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19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贵州省黔东南州凯里市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历史试卷 1.“东周时期,王朝软弱无力,封建主相互混战不绝。”这种现象之所以出现,主要是因为( ) A.封建主的彼此猜疑 B.分封制的固有弊端 C.周天子的穷兵黩武 D.东周时期的文化凋落 2.下图是秦朝琅琊石刻拓本。记录了公元前219年,秦始皇登上了琅琊(今胶南县)。内容有:“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人迹所至,无不臣者。功盖五帝,泽及牛马。莫不受德,各安其宇。”表明秦始皇登山的最主要用意在于( ) A.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B.炫耀文治武功 C.宣示皇权至上 D.祈求国泰民安 3.班固认为汉初分封以“成太宗(汉文帝)之业”,武帝推恩而致“藩国自析”。西汉末年“中外殚微,本末俱弱”,故王莽“生其奸心”。据此推断班固认为( ) A.汉武帝有削藩过度之嫌 B.分封有利于巩固大一统 C.太宗时期实现安平四方 D.外戚专权导致朝野叛乱 4.儒家学说倡导“宽刑慎杀”,强调执法有准、量刑有据。明初朱元璋说,“吾治乱世,刑不得不重”。这表明朱元璋( ) A.力图为专制集权确定理论基础 B.试图以重刑迅速稳定社会 C.放弃了儒家的治国理念 D.执法无准、量刑无据 5.“以后嗣君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引文出自 A.《史记·秦始皇本纪》 B.《新唐书·太宗本纪》 C.《明太祖实录》 D.《清实录·大清世宗宪皇帝实录》 6.从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体现了地方削权、中央集权的发展趋势。但史学家钱穆却认为地方行政是“汉代好,唐代较好,宋代太差”。钱穆评价三代好坏的依据是( ) A.地方行政机构的设置 B.人才选拔权由谁掌握 C.能否合理调动地方积极性 D.宰相权力的大小 7.春秋战国的争霸.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唐朝中后期的藩镇割据,五代十国等现象出现根源于( ) A.封建自然经济的分散性 B.地方割据势力不断膨胀 C.中央集权遭到削弱 D.民族矛盾尖锐 明清时期我国封建社会走向哀落。据此回答8~9 题。 8.西周时的诸侯国吴国(今江苏南部、浙江北部)第一代君主太伯是周部落首领古公亶父(即周太王)长子,太王欲传位其三弟季历及其子昌(即周文王)。太伯知道后,为了达成其父心愿,乃与其二弟仲雍出逃至南方,建立了吴国。以上事迹反映的周代的制度有( ) ①实行王位世袭制 ②建立了完备的宗法制 ③实行了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④确立了尊卑分明的礼制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9.西汉时期,汉武帝为限制宰相权力而采取的措施是( ) A.组建“中朝” B.设立政事堂 C.增设参知政事 D.设置门下省 10.如图是古代中国某朝代中枢机构示意图(局部),这一朝代应该是 A.秦朝 B.西汉 C.唐朝 D.宋朝 11. 提高皇帝身边近臣的权力来削减原来国家机关的实权是中国古代统治者强化君主专制的一种方式。以下机构的设置能体现这种方式的是( ) A.枢密院、中书省、军机处 B.中朝、内阁、军机处 C.中书门下、枢密院、内阁 D.中朝、三司、尚书省 12.某朝官员王锷通过贿赂企图兼任宰相。皇帝同意了王锷的请求,并下诏“锷可兼宰相”。时任给事中的李藩行使职权,驳回诏书。由此推断,给事中隶属于( ) A.唐朝的门下省 B.宋朝的枢密院 C.明朝的内阁 D.清朝的军机处 13.若你想做有关明代内阁的研究,最有价值的资料应该来自( ) A.记录片 B.《明史》记载 C.民间传说 D.经过证实的带有“票拟”和“批红”的奏章 14.该图反映的是西周的( ) A.内外服制度 B.宗法制度 C.郡县制度 D.礼乐制度 15.有些学者认为,(雅典)任何“非专制政治制度”只能通过每个公民都参与的一人一票的直接民主方式来实现。不管是传奇的斯巴达立法者吕库古,还是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在构建其理想的城邦时都强调城邦的公民人数不能太多。这些学者认为“非专制政治制度”存在的基础是( ) A.轮番而治 B.圣贤明君 C.小国寡民 D.抽签选举 16.“我但愿你们天天注视着宏伟的雅典,这会使你们心中逐渐充满对她的热爱。当你们为她那壮丽的景象倾倒时,就会想起那些缔造这个帝国的人们。他们明白自己的职责并有履行职责的勇敢精神……为她慷慨地献出生命,就像为她的节日所能奉献的最美好的礼物。”这体现出雅典民主制的特点是( ) A.法律至上 B.权力制约 C.平民政体 D.公民意识 17.古代雅典官员在任职前,其资格皆须经审查,每个官员在任职期满后,还要由专人对其在任职期间的活动和账目进行审查。特别需要指出的是,陶片放逐法这一制度是针对那些滥用权力、危害国家利益、侵犯公民权利的官员而实施的。这反映了古代雅典( ) A.监督制度的完善 B.民主法制的健全 C.小国寡民的特征 D.廉政建设的成就 18.有学者说,在古代雅典,“政治领袖和演说家根本就是同义词”。这一现象是雅典( ) A.政治体制的产物 B.社会矛盾缓和的反映 C.频繁改革的结果 D.思想文化繁荣的体现 19.“社会中没有知识、没有教养、没有政治智慧的下层群众掌握政治权力, 政治生活的狂热使得他们很容易丧失理性,进而做出草率的、不合理的政治决策。”这主要反映了( ) A.抽签选举的局限 B.多数人暴政的实质 C.轮番而治的危害 D.直接民主制的弊端 20.上图为古代雅典居民结构的比例图,观察图示信息,对于雅典民主与居民的政治联系,下列叙述准确的是( ) A.雅典超半数的居民拥有公民权 B.雅典民主的社会基础为自由民 C.少数奴隶主贵族独享雅典民主 D.外邦人享有雅典最广泛的民主 21.公元前340年,雅典一下层女子因亵渎神灵被控犯罪,按法律当处死。辩护人用动情的言辞质问:“难道你们忍心让这位阿芙罗狄特(古希腊美丽女神)的弟子香消玉殒吗?”这打动了陪审团。经投票,陪审法庭判其无罪。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 ) A.民主原则贯穿司法过程 B.妇女享有广泛政治权利 C.法律注重保护平民权益 D.司法审判缺乏严格程序 22.1927年中国一部中学历史教科书写道:“假使中国是一个民治之国,而又适有一个有才干有计谋的政界人物,在民国四年的夏间,来把反抗日本作为他的主要政策,一般的人民,还有不欢迎他为元首的吗?在同样情形之下,伯里克利此时乃做了雅典的领袖。”这里的“同样情形”不包括( ) A.雅典公民普遍好战 B.伯里克利才能杰出 C.雅典实行民主政治 D.雅典面临外邦威胁 23.《十二铜表法》规定:“出卖的物品纵经交付,非在买受人付清价款或提供担保以满足出卖人的要求后,其所有权并不移转。”该规定反映了( ) A.罗马法对贵族利益的维护 B.罗马法对私有财产的保护 C.古罗马商品经济高度发达 D.古罗马严格限制商品交换 24.“没有人愿意用抽签的方法雇佣一位舵手和建筑师、吹笛手或其他行业的人,而这类事若出错的话,危害还比在管理国家事务上出错轻得多。”苏格拉底的上述观点反映他( ) A.反对直接民主制度 B.要求哲学家管理国家 C.赞扬君主专制制度 D.用人要做到人尽其才 25.伯利克里时代,雅典通过的一项法律规定:“对一切不相信现存宗教者和一切神明持不同见解者,立即治罪。”根据这项规定,有些人遭到陪审法庭的审判。这表明( ) A.雅典公民权利神圣不可侵犯 B.雅典公民只尊奉神明的意志 C.雅典民主制不能保障言论自由 D.伯利克里排斥“持不同见解者” 26.伯利克里说:“我们雅典人自己决定我们的政策,或者把决议提交适当的讨论,最坏的是没有适当地讨论其后果,就贸然开始行动。”这表明雅典民主特别注重( ) A.民主的广泛性 B.决策的科学性 C.程序的复杂性 D.公民集体参政 27.罗马帝国统治者屋大维的顾问抱怨说:“麻烦在于人口众多,管理事务繁杂。因为公民包括了种族和能力上形形色色的人,他们的秉性和愿望更是千差万别,所以统治起来困难至极。”为了解决这种“麻烦”,罗马帝国统治者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完善法律体系,编纂《民法大全》 B.发展军事万量,加强罗马帝国的统治 C.实行万民法,保障帝国内一切自由民的利益 D.建立地区部落,加强对各地区的控制 28.美国历史上被称作维护国家统一的黑奴解放者是( ) A.华盛顿 B.林肯 C.罗斯福 D.里根 29.右图是当年布朗取代布莱尔的漫画,下面对这幅漫画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二者为首相时是国家最高代表,是英国的象征 B.二者否上台执政的关键在于其所在党能否获得议会选举的胜利 C.二者在位时均为所在党的领袖 D.二者的上任必须经过女王的任命 30.美国制宪会议期间,北方资产阶级虽反对奴隶贸易,却支持在宪法中写人引渡逃奴的内容;联邦主义者和州权主义者在国家权力分配上争吵不休,却对禁止各州发行纸币和破坏契约义务的条款毫无争议。这充分说明美国( ) A.制宪目的之一是保护私有财产 B.联邦与各州达成妥协 C.对保留黑人奴隶制度形成共识 D.两大政党的主张趋同 31.美国国会有权规定并征收税金、捐税、关税和其他赋税,用以偿付国债并为合众国的共同防御和全民福利提供经费。从材料可看出( ) A.美国国会拥有立法权和执法权 B.宪法注意维护公民的财产权利 C.美国公民的财产权不可被没收 D.美国的征税权力归国会所有 32.1989年,美国国会通过《反亵渎国旗法》,将焚烧国旗定为非法,美国政府对此表示支持。可仅仅隔了数小时,国会大厦门口就有人开始焚烧国旗。数月后,联邦最高法院宣布,《反亵渎国旗法》因违宪而作废,裁决书中竟然宣称:美国国旗代表的权利之一,就是焚烧它的权利。这说明了( ) A.联邦最高法院拥有最高司法审查权 B.联邦最高法院部分法官可能缺乏爱国精神 C.美国政府及国会与最高法院缺乏沟通 D.国会通过的法律必须通过联邦法院批准才能生效 33.“(它)是共和主义与君主主义妥协的产物。它虽然承认了共和制,但君主制的阴影处处可见……这样一部不伦不类、伸缩性很大的宪法既能适应君主制也能适应共和制。”材料中的“它”是指( ) A.英国《权利法案》 B.美国1787年宪法 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4.富兰克林在独立战争时期创作的漫画《要么联合,要么死亡》(下图)流传很广,并在不同时期被人们赋予不同的含义。以下对该画的解读与时代特征不吻合的是( ) A.1775年:要么联合反抗,要么死亡 B.1776年:要么联合独立,要么死亡 C.1783年:要么中央集权,要么死亡 D.1787年:要么建立联邦,要么死亡 35.1832年,英国大约有16%的成年男子得到选举权,新兴工业城市得到65个席位。导致这一情况出现的是( ) A.“光荣革命”的胜利 B.《权利法案》的颁布 C.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D.议会改革的进行 36.在美国政治制度的建立过程中,既要确保共和制,又要避免加强中央集权过程中走向帝制,为此而采取的组建国家权力机构最重要的原则是( ) A.人民主权原则 B.代议制原则 C.分权与制衡原则 D.法制原则 37.斯塔夫里阿诺斯说:“从世界史的观点看,美国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对“新的、不同类型”理解正确的是( ) A.开创了现代政体新形式 B.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C.确立了议会立法的原则 D.确立了总统共和制 38.下列对英国19世纪中期以后的内阁制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 ②内阁成员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 ③内阁实际上对国王负责 ④内阁选举实际上是政党间的权力角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9.下列关于近代英美法德国家元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英国的国家元首是首相,通过选举产生,是国家的权力中心 B.美国的国家元首是总统,由选民间接选出,拥有行政权 C.法国的国家元首是总统,由参众两院联席会议选出,拥有行政权和军权 D.德国的国家元首是皇帝,是国家的权力中心,首相对皇帝负责 40.《英国通史》载,“到‘光荣革命’为止,合适的政治和社会环境已经在英国形成了,正是在这种环境下,英国率先走向工业革命,也就从一个文明边缘的小国走向了世界的中心,并开创了一种新的文明。”上述“合适的政治环境”主要指( ) A.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B.工业资产阶级控制议会 C.王权受到彻底限制 D.议会成为国家权力中心 41.近代一有识之士曾说:“一国所得,诸国安然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驱西洋诸国,使之协以谋我。”上述言论针对的是( ) A.领事裁判权 B.片面最惠国待遇 C.居住及租地权 D.“门户开放”政策 42.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这场战争产生的影响是( )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 D.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43.恩格斯在评论某次战争时指出,“如果我们将当时所缔结的各项条约比较一下,就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件一目了然的事实:这次战争不是对英国和法国有利,而是对俄国有利。”恩格斯所评论的战争是( )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44.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中规定:“日本臣民得在中国制造一切货物,其于内地运送税、内地税、钞课杂派……即照日本臣民运入中国之货物一体办理,自应享优例豁除。”这一规定对中国造成的严重影响是( ) A.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 B.有利于日本对中国资源的掠夺 C.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环境更加恶劣 D.日本建立起对中国的经济控制 45.《天朝田亩制度》确立了圣库制度: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入国库,有婚嫁弥月、疾病荒灾等开支,全由国库支给。该制度( ) A.满足了农民渴望平均的愿望 B.成为太平天国上层建筑的基础 C.建立起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模式 D.无法调动农民生产生活的积极性 46.鲁迅说:“因为多年受着侵略,就和这‘洋气’为仇,更进一步,则故意和这‘洋气’反一调:他们活动,我偏静坐;他们讲科学,我偏扶乩;他们穿短衣,我偏穿长衫;他们重卫生,我偏吃苍蝇;他们健康,我偏生病……”他描述的现象出现在( ) A.太平天国运动中 B.辛亥革命中 C.义和团运动中 D.新文化运动中 47.晚清政府曾收到某地民众一份公呈,文中称:“……百姓无依,惟有死守,据为岛国,遥戴皇灵……图固守以待转机。”该公呈反映的历史事件及地点对应正确的是( ) A.鸦片战争——香港 B.第二次鸦片战争——九龙 C.甲午战争——台湾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北京 48.租界和使馆区既是近代列强侵略中国的表现形式, 也是传播西方文明的窗口。下图中的租界和使馆区分别最早出现于下列哪些历史事件之后( ) A.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鸦片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49.近代以来的南京,见证了中国历史的风云变幻。下列有关南京的叙述中正确的有( ) ①太平天国建都 ②《南京条约》中被开辟为通商口岸 ③1912年中华民国定都 ④见证蒋家王朝的覆灭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0.“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五分四以上之出席,出席员四分三以上之可决弹劾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制定这一条款的根本目的在于( ) A.限制袁世凯 B.维护共和制 C.扩大内阁权力 D.反对封建专制 51.1925年,苏联建立了为中国革命培养干部的莫斯科中山大学。1928年9月,苏联将莫斯科中山大学与莫斯科东方大学中国部合并,改名为“中国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苏联更改校名是基于中国( ) A.革命统一战线建立 B.北洋军阀统治基本被推翻 C.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D.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52.20世纪30年代前期,“左”倾错误领导人把反对资产阶级同反帝反封建并列,企图毕其功于一役,使中国革命遭受巨大损失。“左”倾错误的表现有( ) A.坚持国民革命路线 B.把民族资产阶级作为革命对象 C.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D.放弃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 53.马克思指出:“资产阶级不仅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同时它还造就了将运用这武器来反对它自己的人——现代的工人,即无产者。”这里的“武器”是指( ) A.暴力革命 B.代议制民主 C.先进的生产力 D.科学社会主义 54.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曾每天坐在自己房间里,等候人们对他在报纸上请求支持改造社会的呼吁作出响应,白白等候了12年。这说明空想社会主义( ) A.仅仅停留在理论阶段 B.未能找到正确的实现途径 C.缺乏对社会现实的分析 D.为马克思主义提供理论来源 55.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发表了国际工人运动的第一个战斗纲领,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这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纲领性文献是( ) A.《权利法案》 B.《和平法令》 C.《共产党宣言》 D.《资政新篇》 56.“他是一个阶级的引领者,是真正平等自由的引领者,也是另一种新型社会的预言者。他的学说,抛弃了空想的成分,以其缜密和严谨展示了无产者的前程。”这段话高度评价了( ) A.孙中山及其民主共和思想 B.毛泽东及其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C.圣西门及其空想社会主义 D.马克思及其社会主义理论 57.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写道:“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文中的“锁链”指( ) A.资本主义制度 B.专制与愚昧 C.资本主义文化 D.贫穷与落后 58.《共产党宣言》中写道:“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最早实践这一思想的国家是( ) A.英国 B.德国 C.俄国 D.法国 59.对于巴黎公社的最终失败,马克思说:“为了避免篡夺政权的嫌疑,它们失去了宝贵的时机…… 去进行公社的选举,而组织公社的选举等等又花费了许多时间。”这段材料主要说明了( ) A.巴黎公社的失败是必然的 B.巴黎公社的选举是不合时宜的 C.公社领导者缺乏斗争经验 D.巴黎公社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 60.某班黑板报中有这样一段文字:俄历1917年10月,列宁领导工人和革命士兵,在俄国首都彼得格勒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苏维埃。该段文字中的史实错误有( ) A.1处 B.2处 C.3处 D.4处 61.有学者说:“俄国革命(十月革命)的影响是很深远的……它是欧洲国家,然而它又超出欧洲之外,甚至与欧洲对立。”下列能印证该学者观点的是十月革命( ) A.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 B.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C.指导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D.加剧了俄国与交战国的军事对抗 62.列宁曾说,1871年“法国的资本主义发展还很不够……还没有工人政党……大多数工人甚至还不很清楚自己的任务和实现这些任务的方法。”列宁认为当时的法国( ) A.工人政党还不成熟 B.没有出现工人运动 C.没有进入资本主义社会 D.不具备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条件 63.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在号召推翻专制政府建立工人代表苏维埃的传单中写道:“被奴役的人民解放的时刻到来了,向沙皇政府报仇并惩办它的时刻到来了。”此后的革命事件是( ) A.二月革命 B.工人和士兵举行示威游行 C.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D.召开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代表大会 64.19世纪初圣西门认为,资本主义社会是一切罪恶的渊薮,社会进步的动力是人的理性,应由“实业家”等有产者承担改造社会的任务,建立一种“人人参加劳动,人人平等地拿取自己报酬”的新社会。据此可知,圣西门思想的重大缺陷是( ) A.尚未认清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B.缺乏与资本主义社会斗争的勇气 C.缺乏对社会主义理想蓝图的构建 D.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不够彻底 65.1949年4月周恩来说:“最跟我们接近的是工人、农民、学生和劳动知识分子,其次是小资产阶级,再次是民族资产阶级、开明士绅及其他爱国分子,我们要分别对待,争取他们,教育他们。”周恩来这一言论的目的是( ) A.恢复民主党派的各级组织 B.团结各阶层人民共同筹建新中国 C.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D.为召开第一届政协会议作准备 66.下表反映的是1949年成立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和政务院领导人构成情况(单位:人),对表中内容的解读有误的一项是( ) 职务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政务院 主席 副主席 委员 总理 副总理 政务委员 共产党 1 3 29 1 2 6 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 0 3 27 0 2 9 A.中国共产党是新中国的领导核心 B.政府组成实行多党合作,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C.体现了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执政与参政关系D.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67.1954年,毛泽东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开幕词中说:“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材料中的“里程碑”实际上是指( ) A.社会主义制度的最终确立 B.选举新的国家政府领导人 C.确立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 D.制定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68.“‘五四’宪法开创新纪元,十年‘文革’遭遇磨难中断,十一届三中全会得以恢复发展,十八大以来制度日趋完善。如今您正充满生机活力,肩负着为人民当家作主的重托,迈着矫健步伐豪迈向前。”该诗赞颂的制度是( ) A.政治协商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基层民主制度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69.“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这首《爱我中华》唱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歌颂了我国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这一关系下的民族区域自治机关( ) A.享有独立的自治权 B.享有独立的立法权 C.依法管理内部事务 D.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70.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不同,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A.确立了政治协商制度 B.标志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C.提出了民族区域自治 D.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法律保证 71.1965年,中央人民政府正式设立西藏自治区。这一举措对形成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的意义在于( ) A.实现了自治区人民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 B.开创了民族区域自治的先例 C.促进了自治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D.实现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72.“文革”结束后,巴金提出建立“文革”博物馆的设想。他说:建立“文革”博物馆,这不是某一个人的事情,我们谁都有责任让子子孙孙,世世代代牢记十年惨痛的教训。下列不属于吸取“文革”教训所采取的举措的是( ) A.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改进政治协商制度 C.提出“依法治国”方略 D.建立基层民主制度 73.海南省的行政区划中包括4个黎族自治县和2个苗族自治县。由此看出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多党合作制度 D.政治协商制度 74.1950年8月26日,邓小平在与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的谈话中指出:“在西藏,要使生产发展起来,人民富裕起来。只有这件事办好了,才能巩固民族团结。”邓小平的这段讲话在于强调( ) A.应当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B.西藏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 C.发展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出发点 D.鼓励少数民族当家作主 75.上图所示法律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于1998年11月4日修订通过,自1998年11月4日起施行。下列对此评述正确的有( ) ①自治的主体是广大的村民 ②村民委员会成员由村民代表选举产生 ③村民自治实行完全自治 ④目的是充分发展农村的基层民主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①②③④ 76.1979年1月29日至2月5日邓小平在访问美国时说:“用什么方式解决台湾回归祖国的问题,那是中国的内政”,“我们不再用‘解放台湾’这个提法了。只要台湾回归祖国,我们将尊重那里的现实和现行制度。”上述言论( ) A.发展了《告台湾同胞书》 B.放弃了使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 C.明确了“九二共识”的立场 D.标志着“一国两制”方针正式形成 77.1949年新中国成立不久,国家主席毛泽东率中国代表团访问苏联。2015年5月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俄罗斯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庆典。下列各项中对二人出访的共同点归纳正确的是( ) A.目的是营造有利的国际环境 B.旨在打破帝国主义孤立中国的局面 C.共同推动构建新型大国关系 D.支持对方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 78.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不但有现实利益的需要,更有意识形态上的考虑。下列各项中突出体现了这一特征的是( ) A.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B.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C.发展与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的关系 D.清除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 79.自2013年3月至今,习近平主席的足迹遍及美、俄、欧等大国,东南亚、中亚等周边国家,非洲、拉美等发展中国家。如果说与大国之间的关系协调,体现了中国国际身份的新调整,对周边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密集访问,则强调了中国自成立以来即一直恪守的原则与立场。这里的“ 原则与立场”是指(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求同存异” C.独立自主,和平外交 D.“一边倒” 80.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提出了著名的“求同存异”方针,得到亚非国家的赞同。各国“求同”的基础是( ) A.殖民主义的痛苦和灾难 B.霸权主义带来的威胁 C.相同的社会制度 D.追求和平发展的目标 81.20世纪50年代某西方报纸评论道:“(此次会议是)亚洲最大国家的代表第一次在西方为亚洲讲话——周恩来今天是地球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的代表,成为全世界注目的焦点。”此次会议( ) A.消除了美国对中国的军事威胁 B.是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 C.推动了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的和平解决 D.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联系 82.某次国际会议通过协定:“与会国保证尊重印度支那三国的主权、独立、统一和领土完整,结束在三国的敌对行动。”该会议( ) A.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 B.中国与印度、缅甸共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中国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成该会议圆满成功 D.宣布结束越南战争,美国必须从越南撤军 83.1955年4月,毛泽东曾指出:“应把五项原则扩展到所有国家的关系中去。”他还说:“中国愿意同一切国家包括美国在内和平共处。”下列相关认识中,正确的是( ) A.此后,美国很快就派基辛格秘密访华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最初是为了处理好中国与邻国关系而定的 C.毛泽东的话标志着中国要放弃“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D.毛泽东见证了中美建交的过程 84.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民意测验显示,大多数美国人对中国的印象是“无知”“好战”“狡诈”“危险”,到了70年代初期,这种印象变为“勤劳”“智慧”“灵巧”“善于进取”“讲求实际”。美国人对中国的印象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 A.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恢复 B.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C.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中美两国高层互访频繁 85.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目的是( ) A.打破西方国家的外交封锁 B.促进世界多极化的发展 C.加强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合作 D.推动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86.一位长期旅居美国纽约的华人说:“前几天我还看到在联合国总部门前高高飘扬着的是中国青天白日旗,而今天却变成了鲜艳的五星红旗。”这位华人说这句话的背景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 B.尼克松访华 C.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恢复 D.中美正式建交 87.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发表关于中美关系的演说:“我们必须做的事情是寻求某种办法——我们能够有分歧而不至于成为战争中的敌人。”据此判断( ) A.中美已经建立外交关系 B.中美两国仍然相互敌视 C.中美关系出现重大转机 D.中美两国成为战略同盟 88.新中国的外交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20世纪50年代联苏抗美;20世纪60年代既反苏又反美;20世纪70年代联美抗苏;2001年,《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以法律形式确定了中俄两国“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的外交理念;2011年中美确定致力于建设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这表明( ) ①中国的外交政策不断根据国际形势和自身利益的变化进行调整 ②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③中国坚持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④合作取代对抗是中国与美苏(俄)关系发展的方向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④ D.①②③④ 89.有学者评论道:“美国人并不是慈善家,欧洲引入美国力量的结果,必然是甘心情愿地受制于美国,并帮助美国进行冷战。”该学者之所以这样评论是因为美国( ) A.建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 B.实施了马歇尔计划 C.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提出了杜鲁门主义 90.苏联通过这场战争成功地把中国诱入与西方决裂的道路,日本通过这场战争订货而迅速繁荣,美国因为这场战争而重返亚洲,中国因为这场战争而失去了统一的最佳时机。“这场战争”指( ) A.朝鲜战争 B.古巴导弹危机 C.俄国十月革命 D.越南战争 91.基辛格在1968年遗憾地指出:“时间月复一月地流逝,美国起初只是军事代价益增,后来连美国的国际名声也赔进去。”这表明( ) A.朝鲜战争以美国失败而告终 B.柏林墙的修建成功地遏制了杜鲁门主义 C.美国被越南战争拖入泥潭 D.20世纪60年代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 92.杜鲁门在敦促国会尽早通过马歇尔计划的特别咨文中说:“要使经济复兴获得成功,必须采取某种对付内部和外部侵略的保卫性措施。”此后采取的“保卫性措施”是建立( ) A.联合国 B.欧洲共同体 C.华沙条约组织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93.第十六届不结盟运动峰会在2012年8月召开,提出了“共同管理世界”的口号。由此可知,当今不结盟运动( ) A.推动民族解放运动深入发展 B.反对美国的霸权主义 C.成为国际政治舞台的重要力量 D.取代联合国管理世界 94.1950年5月9日,法国外长舒曼主张以法国和联邦德国的煤钢工业为基础,联合其他西欧国家的煤钢企业,建立一个超国家的行业联合体,对煤钢进行统一管理,此设想被称为“舒曼计划”。该计划( ) A.为化解法德矛盾提供了蓝图 B.实现了欧洲对煤钢资源的垄断 C.有利于美国加强对西欧的控制 D.实现了西欧政治经济上的联合 95.某西方学者明确指出:“马歇尔计划对‘冷战’的激化和两极格局的最终形成负有更为直接的责任。”这主要是因为该计划的实施( ) A.标志着战后两极格局的正式形成 B.使战后两大阵营的对峙完全激化 C.加强了西欧与美国的政治经济联系 D.导致美苏由同盟关系转为对抗关系 96.“……欧洲不再是世界棋盘上的一个卒子——或两个卒子,东欧和西欧;中国也已不再是苏联的卫星国或地位较低的伙伴。”材料表明( ) A.两极格局瓦解 B.世界新格局形成 C.多极化趋势出现 D.区域集团化发展 97.某课题的关键词语是“杜鲁门主义”“欧洲一体化”“日本崛起”“中国振兴”“苏联解体”。由此推断,该课题研究的中心内容最有可能是( ) A.从美苏争霸到美国霸主地位的动摇 B.从经济区域集团化到全球经济一体化 C.从两极格局到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D.从两极格局到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98.下列关于当前世界政治格局的表述,正确的是( ) A.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变成了单极格局 B.第三世界的崛起促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C.中国和美国的综合国力远远超过其他国家 D.即便是最强大的美国也无法控制当今世界 99.俄罗斯前总统普京有句名言:“谁不为苏联解体而惋惜,谁就没有良心;谁想恢复过去的苏联,谁就没有头脑。”不能体现普京意思的是( ) A.恢复苏联往日的强大 B.苏联解体是一个历史悲剧 C.理性地总结苏联解体的历史 D.恢复往日苏联社会主义制度 100.“美国是要借经济问题扼住欧洲的咽喉,从而左右欧洲的政治。”由此可知,马歇尔计划的真实目的是( ) A.扶持西欧 B.遏制“共产主义” C.控制西欧 D.帮助西欧渡过经济难关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