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2005年高考语文(上海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1999年-2005年高考语文(上海卷)

1999 年 一、阅读(80 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 1—5 题(11 分) 路是人走出来的,有了路,就要桥。 (1)桥是路的一部分,没有路,当然就没有桥;桥不能没有联系的路而孤立存在。(2)桥的 存在是为路服务的。(3)既然是为路服务。就要能满足路的要求:(4)第一,所有路上的车辆 行人,都要能安全地顺利地在桥上通过。(5)第二,车在桥上走,要能和在路上走一样,不 能因为过桥而使行车有所限制,比如减轻载重,降低速度,一车单行等等。(6)第三,路上 交通运输,总是天天发展的,路还可以跟着改造、加强,桥就不那么简单,一定要造得比路 更为坚固耐久。(7)满足了以上这些要求,桥和路才能成为一体、合为一家。(8)否则那就 是“路归路,桥归桥”,不能密切合作,共同为陆上运输服务了。 桥和路不但要为陆上运输而合作,还要为水上运输而合作。 过河的桥。下面要走船,水涨 船高, 桥要造得高, 路也要着高。桥在过河的地位上要服从路,路在两岸的高度上,必要迁就桥。 桥和路都是越高越难造的,但是为了行船方便,就把困难留给自己。桥和路跟船合作得好, 这个困难就解决了。 不论行车或走路,总不要因为桥而使人感到不适,或是激烈震动,或是骤然改变方向,使桥 形成一个 “关”,如果车在桥上走,如同在路走一样;船在桥下过,如同河上没有桥一样,有桥恍同 无桥,这种桥就算是造得真好了。对行人来说,有桥也并非坏事,能在一座桥上走走,饱览 河上风光,两岸景色,岂不令人心旷神怡! 1、第二自然段使用的说明方法,除引用外,还有 (2 分) 2、第二自然段在层次划分上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1)/(2)/(3)(4)(5)(6)/(7)/(8) B、 (1)/(2)(3)/(4)(5)(6)/(7)(8) C、(1)/(2)(3)/(4)(5)(6)/(7)/(8) D、(1)(2)/(3)(4)(5)(6)(7)/(8)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三自然段空格中依次填入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 分): A、虽然 但是 而且 B、如果 那么 况且 C、因为 不但 而且 D:由于 不过 因此 答:_____ 4.第二自然段的中心是:_______________ ;第三自然段的中心是:_______________ (2 分) 5、第四自然段回答了一个什么问题?(3 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文,完成 6—12 题(19 分) 《礼记》中有一句颇有点辩证法精神的话:“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 对于我们的文学艺术创作来说,这个规律是有启发性的。比如一首乐曲,光是一股劲儿的快, 一股劲儿 的紧,从头到尾都是最强音,那就显得很单调,没有什么节奏感了。 在《琵琶行》中所描 写的 那支曲子,开始有“大弦嘈嘈如急雨, ”的一段,接着有“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 下 难”的一段,后来又有“银瓶乍破水装进, ”的一段,这倒是很合乎一张一弛的规律的, 我相信,弹奏起来一定很优美动听,可惜我们谁都没有听到过。 一幅画,也是如此。布景成局,全凭有疏有密;有浓有淡,相间相成,方能错落有致。只密 不疏,则必嫌迫塞。只疏不密,必嫌 。只浓不淡,则嫌 。只淡不浓,则嫌 。(1)虽然不同 的艺 术风格难免各有所偏,(2)一个作品总有一个作品的基调,(3)或以强烈见长,(4)或以柔 和取胜,(5)但“单打一”的旋律和笔墨终究是容易使人感到单调的。 推而广之,写小说,写戏剧,甚至写评论文章,亦无不如此。假如小说中段段都是高潮,那 么,高潮就反而不突出了;戏剧中场场都是密锣紧鼓,让观众的神经拉得像弓弦一投紧,就 反而使人家不大想看下去了;文章中句句都加上着重点;主要的论点就反而不明确了。比如 《水浒传》中“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那一回,写到林冲发现陆虞侯来暗害他,特地买了把解 腕尖刀带在身上,准备跟他拼个死活,可是作者在这里不肯急转直下,却又回过头来。写上 林冲去看管草料场,在大雪中出门买酒吃那一段比较轻松的笔墨,然后再转向高潮。我看, 这些都不是可有可无的闲笔浪墨,没有它们穿插在其中,就显不出一张一弛、一起一伏的妙 用了。弛,正是为了张;伏,,正是为了起。 有些同志不大懂得一张一弛、相间相成的道理,常常主张把作品中、文章中一些乍看起来似 乎与主线主 题并无直接关联,而其实与主线主题颇有些内在联系的所谓“闻笔浪墨”大笔勾销。他们这 样做,似乎是为 了艺术的完整性,实际上倒往往破坏了艺术的完整性。牡丹虽好;还仗绿叶扶持。”不妨设 想一下,假如把绿叶全部去掉,只剩下一朵光秃秃的牡丹花,那还有什么好看呢? 一张一弛的规律,不仅适用于作品的艺术结构,似乎也可以适用于艺术家和作家的创作过程。 古人说, 画家作画,有时候需要“解衣磅礴,有凌厉一切之雄”,有时候又需要“揎袖摩挲,有动不 遗矩之妙”(见《芥舟学画编》)。这话说得有道理。,艺术创作,自然是极度紧张的劳动。 不过,作者在精神上却不宜弄得过分紧张,太紧张,反而会失常态,疑是疑非,患得患失, 产生不出好作品来。杜甫云:“五日画一水,十日画一石,能事不受相促迫,王宰始肯留真 迹。”(《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这是真正懂得创作甘苦的经验之谈。有时候,稍为“弛” 一下,倒是会对创作有好处的。 6.在第二自然段的空格中分别填上作者的姓名和诗句(3 分) 《琵琶行》的作者是_____ 大弦嘈嘈如急雨,_________________ 银瓶乍破水浆迸,_________________ 7.填入第三自然段的空格中员合适的词语是_____ (2 分) A.繁缛 空松 单薄 B.单薄 繁缛 空松 C.空松 繁缛 单薄 D.空松 单薄 繁缛 8.第三自然段画线的句子是一个多重复句,第一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____ (2 分) A、 (1)/(2)(3)(4)(5) B、(1)(2)(3)/(4)(5) C. (1)(2)/(3)(4)(5) D. (1)(2)(3)(4)/(5) 9.第四自然段在论证过程中运用的论证方法是_______ 、_______ ,这是为了论证 _______________的观点。(4 分) 10.第五自然段中作者引用了“牡丹虽好,还仗绿叶扶持”这句话,“牡丹”比喻 __________________“绿叶”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 (用文中词语回答)(3 分) 11.全文从文艺作品的_______ 和文学艺术家的_______ 两个角度论证了文艺创作的规律。 (2 分) 12.文最恰当的题目是____ (3 分) A.起与伏 B.张与弛 C.艺术结构与艺术创作 D、辩证法与文学 (三)阅读下文,完成 13—19 题(20 分) 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 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他从最高处发源,冰雪是他的前身。他聚集起许多细流,合成一 段有力的洪 涛,向下奔注,他曲折的穿过了悬岩削壁;冲倒了层沙积土。挟卷着滚滚的沙石,快乐勇敢 的流走,一路上他享乐着他所遭遇的一切。有时候他遇到巉岩前阻。他愤激的奔腾了起来, 怒吼着,回旋着,前波后浪的起伏催逼,直到他过了,冲倒了这危崖,他才心平气和的一泻 千里。有时候他经过了细细的平沙,斜阳芳草里,看见了夹岸红艳的桃花,他快乐而又羞怯, 静静的流着,低低的吟唱着,轻轻的度过这一段浪漫的行程。有时候他遇到暴风雨,这激电, 这迅雷,使他心魂惊骇,疾风吹卷起他,大雨击打着他,他暂时浑浊了,扰乱了,而雨过天 晴,只加给他许多新生的力量。有时候他遇到了晚霞和新月,向他照耀,向他投影,清冷中 带些幽幽的温暖,这时他只想休憩息,只想睡眠,而那股前进的力量,仍催逼他向前走…… 终于有一天,他远远的望见了大海,呵!他已到了行程的终结,这大海,使他屏息,使他低 头,她多么辽阔,多么伟大!多么光明,又多么黑暗!大海庄严的伸出臂儿来接引他,他一 声不响的流入她的怀里。他消融了,归化了,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也许有一天,他再 从海上蓬蓬的雨点中升起,飞向西来,再形成一道江流,再冲例两旁的石壁,再来寻夹岸的 桃花。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 生命又像一棵小树,他从地底聚集起许多生力,在冰雪下久伸,在早春润湿的泥土今,勇敢 快乐的破壳出来,他也许长在平原上,岩石上,城墙上,只要他抬头看见了天,呵!看见了 天!他便伸出嫩叶来吸收空气,承受日光,在南中吟唱,在风中跳舞,他也许受着大树的荫 遮,也许受着大树的覆压,而他青春生长的力量,终使他穿技拂叶的挣脱了出来,在烈日下 挺立抬头!他遇着骄奢的春天,他也许开出满树的繁花,蜂蝶围绕着他飘翔喧闹,小鸟在他 枝头欣赏唱歌,他会听见黄莺清吟,杜鹃啼血,也许还听见枭鸟的怪鸣。他长到最 的中年, 他伸出他如盖的浓阴,来 树下的幽花芳草,他结出累累的果实,来呈现大地无尽的甜美与 芳馨;秋风起了,将他叶子,由浓绿吹到绯红,秋阳下他再有一番的庄严灿烂,不是开花的 骄傲,也不是结果的快乐,而是成功后的宁静和怡悦!终于有一天,冬天的朔风,把他的黄 叶干枝,卷落吹抖,他无力的在空中旋舞,在根下呻吟,大地庄严的伸出臀儿来接引他,他 一声不响的落在她的怀里。他消融了,归化了,他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也许有一天, 他再从地下的果仁中,破裂了出来,又长成一棵小树,再穿过丛莽的严遮,再来听黄莺的歌 喝,然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 宇宙是一个大生命,我们是宇宙大气中之一息。江流入海,叶落归根。我们是大生命中之一 叶,大生命 中之一滴。在宇宙的大生命中,我们是多么卑微,多么渺小,而一滴一叶的活动生长合成了 整个宇宙的进化 运行。 要记住: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材,不生 长的使成了空壳! 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等于水道要经过不同的 两岸,树木 要经过常变的四时。在快乐中我们委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快乐固然兴奋, 苦痛又何尝 不美丽! 13.第二自然段告诉我们,在生命的历程中,不论是逆境(如遇到巉岩前阻;遇到暴风雨), 还是顺境(如经过细细的平沙,遇到晚霞和新月),都要______的前进。(用本段词语回答)(3 分) 14.填入第三自然段的空格中最合适的词语是____ (2 分) A.茂密 荫遮 B.茂盛 荫庇 C.茂密 荫庇 D.茂盛 荫遮 15.第三自然段是以__________ 作为描写顺序的。(2 分) 16.在文中分别找出反问句、对偶句、排比句各一例。(6.分) (1)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偶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排比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第五自然段的作用是____ (2 分) A.使文章更严密更全面 B.使文章更生动更形象 C.使文章更通顺更流畅 D.使文章更概括更精练 18.文章把生命比作江水和小树,展示了生命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 的过程。(2 分) 19、对本文的写作意图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 (3 分) A.阐述生命的内涵并指出应该如何对待生命 B.解释生命是什么并说明生命的历程是怎样的 C.阐明生命发展过程中快乐与痛苦相生相成 D、要求人们珍惜并感谢充满了快乐与痛苦的生命 [四)阅读下文,完成 20—24 题(14 分] 明季吴县洞庭山,乡有樵子者,貌髯而伟,姓名不著,绝有力。每幕夜樵采,独行山中,不 避蛇虎。”所得薪,人负百斤而止,髯独负二百四十斤,然鬻于人,止取百斤价。人或讶问 之。髯曰:“薪取之山,人各自食其力耳。彼非不欲多负,力不赡也。吾力倍蓰而食不兼人、 故贱其值。且值贱,则吾薪易售;不庸有利乎?”由是颇异之,加刮目焉。 髯目不知书,然好听人谈古今事,常激于义,出言辩是非;儒者无以难。尝荷薪至演剧所, 观《精忠传》,所谓秦桧者出,髯怒,飞跃上台、摔桧殴,流血几毙。众咸惊救。髯曰:“若 为丞相,奸似此,不殴杀何待?”众曰:“此戏也,非真桧。”髯曰:“吾亦知戏,故殴;若 真,膏 吾斧矣!”其性刚疾恶类如此。 20.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是(4 分) 貌露而伟( ) 姓名不著( ) 如吾薪( )易售 尝荷至演剧所( ) 21.下面两个“若”字在句中的意思分别是(2 分) 若( )为远相 若( )真,青吾斧矣 22.与“故贱其值”中“贱”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____ (2 分) A,范增数目项王 B.云青青兮欲雨 C.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D.故请母命而宁汝于斯 23.与“不殴杀何待”句式相同的一项是_____ (2 分) A.吾屑今为之虏矣 B.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C.沛公安在 D.余宗老涂山,左公甥也 24.本文叙述了两件事,表现了“髯樵”性格的两个侧面,一是 ,二是 。(4 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 25-30 题(16 分) 孙子武者,齐人也。以兵法见于吴王阖庐。阖庐曰:“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可以小试 勒兵乎?”对 曰:“可。”阖庐曰:“可试以妇人乎?”曰:“可。”于是许之,出宫中美女,得百八十人, 孙子分为二队;以王之宠姬二人各为队长,皆令持戟。令之曰:“汝知而心与左右手、背 乎?”妇人曰;“知之。”孙子曰:“前,则视心;左,视左手;右,视右手;后,即视背。” 妇人曰:“诺。”约束既布,乃设鈇钺,即三令五申之。于是鼓之右。妇人大笑。孙子曰: “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复三令五申而鼓之左,妇人复大笑。孙子曰:“约束 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既已明而不如法者,吏士之罪也。”乃欲斩左、右队长。吴王从 台上观,见且斩爱姬,大骇。趣使使下令曰;“寡人已知将军能用兵矣。寡人非此二 姬,食不甘味,愿勿斩也!”孙子曰:“臣既已受命为将,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遂斩队 长二人以徇。用其次为队长,于是复鼓之。妇人左右、前后、跪起皆中规矩绳墨,无敢出声。 于是孙子使使报王日:“兵既整齐,王可试下观之,唯王所欲用之,虽赴水火犹可也。”吴 王曰:“将军罢休就舍,寡人不愿下观。”孙子曰:“王徙好其言;不能用其实。”于是阖庐 知孙子能用兵,卒以为将。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孙子与有力焉。 25.下列加点的词语在句中的意思是(4 分) 子( )之十三篇 皆中规矩绳墨( ) 王徒( )好其言 北威( )齐、晋 26.下面两个“使”字在句中的意思分别是(2 分) 于是孙子使( )使( )报王曰 27.把下列句子中省略的词境入括号内(2 分) 可试( )以妇人乎 28.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3 分) 卒以为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 29.本文选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除“列传”外,《史记)记述人物的体裁还有 ________ 、___________(写两种)(2 分) 30.孙武拒绝吴王赦免宠姬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文中词句回答)(3 分) 二、写作(70 分) (一)写作第一题[20 分) 31.请以“开考时刻”为题,写一篇二百五十字左右的短文。 提示:(1)“开考”的“考”,指的是 1999 年的普通高校招生考试。 (2)适当描写场景,着重写出自已的心情。 (二)写作第二题[50 分) 32.阅读下面文字,以“‘回声’的启示”为题,写一篇 700-800 字的文章。 回 声 有一个小孩子,不如道回声是什么东西。有一次,他独自站在旷野,大声叫道:“喂!喂!” 附近小山立即反射出他的回声,“喂!喂!”他又叫:“你是谁?”回声答道:“你是谁?”他 又尖声大叫:“你是蠢材!”立刻又从山上传来“蠢材”的回答声。孩子十分愤怒,向小山 骂起来,然而,小山仍旧毫不客气地回敬他。孩子回家后对母亲诉说,母亲对他说:“孩子 呀,那是你做得不对。如果你和和气气地对它说,它就会和和气气地对待你。其实,世上许 多事情都是这样的啊!” 答案要点及评分标准: 一、 (一) 1、举例子 作比较 2.D 3.C 4.桥和路要为陆上运输面合作 桥和路还要为水上运输而合作 5.怎样才是造得好的桥(或:造得好的桥的标准) (二) 6.白届易 小弦切切如私语 铁骑突出刀枪鸣 7、C 8.D 9.例证法 对比论证法 弛,正是为了张;伏,正是为了起 10.主线主题“闲笔浪墨”;所谓闲笔浪墨(既没有引号,又没有”所谓”给 1 分) 11.艺术结构 创作过程 12.B (三)13.快乐勇敢 14、B 15.时间 16 (1)反向句 苦痛又何尝不美丽 (2)对偶句 江流人海,叶落归根 (3)排比句 再形成一道江流,再冲倒两旁的石壁,再来寻夹岸桃花(被句号、叹号隔开的, 只有两个分句的,均不算排比句) 17、A 18、流动(前进;发展)生长(成长) 19.A (四) 20、伟岸;高大;魁梧 明显;显露;出名,著名 柴;柴火 场所 21.你 假如 22.D 23.C 24.不见利忘义(不计小利)性刚疾恶 (五) 25、你(或先生) 规矩;法度 白白地;但,仅 称威;威服;威摄 26、派 使者 27.之(或兵法) 28、终于任命他为将军(重点词“卒”“以[之]为”“将”) 29、本纪 世家 30.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

二、写作(一) 写作第一题 31、 一类卷:感情真实。场景描写具体适当。语言凝练,有一定文采。 二类卷:感情较真实。场景描写较具体。语言简明。 三类卷:有一定感情。有场景描写。语言欠通顺; 四类卷;场景描写过多,写心情很少。内容空洞、文理不通。 (二)写作第二题 32、 一类卷:能够正确理解材料,联想自然贴切,立意正确,有新意。结构严谨,条理清晰。语 言简洁流畅。 二类卷:能够较为正确地理解材料,立意正确。结构完整,条理较清晰。语言通顺。 三类卷:能够利用材料,立意基本正确;结构尚完整,条理尚清楚。语言基本通顺,偶有语 病。 四类卷:游离材料,泛泛而谈,观点无明显错误。结构不完整,条理不清楚。语言欠通顺, 语病较多。 五类卷。符合以下一项即属五类卷:观点错误。完全脱离材料。文理不通。全文不足 400 字。 说明: ①错别字(含不规范的简化字)满 3 个扣 1 分,至多扣 5 分。 ②标点错误多酌情扣分。 ③卷面整洁与否。可酌情加减 2—3 分。 2000 年 (一)阅读下文,完成 1-4 题。(10 分) “知识经济”正以飓风的速度和威力裹袂着我们奔向新世纪。我们怎样思考这一问题呢?这 里可以提供生活中的一个例子。 当年,电冰箱出现时,家庭主妇和家庭成员都为之兴奋,在炎热的夏天,一边喝着清凉的饮 料,一边在海边的沙滩上晒太阳。没有多久,他们发现皮炎增加,人们在尽情地享受使用电 冰箱的乐趣时,并没有哪个人把皮炎和电冰箱联系起来。随着基础研究工作的深入,在南极 上空发现了巨大的臭氧层空洞,臭氧的减少,导致紫外光的增多,紫外光灼伤了皮肤,引发 了皮炎,在发现含氟氯的烃类化合物是造成这一结果的凶手的同时,人们自然想到了电冰箱, 是科学知识把两个看起来不相干的问题联系起来了。由于这一问题涉及全人类,因此,全社 会行动起来,又是立法,又是定条文,着手解决这一问题。最厉害的杀手锏是到某时间限制 含氟氯烃的电冰箱进入市场。这就刺激人们去开发氟氯烃的替代物,于是仅用了 3-5 年时间, 替代物像雨后春笋一样冒了出来,各种无氟、少氟的电冰箱相继问世,人们又有了自由选择 的余地。众多的品牌使消费者产生了新的困惑。怎样选择才能真正表达自己保护环境的志向 呢?应运而生,就出现了第三方面的认证服务。发一个绿色标志,在产品上一贴,消费者不 费力就可以判断哪个品牌符合环保要求。这就又形成了一个市场,即咨询服务市场。 ①剖析这个小例子,不难发现,知识在其中起到“红娘”的作用。②在上面这个小例子中所 涉及的知识是多方面的,有软科学、硬技术,涉及到基础科学研究、国际贸易、化学合成、 轻工制造、咨询服务等学科和行业。③我们还不给发现,所以出现上 述这些需要研究的领域,说到底是因为环境保护的需要。④科学的发展使人们能更清醒地检 讨过去的事情,有些当时可能是合量的,但现在从保护环境的角度,用持续发展的观点去衡 量就可能是不可取的。⑤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这种事情可能愈来愈多多,这大概就是人们 常说的“环境保护的挑战”。⑥既然有需求就能刺激市场,有了市场就有经济的发展,难怪 发达国家、自由市场经济国家如此重视“知识经济”。 (二)阅读下文,完成 5-9 题。(17 分) 艺术欣赏的特点,其实不过是借有限却有力的诱导物,让欣赏者利用他们的那些和特定的艺 术形象有联系的生活经验,发挥想象,接受以至“丰富”或“提炼”既成的艺术形象。无形 的音乐是给人听的,可是听音乐的人能够觉得看见了其实不在眼前的什么。有形的绘画是给 人看的,可是,倒如画出了汹涌水势的马远的《水图》,能够使人觉得仿佛听见了什么,我 一时找不到适当的词句来说明这种精神活动,姑且把它叫做“再创造”吧。 一切于人民有益而使人觉得有趣的艺术,它的创造者力图再现生活时,也不漠视欣赏者“再 创造”的要求和作用。欣赏者之于艺术的“再创造”,当然和演员之于剧本的再创造不同。 他不必像演员那样,把在头脑里构成的形象,利用可以使第三者分明感受得到的形式加以表 现。无率如何,欣赏者的脑力活动不可能左右实际上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可是, 欣赏活动作为一种接受感动以至接受教育的方式或过程,应该说不是在简单地接受作品的内 容。对于欣赏者自己来说,当他受形象所感动的同时;要给形象作无形的“补充”以至“改 造”。这种精神活动不是一成不变的;更不是毫无限制的,但它是可能的和必要的。宋朝有 名的山水画家郭熙,讲究山水画动人的效果,要求画中的山水使人觉得它是可行的,可望的, 可游的,可居的。这不只是为了形象真实,让人们相信画里的山水可行、可望、可游、可居, 而且,更要紧的是,要求山水画具有强烈的魅力,好比好戏把观众引进戏里那样,把看画的 人吸引到作品所构在的境界之中,使他成为无形地在作品中活动的人物。艺术欣赏不简单。 看不见林中的庙宇,得见溪边的和尚;看不见路边的酒店,看得见林梢的酒旌;看不见赶路 的行人,看得见待渡的小船;这些似乎不完整的景象,是诱人神往的。依靠某些瞬间现象和 自然的一角的描写,使欣赏者联想到没有直接出现在画面上的东西,甚至觉得自己可以进入 画里的境界,加强人们和实际生活的联系。这种对我们说来是有趣也有益的欣赏活动,习惯 的说法叫做“卧游”,也叫做“神游”,假若片面地把素材作为判断艺术技巧的标准,否认 欣赏者的精神作用,这些现象就无法解释。人们爱说好的山水画有咫尺千里之势;离开了欣 赏者,咫尺的山水画,那里来的千里之势的效果呢? 5.根据文意,艺术欣赏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 分) 6.根据作者的观点,艺术欣赏实际是一个_________的过程。(2 分) 7.在第二自然段中,作者说“利用可以使第三者分明感受得到的形式加以表现”,这个“形 式”实际上是指 。(2 分) 8.下列对本文的评析,不正确的三项是(6 分) A. 一切艺术家创造艺术作品都很重视欣赏者“再创造”的要求和作用。 B. 绘画是给人看的,可它有时也能给欣赏者以听觉的享受。 C. “使他成为无形地在作品中活动的人物”指的是欣赏者一定要化成作品中的对象,才 谈得上进行艺术欣赏。 D. 作者善于用拟人和排比的手法来增强文章的气势,说理效果和感染力。 E. 好的创作素材和好的艺术技巧一样,不一定是艺术作品成功的决定因素。 F. 画家在画面上留下的一角空白,往往比不留空白更具艺术魅力。 G. 这篇文章深入浅出地谈论了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的问题。 答:___________ 9.依据本文的观点,另举一例并阐述你对艺术欣赏的理解(4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文,完成 10-15 题。(19 分) ①树木对我来说,一直是言词最恳切感人的传教士。当它们结成部落和家庭,形成森林和树 丛而生活时,我尊敬它们。当它们只身独立时,我更尊敬它们。它们好似孤独者,它们不像 由于某种弱点而遁世的隐士,而像伟大而落落寡合的人们,如贝多芬和尼采。世 界在它们的树梢上喧嚣,它们的根深扎在无限的大地之中,唯独它们不会在其中消失,而是 以它们全部的生命力去追求成为独一无二的自我;实现它们自己的,寓于它们之中的法则, 充实它们自己的形象,并表现自己。再没有比一棵美的、粗大的树更神圣,更堪称楷模的了。 当一棵树被锯倒并把它的赤裸裸的致死的伤口暴露在阳光下时,你就可以在它的墓碑上,在 它的树桩的浅色圆截面上读到它的完整历史。在年轮和各种畸形的枝干上,忠实地记录了所 有的争斗,所有的苦痛,所有的疾病,所有的幸福与繁荣,记录了瘦削的年头、茂盛的岁月, 经受过的打击,被挺过去的风暴。每一个农家少年都知道,最坚硬、最贵重的木材年轮最密, 在高山上,在不断遭遇险情的条件下,会生长出最坚不可摧,最粗壮有力、最堪称楷模的树 干。 ②树木是圣物,谁能同它们交谈,谁能倾听它们的语言,谁就能获悉真理,它们不宣讲学说, 它们不注意细枝末节,只宣讲生命的原始法则。 ③一棵树说:在我身上隐藏个核心,一个火花,一个念头,我是来自永恒生命的生命。永恒 的母亲只生我一次,这是一次性的尝试,我的形态和我的肌肤上的脉络是一次性的,我的树 梢上叶子的最微小的动静,我的树干上,最微小的疤痕,都是一次性的,我的职责是,赋予 永恒以显著的一次性的形态,并从这形态中显示永恒。 ④一棵树说:我的力量是信任。我对我的父亲们一无所知,我对每年从我身上产生的成千上 万的孩子们也一无所知。我一生除了为这传种的秘密以外,再无别的操心事。我相信上帝在 我心中,我相信我的使命是神圣的。由于这种信任我活着。 ⑤当我们不幸的时候,不能再好生忍受这生活的时候,一棵树会同我们说:平静!平静!瞧 着我!生活不容易,生活不艰苦。这是孩子的想法。让你心中的上帝说话,它们就会缄默。 你害怕,因为你走的路引你离开了母亲和家乡,但是,每一步,每一日,都引你重新向母亲 走去。家乡不是在这里或者那里,家乡在你心中,或者说,无处是家乡。 ⑥当我倾听树木在晚风中沙沙作响的时候,对流浪的眷念撕着我的心,你如果静静地,久久 地倾听,对流浪的眷念也会显示出它的核心和含义,它不是从表面上看去那样,是一种要逃 离痛苦的愿望。它是对家乡的思念,对母亲、对新的生活的思念。它领你回家。每条道路都 是回家的路,每一步都是诞生,每一步都是死亡,每一座坟墓都是母亲。 [注]本文是若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瑞士著名作家赫尔曼·黑塞的散文。 10.第①段说“当它们只身独立时,我更尊敬它们”,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分) 11.第②段提到树木“只宣讲生命的原始法则”,联系下文看,这法则包括: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分) 12.对第⑤段划线部分“你走的路引你离开了母亲和家乡。但是,每一步,每一日,都引你 重新向母亲走去”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 流浪使你在空间上离开了母亲和家乡,后来又返回家乡,回到母亲的身边。 B. 你走的路先引导你离开了母亲和家乡,然后,又引导你重新回到母亲的身边。 C. 流浪使你在空间上离开了母亲和家乡,但又使你在感情上更加眷念母亲 D. 你走的路使你离开了母亲和家乡,倾听树木的声音,使你又想回到母校身边。 答:_________ 13.第⑥段“对流浪的眷念也会显示出它的核心和含义”一句中的“核心和含义”指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语句回答)(3 分) 14.对本文主旨的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 讴歌树木伟大而落落寡合,表示对它们的尊敬。 B. 歌颂自己的流浪生活,抒发对母亲的眷念之情。 C. 探索艰难的人生道路,主张心灵的自我完整。 D. 亲近自然,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答:_________ 15.对本文的鉴赏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本文是咏物言志之作,巧妙地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B. 本文紧扣树木展开描写,由树及人,树木的描写和人物的感情融为一体。 C. 文章先总后分,线索分明,条理清晰。 D. 文章以时间为顺序,层层递进,结构严谨。 答: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 16-18 题。(8 分) 甲 乙 约客 赵师秀 雨睛 王驾 黄梅时节家家雨, 雨前初见花间菱, 青草池塘处处蛙。 雨后全无叶底花。 有约不来过夜半, 蜂蝶纷纷过墙去, 闲敲棋子落灯花。 却疑春色在邻家。 16.甲、乙两首诗的体裁均属于近体诗中的 (2 分) 17.甲、乙两首诗描写了不同季节的景物,仔细阅读后填写下列表格(2 分) 季节 景物 甲 家家雨,处处蛙 乙 春天 18.甲、乙两首诗后面句都提供了让读者自己想象的余地。请分别说明(4 分) 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下文,完成 19-23 题。(14 分) 修(欧阳修)始在?州,号口口,晚更号六一居士,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耕在前,触 发之不顾。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方艇夷陵时,无以自遗,因取旧案反复观之, 见其枉直乖错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曰:“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国可知。”自尔,遇事 不敢忽也。学者求见,所与言,未尝及文章,惟谈吏事,谓文章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 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不扰,故所至民使之。或问:“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 何也?”曰:“以纵为宽,以略为简,则致事弛废而民受其乐。吾所谓宽者,不为苟急;简 者,不为繁碎耳。”修幼失父,母尝谓曰:“汝父为吏,常夜烛治官。” 书,屡屡而叹。吾问之,则曰:‘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吾曰:‘生可求乎?’曰: ‘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其平居教他 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修闻而服之终身。 19.修始在滁州,号 ,晚更号六一居士(2 分) 20.写出加点词在句子中的含义(3 分) 文章止于润身( ) 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 ) 其平居教他子弟( ) 21.文中划线部分共有 3 个分句,请依次把它们写出来(3 分) 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汝父为吏,常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谐无恨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欧阳修为官从政的原则 和 (2 分) (六)阅读下文,完成 24-28 题。(12 分) 齐桓公逐白鹿,至麦丘,见邦人曰::“尔何谓者也?”对曰:“臣麦丘之邦人。”桓公曰: “叟年几何 ?”对曰:“臣年八十有三矣。”桓公曰:“美哉寿也!”与之饮,曰:“叟 盍为寡人寿也?”对曰:“野人不知为君王之寿。”桓公曰:“盍以叟之寿祝寡人矣!”邦 人奉筋再拜曰:“使吾君固寿,金玉之贱,人民是宝。”桓公曰:“善哉祝乎!寡人闻之矣, 至德不孤,善言必再,叟盍复之。”邦人奉筋再拜曰:“使吾君好学而不恶下问,贤者在侧, 谏者得入。”桓公不说曰:“此一言者,非夫前二言之祝,叟其革之矣。”邦人澜然而涕下, 曰:“愿君熟思之,此一言者,夫前二言之上也。臣闻子得罪于父,可因姑姊妹而谢也,父 乃赦之。臣得罪于君,可使左右而谢也。君乃赦之。昔者桀得罪汤,纣得罪于武王,此君得 罪于臣也,至今未有为谢者。”桓公曰:“善哉!寡人赖宗庙之福,社稷之灵,使寡人遇叟 于此。”扶而载之,自抑以归,荐之于庙而断政焉。桓公之所以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不以 兵车者,非独管伸也,亦遇之于是。 24.写出加点的词在句子中的含义(2 分) 叟其革之矣( ) 自御以归( ) 25.与“美哉寿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2 分) A. 微斯人,吾谁与归 B. 大王来何操 C. 甚矣,汝之不惠 D. 不拘于时,学于余 答:__________ 26.与“一匡天下,不以兵车者”一句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 分) A.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 今以钟馨置于水中 C.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D. (刿)问:“何以战?” 答:___________ 2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金玉之贱,人民是宝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吾君好学而不恶下问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邦人”认为,他自己说的话哪一句最重要?(2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写作(70 分) 29.阅读下列提示,根据要求写作 世界博览会的历史源远流长,埃菲尔铁塔就是 1889 年世博会的主题塔,它至今仍是法国巴 黎的象征。1970 年在日本大阪举行的世博会主题是“人类的进步与和谐”;1993 年韩国大 田世博会的主题是“新的起飞之路”;1998 年葡萄牙里斯本世博会的主题是“海洋”;未 来的财富;新千年第一届世博会今年在德国汉诺威举行,主题是“人类·自然·技术”我国 也将参加。 最近,我国政府宣布支持上海市申办 2010 年世博会,请你为 2010 年上海世博会确立一个主 题,加以论证,并说说你的设想,写一篇 1000 字左右的文章(诗歌除外),题目自拟。 答案要点及评分标准: 一阅读(80 分) (一)(10 分) 1.(2 分)B 2.(3 分)比喻(1 分)媒介(或:中介、纽带、桥梁)(2 分) 3.(3 分)B 4.(2 分)知识经济(1 分)环境保护(1 分) (二)(17 分) 5.(3 分)要点:诱导物(1 分)生活经验(1 分)想象力(1 分) 6.(2 分)再创造 7.(2 分)表演(或:演出) 8.(6 分) A C D (选对一项给 2 分) 9.(4 分)例子(2 分)阐述(2 分) (三)(19 分) 10.(3 分)以全部的生命力去追求成为独一无二的自我(如答“像伟大而落落寡合的人们” 给 2 分) 11.(4 分)一次性的永恒(2 分)信任(1 分)平静(1 分) 12.(3 分)C 13.(3 分)对家乡的思念(1 分)对母亲、对新的生活的思念(2 分) 14.(3 分)C 15.(3 分)D (四)(8 分) 16.(2 分)绝句(或:七绝) 17.(2 分)黄梅时节(或:初夏)(1 分)蜂蝶(或:叶)(1 分) 18.(4 分)甲:山对客人的等待想象客人不来的种种情况(2 分)(言之成理即可) 乙:由蜂蝶飞过墙想象邻家的春色(2 分)(言之成理即可) (五)(14 分) 19.(2 分)醉翁 20.(3 分)只,仅(1 分) 罪(或:案件)(1 分) 平时(1 分) 21.(3 分)夫常求其生(1 分) 犹失之死(1 分) 而世常求其死也(1 分) 22.(4 分)你父亲为官时,常常(或:曾经)在晚上点灯处理官府的文书,多次停下来叹 息(2 分) (如果)我要寻求使他们活下(的理由)而不行的话,那么被判死刑者和我都没有什么遗憾 了(2 分) 23.(2 分)宽(1 分)简(1 分) (六)(12 分) 24.(2 分)改换(1 分) 驾车(1 分) 25.(2 分) C 26.(2 分) D 27.(4 分)把金玉看得低贱(重点:宾语前置)(1 分),把人民当作宝贝(重点:宾语前 置)(1 分) 让我们的国君喜欢学习而且不耻于向地位低下的人请教(重点词“使”“恶”“下”)(2 分) 28.(2 分)无使群臣百姓得罪于吾君,亦无使吾君行罪于群臣百姓 二 写作(70 分) 29.评分标准 一类卷(63—70 分)基准分 67 分 主题深刻 ,论证充分,设想合理有新意。 结构严谨,语言简洁流畅。 二类卷(52—62 分)基准分 57 分 主题正确,论证较充分,设想合理。 结构完整,语言通顺。 三类卷(39—51 分)基准分 45 分 主题明确,论证尚充分,设想尚合理。 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偶有语病。 四类卷(26—38 分)基准分 32 分 主题不明确,论证不充分,设想不合理。 结构不够完整,语言欠通顺,语病较多。 五类卷(25 分以下)符合以下一项即为五类: (1) 主题错误 (2) 文理不通 (3) 全文不足 500 字 说明:(1)未拟题目扣 3 分。 (2)错别字(含不规范的简化字)满 3 个扣 1 分,至多扣 5 分。 (3)标点错误多,酌情扣分。 (4)卷面不整洁,酌情扣 1—3 分。 2001 年 一 阅读(80 分) (一)阅读下文,解答第 l 一 5 题。(12 分) ①假山实在算不得一件好看的东西。乱石块堆叠起来,高高低低,凹凹凸凸,□□说天下决 没有这样的山,□说阳光照在上面,明一块,暗一块,支离破碎,看去总觉得不顺眼。玄墓 山下有一景,叫做“真假山”,是山脚露出一些石块,有洞穴,有皱襞,宛如用湖石堆成的 一般。然而合着玄墓山一起看,这反而成为一个破绽,跟全山的调子不协调。可观的“真假 山”,依我的浅见,要算太湖中洞庭西山的石公山了。那里全山是湖石,洞穴和皱襞俯拾即 是,可是浑然一气。又有几十丈高的峰壁,比虎丘“千人石”大得多的石滩,真当得上“雄 奇”二字。看了石公山再来看花园里的假山,只觉得是不知哪一个石匠把他的石料寄存在这 里罢了。 ②假山上大都种树木,盖亭子。往往整个假山都在树木的荫蔽之下,而株数并不多,少的简 直只有一株。亭子里总得摆一张石桌,可以围坐几个人,一座亭子镇压着整个所谓“山峰” 也是常有的事。这就显得非常不相称。你着眼在山一方面,树木和亭子未免太大了,如果着 眼在树木和亭子一方面,山又未免小得可笑了。《浮生六记》里的《闲情记趣》开头说: “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于 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观。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 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怕然自得。”这不失为很好的幻想。作者所以能 “怡然称快”,“怡然自得”,在乎比拟得相称。假若在蚊帐中“徐喷以烟”而捕一只麻雀 来让它逃来逃去,或者以丛草为树林,而让一只猫蹲在丛草之上,这就凝不成“青云白鹊” 和“林壑幽深”的幻想,也就无从“怡然”了。假山上长着大树,盖着亭子,情形正跟上面 所说的相类。不相称的东西硬凑在一起,只使人觉得是大树长在乱石堆上,亭子盖在乱石堆 上而已。 ③依传统说法,假山并不重在真有山林之趣,假山本来是假山。路径的盘曲,层次的繁复, 凡是山上所有的景物,如绝壁,危梁,岩洞,石屋,应有尽有,正合“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的谚语,在这等地方,显出设计的人的匠心。有名的狮子林,大家都说它了不起,就为那假 山具有上面所说的那些条件。我小时候还没到过狮子林,长辈告诉我说,那里的假山曲折得 厉害,两个人同在山上,看也看得见,手也握得着,但是他们要走到一条路上,还得待小半 天呢。后来我去了,虽然不至于小半天,走走的确要好些时间。总之是□□□,□□□。就 从这个诀窍。产生了两个人看得见而不能立刻碰头的效果。要堆这样一座假山当然不是容易 事,然而不容易的事不一定做成功具有艺术价值的东西。就保假山,当你爬到“绝项”的时 候,且不说一览宇宙之大,你总要想来一下宽广的眺望吧。但是糟得很,什么堂什么轩的屋 顶就挤在你眼前,你可以辨认那遗留在瓦楞上的雀粪。真山真水若是自然手创的艺术品,假 山便是人类的难能而不可贵的“匠”制。凡是可以从真山真水得到的趣味,假山完全没有。 1.填入第①段空格处最恰当的一项是(A)(2 分) A.且不 单 B.不仅 就 C.并非 而 D.就算 只 2.第①段“可观的真假山”中“真假山”的意思是具有假的特征的真山。(2 分) 3. 第②段引用了《闲情记趣》并加以分析阐发,目的是说明假山与上面的亭树不相称(或: 相称才有情趣)。(2 分) 4.填人第③段空格处最贴切的一项是(B)(2 分) A.景物美 阻隔多 B.层次多 阻隔多 C.山势美 层次多 D.山势美 景物美 5.从全文看,文末画线句中所说的真山真水的“趣味”有数处,写出其中的两处。(4 分) (1)浑然一气(或:山水等景物的自然相称) (2)一览字宙之大(写出其中两项即可) (二)阅读下文,解答第 6 一 10 题。(16 分) 科学工作的核心是创造、要敢于创造,善于创造。在科学工作中要有一番真正的作为,就必 须解决一个“敢”字的问题。1979 年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温伯格教授曾说过一番很精辟 的话。他说。理论物理学家“很重要的一个素质是‘进攻性’……对自然的‘进攻性’”。 所谓“进攻性”,就是说要敢于向自然界索取知识,敢于面对重大科学研究课题。只有这样, 才能谈得上科学上的真正的创造性。 但是,科学上的这种创造性又不同于那种李逵式的匹夫之勇。《水浒传》描写的李逵,不分 青红皂白,不计效果、后果,只是抡起板斧迎头斫上去。这是科学上的“莽人”,决不是这 里所讲的“进攻性”。在科学工作中,胆和识是联系在一起的,智和勇是不可缺少的。要做 出第一流的成绩,必须有第一流的真知卓识,有解决实际困难的第一流的聪明才智。这就是 说,在科学工作里,除了要敢于创造以外,还要善于创造。科学工作就如行军打仗,不仅要 敢拼敢打,还要善战能战,这就要讲究调查研究,讲究战略、战术。 为什么说科学工作在某种意义上很像行军打仗?因为这同样是向未知的事物进军,只不过那 是敌人的军队,这里是自然界。然而,天下未知的事物,不懂得的问题,是“何其多也”! 这就有一个如何选择的问题。行军打仗,要根据“敌、友、我”三方面的情况来确定战略和 战术。在科学工作中也要根据研究对象的“价值”的评价,可借鉴的前人的经验和技巧,自 己的经验、能力、长处和短处等等,这三方面的情况未作出正确的决策。这里既有战略上的 决策,也有战术上的决策。一个优秀的指挥员不仅要具备指挥某一战役取得胜利的能力,尤 其重要的是要有通观全局的眼界。所谓“运用之妙,集于一心”,就是指的这种战略决策和 战术决策的结合。科学研究战略的核心是确定要研究的科学问题,所谓战役是将所研究的科 学问题分析成一个个可以具体着手做的科学研究题目。战略是由一系列的战役所组成的,而 战役又是由一系列的战术运作来完成的。 把科学工作分拆成战略决策和战术决策这两个侧面来加以研究,是科学工作中经常需要加以 讨论和研究的事情。有些科学问题的研究是很有价值的,无论对于解决实际问题或研讨基本 理论问题,都是很重要的、必须加以回答的。但是,仅仅问题“重要”,并不一定构成必须 加以研究的理由,因为重要却未必“可行”,需要进一步问一下在现有科学发展的水准上, 研讨以及解决这一问题的条件是否成熟。世界上重要的科学问题很多,但未必都能在当今的 条件下加以研究,尤其重要的是,未必都能找到研究它的着手点。反过来,有许多科学问题 是很客易着手研究的,既有现成的办法,也有充足的实验条件,但是却未必值得去花费大量 的时间进行研究。这里有一个“价值观”或“价值评估”的问题。有些科学问题很有价值, 由某某人来进行研究,是很合适的,但是对于“我”就不一定合适;有些题目从“明天的角 度”来看是很有价值的研究,但在当前条件下却未必是恰当的选择。所有这些,都是我们在 科学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要站在一定的战略的高度,才能妥善地加以解决。 6.第二自然段所说的李逵式的“莽人”是指有胆无识或有勇无谋的科学工作者。(2 分) 7.科学研究“战略”指的是确定要研究的科学问题,“战役”指的是具体的研究题目。(2 分) 8.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D)(2 分) A.科学工作者要有进攻性,才谈得上真正的创造性。 B.科学工作者应和作战指挥员一样,智勇双全,胆识过人。 C.科学工作者要善于选择,方有可能取得成功。 D.科学工作者应依靠自己的经验、能力等优势作出决策。 9.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BE)(6 分) A.那些很有科学价值的问题,都是可以着手研究的问题。 B.只有那些既重要又“可行”的问题,才是值得进行研究的问题。 C.有实验条件又有具体办法可以研究的科学问题,才值得研究。 D.一个人只要有决心并不断努力,就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合适人选。 E.许多重要的科学问题的解决,必须有待于条件的成熟。 F.“运用之妙,集于一心”就是说科学研究好比打仗,更须重视战术运作。 G.“价值评估”研究的不单是科学问题的价值,还包括经费的合理使用。 10.本文议论的着重点是“善于创造”。从文中看,“善于创造”包含两方面的意思: (1)讲究调查研究(2)讲究战略、战术(4 分) (三)阅读下面两段文字,解答第 11 一 15 题。(17 分) 甲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人们面对河川的感情,确乎尽为这两句话所道破。诗人千百言,终不及夫子这句口头语。 海确乎宽大,静寂时如慈母的胸怀。一旦震怒,令人想起上帝的怒气。然而,“大江日夜流” 的气势及意味,在海里却是见不着的。 不妨站在一条大河的岸边,看一看那泱泱的河水,无声无息,静静的,无限流淌的情景吧。 “逝者如斯夫”,想想那从亿万年之前一直到亿万年之后,源源不绝,永远奔流的河水吧。 啊,白帆眼见着驶来了……从面前过去了……走远了……望不见了。所谓的罗马大帝国不是 这样流过的吗?啊,竹叶漂来了,倏忽一闪,早已望不见了。亚历山大,拿破仑,尽皆如此。 他们今何在哉。溶溶流淌着的唯有这河水。 我想,站在大河之畔,要比站在大海之滨更能感受到“永远”二字的涵义。 乙 永远活在游子心里,是那些终古长流的小河。 这市镇有水村的秀逸。小河萦绕,长年不倦地作着活活的絮语,仿佛诗人深情的独白。水是 清澈的,春来水面飘着玲珑的浮萍;一到冬天,满河是嫩绿的菜叶。桨声终夜不断。 托小河的福,我们故乡从没有水灾,也从没有大旱灾。盛夏苦热,几十天不下雨,大地枯竭 得变成沙漠。街河的语声由喑哑而寂寞了。灰褐的河床看见了碧琅琅的天,只剩下中间一条 丑陋的小沟,木然不动。谁在河床上撤下几粒西瓜籽,却让它们在泥里抽了芽,开出朵朵小 黄花,到晚来和天上的繁星争辉——这小河瘦损的丰姿,不已足以令人发愁?是的,但这只 是街河的一段。你试跑到市外大江沿的过渡亭边去看看,那河流不是照旧作着轻轻的独唱? 虽然嗓音也有些失润。 倘在艳阳时节,春水暴涨;或当九秋天气,苦雨新霁,这些小河,几日间都变得十分丰满。 絮絮的语声更高了,流动的旋律也十分活泼,趁微风,偷偷地吻着石砧,有时还乘明月夜迅 疾地爬上了河岸。于是街河边常常出现一些少年人的影子,悠然伫立,向水中放下钓丝。你 说那拍岸的水声,不会给他们带来灾难?不用愁!过些时一开闸,这一泓盈盈的清流,就要 淙淙然向镇上的土地告别。 哦,对了!我只顾徘徊于小河的风貌,却忘记了告诉你关于这些河流的十分陈旧而又永远新 鲜的故事,——假如你不嫌地方乡僻,又有机缘坐着一桨一划的乌篷小船,过小镇留连片刻, 我准得先带你到街梢去看看一座古旧的老闸。 11.以下说法不确切的两项是(BG)(6 分) A.甲段让读者体会到“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意境。 B.甲段文字虽短,意蕴却深,“言有尽而意无穷”。 C.乙段所写的“故乡”是我国浙江一带的小市镇。 D.乙段文末那座“古旧的老闸”是历史的见证,留下了许多故事。 E.甲乙两段都写了河水终古长流的雄浑气势。 F.甲乙两段语言优美,节奏和谐,字里行间充满诗的韵味。 G.甲乙两段都浓墨重彩,以形传神地描写了河水。 12.甲乙两段都写河,甲段写了时间(或历史)的长河(5 个字),乙段写了故乡的小河。 (2 分) 13.从写作角度看,甲段写海的作用是烘托“大江日夜流”的气势及意味。(2 分) 14.为什么乙段说“永远活在游子心里的,是那些终古长流的小河”?(3 分) 答:因为那些小河已经成为故乡的象征物,永远撩起游于思乡的心绪。 15.两个文段你更喜欢哪一段?就你最欣赏的一点说说理由。(4 分) 答:(略)理由充分,文字流畅 3—4 分,理由单薄,文字较通顺 2 分,理由勉强,文字欠通 顺 1 分。 (四)阅读下面一首词,解答第 16 一 19 题。(8 分) 摸鱼儿 辛弃疾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 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①,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②。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 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阑,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注】①长门事:汉武帝时,陈皇后失宠,别居长门宫。陈皇后闻司马相如文名,奉黄金百 斤,请司马相如写《长门赋》代为陈情,武帝阅后深为感动,陈皇后复得宠幸。②蛾眉曾有 人妒:屈原遭奸臣妒忌和排挤。被放逐后,屈原在《离骚》中将此事比成“蛾眉”(美貌女 性)遭妒。 16.作者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2 字)。(1 分) 17.词的上阕,作者在借景抒情过程中所运用的主要修辞方法是(B)(2 分) A.设问 借代 B.设问 比拟 C.夸张 比拟 D.夸张 借代 18.杨玉环、赵飞燕曾以美貌受唐玄宗、汉成帝宠幸,但都死于非命,所以词中“玉环飞燕 皆尘土”的寓意是主和派〔或:奸臣小人〕没有好下场(意思对即可)。(2 分) 19.这首词的主题集中体现在一个“愁”字上。“愁”指什么?为什么说“闲愁最苦”?(3 分) 答:“愁”指抗金主张不被采纳,报国无门的情绪(意思对即可)。 (五)阅读下列古代名句,解答第 20——22 题。(12 分) ①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 ②法者,所以禁民为非而使其迁善远罪也。 ③今日乌合,明日兽散。 ④所谓文者,务为有补于世而已矣。 ⑤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 ⑧古之善为国者,信赏而必罚,道德而齐礼。 ⑦君子之交谈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⑧贵人而贱已,先人而后己。 ⑨举直错(同“措”)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⑩友直,友谅(诚实),友多闻,益矣。 ⑾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0.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3 分) 法者,所以禁民为非而使其迁善远罪也。 译文:法律,是用来禁止百姓做坏事使他们走向善行远离罪行的。 21.上列古代名句中的 9 句,它们的内容可分为三类。请在方框内填上类别,在横线上填写 与之相关的句子序号。(4 分) 关于学习的,有 ①⑤⑾ 关于治国的,有 ②⑥⑨ 关于交友的,有 ③⑦⑩ 22.从下列名句中任选一句,谈谈你对这一名句的体会。(80 字左右)(5 分) 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 所谓文者,务为有补于世而已矣 贵人而贱己 (理解正确,重在体会,语言通顺。) (六)阅读下文,解答第 23——26 题。(15 分) 射 说 元好问 晋侯觞客于柳溪,命其子婿驰射。婿佳少年也,跨蹑柳行中,胜气轩然舞于颜间,万首聚观, 若果能命中而又搏取之者。已而乐作,一射而矢堕,再而贯马耳之左。马负痛而轶,人与弓 矢俱坠。左右奔救,虽支体不废,而内若有损焉。 晋侯不乐,谢客,客有自下座进者,曰:“射,技也,而有道焉,不得于心而至焉者无有也。 何谓得之于心?马也,弓矢也,身也,的也,四者相为一,的虽虱之微,将若车轮焉①, 求为不中,不可得也。不得心则不然,身一,马一,弓矢一,而的又为一,身不暇骑,骑不 暇彀②,彀不暇的,以是求中于奔驶之下,其不碎首折支也幸矣,何中之望哉!走③非有得 于射也,顾尝学焉。敢请外厩之下驷,以卒贤主人之欢,何如?”晋侯不许,顾谓所私曰: “一马百金,一放足百里,衔策在汝手,吾安所追汝矣。”竟罢酒。 元子闻之曰:天下事可见矣!为之者无所知,知之者无以为,一以之败,一以之废,是可叹 也。作《射说》。 【注】①虱、车轮:纪昌学射,悬虱日日观望,当视虱如车轮,射技便大进。②彀:拉弓。③ 走:自称谦词。 23.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4 分) 晋侯觞客于柳溪(以酒款待) 再而贯马耳之左(第二次) 而的又为一(箭靶) 以卒贤主人之欢(成全、完成) 24.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的加点词,选出判断正确的一项(D)(2 分) ①顾尝学焉/顾谓所私曰 ②不得于心而至焉者无有也/将若车轮焉 A.①用法意思相同 ②不同 B.①用法意思不同 ②相同 C.①②用法意思均相同 D.①②用法意思均不同 25.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5 分) 何谓得之于心? 译文:什么叫做在心里获得它(射箭之道)?(2 分) 其不碎首折支也幸矣,何中之望哉! 译文:他不摔破头、摔断身肢就很幸运了,(1 分)(还)期望什么射中呢?(2 分) 26.“说”常常有所叙、有所议。从本文看,所叙的事情是(用自己的话回答)(1)晋侯子婿 驰射失败,客分析原因并愿用自己的骑射证明则“有道”,但遭晋侯拒绝。(所叙三点为 2 分,缺一点扣 1 分);所议的观点是(用文中句子回答)(2)为之者无所知,知之者无以为,一 以之败,一以之废。(引前两句 1 分,引后两句 1 分)(4 分) 二、写作(70 分) 27.阅读下列提示,根据要求写作 近年来,我国的泰山、长城、苏州古典园林等已被评为世界历史文化遗产。越来越多的人开 始意识到其中蕴藏的巨大价值,并自觉地为保护这些遗产作出种种努力。今年在上海举办的 重大国际会议还将周庄等江南古镇介绍给各国来宾,作为“让世界了解中国”的有效途径。 人类文化遗产不仅有物质的,还有精神的,即“具有特殊价值的文化活动和口头文化表述形 式,其中包括语言、故事、音乐、游戏、舞蹈、风俗及各种艺术表达手段”。今年 5 月,我 国古老的艺术品种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称号。 我国的文化遗产除了世界级的,还有各级各类的,它们分布于全国各地,有的就在我们身边。 你注意过这些大大小小、远远近近的文化遗产吗?请说说你对它们的了解、认识和思考,写 一篇 1000 字左右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题目自拟。 2002 年 一、阅读(80 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 1—5 题(10 分) 第一次读一本难读的书的时候,要毫不停顿地把它读完,注意你所能了解的部分,不要因为 某一部分立即领悟而停顿。照这个方法继续下去,把全书读完,别让你抓不住的段落、注解、 论点及参考资料吓坏。如果你因这些障碍而停止,如果你就此卡住,你便会迷失方向。大多 数情况下,你死粘在上面不见得就能解开谜底。当第二次再读时你就有机会了解它,但你必 须把整本书读完一遍才行。 要尽可能迅速而轻易地打破一本书的硬壳,才能体会出它的情感及一般意义,才能适应它的 结构。这是我所知道的最实用的方法。你耽误多久,便需要多久来了解这本书的整体意义。 在你能看出各部分真正的透视图——或往往在你能看出任何图象——之前,你必须对这部书 的整体有一个粗略的了解。 莎士比亚的作品曾经多次受到糟蹋,因为许多代的高中生大都被迫一遍又一遍地阅读《汉姆 雷特》或《麦克佩斯》等剧本,被迫查出所有的生字,被迫研究所有的学术注解。结果是他 们从未真正地读完这些剧本,相反,他们被迫拖着一点一点地啃,历时数星期之久,等他们 读完剧本的结尾,一定早忘了开头。应该有人鼓励他们一口气读完,惟有这样,他们才能对 剧本有一个充分的了解。 你一口气读完一本书所获得的了解,即使只有 50%或更少——完全可以帮助你进一步尝试找 寻第一遍所跳过的地方。事实上,你会像游客在陌生的地方旅行一样,若曾到过某一地带, 你就可以从以前所不知道的道路再去探险,只有这样,你才不至于把岔路看成干道,也不会 被中午的影子所欺骗,因为你记得它们在日落时的景象,你所塑造的内心地图会指引你,谷 地与山丘是如何构成整个风景的一部分的。 很快读完第一遍并不神奇,也不会造成奇迹,更不能用以取代一本好书的精读,然而,迅速 读完第一遍可以使以后的精读更加容易。 这种练习会帮助你在着手读书时保持警觉。你有多少次翻看一页又一页,心里却在做着白日 梦,对你看过的东西毫无印象?如果你让自己被动地瞟完一本书,就势必会发生这种现象。 没有人能以那样的方式领悟多少。你必须设法把握全书的条理,并将它牢牢地抓住。 一个好的读者会力求了解书中的每一个问题,每一则谜语。读者的态度就像侦探寻找基本概 念的线索一样,对任何能使线索清晰的事物都保持着高度的警觉。迅速地读完第一遍这一规 则有助于保持这种态度。你若肯遵守,就会意外地发现,你可用极少的时间,领悟到极多的 道理,而且做起来毫不费力。 1.文中提到了莎士比亚的两个悲剧《汉姆雷特》或《麦克佩斯》,请再写出一部他的悲剧 作品: (1 分) 2.第二自然段中,“透视图”指的是 (2 分) 3.第四自然段运用“岔路”与“干道”的比喻,是为了说明 (2 分) 4.下列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 分) A.为了把握整体,不要在快读第一遍时看注解和参考资料。 B.快读第一遍时,就要把握文章的内核。 C.快读第一遍时,虽跳过某些地方,但为进一步理解打开了通道。 D.迅速读完第一遍无需考虑全书的条理。 5.如何才能啃动一本难读的书,作者的观点是 (2 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 6—9 题(15 分) 成语是习用的固定词组,在汉语中多数由四个字组成。 “四字格”是汉语成语的常见形式,也是汉语使用者最喜欢的形式之一。吕叔湘先生曾这样 指出:四音节好像一直都是汉语使用者非常爱好的语音段落,最早的诗集《诗经》里的诗以 四音为主,启蒙课本《千字文》《百家姓》《李氏蒙求》《龙文鞭影》等等都是四音,亭台 楼阁常有四言的横额,流传最广的成语也是四言为多。”为什么“四字格”备受使用者喜爱 呢?其中有诸多原因。首先,因为它是最具有汉语文化特点的庄重典雅的形式,它最符合汉 语文化中“以偶为佳”“以四言为正”的审美要求。“以偶为佳”是古人崇尚对偶的美学观, 本质上也是认识世界的哲学观。古人对客观美的认识,就是成双成对的:“天”和“地”, “方”和“圆”,“日”和“月”,“山”和“川”等等。反映在文学艺术上,对联要求上 下两联字数、结构相同,平仄相对;诗歌讲究对仗,尤其是律诗,是一定要用对仗的。古人 之所以格外重视四言,是因为“四言”是惟一的字数较少但能一次四分又能两次偶分的一种 形式,最能体现“以偶为佳”的要求。从语言内部考察,“四字格”结构灵活多变,它几乎 能配置任何一种语法关系,满足结构变化的需要。再从音律上看,“四字格”大多能平仄相 间,体现出汉语声调特有的节奏感和音乐美。由此可见,汉语成语在形式上选择了“四字 格”,其根深深扎在汉语文化的土壤中。从现代心理特点来分析,它能提高记忆的效率。可 见,“四字格”作为汉语文化特有的一种“经典”形式,确有它的精妙之处。 从内容上看,成语也是汉族语言文化的精华所在,出自 的成语如狐假虎威、守株待兔等, 这些成语都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闪动着智慧的火花。出自神话传说的成语如点石成金、南 柯一梦等,这些成语往往反映某种精神或说明某个道理,使人们受到鼓舞或得到启示。出自 历史故事的成语如一鼓作气、纸上谈兵等,这些成语,有些是历史事件的概括,有些则是历 史人物的言行。还有一些非典故性的成语,大多来自古代作品,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古代一些 名家的名篇,这些名篇,也是我们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珍品”。由这些“珍品”锤炼出的成 语,往往是作品的精华所在。如儒家经典《论语》一书产生的成语,收在《成语探源辞典》 中有 166 条,这些成语,有的就是《论语》中的原文,如哀而不伤;有的把较长句子精简压 缩,变成四音节成语,如患得患失;还有的是把出处不同,而意思相关的双音节词合在一起, 构成四音节成语,如屏气凝神。还有一些其他用法,但无论是用哪种方法,其结果都是保留 了原文中的精华部分。 6.古人格外重视“四字格”成语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 超过 30 个字)(4 分) 7.下列成语中的六个,它们的来源可分为三类,请在方框内填上类别,在横线上填写相关 的成语的序号(3 分) ①名正言顺 ②开天辟地 ③图穷匕见 ④钩心斗角 ⑤画蛇添足 ⑥精卫填海 ⑦黔驴技穷 ⑧卧薪尝胆 ⑨落花流水 出自_______ 的成语:_______⑤ ⑦ ______ 出自神话传说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 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__ 8.这篇文章结构清楚,从成语的_________ 到________ ,较为详尽地说明了 ____________________ (4 分) 9.现实生活中经常看见“乐在骑中”“默默无蚊”“食全食美”等广告语,请你从成语运 用的角度,对这种语言现象做具体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 10—15 题(19 分) 今春又路过故乡江苏宜兴县,热情的主人在匆忙中陪我去看灵谷洞。天微雨,主人感到有些 遗憾。车窗外,雨洗过的茶场一片墨绿,像浓酣的水彩画。细看,密密点点的嫩绿新芽在闪 亮;古树老干黑得像铁,柳丝分外娇柔,随雨飘摇;桃花,我立即记起潘天寿老师的题画诗 “默看细雨湿桃花”,这个“湿”字透露了画家敏锐的审美触觉。 湿,渲染了山林、村落,改变了大自然的色调。山区的红土和绿竹,本来并不很协调,雨后, 红土成了棕红色,草绿色的竹林也偏暗绿了,它们都渗进了深暗色的成分,统一于含灰的中 间色调里,或者说它们都含蕴着墨色了。衣服湿了,颜色变深,湿衣服穿在身上不舒服,但 湿了的大自然景色却格外地有韵味,中国画家爱画风雨归舟,爱画“斜风细雨不须归”的诗 境,因为雨,有些景物朦胧了,有些形象突出了,似乎那位宇宙大画家在挥写不同的画面, 表达着不同的意境。 我自学过水彩画和水墨画后,便特别喜欢画阴天和微雨天的景色。我不喜欢英国古老风格的 水彩画。我以往的水彩画可说是水墨画的变种,从意境和情趣方面看,模仿西洋的手法少, 受益于中国画的成分多。西洋画中也有表现风雨的题材,但西洋画中是将风雨作为一种事故 或大自然的变态来描写的,很少将阴雨作为一种欣赏对象的审美趣味来表现。西方风景画之 独立始于印象派,印象派发源于阳光,画家们投靠阳光,说光就是画面的主人,因之一味分 析色彩与阳光的物理关系,甚至说“黑”与“白”都不是色彩,而中西画家大都陶醉于阳光 所刺激的强烈的色彩感,追求亮、艳、丽、华、鲜……多半是从“晴”派生出来的。 曾有画油画的人说:江南不宜画油画,大概就是因为江南阴雨多,或者他那油画技法只宜对 付洋式的对象。数十年来,我感到在生活中每次表现不同对象时,永远需要寻找相适应的技 法,现成的西方的和我国传统的技法都不很适用。浓而滞的油画里有时要吸收水分,娇艳的 色彩往往须渗进墨韵……人们喜欢晴天,有时也喜欢阴天,如果阴与晴中体现了两种审美趣 味,则鱼和熊掌是可以兼得的。又画油画又画水墨,我的这两个画种都不纯了,只是用了两 种不同的工具而已。头发都灰白了,还拿不定主意该定居到油画布上呢,还是从此落户在水 墨之乡了! 10.文章开头说,“天微雨,主人感到有些遗憾。”作者的心情是__________ 。(1 分) 11.对于“湿”,作者既有自己的独特感悟,又在传统文化中找到了渊源,试分别用一句话 加以说明。(4 分) 作者的独特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传统文化的渊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根据文意,下列判断中正确的两项是_____(6 分) A.水彩画是水墨画的变种。 B.作者对“江南不宜画油画”的说法有不同的见解。 C.西洋画崇尚阳光,不表现风雨。 D.文章的中心,是为了说明阴雨美要胜于晴日美。 E.“默看细雨湿桃花”,写出了桃花强烈的色彩感。 F.写“湿衣服穿在身上不舒服”,其主要作用是反衬。 13.文章说鱼和熊掌是可以兼得的,意在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分) 14.作者喜欢画阴雨天的景色,并有自己的风格,这与他长期接受水墨画和 ______ 的文化传统熏陶是分不开的。(1 分) 15.文章末尾说:“头发都灰白了,还拿不定主意该定居到油画布上呢,还是从此落户在水 墨之乡了!”仔细体味这句话,从内容和形式上加以评价。(60 字左右)(5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 16—19 题(11 分) 虞美人·听雨 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 鬓以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16.请在下表中填入表达作者在人生的三个阶段不同心情的词语。(3 分) 歌楼听雨 ___________ 客舟听雨 ___________ 僧庐听雨 ___________ 17.对“悲欢离合总无情”理解最确切的一项是_____(3 分) A.这里的“总无情”意思是,对他人的“悲欢离合”已无感情。 B.这里的“总无情”意思是,“悲欢离合”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C.这里的“总无情”意思是,作者这时已对“悲欢离合”不十分在乎了。 D.这里的“总无情”意思是,“悲欢离合”本身是没有感情的。 18.试从一个角度切入,对这首词写一段鉴赏性的文字。(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中国古代写雨的诗句还有很多,请写出下列诗句的上句和下句。(任选两句)(2 分) _______________,野渡无人舟自横。 水光潋滟晴方好,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微风燕子斜。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 20—23 题(8 分) 甲 郑谷在袁州,齐己携诗诣之。有《早梅》诗云:“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谷曰:“‘数 枝’非早也,未若‘一枝’。” 齐己不觉下拜。自是士林以谷为“一字师”。 乙 少陵云:“多师是我师。”非止可师之人而师也;村童牧坚一言一笑,皆吾之师,善取之皆 成佳句。随园担粪者,十月中,在梅树下喜报云:“有一身花矣!”余因有句云:“月映竹 成千‘个’字,霜高梅孕一身花。”余二月出门,有野僧送行,曰:“可惜园中梅花盛开, 公带不去!”余因有句云:“只怜香雪梅千树,不得随身带上船。” 20.乙文中的“少陵”是指 _______(人名)(1 分) 21.甲文中,郑谷建议齐己,将“昨夜数枝开”改为“昨夜一枝开”,其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 分) 22.乙文中,“随园担粪者”在农历十月中报告主人,梅树“有一身花矣”,作者将这句话 加工成“霜高梅孕一身花”。仔细品味这一诗句中的“霜”“孕”两字的妙处。(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这两则古代诗话告诉我们,写诗作文要善于向各类人学习,甲文所指对象是 乙文所指对象是 (2 分) (六)阅读下文,完成第 24—27 题。(17 分) 绍圣初,予(苏辙)以罪谪居筠州,自筠徙雷,自雷徙循,予兄子瞻亦自惠再徙昌化,士大 夫皆讳与予兄弟游,平生亲友无复相闻者。谷(巢谷,字元修,四川眉山人)独慨然自眉山 诵言,欲徒步访吾兄弟。闻者皆笑其狂。元符二年春正月,自梅州遗予书曰:“我万里步行 见公,不自意全,今至梅矣,不旬日必见,死无恨矣。”予惊喜曰:“此非今人也,古之人 也。”既见,握手相泣,已而道平生,逾月不厌,时谷年七十有三矣,瘦瘠多病,非复昔日 元修也。将复见子瞻于海南,予悯其老且病,止之曰:“君意则善,然自此至儋(今海南省 儋县)数千里,复当渡海,非老人事也。”谷曰:“我自视未即死也,公无止我。”留之不 可,阅其囊中无数千钱,予方乏困,亦强资遣之。船行至新会,有蛮隶窃其囊装以逃,获于 新州,谷从之至新,遂病死。予闻哭之失声,恨其不用吾言,然亦奇其不用吾言而行其志也。 予方杂居南夷,与之起居出入,盖将终焉,虽知其贤,尚何以发之?闻谷有子蒙在泾月军中, 故为作传,异日以授之。 24.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含义。(3 分) 士大夫皆讳与予兄弟游( ) 不旬日必见( ) 已而道平生( ) 25.“不自意全”这一句子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____(2 分) A.自己没有料到还能保全性命。 B.自己没有把心意完全表示出来。 C.自己在路上没有注意安全。 D.自己的意图全都没有实现。 26.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 分) 然亦奇其不用吾言而行其志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盖将终焉,虽知其贤,尚何以发之?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 27.苏辙兄弟贬官以后,世人和巢谷对他们的态度有核不同?(用文中词语回答)作者这样 描写的意图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6 分) 世人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意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巢谷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意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写作(70 分) 也许你曾到过海边,也许你在荧屏、银幕上见过大海……请以“面向大海”为题,写一篇 1000 字左右的文章,文体不限(不要写成诗歌) 答案要点及评分标准: 一、阅读 (一) 1.《奥塞罗》《李尔王》《罗密欧与朱丽叶》《雅典的泰门》 2.书中的脉络(框架、结构) 3.阅读要抓住整体、主要的,不要被局部的次要的干扰(意思对即可) 4.C 5.要毫不停顿地读完第一遍 大致把握全书的条理(对全书的整体有一个粗略的了解) (二) 6.体现“以佳为偶”的要求 结构灵活多变 音律和谐 便于记忆 7.寓言 ② ⑥ ③ ⑧ 8.形式 内容 成语是语言文化的精华所在 9.成语的乱用或成语的仿用 (三) 10.欣喜或喜欢(与“遗憾”相反即可) 11.湿了的大自然景色却格外地有韵味 中国画爱画风雨归舟,爱画“斜风细雨不须归”的 诗境。 12.B F 13.阴和晴是两种不同的审美趣味,二者可以并存。 14.中国诗歌 15.内容:(1)艺术创作贵在不断创新,终生孜孜不倦地探索 (2)继承传统,借鉴外国,博采众长(意思对即可) 形式:幽默、比喻、反语、拟人、说俏皮话、委婉…… 文字表达: (四) 16.欢乐 失意 无奈 (意思对即可) 17.C 18.参考角度:形象、线索、对比、含蓄、以实寓虚、情景交融、语言风格等 19.春潮带雨晚来急 山色空蒙(濛)雨亦奇 细雨鱼儿出 (五) 20.杜甫 21.“数枝”非早也,未若“一枝”(或用“一枝”可突出“早”) 22.“霜”点出梅“孕”花的季节和环境;“孕”暗指梅树含苞待放 23.行家 普通人 (六) 24.回避;顾忌 十天 继而;不久 25.A 26.然而也对他不采纳我的意见而实现自己的心愿感到惊异(重点词:“亦”“奇”) (我)大概将要死在此地,虽然知道他的贤德,(但)我还能用什么方法来传扬他的事迹呢? (重点词:“盖”“焉”“何以”“发”) 27.士大夫皆讳与予兄弟游,平生亲友无复相闻者(必须写出两句) 讽刺世态炎凉(意思对即可) 欲徒步访吾兄弟 褒扬巢谷古道热肠(意思对即可) 二、写作 一类卷 切合题意,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感情真挚,结构严谨,语言简洁流畅。 二类卷 符合题意,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结构完整,语言通顺。 三类卷 基本符合题意,中心尚明确,内容较充实,感情基本真实,结构不够完整,语言基 本通顺,偶有语病。 四类卷 偏离题意,中心不明确,内容单薄,感情不真实,结构不够完整,语言欠通顺,语 病较多。 五类卷 符合以下一项即为五类: (1)无中心 (2)文理不通 (3)全文不足 500 字 说明:(1)未错别字(含不规范的简化字)酌情扣分 (2)标点错误多,酌情扣分。 (3)文面不整洁,酌情扣分。文面整洁美观,酌情加分 2003 年 一、阅读(80 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 1—5 题。(12 分) ①“目光”作为一种特殊的“光”,似乎也具有种物理光学特征。 ②目光能聚集,过着正常生活的人们,他们的目光应该是分散的。像物体上漫反射的自 然光一样,人们的视线也应个健康的、有理性的社会,人们的目当是散漫的。若是生活中所 有人的目光都有序地聚焦于一点。那准是出事了,一光应该分散在各自所关心的事业领域中, 散落在各种不同的兴趣爱好以及各自亲爱者身上,这才是正常安定的生活。 ③目光有投射,物本无影,影乃光之所为,“好山万皱无人见,都被斜阳拈出来”就是 这个道理。当所有人的目光都从同一个方向(如正面)投向某个人时,这个人必定成为一个 迎合某种潮流的“耀眼人物”。但是他的身后也必定留下一片阴影——视觉上的盲区。若大 家的目光能够分散开,把他当作我们中的一员,多角度、全方位地观察到他的不同侧面,使 他的前后左右上下都允许有目光,他也就消除了这种阴影,成为一个生活在自然光下的凡人。 艺术家成功的秘诀就在于他懂得如何引导众人的目光集中在他最想表现的地方。为此,罗丹 敲掉了巴尔扎克塑像那双极为优美的手。 ④目光有光压。早在 1901 年尼柯尔斯就已用实验证明了光有压力。同样,目光也有压 力。一个人若总是处在众目睽睽的目光压力之下生活得必定很不自在。倘若再是个名人,又 无法避开四面八方强大的目光压力,他就很难以一种轻松平和的心境去思考,去创造,去过 那种不必设防、自主自由的舒心日子。当然,若是完全没有目光投向你,或是目光一瞥到你 就立即躲开也不是好事。 ⑤目光有颜色。正如只有自然光(白光)方能反映出物体的真实面貌一样,用任何有色 目光去观察都会偏离真实的客观世界,故一个人要尽可能使自己的目光接近“白光”,实际 上,每个人的目光都带有自己特定的颜色,这不足为怪,也许这正是他的风格所在。但是所 有人的目光之总合,必定会是接近白色的自然光、为此,要相信大众眼光的准确性。因为白 光本身就是由七种颜色的光合成的,而且要的就是这种大家都具有自己不同色彩的目光,缺 了哪种颜色,合成出来的都不是自然光,有意排斥某种颜色的光,其结果也必然会使自己偏 离了自然光的品位。 ⑥目光有衍射。若从极小的狭缝中看人,你只会看到伴有竖直条纹的失真人像,物理学 家把这称为“衍射现象”,老百姓则说得更加率直利落:“别门缝里瞧人,把人看扁了。” ⑦值得一提的是。还有一种不同于常人的特殊目光,它太超前了,以至于超出了同时代 人目光的可见范围,如同紫外光与红外线一样不为常人所见。这种独具慧眼的目光往往为当 代人的不相容,它们中的大多数都悲惨地熄灭了,但历史和科学史证明它们是正确的,对后 代人是宝贵的,是值得骄傲的超常智慧极品。 1 . 第 ③ 段 中 的 “ 好 山 万 皱 无 人 见 , 都 被 斜 阳 拈 出 来 ” 所 说 明 的 道 理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分) 2.作者在文中以“罗丹敲掉了巴尔扎克塑像那双极为优美的手”为例意在说明(3 分) A.罗丹把巴尔扎克塑像最有价值的东西毁了 B.要多角度、全方位地观察人物的不同侧面 C.罗丹对巴尔扎克塑像的残缺美有偏爱 D.目光应散落在多种兴趣及亲爱者身上 答:_____________ 3.根据文意,概述第④段“目光有光压”的内容要点。“(2 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联系生活举两个具体的例子说明目光还有不同的“温度“。(2 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第①段中“特殊”“似乎”等词语,说明全文构思的巧妙之处。(3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 6—10 题。(16 分) ①记者肖英:在八十二年的人生历程中,您曾有过多次选择,我想知道,您是怎么寻找 生活方向的? 王洛宾:我是在北京长大的。因为从小爱唱歌,中学毕业后,我考入了北京师范大学音 乐系,大学毕业后,我想去法国留学,然后回来报效祖国。然而,在那个年代,这种想法太 抽象,是很难实现的。 冥冥之中,一个声音召唤着我。几经辗转,我终于来到了大西北,这是我人生最重要的 一步。走过青海的高原,新疆的戈壁,我终于发现,那里的民歌很美,我非常喜欢,渐渐地, 这种喜欢不再是简单的爱好,而成为一种嗜好。在忘情地享受这种美的同时,我极力地想把 这种美表现出来,让更多人能感受到。这时,我终于找到了生活的方向。 ②记者:在漫长的创作积累过程中,您想过拥有辉煌吗? 王洛宾:少林寺有一个故事,一个小和尚想学武艺,可师傅让他先学用脑袋开门、关门, 几年后,小和尚对师傅说:“我该学武艺了吧?”师傅说:“你已经学成了。”小和尚不信, 于是与师兄弟们比武,用及袋一撞,把他们撞出去几丈远…… 所以,不要妄想一下子做很大的事情,辉煌很抽象,一个人如果想二十年堆起一座喜马 拉雅山,那是不可能实现的,那也就会很痛苦。 ③记者:从事艺术的人,大都喜爱用浪漫的情怀表现生活,但是,大西北的现实并不浪 漫,是什么信念支持您走过这几十年的岁月? 王洛宾:到大西北的时候,我已是中年。一天,走在新疆戈壁滩上,一块五六丈高的大 石头突然出现在我的眼前,石头上刻着一句话:“世界上最大的岩石也是由一粒粒细沙结成 的。“这是一句哈萨克谚语,这句谚语极大地鼓舞了我,即使我一天只写一个音符,一年三 百六十五天下来我还能完成三百六十五个音符。我就是一粒细沙,只要不倒下去,慢慢积攒 总会变成岩石。 ④记者:音乐能给人带来很多的快乐,然而对于您、音乐带来更多的是坎坷与磨难,为 什么您始终没有放弃音乐创作? 王洛宾:我一生坎坷是因为音乐造成的,曾经,我想到过死,然而,也是音乐在最痛苦 时救了我。所以,我并不抱怨。 人,如果只会从一个角度看问题,那就很容易钻牛角尖。历经磨难,我学会了多方面看 问题。这就好比下一场大雨,如果别人身上都是干的,只有我全身湿透,那我可能就活不下 去了。恰恰相反,那时候,所有人身上都是湿的,我也许湿得厉害些。况且,在大雨中,我 仍然可以寻找雨中的美。 ⑤记者:作为一个“民歌大王“,您是怎样看待近年来我国通俗音乐的流行的? 王洛宾:无论任何音乐,都应该是对自己民族语言的美化。对于一个人来说,民族语言 是最具体、最生动、也是最庄严的。前些天,达坂城雕塑了一个美丽的姑娘,塑成之后请我 去剪彩、题字,我是这样写的:“世界上的朋友都会唱达坂城的姑娘辫子长,到新疆来看才 知道,达坂城的姑娘不仅辫子长而且心地最善良。“剪彩仪式上,达坂城“封”我为“荣誉 市民”。 6 . 第 ① 节 访 谈 中 , 王 洛 宾 说 “ 我 终 于 找 到 了 生 活 的 方 向 ”,“ 生 活 的 方 向 ” 是 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分) 7.对王洛宾引用小和尚故事的用意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2 分) A.用脑袋开门、关门就是学武艺 B.辉煌存在于持续不断的努力中 C.二十年不可能堆起喜马拉雅山 D.广泛丰富的人生阅历有助成功 答:__________________ 8.第③、④两节访谈中,记者的发问方式有什么特点?这样发问的目的是什么?(4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 在 大 雨 中 , 我 仍 然 可 以 寻 找 雨 中 的 美 ” 这 句 话 蕴 涵 的 道 理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分) 10.从全文看,王洛宾将一生奉献给民歌创作的原因很多,下列不正确的两项是(6 分) A.青年时代喜爱音乐艺术并接受了专业训练 B.西北民歌的强烈吸引与创作冲动 C.早年为去法国留学而开始关注西北民歌素材 D.挫折中感受到音乐是心灵的抚慰 E.对音乐的深刻理解——它是民族语言的美化 F.中年时代受到哈萨克谚语的启示 G.从小就想在音乐创作中拥有辉煌 答: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 11—16 题。(19 分) ①横在山之陬,水之滨,卧在江南烟雨里,北国迷茫风雪中,无论石拱的,人架的;无 论藤编的,舟浮的,简素、玲珑、野朴,永远是小桥的品格,比之现代的长堤大坝,小桥没 有宏丽的桥头堡,没有高大的石墩跨梁,甚至连雕龙绘凤的拦杆也常常略去,就那么简简单 单,潇洒出尘的“一”撇。 ②然而,这一撇,曾经跨越了多少危崖峭壁,急流险滩,茫岁月,给行路人带来希望和 信心,向着遥远的彼岸不停地追索着。 ③小桥一道凄美的风景,那瘦骨伶仃的支柱,那宽宽窄窄的桥板,临水兀立,幽独而自 怜。是谁骑驴过小桥,独叹梅花瘦?又是谁小桥人独立,望尽天涯路? ④自古以来,桥头就是折柳送别的最佳所在。在那细雨蒙蒙,柳色青青的渭城早春,唐 代大诗人王摩诘在灞桥头与友人依依相别了,“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似海 的深情,不仅让桥下的流水为之动容幽咽,以至百代之下依然令我们仰幕不已。历尽人生坎 坷的南宋诗人姜白石过垂虹桥时诗兴大发:“自作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箫。曲终过尽 松陵路,回首烟波十四桥。”小桥,演绎了几多凄切曲折的人生故事。 ⑤然而,小桥上佇立最多的应是无尽的离愁吧?“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寒树鸟 初动,霜桥人未行”。板桥,霜桥,不仅是路的延伸,也是一种乡愁的具象。而马致远的秋 思小令,更是道尽了天涯游子的凄苦情怀。眼前是小桥流水的幽雅环境和安居其间的人家, 而自己的故乡却还在山重水复的迢迢远方,不正衬出旅人的奔波不定,以及由此引发的羁旅 愁思? ⑥当然,小桥还是一种闲适与静远,你看那位归隐诗人,当他带月荷锄归,又在桥下清 且浅的溪水里濯足,洗去躬耕的汗尘与劳累,洗出一腔旷达的胸臆,然后邀邻呼友,或斗酒 吟诗,或手挥五弦,目送归鸿,小桥载着他陶然自乐的心境,载着他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傲骨 与气节。 ⑦就这样,小桥成了人生的各种象征,成为一幅幅千古不配的诗画。这里,除了小桥本 身的古朴,空灵的气质,还因为小桥总是与流水舟楫、渔歌号子,以及岸边的草屋农舍、牧 童短笛紧紧相连,拓印出一幅古老凄美、宁静闲适的田园风景画。那些文人墨客、达管显贵 在官场失宠、情场失意之后,拖着疲惫的身心走向荒村野店。一座苍古的小桥,可以慰藉他 们饱经沧桑的心灵,又是散怀写意的最美笔触,还是寻求哲理禅意的去处,张继进京赶考落 榜之后,驾一叶小船摇到姑苏城外枫桥边停泊。在那悔恨煎熬的不眠之夜,那秋月,那乌啼, 那红枫,那渔火,那江桥,正与寒山寺钟声,撞击在张继的心坎上,于是他推枕而起,摸黑 写下了“枫桥夜泊”四字,成就了一首流传千载的好诗,让世世代代的游客有了一方寻梦的 去处。而当代诗人卞之琳的“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 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列是深沉含蓄地道出了人与桥之间乃至宇宙万物之间息息相关、互 为依存的哲学意蕴。 ⑧世间有太多的坎坷不平,惟质朴的小桥站立在江流天堑,用宽容与坦诚,支撑起不屈 不挠勇往直前的信念,引渡一颗颗饱经忧伤的心灵,引渡平平凡凡的人生。 11.“摩诘”是唐朝诗人____________的字,苏轼称赞他的作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分) 12 . 第 ① 段 中 “ 简 简 单 单 。 潇 酒 出 尘 的 ‘ 一 ’ 撇 ” 中 “ 一 ” 的 含 义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分) 13.第④段中“百代这下依然令我们仰幕不已”的原因是(3 分) A.灞桥是折柳送别的最佳所在 B.诗人与友人在桥头依依惜别 C.诗人写下的送别友人的诗篇 D.细雨蒙蒙柳色新的渭城春景 答:__________ 14 . 第 ⑦ 段 说 “ 小 桥 成 了 人 生 的 各 种 象 征 ”,这 里 的 “ 象 征 ” 在 中 具 体 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分) 16.本文意蕴丰富。请由“桥”展形联想,谈谈你对“桥”的感悟。(80 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 17—21 题。(10 分) 望海楼 米 蒂 云间铁瓮近 青天,缥缈飞楼百尺连连。 三峡江声流笔底,六朝帆影落樽前。 几番画角催红日,无事沧洲 起白烟。 忽忆赏心何处是?春风秋月两茫然。 【注】①望海楼,宋时在镇江城内。②铁瓮:镇江古有“铁瓮城”之称。③沧洲:滨水的 地方。 17 . 本 诗 所 咏 的 望 海 楼 , 却 先 写 铁 瓮 城 矗 立 云 间 , 邻 近 青 天 , 作 用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分) 18.本诗颔联在两句之首分别冠以“三峡”、“六朝”,从________和__________两个方面拓 展了诗歌的境界,增强了诗歌的气势。(2 分) 19.对“三峡江声流笔底,六朝帆影落樽前”的理解不确切的一项是(2 分) A.登楼望江,联想到了三峡的险峻 B.片片帆影,倒映在诗人的酒樽里 C.征帆流舸,激起诗人饮酒的豪情 D.涛声阵阵,引发诗人作诗的雅兴 答:_________ 20.这首诗的颈联多角度写景,请具体说明其中的两点。(2 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默写下列诗句的上句或下句。(任选两句)(2 分) 暧暧远人村,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归园田居》) 身无彩凤双飞翼,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无题二首》(其一)) __________________ ,玉人何处教吹箫?(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 22—25 题。(11 分) 太平崔默庵医多神验,有一少年断聚,未几出痘,遍身皆肿,头面如斗,诸医束手,廷 默庵诊之。默庵诊症,苟不得其情,必相对数日沉思,反复诊视、必得其因而后已,诊此少 年时,六脉平和,惟稍虚耳,骤不得其故。时因肩舆道远腹饿,即在病者榻前进食。见病者 以手擘目,观其饮啖;盖目眶尽肿,不可开合也。问:“思食否?”曰:“甚思之,奈为医 者戒余勿食何?崔曰:“此症何碍于食?”遂命之食,饮啖甚健,愈不解,久之,视其室中, 床榻桑椅漆气熏人,忽大悟,曰:“余得之矣!”亟命别迁一室,以螃蟹数斤生捣,遍敷其 身。不一二日,肿消症现,则极顺之痘也。盖其人为漆所咬,他医皆不识云。 22.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含义(3 分) 延默庵诊之( ) 苟不得其情( ) 亟命别迁一室( ) 23.“余得之矣”一句中的“之”是指代_________ 。(1 分) 2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 分) 盖目眶尽肿,不可开合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奈为医者戒余勿食何?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这篇文章记叙了崔默庵给一“少年”诊病的全过程:先把脉,再观察_______________, 然后观察_______________,最后发现得病的真正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3 分) (六)阅读下文,完成第 26—29 题。(12 分) 甲 自念《志》 云:“宕 在山项,龙湫之水,即自宕来。”余与一奴东越二岭,人迹绝矣。 已而山愈高,脊愈狭,两边夹立,如行刀背。又石片棱棱怒起,每过一脊,即一峭峰,皆从 刀剑隙中攀援而上。如是者三,但见境不容足,安能容湖?既而高峰尽处,一石如劈,向惧 石锋撩人,至是且无锋置足矣!踌躇崖上,不敢复向故道。俯瞰南面石璧下有一级,遂脱奴 足布四条,悬崖垂空,先下一奴,余次从之,意可午攀援之路,及下,仅容足,无余地。望 岩下斗深百丈,欲谋复上,而上岩亦嵌空三丈余,不能飞涉,持布上试,布为突石所勒,忽 中断。复续恳之。竭力腾挽,得复登上岩,出险,还云静庵 ,日已淅西。 (选自《徐霞客游记》) 乙 登不必有径,荒棒密箐,无不穿也;涉不必有津,冲湍恶泷,无不绝也,峰极危者,必 跃而踞其巅;洞极邃者,必猿挂蛇行,穷其旁出之窦,途穷不忧,行误不悔。瞑则寝树石之 间,饥则啖草木之实。不避风雨;不惮虎狼,不计程期,不求伴侣,以性灵游,以躯命游, 亘古以来,一人而已! (选自潘来《〈徐霞客游记〉序》) [注]①《志》:指《大明一统志》,②宕:也写作“荡”,这里指雁荡山项的雁湖。 26.写出下列两个“绝”字在文中的含义(2 分) 人迹绝矣( ) 无不绝也( ) 27.甲文“安能容湖”中的“湖”是指__________________ ,徐霞客寻湖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分) 28.乙文“洞极邃者,必猿挂蛇行,穷具旁出之窦”一句中的“猿挂蛇行”用现代汉语怎么 翻译?作者是否用它直接描绘洞穴可怖的景象?为什么?(5 分) 猿挂蛇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乙文中最能概括徐霞客探险精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分) 二、写作(70 分) 30.作文 “杂”的含义很多,有褒有贬。请联系生活或科学、文化、艺术等方面,以“杂”为话 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 1000 字左右的文章。文体不限(不要写成诗歌)。 答案要点及评分标准: 一、阅读(一)1.物本无影,影乃光之所为 2.B 3.(1)要有一定的压力(2)压力不 能过大 4.例子 、湿度应不同 5.借用物理光学特征联想到社会生活中的目光 (二)6.把大西北 的民歌美表现出来,让更多人能感受到这种美 7.B 8.将王洛宾与一般人(常人)作比较 试图了解被访者不同于常人之处 9.应多方面看问题 10.C G (三)11.王维 诗中 有画,画中有诗 12.简单的外形,朴实的品格 13.C 14.第⑤段:桥上的无尽离愁, 道尽天涯游子的羁旅愁思 第⑥段:桥下的闲适生活,表现出平凡人生的旷达胸襟 15.D 16.联想 感悟 语言 (四) 17.烘托望海楼的高峻 18.空间 时间 19.B 20.要点:(1)色彩(红、白) (2)声 音(画角)(3)动态(催、起)(写出其中的两点即可)(五) 21.依依墟里烟 心有灵犀 一点通 二十四桥明月夜 22.请 如果 赶快、急忙 23.病因 24.由于眼眶全肿了,不能睁 开眼。对医生告诫我不要吃或西怎么办?(或:医生告诫我不要吃东西,对此级怎么办?) 25.饮食 居室 被漆的气味所伤害 (六)26.不见 横渡 27.雁湖(或“宕”) 考察龙 湫之水的源头 28. 像猿一样悬挂像蛇一样爬行 否 这是用来形容徐霞客在高速宣传部 拧险 的样子 29.以性灵游 以躯命游 二、写作 30.评分标准 一类卷 切合题意,中心突出,内容充实,结构严谨,有新意,有文采 二类卷 符合题意,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结构完整,语言通顺。 三类卷 基本符合题意,中心尚明确,内容尚充实,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偶有语病。 四类卷 偏离题意,中心不明确,内容单薄。结构不够完整,语言欠通顺,语病较多。 五类卷 符合以下一项即为五类: (1)无中心。 (2)文理不通。 (3)全文不足 500 字。 说明:(1)未拟题目扣 2 分,拟题不当扣 1 分。 (2)错别字(含不规范的简化字)满 3 个扣 1 分,至多扣 5 分。 (3)标点错误多,酌情扣分。 (4)文面不整洁,酌情扣 1—2 分。文面整洁美观,酌情加 1—2 分。 2004 年 一、阅读 (80 分) (一) 阅读下文,完成第 1---6 题。(16 分) 世界报业协会在 2003 年度总结报告中说,在全球报业表现低迷的形势下,中国报纸发行量 却增长了 8.5%,从 1997 年到 2002 年 5 年累计增长 30.3%。 根据世界报业协会 2003 年 6 月 13 日发表的全球日报发行量排行榜,中国有 3 份报纸进入前 20 名:《参考消息》以日发行量 270 万份排在第 9 名,《人民日报》以日发行量 186 万份排 在第 18 名,《羊城晚报》以日发行量 150 万份排在第 20 名。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报纸消 费国,日销量达 8200 万份。仅次于中国的是日本,日销量是 7080 万份。 按照日销量 8200 万份、13 亿人口计算,中国平均每千人拥有日报数量为 63 份,比 1999 年 增长了 7 份,但数量仍然偏少。日本平均每千人拥有日报的数量为 545 份,美国平均每千人 拥有日报的数量为 198 份。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早在 1996 年,世界平均每千人拥有 日报的数量就已经达到 96 份,发展中国家平均每千人拥有日报的数量为 60 份,发达国家平 均每千人拥有日报的数量为 226 份。1999 年,按平均每个人拥有日报的数量算,挪威排第 一,每千人 583 份。 美国是报业最发达的国家,根据 E&P 提供的数据,美国拥有日报 1468 种(2001 年的数据), 非日报 7689 种(2000 年的数据)。人口远多于美国的中国报纸数量应该相应多于美国。美国 的报业发达是建立在经济高度发达基础上的,因此目前两国还不具有可比性,但这至少说明 2002 年 2137 种报纸的数量远非中国报业规模的极限。 然而,目前中国城乡人口比例悬殊,人口总体教育水平较低,人民生活水平及全国经济水平 都处于较低阶段,对报纸的需求必然只能保持在一个有限的水平上。目前总体状况是:就数 量而言,乡村人口报纸拥有量极度稀少,而城市人口拥有量相对饱和;就质量而言,前几年 报业成长主要都是规模扩张、数量膨胀,在质量方面提高很小,优秀报纸的种数远未能满足 读者的需求。因此,中国报业距离成熟尚需时日,还要允许有大量新产品进入市场。 1992—2002 年,全国报纸广告 11 年来以平均约 32%的增长率迅速发展(见下表)。报纸广告 的快速增长、占广告总市场超过 20%的份额以及不断增长的占 GDP 的比重,说明报纸作为 主流媒体的位置仍将持续相当长的一个时期。报纸广告业必将随着总体广告市场的扩张而同 步扩张。 近年来,以都市居民为主要读者的综合都市报(包括晚报、早报、时报、都市报)的广告得到 了快速发展。据慧聪国际媒体研究中心统计的数据,2001 年都市类报纸的广告刊登额达到 205.92 亿元,占全部报纸广告刊登额的 66.18%,比 2000 年增长了 15.72%,在各类报 纸中增长率最高,市场占有率提高了将近 6 个百分点。2002 年 1—10 月,综合都市报广告 规模达到 233.54 亿元人民币,与 2001 年同期相比增长 40.08%, 占据了 68.20%的报 纸广告市场份额(见下图)。 这些数据表明,都市类报纸已经成为广告投放者最重要的广告媒体,都市报的广告规模在很 大程度上决定着整个报业的广告规模。 1.第一自然段中的“低迷”指___________。(2 分) 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________ (2 分) A.不久前《参考消息》等 3 份中国报纸以其发行量巨大、国际影响深远而在全球日报发行 量统计中名列前茅。 B.这几年国内报业在规模和数量上有了较大增长,城市人口拥有报纸的数量相对饱和,但 质量有待提高。 C.据资料统计,2002 年全国报纸年度广告总收入又创新高,比 10 年前增加了约 170 亿元 人民币。 D.目前,中国平均每千人拥有日报的数量,还不到上个世纪末世界平均每千人拥有日报的 数量。 3.有人说,这篇文章有以下几个要点: [1]近年来以都市居民为主要读者的综合都市报快速发展。 [2]报纸广告增长迅速,综合都市报占据主要广告份额。 [3]我国报纸发行量增速较快,但千人拥有量仍然偏低。 [4]目前我国报纸的种类和发行数量还大有增长空间。 你认为要点和顺序都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 (3 分) A.[4] [3] [2] [1] B.[4] [2] [3] C.[3] [4] [1] [2] D.[3] [4] [2] 4.从上表中可见 1992 年到 2002 年报纸广告收人不断增长。根据文意,其原因是 (1)______(2)______。(2 分) 5.上面这幅图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这幅图的标题可以拟为_____________。(3 分) 6.在你常读的报纸中,你最喜欢哪一种(报纸名称)?请从两方面作简要介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 7-14 题。(24 分) 我看舞蹈的美 ①舞之美,是人的美。它是一种艺术,当然有艺术美,但它所假之物并不是声、色、字、词, 而是天生的,自然存在的人,因此它首先是一种自然的美。它努力挖掘人的灵秀之气,给人 一种高级的美感。我国第一个提倡使用模特儿的美术教育家刘海粟先生说过:美的要素有二, 一是形式,二是表现。人体充分具有这二要素,外有美妙的形式,内蕴不可思议的灵感,融 合物质的美和精神的美的极致而为个体,所以为美中之至美。当我们看着舞台上那舞动着的 美人时,她(他)举手、投足、弯腰、舒臂,那美的形态、身段、轮廓、线条,恰好表现了美 的内蕴,美的感情,而不必借助什么道具。 ②当然,舞台上的演员不同于画室里的模特儿。舞蹈除自然美外,更重艺术美,于是便要讲 到衣饰。但这衣饰决不像旧戏那样给人套上死板的程式,也不像话剧那样过分地写实。它是 绿荷上的露殊,是峭壁上的青藤;是红花下的绿叶,是翠柳上的黄鹂,是一种微妙的附着。 它不过是为了揭示舞者美的存在,像几片白云说明天空的深蓝;它不过是为了衬托舞者美的 形象,像流水绕过幽静的山风。在舞台上作为外形之物,无论是先天的人体,还是后来补充 的服饰,在形、体、色、质上都有极美的苛求,真可谓“四美具,二难并”,从而汇成为一 种更理想、更美的“形”。为了表示飞动,西方艺术中有一种小天使,胖墩墩的孩子,两胁 下却生出一对肉翅,显得十分生硬。这何如我们敦煌石窟里的飞天,窈窕女子,肩垂飘带, 升起在天空。人着衣披带本是很自然的事,但这自然的衣着,顿使沉重的人体化为轻捷的一 叶,潇洒、舒展、轻盈、自如,满台生风。人外形的美,内蕴的美,都因那轻淡饰物的勾勒 与揭示而成一种美的理想、美的憧憬而挥发开来。国画界有以形写神与以神写形之争,从这 个角度观之,舞者真是靠自己的外美之形来写内美之神了。 ⑧再者,飘动的舞者,又决不是静止的雕像,所以造型美外,更讲情感。这便要借助音乐。 本来,演员在那铃响幕启之前,是先在体内储满一汪情感的,上台后全待那乐声的煦风拂来, 才摇曳荡漾,粼粼生辉。乐声之于舞,如松涛上的清风,如干柴上的火焰,如桂树林间的香 馨,如钱塘江面的大潮。当我们耳闻乐声而目观舞台时,更多体味的已不是形、色、物、体, 而是神,是情,是韵,是一种充蕴全场、流动飘浮、深幽朦胧的美,是一种逆接千古、延绵 未来、辽阔久远的美。当斗牛士的乐曲响起时,那狂热的西班牙舞步,便是催人上阵的鼓点, 我们激动、昂奋,仿佛一场决斗就在眼前;当《康定情歌》飘过时,那冉冉的舞影,便是夏 日给人小憩的阴凉,我们的心头一片静谧、惆怅,就像仰卧在康定草原上,看月亮弯弯。这 时,长袖在台上飘动,音符在空中隐现,舞者所内蕴外观的美,一起随着乐声溶为一股感情 的潮流,在观众的前后左右穿流激荡。对观众来说,现在已不是观看,而是在闭目听,凝神 想,用心,用身,去与演员交流了。这时再看台上的演员,观众已经绕过直观而通过她心灵 深处的那一泓秋水,在波光中照见了一个是她,但比她更美的形象。这便又是以神写形了。 ④我们知道,在客观世界上,存在着许多的美:大自然千姿百态的美;几何图形整齐组合的 美;孩童天真烂漫的美; 中年精壮强健的美;老者深熟沉静的美;美术家的色彩线条美; 音乐家的声音和谐美;连被一般人认为最刻板的自然科学,也有它的“工程美”;连最枯燥 的哲学,也有它的哲理美。这些美都是不同的人,在各自不同的环境与条件下,乐而自得的。 而舞蹈,是一种真正以生命自身来塑造的艺术,因此它也最有灵性。舞者,是一面镜,能照 出各人的影;舞姿,是一阵风,能拂动各人的情;舞台,是一面大的雷达,能接收与反射各 人的思想。当我们在大剧场里落座,四厨灯光渐暗,乐声轻起,台上演员翩跹起舞时,我们 便一下获得了一种共同的美。你看她一笑一颦,一起一停,一甩手投足,挺拔、秀丽、高朗、 愁忧,仿佛社会上一切美的物,美的情,这时全都聚在她的身上,成一团美的魅力。她早已 不是她自己,而是一位法力无边的美神。她翻起人们的回忆,惹动人们的情思,牵动整个美 的世界。这时平日里在你心中储存着的一切美好的形象,清风明月夜,风和日丽春,小桥流 水,百鸟啭鸣,都会突然闪现在你的眼前,泛起在你的脑海。刹那间美的信息开始了奇妙的 交流。 ⑤本来,舞蹈就是因人内心情感的摇荡而不由得手舞足蹈。明月当空,花间的李白无亲自怜, 便起舞清影,举杯邀月;大江上的曹操有雄兵百万,就横槊赋诗,酹酒江心。今舞者,正是 从人们平常不自觉的动作中,抽出最美的,规律性的东西,以衣具饰之,以音乐和之,酿成 一股酒香,反过来荡摇人的感情。所以,老者现舞,会生还少的乐趣;少年观舞,会陷入一 片深沉;科学家在这里能为自己的规律找到美的表述方式;哲学家在这里能为自己的哲理找 到美的形象。怀素和尚观公孙大娘一舞而得书法之精妙,杜甫观公孙弟子之舞而有华章传世。 人们与其说是在欣赏舞蹈,不如说是在发现与升华自己潜在的美的意识,美的素养。因为, 无论是演员还是观者,他们都是最有灵感的高级生命。虽说表演艺术中还有话剧,但它主要 靠台词;还有戏曲,但它主要靠唱腔;还有电影,那便更要借助许多手段。只有舞蹈是纯靠 人的外形与内蕴。它的美;实在是特别的。 7.作者认为,舞蹈的美“首先是—种自然的美”,这是因为____________。(2 分) 8.第②段中画线的句子(它是绿荷上的露殊,是峭壁上的青藤;是红花下的绿叶,是翠柳上 的黄鹂,是一种微妙的附着。)形象地表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分) A.舞蹈与艺术的关系 B.舞蹈演员的人体与衣饰的关系 C.舞姿与形象的关系 D.舞蹈的自然美与艺术美的关系 9.第②段中有多组对比,下列不属于对比的一项是_____ (2 分) A.舞台上的舞蹈演员与画室里的模特儿 B.旧戏、话剧中的衣饰与舞蹈中的衣饰 C.西方艺术的小天使与敦煌石窟的飞天 D.国画中的形神关系与舞蹈中的形神关系 10.用以下例句的形式,仿写一个句子(不能用文中句子)。(3 分) 例句: 当斗牛士的乐曲响起时,那狂热的西班牙舞步,便是催人上阵的鼓点,我们激动、 昂奋,仿佛一场决斗就在眼前。 当_________,那________,便是________,仿佛________。 11.第⑧段结尾说“以神写形”,从舞者的角度是指________,从观众的角度是指________。 (4 分) 12.第④段中最能体现该段大意的句子是________。(2 分) 13.第⑤段中举“李白”、“曹操”两例说明________;举“怀素”、“杜甫”两例说明 ________。(4 分) 14.本文的标题是“我看舞蹈的美”。从全文看,作者认为舞蹈的美表现在哪两方面?请作具 体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分) (三)填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任选 4 句)(4 分) 15.(1)转轴拨弦三两声,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2)________________,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牧《阿房宫赋》) (3)________________,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己亥杂诗》) (4)纸上得来终觉浅,________________。(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5)三军可夺帅也,________________。(《论语》) (四)阅读下面的诗和对联,完成第 16—18 题。(8 分) 赤壁 杜庠① 水军东下本雄图, 千里长江隘舳舻②。 诸葛心中空有汉, 曹瞒③眼里已无吴, 兵销炬影东风猛, 梦断箫声夜月孤。 过此不堪回首处, 荒矾鸥鸟满烟芜。 [注]①杜庠:明朝诗人,曾任知县,不久罢归;不得志,放情诗酒。 ②舳舻;船只首尾相 接非常多的样子。 ③曹瞒:即曹操。 客到黄州,或从夏口西来,武昌东去 天生赤壁,不过周郎一炬,苏子两游 ——郭朝祚题湖北黄冈东坡赤壁门楼 16.对联在语言形式上的最大特点是□□,律诗中的颔联和颈联也具有这样的特点。(1 分) 17.对联中的“周郎一炬”与上面诗歌中的“___________”一句同说一事;“苏子两游” 与上面诗歌中的“____________”一句同说—事。(2 分) 18.就诗歌中画线的句子,结合全诗,从—个角度(如景和情的关系)写一段鉴赏文字(80 字 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分) ’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 19—23 题。(16 分) 齐桓公出猎,逐鹿而走,入山谷之中,见一老公而问之曰:“是为何谷?”对曰:“为愚公 之谷。”桓公曰:“何故?”对曰:“以臣名之。”桓公曰:“今视公之仪状,非愚人也,何 为以公名之?” 对曰:“臣请陈之:臣故畜牸牛①,生子而大,卖之而买驹。少年曰:‘牛 不能生马。’遂持驹去。傍邻闻之,以臣为愚,故名此谷为愚公之谷。”桓公曰:“公诚愚矣! 夫何为而与之?”桓公遂归。明日朝,以告管仲,管仲正衿再拜曰:“此夷吾②之过也。使 尧在上,咎繇③为理,安有取人之驹者乎?若有见暴如是叟者,又必不与也。公知狱讼之不 正,故与之耳。请退而修政。”孔子曰:“弟子记之,桓公霸君也,管仲贤佐也,犹有以智 为愚者也,况不及桓公、管仲者也!” [注]①牸牛:母牛。 ②夷吾;即管仲。 ③咎繇:人名,法官。 19.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 分) (1)以臣名之 名( ) (2)臣故畜牸牛 畜( ) (3)公诚愚矣 诚( ) (4)管仲正衿再拜曰 正( ) 20.下列句中“为”字用法与另三句不同的一项是_____ (2 分) A.是为何谷 B.何为以公名之 C.以臣为愚 D.故名此谷为愚公之谷 21.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 分) (1)使尧在上,咎繇为理,安有取人之驹者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有见暴如是叟者,又必不与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从全文看,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_____ (2 分) A.桓公、管仲都认为愚公不是愚者。 B.桓公、管仲都认为愚公是愚者。 C.桓公认为愚公是愚者,而管仲认为他不是愚者。 D.桓公认为愚公不是愚者,而管仲认为他是愚者。 23.管仲“请退而修政”的原因是__________,“修政”的内容是__________。 (2 分) (六)阅读下文,完成第 24—28 题。(12 分) (李)广行无部伍、行陈,就善水草舍止,人人自便,不击刁斗以自卫,莫府省约文书;然亦 远斥候,未尝遇害。程不识正部由、行伍、营陈,击刁斗,士吏治军簿至明,军不得休息; 然亦未尝遇害。不识曰:“李广军极简易,然虏卒犯之,无以禁也;而其士卒亦佚乐,咸乐 为之死。我军虽烦扰,然虏亦不得犯我。”然匈奴畏李广之略,士卒亦多乐从李广而苦程不 识。 臣光曰:《易》曰:“师出以律,否臧凶。”言治众而不用法,无不凶也。李广之将, 使人人自便。以广之材,如此焉可也;然不可以为法。何则?其继者难也,况与之并时而为 将乎!夫小人之情,乐于安肆而昧于近祸,彼既以程不识为烦扰而乐于从广,且将仇其上而 不服。然则简易之害,非徒广军无以禁虏之仓卒而已也!故曰“兵事以严终”,为将者,亦严 而已矣。然则效程不识,虽无功,犹不败;效李广,鲜不覆亡哉! 24.上文选自《资治通鉴》,它是—部________体史书,文中的“臣光”是________(人名)。 (2 分) 25.对“就善水草舍止”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_____ (2 分) A.就近修缮好水边的草房住下 B.靠近有好水的草地住下 c.就近好好地在水草边扎营休息 D.靠近好水好草扎营休息 26.李广和程不识治军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后者□□。(用文中词语回答)(2 分) 27.作者引《易》中的话,是为了说明治军应该________。 (2 分) 28.从全文看,为什么李广“如此焉可也”,却又“不可以为法”? (用自己的话回答)(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写作 (70 分) 29.作文 以“忙”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题目自拟。 (2)1000 字左右。 (3)不要写成诗歌。 答案要点及评分标准: (一) 1.世界各地报业普遍不景气 2.A 3.D 4.(1)报纸成为广告的主要媒体(2)广告投放量上升,等等。(答案合理即给分) 5.直观、形象地表明报纸的广告市场份额 2002 年 1—10 月中国各类报纸广告市场份额示意图 6.如报纸的内容、风格、特色等方面(兼顾语言表达) (二) 7.舞蹈所假之物是自然存在的人 8.B 9.D 10.(略) 11.把内在的情感表现为美的舞姿 通过与舞者的情感交流见到一个更美的形象(意思对即可) 12.(而)舞蹈,是一种真正以生命自身来塑造的艺术,因此它也最有灵性 13.舞蹈是因内心情感的摇单个手舞足蹈 欣赏舞蹈能发现和升华自己美的意识和素养 14.的美表现在外形和内蕴两个方面。外形美指美的舞姿和衣饰;内蕴美指美的情感,它借 助音乐与观众交流,让观众升华美的素养。 (三) 15.(1)未成曲调先有情 (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3)我劝天公重抖擞 (4)绝知此事要躬行 (5)匹夫不可夺志也 (四) 16.对仗(或:对偶) 17.兵销炬影东风猛 梦断箫声夜月孤 18.从角度、内容、语言三方面综合思考 (五) 19.(1)命名(2)养(3)确实(或:真)(4)使……正(或:整理好) 20。B 21.(1)假使尧在上主政,咎繇当法官,其会有夺人马驹的呢?(重点词:“使”“理”“安”, 兼顾全句) (2)如果有人像这个老人一样被欺负,也一定不会给他马驹的。(重点词:“见”“暴” “与”, 兼顾全句) 22.C 23.狱讼不正 完善法制 24.编年 司马光 25.D 26.简易 烦扰 27.用法(或:从严) 28.要点:前一问(1)李广才气高(2)士卒乐于为他献身 后一问(1)后继者难以为继给(2)与他同时的将军令因军心受扰难以治军(3) 军队无法对付敌人的突然袭击(写出两点即可) 29.作文(略) 2005 年 一 阅读 (80 分) (一)下文,完成第 1——5 题。(18 分) ①民间剪纸是劳动人民为了满足自身精神生活的需要而创造,并广为流传的一种艺术样 式,它生存于劳动者深厚的生活土壤中,体现了人类艺术最基本的审美观念和精神品质,具 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和生活情趣。 ②从技法上讲,剪纸就是在纸上镂空剪刻,使其呈现出所要表现的形象,劳动群众凭借自己 的聪明才智,在长期的艺术实践和生活实践中,将这一艺术形式锤炼得日超完善。形成了以 剪刻,镂空为主的多种技法,如撕纸、烧烫、拼色、衬色、染色、勾描等,使剪纸的表现力 具备无限的深度和广度,其线条细如春蚕吐丝,粗如大笔挥抹,不同的花式可粘贴摆衬,亦 可悬空吊挂,由于剪纸的工具简便,材料普及,技法易于掌握,有着其他艺术门类不可替代 的特性,因而这一艺术形式从古到今,几乎遍及我国的城镇乡村,深得人民群众的喜爱。 ③中国的剪纸起源于汉,至南北朝时期已相当精熟,然而真正繁盛起来,却是在清代中期以 后,这是由于近代中国城市的崛起。古老的剪纸多在乡间,以剪子铰出为主,趣味质朴,都 是出自农家妇女之手,剪纸进入城市后,不仅市民情趣和生活理想要渗入其中,而且千家万 户聚居在一起,相效成习,所需颇巨,剪纸艺人为了省工,弃剪用刀,一刀多张,雕镂更加 细致,风格转向精巧,艺人也就不止于妇女了。这些民间艺术家创作的目的在于建立自己的 理想世界,在于为生活创造美好的形象,他们各自有着不同的经历和人生的艰辛,但对于世 界都寄予了满腔的热情,民间剪纸中,很少出现伤痕和眼泪,体现着民间艺术家对生活充满 了信心和对理想的追求,由单福剪纸组成的窗花图案,常见的题材有“吉祥喜庆”、“五谷丰 登”、“贵花祥鸟”等,也有的表现戏曲故事或传统故事,还有一些表现动物、神仙、花卉等 与节庆有关的内容,它们虚实相生、简练鲜明,具有强烈的装饰性,然而,随着时代更迭、 生活改变和审美转化,传统民间艺术渐渐不能适应现代需要。比如旧式窗格多,使有“窗越” (越过窗格的窗花)与“气眼”(窗户糊纸时留一孔,贴此窗花以便透气)等品种。虽然灵 巧又优美,但在当今宽大的玻璃窗上则不同有用武之地。再比如现代妇女多有社会职业,不 善针线,作为刺绣用的剪纸“花样子”也就逐渐绝迹,而且,旧剪纸模式教为单一,花样已 显陈旧,如果总是“门花”一对,“肥猪拱门”,千载不变,便很难与现代家庭的气息和谐起 来,现代人追求变化,对一成不变的事物失去兴趣。任何实用的艺术,倘无需求便要消亡, 若能颇时应变,自然获得新的生命。 ④新兴的剪纸艺术,切合了现代人的社会心理与审美要求,尤其时下人们切盼富有,剪纸艺 术投其所好,契合其心态,注重盼富、图利、求吉和祈安的内涵。画面饱满,不避繁琐,反 受欢迎,这也是目前人们的生活要求在审美心理上的反映,此外,新剪纸增加了生肖内容的 画面,龙蛇马羊,年年更换,甚至将传统的“马上进宝”图案也改为相应的生肖属相。比如 今年是鸡年,便是“金鸡进材”;明年是狗年,便改成小狗拉着装满财宝的车子跑来,成了 “爱犬送宝”了。这种生肖剪纸,让人感到既亲切又应时。 ⑤新剪纸的另一特征,是借用一些其他艺术形式丰富自己,使其面貌一新,比如这几年兴起 的国画样式的剪纸,从形式(中堂、条幅、扇面等)到内容(花鸟、人物、山水等),类似 国画又不失剪纸趣味,使人感觉熟悉又新颖,特别是在贴年画的传统风俗日渐衰落之际,剪 纸艺人便将百姓喜闻乐见的一些年画图样刻成剪纸,如缸鱼、门神、婴戏娃娃等,这些工艺 精美的剪纸就容易被接受,甚至招人喜爱。 ⑥新剪纸还有一个显著特点,是朝着精细化、高档化、豪华化发展,新剪纸不仅雕刻要求精 工,有的细若发丝,曲若流水,千变万化,而且以大红和金色的纸张为主要材料,配以彩纸 衬托,艳丽多彩,益显华贵。在设计上融入现代化工艺设计趣味,具有时代性,与现代家庭 的室内装潢能够协调起来,那些高档和荣华类型的剪纸,不仅平添节庆气氛,更增加了室内 的富丽感,受到现代家庭尤其是年轻人的欢迎,特别是年年都有一大批新图样出现,加上彩 色剪纸和“梅兰竹菊”等类似文人画的幽雅题材的画面,这对人们就更有吸收力了。 1、剪纸艺术的产生主要是为了满足_____(2 分) A、社会物质生活的需求   B、社会艺术情趣的需求 C、社会精神生活的需求   D、社会价值取向的需求 2、以下说法正确的两项是_____(6 分) A、剪纸艺术遍及我国城镇乡村的主要原因是表现了劳动群众的聪明才智。 B、民间剪纸中很少出现悲苦凄凉一类的题材是由于当时社会稳定、百姓安居乐业。 C、民间艺术家创作了丰富多样的剪纸图案,其价值就在于具有强烈的装饰性。 D、传统剪纸中的窗花如“窗越”、“气眼”等,已难以适应当今民居的窗户结构。 E、第③段介绍了剪纸艺术的历史、题材,阐述了传统剪纸需要革新的原因。 F、生肖属相是传统的剪纸艺术的主要题材,如“金鸡进财”,让人感到既亲切又应时。 3、通观全文,剪纸艺术经久不变的主要原因是(3 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全文看,民间剪纸在两个方面“体现了人类艺术最基本的审美观念”(3 分) 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将受邀参加全国民间工艺研讨会,请就如何振兴剪纸艺术准备一份发言提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 6——12 题(22 分) 回望昨日的感伤 ①茨威格是奥地利犹太人,在很大程度上,他视欧洲为自己的国家。然而,他所亲身经历的 第一次、第二世界大战的那些岁月,实际上却是令他一日日失去祖国乃至失去欧洲的过程, 他有一种体无完肤的沧桑之感,他在流亡的日子里怀着伤感和悲观创作这本回忆录《昨日的 世界》,这无疑成了他生命的绝唱。不久,他在远离欧洲大陆的巴西自杀身亡,因为他无法 承受时代加在他身上的重负,无法忍受没有祖国、没有文化温馨的现实。 ②茨威格正是以感伤的目光回望着过去的时光,并以这样的笔调为我们撰写了一本值得细细 品味的书。 ③我读过作者的不少作品,如《人类的群星闪烁时》、《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等,总是为作 者对人物心理的透彻描写和细腻的笔触而叹腿,记得在一部中篇小说中,他描写过一个赌徒 的手。在他的笔下,那只手就仿佛是一个生命、血管、指头的细微变化,被他赋予了强烈的 生命动感,从那之后,那只手我再也不可能忘记。 ④在《昨日的世界》这样一部回忆录中,茨威格同样显示出他小说家的才华,但同时更增加 了他所擅长的思想性,这本书的副题为“一个欧洲人的回忆”,非常贴近地表明了他的特殊 身份和这部作品的特点,他没有把回忆自己的生活作为主要内容,相反,他将对整个欧洲命 运的思考,贯穿于对自己所经历的时代故事的描述之中。这样,读他的书,人们所了解的, 不是一个享誉世界的作家如何成长、成功的文学生涯,而是作为一个著名文人,他眼中的传 统欧洲文化的衰落和传统价值观念的崩溃。 ⑤文化,自始至终萦绕在茨威格心中,他留恋生于斯长于斯的维也纳, 它有关博采众长的愿望,使他们彼此逐渐融洽。他们生活在这样一个宽容的文化环境之中, 已经在情感上属于这里。 在他看来,维也纳文化是西方一切文化的综合,这个他心目中的文化圣地,从此 就陷入了野蛮之中。 ⑥茨威格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业已爆发的时刻被迫远离祖国的,他所离开的,不仅仅是他所熟 悉的街道、建筑,不仅仅是小提琴流淌出的旋律,而且是在他看来欧洲赖以存在的文化价值, 难怪他会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不只是一个犹太人的民族忧患意识,更是一个文人的深沉忧 虑和思考,而浓郁的感伤将这一切笼罩。 ⑦写完这部回忆录后不久,茨威格就告别了人间,那是 1942 年,他未能看见希特勒的毁灭, 未能看到他的祖国重又恢复文化的创造。今天,当一年一度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经过现代化 媒体手段向全世界现场直播时,亿万听众沉醉在文化的魅力之中,而他所亲身经历的苦难似 乎已成为遥远的回响。 ⑧然而,不管时间流逝如何匆匆,《昨日的世界观》对于我们来说有着永恒的价值。它会使 我们想得更多、更深。在二十世纪即将过去的时候,我正是以这样一种心情细细阅读茨威格 的这部作品,他的忧患,他的感伤,深沉的触动着我。 ⑨当下个世纪人类回望这个世纪时,又该说些什么呢? 6、写出课本中茨威格作品的篇名_______________(1 分) 7、第①段里“体无完肤”在文中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分) 8、茨威格将维也纳视为“他心目中的文化圣地”,原因是(4 分) ( 1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以下说法正确的一项是_____(3 分) A、茨威格创作的《昨日的世界》是以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为主要内容的文学作品。 B、茨威格怀着伤感创作《昨日的世界》,是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使他失去了祖国。 C、本文综合运用记叙、议论和抒情等表达方式,是一篇颇具感染力的人物传记。 D、本文标题与《昨日的世界》具有内在呼应,寄寓了作者被往事深深触动的情怀。 10、第⑦段提及“今天”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是为了抒发作者_______________的情感。(3 分) 11 、 《 昨 日 的 世 界 》 “ 有 着 永 恒 的 价 值 ” , 主 要 体 现 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分) 12 、 假 如 让 你 来 回 答 文 末 “ 又 该 说 什 么 呢 ”, 你 会 这 样 说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0 字左右)(6 分) (三)填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任选 4 句)(4 分) 13、(1)越人语天姥,_______________(李白《梦游天姥呤留别》) (2)_______________,猿则百叫无绝。(吴均《与朱元思书》) (3)江流天地外,_______________。(王维《汉江临泛》) (4)江山如面,___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5)青山遮不住,_______________。(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6)君子坦荡荡,_______________。(《论语·述而》) (四)阅读下面的诗和相关材料,完成第 14——16 题。(8 分)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庐山瀑布 徐 凝 虚空落泉干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 千吉长如白练飞,一条水破青山色。 苏轼《东坡志林·记游庐山》:“仆初入庐山,山谷奇秀,……是日有以陈令举《庐山记》 见寄者,且行且读,见期中云徐凝,李白之诗…..旋入开元寺,主僧求诗,因作一绝云: “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谁有谪仙辞,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流恶诗”。 (注)谪仙:李白。 14、古人有“七言诗第五字要响。…..所谓响者,致力处也”的评述,请以李白诗中的“挂” 字为例,加以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分) 15、以下诗都运用了修辞手法,它们的表达效果是(2 分) 飞流直下三千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千古长如白练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你是否同意苏轼对李、徐两诗的评价,请结合作品谈谈自己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 17-21 题。(15 分) 鞠咏为遣士,以文学受知于王公化基。及王公知杭州,咏擢第,释褐为大理评事,知杭 州仁和县,将之官,先以书及所作诗寄王公,以谢平昔将进,今复为吏,得以文字相乐之意。 王公不答。及至任,略不加礼,课其职事甚急。鞠大失所望,于是不复冀其相知,而专修吏 干矣。其后,王公入为参加政事,首以咏荐。人或问其故;答曰:“鞠咏之才,不患不达, 所忧者气峻而骄,我故抑之,以成其德耳,”鞠闻之,始以王公为真相知也。 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 分) (1)知杭州仁和县(    )    (2)以谢平昔奖进(   ) (3)于是不复翼其相知(    )   (4)所忧者气峻而骄(    ) 18、下面句子中“以”的含义相同的两项是_______________(2 分) A、以文学受知于王公基    B、以谢平昔奖进 C、得以文学相乐之意     D、以威其德耳 19、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5 分) (1)及至任,略不加礼,课其职事甚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鞠咏之才,不患不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王化基对鞠咏“故抑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2 分) 21、王化基对待下属的可贵之处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分) (六)阅读下文,完成第 22-26 题。(13 分) 古大将之才,类出天授,然其临敌制胜也,要皆先识兵势座宾,而以避实击虚为百战百 胜之法,文士家作文为,赤何独不然?盖章乘问则巧,笔翻空则奇,局逆振则险,词旁梭曲 引则畅,虽古今名作如林,赤断无攻坚持实硬铺直写而其文得佳者。故一题到手,必静相其 神理所起止,而实字勘到虚字,更由有字句处勘到无字句处,既入其中,复周索之上下四旁 焉,而题无余蕴矣,及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务于他人所数十百言未尽者,予以数言了之, 及其幅穷墨止,反觉有数十百言在其笔下,又于他人数言可了者,予更以数十百言,排荡摇 曳而出之,及其幅穷墨止,反觉纸上不多一字,如是又何虑文之理明辞达、神完气足也哉! 此则所谓避实击虚之法也,大将军得之以用兵,丈人得之以作文,纵横天下,有余力矣。 22、作者以兵家术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阐述为文之道。(2 分) 23、根据文意,“笔奇”(笔部空则奇)、“词畅”(词旁插曲引则畅)的含义是(4 分) 笔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词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对“复周索之上下四旁焉,而题无余蕴矣”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_____(2 分) A、再围绕文题广泛搜集材料,对于其中所含意蕴就可以一览无余。 B、再围绕文题全面地思考将要涉及的内容,就可以充分开掘其中的意蕴。 C、反复围绕文题广泛搜集材料,就可以发现原先的题目缺乏深刻的意蘊。 D、反复围绕文题全面思考将要涉及的内容,就会发现原先的题目不够含蓄。 25、本文了有关写作的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两个方面(2 分) 26、文中先说“予以数言了之”,后说“预更以数十百言,排荡摇曳而出之”两者并不予盾, 请说说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分) 二、70 分 27、阅读以下提示,根据要求作文。 近年来,在课堂教学之外,以下现象也大量进入了我们的视野,请看一组社会广角镜: 镜头一:武侠小说风靡了几代读者,其实,以侠人格理想,是一种由来已久的精神传统, 言情小说则往往将花样年华与感伤情调交织在一起。这都是作品吸收众多青少年读者的原因。 镜头二:《中学时代》、《同桌的你》等流行歌曲唱出了莘莘学子的生活,幼稚与成熟, 青春与成长,追求与迷惘,是一种难解的情结,在校园的绿草地上总有它的一席之地。 镜头三:时至今日,广告已成铺天盖地之势,连世界名曲也进入了某些品牌的广告,于 是,高雅的古典音乐在一些青少年的耳中成了商品而非音乐旋律。 除此之外,还有各种卡通音像制品、韩剧、休闲报刊以及时装表演,等等,因此,要对 当今的文化生活作一番审视和辨析,并谈谈它们对你的成长正在形成怎样的影响…… 请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作文(不要写成诗歌)。题目自拟。 答案要点及评分标准: 一、 (一) 1、C 2、D E 3、(1)能满足不同时代群众精神生活的需要(2)工具简便,材料普及,技法易于掌握(3) 从形式到内容不断革新 4、要点:内容:表现劳动者对理想与美好生活的追求  形式:追求丰富多彩的式样 5、要求:建议合理,措施可行,富有创意, (二) 6、《世界最美的坟墓》 7、心灵受到严重的创伤 8、(1)宽松的生存空间,主要表现在民族与民族之间没有感情的隔阂,能够和谐共处。 (2)宽松的文化环境,博采众长,综合了四方一切文化。 9、D 10、对茨威格未能看到法西斯的覆灭而痛惜 11、字里行间渗透着茨威格对二战时期人类不幸遭遇和欧洲文化衰落的思考与忧患。(意思 对即可) 12、要点:感悟、引片(牢记历史教训,不让悲剧重演,珍惜和平,光明战胜黑暗)语言 (三)云霞(霓)明灭或可睹(2)蝉则千转不穷 (3)山色有无中 (4)一时多少豪杰 (5)毕竟东流去(6)小人常戚戚 (四) 14、化动为静,描绘出摇篮瀑布飞泻时的景象 15、(用夸张手法)突出瀑布的磅礴气势(以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了描绘了瀑布的色彩和 形态。 16、同意。要点:李诗更为奇瑰丽,想像更为奇特,富有创造力,给读者留下了回味的余地。 不同意。要点:徐诗分别从视觉、听觉等不同角度切人,气势显得壮阔。 (如有其他看法,只要言之成理,自圆其说,也能给分) (五) 17、(1)掌管   (2)往常  (3)希望  (4)高傲 18、B D 19、(1)到了鞠咏就任后,王化基对他一点儿不加以礼遇,而是非常急切地考核其公务(重 点:略、课、补出省略)(2)凭鞠咏的才能,不用担心将来不显达。(重点:患、达) 20、担心他恃才傲物 21、知人善任 (六) 22、避实击虚 23、笔法灵活山奇  引经据典,贴切通畅 24、B 25、审题立意  写作技巧 26、因为二者都是“避实击虚”的为文之道的具体表现,对他人已作过的详尽论述,自己只 要在简而言之中另有新意。对别人论述中的不到之处,自己就该充分地写出到的见解来(或 用自己的话说出“详人所详”的基本涵义也可。) 二、 27、作文(略)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