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卷·2018届山东省师大附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第五次学分认定)(2016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文)卷·2018届山东省师大附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第五次学分认定)(2016

绝密 ★ 启用前 试卷类型A 山东师大附中2015级第五次学分认定考试 历 史 试 卷(文科倾向)‎ ‎ ‎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Ⅱ卷两部分,共7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答题前,请务必将班级、姓名和考试号填写(或填涂)在答题卡和答题纸的规定位置。‎ 第Ⅰ卷(必做 共45分)‎ 注意事项:‎ ‎1.第Ⅰ卷共30小题。‎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涂在答题卡上,只答在试卷上不得分。‎ ‎1.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世界观、人生观。为塑造中华民族性格奠定了基础。与儒家、墨家、道家、法家所崇尚的理想人格相对应的排列组合应是 A.君子、侠客、隐士、英雄 B.英雄、侠客、隐士、君子 C.君子、侠客、英雄、隐士 D.英雄、隐士、侠客、君子 ‎2.有学者在研究古代思想史时发现,他的思想用于学术,可发展为思辨哲学;用于军事可以发展为战略方针;用于政治,可以发展为斗争策略;用于生活,可以发展为生存智慧。就连同一种副产品,也可能有不同结果。比如“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就可能是斗争策略,也可能是自我安慰。材料中的“他”是 A.《论语》 B.《道德经》 C.《孟子》 D.《韩非子》‎ ‎3.对于人性的看法,先秦某位思想家认为“古者圣王……起礼义、制法度,以矫饰人之情性而正之,以扰化人之情性而导之”。这位思想家是 A.孟子 B.墨子 C.荀子 D.韩非子 ‎4.有学者认为,后世的经学大师片面强调董仲舒思想中阳对阴的主导作用,忽视了他所强调的“臣兼功于君,子兼功于父,妻兼功于夫”。这表明董仲舒的观点 A.重点维护君权的合法性 B.继承了儒家的民本思想 C. 导致社会道德水平滑坡 D.蕴含了一定的辩证意识 ‎5.‎ 西晋文学家傅咸曾经对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这样描述,说:“夫其何物,厥美可珍。廉方有则,体洁性贞。含章蕴藻,实好斯文。取彼之弊,以为此新。揽之则舒,舍之则卷;可伸可屈,能幽能显。”对这一发明理解正确的是 A.大大提高印刷效率,有利于版本的统一,有利于文化的传播与留存 B.引起了书写材料的一场革命,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交流和教育的普及 C.是欧洲开辟新航路的重要条件之一,是中华文明对世界航海事业发展的重大贡献 D.标志着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大大增强,促进军事武器进步的同时也造成许多惨剧 ‎6.宋朝宫廷画院曾出过一道考题:“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应试的画作多为岸边泊着一条空船,舷边蜷着一只鹭鸶,或船篷上栖着一只乌鸦。获得第一名的画卷上画的却是一个船夫悠闲地躺在船尾,独自吹笛。这反映了宋代绘画注重 A.山水景物 B.真实情景 C.情趣意境 D.人物形象 ‎7.元代文学家关汉卿的杂剧作品题材广泛,有社会剧、爱情婚姻剧、历史剧、文人逸事剧等,唯独没有宗教剧。由此可见 A.元代的宗教不受人重视 B.关汉卿作品的浪漫主义风格 C.元代世俗文学发展迅速 D.元代文人对国家政事不关心 ‎8.明太祖曾经想把孟子的牌位搬出孔庙。根据你的判断,下列《孟子》一书中最可能招致明太祖不满的一句是 A.“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B.“长君之恶,其罪小;逢君之恶,其罪大。”‎ C.“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治则进,乱则退……”‎ D.“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9.明永乐九年公布关于杂剧的禁令:“凡乐人搬作杂剧戏文,不许妆扮历代帝王、后妃、忠臣、节烈、先圣、先贤、神像,违者杖一百,官民之家扮者同罪。其神仙及义夫、节妇、孝子、贤孙、劝人为善者不在禁限。”这一禁令说明明代 A.文化专制开始影响民众生活 B.文化政策体现统治者治国理念 C.中央集权制全面走向反动 D.市民文化成为社会的主流文化 ‎10.某书法家认为,中国书法的至善境界是风行水上,自然成文。凡是人工刻意造作、雕痕明显的书法,即是适用性、装饰性工艺,而不是心之画,更谈不上书法艺术。据此推断,真正意义上的书法是 A.小篆 B.隶书 C.草书 D.楷书 ‎11.明代的《农政全书》既总结了历代科技经验,又汲取了西方思想和方法,开展农业科技实验。《本草纲目》则按无机界、植物界、动物界三个层面, “从微至巨” “从贱至贵”‎ ‎ 排序分类。这表明明代科学 A.已具备明显的近代特征 B.普遍吸取西方科学成就 C.受到“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 D.完全突破了只求实用的局限 ‎12.下图为藏于山东曲阜孔府的《孔子讲学图》,是明前期作品。图绘孔子端坐讲学,群弟子或受教,或侍立,或沿山路前往,并绘山石树木等。此画布局严谨,线条精细,人物众多,形神俱备,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作为直接证据此画可以用来研究 A.明代的绘画艺术 B.明代书院讲学之风 C.春秋时期私学的兴起 D.孔子“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 ‎13.中国古代戏剧在明清时期形成了所谓的“洞房花烛”模式,“金榜题名”模式和“衣锦还乡”模式,体现了一种“大团圆”主义。此种戏剧模式 A.反映了人民的理想追求 B.说明科举制度得到了大发展 C.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D.冲破了宋明理学对思想的束缚 ‎14.在信仰问题上,普罗泰戈拉公然宣称自己不信神,并由此招致了雅典的惩罚;而苏格拉底则相信自己的“灵机”而不是传统的邦神,这也成为了他被控告的一个有力的理由。这实质表明两人 A.都公开反对宗教神学      B.都强调道德的重要性 C.都因犯罪遭到了惩罚      D.都注重于对人的思考 ‎15.苏格拉底在临刑前,克里托劝他逃走时,他却说:“我决不从任何朋友那里随便接受建议,除非经过思考表明它是理性提供的最佳办法。”服刑自杀时,他最后留下的遗言是:“克里托,我欠了阿斯克勒庇俄斯一只鸡,记得替我还上这笔债。”这些话表明苏格拉底看重的是 ‎ A.人的传统知识 B.有道德之人自己的感觉 C.自然万物内在的“理” D.强调个人的自由与权利 ‎16.马丁·路德说:“一个皮匠、铁匠、农民,各有各的工作和职务,但都是被授予圣职的神父和主教。”这表明他认为 A.神职人员应从各种职业的人中选举产生 B.否定教会高于国家的思想 C.不管从事任何职业都应信奉上帝 D.所有人都是上帝面前权利平等的教士 ‎17.宗教改革时期加尔文提出先定论,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第一,上帝在创造人类之前,人类的命运早已决定。第二,人类不能改变上帝的决定,甚至不可能知道上帝的选择。先定论提出的直接影响是 A.否定了教皇的绝对权威 B.使人获得灵魂得救的自主权 C.人文主义思想得到进一步弘扬 D.为启蒙运动提供思想基础 ‎18.布罗代尔认为,科学的历史若从一定的距离来看,就像从一种普遍的理性解释向另一种普遍解释的缓慢过渡。每一种解释因新的资料猛烈地与之抵触而突然被推翻。于是另一种假说便会被提出,这种假说又会成为进一步发展的出发点。下列最符合这一论断的是 A.亚里士多德力学—哥白尼日心说—牛顿经典力学 B.亚里士多德力学—牛顿经典力学—相对论 C.牛顿经典力学—相对论—量子论 D.基督教神创论—拉马克早期进化说—达尔文进化论 ‎19.霍布斯鲍姆认为:进化论之所以在19世纪中后期盛行,不在于人是由动物进化而来的证据来势太猛,以致无法阻挡,真正的原因,一是主张自由主义的资产阶级迅速崛起,二是这个时期没有发生革命。该分析说明进化论 A.没有公开挑战传统权威 B.为资产阶级崛起提供理论依据 C.符合当时追求有序变革的社会心理 D.缺乏科学理论指导和实验验证 ‎20.1918年诺贝尔奖获得者普朗克在演讲中回忆道:“经过一生中最紧张的几周工作之后, 我从黑暗中见到了光明,一个意想不到的崭新前景展现在我的眼前。”这里的“崭新前景”指的是 A.建立量子力学 B.发现了电子和放射线 C.提出量子假说 D.发现经典力学的弊端 ‎21.有人说“英国工业革命是一枝独秀”,也有人说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双轮驱动”,其中“双轮驱动”指哪两个国家 A. 德国和美国 B.英国和德国 ‎ C. 英国和美国 D.美国和日本 ‎22.下图 是19世纪俄国画家列宾的作品,被烈日炙烤得焦黄的河岸上,一队蓬头垢面、衣衫褴褛的纤夫拖着沉重的脚步拉着货船,在酷日下精疲力竭的向前挣扎。系列创作理念与该作品最为贴近的是 A.“专注于对自然任意瞬间的描绘”‎ B.“我要如实地表现出我所生活的时代”‎ C.“最美的艺术品就是要传达出由艺术家的纯粹的幻想”‎ D.“色彩的目的,是表达画家的需要,而不是看事物的需要”‎ ‎23.法国文学史家爱弥尔·法盖说:“……是明确地冷静地观察人间的事件,再明确地冷静地将它描写出来的艺术主张。……要从几千几万的现实事件中,选择出最有意义的事件,再将这些事件整理起来,使之产生强烈的印象。”这种文学流派是 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现代主义 D.印象画派 ‎24.下列关于文艺思潮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A.雨果通过《巴黎圣母院》展现了其对当时社会细致入微的批判 B.《等待戈多》在揭露丑陋现实的同时,也在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C.巴尔扎克的作品反映了工业革命在深入发展过程中的社会矛盾 D.印象派画家善于采用夸张、变形的手法来追求强烈的个人感受 ‎25.1925年1月,《纽约时报》刊文认为:“在欧洲,电影起了异乎寻常的作用。伦敦现在很多流行的外国话来自银幕。巴黎也处在美国故事片的严重包围之中。”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美国利用电影对欧洲进行文化渗透 ‎ B.美国电影在世界电影业中一直占据领导地位 C.电影成为欧洲社会的主要娱乐方式 ‎ D.电影是传播文化观念和生活方式的有效手段 ‎26.‎ ‎1986年,邓小平成为美国《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不管黑猫白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这句话被摘登在《时代》周刊上,成为世界人民知晓的名言。“白猫黑猫”论所反映的思想核心是 A.实事求是 B.独立自主 C.团结一致 D.戒骄戒躁 ‎27.‎1956年5月26日,中宣部长陆定一在阐述毛泽东提出的一项方针时指出:“文艺工作,如果‘一花独放’,不论那朵花怎么好,也是不会繁荣的。……有了对独立思考的鼓励,有了自由讨论,学术就能迅速发展。春秋旧中国时代同现在的情况是大不相同的。”从中可以看出,当时提出这一方针的主要目的是 A.继承和发扬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 ‎ B.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 C.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学艺术水平 ‎ D.指出文艺工作要为工农阶级服务 ‎28.对联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文学艺术形式,其内容的演化也折射出历史的沧桑巨变。下列对联,反映了我国20世纪80年代历史现象的是 A.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B.港澳回归扬眉吐气,申奥成功万众欢呼 C. 深翻土地亩产万斤粮,土法上马日产千吨钢 D. 新长征起步春光明媚,现代化开端金鼓欢腾 ‎29.到1952年底,新中国已建立多所俄文专科学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多所高校和一批中学开设了俄文课程,许多中小城镇也掀起学习俄语的热潮。这是我国当时 A.外交政策转变的需要 B.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 C.文化教育改革的需要 D.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 ‎30.20世纪以来,中国历代政府都非常重视中学历史教育。下列历史教育目标,分别颁布于1904年、1912年、1936年和1956年。颁布于1936年的是 A.“多讲本朝仁政,俾知历圣德泽之深厚,以养成国民自强之志气,忠爱之性情”‎ B.“了解劳动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的主人”‎ C.“特别说明其(指中国)历史上之光荣,及近代所受列强侵略之经过,与其原因,以激发学生民族复兴之思想”‎ D.“明于民族之进化,社会变迁,邦国之盛衰,尤宜注意于政体之沿革,与民国建立之本”‎ 第Ⅱ卷(必做55分)‎ 注意事项:[‎ ‎1.第Ⅱ卷共3道题。‎ ‎2.第Ⅱ卷所有题目的答案,考生需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答在答题纸规定的区域内,在试卷上答题不得分。‎ ‎31.(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 文艺复兴的发源地在意大利,意大利人,尤其是商人们产生一种欲望,即除了财富上的满足之外,会去追求另一种满足,即精神上的满足……意大利拥有古代罗马的一切,却唯独没有一样东西,那就是古罗马的文化——没有它的雕塑、绘画、建筑、诗歌、哲学、戏剧等等!于是,人们开始追思古代的文化了,这样,就引发了意大利的文艺复兴。‎ ‎——钱乘旦《西方那一块土:钱乘旦讲西方文化通论》‎ 材料二 ‎ 从历史上看,中国的文艺复兴曾有好几次。……11世纪的伟大改革运动,随后出现的强有力的新儒家的世俗哲学,逐渐压倒并最终取代中世纪宗教,宋代所有这些重要的发展变化,可称为第二次文艺复兴。……最后,17世纪对宋明理学的反叛,传统经学研究以语文学、历史学为进路,严格强调考证的重要性的新方法,在最近300年来的产生和发展,这些可称作第四次文艺复兴。‎ ‎——胡适《中国的文艺复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首先兴起于意大利的有利条件,概述“精神上的满足”的深刻内涵。(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胡适把“宋代所有这些重要的发展变化”称为中国“文艺复兴”的主要理由。列举“17世纪对宋明理学的反叛”的两位重要人物,并概括他们的共同观点。(12分)‎ ‎32.(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孟德斯鸠(1689—‎ ‎1755)曾任波尔多市法院院长,后遍游欧洲,考察各国制度,潜心著述。他认为,专制就是君王集一切权力于一身,“完全按照自己一个人一时的与反复无常的意志行事”“法律等于零”。专制君王依靠唯上是从的官吏做爪牙,借助庞大军队和严峻刑罚进行统治,可任意征收重税、没收个人财产。在此制度下,“人的命运与牲畜别无二致,只有本能、服从与惩罚”。‎ ‎——摘编自路易·戴格拉夫《孟德斯鸠传》‎ 材料二 严复(1854—1921)曾到英国留学,后在北洋水师学堂任职,意欲培养人才建设强大海军。但官场腐朽,使他认识到办理海军教育无法施展政治抱负。1895年前后,严复深为民族前途担忧,陆续发表文章,翻译西方著作,评论史事与时政,鼓吹学习西方民主。‎ 严复尖锐批判中国专制政体:“国君则超乎法之上,可以意用法易法,而不为法所拘”“不独国主君上之权为无限也,乃至寻常一守宰,于其所治,实皆兼三权(行、宪、政)而领之”,故无公正可言。他主张“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设议院于京师,而今天下郡县各公举其守宰”。他认为“吾国今处之形,则小己自由,尚非所急,而所以祛异族之侵横,求有立于天地之间,斯真刻不容缓之事。故所急者,乃国群自由,非小己自由也”。他主张通过鼓民力、新民德、开民智,逐步使国家走上民主法制之路。‎ ‎——摘编自王栻主编《严复集》‎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孟德斯鸠、严复反专制思想形成的背景。(12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严复的主张在哪些方面与孟德斯鸠相同,有何主要差异。(6分)‎ ‎33.(19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材料一 ‎ 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是在与西方国家的交往冲突中被动产生,又在吸收西方民族主义精要与本土思想精华的基础上逐渐丰富完善的。特别是在义和国运动失败之后,排外主义的传统民族思想影响式微,而以民族国家观念和主权意识为基调的近代民族主义则逐渐流行,成为反抗西方入侵的新的思想资源。 ‎ ‎——摘自张鸿石《论近代民族主义与中国外交》 ‎ 材料二 ‎ ‎(1906年)“‎ 惟是兄弟曾听见人说,民族革命是要尽灭满洲民族,这话大错。民族革命的原故,是不甘心满洲人灭我们的国,主我们的政,定要扑灭他的政府,光复我们民族的国家。” ‎ ‎(1912年)“国家之本, 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 ‎ ‎(1919年)“现在说五族共和,实在这五族的名词很不切当。我们国内何止五族呢?我的意见,应该把我们中国所有各民族融为一个中华民族,并要把中华民族造成很文明的民族,然后民族主义乃为完了”……“汉族当牺牲其血统、历史与夫自尊自大之名称,而与满、蒙、回、藏之人民相见以诚,合为一炉而治之,……融合我们中国所有各族成一中华民族之新主义。” ‎ ‎——摘自孙中山《孙中山全集》 ‎ 材料三 ‎ 各党各界,团结坚固;不论军民,不分贫富。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抵抗。民主共和,改革内政;亿兆一心,战则必胜。还我河山,卫我国权。…… ‎ ‎——摘自《毛泽东祭黄帝陵祭文》‎1937年4月5日清明节 ‎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民族主义产生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民族观的发展历程并概括其核心思想。(8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思想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5分)‎ 山东师大附中2015级第五次学分认定考试 历 史 试 卷(文科倾向)‎ ABCDB CCABC AAADB DABCC ABBCD ABDDC ‎31.(18分)‎ ‎(1)条件:商品经济的发展,古罗马的文化传统。(4分)‎ 内涵:追求世俗人生的乐趣,反对教会的禁欲主义。(2分)‎ ‎(2)理由:理学是在先秦儒家学说基础上,融合了佛道教义而形成的新儒学。理学的出现,逐渐压倒佛教和道教,使儒家思想重新成为统治思想。(4分)‎ 人物: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4分,任意两位即可)‎ 观点:批判君主专制,提倡工商皆本,倡导经世致用。(4分,任答两点即可)‎ ‎32.(18分)‎ ‎(1)孟:欧洲启蒙运动兴起;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法国专制制度日趋腐朽,社会矛盾尖锐;资本主义发展;广泛的调查与比较研究,英国制度经验的参照等。(答出任意3点即得6分)‎ 严:西方入侵加剧,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封建制度没落,社会矛盾尖锐;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严复受过系统西学教育,立志救国等。(答出任意3点即得6分)‎ ‎(2)相同:将君主置法律之下;自由、民主;建立议会制度;实行三权分立;开启民智等。(答出任意2点即得4分)‎ 差异:认为当时国家的独立自由高于个体自由。(2分)‎ ‎33.(19分)‎ ‎(1)原因:西方侵略加剧,民族危机加深;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经验的不断积累;西方民族主义思潮和中国古代民族思想的影响;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广泛宣传;近代以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6分,答出3条即可)‎ ‎(2)历程:排满兴汉→五族共和→中华民族。核心:民族融合、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建设一个文明的中华民族。(8分)‎ ‎(3)作用:促进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各民族、各阶层、各种力量,为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坚实基础。(5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