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19 发布 |
- 37.5 KB |
- 2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云南省峨山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入学考试化学试题
绝密★启用前 云南省峨山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年级入学考试 高二化学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总分 得分 分卷I 一、单选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1.加入Al能产生H2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K+、Na+、Br﹣、B. Na+、Ba2+、ClO﹣、Cl﹣ C. Ca2+、Cl﹣、、K+D.、K+、OH﹣、 2.实验室用四氯化碳从碘水中萃取碘,关于该实验操作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碘水和四氯化碳加入分液漏斗中,塞紧上口部的塞子,一手压住分液漏斗上口部,一手握住活塞部分,把分液漏斗倒转过来振荡 B. 静置,待分液漏斗中液体分层后,先使分液漏斗内外空气相通(准备放出液体) C. 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使全部下层液体沿承接液体的烧杯内壁慢慢流出 D. 最后继续打开活塞,另用容器承接并保存上层液体 3.某实验室合成了一种可溶的金属氯化物(RClx),为了测定该金属氯化物的成分,研究人员做了以下实验:取物质的量浓度为0.05 mol•L﹣1的金属氯化物(RClx) 溶液20 mL ,使之恰好与20 mL 0.15 mol•L﹣1的AgNO3溶液完全反应.则该氯化物的化学式为( ) A. RClB. RCl2C. RCl3D. RCl4 4.比较1 mol氮气和1 mol一氧化碳的下列物理量:①质量;②分子总数;③原子总数。其中相同的是 A. ①B. ①②C. ①②③D. ①②③ 5.下列物质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 A. 烧碱B. 干冰 C. 金刚石D. 75%的酒精 6.关于相同质量的氧气和臭氧(O3)的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 A. 分子数之比为1∶1 B. 原子数之比为1∶1 C. 电子数之比3∶2 D. 物质的量之比2∶3 7.等物质的量的氧化铁、氧化铜、氧化镁溶于盛装相同体积的过量稀硫酸的烧杯中,在固体完全溶解所得溶液中,Fe3+、Mg2+、Cu2+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 A. 2∶1∶1B. 4∶2∶1 C. 1∶1∶1D. 1∶2∶1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液态HCl不导电,所以HCl是非电解质 B. CO2的水溶液导电,所以CO2是电解质 C. 铜、石墨均导电,所以它们都是电解质 D. 蔗糖在水溶液中和熔融时均不导电,所以蔗糖是非电解质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用鼻子对着盛有氯气的瓶口,就可以嗅到氯气的气味 B. 用向下排空气法可以收集到纯净的氯气 C. 贮氯罐意外泄漏,应沿逆风方向疏散群众 D. 氯气车间液氯泄漏时,应弯腰逃离氯气泄漏区域 10.如表为各物质中所含的杂质以及除去这些杂质选用的试剂或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 11.已知X和Y能发生如下反应:X+Y===H2O+盐,下列有关物质X和Y所属种类的判断中一定不正确的是( ) A. X为酸、Y为碱 B. X为碱性氧化物、Y为酸 C. X为盐、Y为碱 D. X为碱性氧化物、Y为酸性氧化物 12.X、Y、Z、W各代表一种物质,若X+Y===Z+W,则X和Y之间不可能是( ) A. 盐和盐的反应 B. 碱性氧化物和水的反应 C. 酸与碱的反应 D. 酸性氧化物和碱的反应 13.“84消毒液”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该消毒液无色,pH大于7,对某些有色物质有漂白作用。已知,强酸弱碱形成的盐溶液呈碱性,则你认为“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 ) A. 氯化氢B. 次氯酸钠 C. 高锰酸钾D. 碳酸钠 14.在下列无色透明溶液中,各组离子一定能够大量共存的是( ) A. Al3+、Na+、Cl﹣、OH﹣ B. Fe2+、Mg2+、、Cl﹣ C. K+、Na+、、OH﹣ D. Na+、Ba2+、、OH﹣ 15.NaHCO3和NaHSO4的溶液混合后,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是( ) A. H+和B.和 C. Na+、和H+D.和H+ 16.已知苯分子为平面正六边形的结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苯分子中碳原子间形成的碳碳键完全相同 B. 苯分子中形成共价键的夹角都是120° C. 苯分子中6个碳原子位于同一平面内 D. 苯分子中的碳原子与氢原子不在同一平面内 17.能证明乙醇的分子组成为CH3CH2OH,而不是CH3OCH3,最充分的理由是 ( ) A. 1 mol乙醇与足量钠反应放出0.5 mol氢气 B. 1 mol乙醇完全燃烧需要3 mol氧气 C. 1 mol生成2 mol二氧化碳和3 mol水 D. 4.6 g乙醇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2.24 L 18.下列有关元素周期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位于元素周期表ⅡA族左边的元素一定属于主族元素 B. 氯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ⅦA族 C. 元素周期表中ⅢB族到ⅡB族10个纵行的元素都是金属元素 D. 目前使用的元素周期表中,包含元素种类最多的族为ⅥA 19.肼(H2NNH2)是一种高能燃料,有关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已知断裂1 mol化学键所需的能量(kJ):N≡N为942、O===O为500、N—N为154,则断裂1 mol N—H键所需的能量(kJ)是( ) A. 194B. 391C. 516D. 658 20.据报道,某国一集团拟在太空建造巨大的集光装置,把太阳光变成激光用于分解海水制氢 2H2O===2H2↑+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水的分解反应是放热反应 B. 此反应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热能而储存起来 C. 使用氢气作燃料有助于控制温室效应 D. 在这一反应中,热能转化为化学能 21.下列各组中的物质都是离子化合物的是( ) A. H2SO4、Ba(OH)2、CaCl2、MgO B. NaBr、KNO3、Ca(OH)2、SiO2 C. NaOH、CaO、HCl、CH3COONa D. KOH、(NH4)2SO4、Na2O2、NaH 22.1998年中国科技十大成果之一是合成纳米氮化镓。已知镓(Ga)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氮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则氮化镓的化学式是( ) A. Ga3N2B. Ga2N3C. GaND. Ga5N3 23.已知某粒子Rn+,则元素R的原子序数是( ) A.ZB.A-ZC.Z-nD.Z+n 24.短周期元素R、T、Q、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其中T所处的周期序数与族序数相等。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 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R>Q B.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W<Q C. 原子半径:T>Q>R D. T的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具有两性 25.关于碱金属单质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从锂→铯密度逐渐增大 B. 在钠、钾、铯三种单质中,铯的熔点最低 C. 铷的密度比钾大,熔点比钾高 D. 金属钫的熔点比金属钠的熔点高 26.用纯净的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气体。下列措施对改变该反应的速率几乎没有影响的是( A. 用相同浓度但温度较高的盐酸代替常温下的盐酸 B. 增大反应体系的压强或减小反应体系的压强 C. 改用相同质量但为粉末状态的碳酸钙代替块状碳酸钙 D. 改用与原盐酸含有相同氢离子浓度的稀硫酸 27.下列关于离子键和离子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阴、阳离子间通过静电引力形成离子键 B. 阴、阳离子间通过离子键一定能形成离子化合物 C. 离子化合物都能导电,它们都是电解质 D. 只有活泼金属元素和活泼非金属元素化合时,才能形成离子键 28.一种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原理示意图如图。下列有关该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应CH4+H2O3H2+CO,每消耗1 mol CH4转移12 mol电子 B. 电极A上氢气参与的电极反应为H2+2OH--2e-===2H2O C. 电池工作时,CO向电极B移动 D. 电极B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O2+2CO2+4e-===2CO 29.大功率镍氢动力电池及其管理模块,是国家“十五”863计划电动汽车专项中一项重要课题。我国镍氢电池居世界先进水平,解放军潜艇将装备国产大功率镍氢动力电池。常见镍氢电池的某极是储氢合金LaNi5H6(LaNi5H6中各元素化合价均为零)。电池反应通常表示为LaNi5H6+6NiO(OH)LaNi5+6Ni(OH)2。 关于镍氢电池放电时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储氢合金作负极 B. 正极反应式:6NiO(OH)+6H2O+6e-===6Ni(OH)2+6OH- C. 负极反应式:LaNi5H6+6OH--6e-===LaNi5+6H2O D. 电子由正极通过外电路流向负极 30.某烯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4,该烯烃的分子式是( ) A. C4H10B. C5H10C. C6H12D. C6H14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部分 31.某科研小组设计出利用工业废酸(稀硫酸)来浸取某废弃的氧化铜锌矿的方案,实现废物综合利用,方案如图所示。 已知:各离子开始沉淀及完全沉淀时的pH如表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酸浸”步骤中,为提高浸出速率,除通入空气“搅拌”外,还可采取的措施是(任写一点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物质A最好使用下列物质中的____________(填选项序号)。 A.KMnO4 B.H2O2 C.HNO3 (3)除铁过程中加入氨水的目的是调节溶液的pH,pH应控制在__________范围之间。 (4)物质B可直接用作氮肥,则B的化学式是________。 (5)除铁后得到的氢氧化铁可用次氯酸钾溶液在碱性环境将其氧化得到一种高效的多功能处理剂(K2FeO4),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将盛有氮气和二氧化氮混合气体的试管(试管容积为VL)倒立于水中,经过足够长的时间后,试管内气体的体积变为aL。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混合气体倒立于水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a=V,则原混合气体中氮气与二氧化氮的体积之比是__________。 (3)结合第(2)小题,向aL气体中通入氧气至试管中刚好只有一种气体时,停止通入氧气。 ①试管中最终剩余的气体是____________,其体积是____________。 ②该过程中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33.甲和乙两位同学探究乙烯与溴的加成反应。 甲同学设计并进行的实验: ①先用乙醇和浓硫酸制取乙烯:CH3CH2OHCH2===CH2↑+H2O; ②将生成的气体直接通入溴水中,发现溶液褪色,即证明乙烯与溴水发生了加成反应; ③乙同学发现在甲同学的实验中,产生的气体有刺激性气味,推测在制得的乙烯中还可能含有少量还原性的杂质气体,由此提出必须先除去杂质,再与溴水反应。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同学设计的实验________(填“能”或“不能”)验证乙烯与溴水发生了加成反应,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使溴水褪色的反应,未必是加成反应 B.使溴水褪色的反应,就是加成反应 C.使溴水褪色的物质,未必是乙烯 D.使溴水褪色的物质,就是乙烯 (2)乙同学推测此乙烯中必定含有一种杂质气体是________,它与溴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同学为了先除去杂质气体,再进行推测验证,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图中各装置盛放的试剂(填序号)是Ⅰ________,Ⅱ________,Ⅲ________。 A.品红溶液 B.氢氧化钠溶液 C.溴水 D.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4)为验证这一反应是加成反应而不是取代反应,丙同学提出可用pH试纸来测定反应溶液的酸性,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A、B、C、D、E五种物质是含钠元素的单质或化合物,其中B为淡黄色固体,它们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 (1)推断各符号所代表的物质的化学式: 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 (2)分别写出反应②、⑤的化学方程式: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反应③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 乙烯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以乙烯为原料在不同条件下可合成下列物质(部分条件未标出): 按下列要求写出: (1)聚乙烯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乙醛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3)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 (4)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1.【答案】A 【解析】溶液与铝反应产生氢气说明溶液可能显强酸性,也可能显强碱性。 A组离子无论呈酸性还是碱性,离子之间都不发生任何反应,可大量共存,A正确; B组离子在酸性条件下,ClO﹣不能大量存在,B错误; C组离子中既不能存在于强酸性溶液,也不能存在于强碱性溶液, C错误; D组离子中、OH﹣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D错误。 2.【答案】D 【解析】萃取实验操作过程:碘水和四氯化碳混合振荡——静置分层——分液(下层液体应由分液漏斗下口放出,上层液体要经分液漏斗上口倒出)。 3.【答案】C 【解析】n(Ag+)=0.02 L×0.15 mol·L-1=0.003 mol, n(Cl﹣)=0.003 mol, 又n(RClx)=0.02 L×0.05 mol=0.001 mol, 则x===3, 所以化学式为RCl3。 4.【答案】D 【解析】两者的摩尔质量相等,物质的量相等,质量也相等;1 mol 氮气与1 mol 一氧化碳的分子总数都是6.02×1023;两者都是双原子分子,物质的量相等时,原子总数也相等。 5.【答案】B 【解析】酸、碱、盐、活泼金属氧化物、水、部分非金属氢化物等是电解质,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非金属氧化物、部分非金属氢化物、部分有机物等是非电解质。烧碱即氢氧化钠属于电解质;干冰即二氧化碳属于非电解质;金刚石是单质,不是非电解质;75%的酒精溶液为混合物,不是非电解质。 6.【答案】B 【解析】氧气和臭氧(O3)的质量相同时:它们都是由同一种原子组成,其原子数之比(或电子数之比)为1∶1;它们的物质的量之比(或分子数之比)等于其摩尔质量倒数之比,即∶=3∶2。 7.【答案】A 【解析】等物质的量的Fe2O3、CuO、MgO,n(Fe3+)∶n(Cu2+)∶n(Mg2+)=2∶1∶1,题中稀硫酸体积相同且均过量,根据cB=,浓度之比即为物质的量之比,A正确。 8.【答案】D 【解析】 酸、碱、盐都是电解质,A项错误;非金属氧化物都是非电解质,CO2溶于水生成H2CO3,H2CO3是电解质,其电离产生了自由移动的离子,故能导电,B项错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C项错误。 9.【答案】C 【解析】 闻气体的方法是用手轻轻的在瓶口扇动,仅使少量的气体飘入鼻孔,不能直接用鼻子闻,A不正确;氯气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氯气,B不正确;氯气是一种有毒的气体,氯气会顺着风向扩散,疏散时应该逆着风向转移,C正确;氯气密度比空气大,泄漏时离地面越近氯气浓度越大,应尽量远离地面逃生,D不正确。 10.【答案】B 【解析】A项,Fe与硫酸铜反应,将原物质除去,不能除杂,故A; B项,碳酸钙不溶于水,硝酸钠溶于水,则溶解、过滤可除杂,故B正确; C项,NaOH与二氧化碳反应,将原物质除去,不能除杂,故C错误; D项,硝酸银与NaCl反应生成沉淀和硝酸钠,引入新杂质钠离子,应选试剂为KCl,故D错误; 故选B。 11.【答案】D 【解析】X和Y可能为酸和碱、碱性氧化物和酸、酸式盐和碱(如NaHCO3+NaOH===Na2CO3+H2O),不可能是碱性氧化物和酸性氧化物(二者反应只生成盐,无水生成)。 12.【答案】B 【解析】盐和盐反应能生成两种新盐,A可能;碱性氧化物和水反应只生成碱一种物质,B不可能;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C可能;碱和酸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D可能。 13.【答案】B 【解析】pH大于7,说明溶液显碱性,氯化氢溶于水显酸性,淘汰A;“消毒液无色”,高锰酸钾溶液显紫红色,淘汰C;碳酸钠溶液虽显碱性,但碳酸钠不能杀菌消毒,淘汰D。 14.【答案】C 【解析】Al3+、OH﹣反应生成沉淀而不能大量共存,A错误; Fe2+有颜色,不符合题目无色要求,B错误;离子之间不发生反应,且无色,故C正确;Ba2+、、OH﹣反应生成沉淀和水而不能大量共存,D错误。 15.【答案】D 【解析】碳酸氢钠为强电解质,在水中电离产生钠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电离方程式为NaHCO3===Na++, 硫酸氢钠为强电解质,在水中完全电离生成钠离子、氢离子、硫酸根离子,电离方程式为NaHSO4===Na++H++, 两者混合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为和H+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水,D正确。 16.【答案】D 【解析】苯分子具有平面正六边形结构,说明苯分子中碳原子间形成的碳碳键完全相同,分子中形成共价键的夹角都是120°,苯分子中的所有原子都在同一平面内。 17.【答案】A 【解析】乙醇能与钠反应产生氢气,说明其分子中含有羟基,而CH3OCH3分子中不含有羟基,不能与钠不能反应。因为它们的分子式为都为C2H6O,二者燃烧时都需要3 mol氧气,都生成 2 mol二氧化碳和3 mol水,不能证明乙醇的结构。 18.【答案】D 【解析】位于元素周期表ⅡA族左边的元素为ⅠA元素; 氯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有7个电子,位于周期表中的第三周期ⅦA族;副族和第Ⅷ族(从ⅢB族到ⅡB族10个纵行)的元素,统称过渡元素,过渡元素全部为金属元素;目前使用的元素周期表中,ⅢB族中存在镧系、锕系,包含元素种类最多。 19.【答案】B 【解析】 利用图示可知肼和氧气变成原子时断键需要的能量为2 752 kJ-534 kJ=2 218 kJ。肼和氧气断键变为原子时要断裂1个N—N,4个N—H,1个O===O键,所以1×154+4×(N-H键能)+1×500=2 218,解得断裂1 mol N—H键所需能量为391 kJ。 20.【答案】C 【解析】把太阳光变成激光用于分解海水制氢的过程是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而储存起来,使用了氢能,就减少了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助于控制温室效应。 21.【答案】D 【解析】离子化合物(或离子键)判断确定的方法依据: ①由成键元素判断:活泼的金属(如ⅠA、ⅡA族金属)元素与活泼非金属(如ⅥA、ⅦA族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都是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 ②由物质类别判断:强碱、大多数盐、低价金属氧化物等属于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非金属氧化物和酸类化合物等不属于离子化合物(不含离子键)。 ③易判错的化合物:氯化铵、硫酸铵等铵盐都是离子化合物;氯化铝等不是离子化合物。 22.【答案】C 【解析】依据原子结构示意图,镓原子易失去最外层3个电子,在形成化合物时,镓为+3价;N原子易得3个电子形成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在形成化合物时,氮为-3价,氮化镓的化学式为GaN。 23.【答案】A 【解析】原子序数=质子数=Z。 24.【答案】B 【解析】根据图示,短周期元素T的周期序数与族序数相等,T为铝元素,则Q为硅元素,R为氮元素,W为硫元素。氮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硅强,气态氢化物氨(NH3)的热稳定性比硅烷(SiH4)强;硫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硅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硫酸(H2SO4)的酸性比硅酸(H2SiO3)强;氢氧化铝具有两性。 25.【答案】B 【解析】碱金属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其单质的熔点、沸点依次降低,密度依次增大(但钾反常);钠、钾、铯三种单质中,钠的熔点最高,铯的熔点最低;而碱金属单质中,钫的熔点最低;铷与钾相比较,铷的密度比钾大,熔点比钾低。 26.【答案】B 【解析】升高温度、使用粉末状碳酸钙,都能使化学反应速率增大;增大压强对化学反应速率无影响 (碳酸钙和稀盐酸都不是气体);选用氢离子浓度相同的稀硫酸,由于产生的硫酸钙是微溶的物质,覆盖在碳酸钙的表面,而使反应难以继续进行,化学反应速率减小。 27.【答案】B 【解析】离子键是阴、阳离子间的静电引力与静电斥力,达到平衡时的一种静电作用;离子化合物是阴、阳离子通过离子键而形成的化合物;它们都是电解质,固态时不能导电,其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非金属元素原子间可能形成离子键,如氯化铵中的铵根离子与氯离子形成离子键。 28.【答案】D 【解析】①由CH4+H2O3H2+CO可知, 当有1 mol甲烷参加反应,可转移6 mol电子。 ②电极A上的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碳元素和氢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电极A为负极,氢气参与的电极反应式为H2-2e-+CO===CO2+H2O;通入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电极B为正极,其电极反应式为O2+4e-+2CO2===2CO;该电池工作时,内电路中的阴离子(碳酸根离子)从正极(B极)移向负极(A极),阳离子从负极移向正极。 29.【答案】D 【解析】由总反应式中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可确定:LaNi5H6为负极(价升高),NiO(OH)为正极(价降低); 写出相对简单的正极反应式:6NiO(OH)+6H2O+6e-===6Ni(OH)2+6OH-; 总反应式与正极反应式相减可得负极反应式:LaNi5H6+6OH--6e-===LaNi5+6H2O。 该电池放电时,电子由负极通过外电路流向正极。 30.【答案】C 【解析】根据烯烃的通式为CnH2n可知,12n+2n=84,n=6,分子式为C6H12。 31.【答案】(1)加热升高温度,或增大酸的浓度、将氧化铜锌矿粉碎等 (2)B (3)3.2~6.2 (4) (NH4)2SO4 (5) 2Fe(OH)3+3ClO-+4OH-===2+3Cl-+5H2O 【解析】(1) 酸浸是将氧化铜锌矿用酸溶解,促进溶解的措施有搅拌、加热升高温度、增大酸的浓度、将氧化铜锌矿粉碎等。 (2)除铁过程中加入A和氨水,使亚铁离子变成氢氧化铁沉淀, A应为氧化剂,考虑加入A不引入新的杂质,H2O2外,其他试剂均可引入新的杂质。 (3)从图表数据可知,铁离子沉淀完全的pH为3.2,锌离子开始沉淀的pH为6.2,故除铁pH范围为3.2~6.2。 (4)因所用废酸为硫酸,B又可作氮肥,所以B为硫酸铵。 (5)由题给信息可知,反应物为氢氧化铁、次氯酸根离子、氢氧根离子,生成物之一为,因铁在反应中化合价升高,氯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另一产物为氯离子,根据元素、电子、电荷守恒配平(可知产物还有水),离子方程式为2Fe(OH)3+3ClO-+4OH-===2+3Cl-+5H2O。 32.【答案】(1) 3NO2+H2O===2HNO3+NO (2)1∶3 (3)①N2 V ②4NO+3O2+2H2O===4HNO3 【解析】根据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差量计算。混合气体倒立于水中后体积减少VL,由3NO2+H2O===2HNO3+NO可知二氧化氮的体积为×VL=VL,氮气的体积为VL-VL=VL,原混合气体氮气与二氧化氮体积比为1∶3。aL 原混合气体溶于水时通入氧气时,4NO+3O2+2H2O===4HNO3,最后剩余一种气体为氮气,其体积为V。 33.【答案】(1)不能 AC (2)SO2 SO2+Br2+2H2O===H2SO4+2HBr (3)B A C (4)如果发生取代反应,必定生成HBr,溶液酸性将会明显增强,故可用pH试纸验证 【解析】①在制备乙烯的过程中,由于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可以将一部分乙醇氧化,本身被还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可以将溴水还原,所以,要想证明乙烯能与溴水反应,必须除去二氧化硫。 ②乙烯中的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可通过氢氧化钠溶液除去二氧化硫,然后再通过品红溶液检验二氧化硫是否彻底除去,最后将乙烯气体通入溴水中,溴水褪色。 ③乙烯与溴水反应,若为加成反应,其产物只有一种,无溴化氢生成;若为取代反应,在生成有机产物的同时一定还有溴化氢生成。设法证明反应后的溶液中无溴化氢存在,即可确定乙烯与溴水发生的是加成反应而不是取代反应。 34.【答案】(1)Na Na2O2 NaOH Na2CO3 NaHCO3 (2)②2Na+2H2O===2NaOH+H2↑ ⑤CO2+H2O+Na2CO3===2NaHCO3 (3)CO2+2OH-===+H2O 【解析】由B为淡黄色固体可知:B为过氧化钠,前后联系可判断A为钠、C为氢氧化钠、D为碳酸钠、E为碳酸氢钠。 35.【答案】(1), (2)CH2=CH2+Br2→CH2Br﹣CH2Br 加成反应 (3)加成反应 (4)氧化反应 【解析】乙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能发生加聚反应生成聚乙烯,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二溴 乙烷,能与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乙醇。乙醇催化氧化生成乙醛,乙醛氧化生成乙酸。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