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19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2高考生物一轮复习_第2章_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_第4节_免疫调节作业_123新人教版必修3
2012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作业:必修3 第2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4节 免疫调节 一、选择题 1.下列属于第一道防线的是( ) ①胃液对病菌的杀灭作用 ②唾液中溶菌酶对病原体的分解作用 ③吞噬细胞的内吞作用 ④呼吸道纤毛对病菌的外排作用 ⑤皮肤的阻挡作用 ⑥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 ⑦抗体与细胞外毒素结合 A.②⑤ B.④⑤ C.①②④⑤ D.②③⑤⑥⑦ 解析:第一道防线为皮肤和黏膜,被突破后病菌进入内环境,第二道防线为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等,而胃液、唾液中的杀菌物质为体外物质,应属第一道防线。 答案:C 2.下图代表人体体液免疫的过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Ⅰ和细胞Ⅱ均能识别抗原 B.在①和⑨所在的阶段中,可能有吞噬细胞的参与 C.免疫过程⑥比⑦要慢,免疫效应⑥比⑦要强 D.图中免疫活性物质是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 解析:细胞Ⅰ为B淋巴细胞,细胞Ⅱ为记忆细胞,它们都能识别抗原。⑨所在的阶段中没有吞噬细胞的参与;免疫效应⑦比⑥要强;由于该图表示的是体液免疫,故图中的免疫活性物质是抗体。 答案:A 3. 给SARS患者注射痊愈的SARS患者的血清、给婴幼儿重复多次注射某疫苗、给进行器官移植的病人注射药物以降低其免疫能力,以上三种措施的原理分别是( ) A.痊愈的SARS患者的血清中含有相应抗体、二次免疫可以提高免疫能力、提高移植 器官的成活率 B.SARS患者的血清中含有大量吞噬细胞可将病原体吞噬、重复注射可以避免病原体 进入机体、提高移植器官的成活率 C.痊愈的SARS患者的血清中含有相应抗体、重复注射可以避免病原体进入机体、避 免移入的器官被病原体侵染 D.以上说法都不对 解析:痊愈的SARS患者的血清中含有相应的抗体,所以可以用于治疗SARS患者。二次免疫的特点是反应发生得更快、更强(主要是记忆细胞发挥作用),所以要对婴幼儿多次接种某种疫苗,以获得较强的免疫能力。器官移植的难点在于如何克服机体对移植器官的排斥反应,所以需要降低机体的免疫识别和反应能力,以提高移植器官的成活率。 答案:A 4.下列不属于免疫过程的是( ) A.花粉引起体内毛细血管扩张 B.移植的器官被患者排斥 C.骨髓瘤细胞与B淋巴细胞融合 D.病原微生物被体内吞噬细胞吞噬 解析:花粉引起体内毛细血管扩张是过敏反应,属于免疫过程;移植的器官被患者排斥属于特异性免疫;病原微生物被体内吞噬细胞吞噬属于非特异性免疫。骨髓瘤细胞与B淋巴细胞融合属于动物细胞工程,不属于免疫。 答案:C 5.人体大面积烧伤后,容易发生病菌感染,主要原因是患者的( ) A.过敏反应增加 B.细胞免疫作用减弱 C.效应B细胞数量减少 D.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下降 解析:大面积烧伤病人通常同时存在营养不良、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低下和感染等症状,与过敏反应无关;创面的细菌与感染有一定的关系,所以采取减菌措施是必要的,常用的有清创术和无菌操作等。 答案:D 6.先后将抗原A和抗原A、B注射到小鼠体内,得到的抗体含量曲线如下图所示。该曲线图表明( ) A.小鼠对抗原A更敏感 B.抗原A的破坏性更大 C.二次反应比初次反应更强 D.小鼠对抗原B反应较慢 解析:先注射抗原A后,小鼠体内产生了记忆细胞,当再次注射抗原A时,小鼠针对抗原A进行了二次免疫,而针对抗原B是初次免疫;从图中看出针对抗原A,二次免疫产生的抗体量大,因而二次免疫比初次免疫反应更强。 答案:C 7.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几种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胸腺在免疫中的作用是先分化出造血干细胞,进而分化出T细胞 ②过敏反应是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 ③浆细胞产生的抗体能对任何病毒起免疫作用 ④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浆细胞均能识别抗原 ⑤一种抗原只能与相应的抗体或效应T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 ⑥自身免疫病和艾滋病都是机体免疫功能不强或缺陷造成的 A.②⑥ B.②⑤ C.③⑤ D.①④ 解析:造血干细胞产生的细胞在胸腺内分化为T细胞,所以①错;浆细胞产生的抗体具有特异性,只能针对特定的抗原,所以③错;浆细胞并不能识别抗原,吞噬细胞虽然能识别抗原,但没有特异性,所以④错;自身免疫病为免疫功能过强而致,所以⑥错。 答案:B 8. 如图是一正常人接种疫苗后体内抗体产生的反应记录。下列有关疫苗接种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接种不同的疫苗,具有使抗体甲产量增加的作用,使免疫反应加强 B.疫苗接种追加第二剂,增加抗体所需要的时间短 C.疫苗接种追加第二剂后,非特异性免疫发挥功能,使体内产生大量抗体 D.疫苗接种追加第二剂后,第一剂残留的具专一性的抗体大量增生 解析:接种特异性的抗原,才会产生与之对应的特异性抗体,所以A错;产生抗体的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所以C错误;抗体是由浆细胞产生的,抗体自身不会增多,所以D错误。 答案:B 9. (2010·珠海模拟)某科学家在蚯蚓体腔液中发现一种能溶解细菌、酵母菌、原生动物及绵羊红细胞等的蛋白质CCF1。结合免疫的相关知识,下列推论中正确的是( ) A.CCF1证明蚯蚓能产生细胞免疫 B.CCF1可引起蚯蚓的过敏反应,抵抗外来细胞的侵入 C.CCF1为蚯蚓进行体液免疫所分泌的抗体 D.CCF1属于蚯蚓产生的非特异性免疫反应 解析:CCF1能溶解细菌、酵母菌、原生动物及绵羊红细胞等,这是一种非特异性免疫反应;CCF1的功能与细胞免疫、过敏反应含义不符,也不是抗体的特性(抗体具有特异性),故A、B、C错误。 答案:D 10.如图表示病毒进入人体后,机体产生干扰素的过程及干扰素的作用机理,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此图表示一个细胞受到病毒侵染时,诱导细胞核中干扰素基因表达的过程 B.利用基因工程等方法可以在大肠杆菌及酵母菌细胞内获得干扰素 C.图示中产生干扰素的细胞最可能是人体内的效应T细胞 D.一次注射干扰素后能使人终身具有对流感病毒的免疫能力 解析:从图示中可以看出,干扰素和抗病毒蛋白都是蛋白质,都需要代谢更新,所以,一次注射干扰素并不能使人终身获得对流感病毒的免疫能力。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可以获得能产生干扰素的菌种,再通过其他工程技术,可以利用大肠杆菌和酵母菌大量地生产干扰素。干扰素主要由效应T细胞产生,所以图示中产生干扰素的细胞最可能是人体内的效应T细胞。 答案:D 11.在特异性免疫反应中,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之间既各有其独特的作用,又能相互配合,共同发挥免疫效应。下列有关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①在体液免疫过程中,抗原往往需要借助T细胞的传递 ②病毒进入细胞之前,常由体液免疫降低病毒的感染力 ③在细胞免疫发挥作用后,常需要抗体来协助消灭抗原 ④体液免疫针对细菌病原体,细胞免疫针对病毒病原体 A. ①④ B. 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解析:在特异性免疫过程中,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相互配合,共同发挥免疫效应,①~③正确表示了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关系,④中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免疫对象表达错误。 答案:C 12.如图表示A、B两妇女在1到5月血浆中人乳头状瘤病毒抗体的相对含量。下列对曲线图的解释不成立的是( ) A.妇女A在1月份可能接种了疫苗,妇女B没有 B.两人均在4月份感染了人乳头状瘤病毒 C.妇女A免疫系统可以清除病毒并一定能长期产生保护作用 D.人乳头状瘤病毒疫苗刺激机体产生了相应的记忆细胞 解析:妇女A免疫系统可清除病毒,其对该种病毒的免疫时间取决于体内相关的抗体和记忆细胞存在时间的长短。由图示A、B曲线在2月份的变化规律可以看出:妇女A在1月份接种了疫苗,妇女B没有。两人体内5月份均产生了抗体,说明她们在4月份感染了人乳头状廇病毒,妇女A产生的抗体量较大、速度较快,说明妇女A体内存在相应的记忆细胞。但不一定能长期保护,故C错。 答案:C 13.高三学生小明最近到医院体检,体检报告中的检验结果显示:乙肝抗原呈阴性(-),乙肝抗体呈阳性(+)。他说自己没有注射过乙肝疫苗,就此结果向你咨询,你应该给他怎样的合理建议(说明:“+”表示有,“-”表示没有)( ) A.你体内带有乙肝抗体,说明一定也有乙肝病毒,需要到医院就诊 B.你体内没有乙肝病毒,但含有乙肝抗体,一定是妈妈怀孕时传递给你的免疫力 C.你体内没有乙肝病毒,但含有乙肝抗体,说明你可能曾感染乙肝病毒后痊愈了 D.你体内没有乙肝病毒,但含有乙肝抗体,这是父母遗传给你的免疫力 解析:乙肝抗原呈阴性说明体内没有乙肝病毒;乙肝抗体呈阳性说明体内含有乙肝抗体;抗体可能是曾感染乙肝病毒痊愈后存留下来的。 答案:C 二、非选择题 14.如图为人体部分特异性免疫过程的示意图,a、b、c表示细胞。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特异性免疫属于________免疫,图中b细胞在人体内可以来自________细胞。 (2)图中a、b、c、d能够识别抗原的是________。 (3)若图中所示的抗原为酿脓链球菌,因其表面的抗原决定簇与人心脏瓣膜上的一种物质的表面结构十分相似,物质d向心脏瓣膜发起进攻,使人患上风湿性心脏病,这属于免疫失调中的________病。 (4)当抗原经过⑤⑥过程时,人体内产生d的主要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研究发现,SARS病毒的增殖需要逆转录酶,从遗传物质分析,研究SARS疫苗比较困难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由图中的信息可以看出,a为B淋巴细胞,b为浆细胞,c为记忆(B)细胞,d为抗体,其中a、c、d能识别抗原;当抗原经过⑤⑥过程时,表明人体内二次免疫发生,此时免疫反应强烈,产生抗体速度快、数量多;人体内的正常免疫是机体识别自己、排除非己的过程,但当免疫系统过于灵敏、反应过强时,人体的免疫系统会把自己的组织当作外来的成分处理,出现自身免疫病;由“SARS病毒的增殖需要逆转录酶”可以推出SARS病毒是RNA病毒,单链的RNA结构不稳定,变异频率高。 答案:(1)体液 B细胞或记忆(B) (2)a、c、d (3)自身免疫 (4)数量多、速度快 (5)SARS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单链的RNA结构不稳定,变异频率高 15.如图是人体内抗原——抗体反应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A的特异性从根本上由________决定,B主要分布在人体的________中。 (2)在抗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机体内,A与B结合后将使A失去____________的能力。 (3)为防治甲型H1N1流感病毒,科研人员正在努力为研制疫苗,研制疫苗的理论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染病毒后要通过________的共同作用才能彻底清除体内病毒。某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后,医生检查发现该人体内有相应的抗体出现,但这并不能保证他将来不会再度感染甲型H1N1流感。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B类物质可检测某人是否为吸毒者等方面的应用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切除新生小鼠的胸腺导致细胞免疫消失,为何体液免疫也会随之减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一种效应淋巴细胞只能识别众多抗原中的一种。这是天生决定的,还是后天在抗原刺激下由其他淋巴细胞再转化形成的?为探索这个问题,科学家在短时间内连续做了几个实验:先给动物以高剂量的同位素标记的抗原X(与之结合的细胞全部被强射线杀死),小鼠不发生相应的免疫反应,再给未标记的抗原X,也不发生免疫反应;最后给其他抗原Y等,机体能对其他抗原正常免疫,上述实验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由图解中的形状可以判断出A为抗原,B为抗体。抗原的特异性根本上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中。病毒与抗体结合后就会失去侵染和破坏宿主细胞的能力。疫苗的作用是使易感人群产生相应抗体和记忆细胞,注射疫苗可以保护易感人群。病毒等抗原进入机体以后需要经过机体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发挥作用才可以彻底被消除。RNA病毒很容易变异,所以以前的抗体对变异后的病毒无效。抗体具有特异性,可以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用于检测某人是否是吸毒者。胸腺是T细胞发育的场所,B细胞的增殖、分化大多需要T细胞传递抗原,因此切除新生小鼠的胸腺后体液免疫也会随之减弱。由材料可知与抗原X有关的淋巴细胞已经被杀死,但是当机体受到抗原Y刺激时仍然可以产生相应的抗体,这就说明了一种效应淋巴细胞只能识别一种抗原,这是天生决定的。 答案:(1)遗传物质 血清 (2)侵染和破坏宿主细胞 (3)抗原物质可以通过体液免疫使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甲型H1N1流感病毒容易发生变异,而抗体和记忆细胞具有特异性,因此新的变异后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仍可能使此人再度感染 (4)抗体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 (5)胸腺是T细胞发育的场所,B细胞的增殖、分化,大多需要T细胞传递抗原 (6)一种效应淋巴细胞只能识别一种抗原,这是天生决定的 高考学习网(www.gkxx.com) www.gkxx.com 来源:高考学习网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