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专题二十一 中国地理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地理专题二十一 中国地理

专题二十一 中国地理 2010 ~ 2019 年高考全国卷考情 一览表 考点 82 考点 83 考点 84 考点 85 考点 82 中国地理概况   1 .(2019· 北京 ,9,4 分 , 难度 ★★ )2019 年 1 月 31 日《人民日报》以 “4 000 公里 , 南菜北运 ” 为标题 , 讲述了一名司机驾车从广西运输蔬菜水果至新疆的经历。本次运输于 1 月 27 日从广西出发 , 途经贵州、重庆、四川、陕西、甘肃 ,1 月 30 日晚到达新疆。本次运输过程中 , 该车辆 (   A   ) A. 由季风区进入非 季风区 B . 先后经过内流区和外流区 C. 穿越秦岭和 柴达木盆地 D . 正午影子的长度保持不变 解析 广西、贵州、重庆、四川、陕西和甘肃的部分地区属于季风区 , 新疆全部和甘肃的部分地区属于非季风区 , 因此 A 选项正确 ; 新疆大部和甘肃部分地区属于内流区 , 其他地区属于外流区 , 该车辆应该是先后经过外流区和内流区 ,B 选项错误 ; 运输线路穿越了秦岭 , 但没有穿越柴达木盆地 ( 位于青海省 ),C 选项错误 ; 线路跨纬度广 , 纬度不同的地点正午太阳高度不同 , 正午影子长度也不同 ,D 选项错误。 考点 82 考点 83 考点 84 考点 85 2 .(2018· 北京 ,2,4 分 , 难度 ★ )2018 年 4 月 , 川藏铁路成都至雅安段开始铺轨。读下图 , 图示区域 (   D   ) 川藏铁路沿线区域简图 A. 地处板块的生长边界 B. 河流的流向自西向东 C. 自然景观为高寒荒漠 D. 跨地势第一、二级阶梯 解析 图示区域主要位于大陆板块之间的碰撞挤压地带 , 属于消亡边界 ,A 项错误 ; 读图可知 , 本区域河流多自北向南流 ,B 项错误 ; 本区域面积广 , 自然带既有成都附近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 又有随海拔升高而出现的多种其他自然带景观 ,C 项错误 ; 该地区地跨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 , 位于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交界处 , 故 D 项正确。 考点 82 考点 83 考点 84 考点 85 3 .(2017· 北京 ,3~5,12 分 , 难度 ★★ ) 下图为某年内我国地跨 10 个经度区域的降水量变化图。读图 , 完成第 (1)~(3) 题。 调动运用知识 (1) 据图可知 (   B   ) A. 清明节之前各地阴雨连绵 B.5 月起雨带开始向北移动 C.35°N 以南地区秋高气爽 D.35°N 以北地区伏旱严重 (2) 该区域 (   A   ) A. 位于地势二、三级 阶梯 B . 绝大部分属于内流区 C. 东部降水受暖流影响 大 D . 人口密度北部大于南部 (3) 芒种至小暑期间 (   C   ) A. 该区域南北气温差异 大 B . 塔里木河蒸发量大 , 出现断流 C. 白昼时间北京比上海 长 D .“ 雪龙号 ” 科考船抵达南极大陆 考点 82 考点 83 考点 84 考点 85 解析 第 (1) 题 , 读图可知 , 清明以前降水主要集中分布在 30°N 以南 ,30°N 以北降水很少 , 故 A 项错误。 5 月起 , 降水的集中分布区逐渐北移 ,B 项正确。秋高气爽天气主要分布在北方 ,C 项错误。伏旱天气主要分布在 35°N 以南地区 ,D 项错误。第 (2) 题 , 由图中各地降水量及其季节分布可知 , 该地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 , 地域范围跨 10 个经度 , 故主要位于我国的第二、三级阶梯。 A 项正确。我国东部季风区大部分属于外流区域 ,B 项错误。我国东部的降水主要受锋面雨带的影响 ,C 项错误。我国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南部大于北部 ,D 项错误。第 (3) 题 , 芒种至小暑期间 , 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 , 北半球纬度越高 , 白昼越长 , 北京纬度比上海高 , 白昼比上海长。 C 项正确。夏季我国东部地区南北气温差异小 ,A 项错误。塔里木河主要为冰雪融水补给 , 夏季为汛期 ,B 项错误。北半球为夏季时 , 南极地区出现极夜 , 此时不适宜科考 ,D 项错误。 考点 82 考点 83 考点 84 考点 85 4 .(2017· 北京 ,6~7,8 分 , 难度 ★ ) 下图为我国的三个省级行政区土地利用结构图。读图 , 完成第 (1)~(2) 题 。 (1) 甲和土地利用类型 Ⅰ 、 Ⅱ 分别为 (   A   ) A. 新 , 耕地、牧草地 B. 滇 , 耕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 C. 川 , 交通运输用地、牧草地 D. 藏 , 牧草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 (2) 内蒙古 (   B   ) A. 水域面积大 , 水能资源丰富 B. 受降水影响 , 森林覆盖率东部大于西部 C. 地势平坦 , 宜大幅度提高城市建设用地比例 D. 其他及未利用地面积比黔少 , 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考点 82 考点 83 考点 84 考点 85 解析 第 (1) 题 , 由图示 , 结合内蒙古草场比重较大 , 可知 Ⅱ 为牧草地 ; 图中甲牧草地比重和其他及未利用地较大 , 根据选项判断该地为新疆 ; 贵州耕地比重大 , 内蒙古耕地比重小 , Ⅰ 为耕地。第 (2) 题 , 根据内蒙古的地理环境特点可知 , 内蒙古地处干旱半干旱区 , 水域面积小 , 水能资源不丰富 ; 内蒙古降水由东部向西部逐渐减少 , 受降水影响 , 森林覆盖率东部大于西部 ; 内蒙古地势平坦 , 但是地理环境较脆弱 , 不宜大幅度提高城市建设用地比例 ; 图中其他及未利用地所占比重内蒙古较黔少 , 但是内蒙古总面积较大 , 地势平坦 , 可利用土地多 , 后备土地资源比黔充足。 考点 82 考点 83 考点 84 考点 85 5 .(2017· 北京 ,9~11,12 分 , 难度 ★ ) 下图为 107 国道邯郸 — 武汉段及其附近区域简图 , 读图 , 完成第 (1)~(3) 题。 (1) 该段国道能够 (   A   ) ① 增加沿线商业网点数量  ② 促进沿线地区人口流动  ③ 缓解陇海铁路运输压力  ④ 促使省会城市空间形态呈带状分布 A. ①② B. ③ ④ C . ①③ D. ②④ (2) 图示区域内 (   D   ) A. 地形复杂多样 , 风能资源丰富 B. 以水田农业为主 , 水稻播种面积大 C. 国道以西公路建设难度小 , 路网密度大 D. 南部水资源丰富 , 可跨流域向北部调 水 考点 82 考点 83 考点 84 考点 85 (3) 图中黄河以北部分地区将生产冬小麦的土地休耕 , 种植雨热同季的春玉米。该做法可以 (   D   ) ① 提高太阳辐射利用率  ② 缓解地下水紧张状况 ③ 增强农作物抗旱能力  ④ 调整农业的种植结构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考点 82 考点 83 考点 84 考点 85 解析 第 (1) 题 ,107 国道的修建使沿线地区交通更加便利 , 从而增加沿线商业网点数量 , 促进沿线地区人口流动 ; 陇海铁路线为东西走向 , 而 107 国道为南北走向 , 所以其对缓解陇海铁路运输压力没有影响 ; 城市空间形态受地形、河流、资源、交通等多种因素影响 , 而城市空间形态呈带状分布主要是受地形、河流的影响形成的。第 (2) 题 , 图示区域内为河北、河南和湖北省 , 地形以平原为主 , 风能资源不丰富 ; 该区域北部位于我国北方地区 , 以旱地农业为主 , 小麦播种面积大 , 南部位于我国南方地区 , 以水田农业为主 , 水稻播种面积大 ; 国道以西地形较为复杂 , 公路建设难度大 , 路网密度小 ; 图示南部湖北省水资源丰富 , 可跨流域向北部调水。第 (3) 题 , 将冬小麦的土地休耕 , 一年二熟变为一年一熟 , 降低了太阳辐射的利用率 , 缓解了地下水紧张状况 ; 种植雨热同季的春玉米则调整了农业的种植结构 , 农作物的抗旱能力变化不大。 考点 82 考点 83 考点 84 考点 85 6 .(2017· 江苏 ,1~2,4 分 , 难度 ★ ) 据微信大数据分析 ,2017 年春节期间 , 全国微信红包收发总量突破 460 亿个。下图为省际间红包单向流量前五位省份分布图。读图 , 完成第 (1)~(2) 题。 (1) 省际间红包单向流量最大的是 (   D   ) A. 京 → 冀 B. 闽 → 川 C. 桂 → 黔 D. 粤 → 湘 (2) 省际间红包单向流量分布状况反映 了 地理 (   C   ) A. 要素综合性 B. 环境复杂性 C. 空间邻近性 D. 条件相似性 考点 82 考点 83 考点 84 考点 85 解析 第 (1) 题 , 首先阅读图例 , 箭头方向表示红包流向 , 粗细表示流量大小 ; 从图上可看到 , 广东到湖南的箭头最粗 , 说明红包单向流量最大。第 (2) 题 , 从图中省际间红包单向流量来看 , 基本上都是在距离比较邻近的两省间流动 , 故省际间红包单向流量分布状况反映了地理空间的邻近性 , 而与要素、环境、条件关联性不大。 考点 82 考点 83 考点 84 考点 85 7 .(2016· 北京 ,5~6,4 分 , 难度 ★ ) 下图为某流域局部景观示意图。读图 , 完成第 (1)~(2) 题。 (1) 图中 (   D   ) A. ① 处冰川融化 , 湖泊水位升高 B. ② 流量稳定 , 河流的落差小 C. ③ 处谷宽、流速慢 , 适宜修建水库 D. ④ 处地形平坦 , 农业生产条件优越 (2) 若该图示意中国某流域 , 图中 (   C   ) A. 地物按 1 ∶ 100 000 比例描绘 , 特征清晰 B. 冰川地处新疆 , 覆盖范围沿山脊延伸 C. 径流季节变化大 , 存在不同程度水患 D. 海域位于北回归线以南 , 港口数量少 考点 82 考点 83 考点 84 考点 85 解析 第 (1) 题 , 从图中可以看出 , ① 处和湖泊没有补给关系 , ① 处冰川融化 , 对湖泊水位没有影响 ; ② 处位于湖泊的下游 , 受湖泊的调节作用 , 流量较稳定 , 但是 ② 处有陡崖分布 , 河流的落差较大 ; ③ 处位于河流中下游 , 谷宽、流速慢 , 不适宜修建水库 ; ④ 处位于河流中下游平原 , 地形平坦 , 农业生产条件优越。第 (2) 题 , 若该图示意中国某流域 , 图中地物按 1 ∶ 100 000 比例描绘 , 冰川离海洋的距离较近 , 与我国的实际情况不符 ; 图中显示该河为外流河 , 若冰川地处新疆 , 则该河可能为额尔齐斯河 , 在我国流域面积较小 ; 该河为外流河 , 分布在季风气候区 , 径流季节变化大 , 存在不同程度水患 ; 无法判断该海域的位置。 考点 82 考点 83 考点 84 考点 85 8 .(2016· 浙江 ,7~8,8 分 , 难度 ★★ ) 人均 GDP 和人均 GDP 增长率分别是衡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的重要指标。下图为近年来五省市人均 GDP 和人均 GDP 增长率与全国平均值之比的统计图 , 图中 X 轴表示人均 GDP 增长率与全国平均值之比 ,Y 轴表示人均 GDP 与全国平均值之比。各省市括号中的数值为其万元产值能耗 , 全国平均值为 0.74( 单位 : 吨标准煤 / 万元 ) 。完成第 (1)~(2) 题 。 获取 解读信息 (1) 关于五省市经济发展状况的叙述 , 正确 的是 (   B   ) A. 山西经济发展水平高于湖北 B. 上海经济发展速度低于江苏 C. 湖北经济发展水平高于江苏 D. 广西经济发展速度低于 全国 考点 82 考点 83 考点 84 考点 85 (2) 从万元产值能耗看 (   A   ) A. 山西最高 , 应优化工业结构以降低能耗 B. 广西较低 , 应承接东部地区高耗能工业 C. 上海和江苏较低 , 应大力发展重型工业 D. 湖北较高 , 应发展资源密集型工业以降低能耗 解析 第 (1) 题 , 据材料知 , 人均 GDP 和人均 GDP 增长率分别是衡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的重要指标。 X 轴可以反映区域经济发展速度 ,Y 轴可以反映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据图可以看出 , 位于 X 轴上方的上海、江苏发展水平比较高 , 下方的山西、广西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位于 Y 轴右侧的湖北、广西经济发展速度比较快 , 左侧的上海、山西经济发展速度比较慢。第 (2) 题 , 万元产值能耗受地区产业结构和能源利用效率的影响 , 山西省的产业结构以重化工业为主 , 万元产值能耗最高 , 故应优化工业结构以降低能耗。 考点 82 考点 83 考点 84 考点 85 9 .(2015· 北京 ,1~2,8 分 , 难度 ★ ) 从太白山的北麓往上 , 越往上树木越密越高 , 上到山的中腰再往上 , 树木则越稀越矮。待到大稀大矮的境界 , 繁衍着狼的族类 , 也居住了一户猎狼的人家 ( 引自贾平凹《太白山记》。太白山为秦岭主峰 , 海拔 3 767 米 ) 。据此完成第 (1)~(2) 题。 (1) 太白山 (   C   ) A. 北麓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带 B . 北坡山中腰降水量比山麓少 C. 又密又高的树木在针叶 林带 D . 树木大稀大矮处为稀树草原 (2) 如果过度猎狼 , 将会 (   D   ) ① 造成山区生物多样性减少  ② 增加山区的环境承载力  ③ 导致不良消费观念的形成  ④ 破坏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 A.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考点 82 考点 83 考点 84 考点 85 解析 第 (1) 题 , 太白山的北坡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 其山麓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 向上为针叶林带 ; 而山中腰树木茂密 , 降水较多 ; 树木大稀大矮处为高山灌木。故选 C 项。第 (2) 题 , 过度猎狼会使植食动物增多 , 导致山区生物多样性减少 ; 会使狼数量减少 , 甚至灭绝 , 破坏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 ; 而生物资源的破坏 , 会减小环境承载力 ; 对人们的消费观念影响不大。故选 D 项。 考点 82 考点 83 考点 84 考点 85 10 .(2014· 北京 ,9~10,8 分 , 难度 ★ ) 下图示意不同类型餐馆在我国部分地区的分布状况。读图 , 完成第 (1)~(2) 题。 考点 82 考点 83 考点 84 考点 85 (1) ①②③④ 依次示意 (   A   ) A. 川菜馆、湘菜馆、粤菜馆、西餐馆 B. 粤菜馆、西餐馆、川菜馆、湘菜馆 C. 西餐馆、川菜馆、湘菜馆、粤菜馆 D. 湘菜馆、粤菜馆、西餐馆、川菜馆 (2) 各类餐馆如此分布 , 能够 (   D   ) A. 降低餐馆原料的 运输成本 B . 加速农业地域类型转变 C. 促进城市服务范围的 扩大 D . 体现出地域文化的 扩散 解析 第 (1) 题 , 菜系属于我国饮食文化的体现 , 某一地区由于地理环境、气候物产、文化传统以及民族习俗等因素的影响 , 形成一定的饮食特色 , 因此川菜馆、湘菜馆和粤菜馆在其发源的地区最为集中。而西餐馆分布于经济发达、开发较早的东部沿海地区。第 (2) 题 , 图中四类餐馆分布在空间范围上大大超过了其早期起源地区 , 反映出饮食文化地域扩散的结果 。 考点 82 考点 83 考点 84 考点 85 11 .(2014· 安徽 ,27~28,8 分 , 难度 ★★ )1958 年竺可桢在《中国的亚热带》一文中指出 : 我国亚热带北界接近 34°N, 即淮河、秦岭、白龙江一线直至 104°E; 南界横贯台湾中部和雷州半岛南部 …… 据此完成第 (1)~(2) 题。 (1) 我国亚热带在 34°N 以南、 104°E 以西分布范围小 , 主要影响因素是 (   B   ) A. 纬度位置 B. 地形 C. 季风 D . 海陆位置 (2) 北半球亚热带在我国分布总体偏南 , 是因为我国 (   D   ) A. 冬季气温南高北低 B. 地形阻挡了夏季风深入西北 C. 夏季南北普遍高温 D. 冬季风势力强且影响范围广 考点 82 考点 83 考点 84 考点 85 解析 第 (1) 题 , 在 34°N 以南、 104°E 以西地形以山地为主 , 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 , 海拔较高 , 所以亚热带范围分布小 ,B 项正确。第 (2) 题 , 北半球亚热带在我国分布总体偏南 , 主要是我国冬季受亚洲高压影响 , 冬季风势力强且影响范围广 , 导致我国东部地区冬季气温低 ,D 项正确。 考点 82 考点 83 考点 84 考点 85 12 .(2013· 四川 ,1~2,8 分 , 难度 ★ )2013 年春我国部分地区发生了严重的干旱。读图 , 完成第 (1)~(2) 题。 (1) 图中重旱的主要省 ( 区 ) 简称是 (   B   ) A. 陕、桂、湘 B. 滇、黔、蜀 C. 滇、黔、湘 D. 陕、蜀、桂 (2) 在发生重、特旱的地区 , 此 时期 最 可能出现 (   C   ) A. 滑坡 B . 沙尘暴 C. 森林火险 D . 土壤盐碱化 考点 82 考点 83 考点 84 考点 85 解析 第 (1) 题 , 从图中可知 , 重旱的地方主要在西南地区的云南省、贵州省和四川省 , 其简称分别是滇 ( 云 ) 、黔 ( 贵 ) 、蜀 ( 川 ) 。第 (2) 题 , 西南地区山区面积广大 , 气候湿润 , 森林覆盖率高 , 气候干旱容易导致森林火灾。暴雨容易引起滑坡、泥石流 ; 沙尘暴天气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和北方地区 ; 土壤盐碱化主要由不合理的灌溉引起。 考点 82 考点 83 考点 84 考点 85 13 .(2013· 江苏 ,15~16,4 分 , 难度 ★★ )2003 年我国开始实施鼓励农民种粮的惠农政策 , 引起了耕地面积与粮食产量变化的分异。下图是 1999 ~2011 年我国耕地面积与粮食产量变化图。读图 , 完成第 (1)~(2) 题。 描述阐释能力 考点 82 考点 83 考点 84 考点 85 (1)1999~2011 年间我国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变化的特点是 (   D   ) A. 耕地面积加速下降 B. 粮食产量持续上升 C.2003 年以前粮食产量与耕地面积同步下降 D.2003 年以后耕地面积下降速度趋缓 , 粮食产量持续上升 (2)2003 年以后影响我国粮食产量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C   ) A. 耕地面积减少趋缓 B . 转基因技术广泛使用 C. 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 D . 农业生态显著改善 解析 第 (1) 题 , 在图示时期 , 后期耕地面积减少 , 速度减缓 ,A 项错误 ; 图示时期 , 粮食产量波动上升 , 而并不是持续上升 ,B 项错误 ; 2003 年以前 , 粮食产量与耕地面积均下降 , 但并不同步 , 速度有所不同 ,C 项错误。故选 D 项。第 (2) 题 ,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材料中 “ 2003 年我国开始实施鼓励农民种粮的惠农政策 ” ,2003 年后 , 耕地面积持续下降 , 但是粮食产量却持续上升 , 主要原因是由于实行惠农政策以后 , 农民种粮积极性大大提高 , 导致粮食产量上升。故选 C 项。 考点 82 考点 83 考点 84 考点 85 14 .(2012· 全国 ,6~7,8 分 , 难度 ★★ ) 读下图 , 完成第 (1)~(2) 题 。 获取 解读信息 (1) 据图示信息可以推断 (   A   ) A.1 月平均气温甲城市高于乙城市 B.1 月平均气温甲城市低于乙城市 C.7 月平均气温甲城市高于乙城市 D.7 月平均气温甲城市低于乙城市 (2) 图中甲、乙两城市分别位于 (   C   ) A. 关中平原、浙闽 丘陵 B . 江汉平原、山东丘陵 C. 汉水谷地、 黄淮平原 D . 汾河谷地、松嫩平原 解析 依据图中信息 ( 经纬度位置、河流、铁路 ) 可判断 , 甲城位于秦岭以南的河谷地区 , 应是汉水谷地 ; 乙城位于 33°N 以南 , 所有河流均流向东南 , 是淮河流域。甲城市受高大的秦岭山脉阻挡 ,1 月份受北方冷空气影响较小 , 故其 1 月平均气温高于同纬度的乙城市 ; 而 7 月甲、乙两城市的平均气温均较高。 考点 82 考点 83 考点 84 考点 85 15 .(2012· 浙江 ,37,26 分 , 难度 ★★ ) 根据图文材料 ( 图甲为黄河三角洲示意图 , 图乙为珠江三角洲示意图 ), 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胜利油田在渤海采取 “ 海油陆采 ” 的方式开采石油 , 即建设自海岸线向海中延伸的入海道路 , 在入海道路的末端建设人工岛 , 并在岛上钻井开采海底石油 , 这种开采方式可显著降低生产成本。 材料二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 , 广东省将深圳市划为优化开发区域 , 将汕尾市和英德市划为重点开发区域。深圳市计划转出化学、造纸等行业的部分企业 , 汕尾市和英德市为承接深圳市转出企业的备选地。 考点 82 考点 83 考点 84 考点 85 (1) 简析 “ 海油陆采 ” 一般在什么自然条件下进行。 (2) 分析深圳市需转出企业的主要原因。从环境承载力和运输条件角度考虑 , 判断深圳市转出企业应转至何地并说明理由。 (3) 从自然条件角度 , 说明黄河三角洲农业开发与珠江三角洲相比的有利条件和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考点 82 考点 83 考点 84 考点 85 答案 (1) 石油资源靠近陆地 ; 浅海 ; 潮汐和波浪等影响较小。 ( 可任答两点 ) (2) 主要原因 : 土地、劳动力等资源短缺 ; 环境污染较重等。 汕尾市。理由 : 化工、造纸工业污染性较强 , 且运输量较大 ; 汕尾市相对于英德市环境承载力较大 ; 水运条件较好。 (3) 有利条件 : 未利用土地数量大 ; 光照条件好等。 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 解决淡水资源短缺 ; 治理盐碱地 ; 防治洪涝、低温灾害等 ; 注重湿地等农业生态环境保护。 考点 82 考点 83 考点 84 考点 85 16 .(2011· 全国 ,37,18 分 , 难度 ★★ ) 下图示意 2007 年中国大陆制造业 500 强总部的空间分布。读图 , 完成下列各题 。 (1) 简述中国大陆制造业企业 500 强总部空间分布的特点。 (2) 分析图示资料 , 以某城市或某区域为例 , 说明其吸引制造业企业总部的优势条件。 考点 82 考点 83 考点 84 考点 85 答案 (1) 分布不均衡。集中分布在东部沿海省市 , 以环渤海地区 ( 或京津冀地区 ) 、长江三角洲地区最为集中。西北部的省区总部数量较少。 (2) 答案略。 ( 说明 : 所述优势条件应与所举城市或区域相符 , 具体包括地理位置特点、经济水平、工业基础、基础设施、信息交流、科技水平、交通运输等方面 ) 考点 82 考点 83 考点 84 考点 85 考点 83 北方地区   1 .(2015· 北京 ,4~5,8 分 , 难度 ★ ) 下图为华北某地局部示意图 , 读图 , 完成第 (1)~(2) 题。 (1) 图中 (   C   ) A. 甲地陡峻 , 喀斯特地貌典型 B. 乙地低平 , 泥石流灾害频发 C. 丙村比丁村土层深厚 D. 丁村比丙村地下水埋藏浅 (2) 图示地区 (   D   ) A. 地势西高东低、南高北低 B. 山前平原受外力侵蚀作用明显 C. 洪积扇面积差异取决于降水量 D. 渠水通过蒸发环节参与水循环 考点 82 考点 83 考点 84 考点 85 解析 第 (1) 题 , 图示甲地岩层为花岗岩 , 不会形成喀斯特地貌 ; 泥石流易发生在地势坡度较大的地区 , 乙地地势低平 , 不易发生泥石流 ; 从地下水水位分析 , 丁村比丙村地下水埋藏深 ; 丙村地势低平 , 所以比丁村土层深厚。故选 C 项。第 (2) 题 , 由图可知 , 地势西高东低 , 由引水渠流向可知地势北高南低 ; 而山前平原地势低平 , 流水的沉积作用明显 ; 洪积扇面积与地势的起伏和降水量有关 ; 渠水通过蒸发、径流及下渗参与水循环。故选 D 项。 考点 82 考点 83 考点 84 考点 85 2 .(2015· 广东 ,7~8,8 分 , 难度 ★ ) 雾是悬浮于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水滴或冰晶 , 使水平能见度小于 1 km 的物理现象。读我国某省多年平均年雾日数分布图 , 结合所学知识 , 完成第 (1)~(2) 题。 获取解读信息 考点 82 考点 83 考点 84 考点 85 (1) 该省位于我国的 (   C   ) A. 西北地区 B. 华南地区 C. 东北地区 D. 西南地区 (2) 下列因素中 , 对该省多年平均年雾日数空间分布影响最大的是 (   B   ) A. 河流泥沙含量 B. 地形起伏 C. 西南季风强弱 D. 土壤厚度 解析 第 (1) 题 , 由图中的经纬度及该省区域轮廓特征可以判断 , 该省为吉林省 , 位于我国的东北地区。故选 C 项。第 (2) 题 , 读图可以看出 , 该省东南部地区多年平均年雾日数较多 , 西北部地区多年平均年雾日数较少 ; 由于该省的东南部地区为长白山地 , 西北部地区为东北平原 , 说明地势起伏越大的地区多年平均年雾日数越多 , 所以对该省多年平均年雾日数空间分布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地形起伏。 考点 82 考点 83 考点 84 考点 85 3 .(2013· 北京 ,1~3,12 分 , 难度 ★★ ) 读图 , 完成第 (1)~(3) 题。 (1) 图中 (   D   ) A. 甲地是中国日出最早的地方 B. 夏至日漠河有极昼现象 C. 大兴安岭为内、外流区分水岭 D. 松花江干流有凌汛现象 (2) 东北平原 (   D   ) A. 地势中间高 , 南北低 B. 冬冷夏热 , 伏旱严重 C. 农业实行小农场经营 , 精耕细作 D. 是中国重要的商品棉 基地 考点 82 考点 83 考点 84 考点 85 (3)20 世纪 50~70 年代 , 人口大规模迁入东北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   D   ) ①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② 工业基地建设的需要  ③ 地处边疆 , 邻国人口迁入  ④ 城市知识青年有计划迁入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解析 第 (1) 题 , 日出早晚和昼夜长短有关 , 昼越长 , 日出越早 , 甲地并不是昼最长的地方 ; 漠河不在北极圈以北 , 没有极昼极夜现象 ; 内、外流区的分水岭为阴山 , 不是大兴安岭 ; 读图看出松花江纬度较高 , 冬季有结冰现象 , 且自南向北流入黑龙江 , 春季融冰时很容易产生凌汛现象。第 (2) 题 , 结合河流流向可以判断东北平原的地势特征。东北平原冬冷夏热 , 没有伏旱。东北平原为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 , 生产规模大 , 机械化水平高。第 (3) 题 , 仔细审题 , 注意时间 20 世纪 50~70 年代 , 结合我国历史可知。 考点 82 考点 83 考点 84 考点 85 4 .(2010· 安徽 ,25~26,8 分 , 难度 ★ ) 今日水资源严重短缺的西安市隋唐时期用水充足 , 有 “ 陆海 ”( 指湖泊和沼泽很多 ) 的美称。下图示意古长安 ( 今西安市长安区 )“ 八水 ” 位置。完成第 (1)~(2) 题。 (1)“ 八水绕长安 ” 的地质成因之一是渭河平原地壳 (   C   ) A. 水平错断 B. 褶皱凹陷 C. 断裂陷落 D. 水平张裂 (2) 古长安 “ 陆海 ” 今日不复存在 的 重要 原因是 (   A   ) A. 秦岭北坡森林植被破坏 B. 渭河流域水体污染严重 C. 渭河下游汛期水位上升 D. 秦岭南坡耕地面积增加 考点 82 考点 83 考点 84 考点 85 解析 第 (1) 题 , 古长安位于渭河南岸秦岭北侧的渭河平原 , 从地质角度来分析渭河平原的成因。由于地壳运动 , 秦岭山地隆起抬升而其北侧地区则断裂下陷形成大地堑 , 后由于渭河泥沙的沉积而形成了渭河平原。故选 C 项。第 (2) 题 , 图中不难看出渭河支流大都源于秦岭山脉的北坡 , 昔日的 “ 陆海 ” 不复存在的可能原因有秦岭北坡森林植被破坏 ; 人口激增 , 工农业生产生活用水量大 ; 气候变暖等。故选 A 项。 考点 82 考点 83 考点 84 考点 85 5 .(2018· 天津 ,14,21 分 , 难度 ★★ ) 读图文材料 , 完成下列各题。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京、津、冀在协同发展中的战略定位。 ( 如图文字所示 ) 考点 82 考点 83 考点 84 考点 85 (1) 图中 ★ 所示内容是京、津、冀的产业发展定位 , 请分别列举三地实现各自产业发展定位最具优势的一项区位条件。 为实现天津市 “ 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 ” 的定位 , 天津港将原有的煤炭、石油、矿石运输业务分别转移到周边其他港口 ( 秦皇岛港、黄骅港、唐山港 ) 。 (2) 这对天津港和周边其他港口分别有何好处 ? 河北省为落实 “ 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 ” 的定位 , 因地制宜采取了相应措施。 (3) 为保护生态环境 , 河北省的山区和平原地区在农业方面应分别采取何种措施 ? 考点 82 考点 83 考点 84 考点 85 答案 (1) 京 : 科技力量雄厚 ( 科技人才集中 ); 津 : 现代工业基础好 ( 制造业技术水平较高 ); 冀 : 传统工业基础好 ( 与京、津两市相邻 ; 劳动力丰富 ; 土地资源丰富 ) 。 (2) 天津港 : 促进港口转型升级 ( 促进港口设备更新 ; 减少港区污染 ); 周边其他港口 : 增加吞吐量 ( 提高经济效益 ; 提升专业化运输功能 ) 。 (3) 山区 : 扩大林业比例 ( 建防护林 ; 退耕还林、还草 ) 。 平原地区 : 发展节水农业 ( 发展生态农业 ; 保护湿地 ; 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 ) 。 考点 82 考点 83 考点 84 考点 85 6 . 〔 2015· 福建 ,37(2)~(4),29 分 , 难度 ★★ 〕 下图示意关中地区和楚河地区。阅读图文材料 , 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发源于关中地区的戏剧 “ 秦腔 ”, 历史源远流长。古丝绸之路上的楚河中游地区有一块 “ 秦腔飞地 ”( 乙城附近 ), 当地有数万人是关中地区居民的后裔 , 至今仍保留着原有的民间文化和风俗习惯。 材料二   吉尔吉斯斯坦多山地 , 林木等资源丰富 ; 农业以畜牧业和小麦、棉花等种植业为主。在楚河中游地区 , 中吉两国合资建设的造纸厂规模与产量居中亚地区前茅。 考点 82 考点 83 考点 84 考点 85 (1) 简述甲、乙城市共同的区位优势。 (2) 分析楚河中游地区出现 “ 秦腔飞地 ” 的原因。 (3) 楚河中游地区某中学的同学对造纸厂的规模是否扩大展开讨论 , 形成了两种不同的看法。选择你支持的一种看法 , 并为其提供论据。 A: 可扩大造纸厂规模。 B: 不宜扩大造纸厂规模 。 考点 82 考点 83 考点 84 考点 85 答案 (1) 地处河谷平原 , 地势平坦宽阔 ; 气候较温和 ; 河流较多 , 水源充足 ; 周边地区农业基础较好 , 农产品丰富 ; 交通便利 ; 是当地的经济、文化、政治中心。 (2) 地处古代丝绸之路 ; 自然地理环境较好 ; 关中地区人口迁移到此聚居 , 带来秦腔文化 , 并世代相传至今。 (3) 支持 A 。农业发展为造纸工业提供更多的资源 ; 两国经贸合作的加强 , 资金来源更充足 ; 先进设备的引进 , 林木等资源利用率提高 ; 社会经济的发展 , 市场扩大。 ( 其他言之有理也可 ) 支持 B 。造纸厂规模与产量大 , 市场有限 ; 扩大造纸厂规模可能加剧水资源紧张 ; 可能产生水体、环境污染 ; 砍伐林木可能导致生态破坏。 ( 其他言之有理也可 ) 考点 82 考点 83 考点 84 考点 85 7 .(2014· 北京 ,36,36 分 , 难度 ★★ ) 读图 , 完成下列各题。 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 , 针对海河流域频发的旱涝灾害 , 在流域西部、北部修建了大量水库 , 在东部新开了多条入海河道。 考点 82 考点 83 考点 84 考点 85 (1) 结合流域气候和地形特点 , 分析修建水库和新开入海河道的自然原因。 海河流域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全国的 1/7 。 (2) 针对流域水资源匮乏的现状 , 简述农业生产应采取的对策。 (3) 指出河源地区旅游开发和景区建设给河流带来的环境问题 , 列举一项应对措施。 依据 2014 年《政府工作报告》精神 , 京津冀地区逐步淘汰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行业 ,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4) 简述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以及对改善大气质量的作用。 考点 82 考点 83 考点 84 考点 85 答案 (1) 流域内降水量偏少且集中于夏季 , 季节和年际变化大。 中上游地区以山地、高原为主 , 平时地表径流量少 , 暴雨时洪峰流量大 , 修建水库蓄水调节 , 可缓解旱涝灾害。 下游地区以平原为主 , 排水不畅 , 支流集中汇聚于海河 , 易发生洪涝 , 开挖人工河道 , 主要用于排水泄洪。 (2) 推广耐旱作物 ( 调整作物类型、进行品种改良 ); 应用喷灌、滴灌、微灌等节水技术 , 发展节水农业 ;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 提高抵御旱灾的能力。 (3) 问题 : 河水污染 ( 水质下降 ); 径流量减少 ( 变化大 ); 河流含沙量增加。 应对措施 : 例如 , 合理规划 , 加强监测 , 立法管理 , 控制旅游人数 , 保护植被 , 植树种草等。 (4) 方向 : 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 ;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 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 作用 : 减少污染源 , 降低污染物的排放 ( 量 ) 。 考点 82 考点 83 考点 84 考点 85 考点 84 南方地区   1 .(2019· 北京 ,6,4 分 , 难度 ★★ ) 下图是中国某机场空调耗能变化示意图。该机场最可能位于 (   D   ) A. 黑 B. 青 C. 港 D. 黔 解析 读图可知 , 该地机场制冷时间长于制热时间 , 说明纬度较低。黑龙江省纬度高 , 冬季较长且气温低 , 需要较长的制热时间 , 需要制冷的时间短 , 耗能少 ,A 选项错误 ; 青海省海拔高 , 不会出现长时间的制冷 ,B 选项错误 ; 香港纬度较低 , 会出现长时间的制冷 , 冬季气温较高 , 不需要长时间制热 ,C 选项错误 ; 贵州受纬度较低和海拔较高的综合影响 , 制冷和制热时间相差不大 ,D 选项正确。 考点 82 考点 83 考点 84 考点 85 2 .(2017· 全国 Ⅲ ,7~9,12 分 , 难度 ★★ ) 一般情况下 , 海水中的浮游植物数量与营养盐、光照、水温呈正相关 , 但在不同的季节、海域 , 影响浮游植物生长繁殖的主导因素不同。下图示意长江口附近海域某年 8 月浮游植物密度的水平分布。据此完成第 (1)~(3) 题。 考点 82 考点 83 考点 84 考点 85 (1) 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 (   D   ) A. 递减 B. 先减后增 C. 先增后减 D. 递增 (2) 导致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水平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C   ) A. 水体营养盐 B. 太阳辐射 C. 水体含沙量 D. 洋流流向 (3) 与夏季相比 , 冬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 (   A   ) A. 总数量减少 , 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 B. 总数量增多 , 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 C. 总数量减少 , 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 D. 总数量增多 , 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 考点 82 考点 83 考点 84 考点 85 解析 第 (1) 题 , 考查地理事物分布特征。结合图例可以判断 , 长江口附近的浮游植物密度西部低东部高 , 自西向东逐渐增大 , 故选 D 项。第 (2) 题 , 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结合上题分析可知 , 长江口附近 8 月的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逐渐增大。夏季河流径流量大 , 携带泥沙能力强 , 所以流水携带了大量泥沙致使含沙量增大。西部海域由于接近河口 , 含沙量大 , 海水透明度低 , 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差 , 不利于浮游植物的生长、繁殖和呼吸作用 , 故选 C 项。第 (3) 题 , 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与夏季相比 , 冬季河流径流量降低 , 输送的营养盐减少 , 光照减少 , 水温降低 , 所以总体浮游植物的密度降低、总量减少 ; 西部海域水体变清澈 , 透明度增加 , 营养盐丰富 , 所以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故选 A 项。 考点 82 考点 83 考点 84 考点 85 3 .(2015· 海南 ,18 、 20,6 分 , 难度 ★ ) 高考刚结束 , 小明同学到我国某省进行为期半个月的旅游。旅游期间 , 小明既领略了高原风光 , 又穿越了高山峡谷 , 还参观了橡胶园。据此完成第 (1)~(2) 题。 (1) 小明旅游的省是 (   A   ) A. 云南省 B. 海南省 C. 贵州省 D. 广东省 (2) 小明所参观的橡胶园比其他国家的橡胶园位置偏北 , 这是因为 (   A   ) A. 山地高原阻挡冷空气南下 B. 气候干燥 , 太阳辐射强 C. 当地土壤营养物质丰富 D . 河流众多 , 灌溉条件 好 考点 82 考点 83 考点 84 考点 85 解析 第 (1) 题 , 考查我国某区域的特点及其判定。由材料可知 , 该省既有高原又有橡胶园还有高山峡谷 , 因此应该是云南省 ; 海南省有橡胶园 , 但没有高原 ; 贵州省有高原 , 但纬度稍高 , 不会有橡胶园 ; 广东省没有高原。故 A 项正确。第 (2) 题 , 考查影响气温的因素。此地橡胶园纬度较高 , 说明气温比同纬度地区稍高 , 原因是北侧的山地高原阻挡冷空气南下 , 使得冬季气温稍高 , 满足了橡胶树生长的温度条件 , 故 A 项正确。 考点 82 考点 83 考点 84 考点 85 4 .(2012· 重庆 ,8~11,16 分 , 难度 ★ ) 我国近年来积极采取包括发展新能源在内的措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木薯是喜高温、不耐霜雪作物 , 也是生物质能源燃料乙醇 ( 新能源 ) 的重要原料。每生产燃料乙醇 1 吨需要消耗鲜木薯约 7.5 吨。下图是某省级行政区年均温分布图 , 读图和材料完成第 (1)~(4) 题。 考点 82 考点 83 考点 84 考点 85 (1) 上图所示区域最适宜种植木薯的地方是 (   D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 与化石能源相比 , 种植木薯、发展木薯燃料乙醇的优点是 (   B   ) A. 节约土地资源 B. 原料有可再生性 C. 减少原料运输量 D. 原料适宜长期储存 (3) 该区域地势总体特征是 (   A   ) A. 西北高东南低 B. 东高西低 C. 中间高四周低 D. 南高北低 (4) 该区域河流的主要补给是 (   B   ) A. 地下水 B. 大气降水 C. 湖泊水 D. 冰雪融水 考点 82 考点 83 考点 84 考点 85 解析 第 (1) 题 , 由文字材料可知木薯喜高温、不耐霜雪 , 根据年平均气温等值线的分布 , 可知丁处温度最高 , 所以丁处最适宜种植木薯。第 (2) 题 , 木薯属于生物资源 , 其种植需要大量的土地。生产 1 吨乙醇需要 7.5 吨鲜木薯 , 所以运输量较大 , 也不宜于长期储存。木薯属于生物资源 , 其生长具有周期性 , 所以可以再生。第 (3) 题 , 由图中信息可知 , 河流大体从西北流向东南 , 所以地势总体特征是西北高东南低。第 (4) 题 , 该省级行政区是我国广西壮族自治区 , 受季风气候的影响 , 河流的主要补给以大气降水为主。 考点 82 考点 83 考点 84 考点 85 5 .(2010· 四川 ,5~7,12 分 , 难度 ★★ ) 下图是我国某省部分地区水系分布图。读图完成第 (1)~(3) 题。 考点 82 考点 83 考点 84 考点 85 (1) 图中虚线范围内的地貌是 (   D   ) A. 风蚀谷 B. 冰蚀谷 C. 张裂谷 D. 断层谷 (2) 虚线范围内的地势特征 , 从图中可推测出的是 (   A   ) A. 花莲溪西侧平缓、东侧陡峻 B. 花莲溪西侧陡峻、东侧平缓 C. 大富以南 , 北部高、南部低 D. 大富以南 , 北部低、南部高 (3) 下列关于图示地区的叙述 , 正确的是 (   B   ) A. 河流众多 , 内河航运便利 B. 暖流流经 , 渔业资源丰富 C. 海岸平直 , 建港条件优越 D. 地处低纬 , 利于海盐晒制 考点 82 考点 83 考点 84 考点 85 解析 第 (1) 题 , 台湾岛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处 , 二者的相互碰撞挤压 , 形成了许多褶皱和断层构造。花莲溪平行海岸向北流 , 是断层形成的河谷特点。第 (2) 题 , 考查考生对此图地理事物的分析和推理能力。虚线范围内的地势特征 , 要结合图中河流和支流的特点确定。花莲溪西侧多支流 , 地势平缓 , 东侧无支流 , 地势陡峻。大富南北地势的高低 , 从图中信息无法确定。第 (3) 题 ,A 项 , 图中地区河流众多 , 但这里属于台湾山脉的东南段 , 地势高 , 落差大 , 内河航运不便 ;C 项 , 海岸平直 , 不能避风 , 是建港的最不利条件 ;D 项 , 地处低纬 , 但这是台湾岛的东侧 , 位于迎风坡 , 降水多 , 晴天少 , 不利于晒盐 ;B 项 , 图示区域的东侧为日本暖流 , 广阔的洋面 , 渔业资源丰富。 考点 82 考点 83 考点 84 考点 85 6 .(2016· 北京 ,36,36 分 , 难度 ★★ ) 读下图 , 完成下列各题 。 考点 82 考点 83 考点 84 考点 85 古人登上大别山主峰 , 不禁感叹南北两侧的景色 :“ 山之南山花烂漫 , 山之北白雪皑皑 , 此山大别于他山也 !” ( 1) 推断古人登山的季节 , 分析该季节南北景色差异的原因。 图示灌区是我国高产农田建设的重点区域之一 , 该区水利工程具有 “ 蓄、引、提、排相结合 ” 的特色。 (2) 简述形成该特色的自然条件 , 说明灌区水利工程在高产农田建设中的功能。 (3) 分析甲高速公路施工难度大的原因 , 概述该公路对大别山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国家大力推进信息化、工业化协同发展 , 实施精准扶贫政策 , 为大别山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带来新契机。 (4) 阐述大别山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有利因素 。 考点 82 考点 83 考点 84 考点 85 答案 (1) 春季。位于亚热带北部 ; 主峰海拔高 , 气温低 , 有季节性积雪 ; 山北为阴坡 , 山南为阳坡 , 阴坡气温低于阳坡。 (2) 地势低平 , 河网密布 ; 年降水量较大且集中在夏季 , 降水量年际变化大。灌溉 , 抗旱 , 蓄洪 , 排涝。 (3) 经过山地、河流 , 需要修建隧道、桥梁。扩大对外联系 ; 缩短距离 , 节约时间 ; 带动相关产业 ; 增加就业。 (4) 政策和技术支持 ; 农产品资源丰富 , 接近原料地 ; 距合肥、武汉等大中城市较近 , 市场广阔 ; 修建高速公路 , 交通运输条件改善。 考点 82 考点 83 考点 84 考点 85 7 .(2013· 全国 Ⅰ ,36,22 分 , 难度 ★★ ) 阅读图文资料 , 完成下列各题。 居住在成都的小明和小亮在 “ 寻找最佳避寒地 ” 的课外研究中发现 , 有 “ 百里钢城 ” 之称的攀枝花 1 月平均气温达 13.6 ℃ ( 昆明为 7.7 ℃ , 成都为 5.5 ℃ ), 是长江流域冬季的 “ 温暖之都 ” 。图 a 示意攀枝花在我国西南地区的位置 , 图 b 示意攀枝花周边地形。 图 a 图 b 考点 82 考点 83 考点 84 考点 85 (1) 分析攀枝花 1 月份平均气温较高的原因。 (2) 推测攀枝花 1 月份的天气特征。 (3) 小明建议把攀枝花打造成 “ 避寒之都 ”, 吸引人们冬季来此度假。小亮则从空气质量的角度提出质疑。试为小亮的质疑提供论据。 答案 (1) 因地形阻挡 , 冬季受北方冷空气 ( 寒潮 ) 影响较小 ; 位于河流 ( 金沙江 ) 谷地 , 山高谷深 , 盛行下沉气流 , 气流在下沉过程中增温。 (2) 多晴天、少云雨 , 风力弱 , 气温较高、较稳定 ( 波动小 ) 。 (3) 论据 : 钢铁工业以及其他工业、城市交通等排放大量废气 ;( 山高谷深 ,) 地形相对封闭 , 下沉气流空气稳定 ( 易出现逆温 ), 不利于空气中污染物的扩散。 ( 因此 , 空气质量可能不佳 , 不适宜度假。 ) 考点 82 考点 83 考点 84 考点 85 解析 第 (1) 题 , 从图 a 中可以看出 , 攀枝花北部有高山分布。从图 b 中可以看出 , 攀枝花位于山谷之中 , 谷底与周边山地相对高度达数百米。从垂直气流和气温的关系 , 可以得出主要原因有二 : 其一是北面高山阻挡 , 受冬季风影响较小 ; 其二是山高谷深 , 盛行下沉气流 , 气流下沉增温。第 (2) 题 , 天气一般包括阴晴、冷暖、风等气象要素。当明确攀枝花 1 月份盛行下沉气流后 , 可以迁移高气压控制下的天气特征 , 推测攀枝花 1 月份的天气特征。由于下沉气流天气稳定 , 所以 , 多晴天、少云雨、风力弱、气温高且波动小。其实 , 攀枝花一年四季都盛行下沉气流。第 (3) 题 , 分析空气质量优劣 , 一方面要考虑污染物的来源和多少 ; 另一方面要考虑空气扩散条件。题目材料中介绍了攀枝花有 “ 百里钢城 ” 之称 , 即说明攀枝花以钢铁工业为主 , 而钢铁工业的废气排放量较大 , 且其他工业、城市交通、人们生活等也会排放较多的废气。而攀枝花处于相对高差较大的谷地 , 且下沉气流稳定 , 所以不利于空气中污染的扩散。 考点 82 考点 83 考点 84 考点 85 考点 85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1 .(2011· 海南 ,6~8,9 分 , 难度 ★★ ) 某考察小组在 7 月份进入一个海拔 3 000 多米的河谷 , 看到谷地中绿油油的青稞和黄灿灿的油菜花交相辉映 , 而目力所及的山坡却寸草不生。据此完成第 (1)~(3) 题。 (1) 山坡寸草不生 , 反映出该地区 (   B   ) A. 昼夜温差 大 B . 年降水量少 C. 水土流失 严重 D . 地质灾害频发 (2) 该河谷农田用水依赖 (   C   ) A. 当地降水 B. 远程调水 C. 冰雪融水 D. 地下水 (3) 该河谷可能位于的省区简称是 (   C   ) A. 甘 B. 新 C . 藏 D . 滇 考点 82 考点 83 考点 84 考点 85 解析 第 (1) 题 , 由题干中的 “ 青稞 ” 可知该地为青藏地区。青藏地区适于发展河谷农业 , 是因为河谷地区气温相对较高 , 水源充足。 7 月份 , 山坡寸草不生 , 是因为年降水量少。第 (2) 题 , 青藏高原海拔高 , 冰川广布 , 冰雪融水是河流的主要补给形式 , 进而成为河谷农业的灌溉水源。第 (3) 题 , 根据作物品种、海拔和选项 , 可以判断该地位于西藏。 考点 82 考点 83 考点 84 考点 85 2 .(2010· 全国 ,1~3,12 分 , 难度 ★★ ) 下图所示区域降水季节分配较均匀。 2010 年 5 月初 , 该区域天气晴朗 , 气温骤升 , 出现了比常年严重的洪灾。据此完成第 (1)~(3) 题。 考点 82 考点 83 考点 84 考点 85 (1) 形成本区域降水的水汽主要来源于 (   C   ) A. 太平洋 B. 印度洋 C. 大西洋 D. 北冰洋 (2) 自 2009 年冬至 2010 年 4 月底 , 与常年相比该区域可能 (   D   ) A. 降水量偏少 , 气温偏高 B. 降水量偏多 , 气温偏高 C. 降水量偏少 , 气温偏低 D. 降水量偏多 , 气温偏低 (3)2010 年 5 月初 , 控制该区域的天气系统及其运行状况是 (   C   ) A. 气旋缓慢过境 B. 冷锋缓慢过境 C. 反气旋缓慢过境 D. 暖锋缓慢过境 考点 82 考点 83 考点 84 考点 85 解析 第 (1) 题 , 由中国的经纬度位置可以判断出图中的区域是我国的西北部分 , 以及与蒙古、中亚等国家和区域交界的地区。由此可以作出基本的判断 , 这里的降水主要是西风带来的远程的水汽。从全球的海洋和陆地的分布来看 , 为大西洋。第 (2) 题 ,“5 月初 , 出现了比常年严重的洪灾 ”“5 月初该区域气温骤升 ” 这两个信息摆在一起 , 分析得出的必然的结论就是冬春的降雪 , 一直到 5 月初才因气温骤升而快速融化 , 即 5 月初的气温骤升必然是从低于零度上升到零度以上。因此到 4 月底之前的气温一定是比往年偏低的。第 (3) 题 , 从题目给出的资料知道 , 这里的天气是晴朗的 , 即它的上空不是受气旋控制的 , 因此也没有与之相关的锋面活动。 考点 82 考点 83 考点 84 考点 85 3 .(2010· 海南 ,9~10,6 分 , 难度 ★ ) 读图 , 完成第 (1)~(2) 题 。 调动 运用知识 (1) 图示城市周围区域发展种植业的制约因素是 (   C   ) A. 土壤肥力 B. 热量 C. 水 D . 光照 (2) 与同纬度我国东部地区相比 , 图示 城市附近地区 (   A   ) ① 年太阳辐射总量高  ② 多大风  ③ 水能丰富 ④ 森林分布广 A. ①② B. ②③ C . ③④ D. ①④ 考点 82 考点 83 考点 84 考点 85 解析 第 (1) 题 , 根据图及图例可知 , 两座城市都位于沙漠边缘的河流沿岸 , 城市周围发展种植业需要大量的水资源 , 所以水是该地区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第 (2) 题 , 根据图中的经纬度可知 , 图示城市位于塔里木盆地 , 气候干旱 , 多大风 , 太阳辐射强 , 水资源短缺 , 沙漠广布。 考点 82 考点 83 考点 84 考点 85 4 .(2015· 全国 Ⅰ ,37,24 分 , 难度 ★★ ) 阅读图文材料 , 完成下列各题。 多年冻土分为上下两层 , 上层为夏季融化、冬季冻结的活动层 , 下层为多年冻结层。我国的多年冻土主要分布于东北高纬地区和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区。东北高纬地区多年冻土南界的年平均气温在 -1~1 ℃ ,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下界的年平均气温约 -3.5~-2 ℃ 。 由我国自行设计、建设的青藏铁路格 ( 尔木 ) 拉 ( 萨 ) 段成功穿越了约 550 千米的连续多年冻土区 , 是全球目前穿越高原、高寒及多年冻土地区的最长铁路。多年冻土的活动层反复冻融及冬季不完全冻结 , 会危及铁路路基。青藏铁路建设者创造性地提出了 “ 主动降温、冷却路基、保护冻土 ” 的新思路 , 采用了热棒新技术等措施。图 a 示意青藏铁路格拉段及沿线年平均气温的分布 , 其中西大滩至安多为连续多年冻土分布区。图 b 为青藏铁路路基两侧的热棒照片及其散热工作原理示意图。热棒地上部分为冷凝段 , 地下部分为蒸发段 , 当冷凝段温度低于蒸发段温度时 , 蒸发段液态物质汽化上升 , 在冷凝段冷却成液态 , 回到蒸发段 , 循环反复。 迁移应用能力 考点 82 考点 83 考点 84 考点 85 (1) 分析青藏高原形成多年冻土的年平均气温比东北高纬地区低的原因。 (2) 图 a 所示甲地比五道梁路基更不稳定 , 请说明原因。 (3) 根据热棒的工作原理 , 判断热棒散热的工作季节 ( 冬季或夏季 ), 简述判断依据 ; 分析热棒倾斜设置 ( 图 b) 的原因。 考点 82 考点 83 考点 84 考点 85 答案 (1) 青藏高原纬度低 , 海拔高 , 太阳辐射强 ;( 东北高纬地区年均气温低于 -1~1 ℃ , 可以形成多年冻土。 ) 青藏高原气温年较差小 , 当年平均气温同为 -1~1 ℃ 时 , 冬季气温高 , 冻结厚度薄 , 夏季全部融化 , 不能形成多年冻土。 (2) 甲地年平均气温更接近 0 ℃ , 受气温变化的影响 , 活动层更频繁地冻融 ,( 冻结时体积膨胀 , 融化时体积收缩 ,) 危害路基 ; 甲地年平均气温高于五道梁 , 夏季活动层厚度较大 , 冬季有时不能完全结冰 , 影响路基稳定性。 (3) 冬季。 依据 : 冬季气温低于地温 , 热棒蒸发段吸收冻土的热量 ,( 将液态物质汽化上升 , 与较冷的地上部分管壁接触 , 凝结 , 释放出潜热 ,) 将冻土层中的热量传送至地上 ( 大气 ) 。 热棒倾斜设置的原因 : 使棒体能深入铁轨正下方 , 保护铁轨下的路基 ( 多年冻土 ) 。 考点 82 考点 83 考点 84 考点 85 解析 第 (1) 题 , 考查冻土的成因。结合材料中多年冻土的介绍 , 可从青藏高原太阳辐射强、气温年较差小的特点回答。第 (2) 题 , 考查冻土对路基的影响。根据材料可知 “ 多年冻土的活动层反复冻融及冬季不完全冻结 , 会危及铁路路基 ”, 甲地年平均气温更接近 0 ℃ 且高于五道梁 , 导致其路基更不稳定。第 (3) 题 , 根据材料可知 , 当冷凝段温度低于蒸发段温度时热棒工作 , 而地上温度低于地下温度的季节为冬季 ; 热棒的作用是解决多年冻土活动层对路基的危害 , 故应将热棒倾斜插入到铁轨的正下方来保护路基。 考点 82 考点 83 考点 84 考点 85 5 .(2014· 安徽 ,37,32 分 , 难度 ★★ ) 根据材料和下图 , 结合所学知识 , 完成下列各题。 很多中药材生长习性独特 , 有的喜阴 , 有的喜光 , 有的喜湿 , 有的耐寒 , 有的耐旱 , 有的耐盐碱 …… 甘肃省地理位置独特 , 是全国中药材资源大省 , 素有 “ 天然药库 ”“ 千年药乡 ” 之称。近年来 , 依托中药材 , 甘肃省制药、药膳食品、日化用品等工业蓬勃发展。 描述阐释能力 考点 82 考点 83 考点 84 考点 85 (1) 简述甘肃省地理位置的特点 。 (2) 分析甘肃省种植中药材的区位优势。 (3) 说明依托中药材发展工业对甘肃省的积极影响。 区域认知 考点 82 考点 83 考点 84 考点 85 答案 (1) 大致位于 32°N~43°N,92°E~109°E, 地处亚热带到中温带的过渡带 ; 深居内陆 , 地处湿润区到干旱区的过渡带 ; 地处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结合部 , 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三大自然区交汇处 ; 地处西北地区重要的交通和经济走廊 (“ 丝绸之路 ”“ 欧亚大陆桥 ” 要道 ), 毗邻新疆、青海、四川、陕西、宁夏、内蒙古并与蒙古国接壤。蒙、维、藏、回等少数民族聚居区结合部。 (2)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过渡性、多样性的特点 , 适合多种中药材生长 , 中药材资源丰富 ; 种植历史悠久 , 经验丰富 ; 劳动力充足 ; 产品质量好 , 中药材用途扩大 , 市场需求增加 ; 地处西北交通要道 ; 中药材加工技术进步 ; 政府政策引导 , 推动中药材种植。 (3) 有利于因地制宜 , 充分发挥自然资源潜力 , 促进中药材专业化种植。调整种植业结构 , 改善生态环境 ; 有利于延长产业链条 , 增加中药材附加值 , 带动贸易、物流、科技服务等第三产业发展 , 优化产业结构 , 提高经济效益 ; 有利于增加就业机会 , 提高收入水平 , 实现脱贫致富 , 弘扬传统医药文化 , 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 考点 82 考点 83 考点 84 考点 85 解析 本题考查区域地理环境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第 (1) 题 , 考查地理位置。关于甘肃省的地理位置应结合图和所学知识从经纬度位置 ( 尤其是纬度位置 ) 、海陆位置、地形区位置、交通位置、邻省邻国位置等方面进行描述。第 (2) 题 , 考查区位条件分析。解答本题要注意阅读材料 , 要从中药材的生长习性和甘肃省独特的地理位置分析中药材资源状况 , 并结合种植历史、劳动力条件、市场需求、交通条件、技术条件、政府政策引导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第 (3) 题 , 考查工业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解答本题应注意从资源优势、生态效益、产业链、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就业等方面分析解答。 考点 82 考点 83 考点 84 考点 85 6 .(2013· 山东 ,26,24 分 , 难度 ★★ ) 阅读材料 , 完成下列各题。 年降水量仅 200 mm 左右但蒸发量达 1 600 mm 的银川平原 , 因黄河贯穿 , 湖泊众多 , 加之贺兰山的 “ 守护 ”, 盛产稻米、枸杞等名特优产品 , 有着 “ 塞上江南 ” 的美誉。图 1 为银川平原及周边区域图 , 图 2 为该区域地貌景观示意图。 图 1 图 2 考点 82 考点 83 考点 84 考点 85 (1) 指出图 2 中 P 处的地貌类型 , 并说明其形成过程。 (2) 贺兰山被称为银川平原的 “ 守护神 ”, 分析其原因。 (3) 指出自贺兰山至黄河不同地域适宜发展的主要农业类型。 (4) 近年来 , 宁夏在银川平原打造枸杞特色农产品产业带。试推断其依据。 答案 (1) 冲积扇 ( 洪积扇 ) 。山区河流流出山口 , 流速减缓 , 其携带的大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堆积。 (2) 阻挡西北方寒冷气流 ; 阻止沙漠入侵 ; 东坡为东南季风迎风坡 , 增加降水补给。 (3) 山区发展林业 ; 山麓发展畜牧业 ; 平原发展种植业 ; 河湖发展渔业。 (4) 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 自然条件优越 ); 枸杞品质好 , 市场竞争力强 ; 枸杞种植基础好 ; 土地资源能够满足生产规模扩大的需要。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