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19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淄博专版)2020届中考历史复习 专题八 古今中外的科学技术与经济全球化练习
专题八 古今中外的科学技术与经济全球化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用时:______分钟 一、选择题 1.(2018·咸宁中考)“每当人们在中国文献中查找任何一个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要焦点就在宋代。”以下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 ①蔡伦改进造纸术 ②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 ③指南针开始应用于航海 ④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2018·济宁中考)我国古代的中医文化辉煌灿烂,惠及后人,是传统文化的瑰宝。下列属于中医学著作的是( ) ①《本草纲目》 ②《天工开物》 ③《伤寒杂病论》 ④《九章算术》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 D.①③④ 3.(2018·娄底中考)明朝中后期的一些科技巨著附有大量插图,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实证性资料。如图插图最有可能出自( ) A.《齐民要术》 B.《天工开物》 C.《本草纲目》 D.《资治通鉴》 4.(2018·滨州中考)大型纪录片《厉害了,我的国》记录了“蛟龙”下海、“墨子”升空等一个个生动的中国故事,凝聚了中国力量,弘扬了中国精神。由此让我们联想到创业年代的英模人物,其中被誉为“两弹元勋”的科学家是( ) A.王进喜 B.邓稼先 C.袁隆平 D.焦裕禄 5.(2018·泰州中考)1970年4月25日新华社电:“中国人民这一伟大胜利,给正在坚持武装斗争的亚、非、拉各国人民和全世界革命人民以巨大的鼓舞,给反革命的美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该电评论的是( ) 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新中国重返联合国 C.“东方红1号”卫星发射成功 7 D.“神舟”五号实现载人航天 6.(2018·张家界中考)《走向丰衣足食的世界》一书中写道:“他在农业科学上的成就击败了饥饿的威胁,领导着人们走向丰衣足食的世界。”文中的“他”是指( ) A.焦裕禄 B.邓稼先 C.袁隆平 D.钱学森 7.(2019·原创题)19世纪英国诞生的一项伟大的理论,戳穿了“上帝创造了万物”的谬论,把越来越多的人从宗教神学的无知、愚昧和落后中解放出来。该理论是( ) A.但丁的人文主义思想 B.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 C.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D.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8.(2018·张店模拟)到1724年,英国通航水路的总长度尽管与上个世纪相比翻了一番,但随着商品流通量的迅速增长,严重滞后的交通运输条件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重大障碍。这种局面得到根本改观得益于什么的发明( ) A.蒸汽机 B.火车机车 C.轮船 D.汽车 9.(2018·改编题)“电灯亮起来了,电话响起来了,汽车跑起来了,飞机飞起来了。”这句话形象地描述了科技革命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其中为“汽车跑起来了”做出巨大贡献的人物是( ) A.瓦特 B.爱迪生 C.莱特兄弟 D.卡尔·本茨 10.(2018·长春中考)“互联时代有弊有利,智能生活不再神秘。QQ微信谈天说地,扫码支付快捷便利。”其中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关键性技术是( ) A.原子能技术 B.航天技术 C.计算机网络技术 D.生物技术 11.(2018·桓台一模)从下表中可以看出,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 ) 三次科技革命 重要发明成果 主要发明国 第一次 手摇纺纱机、水力纺纱机、联动式蒸汽机、汽船、蒸汽机车 英国、美国 第二次 发电机、内燃机、电灯、汽车、飞机、电报、电话 德国、美国 第三次 火箭、导弹、海底光缆、深海探测器、激光武器、卫星、飞行器、空间实验室、高铁、新能源汽车、电子计算机、光量子计算机、互联网、人工智能、手机智能终端 美国、欧洲国家、中国、日本、韩国、印度等 A.后起国家对老牌强国的超越 B.能源利用及动力、应用技术的革新 C.交通工具的发明和应用 D.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12.(2018·潍坊中考)下图为漫画《平衡的世界经济》。它反映出经济全球化( ) 7 A.推动了区域经济发展 B.消除了贸易保护主义 C.促进了跨国公司发展 D.平衡中隐藏巨大危机 二、非选择题 13.(2018·青岛中考)纵观历史,每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都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0年,正值以英国为中心的技术革命结束后不久,故中国的大门可以认为是新技术这一重锤砸开的……就在中国人模仿这些技术达到高潮的时候,西方正酝酿着又一次技术革命……对此,中国科技人员再没有冷淡和怠慢……应该看到,经历了这70余年,中国技术发展的整体速度加快了。 ——杨德才主编《20世纪中国科学技术史稿》 材料二 进入20世纪,中国社会经济变动……较之以往更为剧烈、更为复杂,呈现出新的特点。首先,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开始了外资在华大规模设厂浪潮。 ——丁守和主编《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 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尽管是一个低收入国家,中国仍然选择了追求高科技水平的发展战略……特别是出于国家防御的目的……成立了一批精英聚集的研究机构,比如中国科学院(CAS)。六七十年代,中国在核技术、空间技术以及基因工程方面的重大进步证实了这种制度成功的一面。 ——(美)劳伦·勃兰特托马斯·罗斯基编 《伟大的中国经济转型》 材料四 现在是第四次工业革命……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或者一个行业如果不能意识到这场变革的核心以及其中隐藏的潜能,或者没有找到应对之道,那么也许其他新的行业、国家和地区在新技术可能性的基础上会取而代之,获得领先地位。 ——(德)乌尔里希·森德勒主编《工业4.0: 即将来袭的第四次工业革命》 (1)材料一中,“以英国为中心的技术革命”开始的标志是什么?“中国的大门”被“砸开”开始于哪一历史事件?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说“中国的大门可以认为是新技术这一重锤砸开的”?“中国技术发展的整体速度加快”的原因是什么? 7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主要方式有何变化?这一变化与哪一不平等条约有关? (4)材料三中,“核技术、空间技术”方面的“重大进步”指什么?“中国仍然选择了追求高科技水平的发展战略”的目的是什么? (5)针对材料四中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你认为中国的“应对之道”是什么? 14.(2018·苏州中考)中国古代科技曾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且影响深远,明朝以后才逐渐落后于西方。今天的中国在科技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时代呼唤着科技的进一步创新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1001—1500年世界科技发明数量概况 ——数据来源于《自然科学大事年表》 材料二 (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没有在中国发生)这一“李约瑟之谜”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古代科举考试的课程设置,没有能够以数学和可控实验为主,而是以四书五经为主,结果科学革命无以发生,中国的前现代生产经验试错型技术进步方式,也就无法转化为以科学实验为理论基础的现代技术进步方式。技术进步的停滞,最终导致了中国与西方的差距不断拉大。 ——林毅夫《李约瑟之谜与中国的兴衰》 材料三 不能总是用别人的昨天来装扮自己的明天。不能总是指望依赖他人的科技成果来提高自己的科技水平,更不能做其他国家的技术附庸,永远跟在别人的后面亦步亦趋。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全面提高我国科技创新的国际合作水平。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是要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 7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中国的哪两项发明分别促进了人类文化的传播和航海事业的发展。 (2)据材料二,指出作者认为中国“技术进步停滞”的根本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从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对外关系政策方面进一步分析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 (3)据材料三,谈谈你对我国如何实现科技进一步创新发展的认识。 15.(2018·高青一模)十九大报告指出:主动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不断壮大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全球化源于何时?这实际上是个复杂的历史问题,如果从地理与历史的角度来看,1492年应该可以看作是近现代全方位交流意义的全球化的开始。 ——白海军《2049,相信中国》 (1)材料一为什么把1492年视为“全球化的开始”? 材料二 1840年前后,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机器大工业生产的产品不再满足于国内市场……火车和轮船的出现大大改变了交通运输条件,世界各地间的联系更为便捷。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电车、汽车、铁制轮船成为新的交通运输工具,电话、无线电、电报成为新的通讯手段,大大缩短了时空距离,为国际贸易的大发展提供了新的物质技术基础。 (2)两次工业革命在动力领域的标志性发明分别是什么?两次工业革命为全球化提供了“物质技术基础”,有哪些具体表现? 材料三 二战以来,交通运输技术迅速发展,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把世界各国各地区更加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加速了资本和原材料的国际流动。跨国公司和各种国际组织成为经济全球化的强有力的推动者。两极格局的瓦解也为经济全球化扫清了障碍……这一切都推动了世界经济向全球化发展。 (3)根据材料三,说明二战以来在“推动世界经济向全球化发展”方面出现了哪些新的因素。 7 (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有何影响。 材料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投入经济全球化浪潮,参与各种国际经济组织,为促进国际经济秩序更加公正合理,积极贡献中国智慧。我国既是国际规则的遵循者、受益者,也是建设者和推进者。 (5)请举例说明材料四中“中国积极投入经济全球化浪潮,参与各种国际经济组织”,并说明这样做的理由。作为全球化的“建设者和推进者”,近年来我国采取了什么举措? 参考答案 1.B 2.C 3.B 4.B 5.C 6.C 7.C 8.C 9.D 10.C 11.B 12.D 13.(1)珍妮机的发明。鸦片战争。 (2)英国需要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新式教育的发展。 (3)以资本输出为主或投资设厂。《马关条约》。 (4)“两弹一星”或原子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国家防御;加强国防力量;打破帝国主义的核垄断。(答对任意一条即可) (5)科技创新;培养人才;政府扶持等。(答对任意一条即可) 14.(1)活字印刷术;指南针。 (2)根本原因:明清科举制度(八股取士)阻碍科技进步。君主集权强化,阻碍社会发展;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禁海政策),未能适时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 (3)要自主创新(不能总是依赖他人或成为别人的技术附庸);要坚持国际合作;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 15.(1)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使孤立分散的世界开始走向整体。 (2)第一次:蒸汽机;第二次:内燃机(或电动机);火车、汽车、轮船等改善交通运输条件;电报、电话等改善通讯条件。 (3)信息技术;跨国公司和国际组织;两极格局的瓦解。(任答两点即可) 7 (4)积极:加强经济联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更多机会;消极:产业分工与国际贸易不平等,利润分配不公平,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经济风险增大。(言之有理即可) (5)加入WTO(或世界贸易组织);壮大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成立亚投行(或倡导“一带一路”建设等)。 7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