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衡阳县四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湖南省衡阳县四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衡阳县四中2018-2019年下期高二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 ‎1.磷脂含有的化学元素是(  )‎ A. C、H、O B. C、H、O、N C. C、H、O、N、P D. C、H、O、N、S ‎【答案】C ‎【解析】‎ ‎【分析】‎ 脂质包括磷脂、脂肪和固醇类。固醇类包括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 ‎【详解】磷脂是生物膜的主要成分,其组成元素为C、H、O、N、P。‎ 综上所述,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糖类和脂肪的组成元素是C、H、O,蛋白质的组成元素是C、H、O、N等,核酸、磷脂的组成元素是C、H、O、N、P。‎ ‎2.乳酸菌和酵母菌虽然在结构和功能上都有很大的差别,但二者具有基本的共性。‎ 下列叙述中不属于这种基本共性的是(  )‎ A. 具有细胞膜 B. 具有DNA和RNA C. 具有相同的细胞分裂方式 D. 具有核糖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 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主要区别是有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原核生物只含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无染色质,二者的遗传物质都是DNA,前者的DNA主要存在于拟核中,后者的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 ‎【详解】A、二者均具有细胞膜,A不符合题意;‎ B、二者均具有DNA和RNA,B不符合题意;‎ C、二者的分裂方式不同,乳酸菌是原核生物,进行二分裂,酵母菌是真核生物,可以进行出芽生殖,C符合题意;‎ D、二者都具有核糖体,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下列关于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及功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新收割的小麦种子晒干失去的水是自由水 B. 晒干的小麦种子加热失去的水是结合水 C. 自由水和结合水都是构成细胞的组成成分 D. 活细胞内自由水含量比结合水多 ‎【答案】C ‎【解析】‎ ‎【分析】‎ 水是细胞鲜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在细胞内的存在形式有自由水和结合水,在一定条件下二者可以相互转化。‎ ‎【详解】A、新收割的小麦种子晒干过程中主要失去的是自由水,此时仍有活性,A正确;‎ B、晒干的小麦种子加热失去的水是结合水,此时种子死亡,B正确;‎ C、结合水是构成细胞的组成成分,C错误;‎ D、活细胞内自由水含量比结合水多,自由水可以参与物质运输、化学反应等,D正确。‎ 故选C。‎ ‎4.某肽链由50个氨基酸组成,如果用肽酶把其分解成1个二肽、2个五肽、2个七肽、3个八肽,则这些短肽的氨基总数的最小值、肽键总数依次是(  )‎ A. 8、42 B. 2、42 C. 2、50 D. 8、50‎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该50肽含有49个肽键,水解成短肽的过程中,需要消耗水分子。‎ ‎【详解】这些短肽共有8个肽链,氨基数目的最小值=肽链的数目,故氨基最少有8个; 肽键的数目为50-8=42个。‎ 综上所述,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5.下列能正确表示细胞膜结构的是(  )‎ A. B. ‎ C. D. ‎ ‎【答案】B ‎【解析】‎ ‎【分析】‎ 构成细胞膜的成分有磷脂,糖蛋白,糖脂和蛋白质。磷脂双分子层是构成细胞膜的的基本支架,其疏水性的非极性尾部朝内,亲水性极性头部朝外。在膜的外侧,有一层蛋白质和多糖结合形成的糖蛋白。‎ ‎【详解】A、A图上层磷脂分子应反转180°,使非极性尾部朝内;错误。‎ B、B图中非极性尾部朝内,极性头部朝外。在膜的外侧,有一层糖蛋白;正确。‎ C、C图两层磷脂分子都应反转180°;错误。 ‎ D、D图不完整,因为在膜的外侧应该有一层糖蛋白;错误。‎ 故正确选项为B。‎ ‎【点睛】考生应识记细胞膜的组成和结构,遇到图片题要细心谨慎,防止出错。‎ ‎6.科学家用3H标记的亮氨酸培养豚鼠的胰腺腺泡细胞,下表为在腺泡细胞几种结构中最早检测到放射性的时间表。下列叙述中有几项是正确的(  )‎ 细胞结构 附有核糖体的内质网 高尔基体 靠近细胞膜的囊泡 时间(min)‎ ‎3‎ ‎17‎ ‎117‎ ‎①形成分泌蛋白的多肽最早在内质网内合成 ②高尔基体膜向内与内质网膜直接相连,向外与细胞膜相连 ‎③高尔基体具有转运分泌蛋白的作用 ④靠近细胞膜的囊泡可由高尔基体形成 A. 一项 B. 二项 C. 三项 D. 四项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泌蛋白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经过内质网、高尔基体的加工,经过细胞膜以胞吐分泌到细胞外。‎ ‎【详解】①形成分泌蛋白的多肽最早在核糖体内合成,①错误;‎ ‎②高尔基体膜与内质网膜没有直接相连,②错误;‎ ‎③高尔基体具有转运分泌蛋白的作用,可以将其运输到细胞膜,③正确;‎ ‎④高尔基体可以以囊泡的形式包裹着蛋白质,通过与细胞膜融合,将其分泌到细胞外,④正确。‎ 综上所述,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7.利用紫色的洋葱外表皮细胞和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进行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该实验没有设计对照实验 B. 细胞在质壁分离过程中的吸水能力逐渐减弱 C. 该实验可用来探究细胞液的浓度 D. 不同浓度蔗糖溶液下实验结果相同 ‎【答案】C ‎【解析】‎ ‎【详解】在此实验过程中,利用质壁分离前、分离后和复原后进行对照,是前后自身对照,A错误;在质壁分离的过程中,植物细胞不断失水,细胞液浓度不断增大,故吸水能力逐渐增强,B错误;细胞在不同浓度的溶液中吸水情况不同,在高渗溶液中失水皱缩,等渗溶液中保持原状,低渗溶液吸水膨胀,所以该实验可用来探究细胞液的浓度,C正确;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在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中能发生质壁分离,但浓度过大时,会引起植物细胞过度失水而死亡,不能再发生复原,D错误。‎ ‎8.人的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  )‎ A. 质壁分离 B. 自由扩散 C. 协助扩散 D. 主动运输 ‎【答案】C ‎【解析】‎ ‎【分析】‎ 物质跨膜运输包括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被动运输是顺浓度梯度的运输,不需要消耗能量,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前者不需要载体,后者需要载体。主动运输是逆浓度梯度的运输,需要载体,需要消耗能量。‎ ‎【详解】红细胞通过协助扩散吸收葡萄糖。‎ 综上所述,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9.下列关于叶绿体的色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叶绿体中的色素包括叶绿素、胡萝卜素两大类 B. 叶绿素主要吸收绿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C. 叶绿素a呈黄绿色 D. 分离四种色素的原理是四种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 ‎【答案】D ‎【解析】‎ ‎【分析】‎ 叶绿体中的光合色素包括: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包括叶绿素a和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包括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详解】A、叶绿体中的色素包括叶绿素、类胡萝卜素两大类,A错误;‎ B、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B错误;‎ C、叶绿素a呈蓝绿色,C错误;‎ D、分离四种色素的原理是四种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四种色素随着层析液扩散的速度不同,从而将其分离开来,D正确。‎ 故选D。‎ ‎10.图甲为温度对酶促反应速率影响,图乙中的实线表示在温度为a时生成物量与时间的关系。则当温度增加一倍时生成物量与时间的关系是(  )‎ A. 曲线1 B. 曲线2 C. 曲线3 D. 曲线4‎ ‎【答案】B ‎【解析】‎ ‎【分析】‎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能力的有机物,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酶的催化具有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远远高于无机催化剂)、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的进行)、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在最适条件下,酶的催化活性是最高的)。‎ ‎【详解】由甲图可知,当温度增加一倍时酶活性会提高,酶促反应速率会加快,达到平衡点的时间会缩短,但不改变反应的平衡点,对应曲线2。‎ 综上所述,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11.下列关于需氧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线粒体是需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没有线粒体的细胞只能进行厌氧呼吸 B. 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产生大量的[H]和ATP C. 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分解成CO2和H2O,产生少量的[H]和ATP D. 第三阶段是[H]和氧结合产生H2O,同时生成大量的ATP ‎【答案】D ‎【解析】‎ ‎【详解】A.线粒体是需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没有线粒体的细胞,但有有氧呼吸有关的酶能进行有氧呼吸;错误;‎ B.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产生少量的[H]和ATP;错误;‎ C.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分解成CO2和[H],产生少量的[H]和ATP;错误;‎ D.第三阶段是[H]和氧结合产生H2O,同时生成大量的ATP;正确。‎ ‎12.番茄幼苗在缺镁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与对照组相比,其叶片光合作用的强度下降的原因是 A. 光反应强度升高,暗反应强度降低 B. 光反应强度降低,暗反应强度降低 C. 光反应强度不变,暗反应强度降低 D. 光反应强度降低,暗反应强度不变 ‎【答案】B ‎【解析】‎ ‎【详解】镁是叶绿素的组成元素,缺镁无法合成叶绿素,使光反应强度降低,无法提供更多的ATP和原子氢,供给暗反应,暗反应也降低,B正确,ACD错误。‎ ‎13.高茎豌豆(Dd)自交后代出现矮茎豌豆的现象叫做( )‎ A. 性状分离 B. 性别分化 C. 相对性状 D. 隐性性状 ‎【答案】A ‎【解析】‎ ‎【详解】让杂合高茎豌豆(Dd)自交,后代中出现矮茎豌豆,这种子代同时出现高茎和矮茎的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性状分离,故选A。‎ ‎14.下项中属于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中的测交实验的是 A. Dd×Dd B. Dd×dd C. dd×dd D. DD×dd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意分析可知:测交是指杂合体与隐性类型的个体进行杂交,Dd是杂合体,dd是隐性纯合子,所以属于测交实验的只有Dd×dd,故B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和测交的概念及应用,要求识记测交的概念,明确测交是指杂杂合子与隐性个体交配的方式,再根据概念准确判断各选项是否属于测交即可。‎ ‎15.下图是某动物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的一个细胞图像,关于此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此图中有两对同源染色体 B. 此图中有8个DNA分子 C. 此图中有4条染色单体 D. 此图中有4个四分体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该细胞中同源染色体联会,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 ‎【详解】A、由图可知,该图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4条染色体,A正确;‎ B、此图中细胞核中含有8个DNA分子,另外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内还含有少量的DNA,B错误;‎ C、此图中有8条染色单体,C错误;‎ D、此图中有2个四分体,D错误。‎ 故选A。‎ ‎16.人类的红绿色盲基因(B,b)位于X染色体上,母亲为携带者,父亲色盲,生下4个孩子,其中一个正常,两个为携带者,一个色盲,他们的性别是( )‎ A. 三女一男或全是男孩 B. 全是男孩或全是女孩 C. 三女一男或两女两男 D. 三男一女或两男两女 ‎【答案】C ‎【解析】‎ ‎【详解】双亲的基因型为XBXb和XbY,他们的后代中表现正常的有XBY,表现为携带者的有XBXb,表现色盲的有XbXb、XbY,两个为携带者,一定是女性,因此这4个孩子的性别是三女一男或两女两男,C正确。‎ ‎17.假设一个双链均被31‎ P标记的噬菌体DNA由5000个碱基对组成,其中腺嘌呤占全部碱基的20%。用这个噬菌体侵染只含32P的大肠杆菌,共释放出100个子代噬菌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该过程至少需要3×105个鸟嘌呤脱氧核苷酸 B. 噬菌体增殖需要细菌提供模板、原料和酶等 C. 只含32P与含31P的子代噬菌体的比例为49:1‎ D. 该DNA发生突变,其控制的性状即发生改变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题意可知,该DNA中含有10000个碱基,A=T=20%×10000=2000个,C=G=3000个。‎ ‎【详解】A、DNA为半保留复制,产生100个子代噬菌体的过程中,需要消耗的鸟嘌呤脱氧核苷酸数目为:(100-2)×2000=1.96×105个,A错误;‎ B、噬菌体增殖模板来自噬菌体,B错误;‎ C、只含32P的噬菌体有98个,含31P的子代噬菌体有2个,比例为49:1,C正确;‎ D、该DNA发生突变,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其控制的性状不一定发生改变,D错误。‎ 故选C。‎ ‎18.图示细胞内某些重要物质的合成过程。该过程发生在。‎ A. 真核细胞内,一个mRNA分子上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合成多条肽链 B. 原核细胞内,转录促使mRNA在核糖体上移动以便合成肽链 C. 原核细胞内,转录还未结束便启动遗传信息的翻译 D. 真核细胞内,转录的同时核糖体进入细胞核启动遗传信息的翻译 ‎【答案】C ‎【解析】‎ ‎【详解】题图显示:转录形成的mRNA分子还没有完全与DNA 模板链脱离就与核糖体结合,据此可判断图示过程发生在原核细胞内,转录还未结束便启动遗传信息的翻译,A、D项错误,C项正确;翻译时,核糖体在mRNA上移动以便合成肽链,B项错误。‎ ‎【点睛】本题以图文结合的形式,考查学生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结构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解答本题的关键是:①要熟记并理解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结构的异同,进而明确原核细胞的转录、翻译都是在细胞质中进行,边转录边翻译;真核细胞的转录在细胞核,翻译在细胞质中,先转录后翻译;②要借助中心法则的内容,将“题图中呈现的信息”与“所学知识”有效地联系起来,实现对知识的整合和迁移。‎ ‎19.下图表示的是控制正常酶1的基因突变后所引起的氨基酸序列的改变。①、②两种基因突变分别是 A. 碱基对的替换 碱基对的缺失 B. 碱基对的缺失 碱基对的增添 C. 碱基对的替换 碱基对的增添或缺失 D. 碱基对的增添或缺失 碱基对的替换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该题主要考查对基因突变概念的理解,基因突变包括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替换),替换一个碱基对只是影响一个氨基酸,甚至不会影响,因为决定一种氨基酸的密码子可以不止一个。但增添或缺失一个碱基对将会使变化部位后面全部改变,因为氨基酸的密码子是三联体的。‎ ‎【详解】由图可知,突变①只导致一个氨基酸的变化,因此应属于碱基对的替换,突变②导致突变位置以后的多种氨基酸发生了变化,因此应属于碱基对的增添或缺失,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20.下列有关生物的变异和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基因突变会导致染色体上基因的数目发生改变 B. 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不能发生基因重组 C. 基因工程育种能使不同物种的优良性状集中在同一个体中 D. 单倍体育种中,需要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答案】C ‎【解析】‎ ‎【分析】‎ 基因突变指DNA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替换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 基因重组指在生物体的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详解】A、基因突变不会导致染色体上基因的数目发生改变,A错误;‎ B、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若发生交叉互换,可以发生基因重组,B错误;‎ C、基因工程育种能使不同物种的优良性状集中在同一个体中,C正确;‎ D、单倍体育种中,需要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D错误。‎ 故选C。‎ ‎【点睛】多倍体育种中,可以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单倍体育种中,只能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 ‎21.有人将欧洲家兔带到某小岛上,几百年之后小岛上的这些兔子后代不能与欧洲家兔杂交产生后代。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 不同的环境对这两个种群的变异进行了选择 B. 地理环境决定了两个种群的产生不同的变异 C. 由于隔离,两个种群的基因频率产生较大的差异 D. 两个种群已产生生殖隔离,形成不同物种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于环境不同对这两个种群的变异进行了不同选择,导致两个种群的基因库差异逐渐显著,相关基因频率不同,产生生殖隔离,形成不同物种,ACD正确;变异是种群原来就存在的,是不定向的,环境起到选择作用,B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现代生物进化论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 ‎22.人体的组织细胞需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下列选项所述物质不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 )‎ A. 神经递质、胰岛素 B. 大分子蛋白质类,如呼吸酶、载体蛋白、血红蛋白等 C. 营养物质类,如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离子等 D. 代谢废物类,如尿素、尿酸、二氧化碳等 ‎【答案】B ‎【解析】‎ 分析】‎ 内环境是由血浆、组织液、淋巴组成的,也叫细胞外液,凡是存在于细胞外液的成分都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只存在于细胞内的物质,不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详解】A、神经递质、胰岛素都由相应细胞产生进入细胞外液中发挥作用,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A错误;‎ B、呼吸酶、载体蛋白、血红蛋白属于胞内蛋白质,正常情况下,不存在于细胞外液,不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B正确;‎ C、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离子等可以存在于内环境中,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C错误;‎ D、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如尿素、尿酸、二氧化碳等进入细胞外液,通过血浆运输,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D错误。‎ 故选B ‎23.如图是较为复杂的突触结构,在a、d两点连接一测量电位变化的灵敏电流计,下列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 A. 图示的结构包括3个神经元,含有2个突触 B. 如果B受刺激,C会兴奋;如果A、B同时受刺激,C不会兴奋。则A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 C. b处给予一个刺激,其膜外电位的变化是正电位→负电位 D. 若ab=bd,如刺激C点,则电流计的指针会偏转2次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试题分析:分析题图可知,该图显示了3个神经元之间的联系,在A、B神经元之间,A是突触前膜,B是突触后膜,在B、C神经元之间,B是突触前膜,C是突触后膜,三个神经元之间形成了2个突触。‎ ‎【详解】A、图示结构包括3个神经元,含有2个突触,A正确;‎ B、在B、C神经元之间,B是突触前膜,C是突触后膜,若B受刺激,C会兴奋;如果A、B同时受刺激,C不会兴奋.则A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B正确;‎ C、静息时,外正内负,兴奋时外负内正,b处给予一个刺激,其膜外电位的变化是正电位→负电位,C正确;‎ D、由于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如刺激C点,兴奋可以传至d点,但不能传至b点,因此电流计的指针只偏转1次,错误。‎ 故选D。‎ ‎【点睛】突触的结构;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24.如图是血糖调节模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曲线ab段与ef段血糖浓度上升的原因相同 B. 曲线bc段与de段血液中胰岛素变化趋势相同 C. fg段血糖维持相对稳定是神经—激素调节的结果 D. 当血糖偏低时,胰高血糖素可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的水解以提高血糖浓度 ‎【答案】C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ab段由于食物中糖类消化吸收,使得血糖浓度升高;bc段胰岛素分泌增加,降低血糖;de段运动消耗糖类,使得血糖浓度降低;ef段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使得血糖升高。‎ ‎【详解】A、在ab段由于食物中糖类的消化吸收,使得血糖浓度较高,而ef段是体内肝糖原水解和非糖物质转化引起的,A错误; B、曲线bc段是胰岛素分泌增多导致,而de段运动导致代谢增强,血糖浓度降低,则胰岛素的分泌量减少,B错误; C、在血糖平衡调节中有体液调节、神经-体液调节,C正确; D、当血糖浓度偏低时,胰高血糖素只促进肝糖原水解和非糖物质转化,肌糖原不能水解补充血糖浓度,D错误。‎ 故选C。‎ ‎【点睛】易错点:胰高血糖素不能促进肌糖原水解为葡萄糖。‎ ‎25.人是恒温动物,在一定范围内能够随外界温度变化来调整自身的产热和散热,从而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假如正常个体处于0℃的环境中,产热为a1,散热为b1;处于30℃的环境中,产热为a2,散热为b2。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冷的感觉是在大脑皮层形成的 B. 同30℃环境相比,人处于0℃环境中要通过增加产热,减少散热以维持体温稳定,因此a1>a2,b11时,种群数量在增加。甲种群在0~t3段,数量先减少再增加,A错误;乙种群在0~t1段,Nt+1/Nt >1且不变,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B正确;乙种群在t3时数量最少,因为从t2~t3段,种群数量在减少,C错误;甲种群在t3后Nt+1/Nt >1,且不变,代表种群呈“J” 型增长,D错误。‎ ‎【点睛】Nt+1/Nt=λ=1,种群数量稳定,为稳定性;λ>1,种群数量增加,为增长型,λ<1,种群数量减少,为衰退型。‎ ‎29.图A中的a、b、c和图B中的甲、乙、丙、丁分别为两个长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中除分解者外的生物成分,生态系统Ⅰ中a、b、c三个种群数量变化关系如图A所示,生态系统Ⅱ中甲、乙、丙、丁四个种群同化量所占比例如图B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生态系统Ⅰ中,能量流动方向为a→b→c B. 根据能量流动的特点分析,图2中丙属于第四营养级 C. 若c、丁为植物,常用样方法调查两者的种群密度 D. 甲、乙、丙、丁四个种群构成了一个群落 ‎【答案】C ‎【解析】‎ ‎【分析】‎ 图A中:c为生产者,a为初级消费者,b为次级消费者。‎ 图B中:丁为生产者,甲和乙为初级消费者,丙为次级消费者。‎ ‎【详解】A、生态系统Ⅰ中,能量流动方向为c→a→b,A错误;‎ B、图2中丙属于第三营养级,B错误;‎ C、若c、丁为植物,常用样方法调查两者的种群密度要做到随机取样,C正确;‎ D、甲、乙、丙、丁四个种群不包括分解者,不能构成一个群落,D错误。‎ 故选C。‎ ‎30.如今低碳生活、绿色经济已成为人类共同的目标。下图是碳循环的部分过程,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 ‎ ‎ A. 过程①②中能量以CO2为载体进行流动 B. 植树造林有助于增强过程②而减少大气CO2含量 C. 减少对过程③的依赖是缓解温室效应的重要措施 D. 低碳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 ‎【答案】A ‎【解析】‎ ‎【详解】能量储存在有机物中,因此能量不是以CO2为载体进行流动,A错误;植树造林,有利于植物通过增强过程②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CO2,从而减少CO2含量,B正确;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化石燃料的燃烧排放大量二氧化碳,因此减少对过程③的依赖是缓解温室效应的重要措施,C正确;由于温室气体CO2增多造成温室效应,低碳生活方式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D正确。‎ 二.非选择题 ‎31.生物膜系统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下图甲~丙表示3种生物膜结构及其所发生的部分生理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 (1)图甲表示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__,其主要的生理意义在于_____________。‎ ‎(2)图乙中存在3种信号分子,但只有1种信号分子能与其受体蛋白结合,这说明_______________。‎ ‎(3)图丙中ATP参与的主要生理过程是____________。‎ ‎(4)叶肉细胞与人体肝脏细胞都具有图____________(填图序号)中的膜结构。‎ ‎【答案】 (1). 有氧呼吸第三阶段 (2). 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3). 受体蛋白具有特异性 (4). 暗反应 (5). 甲、乙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甲表示线粒体内膜;乙表示细胞膜;丙表示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 ‎【详解】(1)图甲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H]与氧气结合形成水,同时释放大量的能量,可以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2)图乙表示细胞膜,受体具有特异性,只能与特定的信号分子结合。‎ ‎(3)图丙表示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光反应产生的ATP参与暗反应,用于C3的还原。‎ ‎(4)叶肉细胞与人体肝脏细胞都具有图甲线粒体内膜和乙细胞膜。‎ ‎【点睛】有氧呼吸产生的能量可以用于各项生命活动;光反应产生的ATP只能用于暗反应。‎ ‎32.某高等动物的基因型为AaBb,下图甲是其两个不同时期的细胞分裂图像,图乙表示细胞分裂时有关物质和结构数量变化的相关曲线片段,请据图回答:‎ ‎(1)图甲中①细胞中染色体组的数目为________。‎ ‎(2)在无突变和交叉互换情况下,图甲中②产生的生殖细胞的基因组成是__________。‎ ‎(3)若图乙曲线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染色体数目变化的部分过程,则n等于___________,若曲线表示有丝分裂中染色体组数目变化的部分过程,则n等于_________。‎ ‎(4)若图乙中E点以后发生着丝点分裂,则图乙进行的细胞增殖过程与图甲中的_______对应。‎ ‎【答案】 (1). 2 (2). aB (3). 2 (4). 2 (5). ②‎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甲中①表示有丝分裂的中期,②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 ‎【详解】(1)图甲中①细胞含有4条染色体,8个DNA分子,2个染色体组。‎ ‎(2)结合图①根据染色体的颜色及基因可知,在无突变和交叉互换情况下,图甲中②产生的生殖细胞即卵细胞中基因组成是aB。‎ ‎(3)根据模式图可知,该生物体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中期和后期含有4条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含有2条染色体,故若图乙曲线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染色体数目变化的部分过程,则n等于2;若曲线表示有丝分裂中染色体组数目变化的部分过程,则2n表示有丝分裂的后期,应该有4个染色体组,则n等于2。‎ ‎(4)若图乙中E点以后发生着丝点分裂,则该图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相关物质的含量变化,对应图甲中的②。‎ ‎【点睛】该生物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数目变化为:4→8→4;减数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的数目变化为:4→2→4→2。‎ ‎33.下图甲是种群年龄组成三种类型,图乙是种群增长的两种曲线示意图。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图甲中②的年龄组成的类型。‎ ‎②__________________。‎ ‎(2)图乙中A为______曲线,其产生条件是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天敌等。‎ ‎(3)图乙中B为______曲线,其中“K”表示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允许的___________。‎ ‎(4)图乙B图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是否稳定不变?_________。‎ ‎【答案】 (1). 稳定型 (2). J (3). S (4). 环境容纳量 (5). 否 ‎【解析】‎ ‎【分析】‎ 图甲中:①为增长型,②为稳定型,③为衰退型。‎ 图乙中:A表示J型曲线,B表示S型曲线。‎ ‎【详解】(1)图甲中②中各年龄组的生物数量比例几乎相同,故为稳定型。‎ ‎(2)图乙中A为J型曲线,是在理想条件下产生的。‎ ‎(3)图乙中B为S型曲线,其中“K”表示环境容纳量。‎ ‎(4)图乙B图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会在K值上下波动,不会稳定不变。‎ ‎【点睛】J型曲线是在理想条件下产生的,S型曲线是在有限的环境中产生的。‎ ‎34.我国科学家张道远先生通过从耐旱灌木白花柽柳中克隆得到TSOD基因,利用转基因技术转化到棉花中,获得了具备更强抗旱性的T4代转基因棉花株系。下图为转基因抗旱棉花的培育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 ‎ ‎(1)①过程表示用______扩增目的基因的方法。②过程用到的工具酶有______。步骤③一般用______处理农杆菌,使其易吸收周围环境中的DNA分子。‎ ‎(2)将重组质粒导入棉花细胞除步骤④所示的方法外,还可采用______。如果受体细胞是动物的受精卵,则一般采用的方法是____。‎ ‎(3)外植体培养成为试管苗的过程采用了______技术,利用了______的原理,步骤⑤⑥表示________。‎ ‎(4)为了确定抗旱转基因棉花是否培育成功,可先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______________作探针进行分子水平鉴定,再_______进行个体水平鉴定棉花植株的抗旱性。‎ ‎【答案】 (1). PCR技术 (2). 限制酶(限制性核酸内切酶)、DNA连接酶 (3). Ca2+(或CaCl2) (4). 花粉管通道法(基因枪法) (5). 显微注射法 (6). 植物组织培养 (7).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8). 脱分化、再分化 (9). 抗旱基因(TaMnSOD基因、目的基因) (10). 移栽到干旱土地中 ‎【解析】‎ ‎【详解】(1)①过程表示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的方法。②过程用到的工具酶有限制酶(限制性核酸内切酶)、DNA连接酶。步骤③一般用Ca2+(或CaCl2)处理农杆菌,使其易吸收周围环境中的DNA分子。‎ ‎(2)将重组质粒导入棉花细胞除步骤④所示的方法外,还可采用花粉管通道法(基因枪法)。如果受体细胞是动物的受精卵,则一般采用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 ‎(3)外植体培养成为试管苗的过程采用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利用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的原理,步骤⑤⑥表示脱分化、再分化。‎ ‎(4)为了确定抗旱转基因棉花是否培育成功,可先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抗旱基因(TaMnSOD基因、目的基因)作探针进行分子水平鉴定,再移栽到干旱土地中进行个体水平鉴定棉花植株的抗旱性。‎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工程和植物细胞工程,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