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 期中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 ‎1.在中国古代法律文典中经常出现“贵和尚中”,“决今日讼以止明日讼”的语句。在地方官看来“无讼”是其追求的执政境界之一,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 外儒内法的结果 B. 封建法治的完备 C. 追求执政境界的结果 D. 儒家执政理念的追求 ‎【答案】D ‎【解析】“贵和尚中”指的是以和为贵,崇尚中庸,“决今日讼以止明日讼”指的是处理好今天的争端来防止以后的争端,结合所学,儒家讲究“仁政”和中庸,题干中的法律文典体现的正是儒学执政理念的追求,D项正确;外儒内法是董仲舒将法家专制原则糅合到儒家思想中,不符题意,A项错误;题干反映了儒家思想融入法律文典中,并不能体现法治完备,B项错误;官员追求“无讼”的执政境界是受儒家理念影响,C项不符题意,错误。‎ ‎2. “(周)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徐)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故曰:‘世异则事异’。”这体现的是 A. 老子的“辩证”观念 B. 孟子的“仁政”学说 C. 墨子的“兼爱”思想 D. 韩非的“变革”主张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题干观点认为:周文王行仁义得天下,偃王行仁义而亡国;“世异则事异”,世道不同了,处世行事的方式方法也要相应变化。这体现的是一种变革思想,属于法家。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D。其它选项均不符合题意。‎ ‎3.《申报》载,1896年,杭州通益公纱厂开建,“自丁绅丙、王钟震元等创办以来,其时风气未开,集资不易,故迭拨官款,以为提倡……”这表明当时 A. 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创办己蔚然成风 B. 官僚资本主义企业已在中国出现 C. 清政府对民间设厂的态度已有所改变 D. 实业教国思潮得到社会普遍认可 ‎【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中“1896年”、“故迭拨官款,以为提倡”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甲午战争后,清政府为筹集赔款,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依据材料中“风气未开,集资不易”等信息可知,此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艰难,没有蔚然成风;B选项错误,依据材料中“经丁绅丙、王绅震元等创办以来”等信息可知,这是民间士绅创办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不是官僚资本;D选项错误,依据材料中“其时风气未开”等信息可知,发展实业尚未得到社会普遍认可,该表述过于绝对。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 ‎4.魏源在《海国图志》中介绍了许多新词,如参议院、众议院、总统、进口、出口、新闻纸、铁路、火轮机等,这表明魏源 A. 是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B. 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C. 关注西方新知识、新技术 D. 号召国人全面学习西方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政治、进口、出口、新闻纸、铁路”表明魏源关注西方的新知识、新技术,C项正确。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排除A。题干强调魏源关注西方新知识、新技术,没有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且与史实不符,排除B。D项错在“全面”,在题干没有体现,排除。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 ‎5.1921年5月1日,北京长辛店铁路工人举行了从未有过的“劳动节”示威游行。当时的传单上写着:“列位列位!明天是阴历五月一号,是做工的人的节气。厂里的工人们打算开个纪念会,人家在一块儿,谈谈话,演演戏,热闹热闹!”这表明当时长辛店工人 A. 支持实业救国运动 B. 组织意识有所提高 C. 积极反抗国民党统治 D 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材料“列位列位!明天是阴历五月一号,是做工的人的节气。厂里的工人们打算开个纪念会,人家在一块儿,谈谈话,演演戏,热闹热闹!”说明这一时期长辛店工人组织意识有所提高,故 B选项正确;实业救国思想是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一些代表人物所宣扬的、以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即实业)作为救国救民主要途径的一种思想,材料没有体现长辛店工人支持实业救国运动的问题,故A选项错误;国民党统治开始于1927年,故C选项与材料不符;材料体现的是长辛店工人借助劳动节示威游行的组织活动,没有体现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故D选项与材料无关。‎ ‎6.2017年1月,是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25周年。25年前,八十八岁的邓小平,迈着蹒跚的步伐,登上列车,纵贯整个中国来到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广东深圳,向全中国乃至全世界发出振聋发聩的声音:“改革的胆子要大一些,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下列“网友评论”符合史实的是 A. 邓小平“南方谈话”前改革顺利推进 B. 邓小平“南方谈话”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找到了突破口 C. 邓小平“南方谈话”是从地方、从社会寻找动力典范 D. 1992年后中国改革停滞局面有所改观但成效不大 ‎【答案】C ‎【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邓小平“南方谈话”前,我国改革开放进入一个僵持阶段,故A项错误。“南方谈话”主要针对经济方面的问题,而不是针对政治体制改革,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邓小平视察深圳之后,提出“改革的胆子要大一些,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说明他从深圳的发展中得到启示,主张深化改革,故C项正确。“南方谈话”之后,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并在中共十四大上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改革成效很大,故D项错误。‎ ‎7.1880年7月法国政府规定:“凡1880年7月6日以前,因政治犯罪和因违反新闻法行为而被判刑者,一律赦免。”被赦免者既有巴黎公社战士,也有君主派人士。这表明当时法国 A. 宪法规定议会有特赦的权力 B. 希望缓和社会矛盾巩固共和制 C. 国民议会中君主派力量强大 D. 欲借助工人力量建立共和政体 ‎【答案】B ‎【解析】材料中政府规定不仅对于政治犯罪和因违反新闻法行为而被判刑者,一律赦免,对于巴黎公社战士也进行赦免,说明政府希望缓和社会矛盾巩固共和制,B正确;政府行为并不是宪法规定,A错误;C不符合材料主旨;D中共和政体已经确立。‎ ‎8.“铁路未通之前,平遥是面向晋南的棉花中心。正太铁路通车后,逐渐成为贸 易中心。山西铁路沿线各城镇以铁路为轴心,把周边乡村纳入怀中,进一步密切了 ‎ 城乡关系,加速了近代山西乡村向集镇的转变。”材料主要反映了铁路的修建 A. 改变人们的出行方式 B. 促进了现代贸易体系的形成 C. 彻底瓦解了自然经济 D. 改变传统的城乡布局和结构 ‎【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铁路未通之前,平遥是面向晋南的棉花中心。正太铁路通车后,逐渐成为贸易中心。山西铁路沿线各城镇以铁路为轴心,把周边乡村纳入怀中,进一步密切了城乡关系,加速了近代山西乡村向集镇的转变。”可知,改变了交通格局,进一步瓦解了自然经济,促进新的贸易中心的出现及国内市场的发展。推动了城镇化进程,故改变传统的城乡布局和结构,D项正确;AB与题干无关,C说法错误,均排除。‎ ‎9.黄仁宇认为,李贽攻击虚伪的伦理道德,也拒绝以传统的历史观作为自己的历史观,但在更广泛的范围内,他仍然是儒家的信徒……李贽构成一位特色鲜明的中国学者,而不是一位类似条件下的欧洲式人物。这表明李贽 A. 超越了儒家思想范畴 B. 具有早期启蒙思想 C. 局限于传统文化樊篱 D. 思想引起社会变革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不难看出强调的范围很广泛,“他仍然是儒家的信徒”,故A 项错误;根据材料“不是一位类似条件下的欧洲式人物”不难看出李贽攻击虚伪的伦理道德与早期启蒙思想并不相同,B项错误;依据材料“他仍然是儒家的信徒”“不是一位类似条件下的欧洲式人物”,黄仁宇更强调的是李贽思想的局限性,故C 项正确;思想引起社会变革与历史史实不符,故D 项错误。‎ ‎10.17世纪西方自然科学兴起的时候,中国人的哲学观、自然观还停留在简单的“天人合一”,甚至金、木、水、火、土“阴阳五行”的阶段。由此可见造成中国科技落后的因素是 A. 重人伦、轻自然的文化传统 B. 科举制度发展到八股取士 C.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强化 D. 政府推行的文化专制政策 ‎【答案】A ‎【解析】依据“中国人的哲学观、自然观还停留在简单的‘天人合一’,甚至金、木、水、火、土‘阴阳五行’的阶段”可知,该学者是从文化传统角度分析中国近代科技落后的原因的,即重人伦、轻自然的文化传统,故A项正确;BCD项是政治方面的因素,不符合题意,排除。‎ 点睛:需要掌握中国近代科技落后的因素.解题的关键是对“中国人的哲学观、自然观还停留在简单的‘天人合一’,甚至金、木、水、火、土‘阴阳五行’的阶段”的分析理解。‎ ‎11.朱熹说:“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间者,有各得之以为性(本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这段话表明程朱理学的主要作用是 A. 为封建伦理道德寻求理论依据,从而规范人的言行,维护封建统治 B. 阐述“天理”的真谛,让人们理解自然界运行规律和人际关系的法则 C. 寻求天地和人世间万事万物的本性,阐明“理”的本质 D. 宣扬客观唯心主义思想 ‎【答案】A ‎【解析】本题材料提到,“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间者,有各得之以为性(本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程朱理学的主要作用是为封建伦理道德寻求理论依据,从而规范人的言行,维护封建统治。因此选A。BCD都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 ‎12.南宋理学家陈亮(1143~1194年)提出了“农商一事”“农商相籍”的思想,认为农业和商业同为社会经济体系的两大支柱,无高低轻重之分;两者不是彼此独立和排斥的,而是互助互利,相互促进的。这一思想反映出 A. 经济发展冲击了农本思想 B. 儒家义利观发生了重大变化 C. 商人社会地位有明显上升 D. 传统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答案】A ‎【解析】由材料“农业和商业同为社会经济体系的两大支柱……互助互利,相互促进的。”,这说明经济发展冲击了农本思想,故选A;材料只是陈亮的意见,没有反映儒家义利观的变化,排除B;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人社会地位低下,排除CD。‎ ‎13.‎ ‎ 有人这样评论康有为的教育行为:“先生之诲人也,……非欲养成死啃章句之陋儒,故草堂相处,往往脱略行迹。凡所以启发智慧者,先生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学术政治,表里相结合。所谓坐而言,能起而行之者也。” 可见康有为 A. 反对儒学,注重培养实用人才 B. 注重培养科技人才 C. 注重言行一致 D. 注重培养维新变法的政治人才 ‎【答案】D ‎【解析】万木草堂是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用于变法学堂,材料中“学术政治,表里相结合”显然强调注重培养维新变法的政治人才,D正确。康有为借助传统儒学思想进行变法,不是反对儒学,A错误。材料不是注重科技人才培养。B错误。言行一致不符合材料主旨,C错误。‎ ‎14.《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重新解释孙中山“三民主义”。其中指出“农民之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资其耕作,并为之整顿水利,移殖荒徼,以均地力。……工人之失业者,国家当为之谋救济之道,尤当为之制定劳工法”。上述主张意在 A. 实现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B. 实现普遍平等的民权 C. 谋求改善工人农民的生活 D. 施行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 ‎【答案】C ‎【解析】从材料中的“农民之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工人之失业者,国家当为之谋救济之道”可以看出,新三民主义注重谋求改善工人和农民的生活,故答案为C项。A、B项材料信息不能体现,排除;材料信息没有说明以“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的方式改善工农生活,排除D项。‎ ‎15.毛泽东认为:“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反革命营垒内部不统一并充满矛盾,因而使许多农村小块革命根据地能够在反革命政权的包围下产生、坚持和波浪式地向前扩大。”上述论断可能最早出现在 A.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B. 抗日战争时期 C. 解放战争时期 D. 新中国时期 ‎【答案】A ‎【解析】从材料“因而使许多农村小块革命根据地能够在反革命政权的包围下产生”根据所学知识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是发生在国共十年对峙期间,答案为A ‎。抗日战争时期是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与材料不符,B错误。解放战争时期的根据地是成规模的不是“小块的革命根据地”,C错误。新中国成立已经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 相矛盾,故D错误。‎ 二、材料分析题 ‎16. 激进主义是指对现实怀有强烈不满,从而产生否定的观念,并迫切寻求对现状从根本上进行剧烈的变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法国引发了世界革命,并赋予其思想……1789~1917年之间的欧洲(或实际上是世界的)政治,主要是赞成或反对1789年原则,或甚至更富煽动性的1793年原则的斗争。法国为世界大部分地区提供了自由和激进民主政治的语汇和问题。‎ ‎——霍布斯鲍姆《革命的年代》‎ 材料二 从进化论传入中国直到“文化大革命”时期,在政治思想和政治实践上,激进主义一直占据主流地位……19世纪末到20世纪70年代……这一时期可以成(视)为中国的“激进年代”。‎ ‎——吴丕《进化论与中国激进主义》‎ 材料三 1978年底,在邓争取下党开始推行广泛的改革,旨在终止“文化大革命”的激进和乌托邦的做法……对毛泽东遗留下来并受到苏联影响的集中化的经济计划、国有化的工业和集体化的农业进行变革。‎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8世纪法国的“激进民主”在政治和思想领域分别有什么体现?‎ ‎(2)试以中国20世纪前期的史实为例说明材料二观点的合理性(至少举两例)。20世纪50年代末,“激进主义”在新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探索中又有哪些具体表现?‎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78年后,中国如何逐步摆脱激进主义,变革“集中化的经济计划”、“国有化的工业”和“集体化的农业”?‎ ‎【答案】(1)政治领域:法国大革命(2分)以激进主义(或激进)方式追求民主;(1分)‎ 思想领域:卢梭宣扬人民主权和社会契约论。(3分)‎ ‎(2)史实:辛亥革命(2分),推翻君主专制,建立共和制(1分);新文化运动(2分)传播科学民主,后期传播马克思主义(1分)。[其他答案如五四运动、国民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等,只要言之成理均可酌情给分。]‎ 表现:①大跃进(2分),违背了经济发展客观规律(2分);‎ ‎②人民公社化运动(2分),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2分)。[学生如回答三面红旗或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也可得2分,但总分不得超过8分]‎ ‎(3)①变革“集体化的农业”:1979年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分),激发了农民生产积极性。(1分)‎ ‎②变革“国有化的工业”:1984年开始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分)以国企改革为核心。(1分)‎ ‎③变革“集中化的经济计划”:1992年以来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或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2分)‎ ‎【解析】(1)本问考查学生运用史实说明历史观点和历史概念的记忆理解。解答本问关键是抓住材料一所提供的关键信息点:世界革命、1789年原则、1793年原则、自由和激进民主政治等。归纳材料,结合18世纪法国的相关史实即可作答。但理性主义不得分,因为理性主义与激进主义相互对立。‎ ‎(2)本问考查学生运用史实说明历史观点的学科素养。由第二问中的时间定位“20世纪前期,理解题头关于激进主义的概念。运用所学知识作答。后半问由设问中的“20世纪50年代末”的时间定位,运用史实回答问题。‎ ‎(3)本问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提取能力和概念理解运用能力。由材料三中的变革“集中化的经济计划”、“国有化的工业”和“集体化的农业”等历史信息,定位1978年之后的现代中国的时间、空间后运用所学知识回答。‎ ‎17.地方史志是研究历史的重要材料,读枣庄地区相关史志,回答相关问题。‎ ‎ 材料一 “古之时,诸侯世国,大夫世家,其传系往往累世不绝……自羲轩以讫夏商,是为用士之天下,故禄秩皆延于世,而封建之制行。至周以稼穑开基,而农事始兴焉。降及嬴秦,开阡陌、务耕战,是为用农之天下。汉氏承之,故选举征辟皆起于乡,而封建之制废。” ——王宝田主修《峄县志》‎ ‎(1)材料一中“封建之制”指的是中国古代哪一政治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制度的作用。‎ 材料二 尤民(1885—1916),字超凡,原名保诚,山东峄县台儿庄人。‎ ‎1905年经丁惟汾介绍加入同盟会,积极联络同志,开展革命活动。‎ ‎1911年,尤民在台儿庄设立了同盟会的革命机关部,并亲自到驻清江清军第十三协策应兵变,建立了一支5000人的革命队伍,后改编为改称陆军第39混成旅。‎ ‎ 1912年,尤民至南京,与黄兴会谈。‎ ‎1913年,孙中山发起第一次讨袁战争。尤民决定在东昌策动独立,举兵响应。‎ ‎1916年5月,尤民被孙中山任命为中华革命军东北军总司令,统筹直、鲁、晋三省军事。‎ ‎1916年8月,尤民遭反动军阀张勋逮捕,英勇就义,年仅31岁。‎ ‎——《台儿庄清真寺尤民烈士简介》‎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辛亥革命时期(1894年—1912年)革命党人的主要活动(至少2个),并阐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材料三 1938年3月16日,日军矶谷师团向滕县城发起猛攻,川军一二二师师长王铭章率部奋力抗击,激战3日,最后全师殉城,至为壮烈。18日,日军占领滕县城。同日,日军占领枣庄、韩庄。20日,日军占领峄县城。24日,日军开始攻击 □□□ ,守备 □□□ 的步兵三十一师在师长池峰城的率领下,以不可屈服的精神与日军拚刺肉搏,激烈巷战,死守阵地,15天内击退敌人八次进攻,双方伤亡惨重,尸遍街巷。日军第十联队的《战斗详报》称:“虽为敌人,睹其惨烈之状亦将为之感叹。”4月5日至15日中国军队全面反攻,给日军以重创。整个战役从3月14日开始至4月15日结束,历时33天,以日军溃败告终。中国投入兵力40万人,阻击日军七、八万人,消灭日军1万多人,中国军队伤亡2万余人,这次战役震惊国内外。 ‎ ‎ ——《枣庄市志·大事记1900—1949》‎ ‎(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战役?这次战役中国方面的指挥官是谁?这次战役在抗战史中有何重大意义?‎ ‎ 材料四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是建国之初,普选的人民代表大会召集之前的过渡性制度安排。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表多由临时推举或各民主党派自行选派产生。‎ ‎1950年,4月14日,峄县召开首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行人民代表大会职权)。‎ ‎1951年,5月16日,峄县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召开 ‎1954年,7月 7日,峄县首届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人民代表大会制取代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制。‎ ‎——《枣庄市志·大事记1950—1985》‎ ‎(4)依据材料四,试分析在参会代表的产生方式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比人民代表会议制度更能体现什么原则?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民主政治与法制建设成就。‎ ‎【答案】(1)制度:分封制。‎ 影响:①扩大了周朝疆域,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②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贵族等级序列。③诸侯有较大独立性,后期周王室衰微,诸侯尾大不掉,造成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割据争霸局面。‎ ‎(2)活动:建立兴中会;成立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武昌起义;黄花岗起义;成立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意义:①政治上,推翻了清朝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②经济上,为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推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③思想上,民主共和观念逐步深入人心,冲击了陈规陋习,解放了思想。‎ ‎(3)战役:台儿庄战役。 ‎ 指挥官:李宗仁。‎ 意义:台儿庄大战是抗战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 ‎(4)原则:人民民主原则。‎ 成就:①法制建设:制定了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奠定了基础。‎ ‎②以宪法形式正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五个民族自治区 ‎【解析】‎ ‎(1)制度:依据材料一中“古之时,诸侯世国,大夫世家,其传系往往累世不绝……故禄秩皆延于世,而封建之制行。”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一中“封建之制”指的是中国古代的分封制。‎ 影响。结合分封制的影响相关所学即可概括得出这一制度的作用。‎ ‎(2)活动:依据材料二中“1905年经丁惟汾介绍加入同盟会”、“1912年,尤民至南京,与黄兴会谈。”结合所学可列举建立兴中会、成立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成立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等主要活动。‎ 意义:结合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相关所学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进行阐述。‎ ‎(3)战役及指挥官:依据材料三中“整个战役从3月14日开始至4月15日结束,历时33天,以日军溃败告终。中国投入兵力40万人,阻击日军七、八万人,消灭日军1万多人,中国军队伤亡2万余人,这次战役震惊国内外。”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这场战役是台儿庄战役,其指挥官是国民政府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 ‎ 意义:结合所学可知,台儿庄大战是抗战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 ‎(4‎ ‎)原则:结合所学可知,在参会代表的产生方式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比人民代表会议制度更能体现人民民主原则。‎ 成就:结合所学从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宪法形式正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五个民族自治区等方面阐述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民主政治与法制建设成就。‎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中国进行的战争(甲午战争——引者注)给古老的中国以致命的打击。闭关自守已经不可能了。即使是为了军事防御的目的,也必须敷设铁路,使用蒸汽机和电力以及创办大工业。这样一来,旧有的小农经济的经济制度(在这种制度下,农户自己也制造自己使用的工业品),以及可以容纳比较稠密的人口的整个陈旧的社会制度也都在逐渐瓦解。千百万人将被迫离乡背井,移居国外。他们甚至会移居到欧洲,而且是大批的。而中国人的竞争一旦规模大起来,就会给你们那里和我们这里迅速地造成极端尖锐的形势,这样一来,资本主义征服中国的同时也将促进欧洲和美洲资本主义的崩溃。‎ ‎——恩格斯,1894年11月10日 请根据甲午战争之后的史实,对恩格斯的观点进行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答案】示例:恩格斯认为甲午战争后,清朝将进行主动开放,进行现代化建设,而且传统的社会制度将会逐步瓦解,这一判断基本符合历史事实。‎ 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开始编练新式军队,采用新式武器和西方训练系统,推动中国的军队现代化。并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促进工商业发展。戊戌变法显示了民间和政府的改革意图。清末新政进一步实施制度改革,全面推进政治经济文化的现代化进程。与此同时,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在内部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外部商品资本涌入的背景下,逐步解体。随着小农经济逐步解体,建立在小农经济经济基础上的传统社会组织、宗法结构、思想观念,也都在解体或变形。可以说,甲午战争后的中国,政府的主动变革和中国传统经济社会的瓦解演变,都证明了恩格斯的判断的准确性。‎ 但是,恩格斯对于中国和国际形势的变化存在显著误差。恩格斯认为中国民众将大批移居国外,加剧西方的社会矛盾,从而促进西方资本主义的崩溃。实际上并未发生。中国的压力局限于国内,在20世纪初陷入了长期的革命和混乱之中。‎ ‎【解析】首先从材料中提取相关甲午战争“给古老的中国以致命的打击”,“必须敷设铁路,使用蒸汽机和电力以及创办大工业”“旧有的小农经济的经济制度”在内的“整个陈旧的社会制度也都在逐渐瓦解”等信息,归纳出恩格斯的观点,接下来,按照要求“根据甲午战争之后的史实”,如中国政治、经济、思想和社会等方面的新旧交替,或者是近代化成果进行整理,第三步 “对恩格斯的观点”进行“评”、“析”。“评”要用辩证的方法,“析”要从唯物史观出发,结合史实,讨论19世纪末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的破坏和建设性作用。‎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