对外文化交流中起着引领性作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交流传播的相关知识。中国美术精品展展示了刻载着历史印记和洋溢着新时代艺术创新精神的中国留法名家作品,拉近了中法人们彼此的心,这说明本次展览通过讲述中国艺术故事,推动中国艺术的共享与传播,让更多法国民众感受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激荡与交融,①②符合题意;题干材料没有创新文化交流的途径,也没有推动新时代中法艺术合作,③不合题意;④项“使中法文化交流起引领性作用”表述错误。本题选A。 19.如今,与人们朝夕相处的报刊亭正在加速消失,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5G网络的全覆盖,人人刷着手机屏幕正成为新的文化象征,数(字)媒(体)已经将要全面接管和替代纸媒。数媒相比于纸媒更能 ①最大限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传递共享文化 ②在潜移默化中对人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③借助科技手段满足人们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④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大众传媒的知识。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5G网络的全覆盖,数(字)媒(体)借助科技手段满足人们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可以最大限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传递共享文化,①③正确;数媒是一种文化传播的手段,不能在潜移默化中对人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也不一定能增加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②④错误。本题选B。 20.2019年4月29日,以“让园艺融入自然,让自然感动心灵”为办会理念的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在北京延庆区开幕。本次园博会将以园艺为载体,积极传播和发展中国园艺文化,推动我国由园艺生产大国向园艺产业强国迈进同时,园博会也将汇聚世界各地独特的园艺特色和地域文化,促进国际园艺合作。本次世界园艺会的举办有利于 ①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促进文化与经济融合发展 ②加强对话交流,增进对外域文化的理解与认同 ③丰富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促进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 ④展示文化多样性,推动世界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④ D. ②③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的多样性。①:“本次园博会将以园艺为载体,积极传播和发展中国园艺文化,推动我国由园艺 生产大国向园艺产业强国迈进”表明本次世界园艺会的举办有利于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促进文化与经济融合发展,①符合题意。 ②:尊重外来文化、认同本国或本民族文化,②错误。 ③:材料没有涉及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即大众传媒的丰富,③不符合题意。 ④:“园博会也将汇聚世界各地独特的园艺特色和地域文化,促进国际园艺合作”表明本次世界园艺会的举办有利于展示文化多样性,推动世界文化的发展和繁荣,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点睛】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①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②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③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2.文化的多样性:①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本民族文化发展的内在要求,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②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21.2018年11月28日,中国“藏医药浴法”成功申遗。藏医药浴法,是通过沐浴天然温泉或药物煮熬的水汁或蒸汽,调节身心平衡,实现生命健康和疾病防治的医疗保健方法。藏医药浴法成功申遗: ①丰富和发展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 ②有利于在世界各民族文化中保留中国基因 ③有利于促进中国和外国文化的交流互鉴 ④彰显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文化遗产的相关知识。藏医药浴法成功申遗彰显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有利于促进中国和外国文化的交流互鉴,③④正确;藏医药浴法成功申遗不能丰富和发展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①夸大了藏医药浴法申遗的作用,排除;各民族文化都保持着各自的民族特性,②中的“在世界各民族文化中保留中国基因”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选D。 22.中国“锻打”技艺诞生于商周时期,用这项技艺全手工锻打的饕餮纹錾铜板装饰着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主会场迎宾大厅,为恢弘的现代建筑添了一抹“中国风”,凸显中国气派。传统工艺的现代表达 A. 实现了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B. 说明传统建筑是展现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C. 在融合的过程中推动了文化的国际交流 D. 在创新的基础上促进了传统工艺的发展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中中国用“锻打”技艺装饰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主会场迎宾大厅,凸显中国气派,说明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实现了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A正确。B不符合题意。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借鉴、融合,C表述错误。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发展,D表述错误。故本题选A。 23.月亮在天文学家眼中是一个普通的天体,而一个远离家乡的游子会借景抒情,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来抒发自己的思乡之情。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①见月吟诗是一种文化活动 ②天空中的月亮是一种文化现象 ③文化素养高低通过文化活动呈现出来 ④精神产品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C 【解析】 【详解】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现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纯“自然”的东西不是文化。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月亮是一个天体,不属于文化现象,排除②;材料没有体现个人文化素养问题,排除③;见月吟诗属于文化活动,①正确;通过月亮表达心情,可见文化离不开物质载体,④正确;故选C。 【点睛】三个“离不开”和四个“不是……而是……”。 (1)三个“离不开”:文化离不开人类社会,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文化离不开实践活动,是人类实践的产物;文化离不开物质载体,要通过物质载体体现出来。 (2)四个“不是……而是……”:文化不是人类的全部活动及其产品,而是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培养出来的;文化的实质不是物质现象,而是一种精神现象;文化不是仅指向意识形态范畴,而是包括意识形态与非意识形态两部分。 24.百家讲坛系列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让我们重温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文章、谈话中所引用的古代典籍和经典名句,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这告诉我们,传承传统文化 ①应认识到继承是发展的基础,要先继承后发展 ②要不断推动文化传播手段与形式的创新 ③要充分发挥百家讲坛等文化传播途径的作用 ④要尊重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告诉我们,传承传统文化要尊重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不断推动文化传播手段与形式的创新,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②④项符合题意;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①项说法错误;百家讲坛等是文化传播的手段而非途径,③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D。 【点睛】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如何继承与发展传统文化? (1)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面对传统文化,要辨证地认识它们在显示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2)正确认识和处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①认识二者关系: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 ②处理二者关系:第一,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的“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第二,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要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反对“守旧主义”、“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 25.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上,“北京8分钟"表演颠覆了传统的表演方式,让人工智能与演员相互配合表演,彰显了科技改变生活的内涵,传递着北京冬奥会“绿色开放共享廉洁”的新理念受到高度评价。“北京8分钟"表演获得巨大成功主要是通过 ①新颖的文化活动传达先进理念和时代价值 ②大众传媒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巨大功能 ③有机融合丰富厚重的民族精神与流行文化 ④科技创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的推动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北京8分钟”表演颠覆了传统的表演方式,让人工智能与演员相互配合表演,彰显了科技改变生活的内涵,传递着北京冬奥会“绿色开放共享廉洁”的新理念受到高度评价。“北京8分钟"表演获得巨大成功主要是通过科技创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传达先进理念和时代价值,①④适合题意;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巨大功能,②错误;流行文化不一定先进文化,③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 26.新加坡中国文化中心举办了“我与中华文化”征文比赛,法国小伙子奥立维在他的征文《我和中华文化的爱情故事》中,把中华文化比作女神,还谈到了儒家孝道思想帮助他改善了长久以来疏远的父子关系。由此可见 ①大众传媒在推动文化的交流中功不可没 ②不同民族对优秀文化理解具有趋同性 ③中华优秀价值观念文化交流中得到认同 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跨越国界的影响力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跨越国界的影响力,中华优秀价值观念在文化交流中产生了现实价值,得到认同,③④项符合题意;材料不体现大众传媒在推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①项与题意不符;不同民族对优秀文化的理解具有共性的一面,但共性不等于趋同性,②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D。 【点睛】文化为什么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1)由于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的差异,所以,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2)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所以,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3)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文化是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统一,文化的世界性和民族性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它们反映了世界文化的统一性与差异性的辩证关系。 二、非选择题(共48分) 2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陕西户县是我国农民画发源地之一。为做大做强农民画品牌,该县不断创新模式,扩大农民画的影响:开发农民画产业,与农家乐旅游结合起来,打造旅游新亮点;开展农民画新壁画运动,先后为全县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绘制壁画20000多平方米;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0余幅公益广告宣传作品在全国的l00多个大中型城市传播展示;加强对外交流,28名作者35次到日本、法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进行访问讲学,三幅户县农民画在美国纽约时代广场的电子显示屏展播。 结合材料,请从“文化与生活”的角度,说明打造农民画品牌的意义。 【答案】①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开发农民画产业,打造农民画品牌,促进经济发展; ②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日益重要。打造农民画品牌,扩大国际影响力,有利于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增强国际竞争力。 ③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可以转化成物质力量,打造农民画品牌,有利于新农村建设。 ④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打造农民画品牌,能充实人们的精神世界,构建和谐社会。(每小点3分,材料1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我们应从不同角度整合文化的作用,包括文化的社会作用以及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文化的社会作用包括文化的实质、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反作用、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文化对人的作用着重表现在优秀文化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把这些方面都阐述到位,原理必须结合材料分析。 考点:文化与社会、文化塑造人生 28. 中国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倡导者。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客、清洁美丽的世界。”这一宣示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面对当今世界形势和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对国际关系和人类前景的基本主张。 当代中国与世界上其他国家深入交往,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紧密融合时,相互之间多一些文化尊重,多一些文化基因的“链接”,其积极作用不言而喻。中国人民希望睁开眼睛看世界,希望更多地了解世界,学习、吸收和借鉴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同时,世界其他国家尤其是西方国家,也需要更多地了解中国人的中国梦,了解中国文化中“天下观”“和谐观”等观念的深刻内涵,了解中国人倡导建立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本源。如此,西方国家将在中国崛起的过程中发现新的机会,共同分享发展的成果。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探究中国与世界上其他国家多一些文化基因“链接”的意义。 【答案】①有利于中国文化与世界上其他国家文化相互交流、借鉴与融合,相互吸收有益成果②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③有利于中国先进文化走向世界,扩大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提高我国文化竞争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话语权。 【解析】 【详解】本题要求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知识,探究中国与世界上其他国家多一些文化基因“链接”的意义。 从材料可以看出,中国人民希望睁开眼睛看世界,希望更多地了解世界,学习、吸收和借鉴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同时,世界其他国家尤其是西方国家,也需要更多地了解中国人的中国梦,了解中国文化中“天下观”“和谐观”等观念的深刻内涵,了解中国人倡导建立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本源。如此,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紧密融合时,相互之间多一些文化尊重,多一些文化基因的“链接”。可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从文化基因“链接”有利于相互交流、借鉴与融合,相互吸收有益成果;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有利于扩大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提高我国文化竞争力等方面,探究中国与世界上其他国家多一些文化基因“链接”的意义。 【点睛】我们应怎样进行文化交流? (1)尊重文化多样性,坚持正确的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2)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共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3)既要更加热情的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又要更加主动地推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4)创新文化传播方式(或途径),借助现代文化传播手段(大众媒体),进行中外文化交流。 (5)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加强不同民族文化之间交流、借鉴与融合。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在学习、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 (6)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要正确处理好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关系,反对“封闭主义”和“守旧主义”,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29.中部是文化资源大区:“古”得灿烂,“红”得辉煌。徽州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结晶,涉及经济、社会、教育、学术、文学、艺术、工艺、建筑、医学等诸多学科,尤其在哲学、商业、医学、建筑、绘画、版画、篆刻、戏曲、饮食等领域都有几百年的积累,都有伟大的创造。这里又是红色摇篮,南昌城的枪声、井冈山八角楼上的灯光、瑞金“开国大典”的宣言、百万雄师渡江第一船登陆点,早已镌刻进党史最绚烂的篇章。 结合材料,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角度,说明如何使中部的区域文化“‘古’得更加灿烂、‘红’得更加辉煌”。 【答案】①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既要欢迎国内外优秀文化在当地传播,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区域文化走向世界,增强文化影响力。②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对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其“‘古’得更加灿烂”;对红色文化要结合时代特点发扬光大,使其“‘红’得更加辉煌”。③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实现文化创新,既要做到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又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同时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我国中部区域文化发展与传承为背景材料,从文化生活角度设题,主要考查了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知识。 【详解】本题要求结合材料,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角度,说明如何使中部的区域文化“‘古’得更加灿烂、‘红’得更加辉煌”。解答本题,需要调用文化生活中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知识,从文化的交流、文化的继承以及文化创新的源泉等等方面来进行回答。 首先,从文化传播角度来看,中部文化的发展需要在交流中传播,中部的区域文化“‘古’得更加灿烂、‘红’得更加辉煌”, 既要欢迎国内外优秀文化在当地传播,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区域文化走向世界,增强文化影响力。 其次,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来看,中部文化的发展需要继承古代传统文化,对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其“‘古’得更加灿烂”;对红色文化要结合时代特点发扬光大,使其“‘红’得更加辉煌”。 最后,使中部的区域文化“‘古’得更加灿烂、‘红’得更加辉煌”,则必须实现文化的创新。文化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文化创新,需要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实现文化创新,既要做到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又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同时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点睛】如何进行文化创新: (1)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本要求,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对本民族文化批判继承,将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这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 (3)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要坚持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借鉴和融合。 (4)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要克服“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保证文化创新沿着正确的方向、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 30.随着电视剧《琅琊榜》的热播,一些地方纷纷加入抢“琅琊”地名的混战。安徽人拿出了欧阳修的诗句——“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琅琊也”,山东人拿出了《水经注》中的记载,南京人则指出剧中的大梁国都“金陵”就是南京。安徽滁州更是落实于行动,将滁州琅琊山风景名胜区内的原本兴建于明朝的“会峰阁”换成了“琅琊阁”,而这块全新的匾额落款居然是宋朝的苏轼。有评论指出,这一做法是在商业利益冲动下“打劫”历史文化,难以形成地方旅游品牌发展的核心动力。 (1)从“文化的作用”与“文化传承”的角度,对上述“抢名”、“改名”的行为进行评析。 (2)有关部门多次强调在严格保护文物基础上,充分发挥文物的公共文化服务和社会教育功能,推动了我国文物事业发展。请就如何发挥文物对青年学生的教育功能提出两条建议。 【答案】(1)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为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各地纷纷加入“抢名”混战,认识到了文化对经济有重大的反作用。 ②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将原本兴建于明朝的“会峰阁”改名,没有看到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割裂了文化的历史联系。 ③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随意改名,随意杜撰历史人物题款,没有处理好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④文化发展要立足社会社会实践,要从实际出发,不能虚构历史。 (2)①策划一批适合青年学生的主题突出、净向鲜明的文物展览,有效挖掘文物蕴含的历史、文化和科学等价值。②建立博物馆、纪念馆与学校的共建共享机制,扩大文物资源向青年学生开放的力度。③培育以革命文物为支撑的研学旅行和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加强对青年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每点2分,答出任意2点即可。本题具有开放性.考生作答只要围绕主题.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 【解析】 (1)本题知识指向明确,考查“文化的作用”与“文化传承”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分析材料中“抢名”、“改名”的行为,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首先之所以改名抢名是因为该行为具有一定的经济利益,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的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其次,该行为没有看到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割裂了文化历史的关系最后,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随意改名,随意杜撰历史人物题款,没有处理好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并且文化发展要立足社会社会实践,要从实际出发,不能虚构历史。 (2)本题为开发性试题,要求考生就如何发挥文物对青年学生的教育功能提出两条建议,考生只要言之有理即可,但是要围绕主题,如策划一批适合青年学生的文物展览、扩大文物资源向青年学生开放的力度、培育以革命文物为支撑的研学旅行和红色旅游精品线路等等。 【考点定位】文化与经济的关系、传统文化的作用、文化创新 【方法锦囊】 评析类主观题一般解法 此类题可按照“判断表态(是什么)”——“阐述道理(为什么)”——“明确做法(怎么办)”这一解题思路来作答。第一步,判断表态(是什么)——对题目中说的事或观点作出是好还是坏、是对还是错的评价。第二步,阐述道理(为什么)——说明做这件事或持这种观点的依据、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以及不做这件事、不持这种观点的危害性。依据是指做这件事或持这种观点的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的理论依据;重要性是指做这件事或持这种观点的作用、意义、目的、目标等;必要性是指做这件事或持这种观点的原因。可能性是指做这件事或持这种观点存在哪些主客观条件,使做这件事或持这种观点成为可能;危害性是指做或不做这件事以及持或不持这种观点将会导致怎样的消极后果。第三步,明确做法(怎么办)——党、国家、公民、企业、消费者等准备怎样做或采取哪些具体措施来解决问题。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