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市东风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市东风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

大庆市东风中学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地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 下列关于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区域与区域之间是相互独立的,互不联系 B. 区域之间具有一定的界线,且界线一定是明确的 C. 一个区域的发展能促进其内部经济的发展,但并不影响周边地区 D. 一个区域往往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这是与其他区域的差异所在 ‎【答案】D ‎..................‎ ‎2. 下列关于区域发展阶段的划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对于区域发展阶段划分的看法所有学者都认为划分为三个阶段 B. 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时期的人地关系已显现出不协调 C. 区域发展的后期阶段人地关系矛盾加剧 D. 区域发展的成长阶段人地关系基本上是协调的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区域发展。对应区域发展阶段的划分,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A错误;在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由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程度有限,故人地关系基本上是协调的,B错误;在区域发展的成长阶段,由于工业化速度不断加快,人地矛盾不断加大,D错误;故选C项。‎ 中国邮政曾发行“中国民居”特种邮票一套,邮票上的民居建筑不仅反映了各地风俗,还反映了当地地理环境的重要特征。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3. 傣家竹楼底层为架空层,说明该地夏季的气候特点是(  )‎ A. 炎热干燥 B. 寒冷干燥 C. 温和湿润 D. 高温多雨 ‎4. 蒙古包反映了其所居民族主要从事(  )‎ A. 种植业 B. 畜牧业 C. 林业 D. 渔业 ‎5. 上图中三种民居的不同特点反映了不同区域地理环境具有(  )‎ A. 整体性 B. 统一性 C. 差异性 D. 共同性 ‎【答案】3. D 4. B 5. C ‎【解析】‎ ‎3. 傣家竹楼主要分布于云南,当地为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D正确。‎ ‎4. 蒙古包主要分布于内蒙古草原,当地所居民族主要从事畜牧业,B正确。‎ 东北三省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耕地占全国16.8%。水资源占全国4.01%。读下面两幅图,结合相关知识回答下列各题。‎ ‎6. 有关东北三省农业灌溉状况描述正确的是 A. 农田灌溉用水量都呈增长态势 B. 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自1990年以来呈快速增长态势 C. 灌溉用水量自1998年以来呈减少趋势 D. 有效灌溉面积与灌溉用水量同步增长 ‎7. 有关东北三省水土资源利用状况描述正确的是 A. 水土资源丰富 B. 耕地资源集中在东部 C. 水土资源呈现西多东少的特点 D. 耕地资源丰富,水资源相对短缺 ‎【答案】6. C 7. D ‎【解析】‎ ‎6. 读图可知东北三省灌溉用水量自1998年以来呈减少趋势,C正确。辽宁省农田灌溉用水量都呈减少态势,黑龙江变化不大,A错误。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在1996年之前增长比较缓慢,自1996年以后则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B错误。农田灌溉用水量在1998年以后则呈减少趋势,但有效灌溉面积却呈增加趋势,D错误。。‎ ‎7. 东北三省耕地面积占全国的16.8%,而水资源仅占全国的4.01%,因此耕地资源较为丰富而水资源则相对短缺。故D正确,A错误。东北三省自东向西离海洋越来越远,降水量逐渐减少,因此水资源呈现出东多西少的特点。东部为湿润区,西部则为半湿润半干旱区,东北三省的耕地资源主要集中在东北平原,而东北平原地处东北地区的中部。B、C错误。‎ ‎【点睛】注意对图形材料的解读和东北平原的位置。‎ ‎2014年12月28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开闸放水,北京市首次接饮长江水,而与之配套的“引江济汉”工程早在半年前已通水,作为补水工程,此工程每年向汉江输送31亿立方米的水量。据此,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8. 实施“引江济汉”水利工程目的有 ‎①增大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调水量 ②改善汉江下游河段的生态、灌溉与水运条件 ③缩短长江荆州段至汉江潜江段的水运里程④改善长江龙洲垸以下河段的供水条件 A. ②③ B. ③④ C. ①② D. ①③‎ ‎9. 有关图示地区的地理环境及其成因,组合不正确的是 A. 洪涝 水循环活跃 B. 湿地萎缩 人口增长 C. 土地沙化 粮棉种植 D. 河漫滩增多 森林植被破坏 ‎【答案】8. A 9. C ‎【解析】试题分析:‎ ‎8. 引江济汉水利工程将长江水源输送到汉江,但该工程位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源头丹江口水库的下游,因此并不能增大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调水量;该工程使汉江下游水量增加,有助于改善汉江下游河段的生态、灌溉与水运条件;缩短长江荆州段至汉江潜江段的水运里程;对长江龙洲垸以下河段的供水条件没有影响。‎ ‎9. 该区域位于长江流域,降水丰富,蒸发旺盛,水循环活跃,洪涝灾害多发;长江中下游各湖泊均存在围湖造田的现象,导致湿地萎缩,湖泊面积缩小,其根本原因是人口增长;该地气候湿润,不易出现土地沙化现象;长江中上游地区植被破坏,导致长江泥沙含量增多,在中下游沉积而形成河漫滩。‎ 考点:跨区域调水工程 据报载,我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大片“红色荒漠”,即在亚热带湿润的岩溶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裸露,地表出现出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0. “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A. 风化作用 B. 风蚀作用 C. 水蚀作用 D. 沉积作用 ‎11. “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A. 破坏植被 B. 过度放牧 C. 开山取石 D. 环境污染 ‎12. 根据江西丘陵山区自然条件的特点,对“红色荒漠”进行治理工作应当先做好的工作是 A. 大力开荒种田,保持植物覆盖率 B. 农业生产加强综合开发 C. 发展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生产 D. 彻底退耕还林 ‎【答案】10. C 11. A 12. B ‎【解析】本题考查南方丘陵地区红漠化成因及治理。“红色荒漠”,即在亚热带湿润的岩溶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裸露,地表出现出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其形成主要是流水的侵蚀作用。江西丘陵山区的“红色荒漠”主要是人为的破坏植被、乱砍乱伐造成的,治理应以恢复当地植被,发展适合当地自然条件的农业,加强综合开发为主;不应盲目开荒种田、随意发展畜牧业,只还林不发展。‎ ‎10. “红色荒漠”,即在亚热带湿润的岩溶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裸露,地表出现出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其形成主要是流水的侵蚀作用。选C正确。‎ ‎11. 江西丘陵山区的“红色荒漠”主要是人为的破坏植被、乱砍乱伐造成的,治理应以恢复当地植被,发展适合当地自然条件的农业,加强综合开发为主;不应盲目开荒种田、随意发展畜牧业,只还林不发展。选B正确。‎ 黑龙江省是我国著名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为我国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3. 该省成为我国商品粮生产基地的主要有利条件是 ( )‎ A. 土地肥沃 B. 雨热同期 C. 人均耕地多 D. 地形平坦 ‎14. 黑土分布区是东北地区最重要的粮食产地,由于各种原因,其肥力不断下降,其肥力下降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 被冲刷变薄 B. 气候干旱 C. 生物活动微弱 D. 秸秆还田 ‎【答案】13. C 14. A ‎【解析】试题分析:‎ ‎13. 黑龙江省人均耕地多,因此成为我国商品粮生产基地。答案选C。‎ ‎14. 我国东北黑土分布区,由于植被破坏,土壤被冲刷变薄,其肥力不断下降。答案选A。‎ ‎【考点定位】黑龙江农业基地的可持续发展。‎ ‎【名师点睛】东北地区建设商品粮基地有有利条件:人均耕地多,余粮多,粮食商品率高;生产条件好,旱涝保收,农业生产基地好;条件好的宜农荒地多,投资少,见效快,增长潜力大;交通便利,运输方便。‎ 阅读“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5. 该河流开发的核心环节是 A. 发电 B. 防洪 C. 养殖 D. 梯级开发 ‎16. 大型水电工程对水文的影响可能有 A. 明显减少河流的年总径流量 B. 显著加快河流的下泄速度 C. 降低库区地下水位 D. 改变径流量的季节分配 ‎【答案】15. D 16. D ‎【解析】试题分析:‎ ‎15. 读图,根据图中箭头方向分析,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的核心环节是梯级开发,以水能的梯级开发为中心,推动其它行业的发展,D对。发电、防洪、养殖都是在水能梯级开发的基础上实现的,A、B、C错。‎ ‎16. 大型水电工程都要修建水库,水库能调蓄洪水,可以改变径流量的季节分配,D对。不能明显减少河流的年总径流量,A错。不能加快河流的下泄速度,B错。水库蓄水,可能提升库区地下水位,C错。‎ ‎【考点定位】区域综合开发的核心措施,水电工程对环境的影响。‎ ‎【名师点睛】通过图示的箭头方向,可以判断区域开发是以梯级开发为中心,在此基础上,其它行业得到发展。大型水电工程,必然修建水库,水库是人工湖泊,对水文影响与湖泊相同。有调节径流季节变化不均的功能,但不会改变年径流总量。‎ 读下图并回答下列各题。‎ ‎17. 开垦P平原首先应该:‎ A. 引入灌溉水源 B. 增加土壤肥力 C. 平整土地 D. 排水 ‎18. 国家在P平原兴建了许多大规模机械化农场,从事商品粮生产。但在这里生产粮食,不利的自然条件是:‎ A. 热量条件 B. 土壤条件 C. 降水条件 D. 光照条件 ‎19. 目前国家决定停止在P平原开垦荒地,同时建立自然保护区,其主要保护对象是:‎ A. 天然林 B. 水源林 C. 湿地 D. 草地 ‎【答案】17. D 18. A 19. C ‎【解析】本题结合具体区域分析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的能力。‎ ‎17. 通过图中所示区域以及河流、沼泽、纬度等信息,确定该平原为东北平原,从图例中可以看出,该平原上多为沼泽地,所以平原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水。‎ ‎18. 结合上题分析,该地区为东北平原,故影响粮食生产的不利自然条件主要是纬度高,热量不足。‎ ‎19. 主要从图中知道P平原是以沼泽为主,所以可以排除其他三个答案。‎ 下图表示某产业在世界上的迁移过程,回答下列各题:‎ ‎20. 上图中反映的产业部门可能是 A. 玩具制造 B. 汽车产业 C. 石化工业 D. 钢铁工业 ‎21. 该产业部门属于 A. 劳动密集型工业 B. 技术密集型工业 C. 原料指向型工业 D. 资金密集型工业 ‎22. 导致该产业迁移变化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 劳动力价格 B. 技术 C. 交通运输 D. 原料 ‎【答案】20. A 21. A 22. A ‎【解析】试题分析:‎ ‎20. 图示的产业转移过程符合从经济发达地区向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转移,故判断为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转移,玩具制造厂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汽车和石化产业主要资金密集型产业;钢铁工业既有原料指向型、动力指向型也有市场指向型模式。‎ ‎21. 同上题分析。‎ ‎22. 影响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主导因素是劳动力的工资水平。‎ 考点:本题考查世界产业转移及影响因素。‎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世界产业转移的一般特征,并能结合主要的工业类型分析,属于常规考点,难度不大,要求学生加强对基础知识的识记。‎ ‎23. 不符合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加快了城市化进程表现的是 A. 城市人口比重逐步提高 B. 乡村地区迅速变成城镇地区 C. 城市的规模迅速扩大 D. 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城市人口向近郊区迁移,呈现出城市与乡村交错分布的景观 ‎【答案】D ‎【解析】逆城市化是城市化较高阶段的表现,目前在发达国家部分地区出现,我国城市化进程主要表现为城市化和郊区城市化,城市化的表现有: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城市数量增加、城市用地规模扩大。选D。‎ ‎【点睛】‎ 世界城市化进程 城市化发展阶段 特点 出现的问题 发展趋势 分布 初期阶段 城市化水平较 低、发展较慢 问题较少 处于城 市化低水平时期 发展中 国家 中期阶段 人口和产业向城市迅速聚集,城市化推进很快 出现了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等问题 出现了郊区城市化现象 后期阶段 城市化水平比较高,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趋缓甚至停滞 中心区表现出衰落的迹象 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发达国家 ‎24. 下列说法中,不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中 出现的问题是 A. 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B. 产业升级面临困境 C. 外贸额占全国比重逐年上升 D. 城市建设相对落后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珠三角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在珠三角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城市病,包括环境质量下降、住房困难、交通拥挤、产业层次较低等。故不包括外贸额比重上升。‎ ‎25. “快的打车”是中国首款便民打车的智能手机应用软件,输入目的地即可将信息发送给离其最近的若干出租车(如图),“快的打车”软件采集乘客附近出租车的位置信息,并显示在手机上的最主要地理信息技术是(  )‎ A. RS B. GPS C. GIS D. 数字地球 ‎【答案】C ‎【解析】出租车的位置信息,是通过GIS分析处理数据后,找到距客户最近的出租车,再传给用户。这里需要对城市出租车信息,道路网信息,客户个人位置信息等时行综合分析,才能找到最合适的,故C正确。RS是遥感,GPS是导航、定位为主要功能,不能进行分析、处理;数字地球是用数字化方法,将已知的信息用数字表示出来,实现资源共享,不能分析、处理。故B、C、D错。‎ ‎【点睛】RS的主要功能是获取遥感图片;GPS的主要功能是定位、授时和导航;GIS的主要功能是分析和描述;数字地球的主要功能是已知的信息用数字表示出来。‎ ‎26. 埃博拉病毒是一种能引起人类和灵长类动物产生埃博拉出血热的烈性传染病病毒,有很高的死亡率,在50%至90%之间。近日,科学家描绘了最新的埃博拉疫情暴发高风险区地图(下图中颜色较深部分)。该图的绘制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 A. RS B. GPS C. GIS D. DE(数字地球)‎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RS为遥感,获取地物信息;GPS为定位、导航;GIS对数据进行分析,图层叠加,绘制地图,有绘图功能的只有GIS,故选C项;DE将地球信息数据化,可在计算机上进行查找。‎ 考点: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27.‎ ‎ 热红外遥感影像亮度可反映地物表面温度,地物的表面温度越高,在影像中就越亮。晴天正午时刻,下列地物在同一幅热红外遥感影像中最亮的是(  )‎ A. 公路 B. 菜园 C. 鱼塘 D. 果园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干提示“热红外遥感影像亮度可反映地物表面温度,地物的表面温度越高,在影像中就越亮”,晴天正午时刻,公路植被覆盖最少,升温快,表面温度最高,所以热红外遥感影像亮度也是最亮的。故选A。‎ ‎【考点定位】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28. 目前,我国已经建成“数字中国”的地理空间框架,“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的国土资源管理运行体系初步形成,大大提升了国土监管能力。对土地资源“天上看,网上管”分别运用的现代地理信息技术是(  )‎ A. 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 B. 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 C. 遥感和全球定位系统 D. 全球定位系统和“数字地球”‎ ‎【答案】A ‎【解析】天上看,运用的是遥感技术;遥感是指非接触的,远距离的探测技术。网上管,运用的是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特定的十分重要的空间信息系统。它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天上看”要靠遥感技术来获取土地资源的最新信息,“网上管”则是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的分析功能。A正确。‎ 下图为某地区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9. 下列图层组合最适合用遥感(RS)技术获取信息的是(  )‎ A. ①②④ B. ①③⑤ C. ③④⑥ D. ②③⑥‎ ‎30. 进行农业适宜性评价可以利用的图层组合是(  )‎ A. ①②④⑤ B. ②③④⑤ C. ②③④⑥ D. ①③⑤⑥‎ ‎【答案】29. A 30. C ‎【解析】遥感技术主要是拍摄遥感图像,图层中居民点分布、河流分布、地形状况适合用遥感技术拍摄图像,①、②、④对,A对。土壤可能受地表植被阻挡,岩层、地下水不能出露在地表,不适宜利用遥感技术拍摄图像,③、⑤、⑥错,B、C、D错。‎ 二、问答题(共40分)‎ ‎31.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东北双季水稻种植在辽宁的试验田取得成功,改变了传统的春种秋收,一年一季的耕作方式。这种双季水稻的稻种是由辽宁盘锦市科研人员采用两种不同抗性的水稻品种进行杂交培育成功的,突破了抗旱、抗寒、抗病虫害等关键点。北方双季水稻第一季稻生长期104天,第二季稻生长期87天。现在在东北有限的无霜期内就可以完成两季水稻的播种、收割。‎ 材料二 东北地区局部轮廓图。‎ ‎(1)请根据辽宁省的地形特点对辽宁农业生产进行合理布局。‎ ‎(2)辽宁省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全年无霜期140~200天,但实现了双季稻的种植,试分析原因。‎ ‎(3)简述图中防护林的主要功能。‎ ‎【答案】(1)东南部、西北部低山丘陵适宜发展林业和果业;中部平原适宜发展种植业;沿海滩涂适宜发展水产业 (2)自然原因:辽宁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暖热多雨,在南部纬度较低的平原地区生长期可达200天左右。 人文原因:农业科技专家进行水稻杂交,突破了抗旱、抗寒、抗病虫害等关键点 (3)减小风速、保护农田 ‎【解析】试题分析:‎ ‎(1)根据图中注记,辽宁省东南部、西北部是低山丘陵区,适宜发展林业和果业。中部平原适宜发展种植业,沿海滩涂适宜发展水产业。‎ ‎(2)从自然条件看,辽宁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暖热多雨,在南部纬度较低的平原地区生长期可达200天左右。从人文因素分析,根据材料一,我国的农业科技专家进行水稻杂交,突破了抗旱、抗寒、抗病虫害等关键点。所以可以进行双季稻种植。‎ ‎(3)图中防护林属于农田防护林,主要功能是减小风速、保护农田。‎ ‎【考点定位】区域地形特点及对农业布局的影响,区域种植双季稻的原因,区域防护林的主要功能。‎ ‎32. 阅读日本河流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日本河流众多,大多发源于中部山地。位于太平洋沿岸的山区年降水量多迭3000毫米,而面临日本海的地区与濑户内海沿岸地区年降水量较少。‎ 材料二:日本专门设有河流水资源开发机构。该机构负责河流管理与流域综合开发,主要工作是:①用水权的管理与水权费的征收等;②河流设备设施的维护;③……‎ ‎(1)从河流的长度、流域面积、水流速度、流量季节变化等方面,归纳日本河流的主要特征。‎ ‎(2)除了材料二中列举的工作外,根据流域综合开发的一般原则,你认为日本河流水资源开发机构还可能进行哪些方面的工作?‎ ‎【答案】(1)日本河流短;流域面积小;水流急;流量季节变化较明显 (2)维护流域生态环境;统筹安排供水、发电、防洪等任务;制定流域与水资源综合管理的政策与措施等 ‎【解析】(1)日本为岛国,国土面积狭小,地形以山地为主。因此日本河流短;流域面积小;水流急;日本为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因此流量季节变化较明显。 ‎ ‎(2)注意是要求按河流综合开发的一般原则,其水资源开发机构可以进行的工作有维护流域生态环境;统筹安排供水、发电、防洪等;制定政策与措施。‎ ‎3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某跨国公司产业转移方向和产品输出方向示意图。‎ 材料二 下图为出口加工区(产业移入地)提供的条件和进出口情况图。‎ ‎(1)材料一图中实线箭头表示________方向,虚线箭头表示________方向。‎ ‎(2)材料二图中,产业移入地为吸引更多的产业转入,除了提供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优质的服务外,还应该提供哪些条件? ‎ ‎(3)谈谈产业转移对移入地产生的有利与不利影响。‎ ‎【答案】(1)产业转移 产品输出 (2)廉价的劳动力、更多的优惠政策等 (3)有利: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工业化水平、城市化水平和生活水平;扩大就业。不利:带来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造成资源紧张 ‎【解析】(1)产业转移应从发达国家或地区逐渐向发展中国家或地区转移,而产品则出现逆向回流。材料一图中实线箭头的方向主要是由发达国家和地区指向欠发达地区,因此为产业转移。虚线箭头表示主要是由欠发达国家和地区指向发达地区,因此为工业产品输出。‎ ‎(2)出口加工工业多为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工业,故影响该类产业的转移的因素主要是廉价劳动力和土地、优惠的政策等方面的因素。‎ ‎(3)产业转移对迁入地的影响主要从促进区域产业发展;提高工业化、城市化水平;促进基础性工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提高经济效益。不利影响可能给迁入地的资源和环境带来一定的压力。‎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