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卷·2018届广东省清远市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卷·2018届广东省清远市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解析版)

‎2016-2017学年广东省清远市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 ‎ ‎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表现型相同的生物,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B.隐性性状是指生物体不能表现出来的性状 C.兔的白毛与黑毛、狗的长毛与卷毛都是相对性状 D.性状分离是子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2.水稻香味性状与抗病性状独立遗传且表现完全显性.香味性状受隐性基因(a)控制,抗病(B)对感病(b)为显性.为选育抗病香稻新品种,进行一系列杂交实验.两亲本无香味感病与无香味抗病植株杂交的统计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香味性状一旦出现即能稳定遗传 B.两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Aabb、AaBb C.一开始得到的抗病香稻,还需再进行连续自交实验才能达到育种目的 D.两亲本杂交的子代中能稳定遗传的有香味抗病植株所占比例为 ‎3.下列关于动物配子形成过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精子、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不同 B.含有n对同源染色体的生物体可产生2n种精细胞 C.雌性动物形成生殖细胞的整个过程中不会出现细胞质均等分裂 D.一个卵原细胞只能产生1个卵细胞,一个精原细胞能够产生4个精子 ‎4.下列关于细胞分裂中染色体、核DNA、四分体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 A.2个四分体中有8条染色体,16个DNA分子 B.同源染色体是一条染色体经复制后形成的两条染色体 C.初级精母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次级精母细胞核中的DNA分子数目相同 D.次级精母细胞后期的染色体的数目是正常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的一半 ‎5.a、b、c、d分别是一些生物细胞某个分裂时期的示意图,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 A.a图表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 B.b图表示人红细胞分裂的某个阶段 C.c图细胞分裂后将产生1个次级卵母细胞和1个极体 D.d图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单体 ‎6.某男孩的基因型为XBYB,正常情况下,其B基因不可能来自于(  )‎ A.祖父 B.祖母 C.外祖父 D.外祖母 ‎7.下列关于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红绿色盲基因和它的等位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 B.人类精子细胞的染色体组成是22+X或22+Y C.性染色体上的基因表达产物存在于体细胞或生殖细胞中 D.母亲是红绿色盲基因的携带者,由于交叉遗传,儿子一定患红绿色盲 ‎8.如图为某遗传病的系谱图,相关基因用B、b表示.图中1个体的基因型不可能是(  )‎ A.bb B.Bb C.XbY D.XBY ‎9.下列关于探索DNA是遗传物质实验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格里菲思实验中肺炎双球菌R型转化为S型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B.格里菲思实验证明了DNA是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 C.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T2噬菌体的DNA是用32P直接标记的 D.赫尔希和蔡斯实验证明了DNA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10.将大肠杆菌放在含有31P的核苷酸和32S的氨基酸的培养基中培养多代后,用DNA和蛋白质分别被32P和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则噬菌体在细菌体内复制4次后,含有31P和含有35S的噬菌体分别占子代噬菌体总数的比例为(  )‎ A.和0 B.1和0 C.和1 D.1和1‎ ‎11.下列与DNA有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磷酸与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构成DNA的基本骨架 B.DNA分子中两条脱氧核苷酸链之间的碱基是通过氢键连接的 C.DNA转录时,两条脱氧核糖核苷酸链均可作为模板 D.沃森和克里克研究DNA分子的结构时,运用了构建物理模型的方法 ‎12.已知病毒的核酸有双链DNA、单链DNA、双链RNA及单链RNA四种类型.现发现一种新病毒,该如何确定其核酸类型(  )‎ A.分析碱基类型,分析核糖类型 B.分析碱基类型,确定碱基比率 C.分析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分析碱基类型 D.分析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分析核糖类型 ‎13.关于蛋白质的合成,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每种氨基酸都对应多种密码子 B.遗传信息转录的产物只有mRNA C.细胞中有多种tRNA,每种tRNA只能识别与转运一种氨基酸 D.tRNA与mRNA基本单位相同,但tRNA是由三个碱基组成的 ‎14.如图是人体内苯丙氨酸与酪氨酸代谢的部分途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当人体衰老时,因酶②的活性降低而导致头发变白 B.引起苯丙酮尿症的原因是由于患者体内细胞中缺少酶②‎ C.基因①②③不会同时出现在人体内的同一个细胞中 D.基因①②③的功能说明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15.下列有关基因突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基因中的碱基对G﹣C被碱基对A﹣T替换可导致基因突变 B.基因突变会使人患遗传病,所以变异都是不利的 C.无论是低等还是高等生物都可发生突变 D.基因突变一般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的DNA复制过程中 ‎16.下列有关基因重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重组能产生新基因及新的性状 B.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能导致基因重组 C.姐妹染色单体间相同片段的交换导致基因重组 D.非同源染色体片段之间局部交换可导致基因重组 ‎17.如图所示细胞中所含的染色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a含有2个染色体组,图b含有3个染色体组 B.如果图b表示体细胞,则图b代表的生物一定是三倍体 C.如果图c代表由受精卵发育成的生物的体细胞,则该生物一定是二倍体 D.图d代表的生物一定是由卵细胞发育而成的,是单倍体 ‎18.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三者的共同点是(  )‎ A.在任何生物中都可发生 B.产生的变异对生物均有利 C.都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D.均可在显微镜下看到变异状况 ‎19.关于低温诱导洋葱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不正确的描述是(  )‎ A.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数目最多 B.在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方面,低温与秋水仙素诱导的原理相似 C.在高倍显微镜下也不可能观察到细胞从二倍体变为四倍体的过程 D.按步骤要求操作后,在显微镜下观察,会发现所有细胞的染色体数目都加倍了 ‎20.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染色体数目异常,可能导致的遗传病是(  )‎ A.先天性愚型 B.原发性高血压 C.猫叫综合征 D.苯丙酮尿症 ‎21.下面关于人类遗传病的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人类遗传病都是先天性疾病 B.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发病率女性高于男性 C.禁止近亲结婚能降低各种遗传病的发病率 D.不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不会患遗传病 ‎22.下列是生物兴趣小组开展人类遗传病调查的基基本步骤.‎ ‎①确定要调查的遗传病,掌握其症状及表现 ‎②汇总结果,统计分析 ‎ ‎③设计记录表格及调查要点 ‎④分多个小组调查,获得足够大的群体调查数据 其正确的顺序是(  )‎ A.①③②④ B.③①④② C.①③④② D.①④③②‎ ‎23.利用外源基因在受体细胞中表达,可生产人类所需的产品.下列选项中能说明目的基因完成表达的是(  )‎ A.棉花细胞中检测到载体上的标记基因 B.山羊乳腺细胞中检测到人的生长激素基因 C.大肠杆菌中检测到人的胰岛素基因转录出的mRNA D.酵母菌细胞中提取到人的干扰素 ‎24.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突变的可遗传性阻碍生物进化 B.进化地位越高等的生物适应能力越强 C.进化改变的是个体而不是群体 D.外来物种入侵能改变生物进化的速度和方向 ‎25.关于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正确的说法是(  )‎ A.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进化历程 B.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物是单细胞、进行有氧呼吸 C.生物多样性形成也就是新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 D.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是不会相互影响共同进化的 ‎ ‎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题,共50分.‎ ‎26.若某研究小组用普通绵羊通过转基因技术获得了转基因绵羊甲和乙各1头,具体见表.‎ 绵羊 性别 转入的基因 基因整合的位置 表现型 普通绵羊 ‎♀、♂‎ ‎﹣‎ ‎﹣‎ 白色粗毛 绵羊甲 ‎♂‎ ‎1个A+‎ ‎1号常染色体 黑色粗毛 绵羊乙 ‎♂‎ ‎1个B+‎ ‎5号常染色体 白色细毛 注:普通绵羊不含A+,B+基因,基因型用A+A﹣B+B﹣表示.‎ 请据表回答:‎ ‎(1)普通绵羊的基因型是  ;绵羊甲的基因型是  .‎ ‎(2)为选育黑色细毛的绵羊,应以  为亲本杂交获得F1,选择F1中表现型为  的绵羊和  的绵羊杂交获得F2.‎ ‎(3)请用遗传图解表示由F1杂交获得F2的过程.‎ ‎  .‎ ‎27.如图表示大肠杆菌细胞中遗传信息传递的部分过程,图中①②③表示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科学家克里克将图中①②③所示的遗传信息的传递规律命名为  ;进行①过程需要的基本条件是  ,②过程需要  酶催化;DNA双螺旋结构内部碱基排列顺序代表着  .‎ ‎(2)图中DNA片段由1000对碱基组成,A+T占碱基总数的40%,该DNA片段复制2次,共需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分子  个.已知甲硫氨酸和酪氨酸的密码子分别是AUG、UAC,某tRNA上的反密码子是AUG,则该tRNA所携带的氨基酸是  .‎ ‎(3)若a、b为mRNA的两端,核糖体在mRNA上的移动方向是  ‎ ‎(用图中的字母表示).一个mRNA上连接多个核糖体叫做多聚核糖体,多聚核糖体形成的生物学意义是  .‎ ‎(4)将某噬菌体一个DNA分子的两条链用32P进行标记,并使其感染大肠杆菌,在不含有32P的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若得到的所有噬菌体双链DNA分子都装配成噬菌体(n个)并释放,则其中含有32P的噬菌体所占比例为,原因是  .‎ ‎28.病理性近视是一种与HLA基因有关的常见眼病,具有发病早、发病快、近视度数随年龄增加等特征.如图所示是某病理性近视家族遗传系谱图(相关基因用H和h表示),请分析回答:‎ ‎(1)该病的遗传方式是  .4号的基因型是  .‎ ‎(2)已知1号的父亲是红绿色盲患者,1号和2号色觉都正常,则他们生一个两病兼患孩子的概率是  .‎ ‎(3)有研究发现,部分病理性近视患者是由于缺乏脯氨酸酶而影响眼睛虹膜胶原纤维的合成,导致视力异常.这可以看出,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是  .‎ ‎(4)请写出HLA基因所含遗传信息在细胞内的传递过程:  .(用箭头和简要文字表示)‎ ‎29.如图表示水稻育种的一些途径.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采用①②所示的育种方法,则在人工诱变处理时,需要处理大量种子,其原因是基因突变具有  、  和多害少利性等这三个特点.‎ ‎(2)③→④方向所示的育种方法利用的遗传学原理是  ,操作过程中所需的工具是  .‎ ‎(3)⑤→⑥方向所示的途径表示  育种,该育种方法得到的后代会出现  现象,短期内难以得到稳定品种,育种进程缓慢,过程复杂.‎ ‎(4)⑤→⑧方向所示的育种方法的优点是  ,⑦过程中常用的方法是  .‎ ‎(5)⑨过程中目前最常用而且最有效的方法是用  来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原理是抑制细胞分裂时  的形成,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 ‎30.综合大熊猫化石及现存种类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等多方面的研究,传统的观点认为:大熊猫的濒危是进化历程的必然.最新群体遗传学的研究表明,现存大熊猫并未走到进化历史的尽头,仍然具有进化潜力.请回答:‎ ‎(1)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是:  .‎ ‎(2)一个大熊猫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统称为  .经观察,该种群中有多种多样的基因型,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是在突变过程中产生的  ,通过有性生殖过程中的  而产生的.‎ ‎(3)突变和基因重组、  和  是物种形成的三个环节.‎ ‎(4)对某地一个大熊猫种群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AA和aa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分别为8%和68%(各中基因型个体生存能力相同),第二年再对该种群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AA和aa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和64%,在这一年中,该大熊猫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  (填“是”或“否”),理由是  .‎ ‎ ‎ ‎2016-2017学年广东省清远市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 ‎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表现型相同的生物,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B.隐性性状是指生物体不能表现出来的性状 C.兔的白毛与黑毛、狗的长毛与卷毛都是相对性状 D.性状分离是子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1、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相同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判断生物的性状是否属于相对性状需要扣住概念中的关键词“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答题.‎ ‎2、等位基因是指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3、性状分离是指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1全部个体都表现显性性状,F1自交,F2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解答】解:A、表现型相同的生物,基因型不一定相同,例如:AA和Aa个体的表现型相同,但基因型不同,A正确;‎ B、隐性性状是指杂种一代不能表现的性状,隐性纯合子表现隐性性状,B错误;‎ C、狗的长毛与卷毛不是相对性状,狗的长毛与短毛、直毛与卷毛才是相对性状,C错误;‎ D、性状分离指的是在完全显性条件下,具有相同性状的个体杂交,后代中出现与亲本不同性状的现象,D错误.‎ 故选:A.‎ ‎ ‎ ‎2.水稻香味性状与抗病性状独立遗传且表现完全显性.香味性状受隐性基因(a)控制,抗病(B)对感病(b)为显性.为选育抗病香稻新品种,进行一系列杂交实验.两亲本无香味感病与无香味抗病植株杂交的统计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香味性状一旦出现即能稳定遗传 B.两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Aabb、AaBb C.一开始得到的抗病香稻,还需再进行连续自交实验才能达到育种目的 D.两亲本杂交的子代中能稳定遗传的有香味抗病植株所占比例为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分析柱状图,图中无香味感病与无香味抗病植株杂交后代中:‎ ‎1、抗病和感病的比为50:50=1:1,说明亲本相关基因型是Bb与bb;‎ ‎2、无香味和有香味的比值为75:25=3:1,说明亲本相关基因型是Aa与Aa.‎ ‎3、则亲本的基因型是AaBb与Aabb.‎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1)通过控制酶的结构来控制代谢这程,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2)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分子结构来直接影响性状.‎ ‎【解答】解:A、由题干信息可知香味性状受隐性基因(a)控制,所以香味性状(aa)一旦出现即能稳定遗传,A正确;‎ B、根据分析,两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Aabb、AaBb,B正确;‎ C、一开始得到的抗病香稻,有纯合体,也有杂合体,所以还需再进行连续自交实验才能达到育种目的,C正确;‎ D、亲代的基因型为Aabb×AaBb,子代香味相关的基因型为AA、Aa、aa,分别去自交得到aa的概率为,子代抗病性相关的基因型为Bb和bb,所以自交得到BB的概率为,所以得到能稳定遗传的香味抗病植株的比例为×=,D错误.‎ 故选:D.‎ ‎ ‎ ‎3.下列关于动物配子形成过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精子、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不同 B.含有n对同源染色体的生物体可产生2n种精细胞 C.雌性动物形成生殖细胞的整个过程中不会出现细胞质均等分裂 D.一个卵原细胞只能产生1个卵细胞,一个精原细胞能够产生4个精子 ‎【考点】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异同.‎ ‎【分析】精子的形成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的比较 精子的形成 卵细胞的形成 不同点 形成部位 精巢 卵巢 过 程 变形期 无变形期 性细胞数 一个精母细胞形成四个精子 一个卵母细胞形成一个卵细胞 细胞质的分配 均等分裂 不均的分裂 相同点 成熟期都经过减数分裂,精子和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 ‎【解答】解:A、精子、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不完全相同,A正确;‎ B、减数分裂过程中,因为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所以含n对同源染色体的生物体的初级精母细胞能产生2n种基因型不同的精细胞,B正确;‎ C、雌性动物形成生殖细胞的整个过程中也会出现细胞质均等分裂(第一极体分裂),C错误;‎ D、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可形成4个精子,而一个卵原细胞减数分裂只能产生1个卵细胞,D正确.‎ 故选:C.‎ ‎ ‎ ‎4.下列关于细胞分裂中染色体、核DNA、四分体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 A.2个四分体中有8条染色体,16个DNA分子 B.同源染色体是一条染色体经复制后形成的两条染色体 C.初级精母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次级精母细胞核中的DNA分子数目相同 D.次级精母细胞后期的染色体的数目是正常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的一半 ‎【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 ‎【分析】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解答】解:A、一个四分体就是一对联会的同源染色体,因此2个四分体中有4条染色体,8个DNA分子,A错误;‎ B、同源染色体不是复制形成的,而是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B错误;‎ C、初级精母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次级精母细胞中的核DNA分子数与体细胞相同,因此初级精母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与次级精母细胞核中的DNA分子数目相同,C正确;‎ D、次级精母细胞后期的染色体的数目与正常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相同,D错误.‎ 故选:C.‎ ‎ ‎ ‎5.a、b、c、d分别是一些生物细胞某个分裂时期的示意图,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 A.a图表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 B.b图表示人红细胞分裂的某个阶段 C.c图细胞分裂后将产生1个次级卵母细胞和1个极体 D.d图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单体 ‎【考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细胞的减数分裂.‎ ‎【分析】据图分析,a赤道板出现细胞板,扩展形成新细胞壁,并把细胞分为两个,处于有丝分裂末期;b细胞中没有染色体和纺锤体,表示无丝分裂;c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d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而且着丝点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的中期.‎ ‎【解答】解:A、图a中有细胞壁,并且正逐步形成细胞板,表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故A错误;‎ B、人的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不能进行无丝分裂,人红细胞是由骨髓造血干细胞分裂分化而来的,图b可表示蛙的红细胞分裂的某个阶段,故B错误;‎ C、c图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而且着丝点一份为二,细胞质不均等分裂,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分裂后将产生1个卵母细胞和1个极体,故C错误;‎ D、图c表示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故D正确.‎ 故选:D.‎ ‎ ‎ ‎6.某男孩的基因型为XBYB,正常情况下,其B基因不可能来自于(  )‎ A.祖父 B.祖母 C.外祖父 D.外祖母 ‎【考点】伴性遗传.‎ ‎【分析】根据性别决定可知男性的X染色体来自于母亲,Y染色体来自于父亲.‎ ‎【解答】解:A、祖父Y染色体上的B基因可以通过父亲传给该男孩,A正确;‎ B、祖母给父亲的是B染色体,而父亲给该男孩的是Y染色体,所以祖母X染色体上的B基因不可能传给该男孩,B错误;‎ C、外祖父X染色体上的B基因可以通过母亲传给该男孩,C正确;‎ D、外祖母X染色体上的B基因可以通过母亲传给该男孩,D正确.‎ 故选:B.‎ ‎ ‎ ‎7.下列关于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红绿色盲基因和它的等位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 B.人类精子细胞的染色体组成是22+X或22+Y C.性染色体上的基因表达产物存在于体细胞或生殖细胞中 D.母亲是红绿色盲基因的携带者,由于交叉遗传,儿子一定患红绿色盲 ‎【考点】伴性遗传.‎ ‎【分析】1、人类的染色体包括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无论是体细胞还是生殖细胞都同时含有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 ‎2、决定性别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但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不都决定性别,性染色体上的遗传方式都与性别相关联,称为伴性遗传.‎ ‎【解答】解:A、红绿色盲基因位及其等位基因于X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上,Y染色体没有相关基因和它的等位基因,红绿色盲基因和它的等位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A正确;‎ B、人类的男性的体细胞的染色体组型是22对+XY,减数分裂产生的精子的染色体组型是22+X或22+Y,B正确;‎ C、性染色上的基因不一定与性别有关,因此性染色体表达的产物可以存在于体细胞中,C正确;‎ D、母亲是红绿色盲基因的携带者,儿子是患者的概率是50%,D错误.‎ 故选:D.‎ ‎ ‎ ‎8.如图为某遗传病的系谱图,相关基因用B、b表示.图中1个体的基因型不可能是(  )‎ A.bb B.Bb C.XbY D.XBY ‎【考点】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分析】几种常见的单基因遗传病及其特点:‎ ‎1、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红绿色盲、血友病等,其发病特点:(1)男患者多于女患者;(2)隔代交叉遗传,即男患者将致病基因通过女儿传给他的外孙.‎ ‎2、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其发病特点:(1)女患者多于男患者;(2)世代相传.‎ ‎3、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等,其发病特点:患者多,多代连续得病. ‎ ‎4、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先天聋哑、苯丙酮尿症等,其发病特点:患者少,个别代有患者,一般不连续.‎ ‎5、伴Y染色体遗传:如人类外耳道多毛症,其特点是:传男不传女.‎ ‎【解答】解:根据系谱图不能确定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由于Ⅱ1患者的母亲正常,因此该病不可能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也不可能是伴Y染色体遗传病,因此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A、若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1个体的基因型为bb,A正确;‎ B、若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则1个体的基因型为Bb,B正确;‎ C、若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1个体的基因型为XbY,C正确;‎ D、该病不可能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因此1个体的基因型不可能为XBY,D错误.‎ 故选:D.‎ ‎ ‎ ‎9.下列关于探索DNA是遗传物质实验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格里菲思实验中肺炎双球菌R型转化为S型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B.格里菲思实验证明了DNA是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 C.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T2噬菌体的DNA是用32P直接标记的 D.赫尔希和蔡斯实验证明了DNA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考点】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分析】1、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2、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解答】解:A、格里菲思实验中肺炎双球菌R型转化为S型是基因重组的结果,A错误;‎ B、格里菲思实验证明了S型细菌中存在一种转化因子,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B错误;‎ C、T2噬菌体没有细胞结构,营寄生生活,需先标记细菌,再标记噬菌体,C错误;‎ D、赫尔希和蔡斯的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D正确.‎ 故选:D.‎ ‎ ‎ ‎10.将大肠杆菌放在含有31P的核苷酸和32S的氨基酸的培养基中培养多代后,用DNA和蛋白质分别被32P和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则噬菌体在细菌体内复制4次后,含有31P和含有35S的噬菌体分别占子代噬菌体总数的比例为(  )‎ A.和0 B.1和0 C.和1 D.1和1‎ ‎【考点】DNA分子的复制;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分析】1、DNA分子复制是以亲代DNA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过程,DNA复制过程所遵循的原则是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在DNA复制过程中A与T配对、G与C配对,DNA分子复制的特点是半保留复制,子代DNA由模板链和子链组成.‎ ‎2、噬菌体是DNA病毒,你不具有细胞结构,病毒增殖过程是在宿主细胞内,以宿主细胞为原料进行增殖的;噬菌体侵染细菌过程中,DNA分子进入细菌体内,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在细菌细胞内以噬菌体DNA为遗传物质合成子代噬菌体DNA和蛋白质外壳.‎ ‎【解答】解:将大肠杆菌放在含有31P的核苷酸和32S的氨基酸的培养基中培养多代后,可以认为大肠杆菌的DNA为P31﹣P31,氨基酸都是S32,噬菌体的DNA是P32﹣P32,蛋白质是S35,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噬菌体DNA复制是以P32﹣P32为模板,原料是P31,噬菌体在细菌体内复制4次后形成16个噬菌体,按照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子代噬菌体都含有P31,噬菌体蛋白质外壳是以大肠杆菌氨基酸为原料合成的,不含有S35.‎ 故选:B.‎ ‎ ‎ ‎11.下列与DNA有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磷酸与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构成DNA的基本骨架 B.DNA分子中两条脱氧核苷酸链之间的碱基是通过氢键连接的 C.DNA转录时,两条脱氧核糖核苷酸链均可作为模板 D.沃森和克里克研究DNA分子的结构时,运用了构建物理模型的方法 ‎【考点】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分析】DNA的双螺旋结构:‎ ‎①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 ‎②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测.‎ ‎③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起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解答】解:A、磷酸与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构成DNA的基本骨架,A正确;‎ B、DNA分子中两条脱氧核苷酸链之间的碱基是通过氢键连接的,B正确;‎ C、DNA转录时,只有一条脱氧核糖核苷酸链可作为模板,C错误;‎ D、沃森和克里克研究DNA分子的结构时,运用了构建物理模型的方法,D正确.‎ 故选:C.‎ ‎ ‎ ‎12.已知病毒的核酸有双链DNA、单链DNA、双链RNA及单链RNA四种类型.现发现一种新病毒,该如何确定其核酸类型(  )‎ A.分析碱基类型,分析核糖类型 B.分析碱基类型,确定碱基比率 C.分析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分析碱基类型 D.分析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分析核糖类型 ‎【考点】DNA与RNA的异同.‎ ‎【分析】1、DNA与RNA在组成成分上的差异是:①五碳糖不同,DNA中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RNA中的五碳糖是核糖,②碱基不完全相同,DNA中特有的碱基是T,RNA中特有的碱基是U;‎ ‎2、双链DNA分子中,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碱基对,碱基之间遵循A与T配对,G与C配对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解答】解:确定核酸属于DNA还是RNA,可以分子核酸的组成,如果核酸中含有碱基T或脱氧核糖,则是DNA,如果核酸中含有碱基U或者核糖则是RNA;配对单链DNA或双链DNA可以通过分析碱基的比例,双链DNA分子中嘌呤总是与嘧啶相等,单链DNA中的嘌呤与嘧啶不一定相等.‎ 故选:B.‎ ‎ ‎ ‎13.关于蛋白质的合成,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每种氨基酸都对应多种密码子 B.遗传信息转录的产物只有mRNA C.细胞中有多种tRNA,每种tRNA只能识别与转运一种氨基酸 D.tRNA与mRNA基本单位相同,但tRNA是由三个碱基组成的 ‎【考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分析】1、关于tRNA,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 ‎(1)结构:单链,存在局部双链结构,含有氢键;‎ ‎(2)种类:61种(3种终止密码子没有对应的tRNA);‎ ‎(3)特点:专一性,即一种tRNA只能携带一种氨基酸,但一种氨基酸可由一种或几种特定的tRNA来转运;‎ ‎(4)作用:识别密码子并转运相应的氨基酸.‎ ‎2、有关密码子,考生可从以下几方面把握:‎ ‎(1)概念:密码子是mRNA上相邻的3个碱基;‎ ‎(2)种类:64种,其中有3种是终止密码子,不编码氨基酸;‎ ‎(3)特点:一种密码子只能编码一种氨基酸,但一种氨基酸可能由一种或多种密码子编码;密码子具有通用性,即自然界所有的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 ‎【解答】解:A、一种氨基酸可能对应于一种或几种密码子,A错误;‎ B、遗传信息转录的产物包括mRNA、rRNA和tRNA,B错误;‎ C、细胞中有多种tRNA,tRNA具有专一性,即每种tRNA只能识别与转运一种氨基酸,C正确;‎ D、tRNA与mRNA基本单位相同,tRNA是由多个碱基组成的,其中一端的3个碱基构成反密码子,D错误.‎ 故选:C.‎ ‎ ‎ ‎14.如图是人体内苯丙氨酸与酪氨酸代谢的部分途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当人体衰老时,因酶②的活性降低而导致头发变白 B.引起苯丙酮尿症的原因是由于患者体内细胞中缺少酶②‎ C.基因①②③不会同时出现在人体内的同一个细胞中 D.基因①②③的功能说明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考点】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 ‎【分析】阅读题干可知,该题的知识点是苯丙氨酸与酪氨酸代谢过程,基因对性状的控制途径,细胞衰老的特征,先梳理相关知识点,然后结合题图信息解答问题.‎ ‎【解答】解:A、人体衰老时,酶②活性降低,酪氨酸转化成黑色素的效率低,导致老年人的头发变白,A正确;‎ B、引起苯丙酮尿症的原因是由于患者体内细胞中缺少酶①,B错误;‎ C、同一个体体细胞中所含基因一般相同,因此基因①②③存在于同一个细胞中,C错误;‎ D、基因①②的功能说明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基因③的功能说明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直接控制生物性状,D错误.‎ 故选:A.‎ ‎ ‎ ‎15.下列有关基因突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基因中的碱基对G﹣C被碱基对A﹣T替换可导致基因突变 B.基因突变会使人患遗传病,所以变异都是不利的 C.无论是低等还是高等生物都可发生突变 D.基因突变一般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的DNA复制过程中 ‎【考点】基因突变的特征.‎ ‎【分析】基因突变的特征:1、基因突变在自然界是普遍存在的;2、变异是随机发生的、不定向的;3、基因突变的频率是很低的;4、多数是有害的,但不是绝对的,有利还是有害取决于生物变异的性状是否适应环境.‎ ‎【解答】解:A、基因中的碱基对G﹣C被碱基对A﹣T替换可导致基因突变,A正确;‎ B、基因突变会使人患遗传病,属于不利变异,但也有些变异是有利的,B错误;‎ C、低等和高等生物都含有基因,都可发生基因突变,C正确;‎ D、基因突变一般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的DNA复制过程中,D正确.‎ 故选:B.‎ ‎ ‎ ‎16.下列有关基因重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重组能产生新基因及新的性状 B.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能导致基因重组 C.姐妹染色单体间相同片段的交换导致基因重组 D.非同源染色体片段之间局部交换可导致基因重组 ‎【考点】基因重组及其意义.‎ ‎【分析】基因重组:‎ ‎1、概念: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 ‎2、类型:‎ ‎(1)自由组合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 ‎(2)交叉互换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的交叉互换而发生重组.‎ ‎3、意义:(1)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2)是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对生物的进化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解答】解:A、基因重组能产生新的基因型及新的性状,但不能产生新基因,A错误;‎ B、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能导致基因重组,B正确;‎ C、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部分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C错误;‎ D、非同源染色体片段之间局部交换可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D错误.‎ 故选:B.‎ ‎ ‎ ‎17.如图所示细胞中所含的染色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a含有2个染色体组,图b含有3个染色体组 B.如果图b表示体细胞,则图b代表的生物一定是三倍体 C.如果图c代表由受精卵发育成的生物的体细胞,则该生物一定是二倍体 D.图d代表的生物一定是由卵细胞发育而成的,是单倍体 ‎【考点】染色体组的概念、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 ‎【分析】1、染色体组的概念是:细胞内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大小、形态、功能各不相同,但是又相互协调,共同控制生物的生长发育的一组染色体;判断染色体组数目的方法:根据染色体形态判断:大小形态相同的染色体有几条,就是几个染色体组;根据基因名称判断,同字母(不论大写和小写)表示的基因有几个,就是几个染色体组.‎ ‎2、二倍体、单倍体、多倍体的判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是单倍体,单倍体不一定只有一个染色体组;由受精卵发育而来,含有2个染色体组,则为二倍体,含有多个染色体组,则是多倍体.‎ ‎【解答】解:A、由题图可知,a含有4个染色体组,A错误;‎ B、b含有3个染色体组,如果b表示体细胞,则该生物可能是3倍体,也可能是单倍体,B错误;‎ C、c含有2个染色体组,如果图c代表由受精卵发育成的生物的体细胞,则该生物一定是二倍体,C正确;‎ D、d含有一个染色体组,不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D错误.‎ 故选:C.‎ ‎ ‎ ‎18.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三者的共同点是(  )‎ A.在任何生物中都可发生 B.产生的变异对生物均有利 C.都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D.均可在显微镜下看到变异状况 ‎【考点】基因重组及其意义;基因突变的特征;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 ‎【分析】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这会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进而产生新基因;‎ ‎(2)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包括两种类型:①自由组合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②交叉互换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的交叉互换而发生重组.此外,某些细菌(如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在人为作用(基因工程)下也能产生基因重组.‎ ‎(3)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重复、缺失、易位、倒位)和染色体数目变异.‎ ‎【解答】解:A、病毒只能发生基因突变,原核生物也只能发生基因突变,A错误;‎ B、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大多数是有害的,B错误;‎ C、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都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C正确;‎ D、只有染色体变异能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D错误.‎ 故选:C.‎ ‎ ‎ ‎19.关于低温诱导洋葱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不正确的描述是(  )‎ A.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数目最多 B.在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方面,低温与秋水仙素诱导的原理相似 C.在高倍显微镜下也不可能观察到细胞从二倍体变为四倍体的过程 D.按步骤要求操作后,在显微镜下观察,会发现所有细胞的染色体数目都加倍了 ‎【考点】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 ‎【分析】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实验的原理:‎ ‎1、低温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子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 ‎2、该实验的步骤为选材→固定→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3、该实验采用的试剂有卡诺氏液(固定)、改良苯酚品红染液(染色),体积分数为15%的盐酸溶液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解离).‎ ‎【解答】解:A、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数目最多,A正确;‎ B、在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方面,低温与秋水仙素诱导的原理相似,都是抑制纺锤体形成,使染色体数目加倍,B正确;‎ C、解离时细胞死亡,在高倍显微镜下也不可能观察到细胞从二倍体变为四倍体的过程,C正确;‎ D、按步骤要求操作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只有少部分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加倍,D错误.‎ 故选:D.‎ ‎ ‎ ‎20.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染色体数目异常,可能导致的遗传病是(  )‎ A.先天性愚型 B.原发性高血压 C.猫叫综合征 D.苯丙酮尿症 ‎【考点】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分析】人类遗传病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1)单基因遗传病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并指)、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血友病、色盲)、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 ‎(2)多基因遗传病是由多对等位基因异常引起的,如青少年型糖尿病;‎ ‎(3)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包括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病(如猫叫综合征)和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如21三体综合征).‎ ‎【解答】解:A、先天性愚型又叫21三体综合征,其形成原因可能是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染色体数目异常,A正确;‎ B、原发性高血压属于多基因遗传病,不是染色体数目异常引起的,B错误;‎ C、猫叫综合征属于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病,C错误;‎ D、苯丙酮尿症属于单基因遗传病,不是染色体数目异常引起的,D错误.‎ 故选:A.‎ ‎ ‎ ‎21.下面关于人类遗传病的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人类遗传病都是先天性疾病 B.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发病率女性高于男性 C.禁止近亲结婚能降低各种遗传病的发病率 D.不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不会患遗传病 ‎【考点】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分析】1、人类遗传病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1)单基因遗传病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并指)、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血友病、色盲)、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 ‎(2)多基因遗传病是由多对等位基因异常引起的,如青少年型糖尿病;‎ ‎(3)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包括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病(如猫叫综合征)和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如21三体综合征).‎ ‎2、人类遗传病≠先天性,人类遗传病≠家族性.‎ ‎【解答】解:A、人类遗传病不都是先天性疾病,A错误;‎ B、抗维生素D佝偻病属于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该遗传病的特点之一是发病率女性高于男性,B正确;‎ C、禁止近亲结婚能降低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C错误;‎ D、不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也可能会患遗传病,如染色体异常遗传病,D错误.‎ 故选:B.‎ ‎ ‎ ‎22.下列是生物兴趣小组开展人类遗传病调查的基基本步骤.‎ ‎①确定要调查的遗传病,掌握其症状及表现 ‎②汇总结果,统计分析 ‎ ‎③设计记录表格及调查要点 ‎④分多个小组调查,获得足够大的群体调查数据 其正确的顺序是(  )‎ A.①③②④ B.③①④② C.①③④② D.①④③②‎ ‎【考点】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遗传病的调查.‎ 调查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调查时,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如红绿色盲、白化病、高度近视等.调查统计某种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应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然后用统计学方法进行计算.‎ ‎【解答】解:开展调查的社会实践活动,一般分为四个步骤:第一步要确定好调查的内容,了解有关的要求;第二步是设计调查方案(包括设计印刷用于记录的表格、确定调查的地点和要点、分析和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应对措施等);第三步是实施调查,在调查过程中,要注意随机性和要获得足够多的调查数据;第四步是汇总、统计数据,根据数据得出结论,并撰写调查报告.因此正确的顺序是①③④②.‎ 故选:C.‎ ‎ ‎ ‎23.利用外源基因在受体细胞中表达,可生产人类所需的产品.下列选项中能说明目的基因完成表达的是(  )‎ A.棉花细胞中检测到载体上的标记基因 B.山羊乳腺细胞中检测到人的生长激素基因 C.大肠杆菌中检测到人的胰岛素基因转录出的mRNA D.酵母菌细胞中提取到人的干扰素 ‎【考点】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 ‎【分析】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 ‎(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 ‎(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 ‎(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 ‎(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 ‎【解答】解:A、棉花细胞中检测到载体上的标记基因,说明重组DNA或运载体已经导入受体细胞,但不能说明目的基因已经完成表达,A错误;‎ B、山羊乳腺细胞中检测到人的生长激素基因,说明目的基因已经导入受体细胞,但不能说明目的基因已经完成表达,B错误;‎ C、大肠杆菌中检测到人的胰岛素基因转录出的mRNA,说明目的基因已经成功转录,但不能说明目的基因已经完成表达,C错误;‎ D、酵母菌细胞中提取到人的干扰素,说明目的基因已经完成表达,D正确.‎ 故选:D.‎ ‎ ‎ ‎24.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突变的可遗传性阻碍生物进化 B.进化地位越高等的生物适应能力越强 C.进化改变的是个体而不是群体 D.外来物种入侵能改变生物进化的速度和方向 ‎【考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是自然选择.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隔离包括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不同种群间基因库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 ‎【解答】解:A、突变的可遗传性为生物的进化提供原材料,A错误;‎ B、生物不论在进化地位上的位置如何,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都具有适应能力,B错误;‎ C、进化改变的是种群,而不是个体,C错误;‎ D、外来物种的入侵会改变种群基因库和种群基因频率,打破原有生物群落的种间关系,因此会改变生物进化的速度和方向,D正确.‎ 故选:D.‎ ‎ ‎ ‎25.关于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正确的说法是(  )‎ A.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进化历程 B.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物是单细胞、进行有氧呼吸 C.生物多样性形成也就是新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 D.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是不会相互影响共同进化的 ‎【考点】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分析】生物进化过程实际上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共同进化的过程,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 生物是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逐渐进化而来的,是按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的进化顺序.‎ 生物多样性重要包括:基因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生物进化是生物多样性的基础,生物多样性是生物进化的必然结果.‎ ‎【解答】解:A、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进化历程,共同进化是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A正确.‎ B、生物的进化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则先有单细胞生物,后有多细胞生物,早期地球与现代地球相比,没有大气层或大气层很薄,氧气是在自养型生物出现以后才逐渐生成和增多的,则生物先进行无氧呼吸;B错误.‎ C、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C错误.‎ D、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因此生物的进化与无机环境的变化是相互影响的;D错误.‎ 故选:A.‎ ‎ ‎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题,共50分.‎ ‎26.若某研究小组用普通绵羊通过转基因技术获得了转基因绵羊甲和乙各1头,具体见表.‎ 绵羊 性别 转入的基因 基因整合的位置 表现型 普通绵羊 ‎♀、♂‎ ‎﹣‎ ‎﹣‎ 白色粗毛 绵羊甲 ‎♂‎ ‎1个A+‎ ‎1号常染色体 黑色粗毛 绵羊乙 ‎♂‎ ‎1个B+‎ ‎5号常染色体 白色细毛 注:普通绵羊不含A+,B+基因,基因型用A+A﹣B+B﹣表示.‎ 请据表回答:‎ ‎(1)普通绵羊的基因型是 A﹣A﹣B﹣B﹣ ;绵羊甲的基因型是 A+A﹣B﹣B﹣ .‎ ‎(2)为选育黑色细毛的绵羊,应以 绵羊甲、绵羊乙和普通绵羊 为亲本杂交获得F1,选择F1中表现型为 黑色粗毛 的绵羊和 白色细毛 的绵羊杂交获得F2.‎ ‎(3)请用遗传图解表示由F1杂交获得F2的过程.‎ ‎  .‎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 ‎【分析】分析表格:根据表格信息可知A+控制的是黑色性状,可知B+控制的是细毛性状.绵羊甲的基因型为A+A﹣B﹣B﹣,绵羊乙的基因型为A﹣A﹣B+B﹣,普通绵羊的基因型为A﹣A﹣B﹣B﹣,为了得到基因型为A+_B+_的黑色细毛绵羊,因为绵羊甲和乙都是雄性,所以应选择绵羊甲或绵羊乙与普通绵羊杂交.由于A、B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解答】解:(1)根据表格信息可知A+控制的是黑色性状,可知B+控制的是细毛性状.绵羊甲的基因型为A+A﹣B﹣B﹣,绵羊乙的基因型为A﹣A﹣B+B﹣,普通绵羊的基因型为A﹣A﹣B﹣B﹣.‎ ‎(2)为了得到基因型为A+_B+_的黑色细毛绵羊,由于绵羊甲和乙都是雄性,所以应选择绵羊甲或绵羊乙与普通绵羊杂交,再选择出F1中的黑色粗毛绵羊(A+A﹣B﹣B﹣)和白色细毛绵羊(A﹣A﹣B+B﹣)杂交获得基因型为A+A﹣B+B﹣的黑色细毛绵羊.‎ ‎(3)F1中的黑色粗毛绵羊(A+A﹣B﹣B﹣)和白色细毛绵羊(A﹣A﹣B+B﹣)杂交获得基因型为A+A﹣B+B﹣的黑色细毛绵羊的遗传图解为:‎ 故答案为:‎ ‎(1)A﹣A﹣B﹣B﹣ A+A﹣B﹣B﹣‎ ‎(2)绵羊甲、绵羊乙和普通绵羊 黑色粗毛 白色细毛 ‎(3)如下图 ‎ ‎ ‎ ‎27.如图表示大肠杆菌细胞中遗传信息传递的部分过程,图中①②③表示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科学家克里克将图中①②③所示的遗传信息的传递规律命名为 中心法则 ;进行①过程需要的基本条件是 模板、原料、能量和酶 ,②过程需要 RNA聚合 酶催化;DNA双螺旋结构内部碱基排列顺序代表着 遗传信息 .‎ ‎(2)图中DNA片段由1000对碱基组成,A+T占碱基总数的40%,该DNA片段复制2次,共需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分子 1800 个.已知甲硫氨酸和酪氨酸的密码子分别是AUG、UAC,某tRNA上的反密码子是AUG,则该tRNA所携带的氨基酸是 酪氨酸 .‎ ‎(3)若a、b为mRNA的两端,核糖体在mRNA上的移动方向是 由a到b (用图中的字母表示).一个mRNA上连接多个核糖体叫做多聚核糖体,多聚核糖体形成的生物学意义是 (少量mRNA)能迅速合成较多的肽链(蛋白质) .‎ ‎(4)将某噬菌体一个DNA分子的两条链用32P进行标记,并使其感染大肠杆菌,在不含有32P的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若得到的所有噬菌体双链DNA分子都装配成噬菌体(n个)并释放,则其中含有32P的噬菌体所占比例为,原因是 一个含有32P标记的双链DNA分子经半保留复制后,标记的两条单链只能分配到两个噬菌体的双链DNA分子,因此在得到的n个噬菌体中只有两个带有标记. .‎ ‎【考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中心法则及其发展.‎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真核细胞中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其中①表示DNA的复制过程;②表示转录过程;③表示翻译过程,需要mRNA、rRNA和tRNA的参与.据此答题.‎ ‎【解答】解:(1)科学家克里克将图中①②③所示的遗传信息的传递规律命名为中心法则,其中①表示DNA的复制过程;进行①过程需要的基本条件是模板、原料、能量和酶,②过程为转录,需要 RNA聚合酶催化;DNA双螺旋结构内部碱基排列顺序代表着遗传信息.‎ ‎(2)由题意知,该DNA片段1000对碱基组成,A+T占碱基总数的40%,因此一个DNA分子中C=G=[1000×2(1﹣40%)]÷2=600,该DNA片段复制2次,共需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分子个数为:(22﹣1)×600=1800个.‎ ‎(3)分析题图可知,若a、b为mRNA的两端,核糖体在mRNA上的移动方向是由a到b.多聚核糖体形成的生物学意义是(少量mRNA)能迅速合成较多的肽链(蛋白质).‎ ‎(4)由于DNA分子复制是半保留复制,一个含有”P标记的双链DNA分子经半保留复制后,标记的两条单链只能分配到两个噬菌体的双链DNA分子中,因此在得到的n个噬菌体中只有两个带有标记.‎ 故答案为:‎ ‎(1)中心法则 模板、原料、能量和酶 RNA聚合 遗传信息 ‎(2)1800 酪氨酸 ‎(3)由a到b (少量mRNA)能迅速合成较多的肽链(蛋白质)‎ ‎(4)一个含有32P标记的双链DNA分子经半保留复制后,标记的两条单链只能分配到两个噬菌体的双链DNA分子,因此在得到的n个噬菌体中只有两个带有标记.‎ ‎ ‎ ‎28.病理性近视是一种与HLA基因有关的常见眼病,具有发病早、发病快、近视度数随年龄增加等特征.如图所示是某病理性近视家族遗传系谱图(相关基因用H和h表示),请分析回答:‎ ‎(1)该病的遗传方式是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4号的基因型是 HH或Hh .‎ ‎(2)已知1号的父亲是红绿色盲患者,1号和2号色觉都正常,则他们生一个两病兼患孩子的概率是  .‎ ‎(3)有研究发现,部分病理性近视患者是由于缺乏脯氨酸酶而影响眼睛虹膜胶原纤维的合成,导致视力异常.这可以看出,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是 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 ‎(4)请写出HLA基因所含遗传信息在细胞内的传递过程:  .(用箭头和简要文字表示)‎ ‎【考点】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5号为女性患者,其父母2号和1号正常,所以病理性近视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基因对性状的控制:(1)通过控制酶的结构来控制代谢这程,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2)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分子结构来直接影响性状.‎ ‎【解答】解:(1)根据1、2、5可知该病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且1、2基因型均为Hh,则4号基因型为HH或Hh.‎ ‎(2)红绿色盲是X染色体隐性遗传,设致病基因为b.由于1号的父亲是红绿色盲患者,所以1号基因型为HhXBXb,2号基因型为HhXBY,则他们生一个两病兼患孩子(hhXbY)的概率是 ‎(3)患者由于缺乏脯氨酸酶而影响眼睛巩膜胶原纤维的合成,可推测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4)基因在细胞内的传递包括基因复制和基因通过转录和翻译控制蛋白质合成.‎ 故答案为:‎ ‎(1)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HH或Hh ‎(2)‎ ‎(3)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4)‎ ‎ ‎ ‎29.如图表示水稻育种的一些途径.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采用①②所示的育种方法,则在人工诱变处理时,需要处理大量种子,其原因是基因突变具有 不定向性 、 低频性 和多害少利性等这三个特点.‎ ‎(2)③→④方向所示的育种方法利用的遗传学原理是 基因重组 ,操作过程中所需的工具是 限制酶、DNA连接酶和运载体(或载体) .‎ ‎(3)⑤→⑥方向所示的途径表示 杂交 育种,该育种方法得到的后代会出现 性状分离 现象,短期内难以得到稳定品种,育种进程缓慢,过程复杂.‎ ‎(4)⑤→⑧方向所示的育种方法的优点是 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⑦过程中常用的方法是 花药离体培养 .‎ ‎(5)⑨过程中目前最常用而且最有效的方法是用 秋水仙素 来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原理是抑制细胞分裂时 纺锤体 的形成,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 ‎【考点】杂交育种;诱变育种;生物变异的应用;转基因技术.‎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②为诱变育种,③④为基因工程,⑤⑥为杂交育种,⑤⑦⑧为单倍体育种,⑨⑩为多倍体育种.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分析题图,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 四种育种方法的比较如下表:‎ 杂交育种 诱变育种 单倍体育种 多倍体育种 方法 ‎ 杂交→自交→选优 ‎ 辐射诱变、激光诱变、化学药剂处理 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诱导加倍 ‎ ‎ 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原理 ‎ 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 ‎ ‎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先成倍减少,再加倍,得到纯种)‎ ‎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成倍增加)‎ ‎【解答】解:(1)采用①②所示的育种方法为诱变育种,在人工诱变处理时,需要处理大量种子,其原因是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低频性和多害少利性等这三个特点.‎ ‎(2)③→④为基因工程,利用的遗传学原理是基因重组,操作过程中所需的工具是限制酶、DNA连接酶和运载体(或载体).‎ ‎(3)⑤→⑥方向所示的途径表示杂交育种,该育种方法得到的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现象,短期内难以得到稳定品种,育种进程缓慢,过程复杂.‎ ‎(4)⑤→⑧方向所示的育种方法表示单倍体育种,其优点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⑦过程中常用的方法是花药离体培养.‎ ‎(5)⑨过程中目前最常用而且最有效的方法是用秋水仙素来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原理是抑制细胞分裂时纺锤体的形成,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 故答案为:‎ ‎(1)不定向性 低频性 ‎(2)基因重组 限制酶、DNA连接酶和运载体(或载体)‎ ‎(3)杂交 性状分离 ‎(4)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花药离体培养 ‎(5)秋水仙素 纺锤体 ‎ ‎ ‎30.综合大熊猫化石及现存种类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等多方面的研究,传统的观点认为:大熊猫的濒危是进化历程的必然.最新群体遗传学的研究表明,现存大熊猫并未走到进化历史的尽头,仍然具有进化潜力.请回答:‎ ‎(1)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是: 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 ‎(2)一个大熊猫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统称为 基因库 .经观察,该种群中有多种多样的基因型,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是在突变过程中产生的 等位基因 ,通过有性生殖过程中的 基因重组 而产生的.‎ ‎(3)突变和基因重组、 自然选择 和 隔离 是物种形成的三个环节.‎ ‎(4)对某地一个大熊猫种群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AA和aa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分别为8%和68%(各中基因型个体生存能力相同),第二年再对该种群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AA和aa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和64%,在这一年中,该大熊猫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 否 (填“是”或“否”),理由是 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变化 .‎ ‎【考点】物种的概念与形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分析】1、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其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解答】解:(1)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2)一个大熊猫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统称为基因库.基因突变能产生新基因(等位基因),基因重组不能产生新基因,但能产生新的基因型.该种群中有多种多样的基因型,其产生的原因:是在突变过程中产生的等位基因,通过有性生殖过程中的基因重组而产生的.‎ ‎(3)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和隔离是物种形成的三个环节.‎ ‎(4)对某地一个大熊猫种群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AA和aa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分别为8%和68%(各中基因型个体生存能力相同),则基因型为Aa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24%,因此A的基因频率为8%+24%×=20%,a的基因频率为80%;第二年再对该种群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AA和aa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和64%,则基因型为Aa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32%,因此A的基因频率为4%+32%×=20%,a的基因频率为80%.可见在这一年中该大熊猫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发生改变,因此其并没有发生进化.‎ 故答案为:‎ ‎(1)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2)基因库 等位基因 基因重组 ‎(3)自然选择 隔离 ‎(4)否 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变化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