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湖北省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文)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湖北省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文)试题(解析版)

‎2018-2019学年湖北省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文)试题 一、单选题 ‎1.用秦九韶算法求多项式当时的值,有如下说法:①要用到6次乘法;②要用到6次加法和15次乘法;③v3=12;④v0=11.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①③④‎ ‎【答案】A ‎【解析】根据秦九韶算法求多项式的规则变化其形式,把等到价转化为,就能求出结果.‎ ‎【详解】‎ 解:‎ 需做加法与乘法的次数都是6次,‎ ‎,‎ ‎,‎ ‎,‎ ‎,‎ 的值为12;‎ 其中正确的是①④‎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算法的多样性,正确理解秦九韶算法求多项式的原理是解题的关键,属于基础题.‎ ‎2.把[0,1]内的均匀随机数x分别转化为[0,2]和内的均匀随机数y1,y2,需实施的变换分别为( )‎ A., B.,‎ C., D.,‎ ‎【答案】C ‎【解析】先看区间长度之间的关系:故可设 或,再用区间中点之间的对应关系得到,解出,问题得以解决.‎ ‎【详解】‎ 解:将[0,1]内的随机数x转化为[0,2]内的均匀随机数,区间长度变为原来的2倍,‎ 因此设=2x+(是常数),‎ 再用两个区间中点的对应值,‎ 得当时,=1,‎ 所以,可得=0,‎ 因此x与的关系为:=2x;‎ 将[0,1]内的随机数x转化为[-2,1]内的均匀随机数,区间长度变为原来的2倍,‎ 因此设=3x+(是常数),‎ 再用两个区间中点的对应值,‎ 得当时,=,‎ 所以,可得,‎ 因此x与的关系为:=3x-2;‎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均匀随机数的含义与应用,属于基础题.解决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均匀随机数的定义,以及两个均匀随机数之间的线性关系.‎ ‎3.抛物线的准线方程是,则的值为( )‎ A. B. C.8 D.-8‎ ‎【答案】B ‎【解析】方程表示的是抛物线,,,抛物线的准线方程是,解得,故选A.‎ ‎4.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若输出n的值为9,则判断框中可填入( )‎ A. B. C. D.‎ ‎【答案】D ‎【解析】执行程序框图,根据输出,可计算的值,由此得出判断框中应填入的条件.‎ ‎【详解】‎ 解:执行程序框图,可得该程序运行后是计算,‎ 满足条件后,输出,由此得出判断框中的横线上可以填入?.‎ 故选: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程序框图的应用问题,正确判断退出循环的条件是解题的关键,属于基础题.‎ ‎5.将二进制数110 101(2)转化为十进制数为(  )‎ A.106 B.53‎ C.55 D.108‎ ‎【答案】B ‎【解析】由题意可得110101(2)=1×25+1×24+0×23+1×22+0×21+1×20=53.选B。‎ ‎6.若满足约束条件, ,则的取值范围为(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画出表示的可行域如图,由,得,由,得, 表示可行域内的内的点与连线的斜率, ,由图可得的范围是,故选A.‎ ‎【方法点晴】本题主要考查线性规划中利用可行域求目标函数的最值,属简单题.求目标函数最值的一般步骤是“一画、二找、三求”:(1)作出可行域(一定要注意是实线还是虚线);(2)找到目标函数对应的最优解对应点(在可行域内平移或旋转变形后的目标函数,最先通过或最后通过的顶点就是最优解);(3)将最优解坐标代入目标函数求出最值.‎ ‎7.在边长为的正三角形内任取一点,则点到三个顶点的距离均大于的概率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如图正的边长为,分别以它的三个顶点为圆心,以为半径,在 内部画圆弧,得三个扇形,则题中点在这三个扇形外,因此所求概率为 ‎,故选B.‎ ‎8.从装有6个红球和5个白球的口袋中任取4个球,那么下列是互斥而不对立的事件是( )‎ A.至少一个红球与都是红球 B.至少一个红球与至少一个白球 C.至少一个红球与都是白球 D.恰有一个红球与恰有两个红球 ‎【答案】D ‎【解析】“至少一个红球”包含“都是红球”;至少一个红球与至少一个白球包含“一个红球三个白球”、“二个红球二个白球”、“三个红球一个白球”;至少一个红球与都是白球是对立的事件;恰有一个红球与恰有两个红球是互斥而不对立的事件,所以选D.‎ ‎9.某校为了解高三学生英语听力情况,抽查了甲、乙两班各十名学生的一次英语听力成绩,并将所得数据用茎叶图表示(如图所示),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甲组数据的众数为28 B.甲组数据的中位数是22‎ C.乙组数据的最大值为30 D.乙组数据的极差为16‎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茎叶图中的数据,结合众数、中位数、最大数与极差的概念,进行判断即可.‎ 解:根据茎叶图中的数据,得;‎ 甲组数据的众数是17,∴A错误;‎ 甲组数据的中位数是=22,∴B正确;‎ 乙组数据的最大数是24,∴C错误;‎ 乙组数据的极差是24﹣16=8,∴D错误. ‎ 故选:B.‎ ‎【考点】茎叶图.‎ ‎10.与圆相切,且在两坐标轴上截距相等的直线共有( )‎ A.2条 B.3条 C.4条 D.6条 ‎【答案】B ‎【解析】直线过原点时,设方程为,利用点到直线的距离等于半径可求得,即直线方程为;②直线不过原点时,设其方程为 ,同理可求得,直线方程为.所以共3条,故选B.‎ ‎11.已知双曲线的左、右焦点分别是F1,F2,点P是其上一点,双曲线的离心率是2,若△F1PF2是直角三角形且面积为3,则双曲线的实轴长为( )‎ A.2 B. C.2或 D.1或 ‎【答案】C ‎【解析】分情况讨论△F1PF2中直角位置的情况,并根据双曲线特性和勾股定理进行计算,可得出答案.‎ ‎【详解】‎ ‎(1)若,‎ 为直角三角形,‎ ‎,‎ 又 联立可得,‎ ‎,双曲线实轴长为2;‎ ‎(2)若,‎ 此时P点坐标为(c,),‎ ‎ ‎ ‎ ‎ ‎ ‎ ‎ ‎ 此时实轴长.‎ 故选: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双曲线的定义、方程和基本性质.在涉及到与焦点有关的题目时,一般都用定义求解,考查运算能力.注意应分情况进行计算,属于中档题.‎ ‎12.已知椭圆的左、右焦点分别为,,是椭圆上一点,是以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且,则该椭圆的离心率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由题意可得 PF1=F1F2=2c,再由椭圆的定义可得 PF2 =2a﹣2c.设∠PF1F2 =θ,则,故﹣<cosθ<,再由余弦定理,求得e的范围.‎ 详解:‎ 由题意可得 PF1=F1F2=2c,再由椭圆的定义可得 PF2 =2a﹣PF1=2a﹣2c.‎ 设∠PF2F1 =θ,则,∴﹣<cosθ<.‎ ‎△PF1F2中,由余弦定理可得 cosθ= ,由﹣<cosθ< 可得e的范围,‎ 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考查椭圆的几何性质及其应用,列出不等式并转化为关于离心率的不等式是解答的关键,求椭圆的离心率(或离心率的取值范围),常见有两种方法:①求出,代入公式;②只需要根据一个条件得到关于的齐次式,结合转化为的齐次式,然后等式(不等式)两边分别除以或转化为关于的方程(不等式),解方程(不等式)即可得 (的取值范围).‎ 二、填空题 ‎13.样本中共有五个个体,其值分别为a,0,1,2,3,若该样本平均数为1,则样本方差为____________.‎ ‎【答案】2‎ ‎【解析】先由数据的平均数公式求得,再根据方差的公式计算.‎ ‎【详解】‎ 解:由题可知样本的平均值为1,‎ ‎ ,解得,‎ 样本的方差为.‎ 故答案为:2.‎ ‎【点睛】‎ 本题考查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公式、方差公式,属于基础题.‎ ‎14.某单位有职工900人,其中青年职工450人,中年职工270人,老年职工180人,为了了解该单位职工的健康情况,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中抽取样本.若样本中的青年职工为10人,则样本容量为________.‎ ‎【答案】20‎ ‎【解析】青年职工、中年职工、老年职工三层之比为,所以样本容量为,‎ 故答案为20.‎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分层抽样方法及其应用,分层抽样中各层抽取个数依据各层个体数之比来分配,这是分层抽样的最主要的特点,首先各确定分层抽样的个数,分层后,各层的抽取一定要考虑到个体数目,选取不同的抽样方法,但一定要注意按比例抽取,牢记分层抽样的特点和方法是解答的关键,着重考查了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能力.‎ ‎15.从1,2,3,4,5共五个数字中,任取两个数字,取出数字之和为偶数的概率是_______‎ ‎【答案】‎ ‎【解析】任取两个数字的可能为: 种,这个数为偶数的种数为: ,‎ 结合古典概型公式可得,所求概率为: .‎ ‎16.已知为双曲线的左、右焦点,过的直线与双曲线的一条渐近线垂直,与双曲线的左右两支分别交两点,且,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__________.‎ ‎【答案】‎ ‎【解析】过的直线与双曲线的一条渐近线垂直,设垂足为A,易得, ,‎ 又,所以,而,故, ,在中,利用余弦定理可得: ,即 ‎, ,得: ,故渐近线方程为: ‎ 三、解答题 ‎17.某区的区人大代表有教师6人,分别来自甲、乙、丙、丁四个学校,其中甲校教师记为,乙校教师记为,丙校教师记为,丁校教师记为.现从这6名教师代表中选出3名教师组成十九大报告宣讲团,要求甲、乙、丙、丁四个学校中,每校至多选出1名.‎ ‎(1)请列出十九大报告宣讲团组成人员的全部可能结果;‎ ‎(2)求教师被选中的概率;‎ ‎(3)求宣讲团中没有乙校教师代表的概率.‎ ‎【答案】(1)见解析(2) (3) ‎ ‎【解析】分析:(1)某区的区大代表中有教师6人,分别来自甲、乙、丙、丁四个学校,其中甲校教师记为A1,A2,乙校教师记为B1,B2,丙校教师记为C,丁校教师记为D.从这6名教师代表中选出3名教师组成十九大政策宣讲团,利用列举法能求出组成人员的全部可能结果.‎ ‎(2)组成人员的全部可能结果中,利用列举法求出A1被选中的结果有5种,由此能求出教师A1被选中的概率.‎ ‎(3)利用列举法求出宣讲团中没有乙校代表的结果有2种,由此能求出宣讲团中没有乙校教师代表的概率.‎ 详解:(1)从6名教师代表中选出3名教师组成十九大政策宣讲团,组成人员的全部可能结果有:,,, ,,,,,,,,共有12种不同可能结果.‎ ‎(2)组成人员的全部可能结果中,被选中的结果有,,, ,共有5种,‎ 所以所求概率.‎ ‎(3)宣讲团没有乙校代表的结果有:,共2种结果,所以所求概率为.‎ 点睛:古典概型中基本事件数的探求方法 ‎(1)列举法.‎ ‎(2)树状图法:适合于较为复杂的问题中的基本事件的探求.对于基本事件有“有序”与“无序”区别的题目,常采用树状图法.‎ ‎(3)列表法:适用于多元素基本事件的求解问题,通过列表把复杂的题目简单化、抽象的题目具体化.‎ ‎(4)排列组合法:适用于限制条件较多且元素数目较多的题目.‎ ‎18.为了解人们对“延迟退休年龄政策”的态度,某部门从年龄在15岁到65岁的人群中随机调查了100人,并得到如图所示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在这100人中不支持“延迟退休年龄政策”的人数与年龄的统计结果如表所示:‎ ‎ ‎ ‎(1)由频率分布直方图,估计这100人年龄的平均数;‎ ‎(2)根据以上统计数据填写下面的22列联表,据此表,能否在犯错误的概率不超过5%的前提下,认为以45岁为分界点的不同人群对“延迟退休年龄政策”的态度存在差异?‎ ‎45岁以下 ‎45岁以上 总计 不支持 支持 总计 参考数据:‎ P(K2≥k0)‎ ‎0.100‎ ‎0.050‎ ‎0.010‎ ‎0.001‎ k0‎ ‎2.706‎ ‎3.841‎ ‎6.635‎ ‎10.828‎ ‎【答案】(1)42;(2)不能.‎ ‎【解析】(1)由频率分布直方图中平均数的计算公式求解即可;‎ ‎(2)由题意填写列联表,计算观测值,对照临界值得出结论.‎ ‎【详解】‎ ‎(1)估计这100人年龄的平均数为(岁);‎ ‎(2)由频率分布直方图可知,45岁以下共有50人,45岁以上共有50人.‎ 列联表如下:‎ ‎45岁以下 ‎45岁以上 总计 不支持 ‎35‎ ‎40‎ ‎75‎ 支持 ‎15‎ ‎10‎ ‎25‎ 总计 ‎50‎ ‎50‎ ‎100‎ ‎∴ K= 1.333<3.841 ‎ ‎∴不能在犯错误的概率不超过5%的前提下,认为以45岁为分界点的不同人群对“延迟退休年龄政策”的态度存在差异.‎ ‎【点睛】‎ 本题考查了列联表与独立性检验的应用问题,也考查了频率分布直方图应用问题,是中档题.‎ ‎19.一只红铃虫的产卵数y和温度x有关,现收集了6组观测数据于下表中,通过散点图可以看出样本点分布在一条指数型函数y=的图象的周围.‎ ‎(1)试求出y关于x的上述指数型的回归曲线方程(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2)试用(1)中的回归曲线方程求相应于点(24,17)的残差.(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温度x(°C)‎ ‎20‎ ‎22‎ ‎24‎ ‎26‎ ‎28‎ ‎30‎ 产卵数y(个)‎ ‎6‎ ‎9‎ ‎17‎ ‎25‎ ‎44‎ ‎88‎ z=lny ‎1.79‎ ‎2.20‎ ‎2.83‎ ‎3.22‎ ‎3.78‎ ‎4.48‎ 几点说明:‎ ‎①结果中的都应按题目要求保留两位小数.但在求时请将的值多保留一位即用保留三位小数的结果代入.‎ ‎②计算过程中可能会用到下面的公式:回归直线方程的斜率==,截距.‎ ‎③下面的参考数据可以直接引用:=25,=31.5,≈3.05,=5248,≈476.08,,ln18.17≈2.90.‎ ‎【答案】(1);(2)‎ ‎【解析】(1)由已知条件结合计算公式求出的值,继而得到回归直线方程 ‎(2)由(1)得回归直线方程,代入点(24,17)计算出残差 ‎【详解】‎ ‎(1)设z关于x的回归直线方程为 ‎∴=≈‎ 保留三位小数:≈0.265,保留两位小数:≈0.27 ‎ ‎∴=≈3.05-0.265×25≈-3.58 ‎ ‎∴z=lny关于x的回归直线方程为=0.27x-3.58‎ ‎∴y关于x的指数型的回归曲线方程为= ‎ ‎(2)相应于点(24,17)的残差=y-=17-=17-‎ ‎≈17-=17-18.17=-1.17‎ ‎【点睛】‎ 本题考查了回归直线方程的计算并求出残差,运用公式求解,较为基础 ‎20.已知抛物线,过点作抛物线的两条切线,切点分别为,直线的斜率为2.‎ ‎(1)求抛物线的标准方程;‎ ‎(2)与圆相切的直线,与抛物线交于两点,若在抛物线上存在点,使,求的取值范围.‎ ‎【答案】(1);(2).‎ ‎【解析】试题分析:(1)设切点,可分别写出过两点的切线方程,再利用它们都过点,从而求p,即可求出抛物线的标准方程;‎ ‎(2)由题意设直线,由题意可得,,可化为,由直线方程与抛物线联立可得,从而求b的取值范围,进而由韦达定理可得,从而求λ的取值范围.‎ 试题解析:(1)设,‎ 则点处抛物线的切线为,过点,因而;‎ 同理,点处抛物线的切线为,过点,因而.‎ 两式结合,说明直线过两点,也就是直线的方程为.‎ 由已知直线的斜率为2,知,‎ 故所求抛物线的方程为.‎ ‎(2)显然当直线的斜率不存在与斜率为0时不合题意 故可设直线的方程为.‎ 又直线与圆相切,‎ 所以,即.‎ 与抛物线方程联立,即,‎ 化简消得,‎ 设,则,‎ ‎.‎ 由,则,.‎ 又点在抛物线上,则.‎ 即,由于,因而.‎ 所以的取值范围为 ‎【考点】1、椭圆的标准方程;2、向量在几何中的应用;3.直线与圆锥曲线的综合问题.‎ ‎【方法点晴】本题重点考查椭圆的标准方程,考查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解题的关键是联立方程,利用韦达定理进行解题.在解析几何题目的解答过程中,代数式的恒等变形能力,计算能力是能顺利解题的基本保障,在此过程中用好韦达定理及已知条件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21.已知椭圆的离心率为,其左、右焦点为F1、F2,点P是坐标平面内一点,且其中O为坐标原点。‎ ‎(I) 求椭圆C的方程;‎ ‎(II) 如图,过点S(0,},且斜率为k的动直线l交椭圆于A、B两点,在y轴上是否存在定点M,使以AB为直径的圆恒过这个点?若存在,求出点M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1)‎ ‎(2)在y轴上存在定点M,使得以AB为直径的圆恒过这个点,‎ 点M的坐标为(0,1)。‎ ‎【解析】(1)利用;(2)直线方程与椭圆方程,联立方程组并借助于韦达定理,求点的坐标.‎ 解:(1)设,,① ……1分 又,,即② ……2分 ‎①代入②得:. 又故所求椭圆方程为……4分 ‎(2)设直线,代入,有.‎ 设,则. ……6分 若轴上存在定点满足题设,则,,‎ ‎ ‎ ‎……9分 由题意知,对任意实数都有恒成立, ……10分 即对成立.‎ 解得, ……11分 在轴上存在定点,使以为直径的圆恒过这个定点. ……12分 ‎2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的参数方程为(为参数),在以坐标原点为极点,轴的正半轴为极轴的极坐标系中,圆的方程为.‎ ‎(1)求的普通方程和的直角坐标方程;‎ ‎(2)当时,与相交于,两点,求的最小值.‎ ‎【答案】(1)直线的普通方程为,的直角坐标方程为.‎ ‎(2).‎ ‎【解析】试题分析:(1)利用三种方程的转化方法,求 的普通方程和C的直角坐标方程;(2)由(1)可知圆心坐标为C(2,0),半径为2,直线过点A(3,1),CA⊥PQ时,可求|PQ|的最小值.‎ 试题解析:(1)由直线的参数方程(为参数),‎ 消去参数得,,‎ 即直线的普通方程为,‎ 由圆的极坐标方程为,得,‎ 将代入()得, ,‎ 即的直角坐标方程为.‎ ‎(2)将直线的参数方程代入得,,‎ ‎,‎ 设两点对应的参数分别为,‎ 则,‎ 所以,‎ 因为,‎ 所以当时,取得最小值.‎ ‎【注:未能指出取得最小值的条件,扣1分】‎ 解法二:(1)同解法一 ‎(2)由直线的参数方程知,直线过定点,‎ 当直线时,线段长度最小.‎ 此时,,‎ 所以的最小值为.‎ 解法三:‎ ‎(1)同解法一 ‎(2)圆心到直线的距离,‎ ‎,‎ 又因为,‎ 所以当时,取得最大值.‎ 又,‎ 所以当时,取得最小值.‎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