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云南省玉溪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云南省玉溪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玉溪一中2018~2019学年下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 地理学科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 命题人:李建云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 北京时间2019年2月5日0点电影《流浪地球》上映,主要讲述太阳即将毁灭,人类开启“流浪地球”计划。完成下面小题。‎ ‎1. 电影《流浪地球》上映时的国际标准时间是 A. 2月5日8点 B. 2月5日16点 C. 2月4日8点 D. 2月4日16点 ‎2. 2月5日这一天 A. 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 B. 北极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C. 悉尼的昼长变长 D. 北京正午太阳高度变小 ‎【答案】1. D 2. A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地方时与区时的区别及计算。北京时间为东八区区时,国际标准时间为零时区区时,两者相差8小时,北京时间2019年2月5日零点电影《流浪地球》在中国内地上映,根据“东加西减”的原则,当电影在内地上映时,国际标准时间(零时区)是2月4日16:00,D选项正确。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太阳公转的地理意义。2月5日这一天,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且向北移动,A选项正确;北极地区出现极夜现象,B选项错误;悉尼在南半球,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悉尼的昼长变短,C选项错误;北京正午太阳高度将越来越大,D选项错误。故选A。‎ ‎【点睛】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 下图表示2015年3月9日-22日气旋“帕姆”的移动路径。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 “帕姆”‎ A. 生成于西北太平洋热带洋面 B. 自东向西穿过日界线 C. 移动路径受控于西风漂流 D. 气流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4. 该气旋 A. 标志当地进入台风多发季节 B. 引发滑坡、赤潮等次生灾害 C. 对瓦努阿图的危害最大 D. 造成的灾情可以用GPS滥测 ‎【答案】3. D 4. C ‎【解析】‎ ‎【3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根据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进行准确定位的能力。该图表示南太平洋地区气旋“帕姆”的 移动路径,不可能是西北太平洋,A选项错误;热带气旋是发生在热带、亚热带地区海面上的大气涡旋,当热带气旋移到温度较低的洋面上,便会因为水汽供应量的减少,转化为温带气旋。该气旋运动方向为自西北向东南,所以是自西向东穿过日界线,B选项错误;西风漂流在40°-60°,图中气旋形成于热带海域,C选项错误;热带气旋在北半球沿逆时针方向旋转,在南半球以顺时针旋转,D选项正确。故选D。‎ ‎【4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气旋带来的影响。气旋“帕姆”活动时间为3月9日--22日,为南半球的秋季,台风多发生在夏秋季节,A选项错误;台风会带来狂风、暴雨、风暴潮危害,可能会诱发地质灾害,但不会引发赤潮灾害,赤潮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种有害生态现象,B选项错误;气旋经过瓦努阿图的时候势力最大,因此造成的破环也就越大,C选项正确;GPS的主要功能是定位、导航,造成的灾害应该用RS、GIS监测,D选项错误。故选C。‎ 读甲、乙两图,完成下面小题。‎ ‎5. 甲、乙两图中,受锋面影响可能产生的天气现象是 A. 甲图中锋过境后出现升温、降压、晴朗天气 B. 甲图中暖空气被迫抬升,形成降雨天气 C. 乙图中暖空气主动爬升,形成阵性降水 D. 乙图中锋过境后狂风大作,出现短时雷暴天气 ‎6. 我国东部受甲图中锋面影响时,会出现的天气现象是 A. 长江下游伏旱 B. 华北平原春旱 C. 江淮梅雨 D. 北方寒潮 ‎【答案】5. B 6. D ‎【解析】‎ ‎【5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常见的天气系统与天气特点。根据冷气团的移动情况可知甲图为冷锋 ,乙图为暖锋。冷锋过境后,在冷气团的控制下,气温下降,气压上升,天气转晴,A选项错误;冷锋过境,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一侧靠近,暖气团被迫抬升,形成阴雨天气,B选项正确;乙图为暖锋 ,暖锋形成的是连续性降水,C选项错误;暖锋过境后,在暖气团的影响下,气温高,气压低,天气晴朗,D选项错误。故选B。‎ ‎【6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天气系统过境带来的天气现象。我国的—些灾害性天气现象多与冷锋活动有关,如北方夏季的暴雨,冬季的寒潮,春季的沙尘暴等,都是冷锋活动造成的。由上题可知,甲图中锋面为冷锋,D选项正确;伏旱天气是在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下形成的,A选项错误;华北平原的春旱是因为春季气温回升速度快,蒸发旺盛,雨季还没有来临,再加上农作物返青,生长需水量较大,形成春旱,B选项错误;江淮地区的梅雨是在准静止锋的影响下形成的,C选项错误。故选D。‎ 读下列四幅图,完成下面小题。‎ ‎7. 四种地理现象中,属于断层的是 A. A B. B C. C D. D ‎8. C图地形常常形成于 A. 山麓地带 B. 河源地带 C. 河流中游 D. 河流入海口 ‎【答案】7. D 8. D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地貌的判读。断层是岩层或岩体顺破裂面发生明显位移的构造,D选项正确;A图为褶皱,A选项错误;B图为风蚀蘑菇,B选项错误;C图为河口三角洲,C选项错误。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河口三角洲形成的地点。由图可知,C图为河口三角洲,常形成于河流入海口地区,D选项正确,故选D。‎ ‎【点睛】图A褶皱的形成与其受力方式、变形环境及岩层的变形行为密切相关,图D断层是构造运动中广泛发育的构造形态,形成的地点较广;图B风蚀蘑菇常形成于风沙强劲的地方。‎ 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 若此图表示热力环流,则 A. 甲处气压比乙处高 B. 甲处气温比乙处高 C. 丙处气压比甲处高 D. 丙处气压比丁处低 ‎10. 若图示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甲为岩浆,乙为变质岩,则 A. 丙代表沉积岩 B. 丁代表岩浆岩 C. ②代表重熔再生 D. ③代表变质作用 ‎11. 若此图表示水循环示意图,甲为海洋,乙为陆地,则 A. ①代表水汽输送 B. ①代表地表径流 C. ②代表蒸腾作用 D. ③代表蒸发 ‎12. 若此图表示大西洋洋流循环示意图 A. ②为日本暖流 B. ③为加那利寒流 C. ③为加利福尼亚寒流 D. ②为巴西暖流 ‎【答案】9. B 10. D 11. B 12. B ‎【解析】‎ ‎【9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热力环流。大气环流中近地面气流上升形成低压,气流下沉形成高压,所以乙处气压高,甲处气压低,高空气压和近地面气压状况相反,丙处气压高,丁处气压低,A、D选项错误;越往高空气压越低,所以甲处气压比丙处高,C选项错误;水平方向上,甲处形成低压,近地面气温高,乙处形成高压,近地面气温低,B选项正确。故选B。‎ ‎【10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地壳的物质循环。若甲为岩浆,丙为岩浆岩,A、B选项错误;②代表岩浆冷凝,C选项错误;乙为变质岩,③代表变质作用,D选项正确。故选D。‎ ‎【11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水循环的过程。甲为海洋,乙为陆地,①代表地表径流,A选项错误;B选项正确;甲为海洋,②代表水汽蒸发,C选项错误;③代表降水,D选项错误。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世界洋流的分布。若此图为大西洋的洋流循环,根据洋流的流向,图示区域应为副热带大西洋洋流的循环示意图,则②为墨西哥湾暖流,A、D选项错误;③为加那利寒流,B选项正确,C选项错误。故选B。‎ 某探险者从甲国驾帆船环球航行,下图为此次环球航行的路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探险者从甲国出发后,选择先向南航行再横渡大西洋,主要考虑 A. 沿海岸航行更安全 B. 沿途风平浪静,舒适度好 C. 可沿南下的洋流顺水航行 D. 可顺盛行西风航行 ‎14. 探险者途经乙岛期间,发现岛上居民家中均建有水窖收集雨水,其原因是 A. 岛屿面积小,缺少河流和湖泊 B. 雨水中富含大量微量元素 C. 受副高控制,终年干旱少雨 D. 岛上生产活动耗费大量水源 ‎【答案】13. C 14. A ‎【解析】‎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洋流和风带的分布以及对航行的影响。从西欧出发,若直接横渡大西洋将经过盛行西风带和北大西洋暖流海区,逆风逆水,不利千航行,而他先向南行再横渡大西洋,可利用加那利寒流和北赤道暖流以及信风,则顺风顺水,节约燃料,提高航行速度,缩短航行时间, C选项正确, D选项错误。该航行和安全以及舒适度的关系小,A、B选项错误。故选C。‎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居民家中均建有水窖收集雨水的原因。探险者途经乙岛期间,发现岛上居民家中均建有水窖收集雨水,其原因是岛屿面积小,缺少河流和湖泊,要用水窖保存雨水,A 选项正确;雨水中并没有富含大量微量元素,B选项错误。该岛屿在海洋中,不会终年少雨,C选项错误;该岛屿面积小,人口较少,生产活动较少,因此修水窖并不是岛上生产活动耗费大量水源,D选项错误。故选A。‎ 读甲、乙、丙垂直自然带分布图,甲、乙两地均位于我国,丙地位于某岛屿。完成下面小题。‎ ‎15. 甲、乙、丙三地纬度按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A. 乙、丙、甲 B. 甲、乙、丙 C. 丙、甲、乙 D. 丙、乙、甲 ‎16. 甲地某高度上,北坡为针叶林,南坡为灌木草甸,可能是因为 A. 北坡为迎风坡 B. 北坡为向阳坡 C. 南坡为迎风坡 D. 南坡为向阳坡 ‎【答案】15. B 16. A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山地的垂直地带分异规律。甲、乙两地均位于我国,甲山地基带类型为荒漠带,乙为常绿阔叶林带,故判断甲地位于温带,乙地位于亚热带,丙山地基带类型为雨林带,丙地位于热带。故三地的纬度由高到低依次为甲、乙、丙,B选项正确。故选B。‎ ‎【16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差异的影响因素。根据题意,甲地某高度上,北坡为针叶林,南坡为灌木草甸,说明北坡水分较充足,南坡水分较少;则可以确定北坡有可能为降水较多的迎风坡,而南坡为降水较少的背风坡,A选项正确,BCD选项错误。故选A。‎ ‎【点睛】本题难度一般,能根据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山麓植被类型判断当地的纬度位置,并根据山地南北两侧的植被类型的差异判断两侧的降水量的差异即可判断。注意同一海拔高度的草原和森林植被的差异主要是受水分条件的影响形成,而不是热量条件。‎ ‎①②③④四图是某大陆从地质历史时期至今沿45°S的地形剖面示意图(图中箭头指地形演变趋向)。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7. 推测图④中大陆东岸植被类型最可能是 A. 常绿硬叶林 B. 落叶阔叶林 C. 常绿阔叶林 D. 温带荒漠 ‎18. 导致图①和图④大陆东岸植被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A. 洋流性质 B. 海陆分布 C. 地壳运动 D. 大气环流 ‎【答案】17. D 18. C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自然带的分布规律。根据材料,图示为沿45°S纬线的剖面图,位于西风带。④位于大陆东岸为西风带的背风坡,降水少,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植被类型最可能是温带荒漠,D选项正确;常绿硬叶林分布在地中海气候区,A选项错误;落叶阔叶林分布在温带季风气候区或温带海洋气候区,B选项错误;常绿阔叶林分布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C选项错误。故选D。‎ ‎【18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不同区域自然带差异的成因。读图,图①没有地形阻挡, 降水较多,形成森林带。由于地壳运动,图④有高大山脉隆起,阻挡水汽进入内陆,大陆东岸是背风坡,降水少,以荒漠植被为主,所以植被差异的根本原因是地壳运动,C选项正确;海陆分布、洋流性质、大气环流不是主要因素,A、B、D选项错误。故选C。‎ 煤变油,是指以粉煤和水(比例为1∶2.5)为原料制取汽油、柴油、液化石油气的技术。南非是世界上率先掌握煤变油先进技术的国家之一。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9. 南非率先掌握先进煤变油技术的地理背景是 A. 输油管道密集,油气运输方便 B. 靠近欧洲油气市场 C. 油品输出较煤炭输出利润大 D. 石油资源十分短缺 ‎20. 南非发展“煤变油”的主要制约因素是 A. 煤炭资源有限 B. 环境污染严重 C. 劳动力和资金短缺 D. 水资源不足且分布不均 ‎【答案】19. D 20. D ‎【解析】‎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南非的资源状况及能源的开发利用。由图例可知,南非有丰富的煤炭资源,但石油资源较缺乏,所以南非率先掌握先进煤变油技术的地理背景是石油资源十分短缺,故D选项正确;图中没有显示油气管道,不能说明输油管道密集,A选项错误;南非离欧洲较远,B选项错误; 煤变油成本高,利润不大,C选项错误错。故选D。‎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南非发展“煤变油”的主要制约因素。由图可知, 南非煤炭资源丰富,A选项错误; 环境污染对“煤变油”影响不大,B选项错误;南非经济发达,资金有保障,C选项错误;南非主要为热带草原和地中海气候,水资源不足,而煤变油耗水量大,故水资源成为其制约因素,D选项正确。故选D。‎ 下图表示0~14岁、15~64岁、65岁以上三种年龄段人数所占总人口的比重,读后完成下面小题。‎ ‎21. 图中③比①国家0~14岁人口比重 A. 约低8% B. 约高8% C. 约高3% D. 约低3%‎ ‎22. 图中①②③④四个国家中,老龄化问题最严重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21. B 22. C ‎【解析】‎ ‎【21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人口年龄分布图的判读。解题的关键是学会判读三轴坐标图,按数值从小到大给三条边做箭头,分别按箭头方向作过图中各点且平行于三条边的平行线,读出其和各边的交点数值即可。根据以上方法可直接读出点①0--14岁年龄段的人口比重约为20%,③点约为28%。所以③比①国家0~14岁人口比重约高8%,B选项正确。故选B。‎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国家的老龄化问题。老龄化问题直接反映在老年人口比重上,由图可知,③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所占的比重高达20%,是四个国家中比重最高的,所以老龄化问题最严重,C选项正确。故选C。‎ 下表是我国某城市人口与就业变化统计表,读表完成下面小题。‎ ‎23. 造成该城市郊区人口迅速增长的最主要因素是 A. 住房价格 B. 环境因素 C. 产业外迁 D. 农村工业化 ‎24. 从表中数据分析2000--2010年期间,该市在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最突出问题是 A. 就业压力增大 B. 社会治安变差 C. 人均绿地减少 D. 交通拥堵加剧 ‎【答案】23. A 24. D ‎【解析】‎ ‎【23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郊区人口迅速增长的原因。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住房价格大幅度上升,与城区相比,郊区地租价格比较低,房价较低,常住人口增速很快,所以造成该城市郊区人口迅速增长的最主要因素是住房价格,A 选项正确;从表格中常住人口增长趋势来看,城区常住人口增长也很快,可见与城区的环境质量关系不大,B选项错误;从表格中就业人口分布可知,主要就业人口仍然在城区,郊区增长慢,可见郊区人口增长与产业外迁关系不大,C选项错误;该表格反映的是城市人口与就业的变化,没有给出农村工业化的信息,D选项错误。故选A。‎ ‎【24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该市常住人口数小于就业人口数,就业压力相对较小,A选项错误;该市城区就业人口数增长速度大于城区常住人口数增长速度,这说明人口多数在郊区居住,在城区上班,城郊之间人口流动频繁,势必会导致交通拥堵加剧,D 选项正确;人均绿地减少和社会治安差相对交通拥堵问题较轻,B、C选项错误。故选D。‎ 读某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变化情况图,完成下面小题。‎ ‎25. 有关该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1800~2008年,城市化与工业化同步变化 B. 工业化速度比城市化速度快 C. 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 D. 属发达国家 ‎26. ③~⑤阶段,该国吸纳劳动力的主要产业部门为 A. 第三产业 B. 技术密集型产业 C. 能源密集型产业 D. 资源密集型产业 ‎【答案】25. D 26. A ‎【解析】‎ ‎【25题详解】‎ 本题考查国家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图中横坐标表示城市化水平,纵坐标表示工业化水平,图中①-③阶段 (1800年-1948年),城市化与工业化按—定比例同步增长。③-⑤阶段 (1948-2008年),随着该国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工业化水平先降后升,但总体工业化水平没有明显升高,综上所述, ABC选项错误;该国在2008年城市化水平超过80%,说明该国属于发达国家,D选项正确。故选D。‎ ‎【26题详解】‎ 本题考查区域不同发展阶段的主要产业部门。据上题分析,③-⑤阶段 (1948-2008年),随着该国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工业化水平先降后升,但总体工业化水平没有明显升高,说明该国曾经有过—次产业转移,而在2008年城市化水平超过80%,说明该国属于发达国家、工业比重变化不大,说明该国第三产业发展快,故③-⑤阶段该国吸纳劳动力的主要产业部门为第三产业,A选项正确,BCD选项错误。故选A。‎ 读下图“区位因素构成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7. 若a、b、c分别代表农业区位因素的劳动力、生产资料和科技因素,则图示农业地域类型是 A. 商品谷物农业 B. 乳畜业 C. 原始迁移农业 D. 稻作农业 ‎28. 若a、b、c分别代表工业区位因素中的原料、能源和市场,则图示工业部门是 A. 炼铝工业 B. 航天工业 C. 制糖工业 D. 服装加工业 ‎29. 若该图表示城市中心商务区的区位因素构成,则a代表的是 A. 交通 B. 市场 C. 教育水平 D. 环境状况 ‎【答案】27. D 28. C 29. B ‎【解析】‎ ‎【27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农业地域类型的判读。图中a、b区位因素占比重较大,a代表劳动力,b代表生产资料,说明该农业地域类型投入的劳动力和生产资料较多,是稻作农业,D选项正确;商品谷物农业和乳畜业机械化程度高,投入的劳动力较少,AB选项错误;原始迁移农业是粗放农业,投入的生产资料少,C选项错误。故选D。‎ ‎【28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工业的主导因素。图中a区位因素占比重最大,若a、b、c分别代表工业区位因素中的原料、能源和市场,则原料是该工业部门的主要区位因素。炼铝工业是动力导向型,能源是最主要区位因素,A选项错误;航天工业是技术导向型,技术是主要区位因素,B选项错误;制糖工业是原料导向型,原料是主导区位因素,C选项正确;服装加工业是劳动力导向型,劳动力是主要区位因素,D选项错误。故选C。‎ ‎【29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中心商务区的主要区位因素。图中a区位因素占比重最大,中心商务区是商业会聚之地,因此中心商务区主导区位因素是市场,B选项正确。故选B ‎【点睛】影响工业发展的区位因素有很多,但总有一个是最主要的,即主导因素。根据主导因素把工业分为不同的导向类型,如下表所示:‎ 工业导 向类型 工业特点 部门举例 区位选择原则 区位选 择理由 原料 导向型 原料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或原料运输成本较高 甜菜制糖厂、甘蔗制糖厂、水产品加工厂、水果罐头厂等 接近原料产地 节省运费,减少损失 市场 导向型 产品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或产品运输成本较高 啤酒厂、汽水厂、家具厂等 接近消费市场 节省运费,减少损失 动力 导向型 需要消耗大量能源 钢铁、冶金(如炼铝厂)、化学等工业 接近能源供应地(火电厂、水电站)‎ 降低能源支出,保证能源充足供应 劳动力 导向型 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 服装工业、电子装配、皮革加工、制伞厂、制鞋厂等 接近具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区 减少工人工资支出,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 导向型 技术要求高 集成电路、卫星、飞机、精密仪器等工业 接近高等院校和科技发达地区 及时获取新技术,便于技术交流,利于开发新产品 我国是世界闻名的陶瓷古国,明清时期,“瓷都”景德镇是全国的瓷业中心,产品远销海内外,20世纪80年代初,广东省佛山市率先引进国外现代化陶瓷生产线,逐步发展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2003年,佛山陶瓷主产区被划入中心城区范围,陶瓷产业向景德镇等陶瓷产地转移。‎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0. 与景德镇相比,20世纪80年代佛山瓷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 市场广阔 B. 国家政策倾斜 C. 劳动力素质高 D. 原材料充足 ‎31. 促使佛山陶瓷产业向外转移的主要原因是佛山 A. 企业竞争加剧 B. 原产料枯竭 C. 市场需求减小 D. 产业结构调整 ‎32. 景德镇吸引佛山陶瓷产业转移的主要优势是 A. 资金充足 B. 劳动力成本低 C. 交通运输便捷 D. 产业基础好 ‎【答案】30. B 31. D 32. D ‎【解析】‎ ‎【30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20世纪80年代佛山瓷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结合材料20世纪80年代初,佛山市引进国外现代化陶瓷生产线,根据时间点可知属于政策支持,所以佛山瓷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国家政策倾斜,B选项正确。与景德镇相比,佛山的市场、原材料、劳动力素质等方面没有优势,A、C、D选项错误。故选B。‎ ‎【31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佛山陶瓷产业向外转移的主要原因。根据材料,佛山陶瓷主产区被划入中心城区范围,城市功能区的性质发生变化。所以促使佛山陶瓷产业向外转移的主要原因是佛山产业结构调整,D选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明确体现出佛山企业竞争加剧 、原产料枯竭以及市场需求减小等问题 ,A、B、C选项错误。故选D。‎ ‎【32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景德镇吸引佛山陶瓷产业转移的主要优势。景德镇的陶瓷产业发展历史悠久, 因此吸引佛山陶瓷产业转移的主要优势是产业基础好,D选项正确;佛山经济比景德镇发达,景德镇在资金、交通运输方面不如佛山有优势,A、C选项错误;现代化生产中,劳动力成本不是主要影响因素,B选项错误。故选D。‎ 庄园经济是一种实现农业资源聚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多元化、管理企业化、建设生态化的经营组织模式。某县生产的优质铁观音茶获得“中国地理标志”认证。该县茶企业通过整合特色山水,建设集茶种植、茶叶加工储存、旅游和文化为一体的现代茶庄园。‎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3. 发展庄园经济的前提条件是当地拥有 A. 知名品牌的农产品 B. 丰富廉价的劳动力 C. 发达便捷的交通网 D. 高精尖的技术水平 ‎34. 与传统的茶园相比,现代茶庄园的突出优势是 A. 品牌更多,环境更优 B. 产品更多,效益更高 C. 市场更广,产品价格更低 D. 投入更少,生产成品更低 ‎【答案】33. A 34. B ‎【解析】‎ ‎【33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庄园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由材料中“庄园经济是—种实现农业资源工业化的经营模式”,说明农业资源为关键,某县在获得“中国地理标志”认证的优质茶叶的基础上建设了现代茶庄园,说明农产品的知名度和质量是得到市场认可是前提,在此基础之上,才能扩大生产规模,延长产业链,促进农产品的加工增值,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也才能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发展,提高农业经济效益,A选项正确;而丰富廉价的劳动力、发达便捷的交通网、高精尖的技术水平是可以促进茶园发展的条件,不是前提条件,B、C、D选项错误。故选A。‎ ‎【34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与传统茶园相比现代茶庄园的突出优势。结合材料和问题,现代茶庄园的品牌只有—个,即优质铁观音茶获得“中国地理标志”认证,A选项错误;该县的茶企业通过整合特色山水,建设集茶树种植、茶叶加工储存、旅游和文化为一体的现代茶庄园,产品更多,效益更高,产品价格更高,投入多,生产成本升高。B选项正确,C、D选项错误。故选B。‎ ‎【点睛】本组题以“庄园经济”为背景材料,考查现代农业向工业化经营模式转变的条件及优势影响,同时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和知识迁移应用能力。解决第1小题要注意材料中的关键词“农业资源”及“优质铁观音茶获得中国地理标志认证”建设的现代茶庄园,说明庄园的建设首先要有市场认可的优势特色农业资源,在此基础上才可以进一步扩大规模,延长产业链,发展文化、旅游和其他产业,形成现代茶园。第2小题从材料的“庄园经济实现农业资源聚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多元化、管理企业化、建设生态化”“集茶种植、茶叶加工储存、旅游和文化为—体”等关键词语中都可以分析出产品种类增多,产业经营多元化,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都大提高。解题时要注重结合材料,分析材料,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是最简单有效的解题方法。‎ 北京地铁西郊线是一条主城区与香山地区连接的专用地铁轨道,车型主要采用现代有轨电车。2017年12月30日,北京有轨电车西郊线正式开通运营。该线路西起香山站,东至地铁10号线的巴沟站,穿行著名的“三山五园”。与现有公交车的运输能力相比,有轨电车每小时可多运输乘客2500人以上,平均运行速度快5-15公里/小时。读下图“西郊线线路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5. 与公交车相比,有轨电车的优势有 ‎ ‎①受天气影响小 ‎ ‎②运输效率高 ‎ ‎③方便灵活 ‎ ‎④运输量大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36. 北京地铁西郊线的开通可以 A. 导致沿线地区村镇的兴衰 B. 吸引人口向市中心迁移 C. 提高西郊地区的交通通达度 D. 使沿线商业网点数量减少 ‎【答案】35. C 36. C ‎【解析】‎ ‎【35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由材料分析可知,与现有公交车的运输能力相比,有轨电车每小时可多运输乘客2500人以上,平均运行速度快5-15公里/小时,说明有轨电车运输效率高、运输量大,②④正确;有轨电车和公交车同属于城市内交通运输工具,受天气的影响较小,①错误;有轨电车受轨道限制,相对于公交车并不灵活,③错误,C选项正确。故选C。‎ ‎36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交通线路的发展带来的影响。北京地铁西郊线的开通可以促进沿线地区村镇的兴起,A选项错误;线路的开通可以增加流动人口,但不能判断会吸引人口向市中心迁移,B选项错误;可以提高西郊地区的交通通达度,C选项正确;使沿线商业网点数量增多,D选项错误。故选C。‎ 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地表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7. 春天在济南市的北部平原地区,常见的景观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38. 关于四大地理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甲区域自东向西降水逐渐减少,自然景观变化规律是:荒漠——荒漠草原——草原 B. 乙区域种植的主要糖料作物是甘蔗 C. 丙区域雪山连绵,主要特征是高寒 D. 丁区域优势能源是煤炭和石油 ‎【答案】37. B 38. C ‎【解析】‎ ‎【37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甲图蒙古包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高原地区,故A错误;丙图牦牛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地区,故C错误;丁图茶园主要分布我国南方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故D错误;济南为温带季风气候,其主要的粮食作物为小麦和玉米,春季是小麦生长的季节,可见乙图麦田景观,故该题选B。‎ ‎【38题详解】‎ 甲区域位于我国西北地区,自东向西,距海洋越来越远,所以降水逐渐减少,自然景观的变化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故A错误;乙区域为我国北方地区,主要的糖料作物为甜菜,故B错误;丙区域位于我国青藏高原地区,海拔高,气温低,雪山连绵,冰川地貌广布,主要环境特征为高寒,故C正确;丁地位于我国南方地区,石油、煤炭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地区,南方地区多有色金属矿产和水能,故D错误,所以该题选C。‎ 从太白山的北麓往上,越上树木越密越高,上到山的中腰再往上,树木则越稀越矮。待到大稀大矮的境界,繁衍着狼的族类,也居住了一户猎狼的人家(引自贾平凹《太白山记》。太白山为秦岭主峰,海拔3 767米)。‎ 回答下面小题。‎ ‎39. 如果过度猎狼,将会 ‎ ‎①造成山区生物多样性减少 ‎ ‎②增加山区的环境承载力 ‎③导致不良消费观念的形成 ‎ ‎④违背可持续发展之路 A. ①② 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③‎ ‎40. 设置秦岭自然保护区是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A. 持续性原则 B. 阶段性原则 C. 公平性原则 D. 共同性原则 ‎【答案】39. B 40. C ‎【解析】‎ ‎【39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生物减少带来的影响。过度猎狼,会使植食动物增多,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使生物多样性减少,①正确;生物资源减少,会减小环境承载力,②错误;对人们的消费观念影响不大,③错误;过度猎狼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原则,④正确。故选B。‎ ‎【40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是指机会选择的平等性,具有三方面的含义:一是指代际公平性;二是指同代人之间的横向公平性,可持续发展不仅要实现当代人之间的公平,而且也要实现当代人与未来各代人之间的公平;三是指人与自然,与其他生物之间的公平性。设置秦岭自然保护区是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C选项正确。故选C 二、双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少选和错选均不得分)‎ 弯曲的河流在流动过程中受到河水惯性作用,对河流两岸会产生不同的侵蚀与沉积作用。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1. 图中①、②、③、④四处,会沉积形成河漫滩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42. 图中①、②、③、④四处进行码头选址,比较合适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41. BC 42. AD ‎【解析】‎ ‎【41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河流地貌的发育。河漫滩是由河流携带泥沙不断沉积而形成,主要分布在河流的凸岸处,如图,②和③为河流的凸岸,会沉积形成河漫滩,B、C选项正确;①和④为河流的凹岸,流水侵蚀作用明显,A、D选项错误。故选BC。‎ ‎【42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码头选址条件。根据所学知识,码头应选址在泥沙不易沉积,水深的地点,②和③为河流的凸岸,沉积作用明显,不适合修建码头,B、C选项错误;①和④为河流的凹岸,流水侵蚀作用明显,适合修建码头,A、D选项正确。故选AD。‎ 气候的形成与变化对全球的地理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完成下面小题。‎ ‎43. 关于太阳辐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导致地面不同纬度获得热量有差异 B. 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于黑子和耀斑爆发 C. 太阳辐射的能量是我们日常生产和生活的唯一能源 D. 太阳辐射的能量是维持地表温度,促进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 ‎44. 全球气候变暖将导致 A. 我国一月0℃等温线移动到秦岭淮河线以北 B. 长江三角洲面积将变大 C. 世界雪线的平均海拔升高 D. 北极熊的生存空间变大 ‎【答案】43. AD 44. AC ‎【解析】‎ ‎【43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太阳辐射等相关知识。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导致地面不同纬度获得热量有差异,A选项正确;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B选项正确;人们生产生活的能源除了来源于太阳能,还有来自地球本身的能量、月球和太阳等天体对地球的引力产生的能量等。所以太阳辐射的能量不是我们日常生产和生活的唯一能源,C选项错误;太阳辐射的能量是维持地表温度,促进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D选项正确。故选AD。‎ ‎【44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影响。全球气候变暖,会使我国一月0℃等温线移动到秦岭淮河线以北,高山冰雪融化,世界雪线的平均海拔将升高,A、C选项正确;长江三角洲面积变化和长江的含沙量密切相关,和温度联系不大,B选项错误; ‎ 全球气候变暖,会使北极冰川融化,北极熊的生存空间变小,D选项错误。故选AC。‎ 读气候资料图,完成下面小题。‎ ‎45. 图中①、②气候类型分别是为 A. 温带季风气候 B. 地中海气候 C. 亚热带季风气候 D. 温带大陆性气候 ‎46. 关于三种气候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①气候类型受气压带、风带的交替控制 B. ②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大陆东岸 C. ③气候类型对应的植被是落叶阔叶林 D. ①、②、③气候类型在亚洲均有分布 ‎【答案】45. AC 46. BC ‎【解析】‎ ‎【45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气候类型的判读。图示①气候最冷月气温在0°C以下,降水集中在夏季,可判断为温带季风气候,A选项正确;②最冷月7月均温在0°C以上,降水较少,最热月1月均温在20°C以上,降水较多,雨热同期,可判断为亚热带季风气候,C选项正确;地中海气候最冷月气温在0°C以上,降水集中在冬季,雨热不同期,B选项错误;温带大陆性气候最冷月气温在0°C以下,全年降水稀少,D选项错误。故选AC。‎ ‎【46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世界主要气候的成因、特点、分布等相关知识点。由上题可知①的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气候,②的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的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A选项错误;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大陆的东岸,B选项正确;③的1月和7月均温均在10°C左右,降水季节分配较为均匀,可推断为温带海洋气候,对应的植被是落叶阔叶林,C选项正确;温带海洋气候在亚洲没有分布,D选项错误。故选BC。‎ 读最佳人口规模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47. 图中反映了 A. 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关系 B. 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关系 C. 当人口规模低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呈正相关 D. 当人口规模高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将导致生活质量的下降 ‎48. 关于图中人口规模的叙述正确的是 A. P 为较低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 B. P′为环境承载力 C. P′为较高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 D. P 为环境承载力 ‎【答案】47. CD 48. AC ‎【解析】‎ ‎【47题详解】‎ 本题考查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的关系。根据图示可见:当人口规模低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呈正相关;当人口规模高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将导致生活质量的下降。所以CD正确选项, AB选项错误。故选CD。‎ ‎【4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及环境承载力的理解。读图有两条曲线P处和P'处都是最佳人口规模,可推理出是不同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 P'对应的Y'生活质量较高,因此P′为较高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P 为较低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AC正确;P和P'都是在合理的人口规模状态下对应的最佳的生活质量因此P和P'应为人口合理容量,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容量都要大于人口合理容量,BD错误。故选AC。‎ ‎【点睛】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比较 环境人口容量 人口合理容量 概念 ‎ ‎ ‎ ‎ 估算的角度 仅从自然资源角度估算的最大抚养人口数量 根据现有的消费水平,参照可预见的生活及生产力水平、资源储量和消费量变动情况,估算的最适宜的人口规模 意义 体现的是人口生物学意义上的“生存”,是一个警戒值 体现了人口“发展”层面上的意义,更具有现实意义,是一个合理值 大小关系 某一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 二者与制约因 素的相关性表现 ‎(注:横轴表示的是各制约因素的影响程度)‎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完成下面小题。‎ ‎49. 观光农业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农业与旅游交叉的新兴产业.它既是农业生产的一部分,又具有旅游业休闲娱乐、提供旅游服务的功能。发展观光农业具有如下意义 A. 利于扩大农业经营范围 B. 利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C. 便于大量销售农产品 D. 避免环境污染 ‎50. “红色产业”是新疆地区红色农产品及其加工产业的统称,红花、番茄、枸杞是该地区“红色产业”的三大支柱,其中番茄酱是重要出口创汇产品。该地区番茄色红、质优的重要自然原因是 A. 科技创新培育优质品种 B. 日照时间长,光照充足 C. 水源充足,黑土肥沃 D. 昼夜温差大,养分积累多 ‎【答案】49. AB 50. BD ‎【解析】‎ ‎【49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发展观光农业的意义。观光农业是一种农业与旅游交叉的新兴产业,它既是农业生产的一部分,又具有旅游业休闲娱乐、提供旅游服务的功能。因此发展观光农业需要发展相关的服务部门,从而调整产业结构,B选项正确;观光农业的目的不是直接销售农产品,而是通过农业来发展旅游,利于扩大农业经营范围,增加收入,A选项正确,C选项错误;发展观光农业不能避免环境污染,D选项错误。故选AB。‎ ‎【50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新疆农产品质优的自然原因。新疆位于我国西北地区,距海较远,水汽难以到达,降水较少,晴天多,该地区纬度高,夏季白昼时间长,日照时间长,光照充足,B选项正确;该地区昼夜温差比较大,白天光合作用强,夜晚呼吸作用弱,所以有利于糖分的积累,D选项正确;科技创新培育优质品种不属于自然原因,A选项错误;该地水源不足,无黑土分布,C选项错误。故选BD。‎ 三、综合题(共40分)‎ ‎51.下图为亚洲地区山脉和河流及相关地理事物分布简图,回答下列问题。 ‎ ‎(1)终年控制丙地的气压带是 ▲ ,其气候特征是 ▲ 。‎ ‎(2)甲处所示为世界著名的山脉,其形成主要是受 ▲ 和印度洋板块 ‎ ▲ 而成。乙区域为典型的河流堆积地貌—— ▲ 。‎ ‎(3)图示季节亚欧大陆气温比同纬度海洋气温 ▲ (选填“高”或者“低”),控制亚欧大陆的是 ▲ (大气活动中心名称)。此时,被切断的气压带是 ▲ ,乙地风向是 ▲ 。‎ ‎(4)当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时,丁地区的盛行风向 ▲ 。‎ ‎【答案】(1)副热带高气压带;全年炎热干燥 ‎(2)欧亚;碰撞挤压;三角洲 ‎(3)高亚洲低压(印度低压);副热带g高压;东南风;‎ ‎(4)西北风 ‎【解析】‎ ‎(1)丙地位于北回线附近,因此气压带是副热带高气压带;丙地位于阿拉伯半岛,属热带沙漠气候,其气候特征是全年炎热干燥。‎ ‎(2)甲处为喜马拉雅山脉,其形成主要是受亚欧和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而成。乙地位于我国长江口,在海水顶托作用下,因泥沙堆积而形成河口三角洲。‎ ‎(3)图中印度半岛盛行西南风,为北半球夏季,亚欧大陆气温比同纬度海洋气温高,控制亚欧大陆的是亚洲低压(印度低压)。其位置与北移的副高接近,因此此时,被切断的气压带是副热带高气压带,乙地位于长江口,夏季盛行东南风。‎ ‎(4)当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时,北半球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向左偏成西北风,故丁地区的盛行风向为西北风。‎ ‎52.下图为某城市规划略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若该城市主要功能区包括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和文化区,则①功能区为______,③功能区是______。‎ ‎(2)a、b、c、d四处中,宜建高级住宅区的是______,原因是______。‎ ‎(3)甲处应优先发展的大型工业企业是______,该工业在此处布局的有利条件有______。‎ ‎【答案】(1)住宅区 工业区 ‎(2)b  靠近文化区;位于河流上游,依山傍水,环境优美;位于盛行风上风向,污染较小 ‎(3)炼铝厂 位于盛行风的下风向,减少对城市的大气污染;位于流经城区的河流下游,不污染城市水源;接近铝土矿,原料丰富;靠近火电站和煤炭产地,能源充足;靠近铁路、公路和河流,水陆交通便利;水源充足(任答三点即可)‎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功能分区合理规划等相关知识。‎ ‎(1)本题主要考查功能区的分布,读图分析可知,②占地面积小,且位于城市中心,交通通达度最高,应为商业区;①分布在商业区外围,占地面积最大,应为住宅区;③位于城市外缘,交通干线附近,且位于盛行风向的下风向,应为工业区;④位于河流上游,盛行风向的上风向,环境优美,应为文化区。‎ ‎(2)高级住宅区对环境质量要求高,一般布局在城市外缘,盛行风的上风向,河流的上游,与高坡、文化区相连,故应布局在b处。‎ ‎(3)读图分析可知,甲地位于河流的下游,水源充足,铝土矿资源丰富,接近火电和煤炭,能源丰富,因此该地适合电解铝工业或有色金属冶炼工业的发展。 从该工业对地理环境影响来说,甲地地处城市郊区,对城市环境污染小;而且地处城市河流下游,远离水源地,对河流的污染较小,地处城市盛行风的上风向,对城市空气污染小;附近交通便利,便于产品的运输。‎ ‎53.下图为世界部分农业分布区和工业分布区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地的农业地域类型生产的农产品是____________,②地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____,③地农业地域类型在我国分布的典型地区是____________。④地农业地域类型的商品率较____________。‎ ‎(2)图中A-E五个工业区中,属于高新技术工业区的是____________()填字母),被称为“____________”,它所在的城市是____________,其联系生产地与消费地依靠的运输方式主要是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填字母)工业区是我国著名的传统工业区,它生产的核心区位优势条件是“丰富的矿产资源”,而宝钢生产缺乏原料和动力,因而对____________(运输方式)依赖性更强。‎ ‎【答案】 (1). 牛肉 (2). 商品谷物农业 (3). 珠江三角洲 (4). 低 (5). B (6). 硅谷 (7). 旧金山 (8). 航空 (9). E (10). 海运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农业地域类型的分布、特点以及世界重要的工业区的分布和发展特点。难度不大,掌握基础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详解】第(1)题,如图,①地的农业地域类型是阿根廷的大牧场放牧业,生产的农产品是牛肉;②地位于美国中央大平原,农业地域类型是商品谷物农业;③地农业地域类型是混合农业,我国分布的典型地区是珠江三角洲;④地农业地域类型水稻种植业,商品率较低。第(2)小题,如图,A为美国五大湖工业区,是传统的重工业,B是美国旧金山的高新技术工业区,被称为“硅谷”,其联系生产地与消费地依靠的运输方式主要是航空;C为意大利的新兴工业区;D是德国鲁尔区的重工业区;E为中国的辽中南重工业基地。第(3)小题,E工业区是我国著名的传统工业区,上海宝钢生产缺乏原料和动力,需要运输大量的原料和能源,因而对海运依赖性强。‎ ‎54.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杭州湾跨海大桥于2008年5月1日正式通车。大桥南起宁波慈溪,北至嘉兴海盐,是世界上建造难度最大的跨海大桥之一。‎ ‎(1)分析造成大桥施工困难的自然原因。‎ ‎(2)杭州湾跨海大桥设计成S型的原因是什么?(至少答两条)‎ ‎(3)试评价大桥建成后产生的主要社会、经济、环境效益。(至少每点答一条)‎ ‎【答案】(1)海域宽阔;温差大;台风多;潮差大;流速急;水深、风浪大;海水腐蚀严重;桥墩地基建设难度大等等。‎ ‎(2)线形优美,集交通、观光于一体;不易让司机产生视觉疲劳,减少交通事故;s型比直线型更加有利于抵御潮水、洋流压力,同时保证船舶安全通行。‎ ‎(3)社会:推进城市化发展,促进社会繁荣稳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岗位。‎ 经济:降低交通运输成本,缩短时空距离,加强区域经济联系,促进两地的经济发展 环境:实现节能减排,减少油耗及尾气排放,减轻环境污染。‎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交通建设的区位选择及其意义。意在考查学生的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详解】第(1)小题,跨海大桥施工困难的自然原因主要从气候因素和海洋因素两方面分析即可。气候因素:夏秋季节台风影响大且夏季降水集中;海洋因素:海域宽阔,该地区有著名的钱塘江大潮,潮差大,流速快且海水深,另外海水对建筑物也有腐蚀作用。第(2)小题,跨海大桥首先受到了海流的影响,从结构力学的角度来看,有弯度明显更稳定,跨海大桥受到的海浪冲击远远大于普通桥梁,所以通过设计S型曲线,能让水流通过引导减少对桥梁造成的伤害。把桥梁修成弯曲的,还能防止司机出现驾驶疲劳,比如在一条直线上开车司机经常会因为周围相同的驾驶环境,产生视觉疲劳和精神懈怠,通过弯曲的路线,能引导驾驶人员的视线,这会让司机注意力更加集中,不容易发生交通事故。此外跨海大桥修建成S型,线形优美,可以集交通、观光于一体。第(3)小题,跨海大桥的建设使宁波到上海距离缩短,社会效益主要体现在,可以推进城市化发展,促进社会繁荣稳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岗位。对经济的影响是降低交通运输成本,提高效率,加强了区域问的经济联系,促进两地经济的发展。环境效益则体现在距离减少,耗油量减少及尾气排放减少,减轻了环境污染等方面。‎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