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19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标准仿真模拟卷三
【2019最新】精选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标准仿真模拟卷三 (分值:100分) 第Ⅰ卷 本卷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图1为北京(约北纬40°)一住宅小区规划示意图,图2为专为高层楼房开发的阳台壁挂式太阳能原理图。据此回答1、2题。 1.图示小区住宅楼的布局呈错位布局的主导因素是 ( ) A.通风 B.采光 C.地价 D.美观 2.现在,大城市中住宅楼多建设高层楼房,主要是因为 ( ) A.地价高昂的需求 B.保护环境的需求 C.住宅节能的需求 D.增加人口密度的需求 中国正“跑步”进入老龄化社会,而且在人口老龄化过程中,很长一段时期内表现出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城市的特点,即“城乡倒置”现象。读图,完成3、4题。 3.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出现“城乡倒置”的主要原因是 ( ) A.农村青壮年人口大量外迁 B.城市的人口死亡率低于农村 C.农村环境好,人口寿命长 - 9 - / 9 D.城市老年人口大量迁入农村 4.为缓解我国目前人口老龄化的“城乡倒置”现象,下列措施可行的 是 ( ) A.在农村地区全面放开二孩生育政策 B.鼓励城市人口大量移至农村 C.完善农村医疗保险制度 D.发展农村非农产业以促进劳动力就地转移 2015年8月23日,京津冀世界城市群发展纲要公布,京津冀将建成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首都北京被定位为“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是京津冀世界城市群协同发展战略的核心。读京津冀地区城市联系和产业规划图表,完成5~7题。 5.京津冀三地产业规划定位的依据主要是 ( ) A.城市化水平 B.产业基础 C.人口密度 D.交通条件 6.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主要原因是 ( ) A.避免北京城市功能过于全面 B.促进河北城市化水平提高 C.减轻北京交通拥堵改善环境 D.解决河北劳动力就业问题 7.下列城市中,服务半径最大的是 ( ) A.石家庄 B.天津 C.张家口 D.廊坊 - 9 - / 9 德国“洼地—渗渠系统”是包括各个就地设置的洼地、渗渠等组成的设施。这些设施与带有孔洞的排水管道连接,形成一个分散的雨水处理系统。通过雨水在低洼草地中短期储存和在渗渠中的长期储存,保证尽可能多的雨水得以下渗。该系统代表了“径流零增长”的排水系统设计新理念,其目标是使城市范围内的水量平衡尽量接近城市化之前的降雨径流状况。读图完成8、9题。 8.碎石填充渠的功能是 ( ) A.提高管道排水速度 B.防治地下水污染 C.保护排水管,防止断裂 D.蓄积雨水,增加下渗量 9.该系统对城市的意义是 ( ) A.提高了城市土地的利用率 B.使城市水循环自成一体 C.减少了降水时地表径流量 D.加大了污水处理厂的压力 北京时间2015年9月28日11时11分,中国留学生小李在美国东部欣赏到了21世纪以来视直径最大的红月亮(本年度“最大最圆的月亮”与月全食叠加的天文现象)。据此回答10、11题。 10.“最大的红月亮”出现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北京的白昼在变长 B.北印度洋海区的洋流呈顺时针流动 C.上海的正午太阳高度变小 D.地球的公转速度减慢 - 9 - / 9 11.“最大的红月亮”出现时,某乘客恰好走出北京南站,下图是当时该乘客在北京南站拍摄的照片,此时列车行驶的方向是 ( ) A.西南 B.西北 C.东南 D.东北 第Ⅱ卷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12、13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14~16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12.(22分)下图为北美洲局部区域图。图中乙半岛在第四纪冰期曾是北美大陆三大冰川中心之一。第四纪以来冰川、流水等外力作用,塑造了该半岛许多重要地表形态。图中甲海域附近是世界著名渔场。 (1)据图推断乙半岛的地势特征并说明依据。(4分) (2)描述图示半岛聚落空间分布特点。(4分) (3)指出第四纪乙半岛主要外力作用及对地表形态的塑造。(8分) (4)分析甲附近渔场冬季渔业生产的不利自然条件。(6分) 13.(2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金鸡纳树,属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是一种重要的药用植物。不喜强光、不耐旱涝,最适宜的生长环境是冬暖夏凉、全年无霜、年降雨量2 000~2 500毫米的气候。 材料二 某区域地形图。 (1)甲、乙、丙、丁四地中可见到大片金鸡纳树的是哪里?说明你的理由。(6分) (2)在丙地沿海地区,经常大雾弥漫,试解释其成因。(6分) - 9 - / 9 (3)图中地区农业生产活动自西向东依次是种植业、畜牧业、林业,试分析其合理性。(12分) 请考生在第14、15、16三道地理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第一题计分,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14.(10分)旅游地理 西双版纳野象谷,因常有野象出没而得名。景区处于勐养自然保护区东西两片区的结合部,鸟兽众多,为各种动物活动的通道。目前,该景区的观光方式除高空索道外,还包括以下两种: 上述两种观光方式,你会选择哪一种?并评价其利弊。 15.(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 下图为我国东部某流域示意图,近年来随着该地区人口的增加,林地、荒草地不断被开垦,耕地面积不断扩大。 分析图示河流流域近年来可能加剧的自然灾害及原因。 16.(10分)环境保护 华北平原多年来以开采深层地下水为主,是严重的高氟水地区。而高氟水会造成氟斑牙等各种疾病,其形成受到背景岩石、气候、地温环境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图为华北平原地下水氟含量与岩石氟含量的相关关系图。 分析华北地区高氟水的成因,并给出两种减轻高氟水危害的措施。 - 9 - / 9 答案解析 1.B 2.A 本题组以城市小区住宅楼及阳台壁挂式太阳能原理图为载体,综合考查城市住宅区的特征及地球运动中的太阳高度计算问题。第1题,高层楼房对阳光遮挡较强,为更好采光,多采用错位布局的形式。错位布局的方式,对风的流动有阻碍作用,反而不利于通风。第2题,大城市地价高昂,建设高层楼房的主要目的是摊薄地价所占成本。 3.A 4.D 第3题,注意材料反映“农村地区”,由于城市化过程中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且主要是青壮年劳动力,故使农村的青壮年人口减少,故老龄化水平高,城市反之。城市的教育水平和医疗水平高,会导致人口老龄化比重偏高,农村环境质量好、人口寿命长、城市人口死亡率低于农村(信息没有依据)不是目前我国“城乡倒置”现象的主要原因。故选A。第4题,根据上题可知,“城乡倒置”现象,主要是由于大量青壮年农村劳动力人口来到城市就业。因此,通过发展农村非农产业既可以安排农村劳动力就地就业,也可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减少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的数量。故选D。 5.B 6.C 7.A 第5题,区域发展定位应依据原有的基础和职能。第6题,××市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交通拥堵、环境质量差。第7题,石家庄和天津都是省级城市,高于张家口和廊坊,但石家庄是河北省会,河北省面积远大于××市,故选石家庄。 8.D 9.C 第8题,碎石填充,孔隙大,雨水下渗速度快。第9题,该系统下渗多,蓄水能力强,减少了地表径流。其目标是使城市范围内的水量平衡尽量接近城市化之前的降雨径流状况,而不是使城市水循环自成一体,也不是为了净化污水和利用土地。 - 9 - / 9 10.C 11.B 第10题,“最大的红月亮”出现在9月28日,秋分以后,北印度洋的洋流冬半年逆时针流动,夏半年顺时针流动;北半球各地的白昼在变短,正午太阳高度变小;7月初地球位于远日点,此日后地球公转速度加快。第11题,“最大的红月亮”出现时,北京南站的地方时为11时左右,太阳位于东南方向,人的影子朝西北,从图中可以看出列车行驶方向与人影朝向一致。 12.【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乙半岛的河流从中部流向四周,呈放射状。说明半岛地势特征是中部高四周低。第(2)题,据图可知,半岛聚落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东南、东部沿海聚落多,西部、北部沿海聚落少。第(3)题,根据材料,乙半岛第四纪冰川广布,所以主要外力作用是冰川作用和流水作用。由于冰川侵蚀作用,半岛东北部海岸曲折,多峡湾分布。半岛上湖泊广布,形成高原湖泊群。半岛上河流众多,河流呈放射状流动,湖泊多冰碛湖,位于河流上游。第(4)题,甲海域是纽芬兰渔场,该地纬度较高,气温低,气候寒冷。冬季水温低,港口易封冻,不利于渔业生产。靠近格陵兰岛,冬季多浮冰,威胁捕鱼船的安全。冬季受西风影响,海面风浪大,多气旋活动,多阴雨天气。寒暖流交汇,多海雾,容易出现事故。 答案:(1)中部高四周低(2分);河流从中部流向四周(或呈放射状)(2分)。(共4分) (2)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或沿海多,内陆少)(2分);东南、东部沿海密(多),西部、北部沿海疏(少)(2分)。(共4分) (3)冰川作用(2分);流水作用(2分);(东北)海岸曲折,多峡湾(2分);湖泊广布,形成高原湖泊群(2分),河流众多(2分),呈放射状流动(2分),湖泊多位于河流上游(2分)。(任4点得8分) - 9 - / 9 (4)纬度较高,(气温低)气候寒冷(2分);水温低,港口易封冻(2分);靠近格陵兰岛,冬季多浮冰(2分);受西风影响,海面风浪大(2分);(多气旋活动),多阴雨天气(2分);寒暖流交汇,多海雾(2分)。(任3点得6分) 13.【解析】第(1)题,图示地区位于南美洲,甲地为热带雨林气候,多雨易涝,丙地为热带沙漠气候,干旱少雨,丁地地势高、气温低、光照强,都不适合金鸡纳树的生长,只有乙地各方面较为适合。第(2)题,寒流沿岸多逆温,不易对流,近地面气温低,易出现大雾天气。第(3)题,农业生产地域类型是长期适应自然地理环境的结果,所以,自然条件差异是三种农业类型形成的主要原因。 答案:(1)乙。乙地位于山地迎风坡,降水丰富,易于排水,冬暖夏凉,适合金鸡纳树的生长。(6分) (2)位于低纬沿海,大气中水汽含量大;沿岸有寒流经过,近地面气温较低,对流活动较弱,水汽易凝结成雾。(6分) (3)西部沿海为热带沙漠气候,光热充足,虽降水稀少,但有高山冰雪融水灌溉,适宜发展种植业;向东为山地地区,地势高、热量不足,地形崎岖、难以耕作,适宜发展山地畜牧业;东部平原地区热带雨林面积大,过于湿热,不利于人类生活,且耕作会导致严重水土流失,适合发展林业。(12分) 14.【解析】对比两种观光方式图片,从景观欣赏的位置、对动物及地理环境的影响、工程的造价及投资、旅游安全等角度进行分析。地面步行道主要可近距离欣赏,对地表影响大,会干扰野生动物生存,危险性大,但工程投资少;高架巡护栈道地势高,可俯瞰景观,对地表环境影响小,安全性大,但造价高、投资大。 答案:地面步行道。 优点:亲近自然,可近距离观赏热带风光;(2分)投资少。(2分) - 9 - / 9 缺点:对地表环境破坏较大;(2分)干扰野生动物生存;(2分)游客易受野生动物袭击。(2分) 高架巡护栈道。 优点:视野开阔,既可以在空中欣赏热带风光,也可以俯瞰栈道下的景观和野生动物;对地表环境破坏较小;减小了人对野生动物的干扰;保障游客人身安全。(每要点2分,任答三点得6分) 缺点:造价高,投资大;(2分)修建工期长。(2分) 15.【解析】材料显示近年来人口增加,耕地增加,植被破坏,故加剧水土流失,引发洪涝灾害。原因主要从植被作用和灾情增加两个角度分析。 答案:洪涝灾害。(2分) 由于毁林开荒,破坏植被,使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地表水的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变化加剧(3分);植被破坏引发水土流失,河流含沙量增大,泥沙淤积河道,造成蓄洪、泄洪能力下降(3分);人口增加,居民点增多,灾情不断增加(2分)。 16.【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水资源问题、水质问题。华北平原是我国最缺水的地区之一,以开采地下水为主,而地下水,尤其是深层地下水更新慢,与岩石接触时间长,地下岩石含氟量又高,水中溶解了大量氟。减轻高氟水的危害,可以采用人工降低氟含量、跨流域调水、保护地表水资源等措施。 答案:原因:水资源不足,以开采深层地下水为主;(2分)深层地下水埋藏深,更新慢,与含氟岩石接触时间长;(2分)地下岩石含氟量高。(2分) 措施:跨流域调水;人工降氟;保护生态环境,涵养水源。(任答2点即可得4分,最高4分) - 9 - / 9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