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19 发布 |
- 37.5 KB |
- 1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茚旺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www.ks5u.com 高一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史载孔子是位“温良”的教书先生,“温良恭俭让”是弟子对夫子的深切印象。所谓“温良”,“敦柔润泽谓之温,行不犯物谓之良”,它既是外在的德行,彬彬有礼,又是内在的德性,圆融和熙,而低调谦抑,或是其精神底蕴。 从《论语》一书来看,孔子对于人的操行举止,进退取舍,有着鲜明的恶骄而喜谦的态度。 孔子甚为反感骄横狂妄。“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众所周知,周公为一代名相,不仅辅佐周成王度过“兄弟阋墙”的危机,而且建章立制,极大丰富和发展了周代礼乐文明,因此孔子很崇敬他,甚至有段时间做梦没有梦到周公都深感失落。但是,在孔子看来,如果为人“骄且吝”,即使有像周公那样的“才美”,也是不值一提的。由此可见,孔子是多么排斥自大狂妄。孔子“恶利口”,也甚为鲜明地显示了他的态度。“子曰: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文中“利口”,实即工言辞、善表暴,孔子直言“恶”之,鄙薄之意甚明。《论语》中多处记述孔子对张扬自夸、伶牙俐齿的厌恶。卫大夫祝鮀“有口才”,孔子却视之为“佞人”,“子曰:辞达而已矣”。本着“辞达而已”的立场,孔子讨厌信口开河的大言不惭,“子曰: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对于花言巧语,夫子更是十分鄙弃,他直斥之为“不仁”:“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巧言”,按朱熹的注解,即“好言”,不过此非好坏之好,而是“致饰于外,务以悦人”的讨好之意,亦即巧舌如簧的夸夸其谈。值得注意的是,《论语》中屡次记载了“巧言令色,鲜矣仁”这句话,至于类似的表达,就更多了:如“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这种反复的讥刺,足见孔子对“巧言”虚骄、“利口”自夸的憎厌。 孔子推崇“无伐善,无施劳”。孔子“孟之反不伐”之断语,直接生动显示了他嘉赏谦逊的立场。“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将入门,策其马,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 “伐”,“夸功曰伐”;殿,“军后曰殿”,常为智勇双全者所任。孟之反之所以殿后,正说明他有勇气和能力,但他却以马行迟缓为由,不仅不自夸勇敢有谋,还有意自抑,所以孔子大为赞许。另有一次孔门师徒欢会,孔子让弟子各言其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文中“无伐善”,即不自夸己之所长、所能,“无施劳”,即不自炫自己之功、之绩。书中虽未明记孔子的点评,但从夫子对颜渊的喜爱称赞来看,颜子“愿无伐善,无施劳”,也体现了孔子思想的浸润,换句话说,也流露了孔子对弟子“有若无”谦逊德性的嘉许。 孔子的“温良”实是其“不伐善”谦逊品格的外溢和流露,正所谓诚中形外,显现出一位动荡时代智者“求达不求闻”的隐忍、坚毅精神。 (摘自《光明日报》2017年9月2日胡发贵《孔子不伐善》,有删改) 1、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外在彬彬有礼,内在圆融和熙、低调谦抑,这正是孔子及其弟子“温良”品性的体现。 B、 周公在辅佐成王时建章立制,居功至伟,但因其自大狂妄,孔子觉得他不值一提。 C、朱熹同孔子一样“恶利口”,认为讲话应“辞达而已”,“巧言”虚骄是“不仁”。 D、 孔子因孟之反勇敢有谋且不自夸而称赞他,这表明孔子对低调谦抑的品质的推崇。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文章主要从“恶骄”“喜谦”两个角度展开论证,一“恶”一“喜”,态度分明。 B、 作者在文中大量引用了《论语》语句并列举了一些典型事例,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 C、 文章在论证“孔子甚为反感骄横狂妄”这一分论点时主要运用了引证法和例证法进行论证。 D、 全文用总分总的结构形式,逐层深入论述了孔子所主张的“求达不求闻”的坚毅精神。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孔子认为“利口”之人,往往是“巧言”虚骄,则“乱德乱谋”,应以之为耻。 B、 孔子弟子颜渊有“无伐善,无施劳”的志向,应该是深受孔子谦逊品格的影响。 C、 如果做到“不伐善”、戒骄横,那么就能形成完美的德行,做事也就容易成功。 D、 要形成“温良”品性,举止应该做到彬彬有礼,做人应该圆融和熙、低调谦抑。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12分) 材料一 圆梦正当时,中国梦激荡最大“海归潮” 优惠的政府政策、全球最活跃的经济、快速发展的高新产业、持续投入的科教事业、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以及海内外“人才、项目、技术、市场、资本、场地、服务”全面对接的平台,正吸引越来越多海外学子归国追梦。 国外媒体评价,全球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这样重视、这样大规模、这样专业化地吸引人才回国。“现在,海归回国主要是被‘吸’回来的。”中国欧美同学会副会长王辉耀说,随着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靠近世界舞台中心,也比以往任何时期更有条件、更有能力吸引全球人才。詹天佑、茅以升、钱学森、邓稼先……纵观历史,一批又一批莘莘学子赴外求学、归国兴邦。今天,除了拥有前辈们的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吸引大量海归人才归来的,还包括自我价值与个人梦想的实现。 然而,在全球竞争中发展成一个人才大国、人才强国,仍需下更大决心、更大力气。一份面向全国200多所高校的问卷调查显示,“编制过死、编制偏紧”是人才管理中面临的最突出问题。从人才发展上看,经过多年努力,我国人才队伍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还存在体制不顺、机制不活、布局不优、效率不高等困境,破解这些“瓶颈”,唯有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 (选自2月22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附图: 材料二 新东方海威时代与全球化智库(CCG)共同发布了《2016年中国海归就业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六成企业在招聘时仍更倾向于使用海归人才,而82.5%的单位均在一定程度上对海归员工采取了倾斜性优待(如更核心的岗位,较高起薪等)。 而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是,身处海外的留学生在回归本土职场的过程中也遭遇了些许不利因素。《报告》结果显示,多数企业的招聘岗位数量,招聘时间,招聘渠道对海归求职较为不利。同时,海归人才在求职过程中也暴露出对国内就业形势不了解,错过企业招聘季以及缺乏明确职业规划等问题。超过50%的海归认为不了解国内就业形势和企业需求是回国就业的第一不利因素,同时47.3%和32.4%的受访人员认为回国时间错过校招季以及岗位海投效率低这两大因素导致了海归回国就业难度增大。 (摘自中国新闻网,有删改) 材料三 日前,杨振宁、姚期智两位老科学家放弃外国国籍、转为中科院院士一事,引发热烈关注。 在舆论场上,以耄耋之龄回归故土的杨振宁更是备受关注。已近百岁之龄的杨振宁,估计已不会如年轻时那般埋头扎根于科研一线,或许正如他本人所述,“我的身体里循环着的是父亲的血液,是中华文化的血液”,是文化的归属感让他对故土恋恋不舍。亦或是科学上的引路精神让他回来发挥“余热”,为后来者指引前路,如他自己在诗中所说:“学子凌云志,我当指路松。” 杨振宁选择入籍,是他对晚年道路的选择,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与国家的道路选择是交叉的。得益于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所创造的开放环境,对世界潮流的融入,杨振宁的归来方才有了现实的可能,而杨振宁等一批海外科学家的归来,又会给中国科研带来从项目到建制与世界接轨的机会。 对于中国来说,迎来杨振宁桑榆晚年的同时,也不可否认,错过了杨振宁最辉煌的科研生涯。由此,未来的方向也当因之厘清:让更多科学家们愿意留在这片土地上,诞生出最精尖的科研成果,不仅是因为中华文化的血液,更因为是先进的设备、优厚的条件、社会的理智与尊重、环境的平和与包容。 (来自光明网,作者“光明网评论员”,有删改) 4、下列针对上诉材料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三则材料都认为在当下我国的“海归”热潮中,一方面海外留学人员踊跃回归祖国,另一方面在人才回国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B、第一则材料是一篇新闻报道,客观地介绍了海外留学人才为实现自我价值和个人梦想,积极回国创业,释放出巨大的发展能量。 C、第二则材料是调查报告,反映了海归人才在回国求职就业过程中遇到的不利因素,为他们在国内的职业发展提出建议、指明方向。 D、第三则材料是新闻评论,该评论认为杨振宁回归中国国籍这一事件彰显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更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吸引力。 5、下列针对上述材料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我国出国留学及留学归国人数逐年增加,出国人数和回国人数之间的差距逐年缩小。可以预见,在未来几年,这样的发展趋势将持续下去。 B、 在吸收海归人才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都源自我们在人才管理中“编制过死,编制偏紧”的体制,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坚定不移的深化改革。 C、杨振宁、姚期智两位老科学家在耄耋之龄转为中国公民,虽然已经不能在科研上为祖国做出贡献,但他们为更多的海外精英做出了积极示范。 D、 当前,无论是回国创业还是入职国内企业,海归人才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发挥的领域,可以很好的把个人的梦想和国家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 6、 请综合三则材料归纳我国当前出现“海归”热潮的主要原因。(6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左手神医 北乔 在江苏东台三仓乡,朱庆树的名头很大,人称“左手神医”。 朱庆树七岁的时候,父母双亡,这以后他靠穿百家衣吃百家饭维持生活。十六岁的时候,村里来一位道人。在桥头,道人遇上朱庆树,没说上几句话,朱庆树就跟道人离开村子。他什么也没带,他也没什么可带的。九年后,在村里人把朱庆树忘得差不多的时候,他回来了。一身粗布长袍,一个大药箱,右边空空的袖子随风飘荡。 村里的接生婆一年前生了病,是种怪病,能吃能喝,就是人一天天地消瘦。朱庆树到村子里时,接生婆已经瘦得不成人样,就像树干挂个皮囊似的。朱庆树用他的左手替接生婆把脉后,开了个药方。接生婆吃了十副药,居然好了,又忙着为人们接生去了。这以后,她除了帮人家接生,还多了件事,就是到处夸朱庆树医术高明。她说:“我啊,是把人接到世上来,朱庆树能把人从阎罗王手里抢回来!” 朱庆树没有家,也不需要家,天天地这村转到那村他给人看病,从不收钱,只要管饭管住就行。有人硬要给他钱,他坚决不收,“我从小就是乡亲们养大的,现在我有吃有住就知足了,我要钱,也没用的。”遇到一些大户人家付钱,他也不要,但让人家买上几副药。总有些人家是没钱吃药的,这时候,他存的药就会派上用场。 不管到什么地方,遇上什么病人,朱庆树只要伸出左手把把脉开上几副药,就能药到病除。有些病人,连药都不用吃,朱庆树扎扎针,就能治好。这样的人,不是神医,是什么?渐渐地,人们知道了朱庆树的一些事。原来当年他是跟着那位道人进深山学医去的。他的右胳膊,是一次采药时被老虎咬掉的。朱庆树不怎么说话,说得最多的是“医道”。人们要感谢他时,他说,不用谢,这是医道。可人们要他细讲什么是医道,他又解释不清,只说行医之人遇病就得治,就是医道。 一天,他走到一大户人家门口,从门里窜出一条狼狗,硬生生地从他腿上咬下一块肉,血流满鞋子。没等他包扎,门里跑出一个家丁,一见是朱庆树,愣在那儿不知说什么好,平日里横蛮竖野的样子全不见了。原来这人家的老爷吃午饭时突然倒在桌边不省人事,呼吸十分的微弱,就和死人差不多。家丁不是出来看狗咬着谁了,这事他才不管呢。他家的狗咬人是远近闻名的,遇到有人到门口不咬那才是怪事呢。家丁是听从吩咐去请左手神医朱庆树的,可没想到出门就撞上了朱庆树。见朱庆树被狗咬了,他有点恨狗,这破狗,你什么人不能咬,偏咬他,你什么时候不能咬,偏在这档儿咬,完了,老爷的命恐怕是被你这破狗一口咬没了。 朱庆树看出些什么,忍着痛问家丁是不是有什么人病了,家丁吞吞吐吐地开了口。朱庆树听到一半,随便找块破条缠了一下伤口,就三步并着两步进了院子,身后留下一行血印。 后来,有人说朱庆树,你啊你啊,真是傻到家了,狗把你咬成那样子,你还救狗的主人。朱庆树淡淡地说:“医道,道为术之上啊!” 这一天,朱庆树刚为一户人家的小儿子看完病,五六个日本鬼子就冲进院子,见到朱庆树,二话不说绑着就走。县城里一个鬼子大佐得了病,耳朵和眼睛总往外渗血。这鬼子,朱庆树是知道的,全县的百姓都知道,心狠手辣,杀人如麻。朱庆树花了两天的工夫,终于把鬼子的病治好了。 村里人听说,朱庆树成了鬼子的座上宾。 过了两天,村里人听说,镇里鬼子营区发生了一次爆炸,所有的鬼子全被炸死了。朱庆树也在其中。 (有删改) 7、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小说开头就介绍朱庆树为“左手神医”,名头很大,设置了悬念,引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且具有先声夺人的效果。 B、朱庆树说得最多的是“医道”,可人们要他讲什么是医道时,他又解释不清,但他不仅真正懂得而且践行了医道。 C、 小说善于通过故事来表现人物,被大户人家的狗咬后仍救狗的主人,体现了体现了朱庆树对大户人家的巴结讨好。 D、 朱庆树小时候父母双亡,靠众人救济才生存下来,后来跟道人进深山学医,付出巨大代价,学成后回报乡亲,这说明他知恩图报。 8、 小说中朱庆树救治鬼子大佐的情节,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说明。(6分) 9、 小说中表现的“医道”内涵是什么?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及括将行,其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王曰:“何以?”对曰:“始妾事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饮而进食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大王及宗室所赏赐者尽以予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而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王以为何如其父?父子异心,愿王勿遣。”王曰:“母置之,吾已决矣。”括母因曰:“王终遣之,即有如不称,妾得无随坐乎?”王许诺。 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阬之。赵前后所亡凡四十五万。明年,秦兵遂围邯郸,岁余,几不得脱。赖楚、魏诸侯来救,乃得解邯郸之围。赵王亦以括母先言,竟不诛也。 自邯郸围解五年,而燕用栗腹之谋,曰“赵壮者尽于长平,其孤未壮”,举兵击赵。赵使廉颇将,击,大破燕军于鄗,杀栗腹,遂围燕。燕割五城请和,乃听之。赵以尉文封廉颇为信平君,为假相国。 廉颇之免长平归也,失势之时,故客尽去。及复用为将,客又复至。廉颇曰:“客退矣!”客曰:“吁!君何见之晚也?夫天下以市道交,君有势,我则从君,君无势则去,此固其理也,有何怨乎?”居六年,赵使廉颇伐魏之繁阳,拔之。 (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B、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C、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D、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妾是我国传统一夫一妻多妾制下的产物,主要指地位低于正妻的女性配偶,也可作为女子对 自己的谦称。 B、士大夫是我国古代对社会上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和官吏的统称,一般他们既是国家政治的参与者,又是社会上层文化的创造者。 C、诸侯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周制规定受封的诸侯要为周天子承担镇守疆土、出兵勤王、缴纳贡赋等义务。 D、门客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是达官贵人作为自己地位和财富的一种象征,他们都具有真才实学且充满正义感。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赵括自幼学习兵法,对用兵之道很是了解,但他为人自大轻浮,又缺乏实战经验,因此他的父亲并不看好他。 B、赵括的母亲看事物有远见,知道赵括没有他父亲那样的才能,当赵王要赵括带兵打仗时,她是持反对的意见。 C、廉颇因为在燕赵之战中有功,赵王赐给了他信平君的封号,但赵王并不真正相信他,只让他做名义上的相国,没有实际权力。 D、廉颇失势时,他的门客离开他,得势后又回来归附他,从这可以看出,当时门客与主人之间,更多的是一种利益的关系。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5分) (2)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这首诗,完成14~15题。 山寺见牡丹 刘子翚【注】 倦游曾向洛阳城,几见芳菲照眼新。 载酒屡穿卿相圃,傍花时值绮罗人。 十年客路惊华发,回首中原隔战尘。 今日寻芳意萧索,山房数朵弄残春。 【注]:刘子晕(huī)(1101~1147),建州崇安(今属福建)人,南宋诗人。 14、下列对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 首联写出了牡丹花开时的耀眼夺目,“新”突出了诗人在倦游中看到牡丹的新奇惊艳之感。 B、 颔联写牡丹养在公卿家,赏牡丹的也是富家人,“穿”“傍”二字也暗示出诗人对牡丹的喜爱。 C、 颈联表现了诗人年华逝去之愁和难以再回中原之恨,而仕途不顺正是诗人漂泊的原因。 D、 尾联的“意萧索”是说诗人暮春到山寺寻牡丹,却只看到几朵残花,再加上诗人对自己、对牡丹命运的感伤,因此感到意兴阑珊。 15、这首诗主要表现了作者的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1)康河的流水和水草呈现出的安闲、自在,正是诗人徐志摩心向往之的境界,《再别康桥》“ , !”便直接抒发了这种情感。 (2)在《沁园春长沙》中,词人用“ ”一句,高度概括了大自然万事万物在美好秋景中的生存状态;用“ ”一句高度概括“同学少年”经历的革命岁月。 (3)写易水送别场面时,借助对大风和河水的描写来烘托慷慨悲壮气氛的名句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1题。 ①这是古城里的一条小街,过去这里显然驻扎过守城的军队,有一排排的营房为证。现在这里正在建筑仿古的街市和民居,已颇成气候了,秦砖汉瓦,_________,虽没有皇家气象,却也称得上是_________。在最前面靠近巷口的地方,还立有一个牌坊,上书一副对联,“市井里巷尽染六朝烟水气,布衣将相共写千古大文章”,雕刻极细腻,有__________之妙。但对得不甚工整,以我之见,不如将“大文章”改成“风情画”,尚可__________。 ②我上初中的时候,在杭州西湖看到过那副著名的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当时我心中引发了强烈的震动。那时正看着《说岳全传》,热血沸腾着,一看这对联真是绝了,其( ),真可以说是独步天下。 ③我还曾在广西看到过一副咏竹楹联,一目之后就永远忘不了,我以为那是最好的咏竹楹联。内容是:“一寸在土已有节,万尺凌云仍虚心”。 年代久远,这副咏竹联却早已成了我的座右铭, 我在什么地方看到的已想不起来了。 17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回味之无穷,概括之全面,含义之深刻,对仗之工整 B、概括之全面,含义之深刻,对仗之工整,回味之无穷 C、回味之无穷,对仗之工整,含义之深刻,概括之全面 D、 概括之全面,含义之深刻,回味之无穷,对仗之工整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 金碧辉煌 富丽堂皇 巧夺天工 差强人意 B、 雕梁画栋 美轮美奂 巧夺天工 差强人意 C、金碧辉煌 美轮美奂 妙笔生花 心满意足 D、 雕梁画栋 富丽堂皇 巧夺天工 心满意足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 由于年代久远,这副咏竹联却早已成了我的座右铭,我在什么地方看到的已想不起来了。 B、 年代久远,这副咏竹联却早已成了我的座右铭,但我在什么地方看到的已想不起来了。 C、 由于年代久远,我在什么地方看到的已想不起来了,但这副咏竹联却早已成了我的座右铭。 D、 由于年代久远,我在什么地方看到的已想不起来了,这副咏竹联却早已成了我的座右铭。 20、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许多文化景点或文学意象,常常会引发我们的情思。请从下列词语中选择一个 作开头,仿照例句写一句话。要求:①体现景点或意象特征;②句式一致;③运用拟人和反问的修辞 手法。(5分) 康桥 雨巷 例句:赤壁,你的雄奇伟岸,你的大气磅礴,你的壮丽多姿,不正好激荡起我心中的豪情吗? 21、下面是某校中学生暑假社会实践活动计划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5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古人曾写过这样的诗句:“一种春声浑难忘,最是长安课归时”,表现了对放学之后那欢快、嬉闹之声的深深怀念。今天,我们周围的声音多得让人应接不暇,可是,哪一种才是真正牵动你内心深处的呢?是校园的铃声,还是窗外的风雨?是新岁的爆竹,还是梦中的短笛?或者…… 请认真阅读上面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高一语文期中试卷答案 1. D A项,“孔子及其弟子”扩大范围,原文“‘温良恭俭让’是弟子对夫子的深切印象。所谓‘温良’,‘敦柔润泽谓之温,行不犯物谓之良’,它既是外在的德行,彬彬有礼,又是内在的德性,圆融和熙,而低调谦抑,或是其精神底蕴”可见,只是在说孔子。B项,“但因其自大狂妄,孔子觉得他不值一提”曲解文义,原文“周公为一代名相……因此孔子很崇敬他,甚至有段时间做梦没有梦到周公都深感失落。但是,在孔子看来,如果为人‘骄且吝’,即使有像周公那样的‘才美’,也是不值一提的”,可见并非说周公自大狂妄不值一提。C项,“朱熹同孔子一样‘恶利口’,认为……”无中生有,原文“‘巧言’,按朱熹的注解,即‘好言’,不过此非好坏之好,而是‘致饰于外,务以悦人’的讨好之意,亦即巧舌如簧的夸夸其谈”,可见朱熹只是在解释孔子的话。故选D。 2. D D项,“逐层深入”理解错误,全文结构是:第一段说孔子是一位“温良”之人,并解释了“温良”的内涵;第二段总领全文,孔子对于人的操行举止,进退取舍,有着鲜明的恶骄而喜谦的态度;第三段说孔子甚为反感骄横狂妄;第四段说孔子推崇“无伐善,无施劳”;第五段说孔子的“温良”实是其“不伐善”谦逊品格的外溢和流露,显现出一位动荡时代智者“求达不求闻”的隐忍、坚毅精神。中间三四段应是并列关系。另外“求达不求闻”也不只是坚毅精神,还有隐忍。故选D。 3. C C项,“如果……就能……”说法过于绝对,不合逻辑。故选C。 4. 选 C A 第三则材料没有指出“海归”过程中存在的问题;B 项,“海归”回国并非只为了“实现自我价值和个人梦想”,而且还怀揣“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D 项,不是 体现文化吸引力,而是体现文化归属感。 5.选A B吸收海外人才过程中的问题也有留学生自己对国内形势不了解等原因;C项,老科学家在科研上还可以起引领和示范的作用;D 项,并非所有的海归人才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发挥的领域。 6. ①国家政策引导扶持海外人才回国创业;②中国国家实力的增强,与世界潮流接轨的强烈愿望;③先进的设备、优厚的条件、社会的理智与尊重、环境的平和与包容从而营造出的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④海外人才的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及为了实现自我价值与个人梦想。 7. C 8. ①照应 前文并推动情节发展。这个情节是前文“行医之人遇病就得治”的极佳说明,更是后文鬼子被炸死的条件。②使人物形象更丰满。这个情节说明朱庆树践行医道不分国籍,他在救死扶伤与民族大义上均做到了完美,使人物形象更高大。③彰显了小说的主题。这个情节很好地彰显了“践行医道,救死扶伤”的主题。 9. ①救死扶伤。朱庆树坚持“行医之人遇病就得治”主张,在他的心目中,治病救人是超越一切的,人是第一位的,哪怕是咬伤他的狼狗的主人,哪怕是日本鬼子大佐,有病都给治好。②不求回报。为了学医,他跟随道人进深山学医,右胳膊都被老虎咬掉,花九年时间学成后,回乡行医,从不收钱,造福乡亲。③爱国情怀。炸死镇里鬼子营里所有的鬼子,朱庆树也在其中,这表明他医者仁心、杀身成仁的爱国情怀。 二 古诗文阅读(34分) 10. B 11. D 解析:“都具有真才实学且充满正义感”说法错误。 12. C 解析:C项” 做名义上的相国,没有实际权力”说法错误,廉颇是代理相国。 13.(1)赵括曾与父亲赵奢谈论用兵之事,赵奢也难不倒他,可是并不称赞他。(得分点:“尝”(曾经),“兵事” (名词作动词,用兵之事),“ 善”( 认为……好,称赞),每词各1分, 句意2分) (2)这样就可以报将军的仇,燕国被欺侮的耻辱也就消除了。 14. C C项,“仕途不顺正是诗人漂泊的原因”错,中原战乱是诗人飘泊的原因。故选C。 15. ①前三联虚写回想过去十年由喜到悲的人生经历,后一联实写眼前所见的暮春时节山寺的牡丹,虚实结合来表现诗人内心的失落和无奈。②通过前两联写自己十年前游历洛阳在富贵人家见到牡丹的喜爱之情与后两联写现在年老漂泊、在山寺见到牡丹感到失落的对比,更突出诗人现在的处境和伤感之情。 16 (1)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2)万类霜天竞自由,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3)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三 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 B 18. B 19. C 【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如本题是从文中抽出一句话让考生进行选择,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境,明确主语的一致性,明确句式的对称性,明确前后内容的照应。本题中,横线前面说“ 一看这对联真是绝了”,后面说“真可以说是独步天下”,由此可知,中间应是对对联的评价,由“概括”到“含义”,这两者是有关内容方面的评价,“对仗”是形式方面的评价,“回味”是效果方面的评价,按逻辑顺序来排序,“回味之无穷”是表达效果,一般要排在最后。故选B。 【18题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雕梁画栋”,指房屋的华丽的彩绘装饰。“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装饰华丽,光彩夺目。第一处,前面说“秦砖汉瓦”,从结构的对称角度来看,“雕梁画栋”与之相配,应使用“雕梁画栋”。“美轮美奂”,原本多形容建筑物雄伟壮观、富丽堂皇;也用来形容雕刻或建筑艺术的精美效果。“富丽堂皇”,形容房屋宏伟豪华;也形容诗文词藻华丽。第二处,是形容这些仿古的建筑,两个词语应该都可以。“妙笔生花”,比喻笔法高超的人写出动人的文章。“巧夺天工”,指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极其精巧。第三处,此处是形容“文字篆刻极佳”,即篆刻的技艺非常精巧,应使用“巧夺天工”。“差强人意”,形容尚能令人满意。“心满意足”,形容心中非常满意。第四处,由“尚可”可知,此处应是说勉强让人满意,应使用“差强人意”。故选B。 【19题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年代久远,这副咏竹联却早已成了我的座右铭,,我在什么地方看到的已想不起来了”,仔细阅读这句话,可以发现,这句话病因有两个,一个是成分残缺,一个是逻辑混乱造成的语序不当。“年代久远”是原因,故应改为“由于年代久远”;是因为“年代久远”,所以“在什么地方看到的已想不起来了”,但是“这副对联却早已成了我的座右铭”;由此可知,前面两个分句是因果关系,后面两个句子是转折关系,所以划线句可以改为“由于年代久远,我在什么地方看到的已想不起来了,但这副咏竹联却早已成了我的座右铭”。故选C。 20.(示例一)康桥,你的明净艳丽,你的温婉灵动,你的宁静神秘,不正好唤醒了我生命的觉悟 吗? (示例二)雨巷,你的悠长寂寥,你的哀怨彷徨,你的凄清惆怅,不正好氤氲出我心中的伤感吗?(仿写句子要从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进行考虑。本题暗含了一个排比句,题目中又明确提出要运用拟人和反问的修辞手法。内容上要体现景点或意象的特征,这就是考查我们对教材内容的熟知程度。) 21.中学生暑假社会实践主要活动是考察与游览:考察气象公园、湿地公园后撰写调查报告,考察科技馆后交流体验到的地震感受;游览美丽乡村、名人故居,用日记记录旅游的感受心得。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