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官渡一中(冠益中学)2019-2020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 史 试 卷 ‎ ‎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东汉实行察举制,“郡察孝廉,州举茂才”,州、郡都必须定期向朝廷举荐一定数量的人才,而判断孝廉、茂才的标准包括对儒家经典的熟悉程度和道德声望的高低等。这客观上( )‎ A.推动了独尊儒学局面的出现 B.促使社会阶层趋于固化 C.打破了世家大族对政权的垄断 D.动摇了郡县制的基础 ‎2.民国二十九年九月二十二日《新蜀报》的社论写到:“华北方面,我军采取英勇的攻势,所获战果,最为伟大,在三年抗战中,创造了敌后游击战争的少有的辉煌记录。”该社论评论的战役是(   )‎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百团大战      D.平津战役 ‎3.从“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到“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这一变化反映了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之一是( )‎ A.打击帝国主义势力    B.发展民族资本主义 C.传播民主共和理念        D.推动社会移风易俗 ‎4.陈旭麓先生认为,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分别推翻了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构成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三次高潮。关于这“三次高潮”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领导阶级和革命前途根本一致 B.革命结果与指导思想根本一致 C.革命性质和革命任务根本一致 D.革命对象与革命领导根本一致 ‎5.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正式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原则;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当时这两部宪法的颁布和修订( )‎ A.都适应了当时经济建设的需要 B.分别标志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C.都改变了国家的基本法律架构 D.总结了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 ‎6.2015年11月,习近平、马英九在新加坡举行了历史性会晤。会晤中,习近平指出:无论哪个党派、团体,无论其过去主张过什么,只要承认“九二共识”的历史事实,认同其核心意涵,我们都愿意同其交往。习近平总书记谈及的“核心意涵”是指(   )‎ A.两岸直接"三通"                    B."一个中国"原则 C.经济密切合作                     D."一国两制"构想 ‎7.2010年1月,海地发生大地震,中国八名维和警察在地震中光荣牺牲。中国在海地的维和行动体现了当前我国外交的新特点是( )‎ A.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参加联合国框架内的国际活动 ‎ C.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活动 D.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8.清朝乾隆、嘉庆年间在广东顺德流行的一首《竹枝词》写到:“呼郎早趁大冈墟,妾理蚕缫已满车;记问洋船曾到几,近来丝价竟何如?”这反映了(   )‎ A.男耕女织的自给自足的生活 B.清政府放弃了闭关锁国政策 C.海外贸易刺激了国内丝织业生产 D.丝织业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9.自19世纪60年代开始,李鸿章等洋务派官僚,先后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金陵机器局等军事工业;19世纪70年代以后,他们又相继创办了上海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总局等,从而建立了中国自己的近代采矿、航运和通讯事业。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 A.经济的近代化逐步发展 B.近代工业体系已逐步建立 C.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D.优先发展重工业成为共识 ‎10.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日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状况表明( )‎ A. 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B. 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C. 日常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D. 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11.下表是近代中国部分年份进出口商品贸易比重表(占总值%)。据此分析,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年份 进口商品 出口商品 钢铁和机械 棉纱及棉制品 棉花 矿砂及金属 ‎1925年 ‎6.5‎ ‎20.7‎ ‎3.8‎ ‎2.9‎ ‎1928年 ‎7.2‎ ‎15.8‎ ‎3.4‎ ‎2.1‎ ‎1931年 ‎9.3‎ ‎7.9‎ ‎2.9‎ ‎1.6‎ A.中国轻重工业发展趋于平衡 B.南京国民政府优于发展重工业 C.当时国内工业建设有所发展 D.民族工业在“一战”后迅速萧条 ‎12.中共八大、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共十四大、中共十五大都是党历史上的重要会议,其中关键词表述最恰当的一组是( )‎ A.探索开端—改革开放—市场经济—邓小平理论 B.三大改造—经济特区—初级阶段—国两制 C.经济建设—中国特色—市场经济—三个代表 D.主要矛盾—国企改革—计划经济—科学发展观 ‎13.1961年冬季,湖南省将数百万亩冬闲田借给农民(大体每人可借三至五分)种植冬菜或冬种春收作物,收入全归社员。这一举措( )‎ A.加剧了当地生态环境的破坏 B.有利于缓解农村中“左”的政策危害 C.改变了当时土地所有权的归属 D.表明当时已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4.顾炎武认为,唯有合理地配置天子与公卿大夫、百里之宰之间的各种权力,充分发挥朝臣和各级政权的作用,才会有利于富国裕民,才能真正地把天下大权归于天子,从而使天子的地位更加尊崇。该思想( )‎ A.动摇了儒学在文化上的统治地位 B.强调了尊重君权前提下的“分治”‎ C.体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D.发展了传统的“民贵君轻”思想 ‎15.汉代《九章算术》中有“方田”“粟米”“均输”(计算赋税)等章节,其内容多是与农业社会相关的计算问答。这体现了中国古代科技的(   )‎ A.理论性      B.实用性      C.复杂性      D.文学性 ‎16.1937年12月,有人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指出:“我们要拥护统一指挥,八路军也要统一受蒋指挥。我们不怕统一纪律、统一作战计划、统一给养,不过注意不要受到无谓的牺牲。红军的改编,不仅名义改变,而且内容也改变了。”该言论( )‎ A.利于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及时纠正了党内的错误思想 C.是指导中共抗战的正确理论 D.脱离了当时中国的革命实际 ‎17.下面是《感动中国》2004年度人物评选组委会给某位获奖者的颁奖词:“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位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它褒奖的是( )‎ A.钱学森 B.杨利伟 C.邓小平 D.袁隆平 ‎18.亚里士多德总结雅典城邦政治时说:“城邦不论是哪种类型,它的最高统治权一定寄托于‘公民团体’,公民团体实际上就是城邦制度。”亚里士多德意在说明( )‎ A.雅典民主政治是小国寡民的产物      B.公民直接参政是民主的最高体现 C.雅典城邦公民参政意识日趋增强      D.城邦制度推动了公民政治的发展 ‎19.英王乔治三世继位后无视《权利法案》的规定,任命“国王之友”派组成内阁,干预下院议席分配,力图独揽行政和立法大权。这表明此时的英国(   ) A.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B.责任内阁还未形成 C.立宪政体尚未完善 D.议会立法权被剥夺 ‎20.有人这样描述18世纪时的英国城市伯明翰:“在美洲的原始森林里,伯明翰的斧子砍倒了古老的树木;在澳大利亚放牛的牧场上,回响着伯明翰的铃铛的声音;在东印度和西印度,人们用伯明翰的锄头照料甘蔗田。”这一记载最能说明( )‎ A . 世界市场得到逐步扩展 B . 伯明翰成为英国最发达的城市 C . 英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 D . 英国是拥有殖民地最大的国家 ‎21.罗斯福宣誓就任总统时,全国几乎没有一家银行营业,支票在华盛顿已无法兑现。他从整顿金融入手,推出“百日新政。期间,制订的15项重要立法中,有关金融的法律就占了1/3。这表明( )‎ A.整顿金融是新政的核心措施 B经济危机根源于金融危机 C.金融整顿是经济恢复的前提 D.政府加强了对金融的管控 ‎22.1931年,斯大林说:“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50—100年,我们应当在10年内跑完这段距离。”这一思想(   )‎ A.完全符合当时的苏联国情 B.推动了苏联经济模式的形成 C.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一致 D.延续了新经济政策的精神 ‎23.1956年,美国黄金储备为219 亿美元,国内法定储备基础为115亿美元黄金,这是不能动的,可兑换的自由黄金为104亿美元,美国以 外流动的美元有161亿,年底,美国自由黄金储备下 降到100亿美元,国际流动美元达165亿美元。据此可推知( )‎ A.布雷顿森林体系难以为继 B.美国经济进入“滞胀”‎ C.资本主义国家间关系恶化 D.美元丧失国际货币地位 ‎24.启蒙运动不仅倡导一些核心价值理念,而且还发展出一整套如何实现核心理念的制度安排;不仅讲自由、平等、博爱,还要讲如何建立一套制度来确保人民的权益和政治权力不被滥用。这体现出启蒙运动的特征是( )‎ A.迫求个人独立自由 B.注重国家管理民主化 C.倡导依法治国理念 D.主张核心理念制度化 二、材料题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驰道和栈道的修建,是秦汉时期规模宏大的筑路工程。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下令筑驰道,以咸阳为中心修了多条大道。隋唐两代水陆交通都很发达。尤其是中唐之前,内河航运和海上交通更为繁忙,当时贯通南北的大运河以及全国各主要河道和广州、泉州、明州(今宁波)等沿海一带。辽宋夏金时期的主要陆上运输工具是名目繁多的各种车辆,造车技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宋朝将指南针应用到海船上,航海技术大大提高。元朝继续开挖运河。京杭运河全线通航。大都成为全国乃至世界交通中心。明清时期,我国古代交通由盛而衰。明代出现造船高峰,郑和七下西洋,把我国古代航海活动推向顶峰。不久后明朝实行了海禁,清朝延续,航海事业衰落。    ‎ ‎——据刘芃、朱汉国《历史学习精要》等    ‎ 材料二 从19世纪70年代起,中国近代交通运输业逐渐发展,以内河航运最为突出。截止到1893年,中国籍轮船133艘;到1911年时,中外内河轮船共有68艘,中方船只占总数的91%,形成遍及上海、长江干支流及东南沿海和珠江流域的航运网络。自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外商轮船先后返回中国沿海内河复航,加之内战频繁屡有征调军用、碰坏船只等事,自营航运业受到很大打击。抗日战争爆发后,外轮陆续撤离,自营航运业均努力抢运上海数百家工厂的内迁器材及军用物资,其后又投入后方水陆交通。战时中国船舶直接间接损失总计三千艘,495320吨。抗战胜利后,各航业公司努力恢复水运交通。据1947年6月交通部统计,当时轮船共1501艘,计179893吨。内河航运终未恢复到战前水平    ‎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近代史前编》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交运输的基本特征。(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分析近代中国与古代中国在交通运输方面的异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近代中国交通变革的因素。(12分)‎ ‎26.创新是思想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首先,公元前5世纪中叶以后,希腊在希波战争中获得胜利,奴隶制经济进一步繁荣;雅典的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达到高峰期,这是智者学派产生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基础。其次,随着平民地位的提高、个人主义的成长,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忽略了人类的活动和创造性的自然哲学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并导致反对旧思想方法运动的出现,这是智者学派产生的直接原因。 ‎ ‎——《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 材料二文艺复兴运动打着复兴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化的旗号,以研究古典文化为掩饰,并借助古典文化去研究新问题、创造新思想。在复兴古文化的旗号下“中世纪的幽灵消失了”。文艺复兴的目的是要去拥抱一个新的时代。这个时期的法兰西诗人罗沙尔的诗句一语中的“我研究了古人,为自己开辟了道路”。 ‎ ‎——《中国明清进步思潮与欧洲文艺复兴》‎ 材料三十七世纪中后期到十八世纪的欧洲启蒙运动,传自由之风、播理性之光、颂个体之高、求应然之真,通过广泛的传播和学习,在欧洲乃至世界发起了一场比宗教改革和文艺复兴更加深刻的思想革命。资产阶级在完成自身原始积累的同时,提出自由、平等、博爱、人权等价值理念,把这些价值诉求逐渐外化为占据统治地位的政治和法律制度。 ‎ ‎——《论启蒙运动在法律思想中的地位》‎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与自然哲学相比,智者学派有何进步之处?根据材料分析智者学派产生的时代背景(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7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启蒙运动是“一场比宗教改革和文艺复兴更加深刻的思想革命”的主要依据。(5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凡读本书请先具下列诸信念:‎ 一、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 二、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 三、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至少不会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亦至少不会感到现在我们是站在已往历史最高之顶点,而将我们当身种种罪恶与弱点,一切诿卸于古人。‎ 四、当信每一国家必待其国民备具上列诸条件者比数渐多,其国家乃再有向前发展之希望。‎ ‎——钱穆《国史大纲》(1940)‎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12分)‎ ‎ 高二历史期中参考答案 ‎ ‎ 一、单选题 ‎1.答案:B 解析:材料信息说明东汉察举制举荐的是那些熟悉儒家经典和道德声望高的的人,这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社会阶层的固化,故B正确。A项是在西汉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C项说法错误,应该是科举制的推行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政权的局面;D项错误,选官制度与地方体制关系不大。‎ ‎2.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民国二十九年九月二十二日”可知是1940,由材料“华北方面”、“在三年抗战中,创造了敌后游击战争的少有的辉煌记录”等信息可知是百团大战,增强了全国军民抗战胜利的信心,C项正确。淞沪会战发生在1937年,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妄想,与材料不符,排除A。太原会战是1937年10月至11月,中国第二战区部队同日军华北方面军在山西省北部、东部和中部地区进行的大规模的战略性防御战役,与材料不符,排除B。平津战役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与材料不符,排除D。‎ ‎3.答案:C 解析:据材料“乱臣贼子”和“帝制自为”可知是对内而不是对外,故A项错误;据材料“乱臣贼子”和“帝制自为”都是政治而不是经济,故B项错误;据材料从反对“乱臣贼子”到反对“帝制自为”体现了维护帝制到反对帝制的变化,即民主共和理念的传播,故C项正确;材料主要涉及政治而不是社会习俗,故D项错误。‎ ‎4.答案:C 解析: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三者的领导阶层分别为民族资产阶级、国共两党、无产阶级,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都是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三者的革命性质相同,三者任务都是反帝反封建,但只有解放战争结束后才建立起真正的独立、自主的国家。故C项正确。‎ ‎5.答案:A 解析:1953年我国开始三大改造,向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过渡;1982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已有三年多的时间,新宪法的颁布为经济建设明确了方向并提供保障。因此当时这两部宪法的颁布和修订都适应了当时经济建设的需要,故答案为A项。1982年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发生变化,排除B项;1982年宪法没有改变国家的基本法律架构,排除C项;两部宪法均没有总结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排除D项。‎ ‎6.答案:B 解析:“九二共识”是指1992年11月代表大陆官方的海协会与代表台湾官方的海基会“就解决两会事务性商谈中如何表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态度问题所达成的以口头方式表达的‘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故答案选B项。“三通”即把1979年的“通航通邮”与“经济交流”概括为“通邮、通商、通航”,排除A项;C项不是“九二共识”的核心内容;“一国两制”构想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排除D项。‎ ‎7.答案:B 解析:‎ ‎8.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材料信息的能力,《竹枝词》描写了妇女装满蚕丝让丈夫出去卖,而购买蚕丝的是“洋船”。乾隆、嘉庆年间清政府实行“海禁、闭关锁国”政策,只留广州一地对外通商。材料反映了海外贸易刺激了国内丝织业生产,C项正确。‎ ‎9.答案:A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洋务派在中国相继创办了一系列近代企业,建立了中国自己的近代采矿、航运和通讯事业,说明当时中国经济的近代化逐步发展,故选A项;虽然中国建立了自己的近代采矿、航运和通讯事业,但还远远没有建立起近代工业体系,故排除B项;题意反映的是洋务企业的发展,没有涉及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内容,故排除C项;根据题意无法推断优先发展重工业成为共识,故排除D项。 ‎ ‎10.答案:C 解析:材料中强调虽穷乡僻壤也能买到洋货,因此C项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符合题意。A项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指的是鸦片战争后的协定关税,与题意无关;B项本身错误,自然经济在新中国成立之前一直占主体;D项本身错误,中国市场在近代都是被动开放。‎ ‎11.答案:C 解析:从材料中钢铁和机械的进口不断增加可以看出,工业建设有所发展,故C项正确。从材料可以看出,1925年到1931年重工业机械的原材料进口不断增加,这说明中国重工业有所发展,但体现不出重工业和轻工业发展均衡,故A项排除;材料中钢铁和机械的进口不占绝对多数,所以看不出南京政府优先发展重工业,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1925年以后经济发展,不是一战以后的萧条,排除D项。‎ ‎12.答案:D 解析:中共八大是在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即将结束,社会主义制度即将建立的情况下召开的,所以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中共十四大提出改革的目标是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所以选择D。‎ ‎13.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国民经济的调整。据材料“1961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举措的实行是为了缓解经济困难,这有助于缓解农村中推行人民公社化运动带来的危害,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生态环境遛到破坏,故A项错误;该举措没有改变土地所有权,土地所有权仍然属于集体,故C项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是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与材料所述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14.答案:B 解析:结合题中关键信息“合理地配置……各种权力”“使天子的地位更加尊崇”等可知,顾炎武主张在尊君的前提下通过分治的方式充分发挥朝臣和各级政权的作用,B项正确。顾炎武主张的“尊君”思想属于儒家思想,A项错误,排除;C项与题意不对应,排除;顾炎武主张“尊君”而不是“民贵君轻”,D项错误,排除。‎ ‎15.答案:B 解析: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方田”、“粟米”、“均输”(计算赋税)都是和人们日常生活关系非常密切的,所以,这体现了中国古代科技的实用性 。‎ ‎16.答案:D 解析:‎ ‎17.答案:D 解析:‎ ‎18.答案:D 解析:‎ ‎19.答案:C 解析:结合材料可知,乔治三世力图独揽行政大权和立法大权,体现了《权利法案》颁布后国王与议会之间的权力博弈, 这说明此时英国的立宪政体尚未完善, C项正确。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是在光荣革命之前,A项与题中时间不符,排除;由材料 “任命‘ 国王之友’派组成内阁”等信息可知,此时责任制内阁已经形成,B项错误,排除;乔治三世力图独揽立法大权不等于议会被剥夺了立法权,D项错误,排除。‎ ‎20.答案:C 解析:答案:A B、D两项题干中的材料反映不出来,C项错误,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是在19世纪中期。题干材料表明英国城市伯明翰生产的产品在世界很多地方都能应用,说明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展,各地的联系进一步加强。‎ ‎21.答案:D 解析:‎ ‎22.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苏联经济体制的掌握。斯大林1931年发表言论说比先进国家落后是正确的,但要在10年内跑完这段距离,不符合苏联的国情,排除A项。斯大林通过工业化、农业集体化、五年计划等政策确立了苏联经济模式(斯大林体制),使苏联的经济迅速提升,因此B项正确;这种计划经济模式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不一致。‎ ‎23.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布雷顿森林体系。据材料可知1956年美国的 自由黄金储备下降,这样会影响美元的信用,假使各国用美元挤兑 黄金,必然会冲击美元的信用地位,从而动摇布雷顿森林体系,故选 A项;美国经济进入“滞胀”是在20世纪70年代,排除B项;材料没 有涉及美国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排除C项;美元至今仍是 国际货币,排除D项。‎ ‎24.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而且还发展出一整套如何实现核心理念的制度安排”和“讲如何建立一套制度来确保人民的权益和政治权力不被滥用”说明启蒙运动的特征是注重将核心的思想和理念进行制度化,D项正确。材料内容不仅仅是追求个人独立自由,A项错误;B项在材料中未涉及,错误;材料并不只是倡导依法治国的理念,C项错误。‎ 二、材料题 ‎25.答案:(1).基本特征:以陆路为主,陆路、河道、海路并举但发展不平衡; ‎ 交通运输工具较发达; ‎ 交通技术一度领先世界; ‎ 航海事业呈现明显的阶段性,明中期以后走向衰落。 (1点2分,共6分)‎ ‎ (2)同:都注重内河航运;交通运输工具都备受关注。(4分) ‎ 异:古代中国在道路交通和运输工具方面以传统方式为主,近代中国充分运用科技革命的成果,大力发展轮船等近代交通运输工具。(4分) ‎ 因素:西方工业文明的传入;有识之士倡导引进西方近代科技;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的影响。(4分)‎ 解析:1.根据“驰道和栈道的修建,是秦汉时期规模宏大的筑路工程。……隋唐两代水陆交通都很发达”、“辽宋夏金时期的主要陆上运输工具是名目繁多的各种车辆,……宋朝将指南针应用到海船上,航海技术大大提高”、“元朝继续开挖运河。京杭运河全线通航。大都成为全国乃至世界交通中心。明清时期,我国古代交通由盛而衰”可知我国古代的交通运输以陆路为主,水路交通和海上航运也很发达,但发展并不平衡;各种车、船等交通工具比较发达;交通技术一度领先世界;航海事业在明朝中期以后走向衰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从政治上来讲有利于巩固封建统治,从经济上来说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说便利了人们的出行。 2.根据“从19世纪70年代起,中国近代交通运输业逐渐发展,以内河航运最为突出”并结合材料一内容可知,近代中国与古代中国在交通运输方面都注重内河航运,交通运输工具备受关注。不同点在于古代中国的交通运输都是以传统方式为主,而近代交通在交通工具上大力发展了轮船等近代交通运输工具。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导致近代中国交通变革的因素主要是随着中国近代逐渐被卷入世界市场,西方工业文明逐渐传入中国,中国的有识之士也极力倡导引进西方近代科技,加之社会经济的发展,思想的解放等,都促进了近代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26.答案:(1).进步:自然哲学忽略了人类的活动和创造性,不适应现实需要;智者学派把讨论的重点从认识自然转移到认识社会,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适应现实的需要。(6分)‎ 背景:经济的繁荣;民主政治的高度发展;自然哲学的落伍。(4分) (2).特点:借复兴古典文化批判宗教神学、宣扬新思想。(3分)‎ 原因:资产阶级力量弱小,没有自己成熟的理论;古典文化影响深刻,借助古典文化有利于宣扬新思想新文化。(1点2分共4分) (3)依据:启蒙运动丰富和发展了人文精神的内涵,上升到理性高度;把反封建、反宗教神学的斗争推进到反对封建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按照资产阶级利益建构政治制度的高度.(5分)‎ 解析:‎ ‎27.答案:示例观点:钱穆先生强调中国国民应对本国的历史 有所了解,对本国的历史与传统保存一份温情与敬意。‎ 评析:钱穆先生在书中表达了对中国传统历史与文化的尊敬,希望以史书的形式传承中国的历史与传统。这一思想与当时的时代背景密不可分。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后进一步策划 华北自治,中日民族矛盾空前加剧,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中日 ‎ 战争扩大,抵抗日本侵略成为每一个中国人的神圣职责。钱穆先生亲身经历家国巨变,在国破家亡的动乱环境之下撰写《国史大纲》一书,以国家、民族为中心,主张发掘中华民族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和内在的精神力量,激发中华民族抗日救国、延续华夏文明的信心。总而言之,钱穆先生(国史大纲> —书是抗 战时期的特殊产物,他以中华民族历史与传统为武器,起到了凝聚民族精神力量的作用,凸显了史学家的神圣职责,也有利于争取抗战的胜利。‎ 解析:本题是评论性的开放性试题。本题主要是要读懂材料中的观点。根据“三、所谓对其本国己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至少不会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抱一 种偏激的虛无主义......”可以得出钱穆的主要观点是我们对待历史,不能从现有的社会环境及观念去评判过去,而应该从当时把当时的时代背景考虑进去,进而去辩证地看待过往的历史。具体的史实论证可以结合比如秦始皇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等史实。既要看到其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国家统一,民族融合,经及中国古代文明发展所起到的作用。也要看到封建专制给当时的人们带去的压迫,以及对封建社会晚期中国社会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