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涿鹿县涿鹿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涿鹿中学3月“空中课堂”阶段性测试
高一化学试卷
适用类型:选修化学学生;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
第I卷(选择题55分)
一、单项选择题(40分,每小题2分)
1.下列对现行的元素周期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元素周期表是按相对原子质量逐渐增大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的
B. 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都是同一族
C. 同族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一定相同
D. 同周期元素的电子层数相同
【答案】D
【解析】
【详解】A. 元素周期表是按原子序数逐渐增大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的,故A错误;
B. 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不一定是同一族,比如最外层电子数为2的可能为He、Mg等,故B错误;
C. 第VIII族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不一定相同,故C错误;
D. 同周期元素的电子层数相同,故D正确。
答案为D。
2.原子序数为x的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的第ⅡA族,则原子序数为x+1的元素不可能为
A. 第IIIA族 B. 第IA族 C. 镧系元素 D. 第IIIB族
【答案】B
【解析】
【分析】
短周期时,原子序数为x的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的第ⅡA族,原子序数为x+1的元素在第ⅢA族,在四、五周期时,元素在ⅢB族,在六、七周期时,为镧系或锕系元素,以此来解答。
【详解】短周期时,原子序数为x的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的第ⅡA族,原子序数为x+1的元素在第ⅢA族;
在四、五周期时,原子序数为x的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的第ⅡA族,则原子序数为x+1
的元素在ⅢB族;
在六、七周期时,原子序数为x的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的第ⅡA族,则原子序数为x+1的元素为镧系或锕系元素;
则不可能为ⅠA族元素,
故选B。
3.元素周期表中前七周期元素种数如下:
周期序数
1
2
3
4
5
6
7
元素种类
2
8
8
18
18
32
32
请分析周期序数与元素种数关系,然后预言第八周期最多可能含有的元素种数为( )
A. 18 B. 32 C. 50 D. 64
【答案】C
【解析】
【详解】观察每一周期的元素数发现,它们都是偶数,规律如下:
周期序数
1
2
3
4
5
6
7
元素种类
2×12
2×22
2×22
2×32
2×32
2×42
2×42
从中可发现,它们遵循2×n2,除第1周期外,重复一次,故第8周期含有的元素种数为:2×52=50,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关键在于原子序数的递变规律,也可结合各周期元素种数利用数学归纳法计算。
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钾的金属性比钠强
B. 溴的非金属性比氯强
C. NaOH的碱性比LiOH强
D. HCl的热稳定性比HBr强
【答案】B
【解析】
【详解】A.钠和钾位于同一主族,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增强,故金属性K>Na,故A正确;
B.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Cl>Br,故B错误;
C.钠和锂位于同一主族,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增强,所以碱性NaOH>LiOH,故C正确;
D.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减弱,其对应的氢化物的热稳定性HCl>HBr,故D正确;
答案选B。
【点睛】在元素周期表中,从左至右金属性减弱,从上至下非金属性减弱;元素的金属性强可以体现在单质失电子的能力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强;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体现在单质得电子的能力强,与氢气的化合容易,生成的氢化物稳定。
5.下列叙述中,金属A的活泼性肯定比金属B的活泼性强的是( )
A. 常温时,A能从水中置换出氢,而B不能
B. 1 mol A从酸中置换出的H2比1 mol B从酸中置换出的H2多
C. A原子电子层数比B原子的电子层数多
D. 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少
【答案】A
【解析】
【详解】A. 常温时,A能从水中置换出氢,而B不能,说明A的金属性比B强,故A符合题意;
B. 1 mol A从酸中置换出的H2比1 mol B从酸中置换出的H2多,金属性与得失电子数目多少无关,故B不符合题意;
C. 同主族A原子电子层数比B原子的电子层数多才能说明A的金属性强,故C不符合题意;
D. 同周期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少才能说明A的金属性强,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为A。
6.下列有关卤族元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酸性:HFO4>HClO4
B. 最外层电子数:Br>I
C. 密度:Cl2>Br2
D. 热稳定性:HBr>HI
【答案】D
【解析】
【详解】A. F不存在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故A错误;
B. 最外层电子数:Br = I,故B错误;
C. 常温下Cl2是气体,Br2是液体,密度Br2>Cl2,故C错误;
D. 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越稳定,因此热稳定性:HBr>HI,故D正确。
答案为D。
【点睛】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最强的是HClO4。
7.以下关于锂、钠、钾、铷、铯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氢氧化物中碱性最强的是CsOH ②单质熔点最高的是铯 ③它们都是热和电的良导体 ④它们的密度依次增大,且都比水轻 ⑤它们的还原性依次增强 ⑥它们对应阳离子的氧化性依次增强
A. ①③ B. ②⑤ C. ②④⑥ D. ①③⑤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碱金属从上到下,金属性增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越强,因此氢氧化物中碱性最强的是CsOH,故①正确;②从上到下,金属的熔点逐渐降低,因此单质熔点最高的是Li,故②错误;③碱金属是是热和电的良导体,故③正确;④碱金属密度具有增大趋势,但钠的密度大于钾的密度,铷、铯密度比水大,故④错误;⑤从上到下金属性增强,它们的还原性依次增强,故⑤正确;⑥从上到下金属性增强,还原性增强,它们对应阳离子的氧化性依次减弱,故⑥错误;因此①③⑤正确,故D正确。
答案为D。
8. 据报道,法国里昂的科学家最近发现一种只由四个中子构成的粒子,这种粒子称为“四中子”,也有人称之为“零号元素”。下列有关“四中子”粒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粒子不显电性 B. 该粒子质量比氢原子大
C. 该粒子质量数为4 D. 在周期表中与氢元素占同一位置
【答案】D
【解析】
【详解】A.中子不带电荷,故A正确;
B.中子的质量数为1,故四中子的质量数为4,H的质量数为1,该粒子质量比氢原子大,故B正确;
C.中子的质量数为1,故四中子的质量数为4,故C正确;
D.四中子又被称为零号元素,故不可能与H占同一位置,故D错误。
答案选D。
9.已知阳离子R2+的原子核内有n个中子,R原子的质量数为m,则w g R2+所含有电子的物质的量是
A. mol B. mol
C. mol D. mol
【答案】C
【解析】
【详解】已知阳离子R2+的原子核内有n个中子,R原子的质量数为m,则R的质子数是m-n,该阳离子核外电子数是m-n-2,所以w g R2+所含有电子的物质的量是。
答案选C。
10. 不符合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基本规律的是
A. 核外电子总是优先排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上
B. K层是能量最低的电子层
C. N电子层为次外层时,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为18
D. 各电子层(n)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为n2
【答案】D
【解析】
【详解】A.核外电子总是首先排布在能量低的电子层上,故A正确;
B.K层离原子核最近,能量最低,故B正确;
C.N层最多可以排布2×42个电子,为最外层时最多排8个,为次外层时最多排18个,故C正确;
D.各电子层(n)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为2n2,故D错误;
故选D。
11.X、Y、Z三种短周期元素,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Y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的2倍,Z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的4倍。则X、Y、Z三种元素,可能的组合是( )
A. C、Si、Mg B. Li、C、Mg C. C、Mg、Li D. C、O、Mg
【答案】A
【解析】
【详解】X、Y、Z三种短周期元素,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次外层为2,最外层为4,则X为C元素;
Y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的2倍,则次外层电子数2,最外层为1,即为Li,或次外层电子数8,最外层为4,即为Si,所以Y为Li或Si;
Z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的4倍,则Z的次外层只能为8,最外层电子为2,即Z为Mg,
答案选A。
12. 下列排列有错误的是
A. 粒子半径:Al3+>Mg2+>Na+>F-
B. 稳定性:HF>HCl>HBr>HI
C. 酸性:H4SiO4<H3PO4<H2SO4<HClO4
D. 碱性:Al(OH)3<Mg(OH)2<Ca(OH)2<KOH
【答案】A
【解析】
【详解】A.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微粒,其离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小,则粒子半径:Al3+<Mg2+<Na+<F-,A错误;
B.同主族自上而下非金属性逐渐增强,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增强,则稳定性:HF>HCl>HBr>HI,B正确;
C.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增强,则酸性:H4SiO4<H3PO4<H2SO4<HClO4,C正确;
D.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碱性逐渐增强,则碱性:Al(OH)3<Mg(OH)2<Ca(OH)2<KOH,D正确。
答案选A。
13.对于符号:35Cl和37Cl、H2和D2、1H216O和2H218O。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35Cl和37Cl互称为同素异形体 B. H2和D2是氢元素的两种同位素
C. 35和37表示的是质量数 D. 1H216O和2H218O表示同一种水分子
【答案】C
【解析】
【详解】A、35Cl和37Cl是不同种原子,是氯元素的两种同位素,A错;
B、H2和D2是单质,B错。
C、35和37表示的是质量数,正确;
D、1H216O由2个普通氢原子(1H)和1个16O原子构成,其质量数之和为18;而2H218O由2个重氢原子(2H)和1个18O原子构成,其质量数之和为22,显然是不同种水分子,D错。
14.同一短周期X、Y、Z三种元素,已知其气态氢化物分别是HX、H2Y、ZH3,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 热稳定性:HX>H2Y>ZH3 B. 还原性:HX>H2Y>ZH3
C. 酸性:H3ZO4<H2YO4<HXO4 D. 非金属性:X>Y>Z
【答案】B
【解析】
同一短周期X、Y、Z三种元素,其气态氢化物分别HX、H2Y、ZH3,则从左到右分别为Z、Y、X,因为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非金属性增强,所以非金属性:X>Y>Z;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越稳定,故热稳定性:HX>H2Y>ZH3;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越不易失电子,还原性越弱,故还原性:HX
c>b>a
【答案】A
【解析】
【分析】
四种主族元素a、b、c、d分布在三个短周期中,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则a为H;b、d的简单离子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d的简单离子半径是同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小的,d为Al,四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5,b、c为第二周期元素,b、c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5-1-3=11,
b为N,c为O符合题意,以此来解答.
【详解】由上述分析可知,a为H,b为N,c为O,d为Al;A.b元素为氮元素,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硝酸为强酸,故A正确;B.非金属性O>N,则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b<c,故B错误;C.c为O元素,核电荷数为8,为第二周期第VIA族元素,故C错误;D.短周期主族,电子层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同周期从左向右原子半径减小,则原子半径:Al>N>O>H,故D错误;故答案为A。
23.X、Y、Z、W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前四周期元素,X、Z的周期序数=族序数,由这四种元素组成的单质或化合物存在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其中甲、戊是两常见的金属单质,丁是非金属单质,其余为氧化物且丙为具有磁性的黑色晶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W的原子序数是Z的两倍,金属性强于Z
B. W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是第四周期VIII族
C. 丙属于两性氧化物
D. 等物质的量的甲和戊完全溶于稀硝酸,消耗的HNO3的量一定相等
【答案】B
【解析】
【分析】
X、Y、Z、W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前四周期元素,X、Z的周期序数=族序数,则X是H元素,Z是Al元素;由这四种元素组成的单质或化合物存在如图所示转化关系,其中甲、戊是两常见的金属单质,丁是非金属单质,其余为氧化物且丙为具有磁性的黑色晶体,则丙是Fe3O4,结合元素及化合物的性质逆推可知甲为Fe,乙为H2O,丁是H2,戊为金属单质,可以与Fe3O4反应产生Fe单质,因此戊是Al单质,己为Al2O3,结合原子序数的关系可知Y是O元素,W是Fe元素,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综上所述可知X是H元素,Y是O元素,Z是Al元素,W是Fe元素。甲是Fe单质,乙是H2O,丙是Fe3O4,丁是H2,戊是Al单质,己是Al2O3。
A.Fe原子序数是26,Al原子序数是13,26为13的2倍,金属性Al>Fe,A错误;
B.Fe是26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四周期VIII族,B正确;
C.丙是Fe3O4,只能与酸反应产生盐和水,不能与碱发生反应,因此不是两性氧化物,C错误;
D.Fe是变价金属,与硝酸反应时,二者的相对物质的量的多少不同,反应失去电子数目不同,可能产生Fe2+,也可能产生Fe3+,而Al是+3价的金属,因此等物质的量的甲和戊完全溶于稀硝酸,消耗的HNO3的量不一定相等,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B。
【点睛】本题考查了元素及化合物的推断及其性质的知识,涉及Fe、Al的单质及化合物的性质,突破口是丙是氧化物,是具有磁性的黑色晶体,结合Fe与水蒸气的反应及铝热反应,就可顺利解答。
24.已知:①能量越低的物质就越稳定,②白磷转化成红磷是放热反应。据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在相同的条件下,红磷比白磷稳定 B. 红磷和白磷的结构不同,互为同位素
C. 白磷分子之间存在范德华力 D. 白磷容易发生自燃而红磷则不易自燃
【答案】B
【解析】
【详解】A.白磷转化成红磷是放热反应,故红磷的能量低,红磷稳定,故A正确;
B.红磷和白磷的分子结构不同,互为同素异形体,故B错误;
C.白磷分子之间存在分子间作用力,即范德华力,故C正确;
D.红磷不容易发生自燃,而白磷容易自燃,故D正确。
故选B。
【点睛】衡量化学键强弱的一个参数是键能,键能是指拆开1mol 共价键所要吸收的能量,单位是kJ∕mol。分子越稳定,其键能越大,拆开这样的化学键就要消耗更多的能量,即这样的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就要吸收更多的能量。同一个化学键断裂和形成所吸收和放出的能量是相等的,都等于键能。
25.最新报道:科学家首次用X射线激光技术观察到CO与O在催化剂表面形成化学键的过程.反应过程的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CO和O生成CO2是吸热反应
B. 在该过程中,CO断键形成C和O
C. 同物质的量的CO和O反应比CO与O2反应放出更多热量
D. 状态Ⅰ→状态Ⅲ表示CO与O2反应的过程
【答案】C
【解析】
A.由图可知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故A错误;B.由图可知不存在CO的断键过程,故B错误;C.O2分子断裂成所氧原子是放热过程,根据盖斯定律可知,同物质的量的CO和O反应比CO与O2反应放出更多热量,故C正确;D.状态Ⅰ→状态Ⅲ表示CO与O反应的过程,而不是与氧气反应,故D错误;故答案为C。
第II卷(非选择题45分)
三、填空题(45分)
26.下表是周期表中的一部分,根据A~I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回答下列问题:
(1)表中元素,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是________,只有负价而无正价的元素是________。
(2)C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三周期第________族。
(3)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最强的是________,呈两性的是________。
(4)A分别与E、G、H形成的化合物中,最稳定的是________。
(5)在B、C、E、F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________。
(6)B、H两种元素所形成的化合物所含的化学键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
(7)写出C最高价氧化物与H的氢化物之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写出B与C两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相互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Ar (2). F (3). ⅢA (4). HClO4 (5). Al(OH)3 (6). HF (7). Na
(8). 离子键 (9). Al2O3+6H+===2Al3++3H2O (10). Al(OH)3+NaOH===NaAlO2+2H2O
【解析】
根据元素周期表的结构,表中A、B、C、D、E、F、G、H、I、J元素分别是H、Na、Al、C、N、P、F、Cl、Ne、Si,(1)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应是惰性气体,即Ne;只有负价而无正价的元素是F;(2)C是Al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三周期第ⅢA族;(3)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最强的是HClO4,呈两性的是Al(OH)3;(4)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同主族元素从上而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则A分别与E、G、H形成的化合物NH3、HF、HCl中,最稳定的是HF;(5) 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依次减小,同主族元素从上而下原子半径依次增大,在B、C、E、F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Na;(6)B、H两种元素所形成的化合物NaCl为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离子化合物,所含的化学键类型为离子键;(7) C的最高价氧化物氧化铝与H的氢化物HCl之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2O3+6H+=2Al3++3H2O; (8) B与C两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Al(OH)3和NaOH相互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l(OH)3+NaOH=NaAlO2+2H2O。
点睛: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及元素周期律的应用。有几条周期规律必须记住:同周期,从左往右,原子半径变小(除去惰性气体元素),氧化性增强,还原性减弱,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酸性增强(相对的碱性减弱)。同主族,从上往下,原子半径变大,氧化性减弱,还原性增强,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碱性增强(相对的酸性减弱)。
27.如图是某同学设计的放热反应的观察装置,
其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①按图所示将实验装置连接好;
②在U形管内加入少量红墨水(或品红溶液),打开T形管活塞,使U形管内两边的液面处于同一水平面,再关闭T形管活塞;
③在盛有1.0g氧化钙的小试管里滴入2 mL左右的蒸馏水,观察现象。
试回答:
(1)实验前必须进行的一步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说明CaO、H2O的能量与Ca(OH)2的能量之间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该实验中CaO换成NaCl,实验还能否观察到相同现象?____(填“能”或“否”)。
【答案】 (1).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 U型管左端液面下降,右端液面上升 (3). CaO+H2O==Ca(OH)2 (4). CaO和H2O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Ca(OH)2总能量 (5). 否
【解析】
【分析】
(1)由于气压原因导致的实验现象一定要保证装置不漏气;
(2)根据实验所用药品的性质以及气体热胀冷缩的性质来回答;
(3)CaO和水反应的化学反应生成Ca(OH)2;
(4)根据反应物总能量和生成物总能量之间的大小关系决定反应的吸放热情况;
(5)氯化钠和水混合后,能量的变化很不明显。
【详解】(1)由于实验要通过装置中气压的变化来确定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实验装置要密封,为了确定装置是否密封,实验之前一定要检查装置气密性;
(2)由于氧化钙和水的反应是放热的,所以试管内温度升高,气体压强增大,将红墨水往右边压,故看到的现象为:U形玻璃管里的红墨水(或品红)会沿开口端上升;
(3)CaO和水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aO+H2O═Ca(OH)2;
(4)氧化钙和水之间的反应是放热反应,放热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故CaO和H2O的能量之和大于Ca(OH)2的能量;
(5)由于氯化钠和水不反应,混合时能量变化不明显,试管内气体压强变化不明显,故看不到相同的现象。
28.A、B、C、D、E、 F、G是周期表中短周期的七种元素,有关性质或结构信息如下表:
元素
有关性质或结构信息
A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B
B阳离子与A阴离子电子数相同,且是所在周期中单核离子半径最小的
C
C与B同周期,且是所在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的(稀有气体除外)
D
D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的2倍,其氢化物有臭鸡蛋气味
E
E与D同周期,且在该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小
F
F的氢化物和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反应生成一种离子化合物
G
G是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
(1) B元素符号为____,A与C以原子个数比为1:1形成的化合物的电子式为___,用电子式表示C与E形成化合物的过程____, D形成的简单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____。
(2) F的氢化物是由____(极性或非极性)键形成的分子,写出实验室制备该氢化物的化学方程式____。
(3) 非金属性D____E(填大于或小于),请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解释原因:__。
【答案】 (1). Al (2). (3). (4). (5). 极性 (6). 2NH4Cl+ Ca(OH)2 CaCl2+2NH3↑+2H2O (7). 小于 (8). D的原子半径大于E的原子半径,所以得电子的能力比E弱
【解析】
【详解】A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则A为O元素;B阳离子与A离子电子数相同,且是所在周期中单核离子半径最小的,则B为Al;C与B同周期,且是所在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的(稀有气体除外),则C为Na;D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的2倍,其氢化物有臭鸡蛋气味,则D为S元素;E与D同周期,且在该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小,则E为Cl;F的氢化物和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反应生成一种离子化合物,则F为N元素;G是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则G为碳元素;
(1) 由分析可知B元素符号为Al,O与Na以原子个数比为1:1形成的离子化合物是Na2O2,电子式为;离子化合NaCl的电子式形成过程为, S2-
的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2) NH3是由极性键形成的极性分子,实验室利用氯化铵和氢氧化钙混合加热制备氨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4Cl+ Ca(OH)2 CaCl2+2NH3↑+2H2O;
(3)S的原子半径大于Cl的原子半径,所以S得电子的能力比Cl弱 ,即S元素的非金属性小于Cl的非金属性。
29.我国发射宇宙飞船的 “神舟”系列火箭用偏二甲肼(C2H8N2)作燃料,液态四氧化二氮作氧化剂,生成氮气和二氧化碳气体。
(1)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反应是_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断开化学键________的总能量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形成化学键________的总能量。
【答案】 (1). C2H8N2+2N2O42CO2↑+3N2↑+4H2O (2). 放热 (3). 大于 (4). 吸收 (5). 小于 (6). 放出
【解析】
【分析】
(1)偏二甲肼(C2H8N2)作燃料,四氧化二氮作氧化剂,生成氮气和二氧化碳气体,据此写出化学方程式;
(2)该反应能提供飞船飞行所需的能量,据此分析反应吸放热和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之间的关系。
【详解】(1)偏二甲肼(C2H8N2)作燃料,四氧化二氮作氧化剂,生成氮气和二氧化碳气体,根据电子守恒、原子守恒,可得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8N2+2N2O42CO2↑+3N2↑+4H2O;
(2)该反应能提供飞船飞行所需的能量,说明此反应为放热反应,则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断开化学键所吸收的总能量小于形成化学键放出的总能量。
【点睛】本题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反应吸、放热的判断的知识,应注意的是反应吸放反应还是放热反应取决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或断键吸收能量和成键放出能量的相对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