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18 发布 |
- 37.5 KB |
- 1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湖南省浏阳市六校联考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
2018年下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联考化学试卷 可能用到的原子量:H-1 C-12 N-14 O-16 Na-23 K-39 Mn-55 一、选择题(共16题,每题3分,共48分) 1.据报道,某国一集团拟在太空建造巨大的集光装置,把太阳光变成激光用于分解海水制氢:2H2O==== 2H2↑+O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水的分解反应是放热反应 B. 氢气是一级能源 C. 使用氢气作燃料有助于控制温室效应 D. 此反应的目的是用生成的氢气与空气中多余的CO2反应生成甲醇储存起来,改善生存环境 【答案】C 【解析】 【分析】 A、水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 B、能源可划分为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自然界中以现成形式提供的能源称为一次能源;需要依靠其它能源的能量间接制取的能源称为二次能源; C、氢气作燃料燃烧产物为水,温室效应与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关; D、该反应的目的是分解海水制氢。 【详解】A、把太阳光变成激光用于分解海水制氢,太阳光提供能量,所以水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故A错误; B、自然界中没有现存的氢气,把太阳光变成激光用于分解海水制氢,说明氢气为二次能源,故B错误; C、温室效应产生的原因是二氧化碳的增多,使用氢气作燃料生成水,能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有助于控制温室效应,故C正确; D项、若用生成的氢气与空气中多余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甲醇储存起来,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同时得到新能源甲醇,可改善生存条件,但该反应的目的是分解海水制氢,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海水制氢,了解能源分类、温室效应抓住题干信息结合相关知识分析是解答的关键。 2. 对于反应3A==2B,根据下图,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B. 该反应一定有能量转化成了化学能 C. 反应物比生成物稳定 D. 因为生成物的总能量高于反应物的总能量,所以该反应不需要加热 【答案】A 【解析】 A 正确,生成物的能量高于反应物的能量,是吸热反应 B 正确,把吸收的热量转变为了化学能 C 正确,能量越低越稳定,所以,反应物比生成物稳定 D 错误,此反应时吸热反应,是否需要加热,就由具体反应决定,所以不能笼统说不需要加热。 3.已知:H2(g)+F2(g)==== 2HF(g) ΔH=-270 kJ/mo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2L氟化氢气体分解成1L的氢气和1L的氟气,吸收270kJ热量 B. 1mol氢气与1mol氟气反应生成2mol液态氟化氢放出的热量小于270kJ C. 在相同条件下,1mol氢气与1mol氟气的能量总和大于2mol氟化氢气体的能量 D. 1个氢气分子与1个氟气分子反应生成2个氟化氢分子放出270kJ热量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热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是放热反应,A错误;1 mol氢气与1 mol氟气反应生成2 mol液态氟化氢放出热量大于270 kJ ,B错误;反应是放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所以选项C是正确的,方程式表示1mol氢气和1mol氟气反应放出的热量为270KJ,D错误,答案选C。 考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4.已知:(1) Zn(s)+1/2O2(g) = ZnO(s) △H =-348.3 kJ/mol (2) 2Ag(s)+1/2O2(g) = Ag2O(s) D△H =-31.0 kJ/mol 则Zn(s)+Ag2O(s) = ZnO(s)+2Ag(s)的△H等于 A. -317.3 kJ/mol B. -379.3 kJ/mol C. -332.8 kJ/mol D. 317.3 kJ/mol 【答案】A 【解析】 ΔH=ΔH1-ΔH2=-348.3 kJ·mol-1-(-31.0 kJ·mol-1)=-317.3 kJ·mol-1 5.含NaOH 20.0g的稀溶液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放出28.7kJ的热量,表示该反应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NaOH(aq)+HCl(aq)═NaCl(aq)+H2O(l);△H=+28.7kJ/mol B. NaOH(aq)+HCl(aq)═NaCl(aq)+H2O(l);△H=﹣28.7kJ/mol C. NaOH(aq)+HCl(aq)═NaCl(aq)+H2O(l);△H=+57.4kJ/mol D. NaOH(aq)+HCl(aq)═NaCl(aq)+H2O(l);△H=﹣57.4kJ/mol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知含NaOH20.0g的稀溶液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放出28.7kJ的热量,则含1molNaOH的稀溶液与足量稀盐酸反应,放出28.7kJ的热量。A、焓变的符号应为“—”、数值与化学计量数不对应,错误;B、焓变的数值与化学计量数不对应,错误;C、焓变的符号应为“—”,错误;D、NaOH(aq)+HCl(aq)=NaCl(aq)+H2O(l);ΔH=-57.4kJ/mol,正确。 考点:考查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6. 铝与过量的稀盐酸反应,为了加快反应速率,但是又不影响生成的氢气总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A. 加入适量的铝粉 B. 加入适量的水 C. 加入少量的硫酸铜溶液 D. 加入浓度较大的盐酸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加入适量的铝粉 ,增大接触面积,但生成氢气的量增加。故A错误。B.加入适量的水,盐酸浓度降低,反应速率减小,故B错误。C.加入少量的硫酸铜溶液,铝置换出铜附着在铝表面形成原电池,加快反应速率,但由于消耗了铝,而减少了生成氢气的质量。故C错误。D.加入浓度较大的盐酸,增加盐酸的浓度化学反应速率加快,故D正确。 考点:了解金属铝的化学性质,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认识并能用相关理论解释其一般规律。 点评:本题考查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做题时应注意过量的盐酸、不影响生成的氢气总量等重要信息。 7.在四个相同的容器中,在不同的温度下(其它条件相同)进行合成氨的反应,根据下列在相同时间内测得的结果判断,该反应所处的温度最高的是( ) A. v(NH3)=0.1 mol /(L•min) B. v (H2)=0.6 mol /(L•min) C. v (N2)=0.3 mol /(L•min) D. v (H2)=0.3 mol /(L•min) 【答案】C 【解析】 同一个化学反应,用不同的物质表示其反应速率时,数值可能不同,但表示的意义是相同的。所以在比较反应速率快慢时,应该换算成用同一种物质表示,然后才能直接比较速率数值大小。根据速率之比是相应化学计量数之比可知,如果都用氢气表示,则选项AC的反应速率分别都是0.15mol/(L·min)、0.9mol/(L·min)。因为温度高,反应速率大,所以答案选C。 8.在一定温度下的密闭容器中,当下列物理量不再变化时,表明A(s)+2B(g)C(g)+D(g)已达平衡的是 A. 混合气体的压强 B. 混合气体的密度 C. 混合气体的分子数目 D. 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s)+2B(g)C(g)+D(g),因为气态物质系数不变,压强始终不变,A错误;密度是混合气的质量和容器容积的比值,在反应过程中容积始终是不变的,但质量是变化的,B正确。根据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后体积不变,所以气体的总物质的量始终是不变的,C、D错误,答案选B。 考点:考查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9.在密闭容器中,反应xA(g)+yB(g)zC(g)达平衡时,A的浓度为0.5mol/L若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的容积扩大到原来的2倍,达新平衡时A的浓度降为0.3mol/L。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x+y<z B.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 B的转化率降低 D. C的体积分数增大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容积扩大原来的2倍,假设平衡不移动,此时A的浓度为应为0.25mol·L-1,大于0.3mol·L-1,说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根据勒夏特列原理,x+y>z,B的转化率降低,C的体积分减小,故选项B正确。 考点:考查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等知识。 10.高温下,某反应达到平衡,平衡常数K=c(CO)c(H2O)/c(CO2)c(H2)。恒容时,温度升高,H2浓度减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O+H2O CO2+H2 B. 升高温度,逆反应速率减小 C. 恒温恒容下,增大压强,H2浓度一定减小 D. 该反应是焓变为正值 【答案】D 【解析】 【分析】 平衡常数K是指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生成物浓度的化学计量数次幂的乘积除以各反应物浓度的化学计量数次幂的乘积所得的比值,平衡常数K= c(CO)c(H2O)/c(CO2)c(H2),所以该反应化学方程式应为CO2+H2CO+H2O。 【详解】A项、平衡常数k= c(CO)c(H2O)/c(CO2)c(H2),所以该反应化学方程式应为CO2+H2CO+H2O,故A错误; B项、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故B错误; C项、该反应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增大压强,各物质浓度均增大,平衡不移动,C错误; D项、温度升高,反应物H2浓度减小,说明正反应为吸热反应,焓变为正值,故D正确。 11.下列反应在任何温度下均能自发进行的是( ) A. 2N2(g)+O2(g) =2N2O(g) ΔH=+163 kJ·mol-1 B. Ag(s)+1/2Cl2(g) =AgCl(s) ΔH=-127 kJ·mol-1 C. HgO(s) =Hg(l)+1/2O2(g) ΔH=+91 kJ·mol-1 D. H2O2(l) =1/2 O2(g)+H2O(l) ΔH=-98 kJ·mol-1 【答案】D 【解析】 A.反应2N2(g)+O2(g)2N2O(g)是吸热反应△H>0,△S<0,任何温度下都不能自发进行,故A错误;B.反应Ag(s)+ Cl2(g)AgCl(s)是放热反应△H<0,△S<0,高温下不能自发进行,故B错误;C.反应HgO(s)Hg(l)+ O2(g)是吸热反应△H>0,△ S>0,低温下不能自发进行,故C错误;D.反应H2O2(l) O2(g)+H2O(l)是放热反应△H<0,△S>0,任何温度下都能自发进行,故D正确;故答案为D。 点睛:一个化学反应能否自发进行,既与反应的焓变有关,又与反应的熵变有关.一般来说体系能量减小和混乱度增加都能促使反应自发进行,焓变和熵变共同制约着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但焓和熵都不是唯一因素,我们不能单纯地根据焓变或熵变来判断某个反应是否自发进行.在等温、等压条件下,化学反应的方向是由反应的焓变和熵变共同决定的.化学反应自发进行的最终判据是吉布斯自由能变,自由能一般用△G来表示.且△G=△H-T△S: 当△G=△H-T△S<0时,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能自发进行;当△G=△H-T△S=0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当△G=△H-T△S>0时,反应不能向正反应方向自发进行。 12.某浓度的氨水中存在下列平衡:NH3·H2ONH4++OH-,如想增大NH4+的浓度,而不增大OH-的浓度,应采取的措施是 ①适当升高温度;②加入NH4Cl固体;③通入NH3;④加入少量盐酸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适当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c(NH4+)增大,c(OH-)增大,故①错误;②加入氯化铵固体,c(NH4+)增大,平衡逆向移动,c(OH-)减小,故②正确;③向氨水中通入氨气,c(NH4+)增大,c(OH-)增大,故③错误;④加入少量盐酸,盐酸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促进氨水电离,c(NH4+)增大,c(OH-)减小,故④正确;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弱电解质电离,要想增大NH4+的浓度,而不增大OH-的浓度,则加入的物质必须含有铵根离子或含有能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的离子。本题的易错点为C,要注意通入氨气,相当于增大氨水的浓度。 13. 室温时,下列混合溶液的pH一定小于7的是( ) A. pH=3的醋酸和pH=11的氢氧化钡溶液等体积混合 B. pH=3的盐酸和pH=11的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 C. pH=3的盐酸和pH=11的氨水等体积混合 D. pH=3的硫酸和pH=11的氨水等体积混合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酸碱的强弱判断溶液中n(H+)与n(OH﹣)关系进行判断和计算. 解:A、pH=3的醋酸c(H+)=1×10﹣3mol/L,pH=11的氢氧化钡溶液中c(OH﹣)=1×10﹣3mol/L,由于醋酸为弱酸,则醋酸过量,在室温下等体积混合后,pH<7,故A正确. B、PH=3的盐酸中c(H+)=1×10﹣3mol/L,pH=11的氢氧化钠溶液c(OH﹣)=1×10﹣3mol/L,酸碱都是强电解质,在室温下等体积混合后,pH=7,故B错误; C、pH=3的盐酸中c(H+)=1×10﹣3mol/L,pH=11的氨水中c(OH﹣)=1×10﹣3mol/L,由于氨水为弱碱,则氨水过量,在室温下等体积混合后,pH>7,故C错误; D、pH=3的硫酸中c(H+)=1×10﹣3mol/L,pH=11的氨水中c(OH﹣)=1×10﹣3mol/L,由于氨水为弱碱,则氨水过量,在室温下等体积混合后,pH>7,故D错误; 故选A. 14.反应mA(g)+nB(g)pC(g)+qD(g)经10 min后达到平衡,测得此时A的浓度减少了nmol/L,C的浓度增加了2n/3mol/L,又知,平均反应速率VC=2VB.达到平衡后,若保持温度不变,缩小容器体积,A的转化率不变,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应为 A. 2A(g)+6B(g)3C(g)+5D(g) B. 3A(g)+B(g)2C(g)+2D(g) C. 3A(g)+B(g)2C(g)+D(g) D. A(g)+3B(g)3C(g)+3D(g)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利用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浓度变化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确定m、n、p的关系,平衡后,若保持温度不变,给体系加压,平衡不移动,故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据此确定q,进而确定m、n、p、q关系。 【详解】A的浓度减少了nmol•L-1,C的浓度增加了2n/3mol•L-1,则m:p= =3:2,平均反应速率vc=2vB,故v(C):v(B):v(C)=n:p=1:2,故m:n:p=3:1:2,平衡后,若保持温度不变,给体系加压,平衡不移动,故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即m+n=p+q, 故3+1=2+q,故q=2,所以m:n:p:q=3:1:2:2,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的有关计算、化学平衡移动影响等,明确速率之比=化学计量数之比=浓度变化量之比=物质的量变化量之比,判断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是解题关键。 15.在不同温度下(T1 <T2),可逆反应2X(g) 2Y(g)+Z(g) ΔH<0中,生成物Z在反应平衡混合物中的体积分数()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有以下图示,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该反应正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生成物Z在反应混合物中的体积分数应减小。 【详解】A项、图象中温度T1到达平衡时间短,故图象中T1>T2,与题意不符,故A错误; B项、图象中温度T2到达平衡时间短,图象中T1<T2,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生成物Z在反应混合物中的体积分数应减小,与反应相符,故B正确; C项、图象中温度T1到达平衡时间短,图象中T1>T2,与题意不符,故C错误; D项、图象中温度T2到达平衡时间短,图象中T1<T2,升高温度生成物Z在反应混合物中的体积分数增大,与实际不符,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移动图象题,注意根据“先拐先平数值大”判断图象中温度大小。 16.将4 mol A气体和2 mol B气体充入2 L的密闭容器中,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 2A(g)+B(g)2C(g)。若经2 s后测得C的浓度为0.6 mol·L-1,下列几种说法正确的是( ) ①用物质A表示的反应平均速率为0.3 mol·L-1·s-1 ②用物质B表示的反应平均速率为0.3 mol·L-1·s-1 ③2 s时物质A的转化率为70%④2 s时物质B的浓度为0.7 mol·L-1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三段式2A(g)+B(g)2C(g) 开始浓度(mol/L) 2 1 0 变化浓度(mol/L) 0.6 0.3 0.6 平衡浓度(mol/L) 1.4 0.7 0.6 A、用物质A 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6/2="0.3" mol·L-1·s-1,正确;B、用物质B 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3/2=0.15mol·L-1·s-1,错误;C、2 s 时物质A的转化率为(0.6/2)×100%=30% ,错误;D、2 s 时物质B的浓度为0.7 mol·L-1,正确;选AD。 考点:考查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 二、填空题 17.(1)反应A(g)+B(g) C(g)+D(g)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该反应是____________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②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升高温度,A的转化率_____________ (填“增大”“减小”“不变”)。 ③在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反应速率增大,E1和E2的变化是:E1____________,E2_________________ (填“增大”“减小”“不变”)。 (2)101 kPa时,1 mol 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 kJ的热量,表示H2燃烧热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3 mol乙硼烷(分子式B2H6)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固态三氧化二硼和液态水,放出649.5 kJ的热量,则其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放热 (2). 减小 (3). 减小 (4). 减小 (5). H2(g)+1/2O2(g)===H2O(l) ΔH=-285.8 kJ·mol-1 (6). B2H6(g)+3O2(g)===B2O3(s)+3H2O(l) ΔH=-2 165 kJ·mol-1 【解析】 【分析】 (1)①根据反应物总能量和生成物总能量的关系判断反应热; ②升高温度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③加入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2)燃烧热是指在25℃,101kPa时,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依据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方法写出热化学方程式,标注物质聚集状态和对应焓变; (3)0.3mol气态高能燃料乙硼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固态三氧化二硼和液态水,放出649.5KJ的热量,则1mol气态高能燃料乙硼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固态三氧化二硼和液态水,放出2165KJ的热量。 【详解】(1)①由图象可以看出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则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故答案为:放热; ②当反应达到平衡时,该反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A的转化率减小,故答案为:减小; ③加入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物质的活化能,则E1和E2都减小,故答案为:减小;减小; (2)25℃、101KPa时,1mol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释放出285.8KJ的能量,则表示H2燃烧热的化学方程式为:H2(g)+1/2O2(g)=H2O(l) ΔH=-285.8 kJ·mol-1,故答案为:H2(g)+1/2O2(g)=H2O(l) ΔH=-285.8 kJ·mol-1; (3)0.3mol气态高能燃料乙硼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固态三氧化二硼和液态水,放出649.5KJ的热量,则1mol气态高能燃料乙硼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固态三氧化二硼和液态水,放出2165KJ的热量,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B2H6(g)+3O2(g)═B2O3(s)+3H2O(l)△H=-2165kJ/mol,故答案为:B2H6(g)+3O2(g)═B2O3(s)+3H2O(l)△H=-2165kJ/mol。 18.(1)对于下列反应:2SO2 + O2 2SO3,如果2min内SO2的浓度由6 mol/L下降为2 mol/L,那么,用SO2浓度变化来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_,用O2浓度变化来表示的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__。 (2)反应N2+ 3H2 2 NH3 ΔH<0 ,达平衡后,不同时刻改变外界条件时正逆反应速率变化如图,请判断某时刻所改变的条件。 可能改变的外界条件:t1_______;t2__________;t3___________。 【答案】 (1). 2mol /(L•min) (2). 1mol /(L•min) (3). 降低温度 (4). 增大压强 (5). 加入催化剂 【解析】 【分析】 (1)根据v=△c/△t结合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计算; (2)根据正逆反应速率的变化结合温度、压强对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判断。 【详解】(1)v(SO2)=(6mol/L−2mol/L)/2min=2mol/(L•min),根据反应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关系可知v(O2)=1/2v(SO2)=1mol/(L•min),故答案为:2mol/(L•min);1mol/(L•min); (2)t1时,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且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说明平衡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该反应的正反应放热,反应条件应为降低温度;t2时,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且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说明平衡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该反应为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反应条件应为增大压强;t3时,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且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说明平衡应不移动,反应条件应为加入催化剂。 【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的图象,侧重考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把握曲线的变化趋势以及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是关键。 19.在一定条件下,xA + yBzC,达到平衡,试填写下列空白: (1)若A、B、C都是气体,减压后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x、y、x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 (2)已知C是气体,且x+y=z,加压时平衡如果发生移动,则平衡必向________方向移动; (3)若B、C是气体,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加A的用量,平衡不移动,则A的状态为__________; (4)加热后C的百分含量减少,则正反应是_________________反应(选填“吸热”、“放热”) 【答案】 (1). x+y>z (2). 逆反应方向 (3). 固态或液态 (4). 放热 【解析】 (1)已知A、B、C都是气体,在减压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这说明正反应是体积减小的,则x、y、z之间的关系是x+y>z;(2)已知C是气体,且x+y=z,在增大压强时,如果平衡发生移动,这说明A和B一定不能都是气态,则平衡一定向逆反应方向移动;(3)已知B、C是气体,当其他条件不变,增大A的物质的量时,平衡不发生移动,则A是固态或液态物质。(4)若加热后C的质量分数减少,说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进行,则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20.乙二酸(HOOC—COOH)俗名草酸,是一种有还原性的有机弱酸,在化学上有广泛应用。 (1)小刚在做“研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时,他往A、B两支试管中均加入4 mL 0.01 mol·L-1的酸性KMnO4溶液和2 mL 0.1 mol·L-1 H2C2O4(乙二酸)溶液,振荡,A试管置于热水中,B试管置于冷水中,记录溶液褪色所需的时间。褪色所需时间tA________tB(填“>”“=”或“<”)。已知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MnO+5H2C2O4+6H+===10CO2↑+2Mn2++8H2O (2)实验室有一瓶混有泥沙的乙二酸样品,小刚利用上述反应的原理来测定其含量,具体操作为: ①配制250 mL溶液:准确称量5.000 g乙二酸样品,配成250 mL溶液。 ②滴定:准确量取25.00 mL所配溶液于锥形瓶中,加少量酸酸化,将0.100 0 mol·L-1 KMnO4标准溶液装入______(填“酸式”或“碱式”)滴定管,进行滴定操作。 在滴定过程中发现,刚滴下少量KMnO4标准溶液时,溶液紫红色并没有马上褪去。将锥形瓶摇动一段时间后,紫红色才慢慢消失;再继续滴加时,紫红色就很快褪去,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判断滴定达到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计算:重复上述操作2次,记录实验数据如下表。则消耗KMnO4标准溶液的平均体积为________ mL,此样品的纯度为____________。 序号 滴定前读数 滴定后读数 1 0.00 20.01 2 1.00 20.99 3 0.00 21.10 ④误差分析:下列操作会导致测定结果偏高的是________。 A.未用KMnO4标准溶液润洗滴定管 B.滴定前锥形瓶内有少量水 C.滴定前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 D.观察读数时,滴定前仰视,滴定后俯视 【答案】 (1). 酸式 (2). < (3). 反应生成的Mn2+对反应有催化作用 (4). 滴入最后一滴溶液,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紫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 (5). 20.00 (6). 90.00% (7). AC 【解析】 【详解】(1)由于温度升高,化学反应速率加快,所以反应时间就越短,因此褪色所需时间tA查看更多
- 当前文档收益归属上传用户
- 下载本文档