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吉林省长春汽车经济开发区第六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吉林省长春汽车经济开发区第六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解析版

吉林省长春汽车经济开发区第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1.下列物质属于弱电解质的是 A. 二氧化碳 B. 水 C. 氢氧化钙 D. 碳酸氢钠 ‎【答案】B ‎【解析】‎ A.二氧化碳只存在分子,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二氧化碳溶于水后,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但电离出阴阳离子的是碳酸,不是二氧化碳,所以二氧化碳是非电解质,选项A错误;B.水只有部分电离, H2OH++OH-,所以是弱电解质,选项B正确;C.氢氧化钙在水溶液中,能完全电离出自由移动的钙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它是化合物,属于强电解质,选项C错误;D.碳酸氢钠在水溶液中,能完全电离出自由移动的钠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它是化合物,属于强电解质,选项D错误;答案选B。‎ ‎2.仅改变下列一个条件,通过提高活化分子的百分率来提高反应速率的是(  )‎ A. 加催化剂 B. 降温 C. 加压 D. 加大反应物浓度 ‎【答案】A ‎【解析】‎ 分析:提高活化分子的百分率,可加入催化剂或升高温度,加入催化剂,可降低活化能,升高温度,可使分子转化为活化分子。‎ 详解:加压或增大浓度,只能增大单位体积的活化分子的数目,不能改变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加入催化剂或升高温度,可提高活化分子的百分数。答案选A。‎ 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侧重于基础知识的考查,为高考高频考点,注意把握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以及原因,难度不大。‎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熵增大的反应一定可自发进行 B. 熵减小的反应一定可自发进行 C. ΔH<0的反应可能自发进行 D. ΔH>0的反应不可能自发进行 ‎【答案】C ‎【解析】‎ 分析:化学反应是否自发进行的判断依据是△H-T△S<0,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熵增大△S>0,当△H>0的反应,在低温下可能是非自发进行;在高温下可以是自发进行,选项A错误;B、熵减小的反应△S<0,当△H>0‎ 的反应,一定是非自发进行的反应,选项B错误;C、△H<0的反应,△S>0的反应一定能自发进行,选项C正确;D、△H>0的反应,△S>0,高温下反应可能自发进行,选项D错误;答案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化学反应自发进行的判断依据应用,反应是否自发进行由焓变和熵变、温度共同决定,题目较简单。‎ ‎4.反应2SO2(g)+O2(g)2SO3(g),改变条件,该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常数都变化的是 A. 增大压强 B. 升高温度 C. 使用催化剂 D. 多充O2‎ ‎【答案】B ‎【解析】‎ ‎【分析】‎ 改变温度或浓度或压强或使用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如平衡常数发生变化,应改变温度,以此解答该题。‎ ‎【详解】A.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增大,但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系,平衡常数不变,A错误;‎ B.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系,因此化学平衡常数发生变化,B正确;‎ C.使用催化剂,平衡常数不变,C错误;‎ D.多充O2,平衡常数不变,D错误;‎ 答案选B。‎ ‎5.室温下,同种规格的铝片分别与下列物质混合,产生氢气速率最大的是 A. 0.1 mol/L的盐酸15mL B. 0.15 mol/L的硫酸溶液8mL C. 0.4 mol/L的硝酸12mL D. 18 mol/L的浓硫酸15mL ‎【答案】B ‎【解析】‎ 选项A与选项B对比,选项B中氢离子浓度最大,反应速率最大,选项C的稀硝酸与铝反应不产生氢气,选项D的浓硫酸与铝发生钝化而不能生成氢气,答案选B。‎ 点睛:本题考查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解题的关键是判断能否产生氢气,若能产生氢气,则考虑与相同规格的铝发生反应时,温度越高,氢离子的浓度越大,以及原电池反应等,都能加快反应速率。‎ ‎6.在0.1mol/L的CH3COOH溶液中存在如下电离平衡CH3COOHCH3COO-+H+ 对于该平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加入少量NaOH固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 加水,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 滴加少量0.1mol/L HCl溶液,溶液中C(H+)减少 D. 加入少量CH3COONa固体,溶液的pH不变 ‎【答案】A ‎【解析】‎ CH3COOH溶液中加入少量NaOH固体,H+浓度减小,醋酸电离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A正确;溶液浓度越小,弱电解质电离程度 越大,加水促进醋酸电离,醋酸电离平衡正向移动,故B错误;盐酸是强酸,0.1mol/L的CH3COOH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小于0.1mol/L HCl, 0.1mol/L的CH3COOH溶液中滴加少量0.1mol/L HCl溶液,溶液中C(H+)增大,故C错误;0.1mol/L的CH3COOH溶液中加入少量CH3COONa固体,醋酸根离子浓度增大,醋酸电离平衡逆向移动,所以 C(H+)减少,溶液的pH增大,故D错误。‎ ‎7.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 氨水中加酸,NH4+的浓度增大 B. 合成氨工业中不断从反应混合物中液化分离出氨气 C. 实验室中常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Cl2‎ D. 合成氨控制在500 ℃左右的温度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氨水中存在下列平衡:NH3•H2ONH4++OH-,加酸消耗氢氧根离子,平衡正向移动,能解释,A不选;B.对N2(g)+3H2(g)2NH3(g),不断从反应混合物中液化分离出氨气,平衡正向移动,能解释,B不选;C.氯化钠在溶液中完全电离,饱和食盐水中含有大量的氯离子,氯气溶于水的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Cl2+H2OClO-+2H++Cl-,相当于氯气溶于水的反应中增加了大量的生成物氯离子,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氯气溶解量减小,可以解释,C不选;D.对N2(g)+3H2(g)2NH3(g);△H<0,正反应为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有利于氨的产率提高,实际上合成氨控制在500 ℃左右的温度,不能解释,D选;选D。‎ 考点:考查勒夏特列原理的使用条件。‎ ‎8.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或测量数据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用托盘天平称量食盐的质量为12.35克 B. 用碱式滴定管量取高锰酸钾溶液20.00mL C. 用pH 试纸测量次氯酸钠溶液的pH为11.5‎ D. 中和热的测定实验中,NaOH溶液应该稍过量 ‎【答案】D ‎【解析】‎ 分析:A.托盘天平的最小读数为0.1g;B.高锰酸钾溶液具有强氧化性;C.次氯酸钠溶液具有漂白性;D.为了减小误差,中和热测定中应该使酸或碱过量。据此分析判断。‎ 详解:A.托盘天平只能读到0.1g,无法用托盘天平称量12.35g食盐,故A错误;B.高锰酸钾溶液能够腐蚀就及碱式滴定管的橡胶管,应该用酸式滴定管,故B错误;C.次氯酸钠溶液具有强氧化性,能够漂白pH试纸,可选用pH计,故C错误;D.中和热测定实验中,为了确保酸被完全中和,所用NaOH溶液要稍过量,故D正确;故选D。‎ ‎9.一定条件下(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合成氨反应处于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 A. υ(N2生成)=3υ(H2消耗)‎ B. H2、H2、HN3的分子数之比为1:3:2‎ C. 单位时间内生成2molNH3,同时消耗1molH2‎ D. 容器内的压强不再变化 ‎【答案】D ‎【解析】‎ A.当3υ(N2生成)=υ(H2消耗)时合成氨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A错误;B.H2、H2、HN3的分子数之比为1:3:2,此时反应不一定为平衡状态,故B错误;C.单位时间内生成2molNH3,同时消耗1molH2,表示的均为正反应速率,无法判断是平衡状态,故C错误;D.反应过程中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断变化,在恒温恒容条件下,容器内的压强不再变化,说明已经是平衡状态,故D正确;答案为D。‎ 点睛:化学平衡的标志有直接标志和间接标志两大类。一、直接标志:正反应速率=逆反应速率,注意反应速率的方向必须有正向和逆向;同时要注意物质之间的比例关系,必须符合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的比值;二、间接标志:1.各物质的浓度不变;2.各物质的百分含量不变;3.对于气体体积前后改变的反应,压强不变是平衡的标志;4.对于气体体积前后不改变的反应,压强不能做标志;5.对于恒温恒压条件下的反应,气体体积前后改变的反应密度不变是平衡标志;6.对于恒温恒容下的反应,有非气体物质的反应,密度不变是平衡标志。‎ ‎10.反应2A(g)⇌2B(g)+C(g);△H>0,达平衡时,要使v正降低、c(A)增大,应采取的措施是(  )‎ A. 加压 B. 减压 C. 减小A的浓度 D. 降温 ‎【答案】D ‎【解析】‎ 该反应是正反应气体体积增大的吸热反应,A.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选项A错误;B.减小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选项B错误;C.减小A的浓度,最终正逆反应速率均减小,化学平衡向逆方向移动,c(A)减小,选项C错误;D.降低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A)增大,选项D正确;答案选D。‎ ‎11.将固体X置于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温度下发生下列反应:①X(s)Y(g) +Z(g);②2Z(g) W(g)+G(g)。达到平衡时,c(W)=0.25mol/L,c(Z)=4mol/L, 则此温度下反应①的平衡常数值为 A. 9 B. 16 C. 18 D. 24‎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题给数值和反应计算平衡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代入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计算。‎ 详解:平衡时c(W)=0.25mol/L,反应②生成的c(W)=0.25mol/L,根据转化浓度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反应②中生成的c(G)=0.25mol/L,消耗的c(Z)=0.5mol/L;平衡时c(Z)=4mol/L,则反应①生成的c(Z)=4mol/L+0.5mol/L=4.5mol/L,根据转化浓度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和反应①,反应①生成的c(Y)=4.5mol/L,反应①达到平衡时c(Y)=4.5mol/L、c(Z)=4mol/L,反应①的平衡常数=c(Y)·c(Z)=4.5mol/L4mol/L=18mol2/L2,答案选C。‎ 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注意固体和纯液体的浓度视为常数,不计入平衡常数表达式中;题中发生两个可逆反应,两个可逆反应不能孤立看待。‎ ‎12.将等物质的量的X、Y气体充入一个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并达到平衡:X(g)+Y(g) 2Z(g) ΔH<0。当改变某个条件并达到新平衡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升高温度,X的体积分数减小 B. 增大压强(缩小容器体积),Z的浓度不变 C. 保持容器体积不变,充入一定量的惰性气体,Y的浓度不变 D. 保持容器体积不变,充入一定量的Z,X的体积分数增大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正反应放热,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X的体积分数增大,故A错误;B.如缩小体积,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则Z的浓度增大,故B错误;C.保持容器体积不变,充入一定量的惰性气体,平衡不发生移动,Y的浓度不变,故C正确;D.保持容器体积不变,充入一定量的Z,相当于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X的物质的量分数不变,故D错误;故选C。‎ 考点:考查了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的相关知识。‎ ‎13.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可逆反应:X2(g)+Y2(g)⇌2XY(g),已知X2、Y2、XY三者起始浓度分别为0.1 mol/L、0.3 mol/L、0.2 mol/L,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处于平衡,此时容器中不可能的情况是(  )‎ A. X2为0.2mol/L B. Y2为0.35mol/L C. XY为0.3mol/L D. X2、Y2、XY总浓度为0.6mol/L ‎【答案】A ‎【解析】‎ ‎【详解】解:若反应向正反应进行到达平衡, X2、Y2的浓度最小,XY的浓度最大,假定完全反应,则:‎ ‎        X2(g)+Y2(g)⇌2XY(g)‎ 开始(mol/L) 0.1     0.3      0.2 变化(mol/L) 0.1    0.1    0.2 平衡(mol/L) 0        0.2     0.4 若反应逆正反应进行到达平衡,X2、Y2的浓度最大,XY的浓度最小,假定完全反应,则:‎ ‎   X2(g)+Y2(g)⇌2XY(g)‎ 开始(mol/L) 0.1     0.3      0.2 变化(mol/L) 0.1    0.1    0.2 平衡(mol/L) 0.2  0.4       0 因为为可逆反应,物质不能完全转化所以平衡时浓度范围为00.35mol·L-1·min-1,故B错误; C、若把“恒温恒压下”改为“恒压绝热条件下”反应,由于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绝热温度升高,平衡逆向进行,平衡后n(SO3)<1.4mol,所以C选项是错误的; D、若把“恒温恒压下”改为“恒温恒容下”反应,反应过程中压强减小,平衡逆向进行,达平衡时放出热量小于QkJ,故D正确。 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 ‎16.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存在如下反应:2SO2(g)+O2(g)2SO3(g) △H0)。当反应达到平衡后,反应放出的热量为Q1 kJ,物质X的转化率为α;若平衡后再升高温度,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减小,则 ‎(1)化学计量数a的值为____________________;此反应的逆反应△S__________0 (填﹤,﹥,﹦)。‎ ‎(2)下列说法中能说明该反应达到了化学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容器内压强一定 B、v(X)正=2 v (Y)逆 C、容器内Z分子数一定 D、容器内气体的质量一定 E、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一定 F:X、Y、Z、W的浓度之比为2∶1∶a∶1‎ ‎(3)维持温度不变,若起始时向该容器中加入的物质的量如下列各项,则反应达到平衡后(稀有气体不参与反应),与之是等效平衡的是______________。‎ A.2 mol X、1mol Y、1mol Ar B.a mol Z、1mol W C.1 molX、0.5mol Y、0.5a mol Z、0.5 mol W D.2 mol X、1mol Y、1mol Z ‎(4)维持温度不变,若起始时向容器中加入4mol X和6 mol Y,若达平衡时容器内的压强减小了15%,则反应中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kJ。‎ ‎(5)已知:该反应的平衡常数随温度的变化如下表:‎ 温度/℃‎ ‎150‎ ‎200‎ ‎250‎ ‎300‎ ‎350‎ 平衡常数K ‎9.94‎ ‎5.2‎ ‎1‎ ‎0.5‎ ‎0.21‎ 试回答下列问题:‎ 若在某温度下,2 mol X和1 mol Y在该容器中反应达平衡, X的平衡转化率为50%,则该温度为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 (2). > (3). ABC (4). ABC (5). 1.5Q kJ (6). 300‎ ‎【解析】‎ 分析:(1)反应放热,若平衡后再升高温度,则平衡向左移动,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减小,说明反应物气体的化学计量数之和大于生成物气体的化学计量数之和,以此进行分析。‎ ‎(2)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物质的浓度、含量、质量等不再发生变化,由于反应前后气体的化学计量数之和不相等,则平衡时压强不再发生变化,由于是在固定体积的容器中反应,则无论是否达到平衡状态,质量和密度都不变,由此分析解答。‎ ‎(3)对一般的可逆反应,在T 、V不变的条件下,只改变起始加入情况,只要通过可逆反应的化学计量系数比换算成平衡式左右两边同一边物质的物质的量与原平衡相同,则二平衡等效;据此分析解答此题。‎ ‎(4)同一条件下,压强之比和气体的物质的量成正比,因此压强的减小量等于气体的物质的量的减小量,据此分析解答。‎ ‎(5)计算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根据表格中平衡常数和温度的关系判断即可。‎ 详解:(1)反应放热,若平衡后再升高温度,则平衡向左移动,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减小,说明反应物气体的化学计量数之和大于生成物气体的化学计量数之和,即2+1>a+1,则a=1;反应方程式为2X(g) + Y(g) Z(g) + W(g),△S<0,此反应的逆反应△S>0;正确答案:1;>。‎ ‎(2)由于反应前后气体的化学计量数之和不相等,则压强不再发生变化说明达到平衡,A正确;反应速率之比和系数成正比,且满足正逆反应速率关系为v(X)正=2 v (Y)逆,说明该反应达到了化学平衡状态,B正确;容器内Z分子数一定,即Z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反应达到了化学平衡状态,C正确;由于反应前后各物质均为气态,气体的质量始终不变,所以容器内气体的质量一定不能判断达到平衡,D错误;参与反应各物质均为气态,气体总质量始终不变,由于是在固定体积的容器中反应,则无论是否达到平衡状态,密度都不变,E错误; X、Y、Z、W的浓度之比为2∶1∶a∶1只是反应的一种情况,不能判定反应达到了化学平衡状态,F错误;正确选项ABC。‎ ‎(3)针对2X(g) + Y(g) a Z(g) + W(g)反应,当维持温度不变,容器的体积不变,加入2molX和1molY,反应达到平衡;当改变物质的投入量,最终转化为反应的的量与原投入量相等,平衡等效;维持温度不变,容器的体积不变,加入2molX和1molY,反应达到平衡;再加入稀有气体,对该平衡无影响,与原平衡等效,A正确;加入amolZ、1molW,根据反应关系,把生成物全部转化为反应物,相当于加入2molX和1molY,与原平衡等效,B正确;加入1molX、0.5molY、0.5amol Z、0.5molW,根据反应关系,把生成物全部转化为反应物,其量为2molX和1molY,与原平衡等效,C正确;2molX、1molY、1molZ,反应物的量小于2molX和1molY,与原平衡不等效;正确选项ABC。‎ ‎(4)同一容器中,物质的分子数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容器内的分子数目减少15%时,气体的物质的量减少15%,即气体的物质的量减少(4+6)×15%=1.5mol,根据2X(g)+Y(g) Z(g) + W(g)反应,知当气体的物质的量减少1.5mol时参加反应的X的物质的量是3mol,则反应中放出的热量为1.5QkJ;正确答案:1.5Q kJ。‎ ‎(5)2molX和1molY在容器M中反应并达到平衡,x的平衡转化率为50%,‎ ‎2X(g) + Y(g) a Z(g) + W(g)‎ 起始量 2 1 0 0‎ 转化量 1 0.5 0.5 0.5‎ 平衡量 1 0.5 0.5 0.5‎ 平衡时,c(X)=(1-0.5)×2/1=1mol/L, c(Y)=0.5/1=0.5 mol/L, c(Z)= c(W)=0.5/1=0.5 mol/L;平衡常数K= c(Z)×c(W)/ c(Y)×c2(X)=0.5×0.5/12×0.5=0.5,所以其温度是300℃;正确答案:300。‎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