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宜春市万载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9月月考地理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西省宜春市万载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9月月考地理试题

‎2021届高二地理9月月考考试地理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下图为经纬网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 图中①②两区域(  )‎ A. 面积大小相同 B. 东西方向长度相同 C. 南北方向长度相同 D. 比例尺大小相同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丙两地最短距离小于20 000千米 B. 丙的自转速度大于丁 C. 由甲到丙最短航向为先西北后西南 D. 由乙到丁最短航向为先东北后东南 ‎【答案】1. C 2. A ‎【解析】‎ ‎【1题详解】‎ 该经纬网图南北方向纬度间距均等,纬度差相同实际距离相同,故①②两区域纬度差相同,南北方向长度相同, C正确。但东西方向纬度越高,实际距离越短, 所以实际面积①大于②;①②图幅相同,比例尺①小于②。A、B、D错误。故选C。‎ ‎【2题详解】‎ 甲、丙两地位于两条相对的经线上,纬度间隔120°,纬度间隔1°,距离是111千米,甲、丙两地距离约13320千米,距离小于20 000千米,A对。丙的自转角速度等于丁,丙的自转线速度大于丁,B错。由甲到丙最短航向为先正北,后正南方向,C错。东西方向选经度间隔小的一侧,由乙到丁最短路线为大圆劣弧段,应先向西北,再向西南,D错。故选A。‎ ‎【点睛】纬线长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相同经度间隔,纬度越高,纬线长度越短。相同纬度间隔,经线长度相同。‎ 近年来蓬勃兴起的户外登山运动,使许多登山爱好者学会了判读简易等高线地形图。下图为某山区等高线地形图,现有两组队员在此活动。‎ 回答下列各题。‎ ‎3. 甲组队员准备在图示地区宿营,为避免突发的山洪,你认为在①、②、③、④四地中,最不适宜宿营的地点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4. 图中③处陡崖最大高差可能为:(  )‎ A. 1200米 B. 1199米 C. 1100米 D. 999米 ‎5. 在山顶处,游客最可能直线观测到的地点是(    )‎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3. A 4. B 5. D ‎【解析】‎ ‎【分析】‎ 露营地选择应避开河谷和陡崖附近,特别是在雨季,为避免洪水的危害,露营应远离山谷;若某坡面等高线高处密,低处疏,则为凹坡(通视),反之为凸坡。‎ ‎【3题详解】‎ 图中①处等高线向高处凸出,为河谷地带,且等高线比较密集,是集水线,容易遭受洪水的影响,所以最不适宜作为宿营地;其他三地均不是山谷的谷口,A正确。②处等高线密集,是陡坡,③处有等高线重合,是陡崖,无山洪灾害,B、C错。④ 处等高线凸向海拔低处,是山脊,无山洪灾害,D错。‎ ‎【4题详解】‎ 图中③处有3条等高线相交,等高距是300米,根据高差公式,(n-1)•d≦H﹤(n+1)•d,陡崖高差范围是600-1200米,最大高差可能为 1199米,B对。A、C、D错。‎ ‎【5题详解】‎ 山顶与①之间是和缓的山谷,很容易看见;山顶到②‎ 之间等高线先稀疏,后密集,说明有较陡的地势为凸坡,不易看见;③处为陡崖下面,从山顶不能看见;山顶到④之间等高线先密集,后稀疏,说明两者之间是凹坡,很容易看见。D正确 ‎【点睛】等高线不仅能反映地势,也能反映特殊地形,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图中等高距均为20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图中河流的流向为 ‎ A. 东北流向西南 B. 西北流向东南 C. 西南流向东北 D. 东南流向西北 ‎7. 图示河段水文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含沙量大 B. 春季有凌汛现象 C. 流量年际变化大 D. 全年流量比较稳定 ‎【答案】6. A 7. D ‎【解析】‎ ‎【6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河流分布在山谷中,山谷等高线地势向高处弯曲,可以判断沿河流东北地势较高,西南地势低,所以河流流向为东北流向西南,图中水域为河流的源头,A项正确。‎ ‎【7题详解】‎ 据图可知,该河段海拔低,地势低平,流水侵蚀作用弱,河流含沙量小,故A错误; 根据材料该河流位于我国南方地区,没有结冰期,所以没有凌汛现象,故B错误;该河段上游分布有湖泊,湖泊能够调节径流,故该河段的径流变化小,流量稳定,流量年际变化小,流量季节变化也小,故C错误,D项正确。‎ 下图为某半球30°-40°纬度带海陆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 关于图中甲、乙、丙三个大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大陆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陆 B. 乙大陆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陆 C. 丙大陆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大陆 D. 丙大陆位于印度洋板块 ‎9. 关于图中①、②、③三个大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洋 B. ②是世界上面积最小的大洋 C. ③大洋的面积将不断缩小 D. ②大洋全部位于东半球 ‎【答案】8. D 9. D ‎【解析】‎ ‎【8题详解】‎ 纬度位置和海陆分布可知,甲为南美洲南部,乙为非洲南部,丙为澳大利亚大陆。‎ A、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陆是亚欧大陆,A错误;‎ B、南极洲大陆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陆,B错误;‎ C、欧洲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大陆,C错误;‎ D、澳大利亚大陆位于印度洋板块,D正确。‎ 故选:D。‎ ‎【9题详解】‎ 据上题分析可知,甲为南美洲南部,乙为非洲南部,丙为澳大利亚大陆,则①、②、③大洋分别为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其中北冰洋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洋,A错误;北冰洋是世界上面积最小的大洋,B错误; 大西洋因处于板块生长边界,所以面积将不断扩大,C错误;印度洋全部位于东半球,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重点为世界陆地及海洋的分布及特征,属基础题目,较容易。‎ ‎10.下图为“四个地区的地理位置示意图”。读图,在四幅图中出现的地跨两大洲的国家有 (  )‎ 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 ‎【答案】D ‎【解析】‎ ‎【详解】a为印度尼西亚,跨亚洲和大洋洲;b为哈萨克斯坦,跨亚洲、欧洲;b的北面是俄罗斯,也跨亚、欧两洲;c是土耳其,地跨亚、欧两洲;d是美国,跨北美洲、大洋洲,合计5个国家。D正确,ABC错误。故选D。‎ 下图为西藏自治区以某种自然指标划分出来的四大区域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 图示四大区域的划分指标是 A. 积温大小 B. 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关系 C. 年降水量的大小 D. 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大小 ‎12. 下列有关图示四大区域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区域界线是明确的 B. 区域内部具有整体性 C. 四大区域相互联系 D. 区域之间具有差异性 ‎【答案】11. B 12. A ‎【解析】‎ ‎【11题详解】‎ 图示四大区域的划分指标是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关系,B对,其余选项可排除。‎ ‎【12题详解】‎ A、区域界线有的是明确的,如行政界线;但有的是模糊的,具有过渡性质,如自然分界线,A错; ‎ B、区域内部具有整体性,B正确;‎ C、四大区域相互联系,C正确; ‎ D、区域之间具有差异性,D正确。‎ 本题要求选择说法错误的选项,只能选A。‎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3. 图中①处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因素主要是 A. 水源 B. 地形 C. 光照 D. 土壤 ‎14. 图中②④所在地区纬度大致相同,但地理环境差异显著,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 水源 B. 海陆位置 C. 地形 D. 土壤 ‎15. 图中③所在林区比东北林区树种更为丰富,其根本原因是该地 A. 年降水量大、气温高 B. 光照和热量条件好 C. 纬度低、相对高差大 D. 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答案】13. A 14. C 15. C ‎【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区域农业发展有利条件,我国区域差异的原因。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掌握区域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13题详解】‎ 读图可知,图中①处为河套平原,气候干旱,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因素主要是有黄河水进行灌溉。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4题详解】‎ 读图可知,图中②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形成高寒的地理环境特点。④为四川盆地,海拔较低,气温较高,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形起伏较大,气候复杂多样,降水丰富,植被茂盛,虽然所在地区纬度大致相同,但地理环境差异显著,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地形因素。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5题详解】‎ 读图可知,图中③位于横断山区,属于我国西南林区,为我国的第二大林区,仅次于东北林区,树种更为丰富,其根本原因是该地纬度低,山麓热量充足,相对高差大,水热条件垂直差异大。C正确,ABD错误。故选C。‎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6. 上图图序与区域搭配正确的是(   )‎ A. ①东北平原    ②长江中下游地区    ③南部沿海地区  ④黄河中下游地区 B. ①长江中下游地区 ②南部沿海地区     ③黄河中下游地区 ④东北平原 C. ①南部沿海地区  ②黄河中下游地区    ③东北地区    ④长江中下游地区 D. ①长江中下游地区 ②黄河中下游地区    ③东北平原    ④南部沿海地区 ‎17. ①②两地农业生产方式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 地形的差异 B. 热量的差异 C. 水分的差异 D. 土壤的差异 ‎18. ①②两地都有棉花种植,两地相比,②地的优势气候条件是(   )‎ A. 春季多雨,利于棉苗的生长 B. 夏季多雨,利于棉花的生长 C. 秋季“秋高气爽”,利于棉花的收摘 D. 春季降水少,利于棉苗的生长 ‎【答案】16. D 17. C 18. C ‎【解析】‎ ‎【16题详解】‎ 根据熟制和农作物品种判断,①为长江中下游地区(一年两熟或三熟,亚热带);②为黄河中下游地区(一年两熟,暖温带);③为东北平原(一年一熟,中温带);④为南部沿海地区(一年三熟,热带或亚热带)。故选D。‎ ‎【17题详解】‎ 结合上题分析,①为长江中下游地区,②为黄河中下游地区,①②两地的农业生产方式分别为水田和旱地,主要是降水(水分)的多少造成的。故选C。‎ ‎【18题详解】‎ 根据上述小题分析,①为长江中下游地区,②为黄河中下游地区。对比分析两地可知,②地秋季“秋高气爽”,利于棉花的收摘,C正确;②地春季有春旱,不利于棉苗的生长,A、D错误;①②两地夏季均多雨,因此夏季多雨不是②地的优势气候条件,B错误。故选C。‎ ‎19.关于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经济地带的划分有明确的分界线 B. 每个经济地带内部特定性质绝对一致 C. 贵州省地处中部经济地带 D. 三大经济地带的发展有相互影响 ‎【答案】D ‎【解析】‎ ‎【详解】A. 经济地带的划分是按各省的经济发展水平及地理位置划分的,不是行政区边界,所以其边界是模糊的,没有明确的分界线,故A项错误;‎ B. 每个经济地带内部不同省区条件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发展速度等特定性质仍然存在较大差异,B项错误;‎ C. 贵州省地处西部经济地带,C项错误;‎ D. 三大经济地带不是割裂、封闭,三者之间存在资源、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的联系,三者的发展是相互影响的,D项正确。‎ 综合分析,D项正确。‎ ‎20.下列发展阶段,关于陆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采集和狩猎阶段——自然界气候、地形、动植物分布对人类生活影响不大 B. 农业社会阶段——能源、矿产资源和交通状况是人类活动的自然基础 C. 工业社会阶段—_地形、土壤、水源、气候是人类活动的自然基础 D. 后工业化阶段——原料、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整体下降,环境质量对社会的影响上升 ‎【答案】D ‎【解析】‎ 随着科技的进步及人类社会的发展,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会越来越小。采猎文明时期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息影响较大,A错误;农业文明阶段地形、土壤、水源、气候是人类活动的自然基础,B错误;工业文明阶段能源、矿产、交通状况等是人类活动的自然基础,C错误;。后工业化阶段——原料、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整体下降,环境质量对社会的影响上升,D正确。故答案选D项。‎ ‎21.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下图表示多数沿海国家由其海岸向外延伸拥有的()‎ A. 领海范围为a+b=200海里 B. 专属经济区范围为a+b=200海里 C. 领海范围为a=24海里 D. 专属经济区范围为b=200海里 ‎【答案】B ‎【解析】‎ ‎【详解】领海是从领海基线向海洋延伸12海里,即图中的a;专属经济区是指领海以外并邻接领海划定的一个区域,其宽度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不应超过200海里,即a+b=200海里,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山西是我国煤炭输出最多的省份,随着煤炭深加工的发展,生产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下图是山西省某地区煤炭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22. 由于该地区生产结构的变化而产生的经济效益表现在(  )‎ A. 促进交通运输网的建设 B. 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C. 促进产业结构的转变 D. 提高煤炭生产量 ‎23. 有关该地区生产结构的变化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A. 实现了废弃物的零排放 B. 减缓当地气候变暖的趋势 C. 减少了当地大气、水的污染 D. 加剧当地水资源的短缺 ‎【答案】22. B 23. D ‎【解析】‎ ‎【22题详解】‎ 据图中显示,山西省通过进行煤炭深加工延长了产业链,增加了工业附加值,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同时减少了环境污染。故B项正确。促进交通运输网的建设不属于生产结构的变化;题中信息不能确定三大产业产业结构的转变和提高煤炭生产量的变化。故ACD项错误,B项正确。故选B。‎ ‎【23题详解】‎ A、图中二氧化硫只是部分回收,并未实现废弃物的零排放,A项错误;‎ B、图示生产链中二氧化碳排放量高,会加重气候变暖,B项错误;‎ C、当地的大气、水等的污染随排放量的累积,污染会加重,C项错误;‎ D、延长生产链,必然导致工业用水量增加,因此会加剧当地水资源的短缺,D项正确。‎ 综合分析,D项正确。‎ ‎24.关于“南水北调”工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长江水可通过京杭运河向北自流,直达天津 B. 中线的水质好,调水量最大 C. 西线主要解决华北地区的缺水问题 D. 东线要先治污后调水 ‎【答案】D ‎【解析】‎ ‎【详解】A、东线方案的路径是从长江下游江苏省扬州江都抽引长江水,利用京杭大运河及与其平行的河道逐级提水北上,A错误;‎ B、西线位于长江上游,靠近源头水质最好,目前东线调水量最大,B错误;‎ C、西线主要是把长江的水引入黄河,补充西北地区的水资源,C错误;‎ D、东线要先治污后调水,保证调入水体水质的安全性,避免将污水调入,D正确。‎ 综合分析,D项正确。‎ ‎25.建设南水北调工程是缓解华北平原缺水状况的措施之一。下列哪种人类活动不利于解决华北平原的缺水问题(  )‎ A. 加强全流域水资源的统一调配 B. 适当提高水价,废水回收利用 C. 扩大水稻种植面积,加大地下水开采量 D. 修建水利工程,造林种草 ‎【答案】C ‎【解析】‎ ‎【详解】加强全流域水资源的统一调配,修建水利工程,造林种草,利于合理利用水资源;适当提高水价,废水回收利用,利于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扩大水稻种植面积,会进一步增大水资源的短缺,加大地下水开采量,会造成地面沉降,不利于解决华北平原的缺水问题;故C选项符合题意,ABD项不符合题意。‎ ‎26.南水北调工程东线对受水区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有(  )‎ A. 地下水水位升高 B. 生物多样性受损 C. 土壤盐碱化加剧 D. 长江口海水倒灌 ‎【答案】C ‎【解析】‎ ‎【详解】A.受水区因水源调入,地下水开采速度下降,地下水水位会升高,是对受水区生态环境有利影响,故A错误;‎ B.会改善生物多样性受损的情况,改善生态环境,故B错误;‎ C.受水区农业生产中如果灌溉方式不合理,会造成地下水位上升,盐分上升,会导致土壤盐碱化加剧,故C正确;‎ D.长江口属于水资源调出区,故D错误。‎ 综合分析,C项正确。‎ 区域的发展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和衰落阶段。初期阶段主要表现为以传统农业为主体,成长阶段可分为工业化阶段和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结合图完成下列问题。‎ ‎27. 在区域发展的成长阶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第二产业始终占绝对支配地位,第一产业比重不断下降 B. 第一产业产值不断下降,第三产业产值不断上升 C. 成长阶段后期,第三产业比重超过第二产业,从而导致区域走向衰落 D. 人地关系越来越不协调 ‎28. 图中A、B、C各点分别代表区域发展不同时期的产业结构特征。从区域发展的过程来看,其正确的顺序是:‎ A. A-B-C B. B-C-A C. C-A-B D. B-A-C ‎【答案】27. D 28. C ‎【解析】‎ ‎【27题详解】‎ 由图可知,区域发展初期阶段第一产业比重最大,成长阶段第二产业比重大,衰落阶段第三产业比重大,故A错;第一产业比重不断下降,产值是上升状态,B错。成长阶段后期,第三产业比重超过第二产业,但不是区域走向衰落的原因,C错。人地关系越来越不协调,D对。‎ ‎【28题详解】‎ 由左图可知,区域发展初期阶段第一产业比重最大(如图二中C点),成长阶段第二产业比重最大(如图二中A点),衰落阶段第三产业比重最大(如图二中B点)。故从区域发展的过程来看,其正确的顺序是C-A-B,C对。A、B、D错。‎ ‎【点睛】根据图示曲线,初期阶段第一产业占比重大,工业化刚起步。成长阶段第二产业比重大,增长快。成熟阶段第三产业占比重大,后期所占比重超过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比重超过第二产业,不是区域走向衰落的原因。人地关系越来越不协调,是衰落原因。‎ 南方低山丘陵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也是我国水土流失多发区。下图示意该地区坡度与土壤冲刷量的关系。‎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2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土壤冲刷量与坡度呈正相关关系 B. Ⅲ所示区域土壤冲刷量较小主要是因为地表径流量小 C. 土质疏松是影响该地土壤冲刷量大小的重要因素 D. 季风气候降水的不稳定性与该地水土流失息息相关 ‎30. 关于该地土地利用方式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A. 为缓解人地矛盾,因地制宜发展山地立体农业是该地的发展方向之一 B. Ⅰ区域坡度较小,可以直接用来发展种植业 C. 为保持水土,Ⅱ区域可以发展林牧业 D. Ⅲ区域以植被保护为主,以防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 ‎【答案】29. D 30. B ‎【解析】‎ ‎【29题详解】‎ A. 由图像分析,土壤冲刷量与坡度在小于240的范围呈正相关关系,坡度大于240‎ 呈负相关关系,A项错误;‎ B. Ⅲ所示区域土壤冲刷量较小,主要是因为坡度大,土壤颗粒受重力作用,不易在岩石上附着,土层浅薄或岩石裸露,土壤厚度有限,被侵蚀量小,不是地表径流量小,B项错误;‎ C. 由图像分析,地形坡度是影响该地土壤冲刷量大小的重要因素,C项错误;‎ D. 季风气候的降水具有不稳定性,降水集中多暴雨,会加剧当地的水土流失,降水变率大与该地水土流失息息相关,D项正确。‎ 综合分析,D项正确。‎ ‎【30题详解】‎ A. 为缓解人地矛盾,根据地形、坡度、土壤等因地制宜发展山地立体农业,既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也可以最大限度保护环境,是当地较合理的发展方向之一,A项合理;‎ B. Ⅰ区域虽然坡度较小,但直接用来发展种植业,因坡地开垦,加剧水土流失,所以应该先进性梯田建设,后发展种植业,B项不合理;‎ C. 为保持水土,Ⅱ区域坡度较大,土壤侵蚀严重,不利于种植业发展,可以发展林牧业,保护植被,减少水土流失,C项合理;‎ D. Ⅲ区域坡度大,土壤浅薄,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不利于发展种植业。以植被保护为主,以防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是合理的。‎ 综合分析,B项符合题意。‎ 二、综合题(每点1分,共40分)‎ ‎3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9年5月,北极圈论坛中国分论坛在上海举行,携手共建“冰上丝绸之路”成为论坛讨论的焦点。‎ 材料二:北极地区及周边区域图。‎ ‎(1)大洲界线①为_________海峡,处于板块的_________(生长或消亡)边界。‎ ‎(2)在盛行风的吹拂下,北冰洋边缘海区的表层海水大致呈_________时针方向流动。大气活动中心②的名称是_________,③处风向为_________。‎ ‎(3)④处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为_________,该地的区域发展阶段处于高效益的综合发展。‎ ‎(4)简述沿“冰上丝绸之路”海上航运不利条件。‎ ‎【答案】(1)直布罗陀;消亡。‎ ‎(2)顺;亚洲(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西南。‎ ‎(3)乳畜业;‎ ‎(4)沿海多海冰; 风浪大; 沿线城市少,补给点少。‎ ‎【解析】‎ ‎【分析】‎ 题目通过北极地区的海陆分布、航线、天气系统等信息,考查区域环境洋流、气候、农业、交通等特征的综合分析能力。‎ ‎【详解】(1)结合图中的海陆轮廓及经纬度位置分析,大洲界线①为直布罗陀海峡,处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的挤压消亡边界。‎ ‎(2)在盛行风极地东风的吹拂下,北冰洋边缘海区的表层海水由东北流向西南,所以大致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因为图中等压线为1月北半球等压线图,大气活动中心②为亚欧大陆的高压中心,所以该中心的名称是亚洲(蒙古-西伯利亚)高压,③处的气压场南高北低,在向右的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其风向为西南。‎ ‎(3)④处位于欧洲西部沿海,受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影响,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为乳畜业,该地的区域发展阶段处于高效益的综合发展。‎ ‎(4‎ ‎)因“冰上丝绸之路”主要从北冰洋沿岸穿过,该海域纬度高、气温低,海面封冻期长,海上航运易遭遇浮冰阻挡;地处极地东风带,风力强,风浪大;北冰洋沿岸港口较少,食物、淡水、维修等补给保障条件差;通讯设施不完善等。‎ ‎32.我国有四大盆地,下图甲为我国四川盆地,乙为我国塔里木盆地略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填写图中数码表示的山脉名称,②是________山脉。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为三级阶梯,其中山脉①是________________分界线的一部分,山脉②是________________分界线的一部分 ‎(2)甲盆地中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是________。乙盆地中河流的汛期出现在什么季节?原因是什么?‎ ‎(3)甲盆地与乙盆地的自然条件对发展农业的影响有哪些?‎ ‎【答案】(1)昆仑;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 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 ‎(2)雨水补给;夏季。乙盆地中河流主要补给类型是冰川、积雪融水补给,夏季气温升高,冰川、积雪大量融化,河流出现汛期。‎ ‎(3)甲盆地地处季风区,雨水丰富,适宜发展季风水田农业;乙盆地为塔里木盆地,水源不足,边缘地区适宜发展灌溉农业。‎ ‎【解析】‎ ‎【分析】‎ 题目通过我国四川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的位置、地形等特征,考查我国两大盆地区域特征的差异。‎ ‎【详解】(1)根据图中山脉的走向及位置分析,②是塔里木盆地南部的昆仑山脉。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为三级阶梯,其中山脉①是四川盆地东部的巫山山脉,是我国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的一部分,②昆仑山脉是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分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的一部分。‎ ‎(2)甲盆地是四川盆地,位于我国亚热带季风区,降水较多,盆地中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是雨水补给。乙盆地中河流多为内流河,因当地气候干旱,河流补给主要靠高山冰川融水,河流水量随温度变化,所以汛期出现在高温的夏季。‎ ‎(3)甲盆地是四川盆地,位于我国亚热带季风区,降水较多,是“天府之国”,是我国季风水田农业的主要分布区;乙盆地为塔里木盆地,水源不足,盆地周围的冲积扇上,有冰雪融水补给,可以发展灌溉农业。‎ ‎3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黄河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河口镇和孟津将黄河分为上、中、下游。上游河段穿行在峡谷之中,两岸山势陡峻,水流湍急,落差集中,峡谷与盆地相间,河水含沙量小,这一段有支流洮河和湟水等汇入,水量逐渐增加到黄河总水量的70%。‎ 材料二  黄河中游流经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自河口镇站至三门峡站含沙量陡增。三门峡水利枢纽是我国治理黄河的第一个大型工程,它的修建对黄河下游的治理发挥重要的作用。‎ ‎(1)黄河中游含沙量大,分析其产生的自然原因。‎ ‎(2)根据材料一,推测黄河上游开发建设的核心,并请说出你的理由。‎ ‎(3)图中阴影所示的陕西、山西等省区煤炭资源丰富,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为该地区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答案】(1)降水集中夏季,多暴雨;黄土疏松,易被侵蚀;缺少植被覆盖;地表起伏较大。‎ ‎(2)水能资源的开发(或梯级开发);理由:上游水量丰富;地势落差大,水能蕴藏量大。‎ ‎(3)依托现有的资源优势,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降低重化工业比重;治理环境污染,美化环境。‎ ‎【解析】‎ ‎【分析】‎ 题目通过黄河流域的源流状况、上游水量变化及治黄工程,考查河流水文特征、综合治理及沿线矿产资源开发等问题的分析总结能力。‎ ‎【详解】(1)黄河中游含沙量大,其产生的自然原因主要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造成的。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主要是:气候:黄土高原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集中夏季,多暴雨;土壤:黄土深厚疏松,易被侵蚀;植被:缺少植被覆盖;地形:地表千沟万壑,起伏较大等。‎ ‎(2)根据材料一中“上游河段穿行在峡谷之中,两岸山势陡峻,水流湍急,落差集中,峡谷与盆地相间,河水含沙量小”分析,黄河上游落差大、流速急,水能资源丰富;河流含沙量小,不易淤积;峡谷与盆地相间,筑坝条件好,所以开发建设的核心是水能开发。‎ ‎(3)陕西、山西等省区煤炭资源丰富,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为该地区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主要从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资源效益和保护环境方面分析。也可以结合德国鲁尔区的治理进行分析: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降低重化工业比重;依托现有的资源优势,延长产业链,提高资源附加值;治理环境污染,美化环境;完善交通网络等。‎ ‎34. 江苏省可以划分为苏南、苏中和苏北三大区域,三大区域在自然、社会经济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苏南、苏北在气候和植被等自然环境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苏南属于 气候,苏北的自然植被是 。‎ ‎(2)为了促进共同富裕,江苏省制定了苏北崛起,振兴苏中的发展战略。积极推动苏南产业向苏中、苏北转移,苏中、苏北接受苏南产业的有利条件主要是 ‎ ‎ 。‎ ‎(3)产业转移对苏南地区的影响是 ‎ ‎ 。‎ ‎【答案】(1)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落叶阔叶林(4分)‎ ‎(2)地理位置临近;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有较大改善;劳动力和土地成本低;环境容量相对较大;政府大力支持等。(答三点得满分6分)‎ ‎(3)促进产业升级;减轻环境污染;促进产业分工与合作;就业机会减少等(答两点得满分4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苏北位于淮河以北,属于温带季风气候,自然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苏南位于淮河以南,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2) 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苏南地区经济发达,苏中、苏北地区经济相对落后。所以劳动力资源丰富且价格低廉,土地价格低。‎ ‎(3)苏南为产业转移的转出去,传统产业的转出,有利于促进产业升级,减轻环境污染,促进产业分工与合作;但同时会减少就业机会等。‎ ‎【考点定位】区域特征的差异、产业转移的原因和措施。‎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