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卷·2018届扬州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2017-04)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卷·2018届扬州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2017-04)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测试 ‎ 高二语文试卷 2017.04‎ 一、语言文字运用(18分)‎ ‎1. 下列近义词填空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1)这是最 的设计,几乎躯体的每一部分都相仿。‎ ‎(2)此项研究虽然通常为自然学者们所 ,我却要冒昧地表示我对于它的高度价值的确信。‎ ‎(3)但“日啖三百颗”,究竟能有几人呢?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荔枝生产,应该能够 满足广大人民的生活需要。‎ A.简洁 忽视 逐步 B.简约 忽视 逐渐 C.简洁 忽略 逐渐 D.简约 忽略 逐步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散文的真正用意或精神是在铺垫好这些基石后,向情感、精神等形而上的领域大胆进发,构建出一个精神或心灵。 ‎ B.民事法律行为是公民或者法人设立、终止、变更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合法行为,它存在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C.高速磁悬浮列车没有轮子和传动机构,列车的悬浮、导向、驱动和制动都靠的是利用电磁力来实现的。‎ D.人文精神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就在课文之中,就在师生们共同的品读活动之中,就在我们用心发现和呵护的情境之中。‎ ‎3. 下列句子的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此书是为一般受过教育的人而写的,它用达尔文在此之前20年研究所积累的极丰富的证据证明了这一论点 ‎②达尔文并非唯一提出物种是由共同祖先经过逐步趋异进化而成的人,但他的《物种起源》(1859年)一书,却是使科学家和普通人都相信这一理论是真理的经典著作 ‎③但这种明显的暗示却引起了同当时某些神学家的一场有名的争议 ‎④该书全名是“通过自然选择的物种起源(或: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它有效地概括了该书的主要思想 ‎⑤他在本书中并没有明确地说出本书明显的暗示——即人也是由动物祖先演变而来的 ‎⑥达尔文在他后期的著作如1871年的《人的起源》和1872年的《人类和动物的表情》中,明确地将自己的理论应用于人了 A.⑥②④①⑤③  B.⑥①④②⑤③ C.②④①⑤③⑥ D.②①④⑥⑤③‎ ‎4. 下列加点字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夙婴疾病(婴:缠绕) 非臣陨首所能上报(报:报告)‎ B. 顾视无可置者(顾:向四周看) 室始洞然(始:才)‎ C.凡再变矣(再:第二次) 比去,以手阖门(比:等到)‎ D.既无伯叔,终鲜兄弟(终:终于) 却告了相思回避(却:同“恰”,才,刚刚)‎ ‎5.《南州六月荔枝丹》的标题出自明朝陈辉《荔枝》诗中的句子,下列对这首律诗的颔联、颈联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南州六月荔枝丹,万颗累累簇更团。 , 。 ‎ ‎ , 。乌府日长霜暑静,几株斜覆石阑干。‎ A.绛雪艳浮红锦烂,玉壶光莹水晶寒。高名以许传新曲,方味曾经荐大官。‎ B.高名以许传新曲,方味曾经荐大官。绛雪艳浮红锦烂,玉壶光莹水晶寒。‎ C.绛雪艳浮红锦烂,方味曾经荐大官。高名以许传新曲,玉壶光莹水晶寒。‎ D.高名以许传新曲,玉壶光莹水晶寒。绛雪艳浮红锦烂,方味曾经荐大官。‎ ‎6. 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 前人称赞《春江花月夜》是“以孤篇压倒全唐”,闻一多更是赞扬它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B.李白诗歌奇特的构思,瑰丽的想象,大胆的夸张,神话传说的运用,形成了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他的诗歌对唐代以及后代众多诗人都产生过巨大的影响,韩愈曾对他有过很高的评价,认为“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C.唐以前的诗被唐人称为古体诗,唐人自己的诗被称为近体诗。古体诗有“歌”、“吟”、“行”等体裁。近体诗有律诗、绝句的区别。‎ D.“歌”、“吟”、“行”都是古体诗。古体诗的篇幅可长可短,多数为五言或七言句,其中可杂有长短句,平仄没有严格的规定,用韵自由。‎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李文耕,字心田,云南昆阳人。家贫,事亲孝,服膺宋儒之学。嘉庆七年进士,以知县发山东,假归养母。母丧,服阕,补邹平。到官阅四月,不得行其志,引疾去。以官累,不得归。十九年,大吏闻其干略,起复补原官。‎ 在邹平五年,治尚教化。民妇陈诉其子忤逆,文耕引咎自责,其子叩头流血,母感动请释,卒改行。听讼无株累,久之,讼者日稀。善捕盗,养捕役,使足自赡,无豢贼,数亲巡,穷诘窝顿①。尝曰:“治盗必真心卫民,身虽不能及者,精神及之,声名及之。”终任,盗风屏息。课诸生,亲为指授,勉以为己之学,民呼李教官,又呼为李青天。调冠县,迁胶州,浚云、墨二河。道光二年,擢济宁直隶州,未之任。巡抚琦善特荐之,宣宗夙知其名,即擢泰安知府。‎ 调沂州,立属吏程课,谓:“官不勤则事废,民受其害。教化本于身,能对百姓,后然可以教百姓。”属吏皆化之。沂郡产檞树,劝民兴蚕,建义仓备荒,捕盗如为令时。寻擢兖沂曹道。司河事,修防必躬亲。属厅请浚淤沙,需银五万,往视之,曰:“‎ 无庸!春涨,即刷去矣。”果如其言。‎ 五年,迁浙江盐运使,未几,调山东。时盐业疲累,充商者多无籍游民。文耕知其弊,请分别征缓,以纾商力。责富商领运,不得因引滞贱价私卖,课渐裕。七年,擢湖北按察使,复调山东。严治胥役,诈赃犯辄置重典。断狱宽平,责属吏清滞狱,数月,积牍一空。谓:“山东民气粗而性直,易犯法,亦易为善,故教化不可不先。”‎ 居三岁,调贵州。州县瘠苦,希更调,不事事。适权布政使,请以殿最②为调剂,俾久任专责成。凿桐梓葫芦口,以息水患。黔产绸,无绵布,设局教之纺织。贫民艰生计,重利而薄伦常,撰文劝导,曰《家喻户晓篇》。十三年,休致归。‎ 文耕平生以崇正学、挽浇风③为己任,在山东久,民感之尤深,殁祀名宦。‎ ‎(节选自《清史稿·李文耕传》) ‎ ‎【注】 ①窝顿:盗匪多的地方。②殿最:古代官吏每三年一次的考绩,“殿”指政绩差,“最”指政绩好。③浇风:浮薄的社会风气。‎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治尚教化         尚:崇尚 B.宣宗夙知其名 夙:早 C.重利而薄伦常 薄:迫近 D.文耕平生以崇正学、挽浇风为己任 挽:扭转 ‎8.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擢济宁直隶州,未之任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B.以官累,不得归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C.不得因引滞贱价私卖 我欲因之梦吴越 D.山东民气粗而性直 余扃牖而居 ‎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文耕出身贫寒,极具孝心,深受程朱理学的影响。他以知县身份到山东后,就请假回家奉养母亲,直到母亲去世,守孝期满,才补上了邹平知县。‎ B.李文耕从政,强调做官要以勤为本,以身作则。肃清盗贼,他亲自到盗匪多的地方去巡查,去追究;治理河道,修筑防水设施,他都一定亲临现场。‎ C.调任贵州后,由于地方贫瘠,李文耕心生懈怠,希望朝廷重新调动自己的工作。因为朝廷要考核官员政绩,他除水患,教纺织,劝导民众重视伦常。‎ D.在山东任职期间,李文耕清讼息盗,疏通河淤,扶持农桑,建义仓备荒,同时整治盐业弊病,严肃吏治,为人民做了不少好事,深受老百姓好评。‎ ‎10.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到官阅四月,不得行其志,引疾去。(3分)‎ ‎ (2)断狱宽平,责属吏清滞狱,数月,积牍一空。(3分)‎ ‎(3)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3分)‎ 三、古诗词鉴赏(8分)‎ ‎1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月圆①(节选)‎ 杜甫 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 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②。‎ 未缺ƒ空山静,高悬列宿④稀。‎ 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注】①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秋天杜甫流寓夔州时所作。②绮逾依:这里指(席子上的)光彩更加柔美。③未缺:指月圆。④列宿:众星。‎ (1) 这首诗中间两联描写了月圆之夜的哪几幅画面?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4分)‎ ‎(2)本诗最后两句情感真挚,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作简要赏析。(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 ,晚有儿息。(李密《陈情表》)‎ ‎(2)凡在故老, ▲ 。(李密《陈情表》)‎ ‎(3)柳丝长玉骢难系, ▲ 。 (王实甫《长亭送别》)‎ ‎(4)鸿雁长飞光不度, ▲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5) ▲ ,孤城落日斗兵稀。(高適《燕歌行》)‎ ‎(6) ▲ ,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 ‎(7)李杜文章在, ▲ 。(韩愈《调张籍》)‎ ‎(8)仰天大笑出门去, ▲ 。(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 ‎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6题。‎ 阳台上的遗憾 韩少功 ‎①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建筑是人心的外化和物化 ‎。南方在古代为蛮,化外之地,建筑上也就多有蛮风的留影。尤其到海口一看,尽管这里地势平坦并无重庆式的山峦起伏,但前人留下的老街几乎很少有直的,正的,这些随意和即兴的作品,呈礼崩乐坏纲纪不存之象,总是令初来的北方人吃惊。可以想象,种种偏门和曲道,很合适隐藏神话、巫术和反叛,要展示天子威仪和官府阵仗,却不那么方便。留存在这些破壁残阶上的,是一种天高皇帝远的自由和活泼,是一种帝国文化道统的稀薄和涣散。虽然免不了给人一点混乱之虞,却也生机勃勃。它们不像北方的四合院,俨然规规矩矩的顺民和良仆,一栋一檐的定向,都严格遵循天理和祖制,不越雷池。‎ ‎②当然,南北文化一直在悄悄融会。建筑外观上的南北之异,并不妨碍南方的宅院,尤其是一些富宅,其实与北方的四合院一样,也是很见等级的,有一些耳房或偏间,可供主人安置侍卫和女佣;很讲究家族封闭与合和的,有东西两厢,甚至有前后几进,可供主人安置儿孙及其宝眷,包容儿孙满堂笑语喧哗的节日大团圆。在那正厅大堂里正襟入座,上下分明,主次分明,三纲五常的感觉便油然而生。倘若在院中春日观花,夏日听蝉,箫吹秋月,酒饮冬霜,也就免不了一种陶潜式的冲淡和曹雪芹式的伤感。汉文化一直也在这样的南国宅院里咳血和低吟。‎ ‎ ③这一类宅院,在现代化的潮流面前一一倾颓,当然是无可避免的结局。金钱成了比血缘更为强有力的社会纽带,个人成了比家族更为重要的社会单元,大家族开始向小家庭解体,小家庭又正在被独身风气蚕食,加上都市生育一胎化,已使旧式宅院的三进两厢之类十分多余。要是多家合住一院,又不大方便保护现代人的隐私,谁愿意起居出入喜怒哀乐都在邻居的众目睽睽之下?‎ ‎④更为重要的是,都市化使地价狂升,尤其中国突然冒出十二亿人,很难容忍旧式宅院那样奢侈的建筑容积率。稍微明了国情的人,就不难理解高楼大厦是我们唯一现实的选择。看到某些洋人对四合院之类津津乐道,不必去过分地凑热闹。‎ ‎⑤这种高楼大厦正在显现着新的社会结构,展拓着新的心理空间,但一般来说缺少个性,以其水泥和玻璃,正在统一着每一个城市的面容和表情,正在不分南北地制定出彼此相似的生活图景。人们走入同样的电梯,推开同样的窗户,坐上同样的马桶,在同一时刻关闭电视并在同一时刻打出哈欠。长此下去,环境也可以反过来侵染人心,会不会使它的居民们产生同样的流行话题,同样的购物计划,同样的恋爱经历以及同样的怀旧情结?以前有一些人说,儒家造成文化的大一统,其实,现代工业对文化趋同的推动作用,来得更加猛烈和广泛,行将把世界上任何一个天涯海角,都制作成建筑的仿纽约,服装的假巴黎,家用电器的赝品东京——所有的城市,越来越成为一个城市。‎ ‎⑥这种高楼大厦的新神话拔地升天,也正把我们的天空挤压和分割得狭窄零碎,正在使四季在隔热玻璃外变得暧昧不清,正在使田野和鸟语变得十分稀罕和遥远。清代张潮在《幽梦三影》中说:“因雪想高士,因花想美人,因酒想侠客,因月想好友,因山水想得意诗文。”‎ 如此清心和雅趣,似乎连同产生它的旧式宅院,已经永远被高楼大厦埋葬在地基下面了。全球的高楼居民和大厦房客们,相当多已习惯于一边吃快餐食品,一边因雪想堵车,因花想开业,因酒想公关,因月想星球大战,因山水想开发区批文。当然,在某一天,我们也可以步入阳台,在铁笼般的防盗网里,或者在汽车急驰而过的沙沙声里,一如既往地观花或听蝉,月下吹箫或霜中饮酒,但那毕竟有点像勉勉强强的代用品,有点像用二胡拉贝多芬,或者是在泳池里远航,少了一些真趣。这不能不使人遗憾。遗憾是历史进步身后寂寞的影子。‎ ‎13.文章开头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建筑是人心的外化和物化。”在南北建筑中如何体现?请结合第①段作简要概括。(4分)‎ ‎14.第②段中 “汉文化一直也在这样的南国宅院里咳血和低吟。” 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如何理解这句话?(4分)‎ ‎15.作者在文中引用张潮《幽梦三影》里的话有何作用?请从内容和艺术效果角度来作分析。(6分)‎ ‎16.文章的标题是“阳台上的遗憾”, “阳台”指什么?作者“遗憾”的又是什么?(6分)‎ 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7~19题。‎ ‎ 教养与奢华无关 ‎ 梁文道 ①今天的中国,无论你走到哪里,几乎都能看见“奢华”这两个字。每一本时尚生活杂志都在不厌其烦地告诉你有关奢华的故事,每一个商品广告都试图让你感到它要卖的商品有多奢华。于是房子是奢华的,车子是奢华的,大衣是奢华的,手表是奢华的,皮鞋也是奢华的,就连内裤也可以很奢华,乃至于我刚刚吃过的涮羊肉也标榜自己的用料十分奢华。‎ ②本来这种东西是可以见怪不怪的,正所谓奢华见惯亦平常。可是有一天,我在杂志上看到一篇介绍英国手工定制鞋的文章,作者先是不断渲染英国绅士的低调含蓄,一两千字之后笔锋忽然一转,他还是未能免俗地要大谈这鞋子有多奢华,并将其定位为“低调的奢华”。然后把绅士等同于品位,再将品位等同于奢华。许多媒体早就在“奢华”和“品位”之间画上等号了,但现在有人进一步连“绅士”也挂了上去,这就让我觉得有些刺眼了。‎ ③我的生活奢华不起,我的言行也离绅士甚远,可我总算读过不少传说中的英国绅士写的东西,在我的印象中,绅士和奢华根本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④且看19世纪英国绅士之间的通信,关于绅士的品位,他们是这么说的:“×××的家朴实无华,真是难得的好品位。”“他是那种老派的绅士,一件大衣穿了20年。”他们会称赞一个人的朴实和惜物,低调而不张扬,却绝对不会把看得见的奢华当作品位,尤其不会把它视为绅士的品位。‎ ⑤就以一双手工制作的顶级皮鞋来说吧,它是很贵,但它可以穿上一二十年,这里头的学问不只是它自身的质量,更是你穿它、用它的态度。首先,你会珍惜它,所以走路的姿势是端正的,不会在街上看见什么都随便踢一脚。其次,你愿意花点时间和心思去护理它,平常回家脱下来不忘为它拂尘拭灰,周末则悠悠闲闲地替它抹油补色,权当一种调剂身心的休息活动(就算他有佣人,他也宁愿自己动手)。所以这双鞋能够穿得久,10‎ 年之后,它略显老态,但不腐旧,看得出是经过了不错的照料,也看得出其主人对它的爱惜。这叫作绅士。不一定喜欢昂贵的身外物,但一定不随便花钱,朝秦暮楚。‎ ⑥他的品位不在于他买了什么,而在于他的生活风格甚至为人;他拥有的物质不能说明他,他拥有物质的方式才能道出他是个怎么样的人。‎ ⑦当然,一个人不能做物质的奴隶,但他的人格、性情或许可以借着物质偶尔散发出来。简单地讲,这就是教养。“教养”是一个何其古老、于今天何其陌生的词啊。这个词本来才是品位的绝配,不过,由于教养困难,奢华容易,我们今天才会把品位许给了奢华,让空洞的、无止境的消费去遮掩教养的匮乏。久而久之,甚至开始有人以为,英国的传统绅士皆以奢华为人生第一目标。‎ ⑧如果你觉得“教养”太过抽象,我可以为你举一些没有教养的好例子。开着一部奔驰车在街上横冲直撞,觉得行人全是活该被吓死的贱民,这是没有教养的。手上戴着伯爵表,然后借醉酒臭骂上错菜的服务员小妹妹,这也是没有教养的。‎ ⑨教养不必来自家教,更不是贵族的专利,上进的绅士更看重后天的自我养成。然而,如今有力奢华地招摇过市之辈多如过江之鲫,甘于谦逊、力求品格善美的人却几不可闻,岂不可叹? ‎ ‎ (选自《中华文摘》,有删改)‎ ‎17.请简要概述本文的论述层次。(6分)‎ ‎18.结合全文,说说真正的绅士具有哪些品质。(6分)‎ ‎19.请结合文章,说说第⑦段画线句子的含义。(6分)‎ 七、作文(70分)‎ ‎20.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议论文;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古今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苏轼 尽吾志也,而犹有不至者,可以无悔矣。——王安石 高二期中试卷参考答案 1. D(简洁:(说话、行文等)简明扼要,没有多余的内容;简约:简略,节俭,多指设计风格简单朴素。“忽视”是有意地看不到,这里强调自然学者们的无意,用“忽略”更合适。逐渐:渐渐,带有事物的客观性,人为的因素较少。逐步:有步骤、有计划地,带有事物的主观性。)‎ ‎2.D(A缺少宾语中心语,可补上“的大厦”。B语序不当,“终止”与“变更”应对调。C句式杂糅,可删去“靠的”,也可修改为“……都是靠电磁力来实现的”。) ‎ ‎3.C ‎ ‎4.B(A项,报:报答;C项,再:两次;D项,终:又。)‎ ‎5.A(根据对仗、平仄、押韵,由实写至虚写而定)‎ ‎6.C(唐诗中有古体诗,也有近体诗。)‎ ‎7.C(“薄”在此处为“轻视”之意 。)‎ ‎8.B(A项,①为动词,到;②为主谓取独。B项,①②均为连词,因为。C项,①介词,因为;②介词,依据。D项,①连词,表并列;②连词,表修饰。)‎ ‎9.C(原文意思是州县官吏因为土地贫瘠,希望调换任职,工作懈怠。李文耕“除水患,教纺织,劝导民众重视伦常”也不是因为“朝廷要考核官员政绩”。 ) ‎ ‎10.(1) 李文耕到任过了四个月,由于不能施展自己的抱负,推脱生病离任。(关键点:“阅”、“其”、“引”各1分。) ‎ ‎(2)李文耕断案宽容平和,他责令属官清理积压的案件,几个月后,积压的案卷就被清理干净了。(关键点:“狱”、“滞”、“牍”各1分。)‎ ‎(3)我因(祖母刘氏)无人供养,辞谢而不接受任命。(陛下)特地下达诏书,任命我为郎中,不久我又蒙受朝廷的恩典,朝廷任命我做太子洗马。(关键点:“以”,“寻”,“除”各1分)‎ ‎11.(1)江波月光跳跃,席上月色柔美,山林幽深寂静,夜空月明星稀。(1点1分,共4分,意对且语言简练即可)‎ ‎(2)诗人由眼前的月下之景(实写),想到万里之外家乡的秋天景物(虚写),联想到虽与家乡远隔万里,但却两处共沐月光,虚实结合。表达诗人美好的期待,也是自己长期滞留异乡、久久无归的无可奈何的告慰。(写出实写和虚写的场景2分,分析情感2分)‎ ‎12.(1)门衰祚薄(2)犹蒙矜育(3)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4)鱼龙潜跃水成文(5)大漠穷秋塞草腓(6)星垂平野阔(7)语不惊人死不休(8)我辈岂是蓬蒿人 ‎13.(1)南方在古代为化外之地,建筑上有蛮风的留影,对帝国文化道统不看重,显得自由活泼和生机勃勃;(2)北方在古代是“皇城根下”,建筑上是四合院,房屋定向严格遵循天理和祖制,循规蹈矩,体现出对道统的顺从。(每点2分,共4分,意对即可)‎ ‎14.作者运用了拟人手法(2分),此句是说我们仍然能在南方宅院里找到汉文化的踪迹,只是它已变得病态,失去生机(2分)。‎ ‎15.(1)为下文的仿写作铺垫,以便在古今对比中凸显古人的清心和雅趣;(2)借古人的“幽思”表达对现代人身居高楼大厦的“遗憾”之感,使文章的内蕴变得更加丰富;(3)引用古文,使文章语言具有雅致的情趣和古典的韵味。(每点3分,答对两点即得满分)‎ ‎16.(1)“阳台”是现代建筑的标记,用于象征现代建筑。(2分)(2)作者的“遗憾”主要有:①现代工业迅猛推动文化趋同,缺乏个性的高楼大厦正在统一着每一个城市的面容和表情;②高楼大厦拔地升天,把城市天空挤压和分割得狭窄零碎,拉远了人与自然的距离;③生活在世俗和功利里的现代人只有在阳台上透过防盗网享受自然美景,与自然和谐同一,少了一些真趣。(答对2点即4分)‎ ‎17. (6分)首先,由当今国人崇尚奢华引出人们把“奢华”当“品位”的错误认识;(2分)接着,举例论证什么是真正的品味;(2分)最后,表达对今人不重教养而重奢华的批判,指出有教养才是有品位。(2分)‎ ‎18. (6分)(1)朴实,低调不张扬(2分);(2)惜物(答“爱惜拥有的物质”亦可)(2分);(3)甘于谦逊,力求品格善美(或答“具有教养,看重教养的后天的自我养成”亦可)(2分)。‎ ‎19. (6分)表明只有有教养的人才是真正称得上有品位的人,而今人却因教养困难奢华容易而误把奢华当作品位(2分)。批判了现代人对物质的过度追求以及教养的匮乏(2分)。指出人们对品位的错误认识及由此带来的人生目标的偏离(2分)。‎ ‎【参考译文】‎ 李文耕,字心田,云南昆阳人。家庭贫困,对父母有孝心,衷心信奉程朱理学。嘉庆七年考中进士,凭借知县的身份被派遣到山东,请假回家奉养母亲。母亲去世后,守孝期满,补任邹平知县。到官任过了四个月,由于不能施展自己的抱负,推病离任。因为辞官牵累,没有旅费回家。嘉庆十九年,巡抚大吏听说他的才干和谋略,起用他重新补任邹平知县。‎ 在邹平五年,治理注重教育感化。有个妇女控告她儿子忤逆不孝,李文耕把错误归到自己身上,责备自己,妇女的儿子叩头到流血,他母亲深受感动,请求释放她儿子,最终撤销了案子。李文耕审案不搞株连,时间长了,打官司的人日渐减少。李文耕善于搜捕盗贼,他供养逮治盗贼的差役,让他们生活富足,不受盗贼的引诱利用,多次亲自巡查,到贼多的地方去查问追究。他曾经说:“治理盗贼一定要真心保护百姓,自己即使不能亲自做到,精神方面要达到,声望影响要达到。”结束任职时,邹平的盗贼敛迹消失。李文耕教儒生们读书,亲自给他们指导讲授,用“为自己读书”劝导他们,百姓都尊称他为“李教官”,又称他为“李青天”。调任冠县知县,不久升迁到胶州,疏浚了云河和墨河。道光二年,李文耕又升任济宁直隶州,还没有到任,巡抚琦善特向朝廷推荐他,宣宗早就听说李文耕的名声,就提拔他出任泰安知府。 ‎ 调任沂州,李文耕订立下属官吏的学业课程,说:“官员不勤奋,政事就会荒废,百姓受伤害。政教风化应该从自身做起,能认真对待百姓,然后才可以教化百姓。”下属官吏都得到教化。沂郡产檞树,李文耕鼓励百姓养蚕,建造义仓防备荒年,搜捕盗贼跟做县令时一样。不久,提拔做兖沂曹道,掌管治河的事情,修建堤防工程一定亲自践行。属官请求疏浚河中淤沙,需要五万两银子,李文耕亲自去查看河事,说:“‎ 不需要!春水涨的时候,就冲走淤泥了。”后来果然跟他说的一样。 ‎ 道光五年,李文耕调升浙江盐运使,不久,调回山东。当时山东盐业不振,充任盐商的多半是无业游民。李文耕查知其中弊病,请准朝廷缓征盐税,来缓解盐商的压力。他责令富商总领盐运,不准因为借口积压而贱价私卖,盐税渐渐充裕。道光七年,他升任湖北按察使,不久又调回山东。他严肃整治官吏差役,对讹诈贪赃的人犯就用严厉的法典进行处置。李文耕断案宽容平和,他责令属官清理积压的案子,几个月后,积压的卷宗就清理得干干净净。他说:“山东的百姓脾气粗犷,性子刚直,容易犯法,也更容易向善,所以教育感化不可不先行。” ‎ 过了三年,李文耕调任贵州。州县官吏由于地方瘠苦,都希望调换任职,不积极做事。恰好李文耕暂且代理布政使,请求朝廷用官员考绩作为调剂官员的标准,使他们能长时间地专心于自己的职责。李文耕主持开凿桐梓葫芦口,来免除水患。贵州产丝绸,没有棉布,他开设专部教百姓纺织。贫苦百姓生计艰难,看重利益却轻视伦理纲常,他就写文章规劝开导,文章的名字叫《家喻户晓篇》。道光十三年,李文耕退休回到故乡。 ‎ 李文耕一生把推崇正学和纠正不良社会风气当作自己的责任,他在山东做官时间最长,山东百姓感激他最深,他死后人们在名宦祠祭祀他。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